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复兴之路-第12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现在不说班子问题了,因为决定权在集团,不在我们。就是你,”赵庆民看着陶唐,“你不过是建议权嘛。”

    “这个权力你也有。”

    “但你的算数,我不算数。”赵庆民喝了口白水,重新点上支烟,“现在我要说说中层。其实,某种意义上,红星的关键在中层,不在我们这十几个人。因为他们是执行层,就像老廖,自从来了这边,山高皇帝远,你管不住,我更不行。我看老马也够呛,全靠自觉。这个自觉,我们叫党性,党性是什么?我认为就是修养,就是个人品德。他遵纪守法,敬畏制度,一切按规矩办,钢管分厂就像那么回事,即使有问题也不是什么大问题。如果老廖像杨开河计力强一样胡来,这儿就是又一个机动部。你们或许不信,但我信。”

    “赵书记,您的意思是我们缺乏监督体系?”

    “我们不缺监督体系,缺的是真正的监督。纪委也罢,监督部也好,还有审计部,哪年不搞监督审计?没有去过机动部还是没有去过采购部?为什么发现不了问题?”

    “这个不要说了。说了就冤枉老郭他们了。是上面不当回事嘛。”

    “对呀,这就是问题所在。这一次陶总建议合并党群口的一些部门,是不是出于对他们人浮于事的考虑,我俩没有深入探讨和沟通,但我同意。党群口确实机构林立,人浮于事。一个工会就有七个部,什么女工、竞赛、生产,搞得花样齐全,究竟发挥了什么作用,天晓得。我看确实应当合并了。但合并机构并不能解决中层的根本问题,这就是我今天要说的。”

    “完了?”陶唐问。

    “完了。”

    “我怎么觉得你没说完呢?嘿,老赵同志,我觉得你讲的蛮好啊,把话说完嘛。”

    “已经说完了。”

    “你这是只出题,不答题。只当裁判不下场。”陶唐笑道,“好吧,那我也说几句吧。首先我基本同意书记的看法,影响公司发展的主要因素不是市场,也不是技术,更不是装备,就是人。而且是公司的两级班子。书记把范围缩小到中层处级正职和公司班子,完全正确。换一个说法,这批人也就是百十个吧,只要抓好了这批人,红星其他的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第231章机构和人事四

    马光明还是第一次如此小范围,如此深刻地参与对公司发展大计的讨论。刚才赵庆民讲的一番话他认为讲的很好,水平相当高,说到了要害。他早就发现,很多领导私下的谈话非常之精辟,但公开的、特别是会上的发言就味同嚼蜡了。这大概也是体制的悲哀。就像赵庆民,如果在会上,绝对不会说刚才那番话。

    但红星的党政一把手就公司的人事问题做坦诚的交流而不避自己,当然令他高兴,这至少说明,陶唐把他当做可以信赖的伙伴了。所以,他竖起耳朵听陶唐的高见。

    似乎是猜到了他的心思,陶唐说,“对于公司的发展,我其实没有什么高见。企业自有其发展的规律,前人总结的已经很到位了,不过是一个好班子,一支好队伍,一套好机制,一个好产品而已。刚才老马认为体制和机制最关键,其实没错。书记认为关键是两级班子,两级班子中中层的作用更重要,也对……”

    赵庆民笑了,“这不是你说话的风格呀……”

    “是真心的嘛。其实,很多事情本就是一而二,二而一的事情。没有好的班子,就不会有好的机制和体制,即使有,不过是写在纸面上而已。反过来,没有好的机制和体制,好的班子很快也变质了……但我还是倾向于从人入手,事业之成败,关键还是人。书记看重中层是有道理的,但我认为,如果班子不行,中层就不会好。书记认为班子的关键是一把手,有道理,但我不完全赞同,有句话肯定是正确的,没有完美的个人,但有完美的班子……”

    “我说一句吧,”见陶唐停下来喝水,马光明道,“有些冒犯啊,你们二位正好相反啊,书记是会上讲的模棱两可,会下相当精辟。而陶总您确实会上干脆利落,小范围反而模棱两可了……”

