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彪悍农女擒夫记-第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宋大郎被自家媳妇这么一说,心里也开始犹豫不定,十里八乡的读书郎何其多,中举的却屈指可数,万一明年三郎不中,他们还要这样养着么?

    宋大郎摇了摇头,他不敢想,家里人一切希望都寄托在读书郎身上,这些年上至老下至小,吃穿用度都是最差的,生病了都舍不得花银子,若是三郎不中,他们从来都没有想过。

    黄秋桂见宋大郎摇头,心里苦笑,可是看着丈夫这么执着,她也不再说什么,这个家里她就没有说话的份量。

    很快到了镇里赶集的日子,宋青宛在屋里头来来回回走了几趟了,就是没有抽准时机抽个借口跟着去集市。

    外头院子里一家人都起了身,今天要去卖麦子,大家伙起得早,想去赶早占个好位置。

    宋青宛硬着头皮从屋里出来,来到田氏身边,说道:“娘,我跟一起去,我可以站在一旁吆喝,正好女儿一直呆屋里头,没见过什么世面。”

    田氏皱眉,正要接话,那边宋二丫开口,“娘,我也要去,我长这么大才去过镇上两次,姐姐至少比我去得多。”

 第18章赚了一笔银子

    宋青宛暗恨,这小姑娘又出来捣乱。

    那边宋勇沉了脸,“你们嚷着去镇上,以为上镇上好玩呢,一个都不准去。”

    田氏指了指两人,也没有再说话。

    那头宋大郎挑了挑担子,背微微一弯,黄秋桂看着自家丈夫累成这样,不免心疼,上前扶了扶。

    “不碍事,路上多歇几次脚就成了。”

    宋勇三人都要挑着担子上镇上,宋二丫说道:“爹去卖麦子,怎么不坐村里头的牛车去?”

    “牛车不用银子么?”田氏瞪了她一眼。

    宋二丫不敢说了。

    宋青宛看着这一家人,显然今天上镇上的主意怕是要失算了。

    家里的女人都没法去,有田氏在家里呆着,谁也不敢多说什么。

    到傍晚却想不到宋家父子三人挑着担子又回来了,原来今天上镇上卖麦子的全是村里人,人家早就租了村里头的牛车,大清早的就在街头占了个好位置,等到父子三人去镇上时,已经排到最末尾了,蹲守了一天,只卖出去半筐麦子。

    其实麦子卖出去也是可以的,就是价格比往常低了不只一点点,收麦子的商贩就看着今年收成,故意压价。

    宋勇三人回来,饿得前胸贴后背,田氏从屋里头端出来馒头,那馒头非常的硬,自上次宋青宛把豆粉搅在了里头后,田氏就只准家里人这样做,这样可以节省麦粉。

    宋勇一边吃馒头一边破口大骂,骂那些商贩是奸商,庄户人家一年到头就靠着地里出来的几个东西,他们乘着年岁好却来压价,这样算下来,麦子卖出去也没有比往年多多少银两,宋勇是越想越气愤。

    田氏在一旁也是骂过不停,宋大郎和宋二郎却闷头吃东西。

    麦子没卖出去,一家人心情都不好。

    宋青宛想了想,上前说道:“爹,娘,不如明天我跟挑一担麦子上镇上去碰碰运气,今天赶集大家伙都来卖,人家看收成好就压价,明个儿不是集市,咱们走街窜巷往那些富户家里送。”

    宋勇听到这话,手中动作一停,一脸横肉看来,眸里露出喜色,“大丫说的对,明天你跟你再去一趟。”

    宋青宛得到这话,心里松了口气,脸上却笑道:“明天我跟哥一定把麦子卖出去。”

    宋大郎和黄秋桂两人却是看了她一眼,没抱太多希望,黄秋桂反而担心自家丈夫太辛苦,明天又要挑一担子上街,还得走十几里路去。

    第二日起得很早,宋青宛刚从床上起来,宋二丫就跟着起来了,她说道:“姐要去我也要去的。”

    “不准。”宋青宛沉了脸,有这个坏心眼的丫头在,她什么事都干不了。

    宋二丫才不管她同不同意,直接穿好衣裳走出去了。

    好在被田氏叫住,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宋青宛跟宋大郎出了门。

    两人早饭也没有吃,庄户人家吃两顿饭,昨个儿田氏还给父子三人带了豆子在路上充饥,今天见只有两人去,连充饥的豆子都省了。

    宋青宛背了一个竹筐,表面上她说给宋大郎分忧,里面用麻袋装了一袋子麦子,事实上她藏了不少澡豆在麦子里头,这次去在几人眼皮子底下,她不敢拿太多。

    十几里的路程,就是背上背着的竹筐,宋青宛都有点吃不消了,看着宋大郎压弯的腰,觉得这宋大郎也挺可怜的,宋家父母偏着三房,这大房二房都不是人,干起活来当牛使,那读书郎在家里坐着什么也不干还吃家里最好的,花费一家人攒下的银子。

