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以权以谋-第9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分明就是刚刚摆在张兆兴面前的册子。
一看到这几本册子,张兆兴的脸“唰”的就白了。
幸好有火光照印着,张兆兴的脸看起来都是红的,如果是在白天,就这清晰的变化,很容易就让别人发现了。
但此时,微一能救自己的办法,就是把眼前的这个年轻人抓起来,夺下他手里的书,然后装作不小心点燃并烧掉。
于是,张兆兴只能铤而走险,他一声大喝:“来人,快把这贼子抓住!”
几个家丁听见了,赶紧上前去抓杨清源,却被站在一旁的毛晋和宁轩翰一个个放倒在地。
这时,皇甫靖宗又露出一副惊讶的表情,看向张兆兴,问道:“张大人,这三个年青人不是你府上的?”
张兆兴听到皇甫靖宗这么问,还以为皇甫靖宗也不认识这三个年青人,心中微喜,想要借此来转移皇甫靖宗对几个吐蕃人的注意力,就说道:“回殿下,这三个人不是下官府上的,可能是要对殿下不利,下官这就把他们抓起来。”
于是,张兆兴朝自己的家丁又是一挥手,更多的家丁上前,朝杨清源他们扑来。
而毛晋和宁轩翰不恋战,一个纵身,躲过了这些家丁的攻击,并踩在这些家丁的肩膀上,一个翻身上了房顶,接着往前一窜,身体朝着围墙扑去,随后双手一个借力,就从围墙上翻了出去。
而杨清源趁着这个时候,早就把手里的册子塞到了皇甫靖宗的手里,紧接着,他凭借自己诡异的身法,一个闪身,从大门跑了。
等到张兆兴反应过来,杨清源他们三人已经不见了踪影,张兆兴大喊:“快追!”并率先想要从大门追出去。
只不过,皇甫靖宗不会如他所愿的被转移话题。
只见皇甫靖宗翻了翻几本册子,随后一下拦住张兆兴,沉着脸说道:“张大人,我看,你还是给我解释解释,这几本册子是怎么回事吧。”
(本章完)
1/10 20:18:52|48729435
第263章 谋皇位
皇甫靖宗手里的这几本册子,上面清晰的记录了西域诸国之间,用来联络的方式和人员名单。
但是,如果仅仅只是西域人,那倒是也没什么。
可关键是,这里面除了西域人的名字,还有金朝一些重臣的名字。
而在这些重臣的名字后面,还都标记上了收了多少钱,干了什么事,事后如何分配奖励。
更让皇甫靖宗感到愤怒的是,这些重臣食皇禄,却打着要分裂金朝的主意。
眼前的这个张兆兴的名字,也在其中,而且这个张兆兴,还是这些打算反叛的官员首领。
张兆兴此时面如死灰,他知道,皇甫靖宗一定是已经发现了。
但是张兆兴并没有什么悔改的心思,他知道,这样的事情被发现了,自己死了不说,全家老小都要被诛灭。
这可是叛国的罪名。
既然已经无路可退,那就拼死一搏。
于是张兆兴一边哆哆嗦嗦的朝皇甫靖宗走去,一边哭丧着脸说道:“文王殿下,下官糊涂啊!”
等走到里皇甫靖宗大约三步远的距离,张兆兴居然突然不哆嗦了,看向皇甫靖宗的眼神里也没有了敬畏,反而露出一丝残忍。
接着,谁都没有想到,张兆兴从怀里掏出匕首,突然就朝皇甫靖宗扑了过去。
只要抓住了皇甫靖宗当人质,那他自己说不定就可以全身而退,甚至直接逃到西域去也不是不可以。
所有皇甫靖宗带来的府兵,看到张兆兴掏出匕首的那一刻,就知道事情不对,领队的一声令下:“保护殿下!”
就有一些府兵朝皇甫靖宗围过去,想要把张兆兴拦在外圈。
可是他们离皇甫靖宗有七八步远的距离,离得近的又在控制着那几个吐蕃人,这一下根本来不及。
眼看自己的刀就可以架在皇甫靖宗的脖子上,张兆兴心中一片欢腾。
可是,还没等他自己高兴多久,就看到皇甫靖宗一脸讥笑的看着自己。
张兆兴的心中一沉:“不好!”
