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三国志乱-第8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他的这种举动让吕布郁闷得要死,所以吕布和张辽,贾诩就打算密谋屠杀沃沮,来过过瘾。
    但是令吕布和贾诩没想到的是,他们还没打过去,沃沮人就送上门来了。但是他们并不是来打仗,而是来请降的。他们不仅非常驯服,还主动邀请吕布他们去沃沮城。到了沃沮城吕布他们才知道,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这些沃沮人也是有求于他们,他们希望吕布保护他们的部族不受挹娄人的侵害。
    而其中受挹娄伤害最深的是北沃沮,又称之为沟娄。因为挹娄的侵扰,他们一到了夏天,就只能放弃原来的居所,躲进山洞里避难。因此迫切需要大汉对他们的保护。
    ps:又有北沃沮,一名置沟娄,去南沃沮八百余里。其俗皆与南同。界南接挹娄。挹娄人喜乘船寇抄,北沃沮畏之,每夏辄臧于岩,至冬船道不通,乃下居邑落。《后汉书第85文东夷列传第七十五》
第三百六十六章 增加
    挹娄是肃慎族系继肃慎称号后使用的第二个族称,前后约有六百余年(汉至晋)。公元五世纪后,改号勿吉。
    挹娄族称出现于公元前一到二世纪时(西汉),挹娄一词,含义有两说:一,音近通古斯语“鹿”,为鹿之意;二,与满语“叶鲁”音近,为岩之的意思。《三国志—魏书—乌丸鲜卑东夷传》载挹娄人俗好养猪,食其肉,衣其皮。又从“常居”分析,后说是比较可信的。挹娄用作族称,即“居人”的意思。挹娄称号本是他称,久之成为族称,然直到公元五百五十四年(北齐天保五年),他们向中原王朝纳贡还自称肃慎。挹娄源于肃慎,参稽诸史,有明确记载,是可信的。
    单说挹娄族,知道的人恐怕不多,也没人相信他们会给后世的汉人带来多大的灾难。但是身为女真人,也就是满族人的祖先,这个民族给汉人带来的伤害,我是知道的清清楚楚。这个民族还真是厉害,在我们消灭高句丽的时候,他们还是原始社会呢。相比于三韩来讲,他们更不开化,但是他们的作战能力却比三韩人强劲不少。
    他们附属于夫余族也是没办法的事情,因为他们的人口不多,根本打不过夫余。但是高句丽人压迫夫余,夫余就压迫挹娄。而且夫余对他们的压迫又过重,不断的要求他们进贡,所以他们就利用乘船方便和弓弩的优势出来劫掠,玩命的抢劫周边的民族。北沃沮就是最经典的例子,甚至被他们抢得只有在冬天,挹娄人不出门找他们麻烦的时候,才敢回家。
    这种模式简直就是以民族为单位的阶级压迫,一环套一环的最后把苦难加诸到最弱的北沃沮人身上。弱肉强食在这个时代就是这么的大行其道,孱弱的民族就只有灭亡一徒。而所有的这一切实际上都是为了一条,生存。
    赵云的部队对夫余王采取的是包夹战术。他的三万人马加上梁口城里的一万高句丽军和灌伊手下的一万水军,肯定能把尉仇台吃得死死的。
    但是这一战术的主要执行者还是城里的灌伊,他才是这一战术得以实施的最大功臣。他彻彻底底的执行了郭嘉的计策,把尉仇台玩弄于股掌之间。
    尉仇台很可怜,他完全是中计了。郭嘉的计策非常毒辣,挑起尉仇台的火气,让他进攻梁口城并不是最阴险的地方。把尉仇台拖在城下,让他走不了,才是这条计策最可怕的地方。
    尉仇台只有一万兵马,武器粮草还严重不足,而且打的是梁口这个现在属于汉人的城市,士气也不高,很多人都有一种畏惧心理。再加上冲锋的时候根本挡不住汉人的弓箭手,所以几次攻城都是一触即溃,扔下一些满地翻滚的夫余伤兵逃回大营。
    这样一支军队是根本不可能打下梁口城的,不仅汉军知道,连尉仇台都知道的清清楚楚。但是他不服气,他不满意,所以他要向汉军显示他的不满,他要发发火。