    十几里路宋大郎没有喊苦,反而宋青宛有些走不动,他看她辛苦,中途歇了几次脚。

    两人终于来到镇上,宋大郎要往东市街头去,宋青宛却道:“今天不是集市,去那边也未必有人愿意买,倒不如咱们走街窜巷,或能碰上好运气。”

    宋大郎觉得妹妹说得有道理,于是跟在宋青宛身后。

    宋青宛说这么多,无非就是想自己找家富户,把澡豆销出去,要是对方还收,她明日再把澡豆带来卖,多走几趟就行。

    他们走到一处幽静的街头,这儿远离了闹市,两边临立的不是店铺,而是一座一座的院子,看到朱红的院门,宋大郎面色犹豫,“看这模样也是大户人家,咱们这点粗麦子,到这儿来卖不好吧。”

    宋青宛要找的就是大户人家,看这些院门都小,看来走的是后巷,是人家的侧门,这样反而更好。

    她没有接宋大郎的话,而是直接朝一家大户走去。

    朱漆的门,金黄的铜环,宋青宛毫无惧意的敲了敲门。

    大门被打开,一个穿茶色衣裳的年青小伙从里头出来,他穿着崭新,看到宋青宛兄妹,特别是看到宋大郎挑着担子,脸色立即不好了,“你们有什么事?”

    宋青宛露出笑容,“这位兄弟,我们是宋家村的,我们在山上寻了些好货,想看贵府收不收。”

    宋青宛话还没有落,那伙计就要关上门去,宋青宛连忙从袖腕里拿出早已经准备好的澡豆塞到那人手中,同时塞进去的还有十文钱。

    门没关上,那伙计眼睛四下瞥了一眼,把十文钱收起,看着手中的澡豆,不知道是什么玩意儿。

    宋青宛连忙解释,“这是山里头的货,专门拿来净手净脸,当然还能拿来给主子们洗衣裳,一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兄弟若是不信,大可以先关了门,进去试试,若是成,我这儿还有的。”

    那年青小伙犹豫了一下,便把门关上了。

    门本来开得很窄,两人在那儿说话,说得又急,宋大郎站在后头挑着担子,既看不到里头的情况,也没有完全听清楚,又加上对这大富户的惧怕,所以宋青宛说啥他也不知道。

    看着妹妹站在紧闭的门口,叹了口气道:“大妹,咱们还是去别处吧,这儿都是大富人家。”

    宋青宛摇了摇头,“哥,再等一等。”

    两人等了半晌,在宋青宛都要以为那伙计要骗人的时候,门又打开了。

    这次年青小伙的脸上是堆满了笑容,门开了大半,让宋青宛进去。

    当宋大郎要跨步进去时,那年青小伙才说道:“咱们掌事的要见这位姑娘,你且在这儿等一等。”

    宋大郎涨红了脸,宋青宛向他点了点头,背着竹筐进去了。

    宋青宛巴不得宋大郎不要跟着进去,待会她从麦子里翻出澡豆还要解释半天,虽然一路上她已经想好了托词,这个宋大郎不比其他宋家人,比较憨厚,也好说话。

    这府里主子姓张,听说是行商起家的,不过家里大儿子是个神童,乡试中了举,之后会试、殿试一路上去,中了探花,如今在朝为官,光宗耀祖。

    家里的嫡房一脉全部进了京城,这所院子是先前发家前置办的,成了空宅子,不过听说最近从京城回来了一个主子,是探花郎的姑母,年岁有些大了,是个寡妇。

    宋青宛凭着一张嘴,十文钱,把这些消息从这个小伙计嘴中捞到,那年青小伙说完,脸色微微一白,知道自己说漏嘴,于是叮嘱宋青宛别乱说出去,宋青宛从善如流的点了点头。

    没走多远,前面就有一位掌事正在教导丫鬟们怎么服侍主子,年青小伙上前,弓着腰,很是恭敬的说了一声,掌事的回过头来。

    宋青宛上前,面露笑容。

    这位掌事的年纪大约四十上下,身材挺直,目光威严,看了宋青宛一眼,点了点头,“人倒是长得机灵,庄户人家里养出你这样水嫩的小姑娘还真是不简单,果真如小盒子说的那样,你这东西能养颜?”

