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农家记事-第13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其实还不只花椒姐妹,就连芽儿三个姐妹,也都凑了银子出来的。
  小小子们,像是四堂哥五堂哥还有七堂哥,半点不同姐妹们客套痛痛快快的就收了。
  不过这三个皮猴狲,跟自家姐妹虽然不客套,却将芽儿三人的银子另数了出来,却是决定凑上自己的银子,给他们攒些不会折损价值的物什,比如钗环之类的。
  毕竟不比自家姐妹,这三个异姓的姐妹攒些银钱不容易,基本上都是攒下的历年压岁钱,还有偶尔赶集的时候,长辈们分发的铜子儿,平日里一个大子儿都舍不得开销,这回却恨不得俱都拿出来了。
  他们哪有脸面去用她们的银钱的。
  不过倒是叫他们多想了一步。
  又追着丁香花椒几个问,打听她们都喜欢甚的小玩意儿,还同丁香叽叽咕咕的,预备给茴香带盒省城最好的胭脂水粉回来。
  而大堂哥六堂哥几个,虽然高高兴兴地受下了姐妹们的好意,却是预备回来就奉还的。至于罗冀文启一众人,自是不肯拿钱的。
  能有这样的机会去省城见世面,已是想都不敢想的事儿了,不算车船资费,只说这一路上的吃喝,甚的不用钱,哪里还能再拿姐妹们的私房钱的。可到底俱不喜欢这样推推搡搡的,想了想,也不多说,也算爽快地收下了。却是几乎都锁在了箱笼里,根本不曾带出去的。
  只花椒姐妹并不知道这些个,而丁香这会子更是凑份子凑上瘾来了,听到掏钱,张口就是份子。
  茴香又好气又好笑地瞪了她一眼:“张口就是五吊钱,还敢说自个儿没有钱,我倒不知道,你竟是个土财主!”
  茴香可是记得妥妥儿的,想当年秦连豹一个月的工钱也不过三俩银子,饶是在崇塘集镇这一亩三分地上都已是可以同一些个掌柜的媲美的高薪了,不知道多少人羡慕秦连豹的铁饭碗儿的。
  “嘿嘿!”丁香被茴香教训了,也觉得自己口气太大了,赶忙充傻,又朝花椒使眼色。
  花椒就抿了嘴偷笑,朝着丁香眨了眨眼睛,就扳着手指头算了起来:“茶饮茶食的,野菊花、荷花、茉莉、薄荷、桑叶、金银花、甘草、枸杞、绿茶甚的家里头都有,只要再置办些巧果之类的茶食就成了,这个可以按着咱们邀请的人头算。然后上供的果品,莲蓬、红菱、西瓜的,再加上桂圆、红枣、榛子、花生、瓜子的五子,也不用多少,五百个铜子儿应是尽够了。然后鲜花、红纸、花瓶、香炉的,这些个家里头俱都有,顶多再买一包针,我看咱们四个,每人凑上五百个铜子儿,就已是使不完儿了。”
  “那就同长辈们说一声,再每人凑五百个铜子儿出来吧!”
  茴香就拍板,又转头去问香叶:“香叶可以吗?”
  香叶直点头:“我有钱,二姐。”又问茴香:“二姐,那要请谁呢?跟着咱们识字的姐姐妹妹们都请吗?”
  茴香一思量,就道:“都打个招呼,到时候愿意过来的就过来,不得空的,也不碍事儿,反正是大伙儿借着名头聚一聚,只要玩得尽兴就成了。”
  说完还道:“还有将近一旬光景呢,足够咱们打点的了。”
  丁香更是点头:“说不得到时候三叔四叔他们都回来了呢!”

  ☆、第四百二十六章 保媒

  筹办乞巧会,其实完全是花椒突发奇想的结果。
  却是想想越觉不错的。
  这一来么,毕竟七夕节正好已经近在眼前了。
  何况正如王薇所说的那般,七夕节虽然看似不打眼,不过是一年到头众多佳节中的一个,可在这鲜有消遣的年头,又对于她们这般半大不小的小丫头来说,七夕佳节确实是一等一的大日子的。
  而这二一个么,其实花椒也是为了能够稍稍转移些许注意力的缘故。
  免得但凡得闲,她这心里头就又拦都拦不住地,抽丝剥茧地就要盘算大堂哥诸人有没有顺利通过正场,进入到覆试,或者还惦记四堂哥几个在省城会不会顽皮,会不会乐不思蜀……
  至于还有没有第三,甚至于第四第五的,花椒没有多想。
  也不好说,或许是有的吧!
