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公务员与MPA-第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主题是整篇文章的核心和灵魂。它决定材料的取舍、提炼,支配文章的谋篇布局,并制约语言的运用。

    1。如何确定主题

    确定文章主题,必须考虑你主观上应具备的条件,即有关写作对象的资料积累、知识储备、真实感受、写作热情、认识能力等。如果条件尚不充分,就应该在确定主题之前积极主动地去创造那些条件。

    首先,你必须熟悉、了解写作对象。掌握它的大量材料,以及相关知识。

    其次,你要有真实的感受和写作的热情,只要是有动过笔的人,谁都会有这种体会:只有经过自己认真思索过的事物,或是倾注着自己情感的形象,才能激起你强烈的写作热情,它是你写好文章的重要前提。

    主题的形成过程,就是你深入生活、认识生活的过程。它首先是作者在社会生活的实践中获得的一种认识,这种认识经过多次的重复,最后形成一个比较清楚的、稳定的思想,这种思想上升到理『性』的认识阶段,就成为文章的主题。

    确定主题并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为了使文章有一个深刻的主题,你需要多次提炼,这样才有可能使你的主题逐步深化、逐步提高。所谓提炼,就是要求你对大量材料进行比较、分析,经过反复思考,找出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抓住事物的本质,从而找出一个足以统领全篇的深刻的主题。

    通过上面的论述,我们明白了主题的含义。那么,标题又是什么呢?标题又叫题目,它是你对文章思想内容最集中、最高度、最凝炼的概括。任何文章都应该有标题,没有标题的文章就不完整。标题又是文章的有机组成部分,它和文章内容、体裁特点和情调『色』彩都有密切有关系。

    主题是文章的中心思想,标题则是文章的篇名,二者的关系虽然密切,但又不能一概而论。一篇文章的标题是可以更换的,但主题却是固定的。

    确定你的标题既要根据主题的需要,也要从你想如何向读者展现你的主题出发。

    2。表达技巧

    常用的表达方式主要有五种,即叙述、描写、抒情、议论和说明。

    叙述即记叙和述说,它是一种记人叙事并陈述其来龙去脉的表达方式。它一般包括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结果六个要素。

    对叙述总的要求是:一要交待明白,线索清楚;二要抓住本质,突出重点;三要详略得当,巧掀波澜。

    描写,是进行绘声绘『色』绘形的描画和摹写,它能产生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历其境,如睹其物的表达效果。

    描写和叙述常结合在一起使用,但有区别:叙述着重于对人物、事件、景物、环境的介绍和交代,使之清楚明白,描写着重于对人物、事件、景物、环境的描摹和刻划,使之『逼』真传神,历历在目;叙述在于告诉人们存在什么、发生什么,描写则在于告诉人们是怎样地存在着、怎样地发生着。

    抒情,就是抒发感情,指的是作者或文章中的人物对人、物、事、景等的主观感受的抒发。文章不仅是传递信息,表达思想的工具,还是传达情感的工具。运用抒情,可以渲染气氛,显示行文基调,贯通文章意脉;可以表白人物的心迹,以情动人;增强文章的感染力;可开拓意境,表现和深化文章的主题。

    你在抒情时要注意:一要感情发自内心,丰富细腻、真挚自然;二要展现你的个『性』,情趣纯正,健康向上;三要符合主题需要,与文章内容和谐一致。

    议论是一种评析、论理的表述方式。一篇或一段完整的议论,通常由论点、论据和论证三要素组成。

    议论分两大类,即〃立论〃和〃驳论〃。立论称证明式文章,驳论称反驳式文章。

    在说理『性』的文章中,议论是一种主要的行为方式,它要求论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证周密。在记叙文中,议论是由叙述和描写引发出的对事物的感情、认识和评价,是在关键处的画龙点睛之笔。

