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庶女贵娇-第12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明献帝看着萧统,沉吟片刻,开口道:“不知萧尚书所荐何人?”

    萧统手中抱着笏牌,低着头面无波澜的回道:“臣举荐工部右侍郎何文靖。”

    工部右侍郎何文靖,是前右侍郎夏呈文倒之后提上来的。在这工部侍郎的位置上坐了有五六年了。

    “工部右侍郎何文靖?”明献帝看着萧统,重复了他的话再问道。

    “是。工部右侍郎何文靖。一则,兵部如今内部混乱,且左侍郎东方葛涉及的贪墨案判决还未出,若是再提拔右侍郎宋大人,尚书之位是有人了,可两个侍郎位却是空悬。无异于拆东墙补西墙。如此行事,与兵部任职并无实质性的完善。二则,兵部之内,擢一人而动全身,虽是一职,下面的层层却都要往上动。老臣愚见,以此时兵部的情况,并不适宜如此提擢。而老臣举荐工部何文靖,他曾在兵部任主事一职多年,对于兵部的情况了如指掌,上手亦是手到擒来。此其一;他当年入仕科考考的乃是武状元,在兵部当值一事再合适不过。此其二;何文靖为人耿直忠厚,处事规矩谨慎,心思缜密且负责。这在朝中乃是有目共睹。此其三。”

    一道道一条条说出来,朝中静默片刻,无人应声。

 第四百十九

    萧统说的,句句在理。且全程无波无澜,似乎在很平静的陈述一间跟自己无关的事儿。给人的感觉便是毫无私心,仅仅客观而正直的举荐而已。

    明献帝看着萧统,眉目之间沉着,没有回答是与否,好与坏。只是目光扫过众人,问道:“众卿家以为呢?”

    话音一落,片刻之后,大理寺寺卿郑田叔上前附议。

    在片刻之后,工部尚书元仪上前附议。

    这三个人,都是个顶个的一方顶梁柱。如今在殿中央一站,便是大半的人都不敢去驳了。且这三人,萧统和郑田叔,一个是出了名的顽固刻板,一个是有目共睹的刚正不阿。似乎哪个党派也不是,没有谁去触霉头。

    三人站着,便愈发显得殿后面一些的范清正不起眼了。

    范清正抬起眼睛,白了他们三人一眼,而后无声无息的站回了自己的位置上。

    “可还有别的卿家附议?”明献帝问着,目光又扫过殿中众人。

    此时纷纷有几个中立的官儿上前附议。皆是站在靠后一些,跟朝中权利旋涡离得比较远的几人。

    明献帝一眼扫过那几人,忽的一笑,带着常有的恣睢之态:“二十年前,关南洪涝冲垮了河垒桥梁。从武宁到洛河,一路贯穿关南百里之地,始发之夜,十几个县的百姓被淹死。若是朕没有记错,修这河垒桥梁的,便是何文靖的长兄,何文清吧。”虽然说着大洪之灾,明献帝的语气却没有心痛,只是淡淡的陈述着。说着,目光落在殿中站着的何文靖身上:“是吗,何大人?”

    何文靖闻言,挺着身子往旁边站出来一步:“回皇上,正是。”说罢,便再无多一言。仿佛将才众人所讨论的事跟他无关。

    “朕还记得,当是何文清是查出来了贪墨工程款吧。”明献帝悠悠的看着何文靖,说道:“涉及银款还不小呢。是吧?”

    闻言,朝中一片吸气声。众人屏息凝气,皆不敢多言。

    何文靖却依旧站在原地,语气平静的回道:“回皇上的话,正是。共一千三百七十八万七千二十三两。”

    “哦?记得这么清楚呢。”明献帝这会儿倒是有些意外,语气带着惊讶。

    “长兄有罪,我亦为官,虽不涉及,但因以此为鉴,时时提醒自己为官之道。”何文清双手垂着腹前,抱着笏牌。一板一眼的回着。

    明献帝看着他,眼神看不出喜怒,只道:“不知何大人的为官之道是什么?”

    “不贪不斗,不享不谄,不奸不佞。正身清廉,为民谋祉;上为家国,下系百姓。”何文靖依旧挺着背站着,头微微垂着,表情无甚波动。

    朝堂上许多人听得扁嘴不屑。现在的官,几个是这样的。不过说说罢了。主要是这也太过了,当着这么多大臣的面,当着皇上的面说的这般正义凛然还不羞不躁,这份定力可谓不浅。

    明献帝却是另一番想法。听完何文靖的话,他脸上的沉郁并未散开多少。只是缓缓转开了头。目光一扫,便落在了人群中站着,眼观鼻,鼻观心的卓太爷身上:“卓将军…可有举荐之人?”