随后,只听到围墙上传来“嗖”的一声,紧接着就是一声金铁交击声。
随着这一声,张兆兴感到自己手里的匕首上,突然传来一股巨大的力量,震的自己虎口发麻,一下没用上劲儿,匕首就掉在了地上。
皇甫靖宗趁机一脚踹在了张兆兴的肚子上,张兆兴吃不住痛,“扑通”的就捂着肚子跪倒在皇甫靖宗面前。
几个府兵迅速围上去,控制了张兆兴。
张兆兴不甘的朝墙头看去,只见墙头上坐着三人,正是刚刚跑出去的杨清源、毛晋和宁轩翰。
由于杨清源他们现在的官职并不大,所以根本没有机会跟张兆兴认识,张兆兴自然也就不知道眼前的这三个人是谁。
但是看这三人身手不凡,想来应该是文王的人。
张兆兴自知大势已去,不由得叹了一口气。
“全部带走!”
皇甫靖宗一声令下,府兵架起张兆兴和那几个吐蕃的人,就往京兆府尹走去,并留下几人,守住张府的各个出入口,以免有人逃脱。
京兆尹还在睡梦中呢,就被自己的手下给叫醒了,这半夜三更的,睡的正香呢,本来正要发火,一听说是文王来了,则是赶紧起床。
来到前厅,看见张兆兴这个礼部尚书跪在堂前,不由得大惊失色。
待询问了详细的细节,京兆府尹马上立案调查,并连夜通知了刑部。
新上任的刑部尚书接道这个消息后,自然是明白这是皇甫靖宗的意思,于是,深夜进宫,面见皇帝。
礼部尚书勾结外邦,在自己的府里被抓了个现行,这事实在是太大了,也只有皇帝才能下令进行下一步的动作。
皇帝得知此事后,差点没气死。
自己负责与外邦联络的礼部尚书,竟然和外邦勾结在一起,还要图谋自己的江山,这让皇甫瑞如何不气。
但是这件事关系到两个国家之间的安稳,尤其是还有几个外邦的在自己手里,必须要处理得体,否则容易引发战争。
于是,这件事,就全权交给皇甫靖宗来处理,毕竟是他发现的。
而此时,厉王和太子也都得到了消息,对于他们来说,这可不是什么好消息。
这表明,太子和厉王,在朝堂之上的势力,已经土崩瓦解。
而直到现在,他们才终于清楚的认识到,原来皇甫靖宗一直都在暗中调查着自己这边的人,只是自己一时大意,根本就没有注意到。
但是现在,后悔已经晚了。
在把事情全权交给皇甫靖宗后,皇甫瑞回到了自己的寝宫。
回想起这一段时间以来,自己的六个尚书竟然全都出了问题,皇甫瑞越想越气,不由得气血攻心,喉头一堵,一口鲜血喷了出来。
朝中重臣连番的出事,加上皇甫瑞自身也已经年老,终于是支撑不住,病倒了。
照理说,皇帝病倒了,应该是太子监国。
可是皇甫瑞没有这样决定,他却让皇甫靖宗来辅理朝政。
要知道,现在整个朝中的六部,全部都已经是皇甫靖宗的支持着,所以基本上皇甫靖宗说什么,他们都是一口答应。
而张兆兴因为叛国,全家被收押,罚没全部家产,秋后诛灭九族。
至于那几个吐蕃国的重臣,虽然涉嫌蛊惑别国重臣,意图分裂他国,但是此时,国内政局不稳,不宜起刀兵,只好是遣送回吐蕃。
太子和厉王眼看着事情不对,两人聚集在一起,开始商量着以后的对策。
两人经过密谋,决定趁着皇帝病倒,由厉王带着自己的部队,以勤王的名义,杀向京城,太子则留在京城做内应,两人里应外合,一定能夺下皇位,到时候平分天下。
厉王在南方的部队,也已经变成只听命厉王一人。
所以,不管有没有虎符,厉王都能调动,更何况,厉王还有皇子的身份。
于是,在一个深夜,厉王悄悄起身,不带任何的随从和下人,偷偷往南方赶去,纠结自己的部队,随后化整为零,分队从南方想着京城进军。
一场腥风血雨,似乎就要挂起来了。
(本章完)
1/11 13:17:09|48785181
第264章 厉王要造反
〃厉王自己也整装出发,一身盔甲,胯下踏云骓,手上一把战天槊,带着先头部队,大约三千骑兵,先往京城方向而去。
厉王昼伏夜行,加紧赶路,所选的都是城边小路,不是大路,所以这一路以来,都没有被守城的官兵发现。
紧接着,厉王的其他部队,则是分散开来分别停在了沿途的城池里。
厉王已经做好了准备,如果自己能顺利勤王,逼着皇帝把皇位让给自己,那这些部队就不用北上,返回南方继续镇守。
可如果失败了,这些士兵就立刻就地造反,夺下城池,最后和皇帝划江而治,分管南北。
厉王本以为自己的这个举动,京城一时间应该收不到消息。
可巧的是,厉王的部队在经过江州的时候,刚刚好被花镇海看到了。
这一天,花镇海因为来设立在江州的“凌云阁”时差这个月的收入,到了晚上却睡不着,想着要去城外走走,散散心。
想他花镇海也是有武艺在身,不怕那些宵小之辈。
可就在花镇海登上城外的一座山的时候,他往下一看,就看到有一条“火龙”悄无声息的在江州地界的边缘处游走着。
多年来闯荡江湖的经验,让花镇海一下就知道,这是一支军队!
