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锦衣夜行-第33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是一条心,走的不是一条道啦!”
  第683章 风云再起
  圆脸,铜铃大眼,酒糟鼻子,生两撇鼠须,这就是锦衣小旗阮小九的尊荣。
  此刻,他正毕恭毕敬地站在纪纲面前,禀报着夏浔回京后的一些举动。
  纪纲倚在太师椅上,懒洋洋地坐着,双眼似阖微阖,却似一头猛虎正在小憩,依旧威风凛凛,起码像阮小九这个级别的官儿,是不敢在他面前贼眼乱瞟的。
  听了阮小九的禀报,纪纲冷冷一笑,突然问道:“俞士吉如今怎样?”
  阮小九忙道:“也见过了驾的,皇上对他很是嘉勉。都察院陈瑛已经为他叙功请赏,现在吏部传出风声来,据说俞士吉很快就要升任佥都御使。”
  纪纲冷冷地哼了一声。
  常英林派人进京向他求援,纪纲闻讯后也做过些事情,他做的事情就是请夏浔吃酒,主动亲近。在他这个地位上,没有谁愿意得罪他的,他做到这个份上,足矣。而且有些事不需要挑明了,夏浔如果在意他,自然明白怎么做。
  让他去给常英林揩屁股,如今的纪大人懒得。
  他是收了常英林的钱,可现在给他纪大人送钱的官儿多了去了,有人敢向他要收条么?无凭无据的,以他受宠的程度,不怕常英林攀咬他,不过少了一条财路总是比较可惜的,所以他纪大人才勉为其难地做了件他现在最不愿意做的事,在别人面前点头哈腰,曲意讨好。
  先把目前有些紧张的关系缓和了,一旦真的有事他也就好出面了。那时他还不能确定常英林那儿一定就会被人查出事来,他哪会蠢到先去夏浔面前暗示一番,叫他此去赈灾,路过湖州府的时候,一定要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本来在他的想法中,常英林还是能把事情处理好的,他这边先跟夏浔修复关系以备万一,常英林那边把漏洞堵上,查不出的话,自己就省得去夏浔面前说小话儿,真出了事,再与夏浔进行斡旋。谁到想常英林居然贪婪到了那种地步,竟是舍命不舍财的一个主儿。
  或许,常英林这么做,一个主要原因就是过于相信他纪纲的能力了。
  纪纲自信也是有这个能力的,他之所以最后毫无动作,是因为这时候他突然收到了陈郁南从山东传来的消息:“彭家可能跟白莲教有瓜葛!”
  这件事一旦落实,他不但更能受皇帝信赖,而且……
  这也是该着常英林作恶多端,要叫天收了去,纪纲哪肯为了这么一个没用的家伙放弃更大的利益。
  他不想让皇帝知道他为了自己的贪官大表舅子与辅国公不和、与都察院争斗,更不想让夏浔知道他甚在意此事,从而叫夏浔提起小心。虽然纪纲现在很有些目中无人,可对夏浔他还是有点含糊的,如果叫夏浔察觉自己对他有了敌意,这个把柄就很可能从手里白白溜走。
  为了揪夏浔的小辫子,为了以后举报出来时,不让皇上想到他这是公报私仇,而是他纪纲忠心耿耿,大义灭“亲”,含泪举报自己过从甚密、交情极好的老上司,区区一个常英林,又何足道哉?
  为此,他不但对常英林袖手旁观,还销毁了一切可能叫常英林攀咬他的证据,不过这方面,他倒是过于小心了,都察院根本没有借题发挥,趁机攀咬他的意思。
  就因为常英林的一个表妹被纪纲纳作了小妾,就无凭无据地指摘皇帝眼前的这个大红人是纵容指使常英林贪腐的大后台?
  陈瑛的政治素质如果这般幼稚,他哪有资格做纪纲的对手,哪有资格做满朝文武的眼中钉?
