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农家记事-第10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可是往往只消停半晌,地里湿漉漉的水稻还未半干,雨水又开始飘飘洒洒,根本不给人留下抢收的机会。
算起来,从秋到冬,秋收已经推迟了将近二十天了。
再不抢收,春花种不下去,明年的收成还得打折扣。
前些天忽的出了点儿日头,秦老爹见缝插针,带着人勉强抢收了一亩多水稻,好些人家还未回过神来,雨水已是再度来临了。
地里的粮食收不上来,这让庄户人家备受煎熬。
看着农田里满是随风飘摇的稻谷,上了年纪的的老人们都在感慨,类似这样的冬讯,极其罕见,上一回似乎还是发生在四五十年前。
那一年,直到落雪,地里的水稻仍旧没能上岸,倒伏的稻穗霉烂了大半,根部几乎全部发芽,隔年就是个荒年。
好在老天爷总算开了眼,恨不得年年下雨的十月朔偏偏由阴转晴,日(日)都要打个招呼的雨水好像被按了暂停键似的,就此停歇,大伙儿也顾不得这会子的稻谷水分太大,赶忙下地抢收。
一壁放水一壁抢收,一壁整地一壁播种。
解馆在家的大大小小的小小子们亦都下了地,花椒姐妹也都派上了大用场,不比往年的拾秋,多是意外收获,今年已经成熟掉落在泥土中的稻穗多而且多,倒是成了正经的活计了。
花椒姐妹头一天的时候还兴头,拾秋的兴趣,再加上心里多多少少的憋闷,摞在一起,自是干劲十足的。
可到了第二天第三天上,成天蹲在地里,重复着捡拾的动作,双手都被仍旧湿漉漉的稻穗泡白了,辛苦自是必然的。
偏偏就连香叶都知道这会子抢收水稻的重要性,自然没有一个叫苦的。
只是忽的,花椒抬头,却见发现自家地里不知何时又多了好些个大大小小的身影。
有的在弯腰驼背的割稻子,有的挑着担子将稻捆从田里挑上牛车……
有的小小的身影也同花椒一样,正弯着腰在地里捡拾稻穗。
仔细打量,却俱是熟面孔,都是在他们家接受补习的小小子。
☆、第三百六十七章 相帮
花椒看着,笑意就止不住地从眼角眉梢溢了出来。
一壁龇牙咧嘴地扶着膝盖站直了身子,一壁喊了周遭俱在埋头捡稻穗的姐姐们抬头看:“叔叔伯伯们同小哥哥们都过来给我们帮忙啦!”
茴香丁香香叶姐妹三个,以及芽儿三人听到花椒的话,就齐齐放眼四顾,看着那一张张确实熟悉的面孔,自是同花椒之前一样傻眼的。
又瞪大了眼睛,细看了两眼,才意识到这是真的。
香叶眨巴着眼睛望着花椒,一脸的不解。
丁香已是冲着隔壁地里也正在埋头捡稻穗的几个小小子招呼了起来:“诶,你们怎么来了?不用上学?学塾里也农忙解馆吗?”
因着今年实在不比以往,地里已经熟透了的庄稼急待抢收,春花也急等着播种的缘故,所以秦连豹在同秦老爹商议过后,给自家的学塾放了五天忙假。
秦连豹自个儿不但跟着下了地,叫看到他弯腰驼背忙着割稻子的一众乡邻们唬了一大跳。
万万没有想到秀才老爷也会下地干农活,俱是半天没有回过神来。
就连石头为首的那串儿小小子,再加上罗冀文启,也都不曾闲着。被秦老爹安排在家里或是照管菜地,或是喂猪喂牛,或是给打谷翻晒的秦老娘等人打下手。
是以丁香才会有此一问。
花椒就见那几个小小子听到招呼转过身来,忙恭恭敬敬的喊起了“姐姐”,其中一个年纪看起来最长的小小子就朝着丁香点头道:“我们学塾里放十天忙假,我家地少,水稻已经收上来了,我爹爹带着我过来帮忙的,老爹就安排我们在这捡稻穗……”
其他几个小小子也跟着附和了起来,叽叽喳喳的,有的是家里的庄稼也已经从地里收上来了,跟着娘老子过来帮忙的。有的却是不等家里的庄稼全部上岸,就自己要求过来或是被家中长辈安排过来的。
而香叶身边,不知打哪蹭过来一个小丫头同一个小小子,正围着香叶叫姐姐。
只看身量,比花椒还要小上一些。
花椒看着有些面熟,只不知道是哪家的小字辈。
香叶却是认得的,笑嘻嘻地逗着他们打招呼,还让他们喊花椒姐姐,又顺手从随手的荷包里拿了桃酥与他们吃。
两个小东西都不是头一回从香叶这拿吃的了,笑眯眯的道谢,一个三口两口吞了下去,一个捧着细嚼慢咽的慢慢回味,却俱是没有闲着,眼睛滴溜溜地转,已经开始四处打量寻找稻穗了。
花椒看着熟门熟路的两个小东西,就笑着问他们两个:“你们怎的过来的?你们爹娘知道吗?”
