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三国志乱-第9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至于百钱一枚的铜板那简直是供不应求,铸造工艺的不同,使得新铸的铜板显得极其的耀眼,而且图案繁复,绝对无法仿造。老百姓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是非常强的,本来他们还只是图个新鲜,觉得新钱币好看,兑换来玩玩。但是,当一些有心人发现这种东西的方便之处以后,就开始大肆对换。毕竟谁都不愿意上个街还得背着几十斤铜钱满街逛游,而百钱铜板的诞生,正好解决了这一难题。
百钱铜板大行其道的同时也带来了另外一个问题,找零。好在是刚开始的阶段,这样的问题还不是很突出,所以铸造十钱铜板的问题还没提上日程。但是设计一两个中间货币是早晚的事,只不过是现在需要忙的事情还多,暂时把他们搁置在一边而已。
在我回到青州的第六天,一个消息传到了青州府衙,刘岱失手杀死桥瑁,鲍信率军离开联军大营。
这个消息的可靠性很快得到了证实,东郡桥家一直跟我们保持着联系,桥瑁的尸身还没到濮阳,消息就已经用接力的方式送回了青州。接下来的消息一条接着一条,像流水般的不断报了进来,先是桥瑁被刘岱误杀,然后是鲍信带走了自己的部队变化极快。有说联军内乱的,有说董卓军趁机偷袭的,有说王匡,曹操兵败的,甚至还有说袁绍,韩馥内讧的,接连不断的消息弄得我们都有点儿乱了阵脚了,无法鉴别真伪。
正当这一项一项的消息弄得我手下的谋士头昏脑涨时,鲍信的亲笔信送到了我跟前,我们终于明白了是怎么回事。
桥瑁死后,鲍信不仅是带走了属于他自己的济北人马,还带走了桥瑁的东郡人马和王匡屯驻在河内的一部分兵马,差点儿连王匡都带走了。原因说起来能吓人一跳,王匡和鲍信的人马居然大部分都是泰山人,而且这些人基本上都是鲍信和王匡当初为了消灭宦官替何进招的,可惜何进一直没用上。
泰山是个比较敏感的地方,地处兖州。本来应该归兖州管理,但是自黄巾起义开始,兖州就陷于兵荒马乱之中。泰山郡因为地势的原因,匪患的情况尤其严重。所以兖州府根本管不了,换了两任太守不仅没解决匪患,还让残余的黄巾军把太守杀了。无奈之下,桥瑁干脆对泰山郡置之不理,不再派遣太守了。但是泰山郡离青州很近,这个地方治安不好直接影响到青州,所以程昱为了青州的利益出发,派遣许裢带领一万屯田兵进驻了泰山郡。
结果许裢就此在泰山扎下了根,不仅剿灭了一部分流寇,招降了大部分的黄巾军,还赶走了盘踞在泰山中的小股黄巾贼,还泰山郡一片安宁。只不过剿匪成绩虽然突出,许裢却离不开泰山了。只要他一离开,就有人造反,换谁来都不行,为此兖州府的人也只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反正桥家和青州的关系不清不楚的,让了也就让了。
但是董卓上台以后兖州的刺史换成了刘岱,桥瑁变成了东郡太守。刘岱也深知这种格局不是一天两天能改变的,所以暂时没有动泰山,但是他并不是忘了泰山,他只是在等待机会,时时准备将泰山郡收回来。而鲍信他们招的这些人对兖州的归属感早就没有多少了,一个个全都自认是青州人,再加上王匡兵败主要是桥瑁救援的,桥瑁这一死,王匡要是不走,就只能面对兵变了。
所以联军的东路主力等于一下子去了三分之一强。离开了王匡,凭曹操一个人也不敢独守河内,只好退回酸枣。这样就造成了一种假象,联军被董卓军打败,退出司隶的假象。
第四百零二章 看漏
继续开会。说实话,我最讨厌的就是开会,可是有人逼我,让我不得不开会。袁绍代表联军的一封信,让上辈子就对开会过敏的我不得不再次召集文武在议事厅开会。
袁绍派来的人让我觉得有些眼馋,竟然是山阳太守袁遗。他是袁绍的大哥,袁隗的儿子,在袁家这一辈里他好像并不突出。但这只是假象,我知道他可是曹操最尊敬的几个人之一。原因说出来可能有些可笑,那就是‘长而能学’,说白了就是年纪大了还继续学习,不断的弥补自己的不足,和曹操一样都是完美主义者。
