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三国志乱-第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三国志乱》
作者:白云中的船
作品相关
三国各大世家家谱(转贴)
    三国时期袁氏家谱作者:落枫编辑:落枫
    。e3ol/wen2/html/2002/487_2002219。htm
    。e3ol/wen2/html/2002/487_2002219。htm
    三国时期王氏家谱作者:van编辑:van
    。e3ol/wen2/html/2004/2554_2004419。htm
    。e3ol/wen2/html/2004/2554_2004419。htm
    颖川钟氏东汉、晋时主支家谱作者:士黄有编辑:士黄有
    。e3ol/wen2/html/2007/9732_2007417。htm
    。e3ol/wen2/html/2007/9732_2007417。htm
    三国时期曹氏家谱作者:落枫编辑:落枫
    。e3ol/wen2/html/2002/475_2002216。htm
    。e3ol/wen2/html/2002/475_2002216。htm
    三国时期荀氏家谱作者:齐王睿
    。e3ol/wen2/html/2002/481_2002217。htm
    。e3ol/wen2/html/2002/481_2002217。htm
    说明:为了文章的原因,我把荀昱和荀昙给合起来了,舍弃了荀昙,与历史稍有出入,敬请原谅。
    三国时期司马氏家谱作者:齐王睿
    。e3ol/wen2/html/2002/477_2002216。htm
    。e3ol/wen2/html/2002/477_2002216。htm
    三国时期孙氏家谱作者:落枫编辑:落枫
    。e3ol/wen2/html/2002/479_2002217。htm
    。e3ol/wen2/html/2002/479_2002217。htm
    三国时期公孙氏、全氏、士氏家谱作者:hlxyz编辑:hlxyz
    。e3ol/wen2/html/2004/2498_2004411。htm
    。e3ol/wen2/html/2004/2498_2004411。htm
陈姓的来源与分布(转贴)
    一、来源有五
    1、出自妫姓,其始祖为妫满,也洒洒
    2、出于陈国公族后裔。陈国在妫满死后,其子孙有以国为氏,就是陈氏。除胡公满的子孙陈完这一支主系外,还有三支。一、陈哀公之子留,避居陈留。二、陈泯公之长子陈衍。避居阳武户牍乡。三、陈泯公次子全温之后陈孟琏,居于固始,其后因无子,便以颖川陈寔为嗣子,遂融入颖川陈氏。
    3、出自白永贵之后。隋初有白永贵改姓陈,其后裔也多改陈姓,是为万年之陈氏。
    4、刘矫的后裔也有改陈姓的。
    5、南北朝时,鲜卑族一支三字姓侯莫陈氏随北魏孝文帝南迁洛阳后,实行汉化政策,改复姓为汉字单姓,称陈氏。
    二、迁徙分布
    自陈国内乱后,陈氏有几次外迁,分别为陈留、阳武户牍乡和固始。唐朝初期和中期,中原陈氏有两次南迁福建。
    一是唐高宗总章二年,朝廷派陈政率兵镇压福建南部的&;quot;蛮獠啸乱&;quot;,陈政卒后,其子陈元光代父领兵,平定局势后,设置了漳州郡。因之被后人称为&;quot;开漳圣王&;quot;,其子孙称为&;quot;开漳圣王派&;quot;。
    二是颖川陈实后裔陈忠之子陈邕,受宰相李林甫排挤,迁至福建同安,其后子孙兴旺,在福建发展成为&;quot;太傅派&;quot;陈氏。
    陈氏入粤,始于南宋。陈氏入台,始于明末,福建同安人陈永华于明末随郑成功入台湾,为陈氏入台始祖。陈氏迁入越南的历史比较久远。李朝女皇李昭皇之夫陈煚,于1228年创建越南陈朝,传8世13王,历时175年。
    陈氏移居日本,始于明初,大都是明太祖朱元璋派去的水手,此后有的在琉球群岛落户。明清以后,闽粤等沿海地区的陈氏,有许多人出海谋生。例如,陈臣留率亲族百余人迁居马来西亚和新加坡。另有一些人迁至菲律宾、泰国、印度尼西亚和美、英、法、澳大利亚等国家。
    三、郡望堂号