两人齐齐点头,小小子就道:“我爹带我过来的。”
还道:“我爹说了,我以后也得跟着秦先生做功课,所以得过来帮忙才成。”
小丫头一壁点头一壁已是赶忙咽下了嘴里的桃酥,却是小小声地道:“我也会拾稻穗,我也想识字。”
……
花椒这才知道,这么些陆陆续续赶来的老老少少的乡邻们,都是特地赶过来给他们家搭把手的。
都是乡里乡亲的住着不远,家里的田地相互之家更是背靠背或是面对面的多,如何不知道秦家的景况的。
七十余亩的田地,这些年来,秦老爹领着秦家兄弟,农忙时再加上三五忙工,照样精耕细作。
一年到头的,轮种春花秋禾。
只要老天爷赏脸,历年收成都不错。
春花多以小麦油菜为主,秋禾则是以水稻为多。再加上因地制宜的点些豆子杂粮的,阖家的嚼裹大多从这地里出。
一年两季忙,夏收时忙着割麦插秧的。如今秋收,自然又得忙着割稻种麦的。
再加上打谷扬场,以及深耕整地、清理水渠这些个为着春花播种做下的准备,一整套活计捋下来,待到稻谷归仓、春花下播,秦家最起码也得忙上月余光景。
若是搁在往年还则罢了。
秦家的子弟俱是出了名的能干肯干,再加上往往秦老爹还会再请上好几帮工,赶在入冬之前,总能把地里的活计井井有条的料理妥当。
只是今年这天,饶是再懂天时的老堂匠把式都摸不准老天爷这脉。也不知道这会子看似晴空万里的,又到底能出上几天的大日头。
更何况这会子立冬节气都过了,眼看着就要小雪了,待到地里的泥土上了冻,明年一整年的收成说不得都要坏在里头了。
所以好些个曾经受过秦家恩惠的,尤其是家里头有孩子在秦家接受秦连豹辅导的老少爷们,刚把自家地里的水稻杂粮收上岸,趁着晾晒收燥的工夫,就一歇未歇的赶过来帮着秦家抢收水稻了。
唯恐一个来不及,秦家的水稻就得烂在地里,连带着春花也得冻在地里发不了芽。
并没有商量过,起码头先陆陆续续过来的那几家,都是自动自发的过来搭把手的。
不光是老少爷们都提着家伙什下了大田,好些个妇道人家也纷纷去了秦家,帮着秦老娘姚氏婆媳把脱粒的稻谷运上堡墙,薄摊晾晒。
如此不吝相帮,这自是花椒,乃至秦家阖家都万万没有想到的事儿的。
别说花椒姐妹了,就是起先秦老爹诸人都有些傻眼。
虽然这会子秦老爹已经不在拒绝大伙儿的好意,时不时的就要给陆陆续续提着家伙什过来帮忙的老少爷们安排活计,或割或担或打谷的,可这心里头,却是百感交集的。
忽的想起了甚的,就找上了正在地里割稻子的秦连虎,同他商量:“你看,咱们家时不时提前杀头年猪,请大伙儿吃顿饭?”