  而家中一干长辈们,听她们姐妹过来自告奋勇地说起要筹办乞巧会,并邀请相熟的小伙伴一道过来赴会热闹的时候,自是二话没说,满口应允了的。
  以前家里头每逢年节时令,要操持一些个祭祀、聚会的时候,都是她们姐妹给秦老娘姚氏一众长辈打下手的,除了将要出门子的茴香已经历练了将近一年外,其余几个,还没有哪个完全脱开手自个儿主持过节令活动的。
  杜氏听了就呵呵地笑:“成啊,那我们也趁机享享清福!”还一手一个地牵了花椒同香叶道:“好好干,最好能把我们唬个一大跳!”
  倒是把香叶唬的瞪圆了眼睛:“二伯娘,为甚的要吓唬您们呢?”
  秦老娘更是搂了花椒笑道:“好好好,你们自个儿打点,我们谁都不打扰。”
  还私底下塞了个沉甸甸的荷包给茴香:“拿着!若是银钱不够花,只管来问祖母拿。咱们啊,既是要办,那就得往好了办,不求色色精致,却也得用足了心方成的。”
  “不用!”茴香看着又如此阔绰的祖母抿了嘴儿笑,把荷包推了回去:“祖母,椒椒已经给我们算过一笔账了,我们每人拿出五百个铜子儿,凑齐两吊铜子,就已是尽够咱们开销的了。”
  说着又揶揄地看了眼丁香同香叶,打趣儿地道:“我们可多铜子了!”
  花椒听了就咯咯地笑,香叶又不明所以,丁香作势要捂花椒的嘴。
  “傻丫头,谁还嫌铜子儿少不成!”手头确实非常阔绰,如今手面儿也越发大了的秦老娘却是非要茴香收下荷包不可的:“俗话怎的说来的,钱是人的胆,你们头一回办这样的大事体,难免有不凑手的时候,手里头多些个铜子儿,等闲事体也好圆过去。”
  还交代她:“可不行心疼铜子儿的。”
  茴香看着笑意盈盈,却很坚持的秦老娘,不知怎的,忽的就悟到,这般为了铜子银钱推推搡搡的,好像确实不是甚的好看的事体,更不是甚的好印象。
  索性不再拒绝,领着妹妹们高高兴兴地谢过秦老娘。
  “这才是!”秦老娘自是高兴的,又拉着她们细细说了好些个筹办聚会的宜忌。
  花椒姐妹全神贯注,一一记在了心上,随后果然像模像样的筹办开了。
  商量过后最终还是没有下帖子,而是直接同一众小伙伴们打招呼,又开始准备各色的祭品,还有吃食、用度的。
  也不知道是到底齐心协力,再小的事体都能变得又正经又有趣儿的缘故,还是亦是想找点儿事儿做,也好避免胡思乱想的缘故。
  就连一向以来并不是很耐烦这些个琐事儿,家务活计中独爱烧柴的丁香都来了兴致,拖着花椒满宅子的逛,早早的就择定了七夕当天需要上供的鲜花。
  清一色的都是些凌霄、莺萝、茉莉、木槿这般小朵小朵的细碎的小花儿,虽说这样大小的花朵儿不够大气,通常妇道人家就算簪花也使不上,可玲珑小巧,素来颇得小丫头们的喜爱,也格外能添上一份趣味儿。
  丁香都十足的用心,就更别说香叶还有芽儿几个了,那叫一个“磨砖对缝”的。
  她们姐妹结伴从崇塘买回桂圆、红枣、榛子、花生、瓜子这五色专门用来上供的“五子”后,香叶同芽儿几个就开始净手摆盘了。
  那可真是一颗一颗的摆出花儿来的,饶是瓜子儿都亦是如此的。
  尤其看不出里头好坏的桂圆、瓜子甚的,还要拿在手里头又端详又听声儿地折腾半晌,就担心有肚里藏坏的,耽误了她们的诚意。
  花椒同丁香两个看着不由咋舌,这样好的耐性!
  可一干长辈们看在眼里,却是不禁有些啼笑皆非的,这可不成了“无事忙”了么!