    “哈哈,”陶唐笑了几声,“是吗?我不觉得啊。我还没说完嘛。整顿人事应当是公司下一步的重点,书记讲的,和我不谋而合。但人事问题事关重大,不能来回翻烙饼,即使纠正了,后遗症肯定存在。就像老廖,当初因为工伤免职,班子是有不同意见的,我随后就发现这个同志是有很多优点的,完全具备中层行政一把手的基本素质,只能自己打自己的脸,承认错误总比强词夺理好嘛。好了,现在我说说我的观点吧……第一,要整顿班子。怎么整顿?就是要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考核体系。考核什么?政绩。每年签订的责任书上列明的那些指标条款就是政绩,但还不够,需要进一步完善。至少要加上对所分管单位中层的管理指导教育考核,一系列的东西……所谓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在企业,就是要保一方平安。如果下面出了问题,就要毫不留情地追究上面的责任。这个责任,也不能泛泛而谈,大而化之,必须明确,比如,基层完不成指标,分管领导就要承担责任。基层出了腐败,分管领导也要承担责任。这就要求公司领导沉下去,切实掌控基层并且为基层出谋划策。现在有些人总是坐在办公室发号施令,夸夸其谈,以后不行了,再不能那样了。”

    马光明想,这点跟我是没有关系的。每天上班时间,至少有一半时间泡在车间,说的不是我。哦,恐怕老韩就在其中吧……

    “考核与什么挂钩?主要就是绩效兑现,钱,拿钱说话。除非是涉及全局的重大失误,一般问题,就是拿钱说话。我不怕大家说我钻到钱眼里。进一步,如果你分管的单位连续两年完不成指标和分配的重点工作,就要考虑换岗了……我没权力撤你的职,但有权力让你坐冷板凳。”

    赵庆民和马光明都没有吭气,静静地听陶唐讲。

    “中层关键的问题有三个,第一是选人,第二是对现职人员的考核,第三是建立退出机制。最近我看了组织部给我的一份材料,我们这支中层队伍存在年龄老化的问题,50岁以上占33%,40~50岁的占48%,40岁以下的不到20%。值得一提的是,在40~50岁的中干中间,70%是45岁以上的。这个年龄结构显然不合理。老人家过去提老中青结合,我认为是绝对真理。干部队伍必须建立合理的梯队结构,不能出现断层。所以,必须加大对年轻干部的选拔任用了。但是,我们的中干队伍又有一个更大的问题,就是人太多了!现职的科级处级加起来852人!无论如何不能说精干。这么庞大的一支中层队伍,再大力提拔年轻人补充新鲜血液,问题就更大了……

    “多在哪里?我认为一是机构臃肿,集团设什么部门,我们对应的也设什么部门,甚至和地方上对应,比如是武装部,不就是负责预备役和招兵吗?用得着单设一个部门吗?所以必须精简机构。其次是副职配的过多,有的分厂甚至配了四个副职,人浮于事必然带来争权夺利,效率低下。怎么办?就要建立退出机制。其实我们是有干部任职年限的规定的,遗憾的是没有严格执行。不止是干部管理,好多方面都是这样。我准备把退二线的制度再捡起来,副职是多少岁,正职是多少岁,到点就退。只有让老同志退下来,才能腾出岗位提拔年轻同志。”

    “我插句话啊,”赵庆民打断了陶唐,“退出是对的。但你要注意,就你说的45岁以上的干部,恰恰是公司的主力。依照年龄退二线,对于公司是一个损失。”

    “任何时候也做不到两全其美,只能两害相权取其轻。”陶唐继续说,“因年龄退出现役的好处是明摆着的……你说的那种情况,可以变通处理,如果珍惜某些中层的专业能力,我们可以建立返聘制度。把需要的人留下就是。

    “现在我说说选人之难吧。跟彭勇聊了几次,也从其他渠道做了些了解,我们目前的,或者过去执行的选人制度核心就是一把手。基本是一把手说了算。比如你老马是管生产的,发现基层有个好苗子,怎么办呢?主要就是向一把手推荐,努力说服一把手采纳你的意见。是这样吧?当然,一把手可以从其他渠道发现人才,包括他的老婆子女。这些所谓的后备干部交给组织部后,按照一把手的意愿完成所谓的考察,就上会了。请你们回顾一下,有几个候选人是在考察中被刷下的?有几个上会的人选被否决?这就是问题的关键。