袁绍,袁术这种野心家肯定是不能控制的,但是袁遗要控制起来就相对简单多了。虽然他不如袁绍,袁术那么有名,不过对士人依然有强大的号召力。
仅仅是袁遗还不足以让我产生太大的贪心,随同袁遗一起来青州,为他保驾护航的人,才是我最想要的。张郃张隽义,这可是我几次想要挖到手里的智将,却次次都失之交臂,现在他仅仅是以韩馥手下一个军司马的身分出现在我的面前,这种好事我怎么能够放过呢。
说了点儿场面话,打发袁遗和张郃走后,我赶紧把青州能找到的文武都找了来,开了一个会。会议的主题当然是袁绍的这封信了,我把这封信当着众人的面读了出来:“元龙吾弟,自洛阳一别,至今五年有余,甚念之”
袁绍的信写得言简意赅,基本上就是说,联军的形式现在很不妙,他们已经快顶不住了。现在又出现了刘岱误伤桥瑁的事情,造成了鲍信把大军带离酸枣的事,这让联军几乎陷入绝境,随时有土崩瓦解的可能。刘岱事后也非常后悔,他并没有想这么做,这完全是一场误会。不过这件事的后果太严重了,以桥瑁和青州的关系,青州一定不会坐视不管的。只是现在的联军已经岌岌可危了,如果再得不到青州的支持,联军就只能解散了,希望我能够看在同是天家子孙的份上放过刘岱。并且帮助联军渡过难关,同心协力消灭董卓。
同时刘岱也会投桃报李,和联军的所有人支持我登基称帝。虽然整个联军都会支持我称帝的,但是现在还不可以。因为我一直是姓陈的,现在突然改回姓刘,肯定会天下震动,所以需要一段时间让天下人适应这一改变。
所以,如果我想要登基称帝,就一定要在我率领青州大军攻克长安,解救献帝之后。如果献帝那个时候还没有死,他们也会帮我劝说献帝禅让的。而现在我只能以车骑将军的老官衔拼杀,直至大军消灭董卓,平定天下的那一天。
我的信读完了,几乎所有的人都闻出了陷阱的味道,就连那个平时神经比较大条的许褚也觉出这中间有不对来了:“主公,好像不太对啊,他们这样的做法好像有问题?”
我笑着看看许褚:“不错,确实有问题,但是问题出在那里你看出来了吗?”
许褚挠挠脑袋:“我就是觉得不对劲,但是那里不对劲就看不出来了。”
贾诩前一阶段生病了,这两天病好了,坐在首席谋士的位置上抚弄着手中的玉佩说:“不对劲的地方多了,你竟然一点儿都没看出来。太差劲了,不过仲康啊,你本来就不是干这种事的料,你要能看出来才怪了。”
许褚对贾诩还是蛮尊敬的,现在他挠着头问贾诩:“贾大人,那您给我说说,不对劲的地方在那里。”
贾诩示意许褚给自己倒了一杯酒,然后惬意的喝了一口:“首先,派来的人不对,袁遗是干什么的?山阳太守,袁绍的大哥。就算袁绍是联军的盟主,也没可能派他大哥当使者的。而他的护卫却是韩馥手下的军司马,这样的安排,他们的用意何在呢?不言而喻,联军并不放心我们,想利用山阳当第一道屏障,如果我猜的不错,山阳的都尉和兵马已经返回山阳郡了,所以才会让韩馥的人马来保护袁遗。咱们一旦不同意,山阳就是我们进军兖州的第一座难关。而且袁遗这个人是出了名的老好人,咱们就算看出了问题,也不会留难他,这就是他们下的第一手棋。”
“咱们再看看书信,袁绍在联军成立之初,即自封车骑将军,他又让主公任车骑将军,这是什么意思?他是想退居其次还是想要再升一步,这就不用我多说了吧,总之他肯定是不会弄出两个车骑将军这种丑事来的。”
“把主公是汉室苗裔的事公之于天下,看似在帮咱们的忙,但实际上是在戳主公的脊梁骨,帮刘虞的忙,一起害咱们。他们可不知道咱们手中握着诸多的证据,还有证人,他是想让咱们被士人的口水淹死,打击青州大军的士气。就算最后主公真的获得了胜利,打败了董卓,那个时候天下已经一片声讨之声了,主公就算想登基都登不了。”
“最后一点,还是个陷阱,而且是伪装的最好的陷阱。他希望主公为了登基而放弃对刘岱的追究。这样的招数确实很具有迷惑性,他们想作的不过是瓦解鲍信和乔家对我青州的依靠,造成一种主公为了争天下,而放弃了他们的形势。一旦见利忘义的名声传于天下,我们也就失去了民心。那时候我们也就没什么可怕的了。”贾诩笑眯眯的看着众人,把其中的疑点一条一条的娓娓道来。