  哪里至于的。
  可到底谁都没有上前打扰,小丫头们不主动问,她们也不做指点,趁着如今就算出错也不打紧,随她们出错长记性儿去。
  不过秦家姐妹在周家湾还有漏斗湾都是如今“时兴”的领头羊,小姐妹们的热衷,很快就带动起了小伙伴们的热情来。
  一众小丫头们素日的话题,也从秦家的小小子们转移到花椒王薇的友情身上之后,又再度转移,定格在了不久之后的乞巧会上头。
  一时之间,俱是向往的不得了,但凡听说了的,都非常积极地响应,还特地过来告诉茴香姐妹,到时候一定赴会。
  有的更是家里家外上上下下的打量,思量着到时候带些甚的去赴会。
  只不过,就在花椒姐妹忙得团团转地时候,虽然没有如丁香惦记的那般,秦连豹一行人还未归来,但喜报已是快马加鞭,先一步送达了。
  是李蹊的好消息。
  时年十八岁的少年郎,头一回参加武科举,就一路过三关斩六将,获得了生员的功名,成了大周朝的一名武秀才。
  李巡检特地跨马过来秦家报的喜,家里头大大小小的自是替李蹊,也替茴香感到高兴的。
  李巡检自是红光满面的,那副志得意满的模样,不知情的说不得还以为是他中了秀才的,虽然他也确实中过武秀才。
  又拽着秦连熊不松手,恨不得当场就要同他把李蹊、茴香的婚期定下来的。
  秦连熊朝他翻了无数个白眼,恨不得打一架,老远就传来锣鼓声。
  阖家大喜。
  大堂哥也在院试中题名了。
  而且还考了第九名,比之秦连豹当初的成绩还要好。
  喜上加喜,虽有其余小小子们落榜的小遗憾,可本来希望就不是很大,就连小小子们都是抱着长见识的心态去的省城,阖家的喜悦之情还是溢于言表的,纷纷同秦连虎姚氏两口子道贺。
  就连秦连熊这会子再看李巡检,眼睛就好受多了,也不觉得他欠揍了,哥俩好的搭着肩膀,纷纷嚷道:“摆宴,摆宴,这样大的喜事儿,怎能不好好热闹一回的!”
  李巡检自是罢了,那是办老了流水席的,可秦连熊却显然已经把旧年流水席的后悔丢到了天边。
  秦连虎却是心有余悸的。
  何况大堂哥的情状同秦连豹又不一样。
  秦连豹能中举,他们兄弟四个直到这会子想来,都觉得热泪盈眶的,实在是太不容易了。
  旁人只看到了他如今的风光,可他们却是知道他肩上背负的重担的。可以说,他是替他们兄弟把整个家族的前程,都一肩挑起了。再加上到底是家里甚至族里,头一个获取功名的,真是怎的热闹都不为过的。
  而且,就连秦连豹自个儿都曾说过,他或许也就只能止步于此了。想要再进一步,说句实在话,却是难如登天的。所以今年开春,秦连豹并没有去京城参加会试。不是自此断了科举路,而是得缓上一缓的。
  他们自是知道他的不容易的,不管他做出甚样的决定,他们兄弟俱是全力支持的。
  可大堂哥如今不过中了秀才,还不是举人,更不是状元,就这样咋呼嚷嚷,还摆甚的流水席,不免叫人觉得浮躁轻狂,平白惹人笑话的。
  却不好这般直接驳了秦连熊的话儿,就道:“不管怎的热闹,总要正主在家才成吧,有甚的,等孩子们回来再说吧!你要是想热闹,咱们就关起门来,自家吃吃喝喝热闹一回。”
  这话儿,已经高兴的不知东西南北的秦连熊同李巡检自是同意的。
  李巡检在心里盘算了一回,就道:“想来顶多三五天,就该回来了。”
  哪里知道隔天就有李蹊,还有秦连豹的家书递过来,都说是还有些许的应酬,要迟些天归家,不过最晚也不会晚于中元节的。
  花椒有小小的遗憾。
  李巡检也有些焦急,他是真个想着赶紧把婚期定下来,年里就喝上媳妇茶的。
  李、秦两家虽然还没有定下婚期来,可不管是李家也好,还是秦家这厢也罢,其实早在之前就已是合着八字看了好几个吉日了,不是今年下半年的,就是明年上半年的。
  只不过秦连豹不回来,这桩事儿也就只能暂且搁置了。
  不过花椒时常守在长辈们身边,大概其知道,再过三个多月,不过十月里,茴香或许就要出阁了。
  只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是,家里头做媒的一哄而上,又再度踏破了门槛。
