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国色生枭-第18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轩辕绍笑了笑,摆手道:“罢了,已经说的太多了。”凝视楚欢道:“听说你在铁血园练过三关,轩辕胜才都败在你的手下,看来你的箭术确实不凡!”
  楚欢立刻道:“轩辕将军取笑了,若是这天下还有人敢在轩辕将军谈及箭术,那无疑是班门弄斧。轩辕武尉箭法高明,楚欢的箭书定是在他之下,当日也只是投机取巧,侥幸而胜。”
  便在此时,却听得一阵马蹄声响起,一队人马飞奔而来,身上都穿着刑部衙差的衣裳,一人飞马过来,翻身下马,快步过来向轩辕绍拱手道:“下官刑部主事姚侗,拜见轩辕将军!”
  轩辕绍直接道:“牵一匹马过来!”
  一匹马牵过来,轩辕绍令人将马缰绳交给楚欢,道:“你乘坐的马车,因我之故被毁,这匹马你可以先用着。”转向姚侗道:“处理现场,到此为止,不必张扬!”转身便走,忽地想到什么,回头向楚欢道:“楚欢,你若有空闲,可以往本将府中去一趟,本将很想看看你的箭术!”没有继续耽搁,大步而去。
  楚欢微一沉吟,回转过去,见到那名驾车的车夫还趴在地上,过去轻声道:“王爷还在太子府,你重新去套车,免得明日误了接送王爷!”也不耽搁,翻身上马,拍马而去。
  ……
  ……
  江淮道徽州之乱,楚欢很快就清楚了具体的情况,他身在户部,消息虽然比不得兵部那般灵通,但是江淮动乱,必然涉及到平乱之事,用兵则必然涉及到钱粮,所以户部得到的消息也并不为晚。
  根据楚欢所知的消息,江淮天门道起事还真是有些偶然,起因却是与一位凌姓县令有关。
  那位凌县令固然贪财,却更是好色,按照传闻,他听说辖下某村有一位花信少妇,在当地名声不小,容颜甚美,凌县令乔装打扮探视了一次,看中了那名有夫之妇,此后花费极大气力一直不能得手,最后原形毕现,竟是亲自带了衙役前往抢夺。
  只是那位凌县令却没有想到,这一次带人前往,非但没有能够将那少妇抢夺回来,反倒是将性命留了下来。
  原来那少妇一家都是天门道徒,得知县令带人抢夺,恰好当地就住有天门道人,于是恳求道人救助,那天门道众倒也痛快,立时召集了几个村子的男丁,聚众几百人,事先埋伏好,等到那凌县令带人抵达之后,村民在道人的带领下,将凌县令以及所带的几十名衙役尽数杀死,此后更是一不做二不休,聚众打入了县城。
  谁也没有料到,短短不到十多日,以那座县城为忠心,那些一直隐藏在百姓之中的天门道道士纷纷召唤徒众起事,目标直指徽州城,四面八方上万信奉天门道的百姓群起而起,纷纷打出了天门道的太极八卦老君旗,从四周汇集,在徽州城内的天门道众帮助下,里应外合攻入了徽州城内。
  天门道众入城之后,烧杀抢掠,犹若土匪,粮仓银库具备抢夺,城中四处纵火,无数百姓逃离,而徽州知州亦是在徽州军的保护下,杀出了一条道路,往江淮道府城报讯。
  江淮道总督调集禁卫军、各州州军围剿天门道众,倒是在短时间内将天门道众赶出了徽州城,但是事态却并没有因此而好转,江淮五州之地,徽州率先大乱,其他数州的天门道众群起响应,虽然暂时尚不能与官军相抗,但是加入天门道起事的百姓越来越多,甚至有些官兵亦是受天门道蛊惑,摇身一变,反水从官军变成了乱军。
  江淮道如今乱成一团,官军每日都在围剿天门道众,但是从那边传来的消息,天门道众非但没有因此而有所衰弱,反倒是每天都在以极其庞大的数目增涨。
  楚欢那也从轩辕绍得到消息之后,不过短短三五日,从江淮传来的消息,天门道已经占据了数座县城,而且五州之地,已经有三州之地爆发了大规模的暴乱,其声势和蔓延的速度,甚至远超过之前河北道的青天王之乱。
  江淮道各地的士绅无奈之下,各自聚集了私人武装,用来保护自己的财富,禁卫军、州军、私人武装、天门乱党、趁火打劫的土匪,江淮道乱成一窝粥,兵部和大理寺那头每日里都是谍报纷飞,而户部这头也开始紧张起来。


第三九九章 四大粮仓
  户部正堂,户部包括主事在内的高级官员都汇集在这里,胡不凡脸色显得十分凝重,开门见山道:“大伙儿也都知道,江淮道天门作乱,天门妖人已经啸聚了数万之众,如今潜山、河口、镇宿、清塘以及太湖五县都已经落入了天门妖人的手中,江淮总督柳生魁和江淮指挥使程嵩调集了军队围剿,大理寺和兵部也已经发出了调令,动用江淮卫所军,所谓一动刀兵,粮草必行,接下来大伙儿还都要尽心办差,绝不可误了江淮钱粮。”
  仓部主事第一个起身拱手道:“部堂大人,陈扬粮仓支撑西北,前番已经开始往西北调运了大批粮食,那边已经无粮可调,吉平素来是支撑东北,也不可调。江淮道一直以来是我大秦粮仓之地,一直以来,非但不需要往那里调拨粮草,而且金陵粮仓的大部分粮草都是从江淮调集过去,如今江淮大乱,是否要从金陵仓调粮?”
