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彪悍农女擒夫记-第12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宋志平立即叫几个健壮的村里人直接把宋大郎拉了起来,宋志平说道:“我以前容忍着你们,也不想闹出人命来,如今大丫都回来了,你们还死赖在这院子里头,我做为这方圆几村的里正,说的话还是作数的,也绝不容忍的你们这样耍无赖的。”

    “宋大郎,我最后一次告诫你,你们现在就搬出这院子去,否则不要怪我把你们赶出宋家村,你们的名声臭了不要到时连累家美嫁都嫁不出来,以后家力长大了也是要娶媳妇的。”

    “宋大丫是咱们村的人,当年葛山的户籍就记在咱们宋家村,至于后面的谣言我不说了,便说那时九黎人奴役咱们村里人的时候,当时大丫和洐君不知道帮了大家多大的忙,若没有他们两人,咱们会有如今的生活。”

    宋志平这话却是说到了宋家村村民的心坎里去了,当年宋青宛和宋洐君冒着生命危险劝住了荣王,把田地还给了村里人,这个名一直都记在宋家村的功碑上的。

    说到这儿,不少村民都站了出来,个个都说宋大郎的不是。

    宋大郎这下子不敢接话了,一双眼睛却是复杂的看向宋大丫,果然与当年不同了,半点好处都占不到了。

    宋大郎在村里人舆论的压力下,不得不带着黄秋桂和孩子,搬走了家什便离开了院子。

    先前跟宋青宛交好的,如今又租着宋青宛田地的一些村民立即围了过来,帮宋青宛收拾屋子。

    院里院外转眼就收拾的干干净净,那东西屋黄秋桂还当真没有去住,可能是不屑,这时代的人最喜欢住正屋,那里是一家之主的身份代表。

    一般家里有长辈的,就留给长辈住着的,不然就是长子住着。

    反正正屋宋青宛不会去住,她收拾一下把西屋给收拾出来,那边东屋便是元丰三位少年郎住着了,屋子挺大,只要再加几张床就好。

    至于忽鲁几人那就更随意了,几人轮流着守着这院子,他先前又在这宋家村里呆了不少时日,最是熟悉,自然不会住在这院中的,便顺带的成了暗卫。

    这么一闹腾,天都黑透了,好在宋青宛准备了油灯,只是当她去地窖里翻找先前储存的羊油蜡烛却早已经被宋大郎一家用光了。

    那几个地窖都是空空如也,半点粮食都不剩,说起来把她家的粮食都卖掉了吧,这么多吃是吃不完的,何况还种一些田地的。

    这一顿晚饭,是忽鲁几人上山打的猎,宋青宛在伍氏那儿借来一个铁祸,就一锅炖的煮了一祸子肉,做火锅似的,一行人围着炉子吃了个肚子饱饱的。

    那肉香传遍了左右几家院子,这宋家村的人虽然比以前好多了,可也没有哪家能把肉当饭吃的,逢年过节的,还有农忙的时候割几两肉吃不成问题。

    家里孩子少的,人口少的时不时的割点肉吃也没有这么馋,可是那些家里穷的,没钱的家庭却是想肉想得不得了,闻着这味儿就觉得自家的饭食难以下咽。

    遂不知宋青宛这一路上走来,吃忽鲁几人打来的猎物不知道吃了多少去,而且顿顿吃食的,她都要受不了,不过奶着孩子,这么个吃法,对孩子的营养倒是挺好的。

    倒是随着这香味的传来,隔壁住着的宋勇两夫妇却与几年前不同了,两人闻到那肉味儿,宋通摸了摸饥饿的肚子向半疯的田氏说道:“疯婆子,把昨日从集市里买回来的肉拿出来打打牙祭,别藏着掖着了,最后还不是落入我的口腹里,早吃晚吃的没有什么两样。”

    田氏听到宋勇这话,便是痴痴一笑,转身进了厨房,把放在通风入的簸箕拿下来,把里头的半斤肉拿了出来。

    这两人这些年还当真有奇遇,大概是两年前,宋勇为一家富户起新屋子,那富户家有位八岁的小公子,不知怎么的惹上了疯狗,追了半条街被那凶狗扑了上去,人和狗在地上扭打。

    当时正在挑石头的宋勇瞧见了,二话不说就跑过去,把那条疯狗从小子身上拉了起来,那凶狗个头可不小,于是对着宋勇就咬了过来,宋勇当时一着急,抬手一挡,就被那凶狗咬住了手。