 第19章买肉包子

    宋青宛立即点头,“能的,纯天然,是我亲自做的,若是掌事的喜欢,我家里还有不少。”

    宋青宛蹲身,把竹筐从背上拿下来,从麦子里头翻出十五块澡豆,用荷叶包好。

    “你打算怎么卖?”她问道,目光却停留在澡豆上不动,眼里露出喜爱。

    宋青宛不知道这时代有没有澡豆这东西,但是从这掌事的眼神来看,这个小镇上是没有的,或者说整个顺成县怕是都没有的。

    “全听掌事大人的,咱庄户人家,一年到头就靠那点地里出来的收成,这些是家里祖宗留下来的手艺,到我手上成了形,才想着拿出来卖些现钱。”

    宋青宛说得恳切,那掌事的听了点了点头,脸上露出笑容,“原来是你们家祖传的手艺,难怪这镇上没得卖,这么着吧,给你五十文一块,你手上的我全要了,你家里若是有,也全部给我送来。”

    宋青宛心下一喜,点头应承,把手中荷叶包好的澡豆递给小盒子呈给掌事。

    “你叫我肖掌事,以后手里头有好东西或是新奇玩意,可以来张府找我。”肖掌事这么说完,从银袋子里拿出七百五十文给宋青宛,接着又从里头抓了一把碎钱给她,“算是我的打赏,你下次什么时候来?”

    “我明天可以把剩下的澡豆都带来。”

    “成,明个儿这个时候,我正好在府上。”

    两人谈好,宋青宛又露出忧色,试探的问道:“肖掌事大人,咱庄户人家今年麦子收成不错,不知府上可收麦子?”

    肖掌事皱眉,这庄户人家里的粗麦子她可不想要,但她一向善于笼络人心,于是向小盒子吩咐:“把宋姑娘的麦子收了吧,市价是怎样的就怎样,改日磨成粉,给西房的老刀送去。”

    宋青宛听到这话,终于放心了,麦子销了出去,澡豆寻到了销货商,这趟镇上来对了。

    小盒子领着宋青宛下去,两人一边走一边说话,这小盒子算是个小话唠,一但两人熟了,挺能说的,不过这次长了心眼,不再说府上的事,而是聊些旁的,比如西房是个养猪场,这麦子便是送去喂猪的。

    宋青宛听了心里不是滋味儿,这张府到底有多富,连喂猪的料都吃得这么好。

    两人来到一个避静的拐角处,宋青宛从袋里拿出二十文塞到小盒子手中。

    小盒子摆手,宋青宛却笑道:“多谢小哥帮忙,这点你收下,明个儿还得劳小哥进屋里头知会肖掌事一声。”

    那小盒子笑着收下了。

    收了宋青宛的钱,小盒子的脚步勤快了不少,立即引着宋大郎把担子挑去西房,宋青宛在门外等着。

    宋大郎送完货出来,担着空担子,脸色却是有些不好,宋青宛看到他这模样就知道他心里想什么,必然是看到那西房里的猪栏,想不到自己家辛苦种出来的麦子,自个儿都舍不得吃,结果送到大户里头却是喂猪的。

    小盒子把钱直接递给宋青宛,宋青宛先前卖澡豆的钱早已经藏好,现在手中的银两她方方的翻开袋沿数了数。

    有三百文之多,依着宋大郎的力气,一担子应该有一百五十多斤,按着市面上的粗麦一般都是五文一升,一升约三斤,算下来一担子也最多二百五十文,然而在张府却给了三百文,相当于六文一升了。

    宋青宛从银袋里数了五十文出来交到宋大郎手中,“,这五十文你且收着,拿回去给两侄儿添补,不要告诉爹娘,剩下的二百五十文,拿去交给爹娘就是。”

    宋大郎瞪大了眼睛,他摆手,“不成,这些都交给爹娘吧。”

    “,你怎么这么傻,两侄儿连新衣都没有,更不用说大嫂,你把钱交给大嫂藏好。”

    被宋青宛强行塞入手中,宋大郎犹豫了,他最后还是藏入袖笼里。

    回去的路上宋大郎挑着空担子,走路飞快,两人一大早没有吃什么,这会儿得了钱,两人在街头买了七个包子。

    宋青宛跟宋大郎一人两个,剩下三个,宋青宛叫他收着,回去偷偷拿给大嫂和孩子们吃。

    有了先前藏着五十文,这次藏包子也就同意了。

    才过晌午没多久,两人就回到了家中,家里果然没有给两人留晌午饭。

    现在虽然已经收完了麦子,但庄户人家田地里常年都有活干,这会儿家里人也有下地去的,上山砍柴的,家里反而只有黄秋桂领着两孩子在,当然宋二丫不到农忙是很少出去的,她也在,东屋那儿的读书郎就更不用说了,从来不下地的。

    宋二丫看到两人回来,立即跑了过来,看到卖空了的一担麦子,惊呼道:“,这一担麦子卖多少银子?”