  胡不凡想了想,问道:“孝陵仓可还有余粮?”
  仓部主事苦笑道:“部堂大人,河北道青天王叛乱,韩三通打从一进入河北之后,就派人死死盯着孝陵,大人应该还记得,韩三通离京出征之前,可是专程前来咱们户部,说过孝陵仓是他剿匪之本,孝陵仓本就储粮不多,孝陵仓若是出现变故,河北剿匪也就别谈了。”
  胡不凡冷笑道:“韩三通还真将孝陵仓当成他自己的了?他数万大军囤积在河北,据说还专门派了人守护孝陵仓,就是防着咱们从孝陵仓调粮……本官现在还真是纳闷了,他韩三通究竟是率兵打仗的将军,还是支配粮草调运的户部官员。”
  郎毋虚在旁道:“部堂大人,韩三通的做法或许太过,但是他有雷大将军在背后撑腰,咱们又能怎么办?据下官所知,孝陵仓不但要支撑河北官军,还要赈灾河北的灾民,前番从孝陵仓报上来的数目,里面的粮食如今已经不多,未必能支撑到秋收。下官只担心孝陵仓粮尽,韩三通又要找我们户部叫唤了。”
  胡不凡脸色有些不好看,道:“孝陵仓动不了,陈扬仓的粮食都已经调往了西北,吉平仓……哎,那边也调不了多少粮食,如此说来,往江淮调粮,只能从金陵仓了。”
  大秦帝国设立四大粮仓,都是急用的时候派上用场。
  东北部在河西道与辽东道之间,设有吉平仓,西谷关内,安邑道与西山道之间建有陈扬仓,中部地区,河北道与玉陵道之间则设有孝陵仓。
  洛安京城座落于玉陵道和金陵道之间,在金陵道南部,靠近川中道,则有帝国最大的粮仓金陵仓。
  帝国的粮仓,乃是储粮重地,有着坚固的安全防御系统,实际上外形看上去,都是酷似古城,其中储存的粮食,向来只是用作军事以及赈灾用途,若是天下太平,四大粮仓里面的粮食根本不必动用,但是如今帝国各处战乱,粮食却已经成了至关重要的问题。
  仓部主事道:“部堂大人,距离秋收还有半年的光景,这个时候,陈扬粮仓粮食已经告竭,孝陵仓也已经所剩无几,金陵仓乃是如今在我们手中的最后保证,里面存粮固然不少,但是要从那里调粮,却也要三思而行。”
  “三思而行?”胡不凡皱眉道:“兵部这两天已经连续催我们赶紧准备往江淮调粮,事关军国大事,咱们难道还能不调?”
  仓部主事站起身,恭敬道:“部堂大人,下官只是担心,调粮容易,续粮却难,一旦咱们现在轻易调粮,等到以后再有地方生出波澜,咱们无粮可调,那时候圣上必然怪罪,只怕……!”微抬头,瞥了胡不凡一眼,不敢继续说下去。
  胡不凡端起茶杯,饮了一口,问道:“续粮成问题?”