这一无战事,二无内乱的,突然有一队人马从自己眼底下跑过去,任谁都要多想。
花镇海心中升起不好的预感。
他突然想到凌云此刻还在京城,不知道这件事和他有没有什么关联,但还是告诉凌云一声,好做防范,就算没有干系,也能早一步逃出这是非之地。
于是,花镇海连夜就写了一封信,寄往京城。
自从皇甫靖宗把支持厉王的礼部尚书张兆兴弄下来后,势力就成了京城最大。
凌云也从幕后被弄到了人前。
最重要的是,皇甫靖宗送了凌云一处大宅子,凌云自然是笑纳了。
自从凌云有了宅子以后,那来往送礼的人就多了去了。
现在谁都知道,凌云是皇甫靖宗身边的红人。
而仁王在知道了这样的事情后,也是庆幸自己没有参与争斗,否则,还真的可能就是去了自己现在拥有的。
至于皇甫静蓉,在知道凌云其实是皇甫靖宗的人时,有些郁闷,因为他知道,凌云一开始说要和仁王多接触,是为了迷惑别人,实则是为了自己的计划作掩护。
皇甫静蓉感到自己被利用了。
不过,皇甫靖宗早就知道凌云和皇甫静蓉似乎有点什么,于是便找了个合适的机会,把仁王一家都叫上,自己做东,再把凌云也叫上,一群人一起吃了个饭,把事情说清楚了。
既然皇甫靖宗都出来帮凌云说话,仁王和皇甫静蓉也就没有什么好再计较的,这一段时间里,凌云和皇甫静蓉的走动开始变得频繁了许多。
凌云在安好了宅子以后,就派人给钱文显和自己的父母写信,告诉他们自己在京城的住处。
所以,花镇海才能写信给凌云。
而皇甫瑞在生了一场病以后,身体越发的不行,皇甫瑞明显感到,自己时日无多了。
三天后,凌云正在自己的宅子里,和杨清源他们一起喝喝茶,聊聊天。
自从进了京城,他们几乎就没聊过什么闲话,每天都是精神紧张,现在终于事情告一段落,可以稍微休息一下。
只不过,这一段时间,凌云始终没有看到厉王和太子,也没有听说他俩的任何消息,甚至连厉王府的大门都是紧闭着,这一切的反常,让凌云稍微有些不安。
这时,一个家丁带着一个风尘仆仆的人从门外走了进来。
家丁对着凌云拱手说道:“大人,这人自称是江州凌云阁的人,有急件送来。”
凌云一听说是江州送来的急件,不由得心里一慌,心想:“不是爹娘他们出什么是了吧?”
那人上前,将手中的书信递给凌云,说道:“大人,这是花家主给您的书信。”
“花镇海?”
凌云拿信件,拆开一看,不由得倒吸一口凉气。
“我说怎么没有厉王的消息,原来他回南方纠集军队去了。”
凌云捏着手里的信,面带忧色的说道。
“厉王要军队干什么?”
杨清源不解的问道。
“难道他自知皇位无望,要造反?”