    “我们不能说包括宋悦在内的历任一把手都是私心作祟。我想,他们都是想搞好红星的,他们都想把真正的人才选拔上来。当然,对于人才的标准不同,有的领导可能更看重对自己的态度,我说的肯定是个例了……但这个体制是有大毛病的,极容易被蒙蔽。

    “怎么办呢?我认为就需要在体制和机制上做文章了。大凡优秀的企业,必定有一套成功的人才选拔机制。这方面我看了一些材料,主要的做法就是量化指标,把人才当做一件产品,把年龄、学历、职称、履历这些外在的东西和能力、威信这些内在的东西有机结合起来,划定权重,评分打分,扩大知情面,让更多的人参与到人才选拔中来。我不是要让群众说了算,党管干部的原则是不能变的。但一个干部,如果群众不买账,谁敢相信他能做好工作?这方面我是有教训的,当年在盛东就遇到过这种情况,一个在领导层印象非常好的干部提拔后在单位遭到了麻烦,群众抵触情绪很大,让我后悔的很。这个人,特点就是唯上,眼睛只盯着领导,总是揣摩领导的意图,总能说出领导喜欢的话,但到了实际的工作中,却没有什么办法,夸夸其谈而已……有时候,我们这些人看到的,和群众看到的是不一样的……

    “陶总,我说说我的看法,不一定对。”马光明看陶唐停下,于是接话道,“首先我赞同你改革选人的思路,但一口吃不成个胖子,恐怕还要一步步来。正如你说的,千万不能翻烙饼。红星在人事管理上是有教训的,当年曾搞过压缩机关人员的改革,又是评议,又是考试,折腾的很凶。最后压掉百十人,这些人还分不下去,一部分人跑到了技术口吃起闲饭来,我记得光是技术部的档案室就分去十几个,成了笑柄。还有的吃了空饷,跑到外面自己干去了。这是一个教训,损害的首先是一把手的威信。所以,我建议慢步跑,或者先搞试点……”

    “老马的意见很好,千万不能着急……”赵庆民点点头。

    “是的,要慎重。第二我就说说在职中层的考核。首先,我认为在职干部的考核是虚的!没有什么实际的东西!中干拿着丰厚的年金,造成了薪酬分配事实上的不合理,却没有硬性指标约束?!岂非咄咄怪事?我问了组织部,也问了吕绮,更看了他们的考核办法,一句话,都是扯淡!实际上一点效果没有!我认为最先应当改革的是这一部分,选人的办法可以充分酝酿,可以先按老办法过度,无非我们慎重一些罢了,但不把对在职干部的考核体系真正建立起来,我们的麻烦就大了!”

 第232章机构和人事五

    “体系是有的……”赵庆民沉吟道,“不能说没有,也不能说是虚的。但我承认不完善。”

    “基本是虚的。”陶唐没有给赵庆民面子,“我让人力资源部统计了去年和前年的年终绩效兑现,按照责任书给定的数额,考核结果平均扣了多少?334元!平均到每个月还不到30元。对于一个每年拿十万甚至更多的中干,这点钱他会在乎吗?不会。最多的扣了1。1万,据说还多次找厂里要说法。如果我们的大指标完成了,这个结果也说得过去,但我们的指标没完呀,主要指标中,收入、存货、应收账款、成本费用率,都没完成!只完成一个利润,我看也是假的,是韩志勇做出来的!大指标没完成,基层的指标能完成?没完成才扣那么一点,不是虚的?另外,原有的所谓考核体系,更多的重视经济指标而忽略了其他,是我们必须要加以改正的。这个考核体系的目的就是把现职中干的履职能力、廉洁从政等主要方面的情况真正剥开来,区分出三六九等,奖优罚劣才能落到实处。在我看来,除了经营指标和重点工作外,至少要有以下几个方面:执行规章制度乃至党纪国法的情况;对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责任;任职期间的审计结果;群众评议情况;维稳情况……现在的情况是,只要主要干部一挪窝,审计就会查出一大堆问题,潜亏是普遍的,这样下去,公司都被掏空了,怎么了得?!”