    宋大郎有点心虚,脸颊发红。

    宋青宛怕宋大郎说漏嘴,直接说道:“你问啥,到时自然会给爹娘。”

    宋二丫看到宋青宛那冷淡的脸,冷笑一声,“我看你们不会是把银子贪手头了吧,呆会我叫娘好好清查一下。”

    说完她又在两人身边闻了闻,“怎么有肉包子的味道?”

    宋大郎完全招架不住,把空担子放下,直接奔屋里头了,好在宋二丫针对的是宋青宛,倒没有看她。

    宋青宛没有理她,而是回屋里头休息去,走了大半天,她着实累得不行,想想明天还得去呢,又是那么早出发。

    进了屋,宋青宛心里正在盘算自己手头的银子,上次卖蒲扇得了70文,这次卖澡豆得了750文,后来肖掌事又抓了一把,刚才背着宋大郎数了数,有一两银子了,加上上次在葛山那儿得到的一两银子,她就有二两银子了,再赚三两银子,她就可以把自己‘赎’出去了。

    大房屋里,宋大郎神神秘秘的把房门从里头闩住,黄秋桂正在做针线活,两孩子不知跑哪儿玩去,看到丈夫风尘仆仆回来,放下手中活计,就见他这模样,奇怪的问道:“你这是做什么?”

    宋大郎听了听动静,见院子里没有声音了,他从怀里拿出三个包子交到黄秋桂手中,接着又从袖笼里拿出五十文交给她。

    黄秋桂瞪大了眼睛,有些不敢置信,一向老实巴交的丈夫,什么时候也会藏私钱了,他不是什么都听公公婆婆的么?

    “你快吃,乘家里人不在,你把孩子叫回来,再把这些收好,改明儿给孩子们添新衣。”宋大郎看到媳妇高兴的脸,觉得自己今天是做对了,还是大丫懂事,要是他自己一根筋的,指不定就全交上去了。

    然而黄秋桂却心里担忧,她这个丈夫是什么性子她哪会不知道,嫁进这个家里,她没有半点地位,只有费心思拉拢丈夫,好在这宋大郎也向着她,可是再向着她却从来没有这样的为着她和孩子私买包子,或者藏钱,先前丈夫出去打零工挣的钱也是半文不少的交给婆母管着,全用在读书郎身上了。

    在黄秋桂的逼问下,宋大郎把宋青宛的话全说了出来,黄秋桂感叹道:“没想到大丫这么懂事,这几年我看着她都不爱跟我说话,以为她对我不满,没想到这么明事理。”

    宋大郎也觉得大丫长大了,会替侄子侄女们想了。

    黄秋桂转身把钱藏好,让宋大郎休息去,她却出了门,把两个孩子喊了回来。

    给大儿子宋家满一个肉包子,给小女儿宋家美半个肉包子,她只吃剩下的半个包子,还有一个就藏了起来,呆会宋大郎起来再给他吃。

    两孩子长这么大就没有吃个细面做的包子,何况里头还包了肉,吃得两个小萝卜头狼吞虎咽的。

    没想这时门口传来敲门声,宋二丫站在门口叉着腰,说道:“大嫂,你们大白日的闩着门做什么,天色都不早了,大嫂该做饭了。”

    接着宋二丫闻了闻,“怎么一股肉香味儿?”