    【堂号】&;quot;三恪堂&;quot;:恪是尊敬的意思,又是客人的意思。周武王灭纣后,把黄帝之后封于蓟,帝尧之后封于祝,帝舜之后封于陈。称为三恪。表示他们是周朝的客人,不是臣子,格外地尊敬他们。
    【郡望】
    颖川郡:秦时置郡。此支陈氏,其开基始祖为齐王建三子陈轸。
    广陵郡:西汉置国。此支陈氏,出自汉武帝之子刘胥之后所改陈姓后裔。
    河南郡:汉高帝置郡。此支陈氏,出自匈奴族陈氏。
    武当郡:北魏置郡。这一支出自陈寔之后。
    冯翊郡:汉武帝置郡。此支陈氏,出自陈宣帝之子沅陵王陈叔兴之后。
    京兆郡:汉时置郡。此支陈氏,出自唐代迁居京兆的陈寔后裔陈忠之后。
    渤海郡:此支陈氏,宋太尉高琼之后。明洪武初,高谅入赘海宁城东陈明谊家为婿,其子荣遂承外家之姓为陈氏,而以父之高氏郡望为郡望,故称渤海陈氏,以别于外家原宗之颖川陈氏。
    四、历史名人
    陈平:西汉大臣,少时家贫,好读书,后归刘邦,他多次用计,使刘邦脱离逆境,转危为安,与张良齐名,史称&;quot;良平&;quot;。
    陈寿:西晋著名史学家,著有《三国志》,最初名叫《三国志通俗演义》。明初小说家罗贯中的《三国演义》,就是由《三国志》演变而来。
    陈祎:唐僧的俗名陈祎,他是佛教经典名著的翻译家,中国佛教唯识宗的创始人,由于他的业绩,使佛教有了汉字记载的经典。撰有《大唐西域记》。
    陈抟:宋初道士。是中国思想史上的重要人物,作《太极图》、《先天图》等。
    陈天华:清末民主革命的先驱者,他的著作《警世钟》、《猛回头》和他&;quot;难酬蹈海亦英雄&;quot;的行动,为中华民族的觉醒敲响了&;quot;警钟&;quot;。
    陈群:三国魏时尚书,曾建议选任官吏,实行九品中正制。这一制度,后来演变成士族垄断政权的工具。
三国人物的早育与晚育 (转贴)
    因为写小说的习惯要查找最基本的资料,所以在研究了3个半小时三国里所需要的几个人物的出生日期及年龄的推断,发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
    就是三国里边的人物早育的不算多,晚育的比比皆是。
    三国里面的男人们早育的多数是官宦子弟或者是二世子之流。游戏里面的年纪安排会有主观原因,也许是参照《三国演义》,或者人为的将人物出生岁数减小,或者增大,所以生育年龄对照起来有些滑稽。
    每个人比照儿子年龄往回推测其生长子时间(三国的男权主义过于严重,只刊载儿子,女儿是压根没名没年龄,就连女婿都可以登台一鞠躬的说)。存在的长女可能性就无法包含了,对无名的女性们道歉。
    郑重声明:所有人物、子嗣的出生年不是参考历史,而是参考三国10游戏。
    未归结在内的人物的主要原因归咎于游戏里无记载。
    “?”代表此字实在是没心情去查找,某些繁体字已自动更换成简体字。
    比较早育的有:
    董和,14岁生长子董允(不应该是婚生子吧?)。
    刘璋,16岁生长子刘循。
    孙坚‘16岁生长子孙策(总觉得不对,孙坚是17岁出名,才向吴氏提亲,怎么算都该17以后吧?)。
    吕范,17岁生长子吕据。
    郭嘉,17岁生长子郭奕。
    曹丕,18岁生长子曹睿。
    关兴,19岁生长子关统。
    曹操,20岁生长子曹昂。
    公孙度,20岁生长子公孙恭。
    刘度,20岁生长子刘贤。
    典韦,21岁生长子典满。
    文钦,22岁生长子文鸯。
    毋丘俭,22岁生长子毋丘甸。
    胡遵,22岁生长子胡奋。
    张昭,22岁生长子张承。
    曹真,22岁生长子曹爽。
    金旋,22岁生长子金祎。
    太史慈23岁生长子太史享。
    其余的不知道是结婚比较晚还是有长女在先,或者是生儿子比较晚,索性通通归咎于晚育好了:
    马腾,24岁生长子马超。
    关羽,24岁生长子关平。
    朱桓,24岁生长子朱异。
    司马孚,25岁生长子司马望。
    张辽,26岁生长子张虎。
    士变,26岁生长子士祗。
    朱治,26岁生长子朱然。
    张苞,26岁生长子张遵。
    夏侯尚,27岁生长子夏侯玄。
    孙权,27岁生长子孙登。
    陈武,28岁生长子陈表。
    沮授,28岁生长子沮鹄。
    霍峻,29岁生长子霍弋。
    诸葛瑾,29岁生长子诸葛恪。
    司马懿,29岁生长子司马师。