    马光明悚然而惊。如果陶唐真这样考核,中干们,特别是经营单位的中层正职们的日子可就难过了……

    “要建立这样的考核体系,光靠发规部一家是不行的。我想成立一个领导组,公司领导、董事和监事,发规、财务、监督、党群、总经办等部门要加入进来,让发规部牵头,尽快拿一个方案出来,在扩大的董事会上通一下,然后上职代会通过,让职工们都来监督考核中层。没错,我就是要让中干们不那么舒服,只有他们不舒服,职工才会舒服。”

    “我基本同意。加强对中层队伍的考核管理是对的。但职代会就不要上了吧?最多在组长会上通一下就可以了……”赵庆民总是感觉到陶唐喜欢用老百姓来做文章,而他是不赞成的。现在不是过去了,发动老百姓容易,收摊子就难了。

    “是个好思路!”马光明赞成,“但我有个建议,既然让群众来测评中干,能不能把公司领导也加进去?现在确实有一些中干不那么听话,或者说他们看人下菜碟,陶总您的话他们不敢不听,我们这帮人说话有时候就不那么好使了,执行力自然打了折扣……”

    “可以,上下联动也好。”陶唐点点头,“上会的时候,你可以把这个意见提出来。最后就是退出机制了,这个必须有,越早越主动。”

    “但今年就不要推出了吧?”赵庆民说,“不然人家会骂你不教而诛。”

    陶唐笑笑,“无所谓。坐了这把椅子,想不挨骂只能说明幼稚。立法在前的原则当然是对的。但有几个不那么得力的还是要让让位子,特别是考虑到设立事业部形式的机构更是如此,不然即使把分公司立起来,内部肯定会争斗不休。资历是一种实际存在的东西,很多老家伙所凭借的,差不多就剩了资历了……负面的东西太多!”

    这句话有点重。马光明感觉到陶唐有影射赵庆民的含义了,于是插话道,“陶总,刚才在酒桌上您说了车辆配件分公司的事儿,我赞成,但其他的呢?也要马上成立吗?”

    于是,话题转到了更为敏感的机构问题。

    “这件事分歧还比较大。赵书记出于稳妥考虑,主张分步走,我呢,还是想一步到位。改革是什么?就是利益的再分配嘛。韩总认为应当尽快推出,而李总坚决反对,不能说没有道理,还是我刚才说的,只能两利相衡取其重,两害相权取其轻了。来厂八个来月,总体上感觉到我们计划经济的痕迹太重了些,分厂是利润中心,却远离市场,一切听命于营销部。如果我们产品单一,这种体制未尝不可,但我们的产品序列至少有三大类,问题就比较严重了。我一直认为,生产单位不能闭门生产,科研单位也不能关门搞科研,都要零距离接触市场才行。现在的体制,把科研、生产和销售分成了泾渭分明的三个环节,弊端极多!老马,你是管生产的,你自己说,你考虑市场吗?考虑用户吗?”

    “订单即市场。没错吧?”赵庆民插了一句。

    “当然。营销部下的订单就是市场……”马光明点点头,“我们生产系统,主要任务就是两个,一是保证订单的完成,二是保证质量。”

    “看看,你们把成本、价格等因素都丢掉了嘛。且不说别的,对于用户对产品品质的反映,你们主要是听营销部的,对吧?这就是大问题!生产者如果不能直接面对消费者,对于质量管控和改进的压力就会缩小。其实这还不是最大的弊端,最大的弊端是成本管控!半年来,通过推行精益管理,公司总成本压缩了一大块,保证了今年利润指标的完成,但是,成本的压缩主要不在生产口,而在其他方面!比如机关的可控费用。但成本构成中,生产成本是最大的一块,各分厂却对此没有多少积极性,这是体制造成的,不能全怪生产分厂的厂长们。只有划小核算,让车间直接承担成本的压力,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一弊端。现在大家都在盼着涨工资,将来,可以把工资升降放在基层,有能力的就长,没条件的就别长,各凭本事好了……”