    之后工地上的苦力纷纷跑了过来,却是怎么掰不开凶狗的牙齿,那凶狗就这样生生的把宋勇的小手指给咬了下来。

    从此宋勇的右手小手指没了。

    当时那条疯狗被人活活打死,有街坊说这条疯狗是从那些大船上跑下来的,是外地来的,长得可高大威猛了,若不是那是条狗,乍一看还以为是什么凶猛之物从山里头跑出来了。

    当时这狗下了船,那船开走了,凶狗居然在河岸上就下了口,咬死了一个苦力之后逃走了。

    官衙派人找过,说是跑山里头了,不知怎么的今天怕是下山寻食,又跑出来了吧。

    不过这狗显然是疯了,见人就咬,哪是自家养的狗那样。

 第386章买了田地

    就此宋勇的伤包扎好了,那富户觉得他救下小儿一命,便给了他三十两银子。

    宋勇伤养好后,得了这银子就回了村里头,立即来到宋志平那儿,在宋志平的照顾下买下了二亩良田,一亩旱地。

    良田是最好的水田,也算他运气好的,有一家要全家搬去上平郡,便把家里的田地给卖了,最好的水田由于太贵了,村里人没有出手就落到宋勇手中了。

    得了这三亩地,宋勇的日子才真的像了样子。

    手里又留下几两银子,两人也舍不得吃啥用啥,银子便一直存着,平时出门干些苦力,赚下的钱宋勇就买回几两肉来。

    有了这些田地,日子平静了下来后,田氏的疯病似乎好了不少,至少知道给宋勇做饭吃了,宋勇买回来的肉也知道用簸箕装起来放在通风口去。

    只要不看着田氏说话,不逗她,她有时还是瞧着像个正常人的。

    这一夜最难过的那就是宋大郎一家了。

    先前住的那院子多好,黄秋桂当真是把那院子当自家院子打理的,那屋里屋外几经修整,就跟当初的一模一样,可是就因为把那院子看得重了,反观却忽略了自家建的小院子,这么多年不曾理会,那小院子就塌了一角,无法住人。

    一到下雨,那塌下的一半一定会进水,另一半也会被水泡着。

    当宋大郎带着一家大小回到小院时,门一打开,里头一股霉味传来,那院子里头都长出深草出来了。

    院子的墙也半塌了,真的没法住人。

    黄秋桂看到这儿就走出了院门,她宁愿住在外头也不愿意住到那破院子里头去。

    宋大郎到这时也没有力气再折腾了,劳累了一日,连晚饭都没有吃,这会儿一生气,叫黄秋桂做饭去。

    正好这时闻到隔壁不远传来的肉香味儿,连宋大郎都跟着咽了咽口,就更不用说只有两岁大的宋家力了。

    黄秋桂听到宋大郎这话,抱着宋家力就走。

    宋大郎连忙拉住她,“走哪儿去?”

    黄秋桂却是冷哼一声,“回娘家去,别把力儿给饿着了。”

    “那我呢,干了一天的活,你连饭都没有做。”

    宋大郎一时口急,手也跟着伸了出来,一掌打在黄秋桂的头上。

    这些年宋大郎的横蛮气也涨了不少,以前的老实性子变了,终归也得从那次被人骗了澡豆方子开始,惶惶数日后,宋大郎就想了个通透,后又有九黎人进村,把村里人给压狠了。

    之后自由的宋家村人都变了个样,有的变得越发的谨慎,有的却像宋大郎一样变得爆燥的。

    毕竟是宋勇的血脉,宋勇横蛮一世,以前有他在,宋大郎显得老实,如今到了中年,越来越像当年的宋勇。

    黄秋桂被宋大郎这么拍了一掌,那还不是使的全劲,可是她怀里还抱着一个宋家力,母子两就这样往旁边倒去,摔得可不清。

    宋大郎没想到自己随意的出手却酿成这么大的错来,他立即上前察看,一旁的宋家美早已经吓得哭了起来。

    宋大郎这样大手大脚的动作也不是一日两日了,是有好些年了,宋家美一直都很怕她爹忽然出现的横蛮气。

    黄秋桂被宋大郎扶起来,可是这个时候的她却是不肯起来,坐在地上痛哭出身,而一旁被吓着了的小家力也是大哭出声。

    刚开始宋大郎还耐着性子,这会子看到母子两哭来哭去的,火气又嗖嗖嗖的上来了,干了一天活,他连饭都没有吃,家里闹成这样子。

    宋大郎起了身,“你要回黄家村也成,回去了就不要再回来了,我宋大郎一向说到做到。”