    张飞,31岁生长子张苞。
    全琮,31岁生长子全端。
    公孙康,33岁生长子公孙渊。
    王郎,33岁生长子王肃。
    傅彤,33岁生长子傅?。
    李严,34岁生长子李?。
    薛琮,34岁生长子薛?。
    凌操,34岁生长子凌统。
    留赞,34岁生长子留略。
    孙韶,35岁生长子孙异。
    庞德,35岁生长子庞会。
    鲁肃,36岁生长子鲁淑。
    辛毗,39岁生长子辛敞。
    乐进,39岁生长子乐琳。
    陈矫,39岁生长子陈鶱。
    夏侯渊,40岁生长子夏侯霸。
    贾辽,40岁生长子贾充。
    赵云,41岁生长子赵统。
    黄权,41岁生长子黄崇。
    荀彧,44岁生长子荀(“凯”右边的“几”以“页”代替,读yi第三音,实在是找不到这个字,见鬼了,已经是繁体字简化的字居然还不支持??),43岁结婚。
    许褚,44岁生长子许仪。
    夏侯惇,45岁生长子夏侯琳。
    陈群,45岁生长子陈泰。
    袁绍,47岁生长子袁谭。
    於夫罗,51岁生长子刘豹。
    虞翻,53岁生长子虞汜。
    丘力居,54岁生长子楼班。
    程昱,60岁生长子程武(老年得子呀)。
    刘焉,60岁生长子刘璋。
    钟繇,72岁生长子钟毓(……可能么?要不就是我算术算错)。
    吕布,由于不清楚当时女孩子出嫁的基本年岁,如果15岁及冠后就能出嫁,那么推算他大概是30岁左右生的女儿。
    马超,贵族官宦子弟,应该结婚不晚,儿子全诛,女儿虽然成了安平王刘理的王妃,但无法考究年龄。
    刘备,特殊人物,婚姻史混乱,妻子一堆,生育能力由于隐私原因无法考证只能以事实归结为差,明显属于晚育类型,46岁生刘禅。
鸿都门学 (转贴)
    鸿都门学是汉代学习、研究文学艺术的高等专科学校。创立于东汉灵帝光和元年(178)二月。因校址设在洛阳鸿都门而得名,是中国最早的专科大学。鸿都门学是统治阶级内部斗争的产物,即宦官派为了培养拥护自己的知识分子而与士族势力占据地盘的太学相抗衡的产物。又借汉灵帝酷爱辞、赋、书、画的缘由,办了这所新型学校。
    鸿都门学所招收的学生和教学内容都与太学相反。学生由州、郡三公择优选送,多数是士族看不起的社会地位不高的平民子弟。开设辞赋、小说、尺牍、字画等课程,打破了专习儒家经典的惯例。宦官派为了壮大自己的势力,对鸿都门学的学生特别优待。学生毕业后,多给予高官厚禄,有些出为刺史、太守,入为尚书、侍中,还有的封侯赐爵。鸿都门学一时非常兴盛,学生多达千人,但延续时间不长。一因士族猛烈的攻击,二因黄巾起义,它随着汉王朝的衰亡而结束。鸿都门学不仅是中国最早的专科大学,而且也是世界上创立最早的文艺专科大学。在‘独尊儒术‘的汉代,改变以儒家经学为唯一教育内容的旧观念,提倡对文学艺术的研究,是对教育的一大贡献。它招收平民子弟入学,突破贵族、地主阶级对学校的垄断,使平民得到施展才能的机会,也是有进步意义的。鸿都门学的出现,为后来特别是唐代的科举和设立各种专科学校开辟了道路。
    汉灵帝刘宏是个昏庸的皇帝,但有才艺,爱好文学,书法。他引召太学生中能为文、赋者待制京城洛阳鸿都门下,以后又将许多善尺牍和工书鸟篆者都加以引召,于是有数十人。光和元年(178)设立了鸿都门学,专习辞赋书画,学生由州、郡、三公举送,并进行考试,人数多至千人,学成后多授予高官。鸿都门学虽然设立时间不长,却出了一些著名的书法家,他们主要擅长鸟虫篆和八分书,代表人物有师宜官、梁鹄、毛弘等。鸿都门学冲破了太学自建立以来将经学作为唯一教育内容的藩篱,是一所最早的文学艺术大学。
……(本卷结束) ……
正文
第一章 转世
    太乙近天都,连山到海隅。
    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
    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
    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
    终南山,在陕西长安县南五十里,秦岭主峰之一。古人又称秦岭山脉为终南山。秦岭绵延八百余里,是渭水和汉水的分水岭。
    “臭小子,这两天表现都不错,“五雷震天符”你也求了我好久了,今天就赏给你了。小心点,自己好好研究研究,没研究明白之前别乱劈啊!!!”
