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彪悍农女擒夫记-第17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文祥的脸色并不是很好,君臣相见,他难得的跪得这么干脆。

    完颜玉没有立即叫他起身,而是目光淡淡地盯着他。

    “皇上明鉴,下臣与郑宾并无勾结,他身为三品大臣勾结刺客,下臣再有私心,也必不会同意的,还望皇上明查。”

    “朕自是会明查,此事已经交给了宋洐君处理,文先生这几日便不必来上早朝吧,且休息几日,好好反省反省,不管你有没有与郑宾勾结,但这些家臣武将都听你的,你也是有漏察失职。”

    “至于后宫一事,朕本来就告诉过你们,不管前朝如何,梁国如何,甚至世俗如何,朕与皇后的感情伉俪情深,不愿意再有第三者来插手,自然朕也没心置理后宫,所以后宫一事,先生以后不必再提,这是朕最后一次跟你推心置腹,依着先生的聪明才智,自是知道进退。”

    完颜玉这次的话却是把君臣的所有感情已经翻开来说了,这多少年的辅佐之情,一次便能用尽,一身精明的文祥又岂会听不懂完颜玉的话外之音,何况他马上就要停职,不得上朝,这可是对他最大的惩罚。

    文祥领命退下了。

    完颜玉原本以为文祥会据理力争,正准备了不少口才应对,见状,心下一松,当即派人召宋青宛入书房。

    文祥被停职,完颜玉又召宋青宛进书房,宋青宛自是光明正大,且不必担心某些人忽然跳出来阻拦。

    来到书房,就看到完颜玉正拧眉看凑折,忽然挑起这些大事,一定是累得够呛,宋青宛轻手轻脚的来到他身后,为他揉肩,按压太阳穴。

    完颜玉借势停下了手中的事,微微闭着眼睛,靠在椅中。

    过了一会儿,完颜玉说道:“没想到当上皇帝,事务越发的繁忙,现在才知道我哥当初到底有多累,何况我冶理的还只是一个弹丸之地的岭南,你且坐过来,像以前一样帮我处理政务。”

    宋青宛听了,忍不住笑出声来,“谁又是天生什么都会的,当然都是从不会再到会的,或许你更适合马上的生活,而不是坐在这儿批阅凑折。”

    倒是小女人理解他。

    宋青宛见他面色舒展,发觉自己的话说到了他的心坎上去了,于是上前握住他的手,说道:“待这边战事稳定,咱们便把元吉接回来,梁国公刘大儒勤加教导,咱们也有意无意的叫孩子慢慢学会处理政务,等他十岁以后,由刘修这个太傅辅佐他,咱们就让位逍遥去。”

    完颜玉被宋青宛说得心动不已。

    “平了战事,咱们就把孩子接回来,以后可能要苦了孩子。”完颜玉叹了口气。

    “你觉得苦,元吉未必觉得,他不曾有你这样的经历,就好比元丰,他们本就是这朝堂之上的人。”

    宋青宛骄傲的说完,引来完颜玉一声笑,完颜玉点了点宋青宛的鼻子,“你啊你,成,我同意你的想法,你生了两个好儿子。”

    “那是自然的,元丰出息了,元吉也不会差的,这孩子从小习武,脑子可不笨,每次在卫景成维的屁股后头跟着跑,听说有一次守城门的时候,还被他发现了偷马贼的团伙,因此也一并破了这么多年丢失马匹的案子。

    “竟有这事?他们怎么没有告诉我。”

    “没告诉你的事还多着呢,那日我们制造了土枪出来,你可曾知道元吉背着我拿了我屋里的土枪使着玩,要是被我知道还不打死他,他功夫了得,我又不是对手,被这孩子给偷出去都不知道,后来听卫景说,如今元吉用起土枪来,一发一个准,比我的手法强多了。”

    宋青宛的枪法是下了一番功夫练出来的,这一点上完颜玉不得不承认,但凡她要做的事还真的狠下功夫,枪法还是挺准的,就是后劲不足没有什么力气。

    两人就这么说着说着,不知不觉便把凑折给批阅完了。

    完颜玉惊讶的看了一下天色,笑了起来,“呆会我去一趟军机营,他们发现了一个天然油洞,比先前张义发现的那个油洞还要大,瞧着这时间,夜里必能回来,我回你屋里,以后你都来帮我,可好?”