    不过战况会这么被动,尉仇台还真没想到。可是不进攻尉仇台又拿不到粮草,进攻了两次之后,觉得粮草不足的尉仇台开始在周围打猎。但是冬天能打到的东西并不多,根本解决不了所有人的吃饭问题,所以他们只能饥一顿饱一顿的在城下待着。
    就在尉仇台想要离开的时候,汉人居然做出了一些友善的举动,从城上扔下来一些粮草。尉仇台的人本来还不敢去拿,但是后来实在忍受不了机饿,就有人过去搬运粮草了。这次真的是比较奇怪,城里的人并没有再射箭出来要他们的命,而是任由他们把粮草搬走。
    不过,每次从梁口城上扔下来的粮草都只够夫余人马消耗一天的,这让尉仇台想走还走不了。既然汉人做出了友善的姿态,尉仇台也不好不有所表示,他想乘机和汉人和谈,解决现在的困境。
    但是他的努力却没有得到回报,得不到任何的回复。只要有人向城上喊和谈,就会被乱箭射回来,所以他们又只能撤回来。
    最可气的是他们还只能跟城下待着,只要有一个人回了纥升骨城,那么今天就会少一个人的口粮。这种情况屡试不爽,还得尉仇台一生气,连纥升骨城都不要了,干脆带着所有的人住在梁口城下,于是城上每天供应的口粮也增加了。
第三百六十七章 考验
    尉仇台是笨一点儿,冲动一点儿,但并不等于他是傻子。他明白自己的情况很危险,也知道汉人肯定下了个圈套给自己,但那圈套是什么,他却想不明白。
    想不明白的人就只能在城下等着吃救济粮,实际上就算他想明白了,又能怎么样?哪怕不是全份的嗟来之食,他也不得不吃,谁让他们没有了粮草呢?
    不过谜团很快就打破了,大队的人马渡河而来,领兵的当然是赵云,他的三万骑兵把尉仇台吃得死死的。
    尉仇台想过逃跑,甚至想过硬拼,但很快都被自己否定了。他明白了汉人的意图,他们就是想要擒获他。确实如此,我们就是想要抓住尉仇台,而且他的手下能保留就尽量保留,因为我们需要一支向着大汉的夫余军队,再加上我们掌握的夫余王,我们想要不战而屈人之兵。
    这支军队是吃汉人的粮食过冬的,而且他们见识过汉军的强大,所以他们基本上不会起什么歹意,应该会彻底投降的,这是郭嘉早就考虑好的。
    深陷包围之中的尉仇台和他的部队很平静地接受了他们的命运,他们无条件的投降了。面对一支数倍于己的军队,自己那单薄的粮草已经是致命伤了,何况还没有多少装备,尉仇台只能向赵云请降,表示自己诚心归附。
    尉仇台是投降了,但是夫余族并没有投降,令赵云想象不到的是郭嘉因为不了解夫余族的内情,居然也算错了一件事情。夫余王虽然是夫余的最高统治者,但并不是没有限制,夫余社会还受到氏族制度残余的制约,如遇有水旱不调,五谷不丰时,君王下职官,主要以六畜名命官名,如马加、牛加、猪加、狗加;还有称大使、大使者、使者的。诸加均辅佐君王,参议国政;王城以外的道,皆属于诸加。道大者数千家,小者数百家。道下有“邑落”,各由“豪民”管理。邑落内的“下户”,皆属豪民。氏族社会全民皆兵的情况仍然存在,建立一支两万人以上的军队,兵种分为骑兵、步兵,都以弓矢刀矛为兵器。并且各户都有兵器,当敌人来犯时候,诸加率众各自为战。氏族社会还设立了牢狱,对犯罪者惩罚苛严,他们规定:杀人者处死刑,家人也被沦为奴婢;盗窃者,以十二倍盗窃物罚之。人民地位的高低、贵贱差别悬殊,国王、诸加、诸使、豪民属统治阶级,下户、奴婢为被统治阶级。下户为类似隶农的平民,奴婢则是完全丧失人身自由的奴隶,奴隶主可以任意处置。
    所以就算是夫余王投降了,但是只要底下的氏族不投降,汉人还是无法完全控制这个夫余。无奈之下,赵云只好先押解着夫余王尉仇台直奔夫余王城,路上打了几仗,都是跟一些当地土著打的,但是这些人哪是赵云的对手,根本没费什么力气,就被赵云打败了。