秦连虎一听这话,就知道老爷子心里头这是过意不去了。
而说句实在话,看着大伙儿这样的帮忙,他这心里头也是暖烘烘的。
就抹了把脸,笑道:“行啊!”说着四处张望找了一圈,看到自家的小丫头们,又道:“我这就叫丁香跑一趟,家去同娘说一声,看看黄历,咱们杀猪。”
☆、第三百六十八章 便饭
稼穑艰难,庄户人家种地着实艰难。
饶是秦家一家子从来齐心协力,平日里的耕耘灌溉的辛劳暂且就不说了,光是一个秋收秋种的,就得起五更爬半夜的,阖家老少争分夺秒的大忙上一个多月的光景,才能消停下来。
七十余亩田地,只一个将庄稼从地里头收割上岸,兼带着帮着打谷扬场的,就得家里的男丁们忙上起码十天半月的光景才能成。
这还是家里头请了能干肯干的帮工帮了大忙,尤其老天爷都算帮忙的结果。
之后庄稼上了岸,家里的男丁们同帮工们还得忙着整地秋播的,这就又得忙上大半月光景。
若是还想将水渠清上一清,将阡陌垄埂的整上一整,那说不得就得忙到年底了。
而家里的男丁们起早贪黑的在大田里出力,家里的女眷们也得灰头土脑的在家打谷扬场的。
将粮食脱粒反复晾晒收燥,待到颗粒归仓,地里的秸秆也都收了上来物尽其用,半月光景都够呛,往往接下来就得忙着整治副食年货了。
这也是实在没辙的事儿。
虽说按着道理来说,是鸡都带着两只爪,是人都长着两只手,只要不怕出力,自然能顾得出这张嘴。
可到底人工不比机器,现代全程机械化的种地,只要真个懂技术,那些个种田大户足不裹泥就能有个好收成。
如今这世道,却是做甚的都只能靠这两只手的。
庄户人家,自是没有哪个舍不得这一身力气的。
可人力总有穷尽时。
就好比秦家兄弟,十里八村都是出了名的能干肯干,一大清早天边刚刚露出鱼肚白,忙活到日上中天的大中午,弯腰驼背的割上一亩地稻子,是俱都不在话下的。
可也就只能到此为止了。
实在已经力竭,虽然力气这东西,今儿用完了明儿还能再长出来,可到底当下这下半晌的,往往也就只能勉力做些旁的活计了。
就这样,年复一年的,秦家都是这样兜兜转转的忙活过来的。
原本还想着今年水稻被雨水泡了这样久,难做手脚,粮食上岸或许不难,可秋播或者说冬播却是个大问题,也不知道能不能赶上,若是赶不上,今年也就只能休养一年了。
却没想到因着乡邻们的相帮,昨天,算起来不过秋收的第三天,大伙儿陆陆续续地过来忙到日头落山,这一整天,就割了二十来亩地的稻子。
到了今天,不过第四天上,更是不到黄昏,另两块地里三十亩地的粮食也全都上了岸,只余了些零散的稻穗在地里。
已是穿夹衫的时节了,弯腰驼背的一众老少爷们俱都忙到头顶冒烟恨不得打赤膊。
却还未收工。
谁都没想到这么利索地就将秦家地里的粮食收齐活了,只要粮食上了岸,这心也就落下一半了。
倒是兴头了起来,纷纷商量着是不是索性再帮着秦家把地耕出来的,一人一两亩,不过两三天的忙活,也好叫秦家能赶紧的把油菜小麦的种下去,免得明年打饥荒。
更有的已经打算家去,把镰刀换成锄头过来深耕整地了。
而实际上,花椒看的分明,这些人家大多自家地里都是一片狼藉,也只是堪堪把粮食收上岸,还未顾得上整地播种的。
秦老爹带着秦家兄弟几个过来道谢,拱了一圈儿手,道:“老少爷们,多谢大伙儿搭手了,家里头备了点儿家常便饭,大伙儿赏脸,吃口滚热茶饭歇口气儿。”
这两天过来帮忙的这些个乡邻们基本上都是之前秦家翻修宅子,或是开河筑坝的时候帮过工的,都没少吃过秦家的大锅饭。
更是念念不忘。
只这回大伙儿都是过来帮忙的,说到底其实是过来报恩来的,哪里好意思连吃带喝的,纷纷摆手婉拒了秦老爹的好意。
还预备着趁着日头还未落山,赶紧再干会儿活计。
可到底秦家是诚心诚意邀请大伙儿吃顿便饭的,三请四邀,大伙儿推辞不过,只得跟着过来,哪里知道秦老爹明明说是家常便饭,却是直接杀了一头年猪的。