  像他这样的酷吏,容不得出错,做错一件事,马上就有一堆人上来打落水狗的。
  俞士吉也担心纪纲的能量太大,靠一个常英林不但整不了纪纲,如果再叫纪纲使一个拖字诀,大事拖小,小事拖了,等到风平浪静的时候再把常英林也弄出去,他就鸡飞蛋打了,于是没等圣旨下来,就抢先发动群众,请夏浔祭出了王命旗牌。
  阮小九说完了,巴巴地看着纪纲。
  纪纲仔细寻思了半晌,缓缓说道:“杨旭回了京,必定要去山东奔丧的,传令那边的人抓紧行动,如果需要,就把蒲台那边的人先抓起来,拷问身份底细,至于彭家……没有掌握真凭实据之前,不宜妄动,如果在杨旭赶到青州之前还没有掌握有力证据,就全部遁入地下,不可反受其制!”
  纪纲要对付的,不是一个任他取求的普通官儿,如果在他没有拿到确凿证据之前,反被夏浔抓住他的把柄,他也会很被动的,这场博弈,双方都有忌惮。
  阮小九应了一声,又看纪纲一眼,瞧他是否还有别的吩咐。
  纪纲懒洋洋地打个哈欠,又问道:“明日,汉王就该就藩了吧?”
  阮小九忙恭声答道:“是,明日,是汉王离京的最后期限。”
  纪纲一笑,轻轻摆了摆手。
  
  次日一早,夏浔因已得了皇上吩咐,并未上早朝。他把准备召集灾区民众入京参与大报恩寺建设的事儿向郑和以及工部几位官员交待了一番,让他们具体去经办,就匆匆回府筹备去山东的事了。
  上次彭梓祺走的急,没带什么东西,人家是彭家的女儿,两手空空也无所谓,他是姑爷子,又是国公,不备些礼物可不像话,好在茗儿已经给他置办了许多东西备在家里,需要采买的东西并不算多,夏浔心中虽急,也只拖延半日功夫,倒还忍得。
  皇宫里边,朱棣与朱高炽刚刚回了谨身殿,朱棣心中颇为不悦。
  今天是朱高煦辞驾离京赴云南就藩的最后期限,朱棣还精心准备了礼物以及慰勉儿子的一番话,本想等着儿子上殿辞君的时候对他讲,结果……朱高煦根本没有上殿面君。
  朱高炽是太子,平时不用上朝参驾的,今天因为是二弟离京的大日子,他也是上朝相送的,结果……
  “煦儿对我,竟然怀怨至此么?”朱棣越想越觉郁闷。
  这时木恩蹑手蹑脚地走进来,小声道:“皇上,汉王求见!”
  朱棣一听,愤然道:“叫那不肖子滚进来!”
  木恩为难地道:“汉王……似乎身子还未痊愈,是由两个汉王府的小内侍搀着的,奴婢看着,汉王走路很吃力……”
  “哦?煦儿身体还未见大好?”
  朱棣一腔怒气登时散了,忙道:“快着,叫他进来。”
  一会儿功夫,朱高煦叫人搀着,颤巍巍地走进来。
  这朱高煦听了陈瑛的话,知道亲情现在是自己唯一的底牌,也是真下了一番功夫。
  饭绝对不好好吃,觉绝对不好好睡,胡子也不修理,头发也不好好梳,只见他头发蓬松,胡须虬乱,眼窝深深,两颊凹陷,原本赳赳一武夫,如今病怏怏的好像风一吹就倒似的。
  朱棣见了心里就是一酸,忙道:“来啊,快给汉王看座!”
  朱高炽忙迎向朱高煦,从小内侍手里接过手臂搀着他,关切地道:“二弟怎么病成这般模样了?”