秦旭在一旁说道。
大家在京城已经待了这么长时间,对于皇家之内的手足相残之事,早就听说了不知道多少了。
凌云紧锁着眉头,说道:“不好说,但是厉王无故召集军队北上,必有图谋,要早做准备。”
于是,凌云给了些银子,奖赏那个送信的人,并安排他去酒楼住一晚,随后凌云和身边的人一起,去给皇甫靖宗报信。
皇甫靖宗在得知这样的情况后,立刻下令,封锁京城周边城市的关口,阻止厉王的军队入关,如果非要进来,只能是厉王一个人进来。
厉王根本就没有想到,自己原以为天衣无缝的计划,竟然被他人提前知道了行踪。
而在城内的太子,此刻也是一筹莫展。
毕竟,厉王的军队要是连京城周边都进不来,他这个内应就没有任何作用,总不可能跑几十里去给厉王开城门吧?那这意图也太明显了。
但是,如果厉王真的要打,除了京城这边有防备以外,南方所有的城池都没有任何的准备,一旦开战,厉王的部队就可以迅速的占领一些重要城池,赢得强有力的支援。
此时,厉王军中的探子往前打探了情形,回来报于厉王。
厉王听说去往京城的路,不论大小,被全部封死,心中就明白,自己的行踪被暴露了。
不过,这些厉王其实早就做好了准备。
他当即找随军军师起草了一篇檄文,意思就是,要“清君侧”,把皇甫靖宗说成是意图造反,这才封了京城附近所有的道路,就是要自立为帝。
而且,事情已经到了这个地步,厉王下令,只要京城那边有任何动静,就通知还在后方的军队,立刻开始抢占城池。
一场战斗看起来在所难免了。〃
1/11 22:11:06|48828932
第265章 直冲颖昌关
〃厉王的这一篇“清君侧”的檄文一经发出,所有人都知道,厉王的心思,是要逼宫。
皇甫瑞知道了,气的又是一口老血喷出,原本就不太好的身体,如今已经是奄奄一息。
在这危机的关头,皇甫瑞虽然不想看到皇子之间手足相残,但是心里也清楚,如果不及早把皇帝的人选确定下来,那这一场仗,不知道要生出多少变故。
说不定还会有其他的统帅分别加入不同的阵营,到时候两方打起来,一定是伤亡惨重。
这样的结局,也必定会让金朝国力衰弱,西域诸国随后就会进犯金朝,到时候,金朝还能不能存在,都是个问题。
而解决这些问题的首要关键,就是确定一个新皇,有了诏书,就不会生出大的变数。
皇甫瑞虽然躺在床上不能起身,但还是可以发号施令的,于是他立刻把所有朝中二品以上的要员传到自己的床前,当着这些文武百官的面,拟了一份诏书。
这诏书的内容,自然是把皇位传给皇甫靖宗。
如此一来,太子那边直接就没有任何的希望了,而新皇一定,皇甫靖宗就可以掌控所有的大局。
可以说,厉王的这篇檄文,反而是更快的帮助皇甫靖宗成为第五任金朝皇帝。
而皇甫瑞在皇甫靖宗接下国印和诏书后,撒手人寰。
可是,厉王在知道了皇位已经传给文王以后,不由得火冒三丈。
他这次的目的,是要夺下皇位,而不是要推一把皇甫靖宗。
现在,皇位已然被抓在了皇甫靖宗的手上,厉王怎么可能甘心。
于是,厉王下令,后方部队,抢攻所在城池。
一时间,狼烟纷起。
不断有各地的战报传到京城。
“信州失守!”
“明州失守!”
“梅州、惠州、虔州相继失守!”