    说明是用简明的语言解说事物、阐释事理的一种表达方式。说明不同于议论,也不同于叙述,它有自己的特点:具有科学『性』和知识『性』;语言朴实、简洁;言之有物。

    说明的方法有比较说明、举例说明、比喻说明、诠释说明、数字说明、图表说明等。

    说明这种表达方式,要求语言精确、简明。

    3。写作障碍及其克服

    在写作过程中,往往会遇到许多的障碍,这些障碍主要可分为两类:一是缺乏思路,不知道从何下手;二是在写作过程中思路受阻,一时无法继续写下去。

    思路是人们思考某一问题时思维活动进展的线路或轨迹。从写作来看,也就是作者为了深化和表达其思想认识而遵循的思维活动的线路。

    思路堵塞是指作者一时无法继续写作:坐在那里,面对着空白的屏幕或白纸,无法写下去。事实上每个人都有过这样的经历。

    写作中的思维是一个相当重要的一个概念。文章的结构,实际上就是作者的思路在文章外部形态方面的体现。

    如果你思路堵塞甚至缺乏思路,不妨尝试以下几种技巧:

    显然,如果准备工作都没做好的话,也就无从进行实际『性』的写作。

    如果你在写作前开拓了明晰的思路,并使之具有条理『性』、逻辑『性』,那么写作过程也就有话可说了。

    思路被堵塞时,你不妨在那个时候暂时改变一下你写作的具体目标。

    如果你在思想或表达方法上陷入困境,休息一下通常会有所帮助。出去走一会儿,做做其他事情。或者坐下来,想象一下自己正在与读者进行交谈。然后,写下或大声口述你要对他说的话。

    4。案例:一份公务便函

    便函致:人力资源部

    发自:总裁

    主题:饮水机

    时间:2000年5月4日

    现在公司内有许多抱怨,抱怨上班时间内喝水困难。我不希望员工认为公司不关心他们的生活,实际上公司一直在致力于员工福利的提高,应该配备既节省时间又清洁卫生的饮水机。

    但我不清楚员工对安装饮水机的反应如何,有些其他什么不同意见,请向我提交一份报告。

    人力资源部给总裁的一份报告:

    时间:2000年5月20日

    关于饮水机的报告

    十分有意思,办公室内的饮水问题引起了这么大的关注。给大家配备饮水机,似乎是一个很好的方案,既能节省员工时间,又能提供清洁卫生的饮用水。但实际上配备饮水机的效果却是很不清楚的。

    在好几个办公室,经常谈论谁打水,公司开水供应不足,供应时间不够长,水质差等问题,但实际上大家也就这样过来了,办公室内都已形成了一些固定的规范。如果安装饮水机,则会碰到费用、送水时间、饮水机放置位置等问题,很容易造成矛盾。

    因此,我们认为应该加强原有开水供应,个别办公室如有此需求,可让它们自行解决。

    

公务员与MPA 第4章 第三课观察(1)

    一、直接观察的策略

    1。什么是直接观察

    对自然的直接观察,指人们对自然界的各种事物和现象进行观察时,只凭借感觉器官直接进行观察,是观察者与自然对象之间的直接的相互作用,观察者与观察对象之间不存在任何中介的工具。

    面对变化多端、神秘莫测的自然世界,人们希望知道它的真实面目,揭开它神秘的面纱。在提出世界是什么样的问题之后,人们首先运用自己的感官去感受这个世界: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鼻子闻,用舌头尝,用手去触『摸』。

    直接观察是人类认识自然世界最基本的方法,也是非常有效的了解自然的一种方法。直接观察也是科学工作者搜集科学事实、感『性』经验的基本途径,是形成和发展自然科学理论的实践基础。

    神农尝百草就是古代劳动人民观察自然,了解自然最好的例证。神农用自己的眼睛、鼻子和舌头对自然界的各种野草进行观察,了解了它们各种各样的特『性』,并将它们的形状、『色』泽、味道和『药』效详细地记录下来,告诉后人,为后代的农业和医『药』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60年代初,我国香榧(一种干果)的年产量只有5000斤,科研人员于是进行了一次直接观察。他们通过对开花、结实和不结实的三株香榧的观察,发现授粉是结实与否的主要原因,如果没有雄榧,或虽有而没有授粉,雌榧都不能结实。其他如地形土壤都是次要因素。这样就找到了香榧产量低的原因,通过进行人工授粉,大大提高了产量,达到了78000多斤。