  朱高煦挣脱朱高炽和小内侍的搀扶,“卟嗵”一声跪在地上,向前跪爬两步,抱住朱棣的大腿,放声大哭道:“父皇……”
  朱棣的眼睛有些湿润,连忙弯腰搀扶道:“煦儿快起来,快起来,这都多少时日了,你怎病得还如此严重,汉王府的太医真是该死,这般沉重的病情,竟敢不禀报为父!煦儿既然身子还不见好,那么……就在京里再歇养些时日吧!”
  朱高煦眼泪汪汪地道:“父皇,儿这些时日在家里也反复想过,今日抱病入宫,拜见父皇,只想求父皇一句话!”
  朱棣道:“你先起来,慢慢说话。”
  朱高煦不肯起身,哭泣道:“父皇,儿臣心里冤得慌啊,儿子反复自省,自觉无罪于国家,何以被父皇发配万里之遥,儿子不服气!”
  朱棣脸色一僵,微怒道:“煦儿这叫什么话,为父封你为汉王,叫你镇守云南,乃是为国戍守南疆,为国家藩篱之故,怎么是贬谪流配了?”
  朱高煦跪哭道:“那云南乃是山高路险的烟瘴之地,儿子久居北地,如何适应这等南疆生活?今日儿子只求父皇宽赦,儿也不要封国了,从此不关朝政、不问世事,就在金陵城里做一个闲散王爷,但求能守在父皇母后身边,心愿足矣!”
  “这……”
  朱高煦叩首,泣声道:“父皇若不答应,儿子这就上路,只是要求父皇先为儿子准备薄棺一口!”
  朱棣惊道:“这是为何?”
  朱高煦惨然道:“只恐儿子未到云南,已然一命归西了……”
  朱高炽一旁看着,眼见兄弟这么说,一张胖脸已然胀得通红,再看看他老子脸色,朱高炽把牙一咬,上前端端正正地跪在朱棣面前,恳切地道:“父皇开恩,就应二弟所请,容他留在京师吧!”
  解缙正在文渊阁里忙碌着,忽地听到这个消息,不禁又惊又怒,勃然道:“汉王不肯离京?太子竟然还为他求情?”
  赶来送信的杨士奇无奈地道:“阁老有所不知,汉王抱病见驾,形状凄惨,皇上已经不忍了,太子纵不为他求情,皇上必也应允的,太子若站在一旁置若罔闻,岂非让皇上觉得太子天性凉薄?”
  解缙勃然道:“汉王不走,天下不宁!太子是汉王胞兄,他不方便说,我去说!”
  解缙说罢,也不顾杨士奇劝阻,风风火火就往谨身殿赶去!
  第684章 由他闹吧
  “皇上!”
  解缙怒气冲冲赶到谨身殿,见到朱棣,劈头就叫了一声。
  殿里只有朱棣一人,成功地利用朱棣亲情难过的弱点,得到皇帝承诺,让他留在京城的朱高煦扮作久坐气力不支的样子,已经离开了,朱棣独自坐着,想了一阵子心事,刚刚静下心来打开奏章,解缙就胀红着脸闯进来。
  朱棣对这个有名的大才子非常倚重,抬头一看是他,并不计较他未及时行礼的样子,反而露出一副笑脸道:“出了什么事,怎么这般莽撞,如今你可是内阁首辅,言行举止不能没个做派啊。”
  解缙却不领情,气忿忿地道:“皇上明旨颁诏天下,封皇二子为汉王,藩国云南,如今为何出尔反尔,又把他留在京城?”
  朱棣眉头一皱,对他咄咄逼人的态度稍稍有些不悦,但他还是耐着性子解释道:“汉王病体虚弱,他说不习南方气候,想想也是实情。当初的安排,确实是朕莽撞了些,如今把他留在京城,只做一个闲散王爷,又有什么妨碍呢!”
  解缙顿足道:“皇上,当日皇子争嫡,朝堂上拉帮结派,大臣们无意于国事,整日为此纷争,这些事皇上您都是知道的。如今让汉王就藩云南,也是为了避免将来再生起什么事端,令国本也为之动摇,现在皇上怎能改变主意呢?”
