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农家记事-第6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秦老爹已是示意大伙儿都找地儿坐了,又把手里的章程捻了又捻,才仔细看了起来。
  不过倒是没有像花椒似的通读,而是从头到尾捋了一遍后,很快就把其中的重要点项拎了出来讲议。
  花椒就掰着手指头数了起来。
  一是丁口,二是族谱,三是祠堂,四是祖坟,五是祖产,六是家训族规,七是族长。
  两只手就数的过来了,别说花椒了,就连香叶都伸出手指朝她晃了晃。
  花椒重重的点头,却是有些知道这七个手指头的分量究竟有多重,父辈们究竟是费了多少工夫才最终落定的。(未完待续。)

  ☆、第二百章 立族三

  倒不是为了旁的,实因有人不肯配合。
  秦连凤还罢了。
  即便成年了,貌似同他们这些个小字辈一样,也没有多少做主的权利,花椒心疼他一刹那。
  唯有秦连熊,死犟死犟的。
  这就叫人伤脑筋了。
  秦连虎、秦连豹和秦连龙略一商量,就决定挨个儿地去劝他。
  秦连龙没别的意思,也不是就像秦连熊一根筋儿以为的想分家。
  只是觉得爹娘这辈子操持这么一个大家庭,把他们抚养成人,给他们娶媳妇,又照顾孙辈,还置下了这样一份产业,实在是不容易。
  旁的不说,只说为着能在他们兄弟间一碗水端平,就费了多少心血,旁人不知道,他们兄弟心里多少总是有数的。
  更何况:“爹娘到底年纪大了,身子骨也一年不如一年了,也是时候含饴弄孙享享清福了。”
  秦连熊却觉得这和分家根本不搭界,一脸“你当我傻”的表情看着秦连龙:“爹娘这把年纪了,享福自是该当的。以前是爹娘抚养我们成人,现在自然应该轮到我们奉养老人了。可这跟分家有什么关系,不分家就不能奉养老人了?还是不能叫他们含饴弄孙了?”
  说着又看了眼秦连虎:“长兄如父,老嫂如母,爹娘不当家了,不还有大哥大嫂么,反正我和杜氏都听大哥大嫂的,这个家由大哥大嫂做主,我们一百个放心,绝无二话。”
  秦连凤鹌鹑似的窝在一旁听着兄长们说话,很想说既是绝无二话,怎的这会子又不听大哥分家了?
  可到底还算长了点儿记性,张了张嘴,话都到了嘴边了,又咽下去了。
  秦连虎则是啼笑皆非,这个熊二,可真是头犟驴。
  摇了摇头。
  他是长兄,从记事起,爹娘就告诉他,他是老大,生在前头长在前头,吃苦也要在前头。作为老大,就应当为家庭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帮助爹娘照顾弟弟料理家事。
  他牢牢记在心头,自问也确实没有辜负爹娘的教诲。
  而自家也就这样一个传一个的,把这条家训传承了两辈人。
  大的这样做,小的也跟着学。大的尽了本分,小的也自来尊敬大的。
  如果真如秦连熊所说,若是爹娘想叫他担起这个责任来,没有二话,绝对尽心尽力照顾兄弟子侄。
  可现如今爹娘想要分家,他也没有别的意思,只是觉得孝顺孝顺,顺字为重。
  就好比爹娘在,不仅要养爹娘之身,还要愉爹娘之心。
  既是爹娘希望分家,那他们照做就是了。
  更何况在他看来,既是爹娘提出了分家,与其这般纠结于要不要分家,还不如好好寻思寻思,爹娘到底出于什么目的,才会一心希望他们分家。
  秦连熊一愣,他还真的没有想过爹娘为什么这样铁了心的希望分家。
  实在是分家这一行径,在他心中就不是甚的好事儿。
  自打成年后,秦老爹多次提起分家,说实话,他内心深处对分家已经产生抵触了。
  远的就不说了,只说他们身边的这些个姻亲故旧,又有几家是分家析产单过的。
  这会子被秦连虎问倒,静下心来细想,可自家兄弟间一无矛盾二无异心三无利益四无强弱五无不孝,旁人家分家的缘由他们家通通都没有。
  又为什么要分家?