    这些聚居的村落中多有护城栅,呈圆形,有些是居半地式的木结构房屋,据说是早期夫余建筑,但也有宫室建筑,据尉仇台讲是东汉以后才有的。还有他们的历法也相当有意思,竟然用的是殷历(起于周末而传于汉初的六种古历之一;亦指殷商时所用历法)。以殷历正月(汉腊月)祭天,称迎鼓,为一年中最隆重的节日,连日“饮食歌舞”,并于是时断刑狱,解囚徒。夫余没有固定文字,使用汉文并不普遍,有事派人“传译”,跪地以“手据地窃语”相告对方。会同、拜爵、揖让升降之礼,和中原相同。
    赵云他们一路奔波,来到了夫余王城。这一路上的观山看景,让赵云觉得很有意思,所以他把这些东西都记了下来,随着战报统统地发了回来。
    夫余王城有个比较有趣的名字,竟然叫濊城,而不是夫余王城(公元二十二年,夫余国第四任国王戴素,在迎战高句丽国大军之战中被杀,王子尉仇台迁都,即今吉林市龙潭山城)。据尉仇台讲这里原来是濊貊的地方,只不过被夫余占领了,所以才起了这么个名字,已经是夫余的第二个都城了。
    进濊城相对比较顺利,有尉仇台带领,我们的军队很快占领了这个城市,但是要想让这些夫余人全都承认大汉的统治,就不是那么容易的了,尤其是那些氏族,就需要花一番心思了,这才是真正考验赵云和沮授的地方。
第三百六十八章 叛乱
    氏族的首领承认夫余王的统治,但并不等于承认汉人的统治,这里面的最主要区别就是财产分配。
    尉仇台把氏族首领们叫来希望他们承认汉人的统治,一开始这些人还比较老实,但是很快就有人提出了异议。最主要的就是人头税和奴隶问题,这些氏族首领根本没有人口普查的概念,他们的领地广阔,人口却不多,很多人居住的十分分散,所以他们对这种收税的方式十分不满。
    另外就是他们认为他们拥有对奴隶的绝对所有权,生杀予夺都应该由他们说了算。而汉人的做法则是杀掉自己奴婢也得向官府通报备案,交一笔款项,因为人口,这笔财产不止是属于他的主人,同时也是属于国家的,你杀掉一个人,就意味着国家要少收一笔人头税的。
    这样的做法使得大家大户也不能随便的杀人,但是汉人中早就有人也想出了对策。那就是隐瞒不报,等时过境迁以后,再报意外死亡。反正官府也懒得查这种事,慢慢的也就形成了一种风气,大家都这么干。但是,夫余人实在,根本考虑不到,所以在这一条上根沮授争执了半天。
    不过沮授还是比较老到,竟然提前发明了一国两制。汉人只在王城内实行人头税等汉法,而王城外的夫余人还可以继续执行他们自己的法律三年。让夫余人适应三年,三年以后再全面执行汉家律法。当然沮授还给这些氏族首领讲解了汉法的好处,实际上要比夫余的税法好,可以少上交不少东西,让他们自己回去算算账。
    沮授的这个办法,非常巧妙的避过了一场冲突,留住了宝贵的时间,让赵云得以从容实施他和赵云彻夜不眠想出来计策。
    尽管沮授讲解得很清楚,但是死心眼的人还是有的,有野心的人也是存在的,所以虽然大部分的氏族首领回去以后约束部众,规规矩矩的按照沮授说的做,承认汉人的统治。还是有几个氏族的首领回去以后就叛乱了,不承认汉人的统治,他们根本不相信汉人有那么厉害,会血腥的压制他们。
    不相信是不相信,事实胜于雄辩,赵云在接到有人造反的情报之后,开始了铁血征杀,凡是不服从汉人统治的一律灭族。不过不是所有的族众都杀死,而是把造反的首领一家全灭,造反部落的部众则是全部归并到濊城。
    赵云的做法震慑了一些蠢蠢欲动的部族首领,让他们悄悄的隐忍了下来。
    但是赵云的做法,也有一点令他们不能理解。那就是,赵云居然把所有俘虏带到濊城以后并不判罪,把他们降成奴隶身份,而是把这些应该降成奴隶的罪民,全部给与平民身份。不仅如此,赵云还在王城附近按人头分给他们田地牧场和粮食牛羊。很多原来是奴隶身份的人也借此机会,一下脱出牢笼,成了有田有粮的平民,比那些原来的下户待遇还好。
    开始这些夫余人的氏族首领还对赵云的这种做法很不理解,根本想不到这是赵云他们想出来的计策,但是随着各地一些氏族突然出现特殊的暴乱,受到赵云的严厉镇压以后。这些人才明白了赵云的这种做法实际上是个圈套,他这样做,根本就是在诱惑那些原来处在水深火热之中的奴隶和下户们,让他们造这些统治阶级的反。