    卓顺武站在朝堂之上,余光溜过殿中的三人,他容易吗。明明早已到了致仕的年纪,却因为朝廷争斗,被明献帝强行扣着不放人。他现在能做的,也就只有老老实实不招事,不惹事。

    卓顺武往旁边站出一步,对着明献帝弓了弓身子:“回皇上,臣觉得何大人的确不错。”说着,卓顺武又顿了顿,接道:“当然,宋大人也不错。”

    明献帝看着卓顺武,眼睛一沉,扫开了眼,目光却是落在了后面一些的卓子华身上:“卓卿家呢,可有举荐之人?”

    被点名的卓子华抱着笏牌,身子一顿,而后往旁边站了出来。偏头看了看殿中站着的三人,而后回过了头,冲着明献帝一揖:“回皇上,臣以为,兵部右侍郎宋大人甚好。”

    “哦?”明献帝看着卓子华,余光扫过垂着头站在一旁的卓顺武:“朕想听听,卓卿家何以认为?”

    “臣以为,若论兵部事宜的掌控,何大人必然不及本就在兵部的宋大人;若说人员的调动。那何大人调过来,工部跟兵部都要大动。若是宋大人,那动也就是动一个部。”卓子华抱着笏牌规规矩矩的说着。

    他可不傻,这何文靖当年是夏呈文的死对头,跟他亦是双看极相厌。且当年他亲哥何文清便是因夏呈文的构陷而倒台。他脑子一动便知晓,夏呈文必定是奉了这位的旨意。若让他说一句话,他疯了才会选何文靖。

    明献帝看着卓子华说完,却是面无表情的转开了头,也没说好坏,只是目光一扫:“众爱卿可还有事要奏?”

    朝堂中无人应答。

    “那内阁和其他五部尚书到议事房随朕商议。退朝。”说罢,明献帝起身,往阶梯下走去。

    一旁的喜公公捏着嗓子剑圣道:“退朝!”而后便紧跟了上去。

    天暖风和,五月底时,兵部尚书一职初定,擢工部右侍郎何文靖为兵部尚书。上任流程于七月初启。

    六月初,依旧天暖风和。春意早就散去,初夏的热浪袭来,吹凋了满树的梨花、杏花。吹出了一个个不大不小的果子。

    春衫愈薄,富贵的家里头在正午时分已经开始开始用起了冰。渐热的日子里头,人们身上的生气似乎都晒化了一般。便就在这百无聊赖时节,忽的一件事传来,像是落入湖中的石头,打起平静的湖面荡开一层层涟漪。

    便是二皇子赵谷翊与卓家三姑娘的亲事。

    这事儿据传言称,是陛下无意之中问及婚事时,二殿下亲自求得。陛下当下便赐了婚。在谁都没有想到的时候,便定了卓家三房嫡长女卓夷萍为二皇子妃。

    这圣旨下的时候,卓顺武与华太君正在卓家的主院里头商议着才定下的兵部尚书一事儿。

 第四百二十章 赐婚

    金平城镇国将军府,卓家主院锦华院中,主屋的锦帘撩起一边,挂在一旁的银钩上。屋外艳阳高照,院子里头一片绿意。主屋外的高树投下一片绿荫。荫里的石桌上掉了片片叶子。

    卓太爷坐在正屋中,双手放在腿上,看着屋外的大树,悠悠开口道:“兵部尚书的人定了。”

    华太君坐在一旁,左手放在一旁的案上,右手捻着佛珠。目光看着大树下的石桌。她回过头,看了眼卓太爷:“是何大人吧。”

    屋外有光影交错,卓太爷没有回华太君的话,只是定定的看着帘外的树干,面无表情的道:“老二那边,要敲打一下了。他总是站在他一个人的角度去想事儿,从未在想过自己是卓家人。有些事儿,按他这个做法,卓家迟早要出事儿。”

    “幸好有老大在。不过他也的确要敲打一下了。”华太君说着,转身看向身后的倚梅:“倚梅,去叫二老爷过来。就说我有事找他。”

    “是。”倚梅点头应声,往屋外走去。

    六月丙卯日,是卓家二房嫡长女卓夷柔的大婚的日子。时值六月初,整个卓家都准备着。二房尤是。院子里准备的事宜早早的便开始着手了,卓夷柔更是被关在屋子里头寸步不能出的绣嫁衣。