  仓部主事点头道:“正是。部堂大人,吉平粮仓且不说,四仓之中,吉平最小,其粮食的主要来源是辽东和河西两道,但是这两道本就不是产粮之地,吉平仓素来只是维持而已,每年也不会多出粮食。陈扬粮仓的粮食,虽然有西北三道和西山、安邑两道供给,但是西北经过西梁人一番折腾,田地大片被损毁,荒芜之地众多,不管接下来是否能议和成功,西北天山、西关、北山三道都不可能在秋收之后有足够粮食收上来,即使有些地方能够勉强收上来一些粮食,须知西北还有数百万军民,收上来的粮食甚至不足以支撑他们的口粮,到秋收之后,陈扬仓能够得到的储粮,也只能是安邑与西山两道收缴上来的,而且到时候从这两道收起来的官粮,不出意外的话,还得继续往西北调运过去,在西北完全恢复生产之前,陈扬仓能够支撑西北的困境就已经不错,咱们不用想陈扬仓会有余粮储存。”
  “吉平、陈扬指望不上。”郎毋虚摸着胡须道:“如果河北战事迟迟不决,孝陵仓甚至也无法指望了。”
  “不错。”仓部主事点头道:“孝陵仓有半数粮食一直都是从河北道缴纳上来,如今河北战乱,不但不能缴纳,反倒要从孝陵仓拨粮食过去,这里外一算,孝陵仓也是吃紧的很。如今金陵仓是四仓之中储粮最多之仓,但是它的问题与孝陵仓也一样,金陵仓的粮食,有半数也是从江淮收缴,如今江淮乱了,金陵仓面临的困境就如孝陵仓一样。如果江淮之乱不能迅速扑灭,金陵仓又调走大批粮食,那么秋收之后如果不能补充上存粮,卑职担心到时候会出现空仓大灾!”
  在场的户部官员门都是豁然变色,面面相觑。
  楚欢也在正堂众官之中,他其实对钱粮实在没有什么概念,如今在度支曹也是走一步学一步,略懂皮毛,对于钱粮的真正运转,他还是一知半解。
  堂中谈起帝国四大粮仓面临的困境,楚欢其实也并无太大的感触,但是瞧见户部众官员脸上都显出凝重之色,便知道事情有些不好。
  楚欢虽然不通钱粮,但却也不是笨人,有些关窍还是能够明白的。
  所谓民以食为天,如果一个家庭的米缸空了,家中都要紧张起来,更别说一个国家的粮仓空了下来,其后果必然是不堪设想。
  楚欢明白,古往今来,百姓作乱的根源,无非是吃不饱肚子而已,其实对于芸芸众生来说,只要他们能够填饱肚子,大都会安心劳作,能够忍受太多的灾难,但是如果连肚子也无法吃饱,那么定然会让兔子也长出獠牙来。
  堂中众人的话,楚欢听的模糊,但是仓部主事最后那句“空仓大灾”,却也让楚欢感到了一阵寒意。
  空仓,就代表着国库无粮。
  行军作战,震灾百姓,这都必须要依靠官仓的粮食来解决,一旦官仓无粮,那么必然导致军心涣散,出现兵变,且不说与敌人作战,军队本身便会崩溃,而无粮赈灾,更会弄得天怒人怨,百姓必然会揭竿而起,天下大乱。
  没有粮食,无法赈灾,无法赈灾,百姓就不可能安定耕作,无法安定耕作,也就不会有粮食提供上来,如此往复,就形成了恶性循环。
  外敌往往并不可怕,真正可怕的,却是内部出现了问题。
  帝国早年励精图治,官员清廉,百姓安居乐业,辛勤劳作,国库钱粮渐渐充沛,即使有天灾,朝廷也是大力度赈灾,如此即使身在灾难之中,百姓们却也是与朝廷齐心协力,共度难关,帝国四大粮仓好几百万石粮食的积存,就是因为帝国曾经有过一段辉煌,那时候钱粮充沛,帝国的腰杆子也是十分的硬朗。
  但是自从皇帝用心修道,无心治国之后,官员腐化的现象日趋严重,帝国早年的辉煌早已经不在,官员们从上到下极尽盘剥之能事,沉重的苛捐杂税压的百姓透不过起来,河北道青天王作乱,实际上就是因为官府盘剥太凶,百姓无法存活,这才揭竿而起。
  青天王起事之后,已经让帝国开始陷入了某种恶性循环之中,如果朝廷能够及时醒悟,皇帝陛下重新振作,或许还能有挽救帝国的机会,但是皇帝却似乎并没有那个意识,导致帝国各地危机四伏,如今江淮天门道起事,帝国再受重创,便完全陷入了困境之中。
  楚欢甚至能够想象,如果不能迅速地平定各地的叛乱,尔后与西梁人达成和议,那么大秦帝国所面临的危机将是前所未有的。
  内外交困,流民遍布,匪患丛生,天下大乱,血流成河,饥荒导致白骨遍野,那一幕幕景象竟是从楚欢的脑海中浮过。
  胡不凡显然也觉得事态严重,问道:“诸位,照你们看来,往江淮调粮,该当如何处理?”
