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唐风华路-第29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但是,虽然不舍得离开母亲,虽然口中呜呜呜呜不断在哭,但是小娃并没有说一声我要回家,反而更加坚定了要去参加乡试的念头。
  小舟两侧放着很多鱼干,这是江淮之地百姓用来果腹的粮食,鱼干缺少盐巴吃起来腥膻,然而童子少年们却感觉万分的珍惜。
  这是村中宿老东奔西走,这是各家各户咬牙拼凑而来,他们没有银钱当做盘缠,这些鱼干就是赶赴考场唯一的资粮。
  来吧,科举!
  来吧,科举!
  我们穷人什么都不怕,只要饿不死,就能向前冲,西府赵王赐下了机会,就算再苦再难也要坚持下去。
  小舟悠悠,不断泅渡,岸边相送的人影渐渐模糊,几个小童忽然拿出各自手抄的书本,对着日光大声朗读起来。
  “日出东方,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潜龙出渊,鳞爪飞扬……壮哉我大唐少年郎,前途似海,来日方长……”
  这是西府赵王的劝学诗,写进了皇帝昭告天下的圣旨之中,殿下的劝学诗写的真好啊,原来我们穷人家的孩子也是壮哉少年郎。
  白云悠悠,变幻苍狗,小舟在河流上不断前行,儿童们的读书声盖过了水声,远处天水相接之处,日光照在水面宛如鱼龙在舞,仿佛真想赵王诗句中写的那样,潜龙出渊,鳞爪飞扬。
  壮哉我大唐少年郎!
  ……
  大唐西南!
  大唐东南!
  大唐漠北!
  大唐东北!
  天下十二道,风起而云涌,无数小小的蒙童,无数贫寒之家的少年,甚至无数已经被岁月蹉跎了年龄的中年。
  贫寒士子背着包裹,带上了全村人勒紧裤腰带积攒的口粮,跨越千山万水,心中志向长安。
  我归来时,当回报家乡……
  科举,开了!


第740章 韩跃登高一呼,皇帝仰天狂笑
  时大唐贞观十二年九月九日,农历,重阳,宜祭祀,宜登高,宜出行……
  一轮浩日冲天起,照破山河万里云,天下十二道所有乡试科场,在清早辰时一刻准时开门。
  各地科场,人头密集。
  小童们略略显得拘谨,少年们下意识攥拳,一些被岁月蹉跎的中年士子则是长吁短叹,贫寒读书人的那份独特情感忍不住迸发出来。
  要开考了,不管成功失败,从此命运不同……
  “快看,监督的考官出来了!”人群中人少年惊呼一声,感觉自己的胸口砰砰乱跳。
  既有激动,也有忐忑!毕竟是贫寒之家的孩子啊,读书的机会还是少,很多人甚至没能用毛笔写过几次字,只能用树枝在土地上写写画画。
  然而现在,他们要考科举了。
  也不知道题目难不难?
  许多孩子脑海中,忽然又浮现出父母亲殷切期盼的脸。
  这个考场设在一个刚刚建成的大镇上,说是大镇其实还有质朴村庄的影子,村间百姓来往穿梭,偶有耕牛哞哞叫唤,仿佛是在给应考的学子们鼓舞,又似乎要让孩子们置身于自家乡村的环境。
  大镇之中唯有三座高大建筑夺人眼球,一座是镇子办事的衙门,一座是镇子建设的学堂,最后还有一个据说是镇子的护卫之所,里面有朝堂里派驻的兵卒,足足一百个战士保卫着镇子下属的二十多个村子。
  浩日继续攀升,洒下金光万道,忽然场中一声钟鸣,悠扬沁澈入人心。
  在场的学子们心中一个激灵,连忙打起精神站直腰身,很多孩子不由自主摸向怀里的书本,另一只手却紧紧抓着自己的粮食口袋。
  乡试科考,一共三场,三场统共也就半天时间,就算不吃不喝也无所谓,但是考完还要等待放榜,在等待的时间里才是最艰苦的时候。
  因为他们都是穷人家的孩子,没有钱去投宿客栈旅店,深秋之节露宿街头,必须要借助粮食补充体力,唯有腹中吃的饱饱,才能抵抗夜间的凉风。
  钟声悠扬响过,忽然又想起一个豪放的笑声,所有学子只看到一个黑脸汉子行走如风,他身后跟着七八个同样壮硕的汉子。
  这领头汉子站到科场门前,再次仰天发出一声豪放的大笑。