    “夫君下令,我岂敢不从。”

    宋青宛说完,就看到完颜玉笑着站起身,披上外衣,准备走了。

    “你这就走了,至少先吃了午饭再走吧。”

    军机营的饭菜可是粗糙的多,军营里哪能计较这些。

    完颜玉却是摇头,“不了,我呆会同将士们一起吃,也好省了时间,回来吃晚饭,你亲手做的。”

    “你想吃什么,我做给你吃便是。”

    “我爱吃的那几样,你不是都知道,有肉吃就好,只要是你做的,我没有什么要求。”

 第541章大军压境

    两人相视一笑,宋青宛上前为他整理衣裳,接着两人一同出了书房,完颜玉往马厩里走,宋青宛却回了院中。

    张小环还没有走呢,被肖氏留下来一同吃饭,原本以为宋青宛会在书房同完颜玉吃午饭,这会儿见她来了还有些意外。

    “夫人,咱们又有两个月不见,一起吃个饭吧。”

    于是肖氏叫小厨房把饭菜送进大厅,三人坐下一起吃饭。

    宋青宛想着,完颜玉是一个不拘小节的人,大中午的还跟将士们在军营里吃饭,这性子也算是唯一一人了,正好符合她宋青宛的想法,看完颜玉的这个性子,或许可以在他们在位的时候,她能把释奴令执行下去也有可能。

    宋青宛的田地粮食越来越多,又一批新种给培育出来,这一批经过改良的新种,产量极高,宋青宛为此还叫完颜玉下了一道圣旨以示鼓励,表扬了那两位一直帮着培育种子的臣子,他们虽是九品小官,却很受宋青宛重视。

    宋青宛跟张小环亲自去见了这两位臣子,并与他们一同吃了一顿饭。

    这一次的种子,宋青宛有了私心,虽然数量极多,但她没有让张小环送去其他几国,当然最好的种子该是先给南越才是,再说不卖种子,他们可以卖粮食。

    所以当种子以不要银子的方式施发下去给整个南越的百姓时,宋青宛也下了一道旨意,这些种子只能拿来种地,不可能私自煮食,而种地得来的粮食,不管有多少,百姓可以把粮食送到张府的铺面,有多少收购多少,只需百姓们留下基本口粮就可。

    宋青宛的这一个举动,立即引来整个商会的动荡,有不少世家和大商人纷纷反对,原本粮食不受国家管控,虽然商会里有指导价,但私下里他们是有点猫腻的,只是不敢做得太过,也不太明显。

    随着陆运和海运的通畅,南越国在一年之间,百姓的生活发生了天翻地复的变化,从以前的荒芜、百姓流离失所之状到现在的开垦荒地,四处种植可以看得出来,不仅百姓们住所稳住了,而且他们的生活也越过越好了。

    平时吃个肉,买个绢花已经不再这么犹豫不决、不敢出银子的奢侈品,反而甚至有不少靠近兴王府城的百姓,直接成了一方富翁,成了一个一个的小地主。

    由于那些年的战乱,死了不少百姓,所以是地多人少,个个都有不少田地,又遇上了好的政策,就连平时偷懒耍滑的二赖子都知道要拼命的种田,粮食再卖到张府的铺子里,妥妥的收到现银,日子当是不可同日而语。

    可就因为这样,张府成了整个南越的粮食大商,原本这一块,由几大世家瓜分,其他小世家小地主再分一点,专供平民百姓的用度,如今却一家独大,损害了几大世家的利益,自然是不干的。

    而这个令却是皇后下的,张府与皇后的关系很快就传了出来,谁敢去踢这块铁板,于是这些世家明面上听令于商会,私下里开始有了想法,纷纷效仿,眼看整个商会要离心。

    宋青宛和张小环听到宋洐君的话后,两人神色凝重,原本宋青宛只不过想通过这个手段,让百姓放心的种地,这几年四国都有战乱,粮食都脱手的很快,他们控制了粮食,一是能做上这桩大生意,二是他们还可以为南越国多储备一些粮食,何况马上又要与梁国战乱了。

