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帝姬-第21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大人放心。”官府里,三个官员面对厅堂里站立的将官说道,“我们这里城门一直核查很严,但凡有生面孔全部都登记在册。”
  府衙通判还拿出厚厚的册子。
  将官道:“只查城门不行,还要全府范围搜查,挨家挨户每个村落都不放过。”
  三个官员对视一眼。
  “可是,黑甲卫不是已经被清除了吗?”知府迟疑,“最近我们境内没有再发现,这大肆的搜捕扰民啊。”
  同知和通判大人也纷纷点头,尤其是现在到了春种的时候。
  “我们会在城门严查,通缉告示也县镇乡都传到,大人请放心,一旦有可疑人等”他们说道,话没说完被将官打断了。
  “现在不是只搜查抓捕黑甲卫和薛青的踪迹。”他说道。
  不是?那搜查抓捕什么?官员们不解。
  “杀了黑甲卫的人。”将官道。
  官厅的门砰的被关上了,走过的官员有些惊讶停下脚,看着门外四个铠甲冷面兵丁镇守。
  官员对身边的官员有些歉意。
  “王知县,看来不巧,知府大人现在见不了。”他说道。
  王知县年纪轻轻最多二十岁,清秀文雅,含笑道了声无妨:“我改日再来便是。”
  引路的官员道:“想来这边很快就说完了,王知县先来我这里喝茶等等如何?”
  王知县施礼道谢:“那就叨扰了。”
  官员连连道怎会怎会,他举人出身,在这些进士们面前总有些自惭形秽,不过这个少年进士没有丝毫的倨傲,公务也做的非常好,勤勉不糊涂,清正不鲁莽,赴任半年得到上下一致好评,这种官员将来必然要有大前程,当然要交好。
  “王知县是长安府人吧?”官员引着王知县向一旁走去,一面随口闲谈。
  王知县应声是:“长安府的。”。
  “真巧,我这里刚有说是长安府当地的茶,你尝尝看是不是地道?”
  “好啊。”
  王知县跟上这官员,又回头看了眼知府厅堂外的四个兵丁,收回视线跨过门槛。
  “大人,铲除黑甲卫的不是官兵?”知府肃容低声问道。
  同知和通判也都看着将官,神情好奇又似乎隐隐猜到什么。
  将官道:“不是,是逆贼薛青。”
  逆贼薛青杀了逆贼黑甲卫三个官员对视一眼,这种关系
  “不仅如此,薛青大逆不道。”将官道,“还留下了这些东西。”拿出一张纸递过来。
  知府接过,同知通判也都围过来,三人看到纸上的字神情骇然。
  “竟然”他们脱口而出,话到嘴边又都咽回去。
  将官道:“薛青不止一个人,是一伙人,他们或许伪装成马贼山匪藏匿,现在要搜查他们的踪迹,但这件事必须隐瞒。”
  三个官员再次看了眼纸上的字,这种事还真是不好宣扬,神情又有些复杂,事情已经到了这种地步了啊。
  “是,我们明白了。”他们肃容说道,“我们会重新书写缉拿文书,以排查山贼马匪的名义,不放过任何一个陌生可疑人。”
  又商定了一些细节,将官便告辞要去继续巡查,知府亲自送出去,回到厅堂同知和通判还处在这个消息的震惊中。
  “真是没想到事情竟然这样。”同知说道。
  通判道:“这么看来当初她在宫门前说的是真的。”
  薛青在宫门前喊我是真帝姬的话,州府这种官员级别中已经传开了,对于这件事朝廷解释是秦潭公的阴谋,逆贼之言不可信。
  现在不可信的逆贼已经铲除了黑甲卫,且表明与黑甲卫不两立
  那么那句话也自然不是秦潭公的阴谋,而真真切切就是薛青说的
  她是真帝姬。
  三月的风吹过,知府打个寒战。
  “呔,你瞎说什么!什么她是真的!”他低声喝道。
  通判忙道:“我是说她在宫门前说那句话的事的是真,不是说她就是真的帝姬。”
  这一次同知也出声喝止。
  越解释越麻烦,通判嗨声,跺脚道:“我这就去写缉查通告文书。”还是不说了做事吧。
  同知也告退要去做事,同时也和心腹师爷消化一下这个令人震惊的消息,知府没有阻拦。