    卓子华彼时便正在跟何时讨论着大婚的事宜。

    卓夷柔出嫁孙家这事儿,对于主院那边不是大事儿,也没有想过跟孙家因为此事绑在一条船上。可卓子华不那么想。他只有这一个女儿。若是以此女为筹码,便只能跟孙家同行。

    这是他的意思,亦是二房的意思。

    乍一听到主院那边的人找,卓子华皱了皱眉,亦跟了上来。

    卓子华大步走进院中,低头穿过锦帘,对着上面坐着的华太君、卓太爷行礼道:“母亲,父亲。”

    “起吧。”卓太爷摆摆手,指了指旁边的凳子。卓子华往旁边退了两步,坐在凳子上。

    卓太爷看了他一眼,冲着屋中的丫鬟婆子挥挥手:“都退下。”

    “是!”屋中众丫鬟应声,都纷纷退下。曹嬷嬷临出前将门口的锦帘放了下来。

    众婢退下,屋中便只剩了卓太爷三人。室内顿时变得安静下来。

    “老二,你知晓今儿我跟你父亲为何让你来这一趟么?”华太君转头,看着卓子华先开了口。

    “儿子愚钝,猜不出父母亲的用意。”卓子华在卓太爷跟华太君面前还是很老实耳朵。规矩的坐在凳子上回道。

    卓太爷看着他,开口道:“老二,兵部尚书的人你知晓了吧。”

    “知晓,工部右侍郎何文靖何大人。”卓子华从善如流的说着,眉头却是微微皱起。

    “此前,你为何会举荐宋大人?”卓太爷问的直截了当,他盯着卓子华,声音有些沉:“难道在你看来,宋振东被提擢的可能性更大吗?”

    朝廷走向如此之明显,除内阁外,六部唯礼部沈伯时附议孙相。其他的几部除户部苏辛原和兵部外,三部有两部大臣皆同鉴一人。且三司亦有涉足。都察院御史中丞刘文良与郑田叔又是一路人。

    在加上明献帝的眼色……

    若是说卓子华的确是认为宋振东的可能性更大,他却是没什么可说的了。愚蠢至此一根朽木了,他还能敲打什么。敲打木头里面的蚂蚁吗?

    卓子华抬眼瞥了眼卓太爷,复而低下头去:“自然相反。”

    “既然你能猜到了结果,为何还一定要沾这趟浑水呢?!”卓太爷眉头倏的挑起。既然想的明白,怎么还要去横着头扛一扛呢。吃饱了撑着没事儿干吗?“还是觉得卓家的日子太平的你皮痒了?”

    卓太爷说着,眼睛瞪着卓子华。

    卓子华抬头,盯着卓太爷,忽的提高些许声音:“父亲的意思,难道还去举荐何文靖不成?”

    “有何不可?”卓太爷说着冷眼看着卓子华:“圣上的态度已经那么明显了,对于宋振东那是不可能选的,那你为何不能顺手卖个乖,两边不得罪呢?”

    卓太爷说的两边,便是萧统、郑少卿等人一边,还有明献帝一边。常年朝堂的混迹也不是白混的,他深知如何看人心,也精于如何权衡利弊。

    “两边不得罪?”卓子华皱着眉头看着卓太爷:“那孙相呢?孙相那边不是明晃晃的得罪了吗?”

    “得罪了又能怎样?”卓太爷怒而反问道:“他一个被皇上所不喜的臣子,得罪了又怎样?难不成你还把自己跟他绑在一块儿,得罪了就不能继续下去了?”

    “难道不是一块儿的吗?”卓子华说着,声音小了些许,带着疑问的目光看着卓太爷,不确定的问道:“难道我们和孙相不是一块儿的吗?”

    在卓子华看来,卓夷柔和孙云舟的亲事,就是两个利益链的捆绑。如此一来,那父亲的这话是什么意思?

    “一块儿?莫不是因为柔姐儿嫁去孙家你就以为卓家的立场跟孙家站一道了?”