只用了短短三天,厉王的部队基本上就把长江以南几个重要的城池控制住了,而且,部队还在不断的向周围城池挺进。
听到这些消息,凌云不由得担心起还在江州的父母。
厉王后方的部队,只要跨过长江,首当其冲的,就是江州。
厉王自己带着三千骑兵的先头部队,就在颖昌城外驻扎下来。
颖昌可以说是京城的门户,如果攻破了颖昌,那京城就是待宰的羔羊。
好在,颖昌地势险要,且居高临下,易守难攻,若不是十倍以上的兵力,休想正面强攻颖昌。
而颖昌的守军,却有接近两万,也就是说,厉王至少要有二十万以上的部队,才能打下颖昌,但就算是打下来,也是杀敌一万,自损八千。
所以,厉王明知的选择停在这里,等待后方部队攻下其余的城池,再挥军北上和自己汇合。
颖昌多次派出军队围剿厉王的先头部队,却因为追不上骑兵,没能达到应有的效果。
可只要颖昌的部队想要去支援南方,厉王就会带着骑兵出来,骚扰支援的部队,让队伍没有办法顺利开出颖昌地界。
骑兵善于冲杀,又灵活机动,加上厉王这一尊杀神一样的主帅,基本上没有什么部队能逃得出厉王骑兵的铁蹄。
而厉王在南方的部队,就利用了各个城池之间消息不能快速传达的弊端,迅速就扩大了范围,一个月下来,南方大部分地方都让厉王占领了。
厉王还切断了南北之间的各个主道,许进不许出。
现在,金朝南北不能呼应,南方的局势越来越焦灼,而京城方面却一筹莫展。
厉王的武力,在如今的朝中,只有陈耀戟和李虎可以胜过他。
但是李虎在北境,陈耀戟则镇守西北,现在在京城的,根本没有人可以战胜厉王。
京城这边很是焦急。
但是更焦急的,就数凌云。
毕竟自己的父母,还有李虎的父亲,都在江州,要想办法接回来。
可是,如果要去江州,颖昌是必经之路,但是颖昌门口却有厉王的部队。
于是,秦旭他们决定,护送凌云去江州。
皇甫靖宗也派出一支队伍,扰乱厉王的视线,凌云趁乱乘马车赶往江州。
也幸好厉王的现行部队人数不多,凌云才能侥幸闯过。
而江州离京城也就三天的路程,所以,凌云很快就到了江州城。
所幸,厉王的部队暂时重心还是放在长江以南。
毕竟江州城也是军事要地,是连接南北的重要关口,厉王的军队在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之前,是不会轻易进攻江州城的。
凌云火速找到了凌禹、萧玉儿和萧逸,还有李虎的爹,李大力,几个人又重新雇了一辆马车,开始往京城去。
可是,从京城往江州城的路好走,毕竟有皇甫靖宗的禁军和直属皇家的瀚林军作掩护,容易出逃。
这回来的时候,因为有厉王的部队堵着,消息传不过去,谁也不知道凌云什么时候回来。
况且,也只有等到凌云来到颖昌的关口十里左右,才会被发现。
可在这之前,凌云随时有可能遇上厉王的军队的。
更可怕的是,厉王已经完全知道,自己之所以选择造反,都是凌云一手造成的,如果没有凌云帮主皇甫靖宗,现在这金朝的皇帝,说不定就是厉王自己。
所以,要是让凌云遭遇厉王,厉王是绝对不会放过凌云的。
但是没有办法,现如今,京城是最安全的,毕竟有着颖昌这道关口,把颖昌守好,那京城就没有任何的危险。
如果要去永宁城,那还要花上七八天的时间,随后,凌云他们还要从永宁城再回到京城,又要几天的时间,这些多天过去,事情都不知道会发展成什么样。
没有别的路可以选,凌云只能是硬着头皮上。
于是,载着凌云他们的两辆马车,昼伏夜行,专挑小路,兜兜转转,偷偷摸摸的,终于,能远远的看到颖昌这道关口了。
但是,还要在近一些,才有可能让颖昌的守军发现自己,也好方便他们来救援。
现在,已经没有别的路通向颖昌了,眼前只有一条大道,两旁虽然没有什么人影出没,但是凌云知道,这条大道,百分百会遇到厉王的军队,但是只要冲过去,就会安全。
凌云深吸一口气,随后说道:“调整方向,让马车直冲向颖昌!”〃
第266章 形势不好
〃这两辆马车分别有两匹马拉着,由秦旭和庄黎驾驶。
秦旭和庄黎两人几乎同时挥动马鞭,抽打在马屁股上,那马吃痛,撒开四蹄,疯狂的朝着颖昌关冲去。
目前,凌云他们离颖昌还有十五里,只要往前冲五里,就能得到颖昌军队的救援。
可以说这是决定了生死的五里路。
马车跑的里颖昌关越来越近。
还有十四里……十三里……十二里。
可是,就当凌云他们的马车即将出现在颖昌守城的兵士眼里时,旁边传来一阵激烈的马蹄声,凌云从马车里探出头往声音传来的方向看去。
只见离自己大约不足二里的地方,出现了一支骑兵。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