  眼看着秦连熊一通折腾又绕了回去,秦连豹摇了摇头,一笑道:“二哥,那天爹说想收养些孩子,当时您就说了,除了得叫他们吃饱穿暖之外,还得教给他们谋生的本事,叫他们在这个世道立身才成。我觉得这话十分在理,是极其赞成的。而爹娘为咱们计,又何尝不想叫咱们兄弟能够顶门立户。”
  说着又道:“更何况,若是分家,外有大家族可以根深蒂固,内有小家庭可以分枝开花,进可攻退可守,同气连枝、枝叶相持,岂不比绑在一颗大树上来得强。”
  这话一出,秦连虎暗自点头,秦连龙和秦连凤都是精神一震,秦连熊也醒悟过来了。
  秦连豹看着就长吁了一口气,又添了一把火,同兄弟们道:“公修公族,家修家族,使相连以事,相及已禄。咱们务本堂秦家传承早已不止六代,也是时候敬宗收族,修族谱建祠堂置祖产了。”
  也正是这一句话,成了压倒秦连熊顽固思想的最后一根稻草,让他彻底放下分家的芥蒂,一心一意投入立族的筹划中,才有了这样一份沉甸甸的立族章程。
  秦老爹反复捻着手里的章程。
  家谱三十年一小修,六十年一大修,三代不修谱,即为不孝。
  年轻时还则罢了,埋着头只顾生计,哪里还顾得上追忆往昔的荣光。直到这几年上日子好过了些,子孙都大了,他也这把年纪了。盘算着归根已是不可能了,就想重续家谱,不叫祖宗传承断在自己手里,这辈子也算有了交代了。
  却没想到到底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儿子们的志气却是比他足,竟是决定立族。
  花椒不懂这里头的规矩,秦老爹却是知道的。
  随着时间的流转,宗族总是处在不断的分蘖中,在远祖的名号下分立宗派房支,也就成了必然之势。
  至于约定俗成的立族条件,对于时间而言,虽然通常情况下必有五至六代才能形成宗族,自家如今不过三代,可务本堂秦氏的传承,早已远不止这个数字了。
  在人口来说,虽然眼下还未达到一定的规模,可自家又不是世代单传,儿孙满堂人丁兴旺。孙辈们成家立业,也不过是眼前的事情了。
  而对于最为重要的世系来说,他打小的《秦氏家谱》可不是白背的。奠世系,序昭穆,这也完全不成问题。
  考虑清楚后,秦老爹看着堂下儿孙,不禁长出了一口气,心潮澎湃,突然觉得浑身上下有使不完的力气,好似一下子年轻了十岁。
  不过到底还是追问了儿子们一句:“立族不是小事儿,三五年间怕是难以达成的,你们可得想好了!”
  而且不单是需要花费时间精力去操持,还需要大量钱财上的支持,这可俱不是拟份章程,一朝一夕就能达成的事儿。
  秦连虎兄弟俱是一点头,若说原先还未考虑到立族到底有多艰难,可这份章程落定下来,他们心里大致也已有数儿了。
  设立祖产、建立祠堂、编修族谱,这就没有一件事儿是容易的。
  可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既是已经下定决心要立族,再难啃的骨头也必得拿下。
  他们兄弟几个已是商量好了,第一步,在家中设立谱局编修族谱的同时,先把祖产落定了。
  族田、坟山或许得花时间慢慢积累,可族屋祖宅,却是眼下就可以当即着手建造的。
  秦连熊看了眼兄弟们,不无得意的道:“我们兄弟五个反正是要住在一道的,至于他们小字辈,爱上哪上哪,往后再论。”(未完待续。)

  ☆、第二百零一章 辞职

  结果眨眼的工夫,已是从早到晚。
  好容易把秦连虎兄弟所拟的章程大致敲定,关键点项都拎了出来落实,参与讨论的阖家都松了一口气。
  秦老爹捧起茶盅喝了一大口,才忽的后知后觉反应过来,秦连虎几人之前说的可是“先立族,后分家”。
  他们今天这一整天的,也都围绕着立族转悠了,根本就没想过分家。
  就是他也亦是如此。
  可照着如今的章程来看,立族一事儿,旁的还则罢了,关键是立谱,或许三年五载都无法落定。
