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踏秦川-第10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明号令。四处出击反而会乱了大阵,给敌破阵之机。”韩信道。
用八阵破刘邦的八阵是李信筹划已久的大计,这时听到韩信不愿用此阵,犹如一个心爱地作品或者引以为豪的儿子得不到别人认可一样。李信微怒道:“我军虽无训练过此阵。刘邦军更没训练过此阵。刘邦军既能使用此阵,我军为何不能使用此阵?难道刘邦的新建之军竟比我军训练已久地兵马还能守得军纪。还能使此大阵不成?”
韩信一愣,把脸一沉不顾李信已经生气。道:“大王与刘邦作战是想胜还是想败?”
“当然想胜。这还用问吗?”李信更加的生起气来,恼怒韩信怎会问出如此白痴的话来。
“臣再问大王。大王与刘邦战是想大胜,还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惨胜?”韩信道。
“当然是大胜了!”李信道。
“既如此,让臣为中军统帅,臣无法用八阵为大王取得大胜,或许连杀敌一千自损八百地惨胜也不能为,很可能竟自败了。所以请大王另择高明为中军统帅。”韩信道。
“哦!”李信明白过来韩信或许是有大胜刘邦兵马地妙计,含笑道:“不知将军从何得知我们用八阵对刘邦八阵无法取胜?”
“八阵是一种只能防御无法进功的大阵,要是使用得当,不管敌军有再多地兵马,也无论使用多么精良的武器,都可处于不败地境地!”韩信迅速地在地上画出一个八阵的大概阵势图,道:“不管敌人从哪里攻,一处遭到攻击,相邻地两侧自动形成两翼,对攻击的敌人两面夹击,保护并支援受到攻击的这个阵。敌我两军都使这样的大阵,主帅的指挥已是无用,两军相交各个小阵之间互相支援又互相牵制,能决定胜负的只有士兵自己,哪边的士气高、将士们勇猛,哪边就会取得胜利。可胜利的那一方也必会死伤惨重,会达到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程度。”
“我们能不能用骑兵冲击他的八阵,等敌阵大乱之后,再用八阵对付。如此可达到以极小的损失,全歼敌人!”李信问道。
“不可!”韩信摇头道:“骑兵虽然在不久前取得一场大胜,可胜利的代价是损失了近一万骑兵!”
“这……你们的奏报为何没谈?”李信道。
“既取得大胜,谁又会把这点损失告诉大王呢?况且自来奏报都是报喜而不报忧,我们也是想等大王亲临时找个好时机再告诉大王。”韩信道:“大王试想,骑兵冲击虽然凶猛,对付毫无准备且多于自己三四倍的敌军容易,但让一万骑兵去冲击敌军的四十多万步兵,终究是螳臂挡车,不自量力。一个兵卒能战四十五人的我还从来没有听说过。再说……”
韩信顿了顿,见李信并没有对他们没有及时奏报骑兵的损失而生气,接着道:“八阵是一种十分保守的防御性阵形,为了保持阵形的完整,它的机动性十分的差。前进时不允许猛跑,后退时不可以狂奔,只能一步跟着一步,谨慎的往前移动。正所谓:‘以前为后,前,前无速度,退无遽走。’敢问大王,这样的阵形如何对敌快迅冲击,又如何获得大胜?”
“这么说此阵防守天下第一!想攻击敌军又不能以此阵破之,是无法大胜的了!”李信叹道。
“破此阵极难,但并非没有办法!”韩信道。
“韩将军快说,用何法可以破此阵!”李信道。
“此阵的优势明显,但也使得它成为一个最为僵化的阵形。臣观察刘邦所组的八阵,发现他也瞧出此阵得长期训练方显成效。在没有训练过,又极为需要此阵的同时,他便对此阵略加改变,简化此阵的繁杂,变六十四个小阵为八个阵,连带中军一共为九个阵!也就是说,他的每个方向的阵都不再细分为六个小阵,而是以拿弓弩长射兵器的居于阵前,拿长柄兵器远距离格杀的居于阵中,拿短兵器近距离搏杀的居于阵后,组成一个阵。简化至此调动上虽然容易许多,威力却减了九成还多,并且仍是逃不了行动僵硬缓慢的宿命。所以我想可以利用敌军僵硬的弱点用骑兵对敌进行袭挠,在敌疲惫之时再用‘六龙出海’阵,破其八阵!”
“‘六龙出海’阵?”李信与张良同时疑问道。
“这时臣在观察刘邦的八阵后临时想到的一个阵,既利于防守,也利于攻击。等会我再给大王详细解释此阵的妙处,不过此时尚有一件大事希望大王速作决断!”