  众官面面相觑,一时间都不说话。
  胡不凡冷哼一声,道:“食君之禄,忠君之事。诸位平日里口口声声要为圣上分忧,如今江淮大乱,诸位难道想不出法子?若是如此,朝廷养你们何用?”他似乎忘记,他才是户部的尚书,究竟如何处理,他这位尚书大人便该首先提出一个章程来。
  仓部主事感觉到胡不凡的目光看着自己,硬着头皮道:“部堂大人,下官以为……下官以为,江淮之乱若是迅速平定倒也罢了,若是不能迅速平定,那么其他地方随时可能因此而生出更大的战事,户部手中如果不能掌握一定的粮食用于后来的变数,真要到了那个时候,后果不堪设想。”
  “依你之见该如何?”
  “下官以为,金陵仓如今是重中之重,必须确保其万无一失。”仓部主事看起来还有几分干练,拱手道:“首先必须通告兵部,金陵仓必须要派重兵保护,以免天门道人打起金陵仓的主意。其次,可让江淮总督柳生魁下令,在围剿天门乱匪之时,下力气收购江淮的粮食,天门乱匪固然猖狂,但是如今也不过是打下几座县城,江淮道的整体控制权还在朝廷的手中,在天门乱匪势大之前,尽快将江淮各地的粮食控制在官府手中。江淮各地还有小型的官仓,而且江淮还有许多粮商有自己的粮仓,官府可以收购粮食……!”
  金部主事皱起眉头,起身道:“部堂大人,这种情况下,江淮的粮食必定价格惊人,绝不是以前的市价能够收购,若是真要收购粮商的粮食,所耗费的银两,必定是天文数字。这些银子,柳生魁能否拿得出来?”
  仓部主事皱眉道:“只靠江淮地方,这笔银子自然是拿不出来。”
  金部主事道:“难不成还要从户部拨银子下去购粮?”
  “否则从哪里拿出来?”仓部主事冷笑道:“江淮之乱,户部有责,可不仅仅是我仓部的事情,你金部难不成什么事都不管?收购粮食,固然是为了囤积粮食为官兵所用,另一个原因,那也是断绝天门乱匪的粮食,如果能够花大力气将江淮的粮食聚拢起来,一来可以暂时不用动用金陵仓,二来可以让江淮的粮草掌握在官府手中,有了主动权,三来却可以断绝天门乱匪的粮草,没有粮草,到时候看他们用什么来支撑与朝廷相抗?”


第四百章 购粮之策
  楚欢知道这位仓部主事复姓欧阳,单名一个志字,在户部之中也是见过几面,但是却从来没有说过话,对此人并不了解,但是今日听他所言,却发现此人还真是有几分才干,一番话下来,却是条理清晰,很有道理。
  这欧阳志还真是安国公一党中人,但是安国公一党自然也不会全是酒囊饭袋,欧阳志本身也还是颇有才干。
  欧阳志话声落后,有些人便微微颔首,金部主事却已经淡淡道:“你说的倒是轻巧,如果一切如你所说,拨些银子下去就能够平定天门乱匪,那倒也算得上是一个好主意。不过你粮仓吃紧,却不想想金部银两难道不吃紧?”
  欧阳志皱起眉头来。
  金部主事向胡不凡一拱手,“部堂大人,花重金购粮,万万不可。如今金部所存库银,已经十分吃紧,西北、河北两处战事,已经耗资甚巨,月内,还要往司天台拨付五十万两银子药草银,通天殿那边,有些地方已经准备用金箔壁画,又是大一笔支出,如果再拨付银两去购粮,司天台和通天殿那边该如何应对?”
  “五十万两?”欧阳志皱眉道:“司天台每季不是三十万两药草银吗?”
  金部主事瞥了欧阳志一眼,道:“看来你对圣上的大事还真没有放在心上。司天台要炼制新丹,所需银两大幅增加,每季要增加二十万两的药草银。”
  欧阳志眉头更是紧皱,张了张嘴,似乎想要说什么,但终究什么话也没有说出来。
  胡不凡道:“通天殿和司天台事关圣上修道大事,凡事都不可与此相比。”向欧阳志问道:“除了购粮,难道没有别的法子?”
  郎毋虚在旁笑道:“聚集粮草,倒也不失为上策,欧阳主事所言不错,一来可以就地解决所需,不必调动金陵仓,二来也确实可以以此断绝天门乱匪的后勤,没有粮食,连肚子都吃不饱,他们哪里还有力气作乱?不过重金购粮,倒也不必。”
  胡不凡瞧向郎毋虚,问道:“你有法子?”