在庄户人家来说,杀猪是大事儿。
而且也不是甚的日子都可以动刀的。
这也是秦连虎昨儿说要看看黄历的缘故。
按着惯俗,属猪这天杀不得猪,再有就是家里头若有人同猪属相相冲,这也杀不得。
正巧今儿就是个黄道吉日,所以昨儿秦老娘就挑了头膘肥体壮的大黑猪来给它控饭。
今儿一大早,花椒刚刚睡醒过来,浑身上下酸痛的跟站了一天的混元桩似的,就听到了家里头大黑猪的叫声。
烧水的烧水,牵猪的牵猪,家里人没让花椒香叶几个小丫头旁观,怕吓着她们。
所以花椒抱着香叶只听到一声叫声,就知道必是秦连熊动的刀,阖家也就只有他同秦老爹能够一刀毙命的。
只不过秦老爹到底年纪大了,力有不逮,这些年家里头都是秦连熊在杀猪。
之后放血、吹气、褪毛、开膛,充作杀猪匠的秦连熊一直忙活到日头升到一杆高,把各个部位的猪肉都分割了开来,才换了身衣裳,往保婴堂去监工。
而家里头秦老娘就带着杜氏罗氏忙活起了夜里的宴席来。
花了半天工夫,把猪骨、猪头肉、五花肉,以及全套的下水等,做成了整套的猪八碗。
一头养了大半年,将近一百五十斤重的大黑猪,从头到尾巴,全都派上了用场。
隔着堡墙都能看到蒸腾的白雾,闻到浓郁的肉香味儿。
把被秦连虎请过来的漏斗湾的老村长看的心痛不已,直道破费了,还拉着秦老爹替他可惜,道:“你家的猪吃得好,油水足,头头都能有一掌膘,下水炖了就顶好顶香的了,猪肉该腌了留着过年吃的。”
秦老爹就呵呵笑了起来。
在他看来,比起大伙儿的真心实意,杀头猪实在不算甚的。
就请了老村长还有老舅公过来上首坐,同二人商量:“我打算把这几十亩地佃出去给大伙儿种……”
☆、第三百六十九章 出佃
秦老爹之前不想把家里头积积攒攒下来的田地佃出去,完全只因舍不得。
毕竟不比家里头这两年来添置的族田,本就是佃出去给佃农耕种的,甚至于秦连熊当初过契的时候,虽然召集佃户们说过话,也重新换了佃契,却没换下一家佃户来。
老爷子对这四百亩族田还未生出甚的感情来。
可自家耕种到如今的这七十余亩吃饭田,其中将近八成都是老爷子花了将近二十年的光景一点一点置办下来的荒地。
当初俱是边边角角毫不起眼的抛荒地,土地贫瘠灌溉不便,不是茅草长得比人高,就是满地都是大大小小的石块石子儿的。
全靠他们老两口带着还年幼的秦连虎兄弟一点一点收拾出来,又精耕细作精心保养到如今,就跟养孩子似的,才侍弄的如此肥沃的。
这些年来,只要老天爷还算开眼,水稻的亩产已经连续保持在三石左右了。
产量上已经可以同上等的土肥水浇田较量一番了。
老爷子如何舍得把自己的心血佃给旁人家耕种的。
到时候要是将他好不容易培养出来的地力耗尽了,他真是哭都没地儿哭去的。
只经此一事儿,老爷子倒是想开了些许了。
昨儿夜里就询问过秦老娘同秦家兄弟了。
秦老娘自是罢了,一辈子都跟着秦老爹的主张走。
而秦连虎秦连豹兄弟几个,也总是听从老爷子的意思的。
毕竟不光是老爷子,他们也对这曾经养活了他们兄弟的田地感情非同一般。
何况当初分家之时就已是商定好了的,这地是作为二老的零花钱由二老自行打点的。二老百年之后,才由长孙酌提,二老自然有做主的权利。
二老想要自家耕种,那他们兄弟就出力,自然没有二话的。若是二老想要佃出去,那他们就帮着找几个靠得住的乡邻,绝对不让二老的心血被人作践也就是了。
只秦连熊却是有些异议的。
他同兄弟们一样,也记挂着自家的吃饭田。
可到底觉得为了这点子粮食,家里头老老少少的,这几天实在是遭大罪了。
若是二老能想通了的,当然是佃出去比较好的。
尤其老爷子想要种地,家里又不是没地可种,还有东头园子里二十亩白芹呢,眼看着马上就要培土了,这又得忙活东头园子,又得忙活庄稼地的冬播的,这家里头个个生出三头六臂,也忙不过来呀!