    他们用造反来吸引汉人的注意力,然后这些受压迫的人就能借着汉人镇压氏族的机会翻身了。
    虽然一些氏族明白了汉人的阴险,但是却没办法制止这种情况的发生,他们手下的奴隶和下户,已经在赵云和沮授的诱惑下,一个个全都叛变了。所以赵云现在打起仗来更是得心应手,几百场小战争下来,把王城附近上千里地的残余氏族力量灭了个干净。
    而这时候,王城外围的氏族也开始爆发大规模叛乱了,那些原来的奴隶和下户们居然等不及汉人派兵,自己就开始武装夺取政权,把原来的氏族首领基本上都赶下了台。然后他们集体向呆在濊城的赵云和沮授表示了对汉人的臣服,采用汉人的律法治理地方。
    于是夫余族在赵云和沮授的引导下,仅用了一个多月的时间,就一举进入了封建社会,甩掉了奴隶社会的帽子。
第三百六十九章 下一步
    夫余族的事情虽然处理得比较快,但是赵云他们还是慢了一步,吕布和张辽这个时候已经准备对挹娄族发动春季攻势了。
    实际上按照贾诩的意见打算先跟挹娄族通个气的,让他们投降也就算了,但是吕布不愿意,他认为先给挹娄族一个下马威效果应该更好些,这样挹娄族可能更听话。
    吕布之所以要这么做的原因,贾诩很清楚。他根本就不是什么要给挹娄族一个下马威,而是吕布这家伙没仗打就浑身难受,偏偏濊貊王和沃沮族根本就不跟他配合,让吕布想打仗都没机会。这些人还没打仗,就已经投降了,你总不能在这种情况下,还要跟他们拼个你死我活吧?所以吕布憋的那一身邪火就准备在挹娄族身上发泄了。
    从沃沮人身上得到的信息中知道,挹娄人主要是住在半地的建筑里,所以叫挹娄人,在土语里就是居人的意思。有渔猎业、农业、畜牧业和手工业。邑娄人建立了许多定居村落,过上了农业定居生活。以五谷为食,穿麻皮衣服,饲养猪、马、牛。与先前的肃慎人一样,他们也以猪为贵,爱吃猪肉,用猪皮做衣,冬天也在身上涂一层猪油来御寒。此外,邑娄人还善于爬山打猎,也惯于水上捕鱼。山林中的野兽和江河湖泊中的鱼类,是食物的主要来源。当然还有一个主要来源就是抢沃沮人的粮食。
    他们别的武器还好对付,但是他们有一种弓箭是蘸了毒的,这种弓箭中人立死,所以人口不占优势的北沃沮人,才不敢跟挹娄人对抗。为了避免死伤,沃沮人只好在除了冬天的其它季节全都躲起来,逃避挹娄人的抢掠和屠杀。
    不过这种弓箭对青州军来讲威胁并不是很大,主要原因就是他们的箭头虽然是涂抹了毒药的,但是这些箭头基本上都是青石打造的,没有多大的穿透力,对于身穿钢制战甲的青州将士根本没有什么伤害力。只要不被命中面部,基本上不用担心会造成伤亡。
    经过一冬的消耗,挹娄人现在的储备也不是很多了,所以他们已经开始蠢蠢欲动了,不断有小股的挹娄人越过马訾水,来到北沃沮的土地上开始抢劫。
    这些人比较倒霉,成为了吕布的第一批打击对象。这种小型部队哪里是吕布他们的对手,而且贾诩还让吕布他们搞伏击包围,所以这些过江来劫掠被沃沮的挹娄人反而变成了吕布他们的猎物,大部分都被生擒活捉了,少数顽抗的很快就被就地歼灭了。
    随着过江去的挹娄人全都消失了,个个挹娄部族开始发现不对了。这可是他们的精壮啊,按挹娄人的习惯,每个部族只有三四十户人家,形成一个村落,整个村子才不到五百人。每次派出几只劫掠队伍,基本上会占用村里一半以上的成年男人。这些人要是一去不回的话,整个部族就等于被废了大部分。
    鉴于这种情况的普遍性,几个部族不得不召开部族大会,讨论对策。不过讨论的结果,却是吕布最喜欢看到的。这些倒霉催的挹娄族以为是被沃沮人联合到一起打击他们呢,为此他们又派出了一支上千人的挹娄联军,来寻找那些失踪的挹娄人,打算挽回损失。