“何事?”李入问道。
“再好的阵也不能全歼敌军,百万人的大决战更不可能全歼敌人,所以刘邦一败将会退往巴蜀二地。巴蜀二地草木横生,山地颇多,刘邦逃至那里不好剿灭,所以臣请大王速派一支奇兵,人数大约为两三万,把守住秦岭山脉,尤其是故道入口,断了刘邦的退路!”“将军考虑的极是,自该如此!”李信点头称是。
第四卷 击汉 第三十章 六龙出海
更新时间:2008…9…14 20:31:07 本章字数:4357
信叫来人,传达了扼守秦岭山脉断刘邦退路的命令,军这下该给我讲讲什么叫‘六龙出海’大阵了吧!”
韩信在地上划了一个阵型,宛如一条张牙舞爪的章鱼,道:“所谓‘六龙出海’阵,就是中军居中,周围分布着前军、左军、左后军、后军、右后军、右军六个阵。此阵可圆、可方、可曲、可纵、可锐一共有五种变化,根据战场形势的不同又可将每一种变化再生五种不同的变化来,因此一共有二十五种变化。相对于八阵来说二十五种变化是少了点,但已经够用了,更重要的是其可以生成锐阵起冲锋的作用,又可生成曲纵两种阵形起包围的作用,有了这几种变化,足可以大胜刘邦军。”
四十五万兵马在李信脑海中幻化成一条巨大的章鱼,刘邦的人马则幻化成一个四平八稳的螃蟹,只见螃蟹伸出两只巨钳来攻击章鱼,章鱼也伸出六只触足来抵挡螃蟹。螃蟹攻击章鱼的前足,章鱼的左右两足从两翼击打螃蟹。螃蟹去攻击章鱼的左足,章鱼的前足与左后足从两翼击打螃蟹。斗了片刻,螃蟹见不是对手想退走,章鱼的前足直捣螃蟹的两只钳爪之间,左右两支触足缠着螃蟹的两只钳爪,整个身躯压在螃蟹的甲盖上,右后足、左后足以及后足则挡在螃蟹的身后,断了它的退路。
“好!此阵甚妙!”李信大叫一声站起身来,道:“不知‘六龙出海’大阵该如何布置?”
“六条出海巨龙,各个都是主力,各个又都不是主力,真要在其中分出强弱来,就只有前军为真正的主力。与敌开战,前军既要能御奔冲。还要能陷坚阵、击锐师,得以精兵充任。尚因前军的重要性,所以还需一员猛将率领。此队人马不宜多,多了敌人会发现此乃真正主力,集重兵击之,应以三万五千人马为佳。人数比之其他五阵虽少了许多,战斗力却不能减,所以必需得由精兵组成。不然无法抵御敌人的冲奔,更无法攻陷敌人的坚阵,击溃敌人的锐师。”
“此次带来四十五万人马。十里挑一还是能挑出三万五千精兵来的。”李信点了点头,道:“不知你将以谁为此军主将?”
“英布!”韩信毫不犹豫地道。
“英布?英布是员勇将,可他持勇而骄,与敌对战之时竟敢擅离职守。我于今日才罚过他。如今又让他担任前军主将这个重要的职务。只怕将士们不服。况且此仗是个事关生死的大仗,此前军是个牵一发可动全身的要阵。他若与敌对阵时再次的擅离职守,我们岂不是要功亏一篑?”
“英布是个聪明人。受了大王的责罚如何敢再犯。况且这个重位除了他又有哪个将领能够胜任。所以请大王……”
“既然韩将军亲自给他求情,我也就卖给你一个面子。”李信呵呵一笑。道:“这个天大的人情给我没用,就由你去告诉他吧,也让他高兴高兴。”
“谢大王!”韩信高兴的道。
这让韩信如何能不喜?英布因为擅离职守这两天正郁闷着呢,不光这次地封赏没有他的份,就连军爵也被剥了一级。英布的能耐韩信早在战张耳时已经领教过,能够与这人交好简直比得了十万大军还让人开心。而且这次听李信地口气是让他来指挥这场大战,是否能够大胜全靠前军,由他去传达这个命令,英布必定会对他心存感激,决战之时将会对他的将令毫不怀疑,不顾一切的去杀敌求胜。
韩信拱手道:“至于左右两军以及左后、右后两军,我打算让彭越为左军统帅,陈婴为右军统率,韩敬为左后军统帅,陈平为右后军统帅。”
“陈平?他刚刚才投靠我军,这人能够信任吗?”