    “谢谢师傅。”刘逸松鞠了个躬,一流烟的丛师傅的山洞里溜出来了,那模样就像突然回到了小时候。
    这东西刘逸松可求了好久了,因为这是修行高深法术的基础,看来师傅这次是真的准备传我高深的道术了。这可不容易,毕竟道家讲究的不是佛家的普渡众生,道家讲求各自修真,各安天命,所以收徒本就不广,真正能得传高深道术的就更少。虽然以前雨凇子传了刘逸松不少道学之术,可是基本限于修性,修命的却是不多,老道可是说过:“欲求大道,必修性命,修性不修命,此是修行第一病”
    而且修命中最高深的道术就是法术,高深的道术更是非传承弟子都不会传的,老道的那句话说得好:“修命者,可延寿,可祛邪,可动天机。动天机者,乃道术,虽习之最易,却易伤人,非其人习之无益有害,非大造化不可习,否则既伤己亦伤人,汝努力修行有造化自会得之。”
    刘逸松一路快跑,高高兴兴地来到了后山。后山有个小洞,是刘逸松的居所,里面画符的东西一应俱全。他拿出师傅给的“五雷天罡符”,刘逸松正心静念,拿起朱砂笔,蘸饱了专用的朱砂开始在黄表纸上照猫画虎了。也就五分钟吧,一张自认可以以假乱真的五雷天罡符已经做成了。
    现在就该试试它的威力了,怀着兴奋的心情,刘逸松来到了洞前的乱石堆前,一扬手中的五雷天罡符,没修炼出真火,只好用打火机引燃了,大喝一声:“疾”然后把手向乱石碓一指。
    就听当头喀喇一声,一团巨大的闪电从天而降,但是并没有像刘逸松想象的那样劈中前面的乱石堆,而是让乱石堆前多了一团黑炭,而且还慢慢的冒着青烟,刘逸松却不见了
    紧接着云层里冒出了个长着一张鸟脸的小脑袋,小声地说:“怪事年年有,今年特别多。居然还碰上用法术自杀的了。算了,回去睡觉吧,大中午的连个觉都不让人睡好
    雨凇子在洞里好像看到了一切:“时也,命也,唉”
    可怜的刘逸松飘飘渺的离开了这个世界,向一个黑漆漆的隧洞漂去,眼前不断变换着他来到这个世界以后所作的一切,一会儿他就看到了最后一断镜头——他“自裁”的场景,才明白原来自己的符并没有甩出去,而是粘在了手上了,我死得真冤哪!为什么不等符干了再试验哪?(道家专用朱砂里一般是要兑胶的)
    不过现在也不错,轻飘飘的,无拘无束,反倒有一种解脱的快感。哎,人生最后就是这样,至少不用受苦,也算不错了,刘逸松自己开导着自己。
    飘着飘着,前面突然来了两个大汉,刘逸松大吃一惊,还真有牛头马面啊!算了,跟着他们走吧,看看阎王怎么判我!!!一挂铁链就套到了他的头上。
    我应该没做什么坏事,对吧?刘逸松边走边想,不边飘边想。
    不过我是不是应该先向他们问问阴间的情况。套套磁应该会有帮助吧:“两位大哥,在下”
    “闭嘴,没见阎君之前不许说话,否则罪加一等。”牛头轻蔑的看着刘逸松说。
    阴风嗖嗖。应该快要到了,刘逸松已经看到前面有一座大城了,这时突然看见一个小和尚飞快的飘了过来,拦住了牛头马面。在飞快地亮了一件什么东西后,轻声的对着牛头马面说了几句话,随后拉起刘逸松就走。刘逸松完全不知道怎么回事,只能跟着那个和尚飞快的飘离了大城,心里想,难道我阳寿不到,能够夺舍复生。心里不住祈祷着“千万要找个潇洒的
    帅小伙重生啊,一边又在想,一定要家中豪富,一定要娇妻美妾”(下面开始用第一人称)
    渐渐的前面出现了一个透着白色光芒的道路,好像通向一个洞口,和尚拉着我飞快地向着洞口冲了过去,这时我听见后面好象有什么东西正在快速的向我们接近着,我刚想回过头去看,就已经到了洞口,然后就觉得后腰好像被人踹了一脚,飞了出去。我正在想,是不是夺舍重生呢?突然感到一片黑暗,自己好像进入了一个身体,然后感到身边全是液体,难道是个溺毙的家伙?这时我的第一个念头就是我得自救。
    这么黑,连他妈的哪里是上都不知道,我得抓住点什么,手伸出去脚蹬出去好像都碰到暖暖的,滑滑的,肉肉的墙壁。嗯,这是什么,一根肉管子?咦,我好像不用呼吸啊!!