  啼笑皆非。
  秦连熊看着直到这会子才反应过来的老爷子嘿嘿偷乐。
  秦连豹却是另有事体想同秦老爹商量的。
  给老爷子续了一杯茶,道:“爹,我想从裱褙店里辞职出来,除了操持谱局的事体,我,我还想下场试试看。”
  秦老爹一愣。
  花椒亦是一个激灵醒过神来,睡意全消,瞪圆了眼睛看着秦连豹。
  在这一老一小的灼灼目光中,秦连豹略有些不自在,不过很快就调整好了心态,朝着秦老爹点了点头。
  这是他考虑了许久的主张。
  却也不是他一个人的打算,而是兄弟们坐下来一道商议后的决定。
  其实说起来,秦连豹或许并不是秦家五兄弟中最聪明的一个,却从来都是最用功最肯下苦工的一个。
  编修族谱这样大的事儿,不仅要收集大量的文史资料,还得制定谱例,记述渊源世系,编写记传文集、家传家训。
  这些可不是他们兄弟几个凑在一起商议一番就能拟定的章程,是必得在家中、由自家人设立谱局,耗时耗资精心编撰而成的。
  除了秦老爹亲自主持之外,他们兄弟五个,虽说都念书识字能写会算的,可他们三个这些年来早已把小辰光读的那些个书荒废了大半了,秦连凤倒是肚子里还装了几本书,可到底年纪太轻资历太浅,抄抄写写都已勉强了。
  细算下来,除了这些年一直在同书画打交道、从未放下书本笔墨的秦连豹,家里头还真就没人能够拿的起来的。
  何况除了眼下计,秦连虎放眼长远,深觉他们务本堂想要站稳脚跟,唯有耕读传家,才是立家兴家、攒下百年基业的根本。
  “耕”,这是他们庄稼人的本分,事稼穑,丰五谷,养家口,立性命。
  “读”,在耕作之余,知诗书,达礼义,养身性,立高德。
  并不是说一定要指着孩子们改换门庭为官做宰。
  读书出头,说起来容易,上下嘴唇一碰就成。可他也读过书,又岂是这样容易的事儿。
  只是家中既然已经有了如今的条件,孩子们并不需要为束脩纸笔苦恼,不管子侄聪明与否,他都希望他们能尽可能的多读圣贤书多用功,修身养性,读书立身。并将勤俭耕作和读书不辍的家风一代一代的传承下去,泽被后世。
  也正因如此,反复思量后,就有了想叫秦连豹闲时抽出时间来督促子侄们功课的念头。
  虽说学塾里自有先生教导功课,可孩子的教养,却不能全部指望先生。
  他想让孩子们好好学学秦连豹身上那股刻苦用功的劲头,也相信秦连豹能够教养好孩子的。
  不过倒是没有想过要叫秦连豹辞职。
  自家的兄弟自家知道,与其说是养家糊口,不如说秦连豹是真心喜欢裱糊这个行当的。
  而秦连豹对于秦连虎的请托,略做思量,就应承了下来。
  不过自己读书容易,让别人读书就难了,尤其还是孩子。虽说家里孩子的课业他也一向上心,可秦连虎的意思他也是明白的。
  勉力一试,希望不会辜负大哥的托付,也希望能够为家族略尽绵薄之力。
  倒是秦连龙,听得他们在商量孩子们的功课,忽的灵机一动,向秦连豹道:“三哥,你想不想下场试试看?”
  这话一出,其余四兄弟俱是一愣。
  秦连龙却是越想越觉得自己这主意实在是不错。
  耕读传家,“耕”是不难,可没有出过真正考取功名的读书人,这个“读”字,究竟要怎么论?又怎样才算“传”?
  在他看来,就是那些个青史留名的书香门第,子孙后代中代代出进士出翰林出宰辅都是不可能的事儿,更别提他们这样的寻常人家了。
  可只要子孙中代代能出一个可以被称作真正读书人的秀才,耕读传家的承续也就有了。
  而比起自小就不曾吃过甚的苦的小字辈们,秦连龙是更加信任只比自己年长两岁,却从小照顾自己领着自己一道上学给自己讲解功课的三哥的。
  没有原因,就是刻在血脉里的无来由的信服。
  冥冥之中好像有一个声音在告诉他,自家耕读传家的传承,或许还要三哥来开启。
  劝着秦连豹,道:“三哥,当年读书你就是我们兄弟中课业最好的,这些年又自来不曾放下过书笔,我反正对你是有信心的,你就不想看看自己的成色究竟如何?”