    这战乱的事自然百姓们不知道,各地世家的权力也消了不少,自然靠不近中心,也得不到这个消息,于是才把自己的利益放在第一位的。

    宋洐君决定他亲自出面为商会证个名,威胁一下这些世家和逐利的商人,知道商会背后的主人,看他们还敢嘚瑟。

    张小环却另有主意,背后的主人不能公布,不公布便由朝中控制,就算以后不是宋青宛,不是张小环,换成了他们的后辈,也一样能接手管冶,于是张小环打算亲自去一趟商会。

    张小环自然有的是手段,宋青宛同意了。

    到秋季的时候,各地百姓有了个大丰收,便把粮食全部送到了张家的粮铺里,果然如皇后所说的,只要送来粮食,所给之价正是时下市场的价格,虽然有不少世家为了挤兑张家,故意把收购价格提高,结果百姓不买帐,还被商会给逐了出来。

    百姓们念及皇后当时免费送给他们的种粮,并为此出了一道政策,以后每年百姓都可派人去当地的张家铺面领种粮,领下种粮,把欠银记上数目,来日丰收卖入粮食之时再扣。

    这一条例令百姓们欢呼不已,但凡是个四肢健全的人,一无所有的乞丐也好,老人家也好,身无分文都没什么也好,只要他们有开荒的土地登记在册,去张家铺子里领种粮便不用给现银。

    这一政策的实施,整个南越的乞丐都不见踪影了,本来人少地多,连个双手不全的,脚能动的,帮着别人养个猪,喂头牛什么的,也能有口饭吃,谁还愿意留在街头乞讨去。

    由于百姓富有了,粮食丰盛了,百姓家中的嫁娶喜事也跟着多了起来,没想各地生下不少新生儿,宋洐君派人去统计人口,发现一年间人口涨了不少,甚至能登记在册有固定住所和田地的百姓也多了,再这样下去,离宋青宛释奴的目标越来越靠近。

    只是秋季一过,梁国新帝举全国大军南下,从北打向南,自然是舒服的,即使南越正是冬季时分,也不会下大雪的时候,做为北方的军将,自然觉得暖和。

    五十万大军压境,宋青宛和完颜玉已经有三天三夜未合眼。

    基本整个朝堂上的事务都是宋青宛在打理,完颜玉却直接去了军机营守着,火药制了不少,就为准备着这一次。

    整个南越的兵力不足二十万,要如何抵挡这五十万大军,就算有火药,恐怕也是一场硬战。

    宋青宛想不到的是完颜宏会发这么大的怒气,那次从南越送去的使臣首级,他怒了,却不想他这一次倾巢而来,这是要至他们于死地。

    梅关是要塞,火药都已经在这几日运往了那儿,生怕完颜宏利用声东击西的手法,所以乌关、宜关两地,也送去了火弹和土炮。

 第542章元丰被困向南越求救

    这一次大炮的运输,所有军将都感受到了当初宋青宛修路的好处,四通八达,又经这些年各地商人的行走,路修得特别的结实,运起粮草和兵器,那叫一个迅速。

    再加上举国上下的张家铺子在这一次战乱之始时,已经闭铺不售粮食,全部储备着,为各地军将提供粮草,所以根本不需要运输,就地取材,如果战事拖延,不会用上百姓留下的半点口粮便能应付。

    所以百姓们得知张家铺面的决定后,他们也跟着安下心来,历来打仗,受苦的都是百姓,不要说粮食被强行征用,还有抓壮丁的事也是时有发生,不然怎么都留下这些老弱病残。

    于是全国百姓因为这一条政令,反而他们都守在自个家中,该种地的种地,该放牛的放牛,没有半点影响,甚至有不少百姓都变得勤快起来。

    宋青宛先前开了女子学堂,事后虽没有接手文祥的事务,但这女子学堂一直在开着的,而张大儒受她女子学堂的影响,也没有固守陈旧的像以前那样,再加上宋青宛资金上人力上的支援。

    各地也开了不少学院,学院里头但凡考中秀才不但要继续学习科考,还要领学子数名,各自辅导,辅导的成就也与科考的成绩挂勾,这么任务一分配下去,大半家里有余钱的人家都会出一个读书郎,再由读书郎带动这些不能入学的弟弟妹妹们。

    全民识字只是时间上的问题,便是眼下也有不少百姓是识字的,所以宋青宛把‘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标语叫各地女学生传达下去,并用漆写下标语做为传谈。