“陈平自被俘之后,我与其交谈颇多,明了其原来是想去九原投大王的,谁料半道上被刘邦所俘。刘邦对其恩重,于是也就助纣为虐帮助刘邦对付大王。如今他重新地弃暗投明,早就盼望着能为大王建立新功,如何敢反?臣觉得此人能够信任。”韩信道。
“陈平这人我也听说过,是个一言九鼎为人公证地人。他既说愿助我军,就一定会全力助我军,除非我军无能败北,他再次的被刘邦所俘。”张良道。
“两位都说他能信任,那就由他为右后军统帅吧。”李信笑道:“这四阵所起作用为援助前军,人马应该多少?”
“这四路人马以及殿后地后军都应以六万人马为佳。”
“后军也是六万?”李信道:“敌人若用别阵,为防敌军出奇兵劫粮道,后军多派人马也是应该。如今明知其所组是八阵之法,是个只重防御不重进攻的阵型,为何还要在后军上派如此众多地人马?”
“大王或许还没有弄明白,刚才臣已说过,这是一个每个阵都是主力每个阵又都不是主力地大阵,所谓实则虚之,虚者实之。”
“每个阵都是主力每一个阵又都不是主力?”虽然李信也是历经大小战争几十场,可是对于列阵对敌方面绝对不如韩信,道:“此话怎讲。”
“繁杂一点说,就是此阵有二十五个变化,与敌对阵之时臣将跟据敌军的变化把这二十五个变化一一使将出来。简单一点说,就是这个阵是个能动地阵,前阵可变成后阵,左阵可变成右阵……”
“好了!”李信止住韩信道:“反正这次决战我已决心交给你来指挥,如何指挥都由你来拿主意。我军大将甚少,后军主将你一定还没人选,就由我来充任吧!”
“不可!”韩信呵呵而笑道:“这些兵卒跟随大王
四处征讨对大王是忠心耿耿,小臣又如何指挥得动。大王居于中军坐阵指挥,小臣在旁出谋划策,不然臣恐发生阵变。”
“这……可后军由谁来指挥!”李信道。
“臣早有人选!”韩信含笑朝张良看去,张良会意点了点头。道:“那就由臣来充任吧!”
赵梅已经领令出征,刘邦大军在前方依托八阵慢慢向前龟移,当探马报刘邦军尚需两日前行两军才可以接上阵时,其他的将领都面露急色,盼望着能够尽早的接上阵。只有韩信把头摇了摇,叹了一口气。
韩信跟六阵的将领彻夜谈心,把此阵的变化以及根据什么号令起什么样的变化一一交待清楚,诸位将领也都领会了之后。第二日晨终于把‘六龙出海’大阵摆将了出来。这时李信才明白昨日韩信为什么叹气,原来敌人离自己竟是那样的近,阵刚一摆出来。英布地前军便首当其冲的与刘邦的八阵接上了阵。
阵是这样摆的:中军大阵是由三个方阵组合而成,整体来看呈长方形。顶头是突出的英布前军,第一个方阵与第二个方阵中间夹着陈婴的右军与彭越的左军。这个夹并不是把陈婴与彭越的两支人马夹在中军地第一方阵与第二方阵里边,而是两支兵马从中军的第一方阵、第二方阵相隔的地方延伸了出去。就如一棵大树生出来地两个枝丫。陈平的右后军与韩敬的左后军在中军第二方阵与第三方阵之间。张良的后军在第三方阵地尾间。六个外阵与中军分出地三个内阵远看起来浑然一体,细看阵与阵之间又各有不同。
此时。中军以及外边的六阵都是以方形阵列布,中军地三个方阵每个方阵周长为二十里。每五步为一‘界’。每‘界’用大型战车一乘,步兵二十二人防守。方阵里边尚有分兵。所谓分兵,就是随时出动的机动战队,每五千人为一分兵,居于方阵地中间,随时支援被攻击地方阵任何一边,或者冲出方阵支援受敌攻击的外阵。每个方阵共用步兵三万六千六百八十六人,三个方阵组成地中军一共用步兵十一万多。虽外,方阵的四角各有用‘临车’改为的了望塔车四十辆,内有观察兵一人,旗手一人。
李信的辕车位于中军的第二个方阵,这个方阵比之第一个方阵与第三个方阵还多了许多人马,其中有负责传达命令的骑士二百四十名。大鼓一百二十架,正执鼓手一百二十名,副执鼓手二百四十名,呜金手三百六十名。另有各色旗手若干,有的居于阵中各处,有的则爬到十余丈二十余丈的高架杆子之上,手执五色令旗,随时给外阵的人马传达消息。