    正在我惊诧的时候,就听外面一个苍老声音说:“夫人,小公子是不是踹您了,没事吧。”
    一个非常清越的女声说:“没事,挺好玩的,我感觉到他的小脚了。”
    我双眼一黑“妈的,我转世了!!!!”
    秦广王的大殿里几个阎君聚在一起,秦广王最后的看了看其他几个阎君,大家都冲着他猛猛地点头。这使他下定了最后的决心,朱砂红笔使劲的一划,‘二零零七年五月八日,天雷毙修士刘逸松’几个字被彻底的掩埋了。
第二章 陈登
    就在我沉浸在转世的现实中超级不爽的时候,外面传来推门的声音,一个稚嫩的女音:“夫人,老爷就要到了已经有人在东门看见他们了。”
    我感觉世界颤了一下,应该是我的新母亲坐了起来,声音中明显带着喜悦:“是吗,快点带我出去迎候老爷。”接着就听见穿衣下地和穿鞋的悉索之音。
    “夫人,您小心点,让老婆子来扶您一把。”伴随那个老妇的声音,我好像在慢慢的升起,因为重力的原因,我的小屁股好像着陆了,停顿了一小下,我又漂了起来,然后开始了平面移动,虽然缓慢,但还是能感觉到的。
    一路前行,速度不快,应该是穿过了什么地方,然后拐了一下就到了(这地方应该不大),不远处传来了嘈杂的人声。
    “呦,夫人来了。外面有风,你身子沉,小心别冒了风寒。我跟元化把事情交代好,就进去。”一个声音浑厚的男人说。
    “我这就回去,大人您也快点,还没吃晚饭吧?我这就叫小清让厨上准备饭菜。”
    “元化谢谢你了,陪着大人忙前忙后的累了吧,赶紧回屋,我让丫鬟把饭菜端过去。”
    “不碍的,嫂子,我还不累,我帮着把车卸完就回去,您先进屋吧,等吃过晚饭再给你瞧瞧,您先回去吧,看大哥的脸都变了,快点吧。”
    “那我就先进去了。”
    于是我随着母亲原路返回了(不随着也得行),这一路我都在想我来到了什么地方?我的未来会怎样?这个问题很深刻,不是一时能想得明白的,关键是新来乍到,信息太少。不过好歹我比同龄的婴儿多了很多年的经历,还有我那半瓶子咣当的中医知识,以及一身的杂学,再有就是那半吊子道术,嗯,应该有不少有用的,至少我现在已经比别人的起步高了很多。所以先不用管未来了,赶紧把我以前学到的东西赶紧回想一下,将来可以少走不少弯路。
    一路想入非非,连新任老妈吩咐小清的话都没听见,忽然靴声囊囊,那个在门口听过的浑厚男音又响了起来“夫人,想我了吗?”
    “记得回来了,丢下我们孤儿寡母,一去就是两个多月,再回来晚几天,你就可以看你儿子跑了。”
    “看你说的,哪里有那么严重,元化不是说了吗,至少还要等半个月,所以我就掐着时间跑回来了。再说了,孩子还没出世哪,那叫什么孤儿寡母啊。我们陈家这千顷地可就等着这一棵苗了,要是连他都能放得下,我可真成了大禹了,世上又有几个能做到三过家门而不入的?”
    “而且,把这么漂亮贤淑的妻子放在家里整月不回来,也是一种罪过不是。”
    “你真的这么想,算你啦。下次出去记着早点回来。”
    “一定,一定。”
    “每次都说得好听,哪一次还不是连个信也没有,哼!!!”
    “这次可不赖我,我倒是想早点回来,可这次瘟疫来得实在太猛了,好几个州都有人染上了。咱们这里本来不厉害,可是别的地方一听咱们这里病人少,没什么瘟疫,都削尖了脑袋往这里跑。正好又赶上宦官作乱,刺史大人和泰山郡守都让递解进京了,一大堆的事哪。哎!你以为我不想早点回来,可我陈珪陈汉瑜是什么人,我可是济北相,虽然我只管着一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