    简单、方便是直接观察最大的优点。直接观察不需要借助任何仪器,只需要观察直接运用自己的感觉器官进行观察,实施起来比较简单,受各观条件限制较少,可随时随地进行。

    明代著名的医学家李时珍利用直接观察的方法,对植物进行了长期的、系统的观察。他只身一人,不辞辛苦,深入实际,〃采访四方〃,靠着自己的感觉器官,先后到河南、江西、江苏、安徽等地,对成千上万种『药』用植物进行了直接观察,搜集标本和『药』材,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材料,写下了『药』物学巨著《本草纲目》。虽然已经过去数百年,今天的医学家们仍然不得不惊叹李时珍在当时观察的准确、细致。

    直接观察的适用范围非常广,不仅在医学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在物理学、天文学、生物学、地理学等自然科学领域也有着重要的价值,是一种基本的经验认识方法。

    通过对植物的外貌、结构的详细观察,人们建立了完善、科学的植物分类体系,为以后的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中医通过〃望、闻、问、切〃四步直接观察的手段,了解人体各系统的信息,把握疾病的部位和状况,为进一步对症下『药』服务。

    因此,了解和掌握直接观察的方法和原则,对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有重要的意义。

    2。直接观察的策略分析

    在进行直接观察前,我们必须明确我们观察的目的。

    因观察对象的不同,在确定观察目的时可采用两种方式:粗略式、系统式。

    (1)粗略确定

    当我们对观察对象不太了解,只有大致的观察方向时,观察的目的就比较粗略。并且这个目的还会随着观察的进程而有所变化。

    例如,我们对一个原始森林进行考察时,我们只是粗略地知道自己对森林中的动植物感兴趣,但对具体的对象并不明确。如果在考察过程中,突然发现了某种稀有的植物,那么,观察目的就可以明确下来。

    在粗略的目标的指引下,我们可以进行初步的观察。获得以往没有得到的感『性』的知识,然后,就可能在此基础上,确定更为明确的观察目标。

    (2)系统确定

    对于我们事先有所了解的事物,我们想进一步进行观察时,就有了比较系统的观察目的。我们知道自己希望了解这个事物的哪些方面。

    例如上面提到,如果我们在原始森林中发现了一种稀有的植物,我们就可以提出观察这棵植物的较为系统的目的,如观察它的干、叶、花、果的形态以及生长的特点,以及与周围生态环境的关系。

    再如我们想观察大熊猫,我们就会希望系统地了解它的出生、成长、死亡过程以及环境、食物等等方面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进行系统的观察。

    从理论上来说,所有的物质和现象都可以作为观察的对象,但实际中,有许多物质和现象是不适合观察的,或者说观察它们是比较困难的。

    观察对象的选择是最初的工作,但有时候显得非常重要。在通常情况下,符合特定观察目的和要求的事物对象数量常常很多。受各种条件限制,观察者不可能对所有符合要求的对象逐一观察,必须在众多的对象中进行选择。选择的原则是挑选那些比较典型的、单纯的、外『露』的、较少干扰的、能够直接显示属『性』的观察对象;尽量避免选择那些非典型的、复杂的、隐蔽的、间接表现其属『性』的观察对象。

    德国医生博蒙特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发现了一位左肋受枪伤的猎人,在他的伤口处看到一个大的胃瘘管,通过这个瘘管,人们可以看到里面的脏器。博蒙特医生于是就雇佣了这位猎人。通过他的胃瘘管,他能够非常方便、清楚地看到内脏的消化情况。如果没有这位特殊的观察对象,人们就很难直接地对胃进行观察。