英布的前军两翼是一百六十辆战车,把中间的步兵严严实实包裹了起来。步兵的前列为六十二队弓弩手,弓弩手后边又跟着六十二队长枪大戈手,长枪大戈手后边跟着短枪手以及剑手。另外还有侦察敌情的探马四十名,向中军传送消息的骑兵四十名。连马带人外加战车一共为三万五千人马。
张良的后军规格与英布前军的阵势大致相同,不过人数上比英布的人马多了将近一半,看上去也就壮观了许多。
大阵两翼的左军、左后军、右军、右后军,每阵的战车比英布的战车多了许多,每阵都有战车六百二十五辆,被战车护住的步兵则被分成三百七十五队,前中后三块分别为一百二十五队的弓弩手,一百二十五队的长枪大戈手,一百二十五队的短兵器手。
整个大阵一经拉起来,其宽度为十七里,长度为三十七里半,而五龙这片平原的宽度平均为二十六里多,长度不过百里,如何能不与刘邦接上阵。
李信与韩信站到临车上,在辘轳吱吱丫丫的拽拉声中升到二十二丈的高度。临车上防御箭射的挡板早已被去掉,四面空空荡荡视野极其开阔,扫眼看去,整个‘五龙’平原被百万大军给填的严严实实。
“这样的大兵团作战确实不好指挥!你我为将近十年,还都是头一次指挥这么多的人马作战吧!”李信放下手中的千里眼,叹道。
“指挥只是其一,重要的还是看各阵的主将们如何去临场发挥,夺取最后的胜利!敌营之中,战车等重型装备不少,看来刘邦把从巴、蜀、汉中三郡以及三秦之地得来的重型装备全都使用上了。”韩信道。
“别说刘邦是拼了老本了,我们又何尝不是?”李信道:“我们也基本上把这些年得来的战车以及马匹都用到了此处,我真担心这一仗下来将无力与项羽争锋。”
“只要能胜刘邦,所获的物资装备无法估量,与项羽战并不吃亏!”韩信道:“大王快看,敌军后阵起了一阵骚乱,看来赵梅已奔到刘邦军的后边与敌展开了厮杀。”
李信拿起千里眼望去。此处离英布的前军十多里,刘邦的整个大阵长度也有三十多里,五十多里的距离并不能清楚看到敌军后阵的地方是否起了一阵骚乱,不过十多里前的英布军与刘邦军互射弓弩的场景却能看个清清楚楚。他道:“英布一阵对付敌军三阵,颇显吃力,我们是否应该变阵?”
“敌军尚无心攻击我军,我军大阵初成也无心攻击敌军,两军此时只是做试探性的攻击,臣以为还是再等一等为好!”韩信拱手道:“大王,上边风大,不如我们下去吧!”
“嗯!”李信点了点头。‘临车’又在辘轳的吱丫声中慢慢摇下。
第四卷 击汉 第三十一章 鸟阵
更新时间:2008…9…14 20:31:07 本章字数:4317
邦的八阵,除了中军的十多万人马外其余的三十多万平均的分为天、地、风、云、龙、虎、鸟、蛇八阵。天、地、风为前阵,云、龙为中阵,虎、鸟、蛇为后阵。
后阵虽然有三阵,位于左侧的虎阵与位于右侧的蛇阵稍稍的靠前,兼顾着云、龙两个中阵,所以真正起殿后作用的为鸟阵,由败军之将周勃率领。
似乎刘邦早已料定李信军中的骑兵会抄他的后路,所以很有先见之明的给鸟阵配备了‘木拒马’、‘刀车’、‘枪车’、‘强弩’等一系列对骑兵行之有效的装备,并为了防备赵梅骑兵用密集箭阵来破他的鸟阵,更是给鸟阵装备了大量的盾牌。其中有普通的小圆盾,也有既能防守又可利用盾牌周边密布的尖刀利刃伤敌的武装圆盾。当然,最为普遍的还是那种打到兵卒脖间的方盾。
所谓鸟阵,亦就是平时所说的‘雁形’阵或者‘鹤翼’阵,不过此阵与雁形、鹤翼两阵又略有不同。雁形与鹤翼两阵犹如正在展翅飞翔的鸟儿,鸟阵却如把双翼收起来的鸟儿,看起来没有雁形或者鹤翼那样庞大,似乎也起不了雁形和鹤翼所能起到的包围作用。但他最少有一个好处,不似雁形与鹤翼那样容易被敌所破,要是在万不得已时使将出来,双翼一展还是能起到一定包围的作用的。