只到底这样的话只敢心里头想想,却是半句都不敢宣之于口,叫秦老爹知道的。
略一思量,便换了个角度向老爷子提议:“爹,您老若是闲不住,那咱们就少留两亩吃饭田,咱们自家拾掇,叫孩子们出力。剩下的咱们都佃出去,您老要是不放心的话,反正近的很,也都是乡里乡亲的,您老平日里多溜达溜达照管一些,想来也没人嫌您烦。”
可秦连熊就算不说,秦老爹是甚的人,哪里听不出他的言外之意来。
自然不满秦连熊的态度和微词。
这是家里头如今略有起色了,若是搁在,远的不说,就说搁在四年前,家里头还未壅上白芹的时候,他也能有这样的底气不把这七十多亩吃饭田放在眼里吗?
可有一点老爷子是承认的,今年为着抢收抢种的,再加上水稻浸水水分过重的缘故,家里头大大小小的被支使的团团转,确实吃苦了。
尤其几个小丫头,天天蹲在地里捡稻穗,他瞧着人都瘦了黑了一圈儿,小手都给泡肿了,偏偏说甚的都要给家里出份力,实在是遭罪了。
老爷子确实心疼几个小孙女了。
虽然知道今年是特例,按着往年的光景,虽然秋收秋种就这么几天,总是紧张的,可毕竟是自家的田地,就是耽误个一天半天的,时间拖得略微长一些,也到底不碍事儿。
可今年老天爷不帮忙,就跟打仗似的,把家里头的计划全给打乱了。
却也偏偏叫他看到了顺遂情况下,或许并不容易看到的“人心”。
就同漏斗湾的老村长,还有老舅公商量,道:“我就想着留个七八亩地自家种些粮食吃,其余的田地都佃出去,哪家想要的话咱们现在就可以丈量四至,签订佃契。”
这话一出,漏斗湾的老村长自是惊喜不已的。
都隔壁住着,他如何不知道秦家侍弄庄稼很有一套,亩产从来都是数一数二的高。
却没想到忽的就要将田地出佃,旁的就连佃租都没想,已经在心里盘算着村里头谁家地少人多,有余力佃地耕种了。
而比起老村长的惊喜,老舅公却是有些惊诧的。
因为秦连熊之前曾同他嘀咕过两句,他是知道秦老爹舍不得将田地佃出去的。
就怕有些人家不是自家的田地不心疼,只知道一味的刨食,不惜地力。
这却不是甚的稀罕事儿,他们崇塘就发生过这样的事儿,有外来户过来佃地耕种,却根本不培肥土壤肥力,全靠灌溉调控田地水分,下死劲儿地折腾,三五年光景,眼看着地里耗尽,打了一枪,再换个地方继续祸害。
要知道地力耗尽说不得只消两三年的光景,沃土就变死土了,可要再将死土培养成沃土,这可再不是甚的容易的事儿的。
却没想到秦老爹忽的又肯了,也是旁的甚的都没想,先问秦老爹有没有甚的要求。
还真被老舅公料准了,秦老爹还真是有言在先的。
就道:“我就两个要求,一是可以套种,但必须轮作,二是施肥灌溉必须按着我的要求来。”
老舅公同老村长听着就齐齐颔首。
这要求正当,并不过分。
老舅公就又问秦老爹:“那佃租你准备怎么说?”
至于佃租,秦老爹已经同秦连虎兄弟商量好了,就道:“我是这样打算的,春花就罢了,分文不收,秋禾三七分租,丰不增歉酌情,不消扯手。”
说着又问老舅公同老村长:“就是不知道大伙儿能不能接受……”
☆、第三百七十章 用处
知道秦家要将家里上好的土肥水浇田地出佃,尤其是听说了秦老爹提出的在理要求,同宽厚的佃租分成的情况之后。
饶是老舅公,都打心底有些心动的。
老舅公家里头虽然从来没有佃过田地耕种,可他也是十里八村有头有脸的人物,常在世面上走都的,市面上的大致行情还是知晓一二的。
出佃田地,主家出田,佃户出力,这本就是天经地义的事儿。
而在崇塘或是莲溪来说,佃租基本上是以二五分成为主的。
这是南地普遍存在的分租形式和基本的比例,却是要比北地略少一些的。
但落到实处,因着因人而异和因地制宜的缘故,佃租在此均分的基础上,其实也是各有变通之处的。
比如说,有的主家佃户会提前议定每年的粮食柴草俱是颗粒均分清楚,有的主家佃户则会在均分的基础上,再按年主佃两家轮流提供籽种,有的则是佃户出种出牛,收获之后主佃两家粮草均分,有的主家则会提出去除籽种田税后,主佃均分……
还有的因着佃种荒地的缘故,主家会特别容情,言明开种的头一年,不分粮草,第二年上一九分成,第三年上二八分成,第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