    明显的百姓们的责任感和爱国热情也大涨,便从这此粮食收购来看,居然比他们原本预计的收购数量还要多。

    后来张家铺子的门关了,并公告出来不再售卖粮食,可是一夜间,门口大袋小袋的粮食堆在那儿,无人照看,也不知道是哪些百姓送来的,最后不得不张帖贴公告出来,若有百姓送粮,铺面必会记下账目,不能盲目送来,待战事尽,若还有存粮,必会还之。

    百姓们得令后,个个都从家里把口粮挤出来送了过来,派了账房先生登记在册。

    这些小事自然没有传入宋青宛的耳中,她如今与完颜玉忙得焦头烂额的,好在文祥这个时候又挺给力的,这人吧,除了那一点私心,至少在战事面前还有几下的。

    这次宋青宛代完颜玉处理政务,文祥又岂会不知道,或许因为非常时期,他竟然也没有反对,只是大事上的决定,宋青宛都会乘夜里完颜玉回来的时候报告一下,夫妻两每天相见的时间不到两个时辰,就汇报朝堂上的政务都费去了一个时辰,剩下的两人就闭了闭眼,接着各自忙活去。

    大军来了,梅关百里开外扎下军营。

    完颜玉已经去了梅关亲自镇守。

    宋青宛却留在府中,等着四方传报,再一一处理。

    张小环却在各地米铺巡逻,专门管着粮草供给。

    只是这日,宋青宛刚忙完手中的事务时,就有人快马加鞭八百里加急的传回来一封密信,竟然是元丰的笔迹。

    这孩子两年音信全无,她派了那么多人过去寻他都没有打探到,怎么现在急匆匆的给她送来信。

    展信一看,宋青宛整个人都不好了,居然是元丰的求救信,他与朝中大臣被前朝的大理王亲部给围困在京城羊苴咩城,派出亲信蒋平送信过来,如今人在外面,宋洐君已经招呼了。

    宋青宛立即起身,便往马厩去了,宋青宛只带了上宋洐君,快马加鞭往梅关而去。

    完颜玉亲自镇守梅关后,夫妻见面多以书信,这次宋青宛等不及书信上传达,决定亲自来一趟。

    偏巧正是梁国大军压境之时,孩子也跟着出事,那信上内容不多,旨在救援,但宋青宛想,这两年以来,元丰音信全无,必是出了大乱,不然不会不联系他们的,只怪他们当初太过掉以轻心。

    觉得孩子遇上谋士相辅,小小年纪坐上了大理王的位置,对他彻底的放了心,遂不知这个中的凶险,人家上百年的世家以及前朝旧部,又岂会轻意臣服于新帝面前。

    宋青宛悔不当初,如今一门心思只想去救孩子。

    来到梅关,宋青宛拿出玉板指,连底下的亲卫都不用通传,便带着宋洐君直接冲了进去。

    正好完颜玉与文祥几位武将在商量作战对策,忽然看到两人风尘仆仆的进来,不知道出了什么事。

    宋青宛也没有理会文祥几人阴沉下来的脸色,而是上前拿出信来交到完颜玉的手中。

    完颜玉展信一看,当即起了身,宋青宛明显看到他的脸色泛了白,显然也担心的紧。

    文祥见势不对,便问道:“皇上是遇上了什么事儿?”

    完颜玉遣退众位将士,只留下文祥和宋洐君,他方说出了实情。

    文祥先前还曾去过大理,见证了元丰的婚礼,对元丰的能力赞不绝口,此时听到这个消息,一时间竟也难过起来。

    四人站在议事厅里头默了声,思忖了半晌,宋青宛主动开了口,“我去救孩子,你镇守南越。”

    完颜玉立即侧首看向她,想也没想便拒绝,“不可,你怎能长途跋涉?”

    文祥却是看向宋青宛,这一次倒是没有对她有敌意,也没有直接反驳她的话。

    “皇后说的对,咱们带上火药,派兵援助,皇上不能离开梅关,梁国大军才是南越最大的危险。”

    文祥建议道。

    宋洐君主动请缨,“我愿意随皇后一同去大理救人。”

    “此去大理快马加鞭只需半个月不到,但我先前有一副去大理的舆图,我知道有条小道进山,我国边境正好靠近大理山脉,翻山越岭虽辛苦,却是最安全,也是最快的,我还能带上火药。”

    “只是这样的话,南越的兵力便要少了一部分,你们可否应付得来?”

