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彪悍农女擒夫记-第3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宋青宛这两个月以来推着儿童车,行走在宋家村与袁家村。

    她买的袁九家里的良田果然比村里头的良田好了不少,至少那个袁九很有先见之明,那沟渠开得好,从山泉水一路下来,全是宋青宛买下的田地,先前涝灾时,宋青宛还瞧着那山泉水患难成灾,第一个受害的就是她的田地。

    到了旱灾时,却要多亏了这一口山泉了,方圆几十村,也只有宋青宛的良田里长得绿油油一片,把袁家村的村民眼都妒红了去,宋青宛只好派佃户一家一家的守着。

    袁家村的村民都知道,这山泉水是当初袁九为了农田而开凿的,当初涝灾的时候,大家伙还笑袁九这条渠道开得不好,个个都不准山泉水转道,就看着田地里的作物被水冲走,可惜这涝灾时间长,笑别人的同时,自己田地也慢慢地中招。

    如今旱灾来了,人家的山泉水受了好,一时间又嫉妒起来。

    宋青宛推着儿童车过来的时候,袁家村的村人看着她就是一脸的阴沉,村里头哪个不希望那口泉是自己家中的,可是宋青宛也没有办法,要是水源丰富,她是很乐意给村里人一起用的。

    只是这两个月以来,一直不下雨,那口山泉水都小了,不只山泉水的水小了,就连村里头的河水井水都要干涸了。

    这样下去,恐怕山泉水都得给人喝了,甭想往地里浇灌,所以这口山泉水对宋青宛来说很重要。

    袁李氏把宋青宛领去了山头。

    山泉水比上次过来看到的又小了一圈,袁李氏身后跟着的几家佃户个个露出一脸的忧色来。

    袁李氏说道:“东家,这天气再这么耗下去,恐怕村里头连喝的水都没了,我们几个合计了一下,若是大家伙死守着,不准村里人上山泉这儿打水喝,咱们秋季收成应该是不错的,这些农作物并没有受到影响。”

    这些人虽然这么想,但他们知道,再这样下去,多半管不住村里人,会引起众愤,毕竟大家都是村里人,这些人也只因租了宋青宛的田地才跟着享了福。

    宋青宛看着那些已经结壳的棉花,问道:“第一期的棉花大概什么时候可以采摘?”

    其中一位答道:“只要不少水,不干旱,这天气倒是挺好的,再过半月不到就可以收了。”

    宋青宛回身看他们,做了个决定,“这样吧,你们大家伙把这季的税赋筹齐了,这山泉就放给村民们用,我的租子这季便不收了。”

    “这怎么能成,我们租种了这么久还不曾缴过东家租子,上次的种子还是东家买的……”

    宋青宛抬手,“没关系,你们只管按着我的办法执行就是。”

    宋青宛跟几人的谈话不知道怎么的被人传开了去,村里人听到这话,立即对宋青宛改观,要是袁九在,哪还顾得村民死活,便是租种的村民也未必能讨到好的,当初宋青宛买下田地给村里人租种的时候,大家伙都不看好。

    为富不仁见多了,就没有见过这样好说话的东家。

    于是当宋青宛正要走出袁家村口的时候,她被村里人叫住,叫住她的是一家卖了两个女儿,如今家中只有一个儿子支撑门面的穷苦村民,他想把田地卖给宋青宛,条件是能租种自己的田地。

    眼看秋税又要开始,大家心思都跟着活洛了起来,想着上面救济怕是不成了,只能自己想法子,实在不行,怕是得逃荒了。

    听长辈的人曾说过,这地方也曾有不少逃荒的人从外地过来,在这儿落了户后,非常的勤快,很快挣到一份小家业,便在这儿生儿育女,祖辈就这样传承了下来,所以才有如今方圆几十村的各种姓氏。

    也不知道祖辈们说的是真是假,如今临到自己头上,大家伙也深有感触。

 第113章大肆购买田地

    有一就有二,很快宋青宛就跟三户人家谈妥,这些人也不要银子,只要粮食,麦子拿来缴税,余下折成豆子,够家里人吃几年的,自己家中的田地虽卖了却还是自己租种,心里似乎也平衡了。