  “此事非同小可,千万注意保密。”他叮嘱道,“缉查通告文书写好了,你我也都过目。”
  同知应声是离开了。
  知府又低头看手里的那张纸,这张纸上写了几句话,其中宝璋帝姬锄奸,假挟宝璋帝姬当诛这两句话还含含糊糊,看到了会令人有不同的解读,而最后一句话则直白赤裸裸打在脸上,让你想多想都想不了。
  宋元窃国,真帝姬在民间。
  嘶知府不由吸了口凉气。
  外边传来脚步声伴着一声大人。
  知府微微受惊下意识的将手里的纸攥紧,厅堂里响起纸张揉捏的声音,脚步声也停下,两个官员站在厅堂外看过来,这两人都不是陌生人,一个府衙的文吏,一个是去年新来的知县。
  知府将手里的纸张拿好,恢复神情。
  王知县施礼喊了声大人,道:“下官来与大人说今年夏税的事。”又补充一句,“年节时与大人提过,大人让我这时候来。”
  知府想了想,确有此事,道:“进来吧。”
  官兵在府城穿行在大街小巷引发了不少探问躁动,府衙这边也变得比往日更忙。
  三个文吏在十几个差役的拥簇下急急的向外奔走,有人迎面走来差点相撞。
  文吏们恼怒要呵斥,抬头先看到一身官袍,怒骂的话便咽回去,再看到来人年轻的面容,脸上便都露出笑脸
  虽然是个小知县,但进士老爷的出身不是他们能慢待的。
  “王知县,夏税的事昨日没说完?”一个文吏主动道,“知府大人在后厅呢。”
  王知县手里拎着几个纸包,含笑道:“不,说完了,今天我是来见何大人的。”将手里的纸包举了举,“昨日尝了他的长安府茶汤,我觉得不太地道,正好随身带着给他送来尝尝。”又一笑,“你们忙完了也都尝尝。”
  文吏们便都笑了应声道谢,王知县主动让开。
  文吏们也不再客气道:“我们要去张贴告示。”带着差役急匆匆的向街上散去,从府衙门前到街上再到城门逐一张贴,而各个县镇也都会收到,然后在各自的县城乡镇张贴。
  看到官府张贴告示,街上的民众很快聚集,有的是差役大声念一遍,有的是民众中识字的人自己念。
  “近日境内有山贼马匪作乱”
  “有闲杂陌生人皆要上报”
  “官府调集官兵搜捕,听命勿要阻拦,否则以同党论”
  山贼马匪一直以来都是存在,但零星散落藏于乡野,让官府出告示缉捕搜查告诫,肯定是出了大事做了大恶了,街上的民众惊讶又惶恐不安,境内的山贼马匪作乱到这种地步了吗?
  城内顿时嘈杂喧闹。
  有一处路人们也正在听墙上的告示宣读。
  “今日境内黑甲卫已经被铲除,大家自可放心”
  有民众路过听到了咿了声,转头看过来,他刚从另一边街上过来,在那边刚听完告示,不过这内容
  难道告示的内容还不同?那边的宣读的声音继续传来。
  “告大家明知,黑甲卫是逆贼余党,然而薛青不是逆贼,宋元窃国,真帝姬在民间”
  哈?
  路人惊愕,宣读的声音也停下来,围观的民众也神情呆滞,下一刻哗然。
  宋元窃国!真帝姬在民间!
  “大人,大人。”
  府衙鸡飞狗跳,无数人乱走,知府更是被一众人拥簇急急奔出来。
  马蹄急响脚步踏乱伴着兵器碰撞一队官兵也冲进来。
  “张文若!”将官喝道,一步迈过来,凌厉的风让文吏差役们一阵摇晃,“你竟然敢作乱!”
  知府面色涨红:“这与我无关!这通缉告示是我等三人都亲自核查过的。”
  三人可互相为证没有泄露。
  同知道:“这告示文书是我亲自看着誊写的,一共十七份,我都看过了。”赌咒发誓。
  知府又唤来人,几个文吏差役被推来倒在庭院中。
  “你们受何人指使,更换告示。”
  文吏差役们跪地喊冤,所有张贴的告示都被收来散落在地上一张两张三张十八张。
  “大人,这不是我们张贴的告示。”他们捧着喊道,“这是多出来的,这是多出来的一张。”
  纸张,字体,行文都是府衙告示的模样,内容截然不同。
  这个府衙只有三人知道的内容,如果不是他们三个作死,那就是将官将那张告示拿在手里,面色铁青,双眼充血。
  “查,逆贼!”