 第20章九黎人来了

    黄秋桂听到这话吓得脸都白了,一口把包子吃下,接着又推着孩子吃完,用巾子给两孩子净了手脸,还特意在两孩子身上闻了闻,觉得没味了儿,才敢开门。

    宋二丫也是十五岁的大姑娘了,正是适婚的年纪,村里头十四岁嫁人的都有,田氏养着这对姐妹,心思活络着呢,黄秋桂看着宋二丫,脸上没有什么表情,心里却有些看不起,别得意,指不定哪日被婆母给卖了。

    先前两丫头要被卖,黄秋桂还在心里拍掌叫好,今个儿得了大丫的好处,再两丫头一对比,对这个二丫就更没有好脸色了。

    宋二丫往大房屋里瞧了一眼,纳闷道:“怎么一股肉味,不会偷偷藏好吃的吧。”

    黄秋桂心虚,脸色一变,把宋二丫推去厨房,“都及笄的年纪了,放村里头都要为人母了。”

    “大嫂说的什么话呢,家里还由不得大嫂做主。”宋二丫可不爱听这话,何况她心里早就有人了,只待大丫嫁出去,就轮到她了。

    黄秋桂脸色微微一白,说到了她的痛处,她不再拉她,直接烧火做饭。

    傍晚宋家人回来,听到宋大郎今天把麦子都卖了出去,还得了二百五十文,宋勇合计了一下,笑道:“大丫这个主意好,今年这麦子收成好,大家伙都跑镇上去卖,价格被商贩压低,大郎这次卖的价格还是往年的价格。”

    田氏听了,高兴得不得了,立即叫宋大丫和宋大郎明个儿带着家里人,把家里的麦子全部挑去张府。

    宋大丫脸色微微一变,乘宋大郎还没说话前,她先开口:“爹,娘,那张府是大户,今个儿我同去过一趟,人家只认咱俩,要不爹和二哥挑担子去,但到了张府就只能等外头了。”

    宋勇在村里头横蛮,但上了镇上就不敢了,这下女儿说是大户,就越发不敢了,于是决定由宋大郎和宋大丫去,乘着张府还收,消息还没有走漏,就让两人把家里的麦子全部带上,租了村里的牛车。

    宋青宛乘着家里人都去准备麦子,她悄悄来到屋后,从草堆里翻出自己藏好的澡豆,她用自己的衣裳包住,来到廊下,就看到宋大郎搬出一筐麦子,宋大丫连忙指了指屋里头,“,麻烦搬屋里头。”

    宋大郎错愕,见大妹一脸焦急,于是顺手搬屋里头去。

    时间紧迫,宋青宛又害怕宋家人忽然进来,特别是讨厌的宋二丫,她也顾不得这么多,在宋大郎还没有出屋的时候,宋青宛就把衣服里的澡豆拿了出来,一个劲的往麦子里藏。

    宋大郎看得目瞪口呆,“大妹这是做什么?这些都是什么东西?”

    宋青宛“嘘”了一口,宋大郎不敢再多问。

    牛车停在院子门口,宋青宛和宋大郎两人坐上牛车,载着几筐麦子往镇上去了。

    半路上因为前头驾车的是村里人,宋大郎想要问的话没有问出口。

    到了张府,宋青宛敲了敲门,小盒子一脸笑容的把门打开,把宋青宛迎了进去,又安排一个伙计领着宋大郎去挑担子往西房送货。

    宋青宛一路跟着小盒子去找肖掌事,小盒子感叹道:“宋姑娘不知道,昨个儿肖掌事把澡豆发给府里的几个小掌事用,没想到大家伙今天就来找肖掌事了,个个都说要买一些,那东西还真好,我有幸得肖掌事的赏下一块,先前洗衣都用草木灰沉积的水,根本跟这个没法儿比。”

    宋青宛听了,心里也高兴,她只是手中没钱,也没有机会,否则她还能做出香皂出来,还能做出净脸的护肤品出来,但这些东西不宜现在出现,要做也得她有能力自立门户了,不受宋家人拿捏了才成。

    这次肖掌事对她的态度那叫一个好,看到她来,立即引着她入座,两人在荷池边的石桌前坐下,石桌上摆了点心茶水,肖掌事亲自为她倒了一杯,笑道:“宋姑娘,不知道你这澡豆一个月能做出多少?不管多少我都要了,如何?”

    宋青宛心里乐翻了,脸上却是不显,把今个儿用荷叶包着的澡豆翻了出来,放在石桌上,澡豆小小一块,不及巴掌大,这一堆数下来,有四十来块,肖掌事露出喜色,可是还觉得不够,她这次收下了,呆会非被府里的小掌事或下人抢空,当然这澡豆新出来,没有下人尝试,她不敢呈上给主子看,万一有个不好,她可担不起这个责。

    肖掌事利落的给了二两银子交到宋青宛手中,叫小盒子把澡豆拿下去收好。

    宋青宛点头同意,“成,以后出来的澡豆必然卖给肖掌事便是,只是这澡豆不是那么好做的,家里祖传的手艺是不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