    这是马光明第一次听陶唐讲述成立几个职权很重分公司的理由。之前,负责机构设置和职责的发展规划部曾给公司领导们送过一份注明“保密,请勿外传”的关于机构改革的征求意见稿。算是揭开了序幕。没人会在意标在文件封面上的那六个字,秘密从来就是用来传递的,只有公开于全部的东西反而没人注意了。

    当晚,蒋延生就找上门来,问他对机构改革的看法。蒋延生直言不讳,“设立配件、变速箱、农机以及矿机四大分公司有利有弊,据说刘书林那边早已吵成了一团,就差发动人手去请愿了……对于生产系统,无疑面临一场巨大的变革,分公司成立后生产怎么管,吕绮搞的那个东西又没说清楚,很困惑,想听听你的意见……”

    马光明没有问蒋延生从哪里看到了那份材料。或许是陶唐给他的,下面都在囔蒋延生要接替自己的工作,自从自己被陶唐抽出来“专顾”搬迁,传言就格外的多。连续倒掉三个公司领导,补充是肯定的了,谁也不愿意外面派人来,呼声最高的是蒋延生和刘书林,据说李珞一直在为刘书林呐喊,这一次发规部受意弄出的机构改革方案,恰恰触动了蒋延生和刘书林这两位候补人选的痛点……

    他没有直接回复蒋延生对于机构改革的意见,说自己尚未研究,没有形成成熟的看法。但吕绮弄出的方案无疑是有来头的,如果上会研究,一定要跳出生产口看问题,别给上面留下本位主义严重的印象。

    蒋延生跟自己合作了多年,总体是愉快的。蒋尊重自己,能力也够,勉强也可以算作韩马线上的大将,他是支持蒋延生上位的,所以很诚恳地提醒这位老部下。

    但马光明和韩志勇的沟通就深入多了。收到文件的次日,马光明去了趟韩志勇家,两人同在一栋楼,彼此串门的时候却极少。

    “我支持这个方案,”在韩志勇古色古香的书房里,韩志勇开门见山,“这是一个好方案。无论是精简机关还是压缩生产部门,都符合潮流,我完全赞成。”

    “但是,这样一来,原来的格局可就全部打破了……”

    “妙就妙在这里。损失最大的不是我们,而是李珞,还有邱林。最近邱林有倒向李珞的趋势,你一定看出来了。四大分公司一成立,首先需要变革的就是营销,李珞差不多要失业了,哈哈。很想听听这位仁兄会怎么说……这是我给吕绮的回复,你看看吧……”说罢,韩志勇把手写的两页稿纸从抽屉里拿出来递给了马光明。

    马光明看了一遍,韩志勇分析了机构改革的利弊,认为利远远大于弊,非常好。建议将一部分财务和人事权下放给分公司,“使其成为初步具备**核算自负盈亏的市场主体……”

    刚才陶唐的话等于肯定了韩志勇的思路,这一点俩人算是想到一块儿了……如果陶唐说服赵庆民和郭涛,再得到韩系的支持,在班子会上通过机构改革的方案会很顺利,马光明坚信。

    “我认为基本可行……”一直到现在,马光明都没有书面回复吕绮。早已超过了发规部给的时间了,但吕绮并未催促。

    “赵书记认为一下子推出来风险很大,建议先把配件分公司建立起来作为试点。老马,你是负责这一块的,明年搬迁启动,首先就要保证这一块的市场份额不丢……人选很重要,你认为谁合适?”陶唐抛出了一个更重要的问题。

    。。。

 第233章机构和人事六

    这个问题问住了马光明。按照陶唐的设想(这番谈话更证实了陶唐的设想),新成立的分公司将拥有相当大的独立经营权,分公司一把手的变得重要起来。马光明的“夹袋”里倒是有好几个人选,但不好马上拿出来,一来没有考虑成熟,二来现在提出来有相当大的风险。

    风险来自哪里?首先是来自班子的反对。经验早已表明,凡是“我们”拥护的东西,“敌人”必定反对。过早暴露自己的意图,将给敌人以“反对”的充分准备时间。其次是人选尚不成熟,他“夹袋”里的干部都来自于生产口,一般而言,人选应当出自车辆配件几个分厂的一把手,但那几个人却都不太合适。

    于是,马光明在沉思片刻后说,“陶总,这个问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