    “不是吗?”卓子华看着卓顺武,皱着的眉头深了深。

    卓太爷看着卓子华,气的吹胡子瞪眼,好一会儿,将心里头的怒气平定了才道:“老二,我知晓你的意思。可你要清楚,柔姐儿嫁去孙家,不是因为我们卓家跟孙家利益的共谋。”

    “若不是利益的共谋,那是因为什么?”卓子华看着卓太爷皱着的眉头就没有松开过。他没有想到原来父亲跟自己的立场想法都不一样。

    卓太爷看着他,也慢慢沉下了脸。没有讲话。

    “因为什么?”一旁的华太君收回撑在桌上的手,坐直了身子,一手捻着佛珠子,缓慢而沉郁的转头看向卓子华:“老二,你以为我跟你大嫂抛下这张老脸跑东跑西不要脸的求孙家娶柔姐儿是因为跟孙家谋利不成?”华太君看着卓子华说着,其中‘求’字咬的极深。

    “这般求来的亲事,若真是利益的结合,那必定也是卓家为下的,只能当孙家的马前卒。不成,又是威逼又是利诱又是死皮白脸的乞求,你还想跟孙家同为而坐?”华太君说着,看着卓子华冷笑一声:“如此做,只是不为了柔姐儿浸猪笼罢了!”

 第四百二十一章 二皇子妃

    卓子华听得脸色骤沉,看了看卓太爷,又看了看华太君。

    屋中恢复了寂静,华太君转过头,开口悠悠的道:“或者,你也可以选择退了这婚,然后将柔姐儿送家庙。”

    “母亲!”卓子华气的从位置上站了起来,看着华太君怒气冲冲的道:“柔儿是我的嫡长女,孙云舟又是孙家的嫡长孙,这样的婚事还不足以利益共谋?!”

    “利益共谋?”华太君身子往后靠了靠,抬起手揉了揉太阳穴,再睁开眼睛看着卓子华:“死亡共享吧?”

    卓子华蓦然抿着嘴,看着华太君气的说不出一句话。

    卓太爷看着自己平日最提拔的二儿子,叹了口气又谆谆教导:“老二,你母亲说的对,孙相爷再这般肆无忌惮的做大……若是共享,哪里享的到福呢?”说着,叹了口气:“没有哪朝哪代有一个君主能容忍这般势大的朝臣。”

    卓子华听到卓太爷的话,转头看向他:“父亲,孙相比你做官的时间不短,您在战场杀敌他便在朝中谋斗,对于朝廷的事儿他又怎么会看的不如您明白呢?多年前你就说过孙家不行了不行了,您都看得出来的事儿,他又如何看不出来,可是这么多年过去了,孙家还不是稳坐内阁首辅么?”

    “看得出来又如何?”一旁的华太君转头看着卓子华,反问道:“老二,你是活傻了不成?你以为,孙家如今能如何?看得出来又能如何?看得出来就能收手了?他们孙家,从两广到山西再到州原,布满了孙相的人,贪的恶的霸的数不胜数,枉法的事儿背地里干的少?多少人为了让孙相保自个儿,自己喝了一杯羹就给孙相半杯。你以为如今的孙相想退就退?他就算看出来了,也只能硬着头皮往前走!”

    说着,华太君嘴角一勾,不屑的笑了一声:“不然,孙家离满门就是一步的事儿。”

    屋子中又是一阵寂静,连卓太爷都转头看了眼华太君。心里叹了叹。这在家的老伴儿,不要说跟儿子比,就算是他,也是有过之而无不及的眼见。

    见屋中两人都没有说话,华太君看着卓子华,语气放缓了些许:“老二,你要明白,柔儿是你的嫡长女,嫁给孙家。可涵儿呢,她是整个卓家的长房嫡长女,如今贵为贵妃。我们要站得,该是圣上身后。为一朝臣就该忠于一朝天子。孙家现在能做的,只有依附二皇子,然后谋,然后等。熬得过二皇子登基之时,便跨过一个坎儿。可当今圣上身强力壮,比不时咳血的二皇子还好呀。你要想好,孙卓两家,必定不能一处。”

    华太君看着卓子华,细细的分析着,一点点的时局斗势都掰开来揉碎给他看。其实她还想说,圣上未死之前,卓家必定不能跟二皇子走太近。孙家就被忌惮了,卓家不能做蠢事。

    反正二皇子继承大统是板上钉钉的事儿了,他们卓家只要不得罪便是。

    卓子华听着自己母亲和父亲的谆谆教诲,循循善诱。心里头却是凉了又凉。他知道,父亲和母亲都是为了卓家好。可正是因为卓家好,所以卓家的利益至大。在卓家的利益面前,二房的舍与得便是不足一提了。

    初夏的风很轻,连帘子脚都吹不起来。屋中放着的冰盆让整个屋子里都凉意十足。屋中三人皆没有说话。心思各异。

    便在此时,帘子外传来了脚步声,而后卓太爷的贴身长随走到屋外轻声开口道:“老太爷,外院罗管事来了。”