周勃并未完全的按照刘邦所交待的那样,把木拒马、刀车、枪车摆在阵的最前面,后边跟着弓弩箭手,再后边用长柄兵器与短柄兵器组成二三阵。而是在最前边,也就是起阻挡敌军快马冲锋的‘木拒马’、‘刀车’、‘枪车’的前边又安插了几队盾牌兵,只是经过这小小的一个变动,竟把此阵地杀机完全隐藏了起来。阵外之人根本看不到里边的‘刀车’‘枪车’以及弓弩箭手,就好似这个阵完全由一手持盾,一手握短柄兵器的人马组成一般。而如此人马组成的阵,正是骑兵所愿意看到,他们对骑兵来说没有一点的威胁。
这也是周勃所希望得到的效果!从这次四十多万大军集结,组成八阵互相依托始,他知道敌人那支人数并不甚多的骑兵一定不敢像先前那样对八阵进行冲击。又从骑兵袭挠、断路的特性上分析出这支骑兵一定不甘心于寂寞,会行断路之计。攻击他所把持地后阵。所以他要把锋芒隐蔽起来,让敌人误以为他是一只无牙之虎,对他可以随意的进行攻击。那时他就可以全歼这支骑兵。
为了战胜这支骑兵挽回不久前所丢的面子,周勃让本该呈外弧状守在他辕车前边地二阵与呈内弧状守在他辕车前边的三阵二分为四。让二阵分左右呈锋矢阵形隐在弓弩手的后边,三阵呈梯形隐在二阵的后边,旗鼓手分列辕车左右一字排开。只待敌骑冲上前来就下令。让二阵与三阵人马从弓箭手与木拒马之间冲出,如鸟儿伸开双翅包围了敌军这支骑兵。一口气吃掉。
中军跑来了传令使,令周勃跟着中军缓慢前行。周勃传出命令。阵形不变地慢慢跟着中军往前行。大阵一动。人马稍乱,当大阵停下来时没有经过训练地兵卒们往往使阵形稍稍变了样。有那么一刻钟。他们得重新按照主将的意图列阵,并把防御效果很好地木拒马、刀车、枪车重新安置。
八阵本不该有此破绽的,所以会有只因兵卒没有训练过才使此破绽突显。虽然这个破绽地时间极短仅一刻钟而以,但只要敌人能抓住这一刻钟地时间就可以破了八阵中的一阵。八阵少了一阵,破绽将会更多,会更容易被敌军所破。所以刘邦想了一个办法,以弥补这个破绽。其一,他让大军行动时一步一步地行动,先由前军亦就是‘天阵’先行,等天阵安稳阵脚后两个偏军——‘地阵’与‘风阵’再行,依此类推直到周勃的后阵也前行到位为止。这样做可以保证八阵不会被敌军一鼓作气而破,敌军若要破之,每次只能破一阵。其二,为了争得稍乱的一刻钟时间,他把劲弩强弓全都安排在一线,众多的各式战车更安排在阵前,如此精心的安排在他看来足可以拖住敌军一刻钟时间,可以把露出的破绽弥补。
赵梅硬是被周勃布的局所迷惑,误以为周勃掌管的鸟阵真如眼前看到的那么虚弱。按照事前安排好的,赵梅应该把骑兵带到敌人阵前,用密集的箭把敌阵撕开一道口子来,然后在敌人反应过来之前率队离去,以同样的方法去对付敌人的其他阵。可当赵梅把骑兵拉到周勃面前,见到周勃的防守极弱,又因鸟阵刚刚前行一里,阵内兵卒还处于混乱之中,她突然下了个决心,要大破周勃的阵。
此时乃是辰时末巳时初,太阳的光芒已经足够刺眼但还未完全升起来,阳光斜打下来晃的人睁不开眼,对于面前稍远的地方就看不清东西。赵梅顺着阳光照下来的方向率队朝周勃的大军而去,擦着旁边的蛇阵呈四十五度角直击鸟阵。
不去正面攻击敌人而要从斜面攻击敌人是赵梅在冲击陈平、夏候婴、周勃三路大军时发现的一个败敌之技。起初,她只是在心里隐隐有一点感觉,觉得骑兵正面冲击敌人时往往会死伤巨大,而在侧面及两翼攻击敌人时会容易许多,死伤也小。她很困惑,在等李信率军赶来‘五龙’的当口询问韩信,韩信一句话便给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