    一但涉及买地的事,宋青宛立即来了精神,与三户谈好后,约定明天来家里取粮,明天就把文书给办下来。

    宋青宛推着儿童车高高兴兴的回了宋家村。

    回到家中,她乘小家伙睡着,就打开了粮仓,一个人关了院门,把三户所需的豆子和麦子从粮仓里挪了出来。

    第二日,粮食被几人运走,宋青宛也如愿的拿下地契。

    看着手中的地契,宋青宛忽然觉得这灾年似乎还是她的福年,指不定她能买下不少田地呢,还好年前聪明了一把,买了这么多粮食下来,用粮食买地那比银子便宜多了,如今的粮价比先前不知道翻了多少倍,于普通百姓来说,捞口吃的都难。

    宋青宛用粮食卖地的事,宋家村的人还不知道,但在袁家村却炸开了锅,田地卖了就连老祖宗的本也没有了,不卖这日子又没法过下去,如今的山里头,但凡能吃的都被村民给捞去煮了吃。

    什么野菜、蘑菇,天还未亮就有人上山里头挖,从这山挖到那山,山头与山头相连,各村之间又引来祸端。

    宋家村三爷派村里的年青人上山头查探,没有遇上野兽,也就由着村里人去山头找吃的,河水要干涸了,但宋青宛家里的水缸却一直是满的,她每日一睁开眼睛,厨房里的柴禾早已经劈好,水也挑好。

    袁家村陆续又有几人卖了田地给宋青宛,使的不是银子,而是粮食,那些个村人拿了粮食一路高兴的从宋家村出来,沿路有不少人问,宋家村的人以为是来宋青宛家里借粮的人,没想到是卖了祖宗留下的田地才得到的粮食。

    看到人家豉豉的粮袋,个个看得流口水,不要说豆饭,能有豆子吃就不错了,看到这么多麦子,却是头一遭。

    宋青宛送走一批人,得了地契,她从院中出来,就见隔壁院子中的田氏也从屋里头出来,她手里提着空空的竹篮子,这大中午的居然打算上山寻吃的去。

    宋青宛看到这个疯子,立即进了院门,免得节外生枝,而田氏经过院门口时,往宋青宛家里瞧了一眼,接着“呸”了一声,骂骂咧咧的走了。

    傍晚时分,宋青宛从院子里出来倒水的时候,就看到田氏提着一竹篮子的野草,那野草倒是嫩得很,都是上头的尖尖蕊,青青绿绿,平时村里人割来喂猪的。

    田氏家里没有养猪也没有喂鸡,割这么多草,多半是在拿来煮着吃,宋青宛也没有在意,连看都没有多看一眼就转身进了屋。

    转眼又过去了一个月,天还是万里晴空,烈日炎炎,就是不下雨,河水越来越细,早上排队挑水的人也多了起来。

    宋青宛挎着篮子去菜地里摘菜,没想才来到菜地边上,就见青青绿绿的一片菜地此时只剩下零散的一片,不知道谁在中间偷了一些菜,以为只是偷中间密集的地方,长个三五日就看不出来,却没想着宋青宛今天会来菜地里摘菜的。

    这土壤还是新扒出来的,菜地边还有留下的脚印,宋青宛看了一眼,立即抬头,看向自家那边。

    她下意识的觉得这菜地多半是田氏偷的。

    她没有摘菜而是直接往田氏家里走,然而当宋青宛经过宋大郎家门口时,就听到里头宋大郎问道:“孩子他娘,你这肥壮的青菜是在哪儿弄来的,咱们村里头可不多见。”

    “还能哪弄来,当然是宋大丫家里的,只有她一个人闲着没事干,天天挑水去浇,村里人连喝的水都没有了,她还有多余的水去浇地呢?也不知道她是不是半夜三更的去挑水了,我瞧着村里头便是半夜也有人的,莫不是后半夜去的,一夜都不睡的不成?”黄秋桂这么接了话。

    宋大郎听了,惊出一身冷汗,“孩子他娘,你怎么可以摘大丫地里的菜,大丫一个人带孩子,多辛苦,好不容易种些菜出来,你快点偷偷地把菜还回去。”

    “不还,她一个人没事干,种个菜种那么多干嘛,咱们村里头也只有她家菜地里的菜最好,咱们家可是什么都没得吃了,再这样下去,咱们得吃野草去,反正山里头的野菜甭想摘得到,连根都给你拔了不可。”

    宋大郎拿黄秋桂没办法,正要再劝的时候,宋青宛一脚踢开院门,她站在门外,挎着个竹篮子,一脸冷然的看着院中的两人。

    黄秋桂猛的一抬头就看到了宋青宛,手中的菜应声而落,吓得倒退了好几步,拍了拍胸道:“大丫,进门不会敲门不成?”