    黄秋桂听到宋大郎这话,当即吓得不敢哭了,当家的这是要休了她么?黄秋桂忍了,不哭也不闹了,一家人乖乖的进了破院子。

    宋大郎三下五除二的割完院子里的草,黄秋桂就地搭了锅子,便做起了饭来。

    饭做好,一家人拿了凳子围着坐下了,宋大郎看着自家炒的青菜,半点荤腥都没有了,忽然怒气开口:“当初我们就该把那院子给卖了,得了那银子。”

    宋大郎这么说着,黄秋桂的脖子缩了缩,这些年宋大郎像变了个人似的,当初被人骗走人澡豆方子,后来遭九黎人压迫,之后宋大郎就慢慢地变了,在村里头谁也不敢招惹他。

    要是田地里出点啥事儿,一但跟村里人吵架,宋大郎的横蛮劲就会出来,手里有什么就用什么,还当真下得了狠手,有一次拿了一把锄头差一点把对方人头给削了,那人事后一阵后怕,带着家里几兄弟就上门了,没想到宋大郎更狠,拿了手中的铲刀就对着人开战。

    自己受了伤,却也硬生生的把对方的老打成了重伤,之后村里人就传开了,这个宋大郎与宋勇有过之无不及,万不要去招惹他,这种人不怕死,不怕坐牢,同时也不会有人愿意去理。

    这时,院门开了,宋家满端着一大碗炖好的肉便走了进来。

    宋大郎看到自家大儿子,他什么也没有说,脸却是立即拉了下来。

    黄秋桂却是坐不住,迅速起了身,上前就给了宋家满一巴掌,“没良心的还跑回家里作什么,咱宋家就没有你这样的不肖子,你跟着宋大丫,现在你也看到了,她把我们赶出来了,住进了这破屋子,以后你也别再进咱宋家的门了。”

    宋家满却是没有闪躲,生生的又挨了一巴掌,他把肉放到桌上,转身便要离去,一旁的宋家美却是上前拉住他的袖口,“哥。”

    叫的这一声哥,瞧着妹妹眼泪都要下来了,而小小的宋家力却对宋家满完全是陌生的,甚至还有戒备。

    宋家满什么也没有说便出了院子去了。

    宋大郎二话不说拿起筷子就吃起了肉,大块大块的肥瘦相宜的肉落入嘴中时,他停了停,接着一口咽下。

    还是那手艺,越发的精湛了,宋大丫这个妹妹他始终看不透,记的小的时候被他娘养得白白净净的,不像是个庄户人家,但也只是这模样,平时说话做事小心翼翼的,连说话都不敢在家人面前大声,更谈不上这做饭的手艺了。

    可是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这个大妹就忽然变了,变得狠心了,也变得有本事了,当初最让他震惊的是嫁给了葛山,再与家里人恩断义绝,老死不相往来。

 第387章换了个芯子

    女人出嫁,不是更加要对娘家人好么?这才是她们以后的资本,万一在婆家受到了委屈,也有娘家人好撑腰,可大妹却并不在乎。

    宋大郎吃了几口肉后,忽然开了口,“力儿他娘,我瞧着大妹不像我大妹,像是换了个人似的。”

    “什么?”黄秋桂正夹了一块肉喂到宋家力嘴中,而一旁的宋家美却是不敢上前夹肉,只敢吃着青菜。

    宋大郎又塞了两口肉,接着回头看向宋青宛的院子,说道:“或许当初娘说的对,我这个大妹换了个芯子。”

    “娘岂时说了这样的话?”黄秋桂本要再发表言论,却看到宋大郎一眼瞪来,她不得不缩了缩脖子,不敢开口了。

    “当年娘背地里想请神婆的,但是嫌那费银子,我瞧着这大妹当真与小的时候不同了,要是依着她以前的性子,哪敢对我这个这样。”

    宋大郎就这样琢磨着,越想越觉得自己的猜测是对的。

    宋青宛在宋家村安置下来,可是不知怎的,村里忽然起了谣言,便是她当初离开宋家村的时候是荣王给接走的,走时身边还有宋秋云和宋雪两位小姑娘,如今她是回来了,却没有把村里的两个小姑娘带回来不说,怀里还抱着一个刚出生不久的娃娃。