  “查,逆贼就在这府城中!”
  “查,任何一个说不出来来历的陌生人!”
  兵马乱动差役乱跑,城门紧闭,大街上鸡飞狗跳人乱,府衙这边也混乱一片,挤在庭院的人东倒西歪乱撞。
  “哎呀踩到你了不好意思。”王知县说道。
  身边的官员见是他苦笑一下示意没事,又道:“不过王大人你今天走不了。”
  王知县道:“非常时期,我明白的。”外边一阵嘈杂,有人大喊他的名字。
  庭院的人们都看过去,见两个小厮被官兵架住。
  “这是陌生人。”他们喝道。
  王知县忙上前道:“这是我的随从。”
  府衙的官员们忙作证介绍王知县,官兵们打量这两个小厮一眼,将人放开了。
  “官员也不得乱走。”他们说道,转身走出去,守住了府衙门口。
  两个小厮惊慌未定的急急的跑到王知县身后,王知县安慰他们两句,再看了一眼门外,神情淡然的收回视线听身边的人低声说话。
  “真是没想到,会出这样的事。”
  “是啊,是啊,吓人啊。”
  “竟然会有这样的告示”
  “嘘,你就别说了,这时候”
  “我不说也没用啊,那么多人都看到了,而且我觉得无独有偶啊”
  这种事既然做了,肯定不是只在他们这里,其他的地方也如此吧。
  黄沙道的三月的风不再凌厉,但夹杂着黄沙打在脸上还是让人不舒服,城门口贴着的告示也被撕扯的哗啦响,郭子安抬手拍了拍,再退后几步,端详其上的内容。
  “这次的告示,跟以前的不一样了。”他说道。


第九十一章 家书
  三月的春风里新贴的告示写的是通缉匪贼,还有新的画像。
  画像不是五官长相而是身形,少女双手横握一把长刀,侧身背对肩挺腰直飒飒。
  郭子安看着看着,嘿的笑了。
  “这么小年纪就当匪贼了。”有兵丁搭上他的肩头,也嘿的一笑说道,“不知道功夫怎么样?是不是花架子。”
  她的功夫他亲眼见过的就是挥着拳头吓人,这个不怎么样,因为拳头对准的是他们兄妹三人。
  对待其他人郭子安没有见过,他只见过她的伤,遍体鳞伤,不止一次。
  大家认为功夫低受伤重,但其实功夫越高受的伤越重。
  “不知道。”他笑着应道,对告示点了点,“不过下了这样的通缉,已经足矣厉害了。”
  那倒也是,一般的匪贼哪里值得发告示,兵丁们都笑起来。
  “走了走了,去歇息。”
  “歇息不了了,除了城门核查,肯定要四处搜查了。”
  “这兵当的一天比一天忙了,明明没有打仗。”
  “你小子,难道还期盼打仗?”
  一众兵丁说说笑笑穿过城门,在外当差好几天一心直奔酒楼,郭子安却向不同的方向去。
  “我的家书应该到了。”他说道。
  “郭子安你可真是个小孩子。”兵丁们笑道。
  只有孩子才会总是收到家书,不过也可以理解,郭子安家有钱有权,娇生惯养大的家里人很惦记也正常,他本不用来当小兵受苦,可以直接当官的,或者跟在将官身边。
  郭子安没有因为兵丁们的说笑而恼火,而是跟着也笑了,他已经不再是因为别人说笑两句就觉得羞辱暴跳的孩子了。
  驻军的管事就在府衙,这边的兵丁对他也很熟悉,见他来了直接拿出一个包袱。
  “正要给你送去。”他说道。
  郭子安看去,包袱里几件春衫两封信三本书散落被人翻过,书信也是开口的。
  “已经检查过了。”兵丁说道。
  如今进出城门的人严查,物品也严查,兵丁们的物品也是如此,郭子安的查的严一些,至于为什么,大概是秦潭公入狱,军中对其余党严查的缘故吧,尤其是那些高层的将官,都要被清理一遍到底是什么原因他们当兵的听命不多问。
  郭子安没有任何不满,道谢接过走开了。
  家信是郭大老爷和郭二老爷写来的,两个人写的内容差不多,都是絮絮叨叨叮嘱他要勤勉做事,不要惹事,惹事二字说的简单笼统,郭子安明白指的是什么,拆信查看的人也知道。
  这也是为什么他的包袱会被拆开仔细查的原因。
  郭子安并不在意这两封信,拿起了三本书,书是郭子谦送的,这个被选为经营家业不入军伍的小弟似乎很羡慕郭子安,也殷切希望郭子安成为一个有作为的武将,真正的武将除了战场历练还要多读书。
  书页里夹着郭子谦写着勉励言语的字条,郭子安捏起看着上面的褶皱,很显然这个也被人抽出来看过了。
  郭子安松开手,纸条落在桌子上,他的手翻开书页,随着翻动可以看到其内偶尔闪过的红色小印章,在书画上扣印章是很常见的,没有人会在意。
  印章看似杂乱无章,但将这三本书翻完,郭子安就读出了一封信。
  信的内容很简单,现在事情的进展,以及他要做什么。
  进展是薛青还活着,有可信赖的武力队伍,表明了自己是真正的宝璋帝姬,而他要做的就是以不暴露自己的方式让这件事宣扬开。
  这件事朝廷还在隐瞒大众,就像城门张贴的搜查匪贼的告示。
  “她要来了吗?”