    这么说着,黄秋桂立即拾起地上的青菜往身后藏着,身子往后退了几步后进了厨房。

    宋青宛冷眼看着她所有的动作,直到黄秋桂进了厨房,宋青宛才看向宋大郎,说道:“,这事我全都知道了,你出个主意,这菜要么还我,要么你们出银子,大丫一个人带着孩子的确不易,自己挣得一分家产,如今吃喝无忧那也是我的本事。”

    “,大嫂几次三番在我这儿打主意,我都已经不想再多说,若还顾及着颜面,就表个态。”

    宋大郎被宋青宛说得脸都红了,双眸瞪向刚从厨房出来的黄秋桂,看得黄秋桂浑身不自在,还想再辩驳几句,却屈服在丈夫的威严之下,只好转身进屋把洗好码得整齐的青菜拿了出来。

    这可是到嘴的东西,偏偏她刚才就是多了嘴,早知道她就不跟孩子他爹说,吃了再讲。

    青菜被宋青宛收入竹篮中,宋青宛头也没回的就走了出去。

    宋青宛去菜地转了一圈,看了菜地一眼,做了些记号,打算以后每天都来两三趟,推着孩子,权当散步得了。

    这次风波一过,黄秋桂倒也没有再偷菜,村里头也只有宋青宛还有馒头面条青菜吃,其他人都吃上了猪吃的草,好在山里头草多的是,只要不是毒草都能吃,然而还是把村里一些老人小孩吃出病来了。

    村里人的日子越发的难过起来,眼看着秋收又要缴税,村里开始有人打起了田地的主意。

    他们不好意思直接向宋青宛打听,却问了先前卖地的袁家村人,得知这地还是自己租种的,只是以后每年缴两次租子。

    于是有不少村里人乘着夜黑不被村里人看到的时候来了宋青宛的家,转眼之间宋家村的田地又被宋青宛买走了不少。

    宋青宛真后悔当初没有多储备一些粮食的,这样她那时储备的粮食拿来这时候买地最好,银子都省了,十两银子一亩的良田,如今按粮食算,只要四两银子一亩的样子。

    只是现在四两银子可买不到多少粮食,听说镇上的粮铺每天售卖的时间改了,一天只开张两个时辰,早了得排队,晚了就直接没了。

 第114章张府之祸

    有人上镇上打听,原来是九黎人又打回来了,听说边关在打仗,然而百姓的收成又不好,粮食都运走归朝廷所有,再落下一部分在富户官吏手中,能落到庄户人家手中的却是少之又少。

    很快的宋青宛把粮食提了价,再用粮食换田地,只相当于三两银子一亩,先前换得早的村里人发觉自己赚了,好不高兴,后来的村人却不高兴的,都是自家村里的人,为何给袁家村换的粮食比自家村里的人还要多。

    宋青宛发话,大家伙大可不必换田,因为她的粮食也不多了。

    得了这消息,反而换田的人越发的。

    宋青宛留下一个地窖和一个粮仓的粮食,其它两个地窖的粮食转眼就换了出去,两村换来的粮食加一起,良田已上千亩。

    她终于成了地主婆,然而她却没有多高兴,村里人眼下租了田地,可是天灾人祸的,这租子还不知道什么时候有得收。

    宋青宛留着这些粮食也不再换田,就她跟小家伙的话,还能吃几年呢,倒也不着急。

    秋后缴税,卖了田地的庄户终于把税给缴上,自己家里还能留下一些豆子做口粮,弄成豆粉糊糊,这个冬天还能凑合着过去。

    其他没有卖田地的庄户日子就难了,不是卖子女,便是把整个家底缴空了,上山头割草吃,只要能吃的,啥都敢吃,吃得拉肚子,或是拉不出来,也只能强忍着,再不济在宋明那儿弄点草药。

    这日傍晚,宋青宛正把孩子尿湿的衣服洗好晾晒,院门外有牛车的响动,紧接着小盒子上前敲门。

    宋青宛听到熟悉的声音,赶忙出来开门,就看到小盒子一脸的急躁与满头大汗,看着宋青宛,拉着她的袖口就要走,“快,来不及了。”

    “什么来不及了?”