    大家伙传她估计是被荣王给休了,这叫落魄的凤凰,先前大家伙看到宋青宛坐马车回来的时候,他们还觉得宋青宛不得了,居然买得起马车了,越是这样,村里就越有不少人背地里羡慕嫉妒恨的。

    如今谣言这么一起,几经传下来,传得像真的似的,这些背地里就觉得她飞上枝头做凤凰而嫉妒的人立即信了这话,还把这话传得神乎其神。

    在这小小的山村里头,其实最怕的不是别的,却是村民嘴里的谣言,言论能毁掉一个人,若是遇上真正的本土女,恐怕受不住村里人的议论而想不开。

    宋青宛虽是现代人,可是原本心心念的宋家村却个个都开始排斥她来,她内心也不好受。

    这个宋家村是她刚穿越过来的地方,对这儿有着家乡的感触,原本以来只要回到宋家村,她就可以过清静的日子,眼下恐怕是有些难了。

    宋青宛深思一翻后,决定叫忽鲁几人去县里帮张小环打理张府的事务去,他们身上九黎人的特征太过明显,村里人见了,只会让他们更加记起当初荣王在的时候。

    反正眼下完颜元丰和两位少年郎也是有一身好功夫在身上,在这个小山村还当真没有谁敢真的打上门来的,忽鲁想了想后便应了宋青宛的话,乘着夜里便带着他们离开了宋家村,往县城里去了。

    果然身边没有了九黎人,宋青宛出个门,村里人也不再这么闪闪躲躲的。

    宋家满和栓子是这里的人,宋青宛思忖了一番,决定让元丰和宋家满跟着栓子回一趟他的本家。

    他的爹不在了,可家里还有族人,这一次宋青宛给几位少年郎使了银子让几位少年郎带着回本家去。

    三位少年郎走了,家里一下子空荡了下来,宋青宛把小囡囡放回摇篮里,她坐在一旁哼着摇篮曲,做些针钱活。

    这时大门响起敲门声,宋青宛起身,问道:“谁啊。”

    外头传来宋志平的声音。

    宋青宛把院门打开,由于家里没有旁人,为了避嫌,这大门便这么敞开着没有关上。

    宋志平跟宋青宛坐在院子中央,宋志平拿了自己的账本翻开,那上头也没有记什么,毕竟没有学过字,记得是七零八落,估计也只有宋志平自己看得懂。

    宋志平说道:“大丫,是这么回事,宋秀才走时把你的田地和屋子给我打理,这些田地当初租给谁的我还是租给谁,只是这几年当中有些租户自愿退出来的,我便转租给了别人。”

    “大丫你看看,我是不识字的,便把田地的位置画了下来,哪里是谁租的,我也一一标明了,这租子平时都是我替你收着的,这会子我就把租子同你算算账。”

    宋青宛看了一眼宋志平的本子,还真的是挺抽象的,画了几个圈便是副小小的地图。

    宋志平把这几年的租子算下来,便要支付宋青宛两千三百两银子。

    宋青宛看着宋志平,有些不可思议,她刚回来时上他家吃过饭,他的屋子那么的破旧,还是先前的老房子,家里生的孩子也不少,虽是里正,日子却过得紧巴。

    如今他收下这么多租子,却是一分没有花,还想着这粮食不好存,便把粮食给卖了,把银两给留下了,不知道这么多的银两他藏在了哪儿,但当真让宋青宛很是震惊,这么公平公正的一人,便是一点也不起贪念,宋家村交到这样的人手中,只会越过越好的。

    宋青宛与宋志平对好了账,宋志平便悄悄告诉宋青宛,他学她的样挖了个地窖,把银子都藏那里头了。

    原来是这样。

    宋青宛想了想,便应了他的,等忽鲁他们回来后再讨论这银子怎么拿出来。

    宋青宛想着这些银两她也不会带走,到时给宋志平一些,感谢他这么多年的照拂,余下她想着干脆捐给村里修路好了。

    这山路到镇上的,这么多年了也没有银两修缮,虽然每年都有在小修,可是一到下雨天村里的牛车便不能去镇上,只能徒步前行。

    说到这儿,宋志平说起宋青宛的牛车,那头牛没过两年便死了,所以这事儿宋志平还向宋青宛道了歉,牛只要管得好,按理不会寿命这么少。

    但宋志平说那年发瘟,不少家畜都得了病,宋大山家里的牛也是那年死掉的,后来两年就没有人敢养牛了。

    倒是今年宋大山又买了牛,又做起了牛车的生意来。

    宋青宛倒也不在意,经历了这么多的事,自然不是当初的她,要是当初的她听到这话,不知道有多心痛,牛可是庄户人家家里最珍贵的‘劳动力’。

    宋志平把事情交代完了,便问宋青宛,这宋家村和袁家村的田地打算给谁租种,可要改动?