  不但因着外出,消失在众人眼前一年多的大堂哥再度红的发紫,没有半点过气的迹象,就连这位并未题名的二堂哥、三堂哥,甚至于六堂哥,还有坐在家里都“飞来横祸”的丁香,也“行情”火爆了起来。
  大堂哥自是不必说的,十九岁的秀才,在莲溪这样文风昌盛的地界不说凤毛麟角,却也绝对是扳着手指头都数的出来的。
  而二堂哥三堂哥,时年方才十六岁,却已一口气考过了县试同府试,有了童生的资格,六堂哥年纪更小,自然都是丈母娘心目中的乘龙快婿的。
  至于时年十四岁,也到了议亲年纪的丁香,有个秀才的胞兄,有个武秀才的堂姐夫,还有个举人的亲叔叔,自是引人注目的。
  秦家的这点子家底,早被崇塘镇上甚至于莲溪城里的官媒私媒扒了个底朝天儿了。一串儿小字辈的年纪序齿,更是张口就来的。
  而且不仅仅是这些个走门串户的媒人们一窝蜂似的往秦家跑,一众姻亲故旧也都忙活了起来,大多是替她们的姻亲故旧过来关说来了的。
  就好比姚氏的嫡亲弟媳,姚舅娘。
  天上老鹰大,地上娘舅大。
  到底是嫡嫡亲的至亲,何况姚舅娘又是他们这一支的宗妇,其实很久之前,回溯到大堂哥还未下场参加县试的时候,就有人过来姚舅娘面前递音,拜托她帮着保媒了。
  姚舅娘是自家人,自是大概其知道秦家人在儿女婚事上的“疙瘩”的,她虽赞同秦家的处事,可不得不说,这个媒人却是难做的。
  所以一直以来,姚舅娘咬紧了牙关,并不愿意参与其中,免得到时候两边不落好,即便亲戚间不大好交代,她也认了。
  可这回的这家姑娘,却是她想来想去都挺不错的。
  何况又是转折亲,在听说秦家这会子人流如织后,女家那边又十分的殷切,再三再四的登门,话也越说越直白,她咬咬牙,还是决定多一回嘴,不过丑话也在之前说好了,只不过是给两家撺合撺合,并不打包票。
  过来告诉姚氏:“……就是九甲上头,生泰木排行,史老爷家的大小姐,说起来正是我娘家姑母的外侄女的外甥女儿。那生泰木排行,在咱们崇塘家喻户晓,姑奶奶必是知道的,做得好大的买卖。只可惜子嗣不丰,那史太太倒是生过两个儿子,只是都没能立住,两口子只养活了一个姑娘,那可真是视若珍宝的。”
  姚氏听着就没有说话,姚舅娘是知道自家这个大姑姐的性子的,也不在意,继续道:“独养女儿,原本史老爷史太太是盘算着招赘的,哪里知道族里头不答应,非叫他们过继嗣子不可,史老爷史太太自然不答应,几番力争都没用,一气之下,就决定把木排行之外的产业都给女儿做陪嫁……”

  ☆、第四百二十七章 挑选

  崇塘商贸百花齐放,三百六十行,可谓行行俱全的。
  对于木排行,也算见多识广的花椒自是知道一二的。
  其实崇塘百姓口中所谓的“木排行”,就是“木行”,也就是专门经营各色木料买卖的商号。
  而崇塘作为江东要冲、京畿重镇,本就是长江南岸、以及运河沿岸城固民安的通衢要道。
  要想富,先修路。
  这句话不管搁在甚的地方甚的时候,都是不错的。
  想要在经济上头有所发展,交通必得先行的。
  就算花椒前世,也讲究个互联互通的,更遑论如今这世道。
  没有路,再好的物什却走不出去,就只有坐困愁城的份儿。
  崇塘地理位置优越,不仅仅自身就是鱼米之乡,物产富饶。而且天生还是南船北马、七省通衢的要隘门户,镇子上头不但有南来北往的驿道过境,四通八达,尤其还是依托长江、运河两大水系的重要贸易节点。
  水陆两便,互为倚仗,从军事重镇演变成商埠重镇,能够商旅云集、市场繁荣,本就是天时、地利俱全的事体儿。
  又经过上百年的发愤展布,还有先辈们的远见卓识,崇塘商业进出从来利薄实惠,客商自然趋之若鹜,一步一步形成了如今的格局:镇上商铺挨家、门店比肩;埠头上舟楫泊岸、桅帆林立;驿道上骡马飞驰、车队如蚁……
  稻米丝茧、竹木薪炭、盐糖油茶、绸缎呢绒、南北杂货……皆能从崇塘北上南下,旁的不说,只说每天仅从崇塘乡间发往崇塘的船只,据说就有七十二只半之多。
  而在这诸多从崇塘进出吞吐的五花八门的贸易中,稻米自是当之无愧的第一大宗的。