    “你先上牛车,我再细细跟你道来。”小盒着拉着她要走,宋青宛连忙甩开他,转身跑回屋,抱起孩子出来。

    牛车上,小盒子道明缘由,原来是张府主子张小环从洛阳赶回来了,是她在找她,找得很急,连小盒子也不知道出了什么事,反正这次事态不同,连张小环都是骑着马快马加鞭赶回来的。

    小盒子把牛车赶得飞快,宋青宛把背在胸前,孩子伏在胸口,居然颠簸着还睡着了,这小家伙倒是一个万事不忧的小懒猪,很能睡。

    进了张府,宋青宛还没有喘口气,就被小盒子领进了主院,又有嬷嬷把宋青宛带进主屋大堂,那儿宋青宛以前从来不曾去过,且这次入府,一路上都没有看到肖掌事。

    宋青宛忐忑不安的进来,就看到张小环一身骑装利落的站在堂中,手里拿着马鞭,背对着她,看着墙上挂的画出神。

    “见过夫人。”宋青宛出了声。

    张小环立即回头,她容色秀丽,虽是个寡妇,却也只得三十几岁的样子,放在现代只能说是大龄剩女,放在这个时代却是美人迟暮。

    然而宋青宛看着她一身利落的打扮,忍不住在内心一赞,这样子的张小环挺有中性之美,原本长得又精致,眉眼略粗,可男装也可女装,要是放在现代,不知道要迷死多少美少女。

    张小环忽然指着墙上的画问道:“你且瞧瞧,这墙上的画与你有几分相像?”

    宋青宛循着她的手式看去,就见那画上画的是一位背着竹筐穿着上衣下裤的农家女站在山林之间,脚下却是一只野兔。

    再细看那农女之模样,竟然有六分像宋青宛,宋青宛疑惑的看向张小环。

    张小环继续说道:“她就是我上次跟你提的张家女,是她顶替你入的宫,原本是我父亲的义女,养在深闺,琴棋诗画样样精通,便是嫁人也能配得上京城小户做个嫡妻。”

    “那次入了宫,原本是天衣无缝的,没想被刘婕妤发现,刘婕妤以此威胁我张府为她送入一批上等的药皂,便是年前催着你做的那一批。”

    “后来药皂陆续送去宫中,刘婕妤好不容易得到这批药皂,很是小心翼翼,到最近才舍得拿出来送人,同时自己也使用,没想到刘婕妤用了药皂后忽然暴毙,太医在药皂中查出毒物来,从此宫中的药皂全部被烧毁,跟着我张府也受了牵连。”

    张小环的目光一瞬不瞬的看着宋青宛。

    宋青宛连连摇头,“不可能的,这批药皂都是我信得过的人帮着做的,他们不可能落手脚,再加上这些人都是村妇,哪知道什么毒药。”

    “毒应该不是你们下的,那毒很复杂,试想一个庄户人家也下不起这个毒,可是不管怎么样,刘婕妤死了,当今皇上要拿我张府出气,张府寒门根本没有任何辩解的机会。”

    “眼下张府所有人全部离开洛阳,正往燕云而去,我这次快马加鞭赶来顺成县便是来接你的,你可愿意随我走?”

    张小环来到宋青宛身边,面色有些急切。

    宋青宛没有说话,张小环又推促了两声,宋青宛最终摇了摇头,她要是走了,以后葛山上哪儿寻她去,天大地大,连个通讯的方式都没有,莫不是两人真的打算老死不相往来么?

    她要留下来,她要找到葛山,问问他,为什么要离开她?为什么要不告而别?

    “你不肯走,宫里的人都已经知道张家女的存在,我那位义侄女已经没了,张家的族人全部都往燕地去了,我千里迢迢冒着风险跑来顺成县为的是什么?”

    张小环不甘心,上前拉住她的手,“你再想想,是留还是走?以后没有我张府在顺成县护着你,你的澡豆生意没法做,还有刘家军会四处寻你,你和孩子该怎么办,若是被他们寻到,你难道就不顾孩子的生死了么?”