大家这才发现,一封信里居然有这么多毛病。许褚更是咧着嘴憨笑,但是这时候郭嘉说:“文和还看漏一点,而且最可怕的正是你看漏的。”
第四百零三章 准到
部队已经整装待发,四个月的时间,让青州的士卒好好的休息了一番。青州现在的生活太好了,不仅衣食无缺,酒肉足备,御寒措施也比其他地方好得多,不少人都歇胖了,为此我手下的各位将军不得不花了半个月训练他们,把身上的肥肉去掉。
我一声令下,吕布率先开拔了,紧随着他后面出发的是关羽,许褚,太史慈,我和典韦,张飞压阵,而赵云这次留守了。粮草是青州的命根子,运送粮草的事情还是由陈到负责,提前出发的他们现在至少领先我们三天的路程。
七万大军浩浩荡荡的行进在兖州大地上,所过之处烟尘滚滚,尤其是吕布这个排头兵气势更加不一般,两万各族骑兵嚣张的前进,一边走还一边嗷嗷直叫,吓得路边的百姓早早的就跑得没影了。到了镇店之上,所有的人都关门闭户,紧守不出,以为是来了土匪了。有的地方,就连守城的兵将也以为这支队伍是带着青州旗号的土匪军呢。
不过,吕布好像特别喜欢他们这种行进方式,甚至还故意嚣张的让斥候部队在一些城镇下作盘旋侦查动作,弄得城里人心惶惶了,再出面解释。这样的行进当然快不了了,花了整整一个月,我们才从临淄赶到酸枣。
我们所过之处给各地的百姓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虽然前锋部队匪气十足,甚至看得出来,里面有不少的异族人,但是决没有任何人行劫掠之事。在晚上篝火庆祝的时候,还会邀请当地老百姓和他们一起跳舞喝酒。对百姓秋毫无犯不说,还解决了一部分人冬粮不足的问题,于是青州兵在兖州各地都倍受欢迎。实在在兖州过不下去的,青州军会资助他们一些粮食,让他们逃往青州。
青州的行军变成了青州的自我宣传,宣传部长就是吕布,他豪爽的性格,赢得了兖州百姓的好感,吕布也非常得意。
酸枣的联军本来应该在去年的三月就解散了,但是由于青州的强势打压,黄巾军的生存空间被压缩了很多,对老百姓生活的破坏也少了不少,人口及粮食生产上损失并不像历史上描写的那样损失惨重。所以韩馥并没有采取断粮的方式逼迫联军解散,甚至还亲自到了前敌,不过战争的进程并没有因为他的到来而改变多少,依然是不断的失利。这才有了他和袁绍密谋请刘虞称帝,但是他没有想到刘虞不仅不称帝,竟然还把青州推了出来,而联军内部也因为青州的出现起了摩擦,本来应该因为粮草问题被刘岱杀掉的桥瑁,变成了争吵中被刘岱误杀。于是才有了逢纪献策,袁遗下书这一系列事情。
现在青州出兵了,名义上是帮助联军消灭董卓势利,但是青州会按照逢纪给出的计策,一步步得掉入圈套里吗?韩馥不知道,袁绍不知道,刘岱更不知道。
酸枣城本就不大,住不下十万大军,现在又来了七万,肯定是没地方驻扎的。陈到的五千运粮兵先到了,看着数不清的粮车,袁绍和韩馥不禁赞叹青州的豪富,陈到只是跟袁绍这个盟主象征性地打了个招呼,就开始在城外屯粮了,根本不在城内驻扎。
陈到的士兵才是真正的精锐,别看是护粮兵,青州对粮草的重视才是青州次次取得胜利的关键。大营建得也相当有学问,攻守兼备,几层壕沟,大栅栏下来,别看只有五千人,你想要偷袭粮草也非常的困难,就算有两万人也不一定烧得了。
三天之后,吕布的骑兵也到了。这些人马的嚣张给联军好好的上了一课。远远的看着烟尘滚滚,袁绍和韩馥等众家将领本来以为是我到了,全都出城相迎,没想到城外来的居然是吕布,在所有的人面前给他们来了一次大型阅兵式。
吕布跨马来到众人的面前,邀请联军的将领们上城观看青州骑兵的风采。一队队的骑兵像风一样卷了过来,带起的烟尘足有两尺多高。夸张的是每队一千人形成一个方阵,一到城前,就全都把马拉起来,在空中举刀呼喝,然后再带马向城外准备驻扎的地方奔去。那方阵即使是联军的步兵也很难排列得如此整齐,青州竟然把骑兵训练成这样,不得不让联军的首领们感到忧心。尤其是几个憋着劲要吞并青州的人,更是心里打鼓,这样的队伍他们能对付得了吗?