  朱棣的神情很是无奈,面对解缙的逼问,他的语气有些软弱,半似商量、半似央求地解释道:“汉王确实身染重疾,病体虚弱,朕是天子,也是人父啊,难道就狠得下心,逼着他往云南去就藩吗?爱卿,你不要担心,如今太子之位已定,有朕在,汉王留在京里,也不敢再生什么是非的。”
  解缙怒气冲冲道:“汉王若是去了云南,他的争嫡之心或可因此而消解,一旦把汉王留在京城,汉王绝不会就此罢休,必定再惹是非。皇上是汉王之父,更是天下之主,皇上先是人君,其后才是人父,国事家事,当以国事为重,臣请皇上立即下旨,令汉王就藩云南!”
  朱棣怒了,霍地一下站起来,“啪”地一拍桌子,勃然喝道:“我儿已不欲争权,如今连藩国都不要了,只求在京城里做一个闲王,你都不能容他么,这般情形,等朕百年之后,我儿岂非在这世间再无立锥之地?解缙,你要效仿黄子澄方孝孺之流,是不是?!”
  “臣不敢!”
  解缙慌忙谢罪,这才发现自己说话太冲,已然激怒了皇帝,后背上登时冒出一层冷汗。
  国事家事掺和到一块儿的时候,还真是难办啊!
  
  金陵街头,数十侍卫,拱卫着两位身着麒麟武服的将军正缓缓而行。
  左边那人是定国公、五军都督府大都督徐景昌,右边那人比他还年长一些,也是一位年轻英武的将军,乃是五军都督府的都督佥事,叫做薛禄。
  徐景昌对薛禄道:“辅国公自幼时就在青州长大,算是半个山东人。祺夫人就是青州彭家庄人氏,这一次辅国公因为彭家老太公过世,要过去拜祭一番,你是青岛人氏,此番回乡省亲,我与你引见引见,跟辅国公一同走,搭搭他的顺风车,不会有你的坏处。”
  薛将军笑道:“多谢大都督美意,对辅国公,卑职是久仰的了,昔日在军中,常听辅国公之名,只是一直未曾谋面。”
  这薛禄本是穷苦人家出身,所以原来并无大名。在家族里,堂兄弟们全揪出来排行的话,他是行六,大家就都叫他薛六,后来当了官,薛六听着不雅,就取了谐音,改名薛禄了。要说这薛禄,可能许多人不知道,可是说起一个民间故事,有些人大概就有些印象了。
  在老故事里边,曾经有这么一段故事,就是某民家孕妇待产,正逢大雨磅礴,等这孩子生下来,哇哇大哭的时候,其父听见门口有人说话,打开门一瞧,原来是两个在他家门前避雨的将军,一左一右地站在那儿,按着刀,倒像在给他家站岗把门儿似的。
  这事被一位相士知道以后,就说这孩子降生之际,两将军守门,将来必成大器,后来这孩子果然拜将封侯,富贵之极。这个故事里的婴孩就是薛禄,这是薛禄幼时的一桩趣事,他后来果然功成名就,成为几千年来青岛地区唯一一个封侯的武将,子孙富贵,与大明同休,可谓贵不可及,便有人穿凿附会,把这桩偶然说成了天意。
  一般人说,靖难武将三大功臣,乃是张玉、朱能、丘福。实则在军中武将们心里另有一番排名,那就是张玉、朱能、薛禄。靖难时,薛禄还是燕王府一个小兵。朱棣起兵时,以八百壮士夺九城,其中就有他一个,之后在真定之战时,薛禄持槊刺中左副将军李坚,将他生擒,因功升为指挥佥事。