  虽然如今崇塘还处于休养生息的时期,因着一场天灾,已经失去了曾经的鼎盛,还在恢复当中,可就说旧年,船来船往、货进货出的茧吞吐就在三万担左右,棉纱也有五千余件,糖在两万担,油在二十万担,白芹在五千余担……
  可漕米的吞吐,却是高达五百万担的。
  这厢一对比,就知数量有多惊人了。
  米行贸易之大,已经母庸置疑了。
  可次之的却并不是数量亦相当可观的丝布,抑或油盐的吞吐,却是木材的进出。
  花椒扳着手指头算了一回,据她上回在埠头上所见的那般,满崇塘上千家的正经商铺中,九甲上头一字排开大概能有十来家的木排行。
  在崇塘诸多行业中的占比并不算很大,别说根本及不上吞吐还在之后的油盐丝布诸多行业了,依着花椒看,估计连咸鱼铺子的数量都比不上的。
  可正因为数量少,却贡献出了排名第二,仅此稻米的吞吐交易额……
  而史家的生泰木排行的买卖在满崇塘不说数一数二,却也在前段班。
  确实就如姚舅娘所说的这般,史家做得好大的买卖。
  要是在崇塘弄个甚的“富人榜”,估计是能排进前一百名的。
  也难怪能有如此的身家了。
  按着姚舅娘细细说给姚氏听的这些,那史家的家业,除了带有仓库、作坊的生泰木排行之外,不仅在镇上有数处铺面,最大的一处还在南北大街上,门面七间到底三层……就是在莲溪城里都有间三进三出带花园子的大宅子,而且就在县前大街的附近,可以算是寸金寸土的地界的。
  只不过,据说家具器皿甚至奴仆下人都是一应俱全的,略作粉刷,成亲之后就能直接入住了……
  还有甚的崇塘乡间两百多亩的田庄,塘桥镇上的山头……
  姚舅娘尤其着重提了提这山头:“塘桥可是好地方,虽说没开化,可到底盛产柴炭,听说咱们莲溪泰半的柴炭都从那里来,还远销周遭州县呢,只要经营的好,可不比上等水田的收益差,何况那处山头,足有上千亩呢,根本望不见头的!”
  可花椒头一个想到的不是旁的,而是那年洪灾时,她记得貌似整个莲溪头一个撑不住的就是塘桥镇,高山良乡,竟比他们这临水圩乡还先破圩……
  花椒呆呆地思量着,半晌晃了晃小脑袋。
  不过都不用看姚氏的表态,花椒心里头已经明白,这桩婚事,基本上是不可能成的。
  旁的那些个乱七八糟的甚的宅子庄子嗣子赘婿的都不提,只说自家大堂哥可是长子长孙,更是他们务本堂的宗子来着的。
  宗子宗妇,可不仅仅在一言一行上,是阖族兄弟姐妹的表率这样简单的。
  这可是当家人,可是领导者,可是需要顶门立户的。
  不说旁人家,只说自家,当初在秦连虎这个长子的培养上,还有姚氏这个长媳的选择上,秦老爹秦老娘可都是慎之又慎的。
  如今自是有过之而无不及的。
  毕竟自家好不容易走到这一步,不敢说大堂哥一定就比稳重敦厚、宽以待人的秦连虎更出色,能比秦连虎做的更好。
  可无疑,大堂哥的前路肯定是比秦连虎来的更为宽广的。相对应的,在这个长孙媳的选择上也自然只有更加慎重的。
  德言容功,无一不重。
  有风有化,宜室宜家,就像姚氏在竭力培养她们姐妹一般,不但希望她们能够精通女红针黹,恪守身为女子的本分。更希望她们能够整理门庭、亲操井臼,担起身为女子的责任。
  可温室里养大的独养女儿,尤其是姚舅娘的一句话,叫花椒记忆深刻:“史太太还说啦,小两口身边内管事外管事的人选都已经挑好了,到时候大外甥只管念书,史家姑娘也识文断字的,琴棋书画无一不通,到时候只管服侍跟前就成了,家里家外的事体,全不用他们小两口费心的……”
  只这一句话,就叫花椒给这个未曾谋面的史家姑娘打了个大大的问号了。
  这样娇养出来的小姑娘,一心一意只盘算着自己的小日子,且不说根本没有这个心,恐怕也没有这个能力来应对自家这般纷繁复杂的经济事务,以及经纬交织的往来迎送的……
  不过说到底并不是花椒娶媳妇儿,所以她再实际都不中用。
  关键还得看大堂哥是否中意的。
  要知道,所谓的爱情,是根本没有任何道理可讲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