  秦连豹愣怔过后,自己都没想到竟是心动的。
  当年退学回家也实属无奈,实因他虽喜欢念书,却并不觉得自己就一定能读书出头,既然不能,拿着爹娘和兄长们的血汗钱只为自己的喜好,还不如趁早学门手艺傍身,养家糊口。
  或许天缘凑巧,他进了裱褙店当学徒,因着差事和个人的喜好,这些年来就从未丢下过书本。
  读书习字是他一辈子的爱好。
  但也因为从未生过下场科考念头的缘故,所以看过的书虽然不少,却都是他喜欢的。
  除了四书五经之外,基本上都是天文算法、书画篆刻、杂技道家之类的杂书,尤其最近一两年上,又喜欢上了医书和农书……
  一时之间,竟又忐忑了起来。
  而看着抿着嘴唇、默不作声的秦连豹,秦连虎和秦连熊对视一眼,心里已是有了答案了。
  当年的事情,秦连凤自是不知道的,秦连龙或许知道一点儿,可他们两兄弟却是一清二楚的。
  也是没有法子的事儿,家里的情况摆在这,如果阖家集中精力供养老三念书,或是可能的事儿,可老三到底能不能念出来,谁都不知道。
  爹娘也无奈,最后还是老三自己做的决定,退学回来学徒。
  这件事情,也就这样过去了。
  可到底鸿爪雪泥,到底还是在他们心里留下了印记。
  只是谁都没有想到,世事更迭,老三而立之年,或许又有了上学下场的机会。
  千古一时,机会稍纵即逝。
  一句多话都没有,秦连虎当即拍板。
  只要秦连豹想下场,只管放心去,他们这些个做兄弟的定然鼎力支持,绝无二话。(未完待续。)

  ☆、第二百零二章 科考

  不得不说,正因为兄弟们这样无条件的支持和无来由的笃定,才坚定了秦连豹的信心。
  当即就抽空回忆整理起了自己曾经读过的书来,又把县试的流程在心里捋了一遍。
  童试三年两考,丑、辰、未、戌年为岁考,寅、巳、申、亥年为科考。
  县试得去莲溪礼房报名,需得填写的籍贯、姓名、年龄、三代履历、身貌等等,却也不是问题。
  关键是需要同考五人互结,还得有本县廪生出结作保,方能应考……秦连豹思量着,这事儿怕是还得麻烦姚家的。
  至于莲溪县考之制,通常只考三场。
  第一场第二场俱是试“经义”一篇,题通常按着顺序分别出在“四书”和“五经”上,此外两场还均要加试“试帖诗”一首。第三场覆试则是试“史论”一篇,并加试时事策或议一篇。
  他记得前年莲溪应试童生约有五六百人,三场考试,每场淘汰了大约两百人,第三场发榜时,只录取了二百人不到……
  反复审视自己的长项和短处,又同罗氏商议后,秦连豹当机立断,落定了辞职回家念书下场的念头。
  他到底已是三十而立的年纪了,就算县试题名也是老童生了,到底精力有限,记忆力也大不如前,一壁读书一壁工作,说不得两头都落不着好,丢了西瓜也不曾捡回芝麻来,也就只能暂且做出取舍了。
  更何况随着这个念头在心里慢慢发酵,他已经不光是想借主持谱局事务的机会多看些书,多接触些各家各族的读书人和族老,以备下场。
  他心里还另有计较,想着总有一天,要把自家务本堂的族学和藏书楼给办起来。
  虽然确实有些舍不得裱褙店,但也有一则,他的裱褙技艺早已触顶,想要再进一步,早已无从下手,借此机会换个环境,也不知道能不能脱去匠气……
  可总要勉力一试。
  不过虽然兄弟们一句多话都没有,一副准备供他到天荒地老的势头,可秦连豹自个儿却已经在心里给自个儿划拉了一个期限了。
  三年。
  若是三年两场都没有希望,他一个肩能扛手能提的大男人,还有妻儿要养活、爹娘要孝敬,总不能坐在家里等着天上掉下饼子吃,自是要再找差事儿谋生的。
  秦老爹没有异议。
  虽然非常惊诧于秦连豹会做出这样的决定,可孩子都已为人夫为人父,既是他们两口子商量后的主张,兄弟们也只有支持的,他这个当老子的就更没二话了。
  花椒也没有异议。
  当然,就算她有异议,九成九怕是还不如秦连凤,不过是异议无效罢了。
  不光是因为年纪摆在这里,还因她不管前世今生,对于科举所了解的,也就是字面上的意义罢了。