二十队骑兵来去如风,队列整齐,虽然只是小小的阅兵,已经足以给联军的高层留下深刻的印象了。吕布更是嚣张的大笑:“众位觉得我青州的骑兵如何?是否对消灭董卓更有信心了呢?”
吕布也不等联军的首领们回话,下了城头,骑上马就准备去驻地扎营。众人既气愤又担心,正在这时,吕布突然一回身:“告诉众位,我家主公两天后准到。”
第四百零四章 李乾
不管在什么年代,实力永远是第一位的,青州的两万骑兵给联军将领们留下的印象太深刻了,深刻到连韩馥都没有发现其中一个骑兵方阵的带兵者是张郃。所有的人都沉默了,就连逢纪现在也感觉不到一丝欣喜。青州军是出来了,可是要把这么强大的一支青州军困住,凭着十万人的乌合之众能办得到吗?
袁绍的头低了下来,韩馥的脑袋也低了下来,现在他们已经对把青州军夹在函谷关外不抱什么希望了。不过逢纪和荀谌交换了一下眼色,逢纪又提出了一个新的方案:“青州军的骑兵是很厉害,但这是他们的精锐,青州不可能支支部队都这么强大,既然我们不能把他们困在函谷关。最好的办法,就是让他们出潼关”
逢纪的话再次点燃了联军众首领的希望之火,一个个又都面带笑容,好像我的几万大军不存在了一样。
对于我的到来,袁绍他们采取了非常友好的态度,在酸枣城设宴款待我及我手下的将军们。他们的亲切换来了我们的礼遇,除了张郃与萧风留守以外,所有中郎将以上的官员全部出席,这里面自然也包括了贾诩和郭嘉这两位文官。
酒宴一直是在友好的气氛下进行的,直到我提出让刘岱到雎阳去祭拜桥瑁的时候。刘岱显得非常的不情愿,甚至可以说是抗拒,虽然袁绍一直用眼色暗示他,他也没有下定决心,甚至根本不看袁绍了。
既然你是这么的不情愿,那我也不得不采取一些非常手段。我冲着吕布挤了一下眼,吕布心领神会的绕过桌案,走向刘岱。刘岱这时候也看出不对来了,冲着吕布就喊:“你要干什么?”
刘岱身边也有几员大将,本来他们还想拦一下,但是吕布突然把眼睛瞪了起来,一股只有在战场上才能感觉得到的强大杀气从吕布的身上散发了出来,让几个家伙下意识地把手缩了回去。不过例外还是有的,一个高大的中年汉子出现在了吕布的面前,不卑不亢的说了一句:“阁下请止步。”
这是谁?居然能面对吕布做到如此地步,我怎么不记得刘岱手下有这么一员虎将呢?
虽然这条汉子很勇敢,但是他确实跟吕布不在一个档次上,吕布一伸手就把他把拉到一边去了。不过这已经很吓人了,看得出来,吕布的力量已经发挥了八九成,要是换成一般将领,恐怕就得飞起来。能够做到这一步的在整个青州军里也不多见,应该和徐盛,潘璋的力量差不多同一档次,至少算个二级将领。
吕布停顿了一下,继续迈腿走到了刘岱的面前,根本没理身后那个汉子:“我家主公说的话,你没听懂?”
刘岱的脸都吓白了:“你想干什么?”他这个时候想起看袁绍来了,而袁绍只能坐在那里冲他叹气。
吕布还是那句话,只不过声音更高了:“我家主公的话,你没听懂?”