  有声音忽的从窗外传来。
  虽然也算是经历过一些吓人的场面,郭子安还是因为这突然的声音身子僵了僵。
  “我知道在这里看不到你。”他吐出一口气,道,“有你在也没有人能接近我,但你接近我的时候,提前出个声行不行?”抬起头看着窗边站着的黄居。
  黄居没有说话,神情木然的看着他。
  郭子安道:“她不来。”
  黄居转身离开了。
  这让要接着说话的郭子安差点咬到舌头,比如她为什么来不了,比如她现在安全不安全,比如她什么时候来等等问话解释谈论,这些都跟黄居无法进行,她不来他就继续等,其他的事他并不在意,反正她说了要来。
  郭子安摇摇头将三本书再次翻了一遍,确认没有信息遗漏,也没有发现更多的信息,比如大家现在都怎么样,为了安全,消息传递都是最有用的也是最简洁的,毕竟长安府的知知堂都被推倒了。
  朝廷暂时只注意到外物,还没有察觉到人,但现在做的事有关皇权,务必要小心谨慎。
  躲避追捕以及武力对抗官兵他们帮不上,唯一能做的在民间在朝堂说服更多的人,让大家相信薛青才是真的宝璋帝姬,好推倒宋元迎回薛青。
  张莲塘他们都是读书人,他是个当兵的,他能做些什么,该怎么做?
  郭子安走出屋门,这是供与兵丁们居住的地方,他借着郭家的名义得到的优待是住在后边单独的一间房,比其他人睡通铺自在一些。
  前边传来兵丁们的说笑声,郭子安随意扫了眼,不出意料的看不到黄居。
  遇到黄居之后,他为怎么安置黄居头疼,他对这个少年完全不了解,但又知道这少年很危险,不仅是对别人,也是对黄居自己,既然薛青让黄居来这里,自然是希望黄居能好好的活着。
  郭子安有心让黄居假作自己的小厮,这样就可以留在军营,黄居留在军营却拒绝做他的小厮,假的也不行,完全说不通,这小子就像个石头。
  但黄居在军营里竟然丝毫都没有被发现,好像真的是扔在军营里的一块石头,存在却从没有人注意。
  “子安,你怎么才出来。”
  有喊声从前边传来。
  郭子安回过神看去,见是先前的同伴们走过来,带着酒气摇摇晃晃。
  郭子安遗憾道:“你们已经吃完了。”
  同伴们走近拍他肩头:“不过,丁承他们刚去吃了,你与他们一起。”
  郭子安笑着应声是与同伴们分别继续向前,来到大街上,春日的黄沙道城繁闹人来人往,忽的人群一阵涌动。
  街上的人避让,郭子安随之站在路边,看着两个男人用门板抬着一个小伙子,旁边几个妇人呜呜的哭跟着。
  “这是怎么了?”
  “突然发了病”
  “去看大夫啊?”
  “不是去看大夫,大夫说没救了,去找小容姑娘。”
  小容姑娘,郭子安皱皱眉头,自从刚来时与小容城门相见又随后夜里私谈后,他就没有再跟她接触过。
  看着街边随之涌涌的人群,他迟疑一下也跟了过去,那个小丫头又作什么妖了?