  此后,薛禄追随朱棣南征北战,援救永平之役,一举攻克大宁、富峪、会州、宽河等地。又击败朝廷骑兵,进升为指挥同知。攻打大同一战时,他担任先锋官。白沟河一战,他率军追击朝廷兵马,一路追杀至济南城,东昌之战、滹沱河之战,他都冲锋在前。
  后来在单家桥,薛禄被平安生擒,他趁人不备挣脱绳索,夺刀杀守卫,抢马飞驰而回,此后在顺德、大名、彰德、西水寨,东阿、东平、汶上、淝河、小河、灵璧诸战中都是首功的将领,还曾生擒朝廷的都指挥使花英。不过因为他的起步太低,论功行赏时不能不考虑资历,丘福就排到了他的前面。
  薛禄有勇好谋,纪律严明,善抚士卒,同甘共苦,在军中甚受爱戴,如今他已升做五军都督府的都督佥事,五军都督府现在靠徐景昌一个人支撑着门户,颇觉辛苦,这个在军中甚有威望的名将加入以后,立即成为徐景昌重点扶持的对象,这次恰好薛禄要回乡省亲,徐景昌刻意安排他搭夏浔的顺风车,自然也是一种提携。
  两个人说说笑笑的,便奔了夏浔的府邸。
  
  杨府里,解大才子正像一只热锅上的蚂蚁,转来转去,转的夏浔眼都花了。
  解缙的才学是没得说的,夏浔拍马都赶不上,可是说到人情世故,才子们大多有点恃才傲物,这方面解缙就欠缺了些。
  解缙咋咋呼呼地去向朱棣抗议,结果沟通的技巧差了点儿,反把朱棣惹毛了,挨了一顿狗屁呲,灰溜溜地回了文渊阁。解缙六神无主,也没心思处理政务了,思来想去,就跑到夏浔府上来讨主意了。
  “大绅兄,我的解大学士,阁老大人,你别转了成不成?”
  解缙个子矮,在地上转来转去的样子跟耍地趟拳似的,看得夏浔眼晕,夏浔忍不住叫住了他,捏着下巴思索一阵,说道:“大绅兄,你坐下,沉住气!这事儿嘛,说一千道一万,根儿还在皇上身上。”
  解缙白了他一眼道:“我的国公爷,这还用你说么,谁不知道根子就在皇上身上?”
  夏浔摇头道:“你没明白我的意思,咱们屡屡功亏一篑,根本原因是,皇上三个儿子中,一直以来最疼的就是汉王。不错,在咱们眼里,皇上是天子,是四海之主,凡事都应该以国事为重,可你别忘了,他同时也是一个父亲,皇帝也是人,汉王在皇上那儿扮可怜,咱们似乎一眼就看穿了他的把戏,可他亲老子会跟咱们一个看法么?”
  解缙摊手道:“那怎么办?你说怎么办?这个祸害只要留在京城里,一定会惹事生非的。”
  夏浔沉沉一笑,缓缓地道:“那就由着他闹!”
  解缙瞪眼道:“由着他?”
  “不错,由着他!”
  夏浔直视着解缙,沉声道:“事情的症结在皇上心里,皇上一日狠不下心,这事儿就解决不了。所以,由着他闹!太子名份已定,不出大事,不会再有什么变化,以前咱们不能让他闹,现在却不同。既然他不肯走,那就由着他闹,纵容他闹,闹到皇上烦了、厌了,心寒了,不用咱们劝,皇上就得想办法!”
  解缙听懂了夏浔话中之意,神色开始冷静下来,他凝神思索片刻,说道:“国公这主意,似乎是不错,可是我担心,一旦再闹起国本之争……”
  夏浔道:“国本之争,已经定了!太子就在那儿,你以为还会有那么多的官员跟在汉王后面摇旗呐喊?错了,大错特错。如今的汉王,再如何张狂,他也只是汉王。以当今天子的精明、以如今内阁、六部的安排,他能闹出什么花样来?他跳的越欢,越像一只跳梁小丑,叫百官侧目,叫天子生厌!”