    可怜的挹娄人,他们自以为这支队伍已经很强大了。但是这样的部队怎么可能被吕布看在眼里呢?这支联军过江以后,还没走出三十里就进了吕布的埋伏圈。一场没有任何悬念的剿灭战之后,残余的不到五百挹娄人全都趴在地上投降了。
    这个结果吕布当然是满意的,但是,这也只能算是小打小闹。总不能大打出手,让吕布觉得还是有些窝囊。不过,从贾诩审讯这些挹娄俘虏得出的结论看,跟这些挹娄人根本就没有多少人马,而且现在已经被吕布消耗了大部分的实力,想打大仗几乎是不可能了。
    与此同时,赵云派到挹娄部落的使者也到了,他本来是去劝降的,现在听说挹娄族遭到了重创,不得不暂时中止和挹娄族的谈判,向赵云和沮授禀报最新的情况。让两位大人决定下一步到底该怎么办。
第三百七十章 失踪
    行动稳健并不意味着可以把自己应该完成的任务让给别人去完成。那个送信的人刚把消息带回去,沮授和赵云就明白了,那个在对面岸上修理挹娄人的部队肯定是青州军的一支,而且应该不会是我带的队。
    所以赵云和沮授也对挹娄人作了一番调查,开始他们的下一项行动,迫降挹娄人。
    他们的调查得到了多方面的支持,所以得到的信息也比吕布他们多得多。毕竟夫与人虽然不是这片土地上土生土长的民族,但是已经在这里生活了几百年了,而且挹娄族又是他们的附属民族,所以他们知道得就比较清楚了。
    生活和军事能力方面,他们得到的信息和北沃沮人提供给吕布的差不多,只是更为详细而已,甚至包括了挹娄人的大致人口。至于挹娄人的来历那就众说纷纭了,有的说是肃慎人的后裔,至少挹娄族中有几个部族至今在进贡的时候还称自己是肃慎人。
    而有的又说是别的民族迁移过来的,据他们进贡的人说好像是东楼人。
    ps:《路史·国名纪丁》云:“娄,楼也,本作楼,商所封,即牟娄,曹东之地,一曰无娄。密之诸城有娄乡,矣夷国也,所谓封祀而号东楼,缪。东楼与晋娄、穰娄异。”娄、楼、偻三字古代通用。东楼公的裔族大部分归于殷,不愿受奴役的部分楼(娄)人由今山东南迁或北迁。其中北迁的一部分又分为两支,一支迁入东北,成为挹娄、豆莫娄,一支向西迁徙,形成楼烦、楼兰。古汉语中的方言称人为兰,楼兰即楼人之义,迁居地在今新疆罗布泊。
    不过一个汉族商人的说法最有意思。他说挹娄人早期生活在医巫闾山,邑娄,与医巫闾谐音。从春秋战国以来,邑娄人自西而东迁移,与此同时,肃慎族的老氏族,不断地向东迁徙。这样,邑娄人就占领了肃慎族旧地,同那里的非肃慎族的居民——“野人”,即玄夷的后裔倭人结合起来,重新组合一个“独无法俗,最无纲纪”的野人集团,这就是说的邑娄族。
    这个汉族商人说得绘声绘色,他说他曾经跟这些人打过交道,是当地挹娄族首领告诉他的,让人不得不相信他说的话是才是最真实的。
    不过不管挹娄族到底是一个什么来源,这些野人现在也该脱离原始人的形象了。赵云和沮授商议了一下,就组织了一万五千骑兵开始向东部挺进,留下管亥看守夫余王城和尉仇台。当然汉军出动,少不了要些向导,所以随军的还有五千夫余骑兵和几个夫余族的部落首领。
    汉人的到来把挹娄人吓得够呛,他们从来没见过这么雄壮的军队。他们本以为夫余人已经很强大了,但是看看汉人的军队,再看看夫余的军队,他们终于明白了什么叫做天朝兵将,连反抗的心思都没了。
    挹娄人有自己的氏族联盟,所以很快他们就把生活在附近的氏族首领都召集了过来。
    这些人一直在夫余人的压迫下苟存,反抗的事情不是没发生过,但是每一次都遭到及其无情的打压。不少部族都被夫余人彻底消灭了,所以虽然压迫严重,但是几十年来,再没有任何一个氏族敢于站出来造反了。
    赵云他们的到来让这些挹娄的氏族们以为他们要换主子了,虽然各个部族最近损失惨重,但还是倾尽全力组织了不少的贡品。
    不过当赵云和沮授他们把来意一说,这些挹娄人的眼泪都流下来了。他们没想到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