第九十二章 帮忙
  小容住在慈幼局。
  与小容一起有十几个孩子,后来大家急着像正常人一样过日子,有的去给人当学徒,有的去给人当婢子欢天喜地的离开了,只有小容一个人留在这里,一来年纪小,二来什么都学,但又什么都学不好就耽搁了。
  可怜兮兮的一个人住在这里。
  慈幼局对于世人来说是可怜的,但对于小容来说并不是,她从未有过家也不知道什么叫业,所以家业对她来说完全没有吸引力。
  慈幼局位于城内繁华的街上,院子不大,房屋结实干净,冬天不漏风夏天不漏雨,房产隶属官府,不用担心泼皮无赖骚扰,旁边是官府的药局和义塾,拿药读书都不花钱,附近住的都是身家清白的小民。
  放眼整个黄沙道,没有地方比这里更好,跟人做学徒,住在低贱破败的地方,忍受着打骂饿肚子,算什么好日子。
  这是官府的地方,只要她能让自己在这里变成习惯,就没有人会赶走她,目前来说一切顺利,靠着皇后娘娘显灵她在黄沙道城人人皆知人人敬畏。
  杂乱的脚步声让慈幼局门前变得热闹。
  “小容姑娘,小容姑娘。”
  伴着喊声,慈幼局紧闭的门开了一条缝,郭子安看到一个小姑娘探头,一些时日不见还是瘦瘦小小。
  “什么事啊?”她问道,一副受惊的样子。
  那几个妇人噗通就跪下来。
  “小容姑娘快救命啊。”
  啪的一声,小容人不见了门也被关上,里面传来惊恐的声音:“我不会看病,你们别来找我。”
  门外妇人们依旧连连哀求,男人们也将门板放下来。
  “小容姑娘要是不救就没人救的。”他们乱乱也跟着说道。
  郭子安皱眉:“她一个小孩子,怎么会治病?”
  “小容姑娘可是神女,能通鬼神的。”身边的人道,转头看他,咿了声,“你不是那个被小容姑娘去年在城门点化的兵吗?”
  点化都过去那么久了,竟然还有人认得他,郭子安皱眉,他知道这不是他面子大,而是小容引人瞩目
  “这么久了你平安无事,就是小容姑娘的护佑啊。”
  他平安无事是他自己的事,怎么就成了那小丫头的功劳!郭子安打断路人:“她怎么会治病?”
  “她不是会治病,她是会治命。”路人压低声道,“慈幼局古婆婆的外孙子的命就是请神女治好的。”
  去年入冬,古婆婆的外孙子得了病怎么也好不了,大夫说没救了,一家哭的死去活来,小容当时说了一句也不一定,古婆婆的女儿跪求神女,小容却又不说话。
  “然后呢?”郭子安问道。
  路人看向慈幼局的紧闭的院门,道:“三天后古婆婆死了。”
  啊?郭子安不解。
  “古婆婆死了以后,她的外孙子病好了。”路人意味深长,“所以这是换了命了。”
  什么乱七八糟的臆想,郭子安皱眉。
  “小容这是托了阎王爷,换了一条命。”路人说道,“不是谁都能说动阎王爷换命的,小容在阎王爷面前有面子,因为是见过皇后娘娘的神女”
  那边慈幼局门前妇人们也在哭道拿我的命换儿子的命吧,慈幼局的大门始终未开。
  “你们别这样,吓到她。”
  “是啊,你们表明了心意就是了。”
  吓到她?郭子安看着紧闭的大门,虽然不知道那小丫头在里面做什么,但肯定不会被吓到,今日这一切不就是她想要的场景,他转身挤出人群走开了。
  虽然走开了,郭子安一直关注这件事,知道那天小容还是开了门,但只说让把这个病人送城西城隍庙里并没有许诺什么,三天之后在城隍庙里的少年缓过来,抬回家吃了几天药保住了命,而且亲人们没有一个丢命的。
  民众们大喜都说这是小容跟阎王爷求来的,一时间名头更盛。
  “其实那人的病好了,跟你没有任何关系吧?”
  昏昏灯下,郭子安看着坐在小椅子上的女孩子。
  女孩子还是跟上一次一样在泡脚,挽着裤腿露着一双腿脚,只是头上五彩绳只扎了两条辫子,不似先前交织繁杂。
  “以前古婆婆给我梳的,我也没学会,她死了就只能随便扎个辫子了。”小容说道,手绞着垂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