    自然现象是错综复杂的,一个观察对象往往有很多特『性』可以观察,但有一些是主要的,有一些是次要的,有一些是无关的。事先若没有选定观察的变量,就很可能被弄得眼花缭『乱』,结果一无所获。确定观察变量的目的就是为了简化观察对象,把可变因素尽可能的减少,突出主要因素,便于揭示事物变化的规律。

    孟德尔进行『性』植物杂交的遗传研究时,将豌豆的种子颜『色』、种子表面的形状、花『色』、蔓高、未成熟豆荚颜『色』、豆荚形状和花的部位等七个特『性』作为观察的变量,每次只观察一个变量的变化。当一个简单特『性』的行为被确定以后,继而同时研究两个特『性』。这样,通过计算杂交种子中每个类型的个体数目,将遗传规律建立在可计算的数量基础之上。由于选择了正确、方便的变量,使得他能够在比较短的时间里发现了〃孟德尔遗传定律〃。

    二、间接观察的策略

    1。什么是间接观察

    对自然界的间接观察是指观察者以一定的仪器为中介,对自然界的观察对象实施观察的过程。与直接观察所不同的是,间接观察法在观察者与观察对象之间多了观察工具这一中介因素。

    间接观察法是直接观察法的深入和扩展,是人类认识世界过程中的一个巨大进步。

    在实际生活中,人们渐渐发现直接观察存在许多局限『性』,因而希望借助于一定的仪器,来帮助自己对自然进行间接观察。所谓间接,是指我们的感官不是直接对观察对象进行观察,而是通过某种仪器设备间接地作用于观察对象,从而获关于对象特点的知识。

    在观察者和观察对象间引进一个中介物……观察工具,观察者不再用感官直接接触观察对象,而是通过观察工具去间接地感知被观察事物。

    北京古观像台上保存有古代的8架天文仪器,它们是黄道经纬仪、赤道经纬仪、天体仪、地平经仪、象限仪、纪限仪、地平经纬仪和玑衡抚辰仪。此外,我国还有浑仪和简仪等,保存在南京紫金山天文台上。这些都是我国古代的天文学家为了扩展自己的观测能力而发明的,是中国人聪明才智的结晶。我国古代的天文学和历法学之所以能够如此发达,是与这些观测仪器的发明密不可分的。

    间接观察由于观察仪器的介入,克服了直接观察的缺点。它具有以下优点。

    (1)扩大观察范围

    科学仪器使人的感官得以延伸,使观察者的视野由宏观世界扩展到宇观世界,深入到微观世界,把人的感官不能直接观察的对象转化为可以观察的对象。

    18世纪荷兰的列文虎克发明了显微镜,是人类观察史上的一次革命,是人类观察能力的一次巨大的飞跃,通过一片小小的凸透镜,人们能够看到平时肉眼看不到的东西……细菌,从而发现了新的生物王国……微生物。后来,显微镜又从 显微镜发展到电子显微镜,使人们对微生物的观察从细胞水平扩展到分子水平。