    孩子是一定要救的,宋青宛心急如焚,但她不得不考虑完颜玉的安排。

    完颜玉紧紧地盯着宋青宛,停了半晌没有说话。

    “皇上还是早下定夺,如今孩子早救一日便少一日的危险。”

    宋青宛上前提醒完颜玉,夫妻两人双眸对望,竟有不舍又无可奈何。

    “你此去危险重重,我怎能放你进危险中?”完颜玉把宋青宛揽入怀中,万分不舍。

    文祥和宋洐君纷纷跪下相求。

 第543章险之又险

    最后完颜玉不得不同意了,可是在带去的兵力上完颜玉同文祥又起了争执。

    最后宋青宛直接发了话,“我带上三千金甲火枪手,两万玉家军,只要帮我多配些火药,到了那儿我再想办法。”

    “不行,人太少,我不准你去送死。”完颜玉固执的不准。

    可是南越的兵力只有这么多,何况走的是山中小道,人太多容易被人发觉。

    宋青宛是赌大理还没有发明火药,大理没有梁国兵力雄厚,她带上先进的武器,应该对付的了。

    何况这三千金甲卫还是武功高手,便是冷兵器对付也能以一敌百。

    完颜玉最后亲自送宋青宛上的马,好在她当年跟着张小环学会了骑马,之后的多少次而得利于这一门马术。

    宋青宛走了,张小环派了一个忠心属下一同护送粮草,上次宋青宛给张小环金甲卫相护,曾去过大理,虽然拿出宋青宛的私信,也没能见到大理王,但张小环在大理留了一手,也是她常年行商以来的习惯,她只是随手在那边开了几间店铺。

    她原本的目的是为了打探大理的大小事情,安插一个眼线而已,如今倒是派上了用场,到了大理,她跟过去的属下会联络这些店铺,想尽一切法子为宋青宛提供粮草。

    打仗最重要的是要有粮草,她们一行人可不少,一天下来所耗费的粮草也不是个小数目,若没有自己人在那边,多半会挨饿。

    好在当初宋青宛把完颜玉当时撕碎的舆图又给粘在了一起,还多备了两张,如今一张交到完颜玉手中,她是有私心的,万一她出了什么事,至少完颜玉平定了南越,还能囤出手来,跟着舆图上的小道支援元丰。

    当宋青宛把舆图交到完颜玉手中的时候,完颜玉就已经知道了他当时一气之下撕碎的那张舆图,他目光古怪的看着宋青宛,不知道她是早就留了副本,还是又把原版给拼了回去再备下的。

    不过这些都不重要了,他要把这份舆图珍之重之的保存下来,到时万一他们有什么事,至少他还知道走捷径去援助。

    刚出南越走上小道,宋青宛便把山河地貌画下,并简短的写下自己的行程放入信封,派信使送到完颜玉手中。

    这一路上每到一个地方,宋青宛都以这样的方式给完颜玉去信,便是想让他知道她是怎么进大理的,以后万一有什么事,他也不必再走弯路。

    进了大理的十万大山之后,宋青宛的队伍差一点迷了路,先前带路的信人是当地的土著,是宋洐君当初找人画下舆图时的探路人,但此人心术不太正,若不是宋青宛给的钱财丰富,此人多半会起心思。

    原本宋洐君是不愿意找这个人的,但熟悉这大山里的人本来就少,知道的又不通语言,好不容易找到这么一个人来。

    好在这人不会功夫,徒有狡猾的头脑。

    这次差一点迷路,那信人也差一点被宋洐君给砍了,终于他老实了,从大山里绕出来的时候,宋青宛终于松了口气,然而那夜那信人却是跑了,后宋洐君带人去追,发现这人跑进大山没有了踪影。

    先前倒是调查过,这人没有什么背景,于是他们也没有再继续追下去,而是快马加鞭的往羊苴咩城而去。

    宋青宛这次带上的火弹里有四人推着的两轮大炮台,就因为有这些大炮台,宋青宛才走得慢,时不时因为炮台不能过路过河的事而耽误时间。

    赶到羊苴咩城百里开外的山林隐藏了下来,此时已经过去了半个月,这还是宋青宛没日没夜的赶来的,没想比预计的晚了几日。

    宋洐君亲自带人去羊苴咩城下打探,两日后回来,摸清了敌军扎营在羊苴咩城外五十里开外,竟然跟他们没有多远。

    宋洐君叹道:“或能联系到大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