    闻言,屋中三人皆是转头看向门帘处。这外院的罗管事是外院总管,向来是个慎重又规矩的,若不是急事,必定不会来内院找人。

    卓太爷坐直了身子,题声道:“让他进来。”

    话音一落,屋外的帘子便被人打了起来。外院的管事罗言一手提着袍子疾步往屋内走来,向着上面的卓太爷和华太君行礼便道:“太爷太君,宫家来消息了,咱们家有圣旨要来。半个时辰后传旨的公公便到。”

    华太君和卓太爷闻言,对视一眼,纷纷起身:“有没有说什么旨意?”卓太爷看着罗言急急的问道。

    罗言看着卓太爷摇摇头:“没有说,但是我看那传话的小太监一脸喜气,还说着恭喜的话。”

    闻言,卓太爷跟华太君同时松了口气。只要不是坏事就好。在这当头,不求有功,无过就好。

    “那我先去前院了。你去通知三房的女眷们,收拾一下,都来前院。”卓太爷转头对华太君说着。说罢往外走去。罗管事等人也紧跟在后面出了去。

    “母亲,那我回去通知玉莲他们。”卓子华也起身,向着华太君一揖。

    华太君点点头,看着两人走远的背影,而后将屋外的丫鬟婆子全唤了进来:“倚梅,你去通知大夫人准备一下,带着大房的人出来准备领旨。倚菊,你去通知三夫人她们。”

    “是。”倚梅跟倚菊冲着华太君点头应声,而后转身往外急急的走去。

    卓家一大家子带着人往外头走,可谓隆重。卓家这些年不声不响不骄不躁的日子里,上一次接圣旨,还是八年前华太君的六十大寿,封太君的诰命圣旨。不大不小一个,锦上添了一朵花。

    可这次不同,平白无故的多了一道圣旨,众人心里都有些忐忑。

    半个时辰后,宫家传旨的人终于到了。亦是喜公公。这喜公公可不是随便传旨的。只有权贵至极的家族他才会亲自来。

    喜公公一脸笑意的跟卓家的太爷说了几句话,约莫着时辰到点儿了,便开始朗读圣旨。

    底下卓家跪了一啪啦人,个个心里都吊着在听。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卓氏三房嫡长女夷萍温良敦厚、端重循良。有冲敏之姿,不资姆训;有淑慎之行,灼其芳华;眷求贤淑,用峻等威;谨以顺承,阴教惟穆。朕躬闻之甚悦。今皇二子适婚娶之时,当择淑女与配。值卓氏夷萍待字闺中,与皇二子堪称璧人。为成佳人之美,特将汝许皇二子为正妃。一切礼仪交由礼部并钦天监监正,泽两日完婚。往欤哉,无或居上而娇,无或处贵而逸;降情以逮下,诚事以防微。钦此!”

    宣完圣旨,喜公公一笑,将手里的圣旨一卷,看着有些静默的卓家人,咳了咳。

    这一咳,终是拉回了卓家众人的思绪。众人这才赶紧谢恩:“臣/臣妇/臣女谢主隆恩!”

    喜公公这才一笑,向着卓夷萍跪着的地方一躬身:“奴家恭贺二皇子妃。”

 第四百二十二章 赐婚

    彼时卓夷萍已经起身,走到前面接过圣旨,冲着喜公公一点头:“有劳公公了。”说罢往后退了一步。

    这会儿卓太爷也起了身,一脸笑意的将喜公公迎进屋中。余光扫过华太君。一声接着一声道不完的贺。

    华太君脸上也洋溢着笑,笑容让整个人都焕发起来。却在收到卓太爷的眼神之时,笑着的嘴角一抽。眼中凌厉一闪而过。

    跟在身后的卓子华却是笑的真开心。弯起的眼角扫过自个儿的父母亲,更弯了弯。

    一屋子的散不开的喜气荡漾在卓家的府中。

    初夏的阳光依旧明媚。六月这个月,可谓是卓家的好日子。京城众家都晓的了,卓家有女被皇上赐了婚。赐的还是二皇子的正妃之位。

    二皇子是何人?可是妥妥的未来太子!虽然自小身子不好,可除了他便没有别人可立了!于是卓家女难求的话又传来开来。

    嫡女嫁的一个比一个好,不知羡煞了多少京中人。京城三公子,便有两个都是卓家女霸占的,幸好他们家就没嫡女了,不然最后一个怀荣王世子都难说了!

    一夜之间,卓家水涨船高。本来就是开国皇帝亲封,贵为一品的镇国将军府。一时间风头无二。在这羡煞了众人的将军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