  解缙有些意动,夏浔又道:“咱们该韬光隐晦啦,按兵不动!他要闹,由他闹!必要的时候,再帮他一把,让他可着劲儿的折腾!”
  解缙心领神会,颔首道:“我明白啦!”
  就在这时,府里管事在书房门口咳嗽一声道:“老爷,定国公登门造访!”
  第685章 目标:小萝莉!
  “《后汉书·陈禅传》:‘永宁元年,西南夷掸国王诣阙献乐及幻人,能吐火,自支解,易牛马头,明年元会,作之于庭,安帝及群臣共观,大奇之。’
  《太平御览·方术部》:‘……有东海人黄公少时为幻,能刺御虎,佩赤金为刀,以绛缯束发立兴云雾,坐成山河。及衰老气力羸惫、饮酒过度,不能复行其术。’
  《搜神记》卷二:‘晋永嘉中,有天竺胡人来渡江南,其人有数术。能断舌复续、吐火,所在人士聚观。将断时,先以舌吐示宾客。然后刀截,身流复地。乃取置器中,传以示人。视之,舌头半舌犹在。既而还,取含续之,坐有顷,坐人见舌则如故……’
  《异苑》云:‘上虞孙奴,多诸幻伎。元嘉初叛,建安中复出民间。治人头风,流血滂沱,嘘之便断,创又即敛。’”
  读到这里,夏浔心道:“这种幻术和现代魔术中的移头术很相似了……”
  夏浔已经启程赶赴山东了,启程前,他对潜龙的人吩咐了一声,叫他们搜集有关方术、道术、幻术的书籍,不管正史野史,只要有所记载的,就给自己淘弄来。
  潜龙要做这样小事自然容易,一夜之间,搜遍金陵大小书馆,将有这类记载的书籍全都买了来,于是夏浔车轿里面屁股底下那口箱子里没有别的,全都是史书、杂记和民间故事,记载的内容大多与方术、幻术有关,夏浔时常翻阅。
  “老爷,薛禄将军来了。”
  车外忽地传来二愣子的声音,夏浔“哦”了一声,把书塞回座下,说道:“请薛大人进来吧!”
  夏浔的车仗昼行夜寐,一路赶往山东,随行的多了一个薛禄和他的几名侍卫。
  薛禄论年纪比夏浔只大三岁,二人年纪相仿,性情也相投,虽则那薛禄是个不识字的主儿,实则夏浔在文学上也是一个半瓶醋。
  若说到武功,薛禄家传的武艺着实不凡,他能从一介小卒脱颖而出,建功立业,短短数年间跃升为五军都督府都督佥事,那是凭着一身真本事拼出来的。
  夏浔不像薛禄自幼习武又经过战阵的千锤百炼,终成一套实战效果极佳的武功,但是他从一开始学,就学自名师,先是张士诚麾下大将胡大将军,接着是锦衣卫指挥佥事罗克敌,一身武功惊奇绝艳。
  这些年来他勤加习练,武功日渐精深,这回与薛禄一路同行,行则饮茶聊天,止则饮酒较技,很快就成了极熟的朋友。熟稔之后,薛禄就不再那么拘束了,旅途寂寞,薛禄常常跑到他车上来,两个人谈天说地。
  薛禄上了车,两个人又聊起天来,今天薛禄正好说起当日白沟河一战的惊险:“国公,您当时不在场,不知其中凶险,我军那时中了敌军奸计,已呈败象,而皇上当时也深陷重围,危在旦夕,末将真的心都凉了,只道今日只有战死沙场而已。
  巧巧的,那李景隆跃马横枪,向我大军掩杀来时,一阵风来,他的中军大旗竟咔嚓一声断了,你说奇不奇?这不是我皇上乃真龙天子,天命所归又是甚么?一时间,朝廷兵马尽皆失色,我三军将士军心大振,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2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