    (2)提高观察精确『性』

    随着观察仪器的不断改进,仪器的分辨能力不断得到提高,各种仪器的分辨精度不断提高,为人们提供越来越精确的量化的数据。

    宇宙飞船上的光学偏振测量仪能够聚焦在太阳细部,摄下分辨率为400公里的高清晰度照片,使天文学家能够从照片上对太阳表面的细节进行分析。

    (3)提高观察速度

    借助于一定的仪器,人们能够观察到肉眼无法观察到的快速运动。

    例如,用高速探测仪,物理学家能够观察到存在时间只有10…23秒的粒子,这使得理论物理学的研究成为可能,人们可以对各种存在时间极短的粒子进行观测。

    (4)能够克服人的感官造成的某些错觉

    前面提到,人的感官很容易产生各种错觉,如冷热错觉、位移错觉和干扰错觉等等。而仪器则没有人的感官的这些缺点,使用一些仪器就很容易地消除掉各种错觉。

    例如,用简单的测量仪器(照相机、摄像机、红外线探测仪等等)就很容易排除视觉造成的一些错觉。

    (5)能使感觉形式发生转换

    人们可能通过仪器将不易观察到的感觉形式转化为容易观察到的感觉形式。

    例如,我们用触觉可以感觉到温度的大致冷热情况,但是不能够加以量化,而且利用触觉进行感知容易产生错觉。而如果使用温度计,则可以将冷热的触觉转化为视觉形式。经过这种转化,可以比皮肤更精确、明了地用数字来反映实际的温度大小,可以对较为接近的温度进行比较。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越来越精密的观察仪器必将出现,从而克服人类自身感知的局限『性』,不断深化、扩展人类的认识范围,加深对人本身和世界的认识。

    2。间接观察的策略分析

    利用间接观察法对事物进行观察时,我们应掌握如下策略:

    (1)提出观察假设

    间接观察目的的提出与直接观察基本相同,区别在于间接观察的目的可以更为广泛,可以根据现有的仪器设备提供的条件提出观察目的,也可以根据以往的研究提出进行某种观察的可能『性』,然后设计相应的仪器,最后通过新的仪器达到观察的目的。

    丹麦天文学家第谷,是一个出『色』的观察家,他用了30年的时间,精密地观察行星的位置。但是他缺乏理论头脑。1600年,第谷请德国人开普勒做助手。开普勒观察技术不如第谷,但是他却很有理论才华。通过对第谷资料的分析,他开始假设太阳围绕地球转,但与观察结果不符,后来改用日心说,结果仍不理想,最后他大胆设想行星的轨道是椭圆的,太阳位于椭圆的一个焦点上。有了这个假设,再进行精确的观测,所得结果与设想十分相符。

    (2)选择观察对象

    由于各种观察仪器的发明,我们可以观察的对象大大增加了,仪器的使用减少了对观察对象的限制。

    但是在实际的观察过程中,我们还是要尽量选择适合于仪器『操』作的观察对象。

    有时候,如果观察对象不适合直接用仪器进行观察,就需要我们对观察对象进行适当的加工,使其适合被仪器进行观察。

    例如,我们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动、植物的细胞时,就需要将观察对象加工成大小厚薄适度的切片以后,才能放到显微镜下进行观察。

    (3)选择观察环境

    进行间接观察还要选择适宜良好的观察环境。任何观察都要在一定的环境中进行,好的观察环境对观察有促进的作用。不良的观察环境对观察起到妨碍的作用。如果对观察对象的干扰太大、太强烈,即使观察对象很典型,也常常会导致不准确甚至错误的观察。

    天文学家将天文台建在远离大城市的高山上,就是为了创造一个良好的观察环境。因为在高山上,没有城市灯光及烟尘的污染,也没有高层建筑的阻挡,天空的能见度比在城市中要好得多。中国的紫金山天文台就是因为所在地南京的灯光污染过于严重而不得不准备迁移到他处。近几十年来,天文工作者们为了获得高质量的太阳光学探测资料,发现在开阔的水面上大气宁静度最好,观察结果最佳。因此,一些观察太阳的光学仪器又纷纷在水面上安家。例如,北京天文台的太阳磁场望远镜就安装在北京怀柔水库岸边。

    (4)选择观察工具

    在许多观察过程中,观察仪器必不可少,仪器的好坏往往决定了观察的成功与否。仪器能够扩大人的视野,是人类感官的延伸。

    在20世纪30年代至40年代,人们对海底世界基本上还是一无所知。为了能够观察神秘的水下世界,法国的海军军官古斯托花费了毕生的精力研制了各种水下观测仪器,为人们认识海底、研究海底创造了良好的基础。他设计了潜水员用的水肺;第一次将一架摄影机放在一只用衣扣来封口的防水箱里,拍摄了第一部水底记录片《在水下18米邀游》;他研制了现在普遍采用的捆绑式压缩空气潜水瓶;发明了能潜到水下350米的潜水器。这些观察仪器的发明,使人们能够突破海水的禁区,深入到水下,进行各种观察活动,极大地开拓了人们观察海底的视野。

    三、实验观察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