刘岱往后错了错身子,颤抖着说:“我,我听懂了。”
“那就照着去做。”吕布完全是以一种命令式的口吻跟刘岱说话,但是刘岱一点儿也不敢反驳:“知,知道了。”
吕布笑嘻嘻的拍了拍刘岱的脸,很嚣张的往回走。这时候那员武将终于忍不住了,高呼了一声:“主辱臣死。”就拔剑冲上来了。
这是一种很无谋的行动,说白了就是找死。吕布久经沙场自然不会对此无所防备,他微微侧身让过哪一剑,右手一个勾拳之奔那个中年人的脸上砸了过去。
我一看那个人的出手就知道,吕布就算不拔剑也赢定了。虽然这员武将的本事不是很强,但是在诸侯的手下中也算不错的了,我手下一流的大将挺多,但是二流的人手相对欠缺了一些,所以我有点想要收服他的意思。于是冲着吕布喊了一句:“奉先兄,不要伤他性命。”
我这句话喊得还算及时,吕布今天喝酒喝得有点儿高兴,活动了两下,居然把杀意勾起来了。他趁着那员武将躲避的机会,左手把剑抽了出来,格开了对方的又一次刺击,同时剑交右手连续地做出两次劈砍。那员武将虽然不错,但是力量上根本和吕布就不是一个档次的。只是两下磕碰,火星四溅之中,他的虎口就崩了,剑也落地了。
吕布冲着那员武将又笑了笑:“小子不错,叫什么名字?”
那员武将愣愣的站在那里,看着地上的剑,鲜血从虎口慢慢地流下,小声地说:“钜野李乾。”
吕布拍了拍他的肩膀:“谢谢我家主公吧,要不然你现在恐怕就不会再站在这里了。”说着话,吕布转身回到了青州的宴席,高高兴兴的接过张飞递过来的酒,冲着我一笑:“那小子还行,有点儿意思。”
第四百零五章 搏命
得到我动兵的消息,最高兴的不是别人,是豫州刺史孙坚。他跟徐荣见了几仗,这个昔日的战友一点儿面子都不给他,已经让他吃了几回败仗了,这次孙坚集合了豫州大部分的兵马,凑齐了十万人,兵发梁县,准备配合我进攻洛阳。
但是这个消息我根本就不知道,袁术跟袁绍的关系紧张到如此地步实在是让我想象不到,袁术竟然把孙坚出兵的消息压了下来。
十万人确实是不少,徐荣为了堵住东面的进攻,在南面根本没有布置多少兵力,这么点儿兵力怎么能阻击孙坚呢?于是他第一时间得到这个消息后,就赌了一把,而且赌对了。他趁袁绍大军等青州军的时间,把东面的大部分守军调到南面了去,在梁东布了个口袋阵,等着孙坚往里钻。
孙坚这次真的是大意了,徐荣手下总共才十万人,还要在各地布防。尤其是徐荣还要顶住我青州军的进攻,他怎么想也不可能想到徐荣敢用弱势兵力包围自己。当然另外一个导致孙坚败北的原因是兵员素质太差,这些豫州兵虽然人数众多,但不少是当地黄巾贼投降的败兵,还有一部分是活不下去的流民收编的,真正的精锐不足万人。斥候的素质更差,在林子边上转悠了半天也没发现徐荣埋伏的部队,于是十万人就这么轻松的钻了虚荣不到五万人不下的布袋阵。
孙坚晃晃悠悠的带着大军绕过梁县,准备通过坞乡挺进洛阳,在背后插徐荣一刀。想的是不错,可惜在嵩山脚下徐荣早就作好准备了。一声鼓响,华雄率军当先杀出,直奔孙坚的前军杀来。两侧山谷里也是鼓声阵阵,后路更是旌旗招展,喊杀声不断。
孙坚的士兵虽然多,但是能打仗的实在太少了,哪见过这种阵仗啊,大部分的都抱头鼠窜,连兵器都不知道丢到哪里去了。这种混乱的局面不仅无助于逃命,连本来还算镇静的精锐中军都带乱了。
在这种情况下孙坚只好逃命,但是往哪里逃呢?看着四周无数的董卓军,孙坚下了一个令所有人都想不到的决定,继续向前,从华雄的方向突围。这个决定是连徐荣也料想不到的,他在孙坚的后防布置了两万多人,山侧也有一万精兵,只有华雄这里稍微弱点,仅有五千人。
不为别的,徐荣这么布置是很有道理的,败退的时候首先想到的就是掉头逃跑,根本没有继续向前的道理。所以布袋阵最重要的就是扎好袋口,不能让装进口袋的粮食洒出来。可是这个孙坚根本就不管这一套,他是员猛将,但不代表他傻,逆向思维在古代虽然不常见,孙坚偏偏就懂。他气势汹汹的率领着程普,祖茂,韩当,黄盖,朱治等一众武将,疯了一样的向着华雄杀了过来。
华雄带的都是西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