  郎毋虚起身恭敬道:“部堂大人,如今需要花费银子的地方实在太多,如果再调拨一批银子重金购粮,这样的开支,无疑会增加我户部的负担。但是聚拢粮草之策,不必动用金陵仓,对我户部还是大大有利。下官以为,购粮还是可行的,但是却不必拿现银购粮,官府可以出具欠条,以欠条购粮!”
  胡不凡眼睛亮起来,拍手道:“好计谋。江淮五州,乡绅富贾不少,每家都有存粮,而且作为我大秦粮仓,那里的粮商可也不少,据本官所知,江淮素有粮家十八商之称,有十八户大粮商,他们都有极大的粮库……地方官仓、士绅存粮、商家粮库,这些粮食如果收拢起来,那可是数目庞大……!”他就似乎真的找到了不世良策一般,显出欣喜之色,“可派人去往江淮,下令江淮户部司出面,直接出示我户部借条,向他们借粮,他们如果要银子,咱们给他打银子欠条,如果要粮食,等到天门乱匪被平定,秋收之后,再将所欠粮食加倍偿还给他们。”
  便有数名官员纷纷笑道:“果然是好法子。”
  郎毋虚显出得意之色,显然为自己的妙极沾沾自喜。
  欧阳志却是显出吃惊之色,立刻道:“部堂大人、侍郎大人,这……这万万不可!”
  胡不凡和郎毋虚顿时都沉下脸来,金部主事似乎与欧阳志关系不睦,闻言立时叫道:“欧阳志,你好大胆子。部堂大人和侍郎大人想出这样的好法子,也算是为你仓部解决了一个大大的难题,你难道还有意见不成?”
  欧阳志道:“部堂大人,侍郎大人,下官并非有意顶撞,只是……只是借条购粮,祸患无穷!”
  “欧阳志,你这话从何说起?”郎毋虚好不容易想出一个法子,正在沾沾自喜,欧阳志却泼下一盘冷水,还说什么祸患无穷,这让郎毋虚心中顿时生出恼意,但他是个笑里藏刀的人物,便算心中怨恼,但是脸上却还是带着几分笑意。
  楚欢心里却是对欧阳志有几分刮目相看。
  他在户部也已经半个月,认识的人其实也不多,了解的人更是不多,本以为户部都是安国公一党,是铁板一块,但是今日看来,内部多少还是有些问题,而这欧阳志似乎就显得有几分特别,当众说借条购粮不妥,那无疑是打了郎毋虚一巴掌,欧阳志能有这个胆色,倒也不是庸碌之辈。
  欧阳志显然也知道自己的举动很有可能得罪郎毋虚,小心翼翼道:“诸位,下官斗胆直言,借条购粮,定会产生严重的后果。”左右看了看,见众人都的目光都聚集在自己身上,硬着头皮道:“天门道作乱,受害的固然是朝廷,是无辜百姓,但是最直接的受害者,便是江淮地区的士绅商家,天门道打着劫富济贫的旗号,大肆抢掠士绅商家,那些士绅和商家如今都是坚定地支持朝廷,他们在各地都有人脉,而且下面也还有庄丁护院,这些如今据说已经被组织起来,协助朝廷围剿天门道。”
  “他们都是受了朝廷的恩惠,如今天门乱匪作乱,他们自然也要出一份力。”郎毋虚道。
  欧阳志道:“效忠朝廷固然有道理,但是……但是下官以为,他们协助朝廷剿匪,目的也还是要保住自己的财富而已。”
  众人都不说话,但是心中却也知道欧阳志所言是真,只是这话说的太过直白了一些。
  “如果朝廷用借条购粮,将他们此刻视若金子的粮食收归官有,下官担心……!”欧阳志神情凝重,却没有继续说下去。
  胡不凡冷笑道:“你是觉着若是借条购粮,那些士绅商家会不服?”
  欧阳志点了点头。
  “他们有今日,乃是朝廷的恩赐。”胡不凡冷冷道:“如今朝廷有事,从他们那里借粮,他们难道还敢造反不成?”
  欧阳志叹道:“话虽如此说,但是那些人将自家财富看得比性命还重,未必能体会朝廷的良苦用心,若是借条购粮,只怕他们会以为是朝廷要强收他们的粮食,那帮人……那帮人心中十有八九会生出怨恨之心。”
  郎毋虚皱眉道:“咱们户部出具借条,并非强征,只是暂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