 第388章栓子回本家

    宋青宛想了想,决定抽个时间把租户都召集起来,她毕竟是这些地的主人,也得露个面,别几十年后没宋志平管一管,大家伙都不认她了,可就不成。

    宋青宛先是召集了袁家村的租户,袁李氏一家人依然在列,宋志平知道袁李氏跟宋青宛有渊缘,所以这么多年都没有换掉袁李氏一家,袁李氏一家也一向守诺,自告奋勇的为宋青宛管着袁家村的田地,若有租户对田地不爱惜,她便会告诉宋志平。

    宋青宛这次见到老熟人,两人寒喧了几句,便与袁家村的租客了解了一下这几年的租种情况。

    荣王来了,顺成县的百姓遭了殃,但有一点好,便是荣王在那段时间把村里头的水渠修得极好,那时有荣王的威压在,个个尽心尽力的,修得最为牢固。

    换作平时,大家都是有私心的,谁会这么尽力,由于这些水渠修缮得当,便是一般的发洪水是不会影响村里头的田地,上头村水源丰富的地方,还建了储水的大塘。

    这个大池塘,由受益的几个村子合力建成,由于公用,等到没水的季节拿来灌溉田地。

    村里头倒也有聪明的人,平时大池塘不用,里头的水就这么白白放着也是浪费,于是便有人愿意出钱租用池塘养鱼,交出来的租金放在公费里头,拿来给每年灌溉田地的主干道做修繕费用。

    宋青宛得知这些消息后,心里特别有感触,若不是她误打误撞嫁的是完颜玉,而只是一个真正的普通猎户,她想着这池塘,她也是要租一租的。

    想起这些,宋青宛越发的想留在宋家村,她不想再去洛阳。

    只是完颜玉从夏国回去后,铁定是去洛阳的,荣王守着边关,不呆在这上平郡,以后若是出现什么状况,她在这宋家村也未必会安全。

    宋青宛使了银子,叫袁李氏几位能干的妇人做一顿好吃的,租户里头男的租用了宋大山的牛车去镇上买了肉菜,拿回来,妇人便做了两桌子好菜。

    宴间,宋青宛依然承诺给他们接着租种下去,那些租户听到后,高兴不已,这次来还以为东家会有新的想法,个个都惶慌不已。

    袁家村到如今最大的地方是宋青宛,宋家村也是,这些村户想买田地即便有银子也未必有这机会有人卖田地,何况他们手中并没有这么多的银两,如今租种宋青宛的田地是最好。

    同样的是大地主,宋青宛却是不怎么管事,完全是现代版的承包制,不像别的地主家中,田地虽租种出来,但租子重,还不能通融,一个不小心就换人,一年到头下来,这些人算了算,完全便是给地主家的做了一年长工,根本没有留下多少。

    袁家村的租户走了,宋家村的租户个个也是心慌慌的,听到袁家村的租户没有什么变动,他们略心安了一些。

    伍氏几人跟宋青宛熟悉的,先前还帮着做过澡豆,自然在宋青宛才回村不久便来看望了,带了一些庄户人家地里出产的东西,跟宋青宛聊了很久,伍氏他们一家田地本来也不少,可是这几年底下孙子生得多,她们一家也租种子宋青宛的三十亩田地。

    所以伍氏几人是不用担心的,其他的租户却是后头宋志平挑选的人,他们的心里却有点悬。

    宋大郎一家看到宋青宛家里出现的袁家村租户,黄秋桂就心思活络了起来。

    “当家的,咱们一直没能租到大丫的田地,咱们手中这点田地当真是不够,瞧着大丫这一次回来也不知道呆多久,不如我们也去捞点田地种种。”

    宋大郎听了却是责骂了黄秋桂,“前几日大丫怎么对咱们的,你怕是忘记了么?何况这次大丫回来,指不定就不走了,我们还租她的田地作甚,与其这样动歪心思,不如你多织些布去卖。”

    黄秋桂听了心里头不好受,“咱们家的田地不好,去年棉花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