    宋青宛咬着唇摇头,眼眶里有了泪,“我留下来有我的理由,我不能走,孩子我一定会护住,即便失去我的生命。”

    张小环气极败坏,在原地来回踱步,过了好一阵,她心气平静下来,目光意味不明的看着宋青宛,眸里似带着恳求与卑微,她道:“宋姑娘,看在咱们相交一场的份上,将来我张府若出什么事,且也在你能力所及以内的情况下,请伸出援手,张府会万分感激的。”

    张小环的话说完,嘴唇又动了动,似乎还有话没有说完,却偏偏止了声。

    这一番话没头没尾的,听得宋青宛一头雾水,却见张小环一脸的诚恳,似乎一定要得到她一个承诺似的。

    宋青宛只好点了点头,“以后只要是张府有难,在我宋青宛力能所及的情况下一定伸出援手,只是我一戒农女,恐怕是帮不上忙的。”

    张小环却是摇了摇头,反而笑了,“多谢宋姑娘美意,我张小环记住姑娘的恩情,这次姑娘不愿意随我去燕地,那就留下来,我张府一定想个两全之策,只要宋姑娘不要跟人说起入宫的事,就不会有人知道你的真容,以后你也可以平平安安的在宋家村里过日子。”

 第115章借粮

    宋青宛双眸一亮,落下心来,看着张小环道:“那有劳夫人了,我绝不会说出去的。”

    张小环点了点头,一脸疲惫的回过头去,按着挥了挥手,有下人将宋青宛送出了府。

    来到府门边,肖掌事飞快的走来,一脸的忧色,看到宋青宛,遣退身边的下人才开口,“主子要远游,以后怕是不回来了,我是张府的总掌事,今个儿做到了头,从明日起我回归本家,身契自由。”

    “只是以后没有了张府这个大靠山,你我的生意怕会生了不少事端,好在我这些年在顺成县百般经营,有不少人脉,以后咱们做生意小心翼翼,倒也之时,林间忽然嗖嗖几声箭羽之声,张小环毕竟不会功夫,来不及反应,那护卫首领就把她护住,两人躲在大树后,紧紧盯着前面飞奔而来的追兵。

    很快张府的护卫跟刘家军交了手,为了护住马车,损失了不少家卫,最后,那护卫首领护着张小环逃去了山林腹地,不见了。

    那些刘家军也没有去追,而是挑开帘子,手里拿着画对着那帘中的农家女比对,只见那农家女头发凌乱,却还能分辨出五官,与那画上的有几分相似,这些人也没有再细看,手碗一翻,刀尖刺入农家女的胸口,人死透了,这些人飞身而去,转眼失去踪迹。

    原本紧锣密鼓在上平郡布下的刘家军一夜之间撤得干干净净,所有人全力追击张氏族人,往燕地去了。

    又到年底了,往年村里人还高高兴兴的去镇上赶年前最后一场集市,如今小官道上却没有什么人,只有宋青宛坐着宋大山的牛车进了镇。

    宋青宛买了肉和鱼,又扯了不少布,给自己做衣裳的布给孩子做衣裳的布,零零散散一竹筐,放到宋大山的牛车上时,宋大山看了一眼,心里一叹。

    宋大丫果然是个有能耐的,以前大家伙还以为是葛山在的缘故,然而葛山走了一年,大家伙都说宋大丫要活不下去了的,没想人家活得有滋有味,不比葛山在的时候差。

    宋大丫的能耐,便是村里头的大男人也不及她半分。

    回到家中,宋大山帮她把东西缷下来,宋青宛把瓜果点心都备齐了,孩子小吃食少不了,她也爱吃啊。

    给了车钱正要进门,宋大郎来了。

    这又有好长一段时间宋大郎一家不曾踏入过宋青宛的院子。

    这次宋大郎来不是为了别的,而是为了借粮。

    宋青宛直接拒绝,这个先例不能起,一但借了,将来村里跟她相熟的都来借粮她要怎么办。

    何况她大嫂这个德性,如今天灾人祸的,借出去的粮食未必收得回,宋青宛不想与人吵架,直接就不借。

    宋大郎面薄,遭拒后走了,隔壁就传来黄秋桂跟孩子的哭声,黄秋桂骂宋青宛没有良心,宋青宛直接把院门关住,不想再听。

    然而没两日,宋二丫又来敲宋青宛的家门,这次宋二丫顶着宋洐君的名头来借粮,语气颇为不善。

    她不提姐妹情,宋青宛更不会,本来她就是穿越过来的,没有这份情,反而是一肚子怨气。

    宋青宛本想拒绝的,但听到宋洐君,想起那个书呆子,怎么说也是前身的竹马,当初她还差点嫁给他,这人是个好人,也挺爱帮忙,只是手中无钱气也短,帮的忙有限。

    宋青宛等宋二丫说完,也不接话,直接把院门关上。

    宋二丫在外头敲了一会的门,又骂了几声,终于走了,宋青宛才回粮仓装了一麻袋的豆子,扛起来就往宋洐君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