  可她一直以来的梦想,就是想叫自家人过上自己想过的日子。
  而将这份自由真正落到实处,在自家而言,不过是可以在自己的土地上耕种,可以在想念书的时候有书可读……诶,还有就是,在想吃白芹的时候,可以敞开腮帮子,想吃多少就吃多少,仅此而已。
  其实走到这一步,她的梦想已经起航。
  不单单是秦白芹给自家带来的多少的经济利益,还在于她的家人都有选择依附大家庭生活的心和能够**生存的能力。
  这才是真正千金不换的东西。
  既然秦连豹有心下场,掂量一番自己的成色,想要考个功名,为务本堂的门楼添砖加瓦,她自是全力支持的。
  至于秦老娘和罗氏婆媳,罗氏是早已知道丈夫的打算的。
  说实话,初听之下,也是惊诧万分的。
  也是这才发觉,自己自以为对丈夫的了解,或许还远远不够。
  愧疚都来不及,哪有不应的道理。
  这可是丈夫的心愿。
  秦老娘也不必说,只要儿孙能够堂堂正正做人,对家族永存敬畏之心,只要他们下定了决心,做什么都好。
  杜氏沈氏虽然也是刚刚知道这个消息,虽然两人在性格上南辕北辙,可如出一辙的,眨眼的工夫就将此事儿消化了个一干二净,比花椒秦老爹都来的快。
  并不是不关心,而是她们两个有志一同的都想得开。
  其实和秦老娘的观念也有些类似,家里如今也不指着秦连豹的工钱过日子,他愿意做什么,那就做什么好了。
  更别提还是科考下场了,这不但是正经事儿,还是光宗耀祖的事儿,高兴还来不及呢!
  倒是全然没有想过秦连豹能不能通过县试。
  可对于姚氏而言,她却是打心里觉得秦连豹如今的成色,在往上不好说,可童子试,或许还真的不成问题。
  她进秦家门已经十八年了,秦连豹的刻苦她都看在心里。
  旁的不说,只扪心自问,就是她的娘家兄弟子侄们,自小生活在礼诗圩那样崇尚礼仪诗书的环境里,到了秦连豹这个年纪,养家的同时还能做到书不离手的,已经可以忽略不计了。
  天道酬勤,天道酬专。
  她对秦连豹,是抱有信心的。
  回去后提醒两个儿子,往后课业上有甚的疑难之处,尽可以去请教三叔。
  小小子们只觉得新鲜。
  新鲜过后,六哥满心感觉怪怪的,脑子里总是不停地回荡着父子同下场的场面。
  大堂哥却是松了一口气的,当即就往秦连豹身边凑。
  只觉得正如母亲所说,自己有了领路人,有些事情或许就不必自己个儿想破脑袋的胡乱琢磨了。
  不管怎么说,对于秦连豹预备读书下场一事儿,阖家上下俱都报以了无条件的信任和支持。
  可对于立族一事儿,小字辈们或许还并不能够理会这其中的深意、体会这其中的感情。可家中女眷们的心情,却并不似表面上这般平静的。
  其实若不是秦连豹提及,其余兄弟四个不但附议而且更为热衷。就是姚氏,也从未想过立族一事儿的。
  可当着这样一件天大的事“唰”地一下摆在眼前,不知怎的,一种归依感,油然而生。
  自此往后,她们也都是有宗族的人了。(未完待续。)

  ☆、第二百零三章 族产

  既然已经做出了决定,秦连豹第二天就向裱褙店递上了辞呈。
  裱褙店的大掌柜虽有些诧异,倒也不曾十分意外。
  毕竟秦家发达一事儿在崇塘已是共识了,春节秦连豹给他拜年的时候,还送来了如今闻名遐迩的秦白芹。
  而说起来早在旧年年底,他就已经做好了秦连豹辞职的准备了。
  就连勉强可以接替的人手,也在莲溪总店里物色好了。
  虽然手艺能力都及不上秦连豹,可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当然,如果秦连豹愿意继续干下去,生不如熟,秦连豹也算是他看着长大的,彼此之间已有交情,自是再好不过的。
  却没想到秦连豹年前根本毫无辞职的动向,这刚翻过年,却给他来了这样一出。
  可既然人家已经打定主意辞职了,又不是为着另谋高就,到底是自家店里出来的老人了,又和东家有千丝万缕的关系。
  虽说培养一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