  他目光滚滚扫视学子们,神情振奋道:“好啊,真是好啊,想不到咱们卢家镇竟然有几百个读书人,这一次大家可以好好的考,争取过了乡试冲击府试,要让父老乡亲们看看卢家镇学子的风貌,娃娃们,祝福你们,俺叫老卢,以前是个老兵,现在是陆家镇的镇长,看到你们能来考科举,俺打心眼里感觉欢喜啊……”
  话说的质朴,透着一股子亲昵,在场学子们紧张的情绪悄然舒缓,许多人下意思轻轻松了一口气。
  浩日继续攀升,阳光渐渐有了热力。
  但见黑脸镇长忽然抬手看向手腕,听说凡是镇长的手腕上都带有一块叫做手表的东西,那是一种计数时间的神奇宝贝,是西府赵王赐给镇长们的标准配备。
  黑脸镇长看完手腕,随即又是哈哈一笑,大声道:“距离进科场还有十分钟,趁着机会咱老卢先给大家伙说点鼓舞人心的事……”
  “鼓舞人心的事?”学子们面面相觑,不知黑脸镇长要说什么。
  但见黑脸镇长陡然踏上科场门前台阶,目光炯炯扫视所有的学子,忽然面色变得严肃和郑重,大声道:“传西府赵王钧旨,天下科举士子听真,吾知,汝等穷苦,父母劳作民间,含辛茹苦抚养,一日读书,全家血汗,此际踏上征程,唯衣食住行难安也,特赐,凡应考学子,给钱一千文助资,另因秋风萧瑟,必有衣衫淡薄者,特赐棉衣两身,被褥一套,凡各地科场大镇,当尽力免费提供住宿,再配吃食供给,勿要饿着孩子……”
  勿要饿着孩子!
  多么暖心的话啊!
  越是穷人家的孩子越懂得感恩,许多学子忍不住就跪了下去。
  黑脸镇长喧完韩跃的旨意,脸上才再次露出质朴汉子的笑容,他忽然哈哈大笑几声,语带神秘道:“娃娃们,回头看……”
  学子们一呆,下意识转头去看。
  这一看不需要,许多人口中发出一声欢喜的惊呼。
  但见后方有威武的战士甲胄叮当,持刀将整个科场渐渐围拢,又有另一队战士吃力推着几辆大车,车上竟然装载着小山一般的肉食。
  那肉,是刚烤好的,好好日光之下,还在滋啦滋啦冒着油花。
  一阵香郁肉香,逐渐弥漫空气。
  许多孩子忍不住喉结滚动几下,口中抑制不住分泌出一种名叫口水的液体。
  黑脸汉子今天仿佛只会哈哈大笑,每次说话之前必然先笑数声。
  他指着那几辆转满肉食的大车,哈哈大笑道:“娃娃们,这是咱们陆家镇的一点心意,肉食全部是本官和几个同僚出资采买,售卖的百姓同样仅仅收了一个成本价,话不多说,请你们吃一顿,每人分发两块肉食,等会拿着进科场,考科举可是大事,殿下钧旨严令,万万不可饿着孩子们……”
  士子们心口砰砰,有些年纪较小的童子口水直流,片刻后那些战士推着大车走进,按照人头开始分发肉食。
  说是每个人分发两块,然而真正发起来明显透着一股子随意,战士们出手大方,保底最少给士子们三块烤肉,看见年龄小的娃娃必然多给,然后用油花花的大手抚摸一下娃娃额头,咧嘴憨笑鼓励道:“娃娃,好好考啊……”
  也有战士诱惑小家伙,嘿嘿坏笑道:“来来来,喊一声大大,给咱做个义子怎么样,干爹资助你去考府试,考道试……”
  当然这只是玩笑,战士们无非是跟孩子们凑凑近乎,很快几大车烤肉分发完毕,好些个孩子已经捧着肉食已经口水直流。
  黑脸镇长又是哈哈一笑,大声道:“馋了就吃啊,趁热才好吃,香喷喷的特别有嚼劲,吃饱喝足才有力气考试嘛,吃,都开吃,不够还有,大不了本官再去购买几车肉……”
  于是,这一刻,大唐首次新式科举开启之前。
  全天下所有科场几乎都发生了一件奇事,令让史官们不得不用笔郑重记载在史书之中。
  “时大唐贞观十二年九月九日,新式科举开考之前,天下万千学子同时开食,各地科场主管自主掏钱,资助了偏寒学子们人生征程之前的第一顿饭。”
  后来,这顿饭流传下来,哪怕大唐已经腾飞富裕,依旧保持这科举开考之前免费提供肉食的传统。
  士子们亲昵的称呼这顿饭为,西府赵王状元饭!
  辰时一刻终于到了!
  科场钟声再次响起,厚重悠扬沁澈人心。
  黑脸镇长猛地脸色一肃,手扶大刀目光滚滚,仰天厉喝道:“奉西府赵王钧旨,请科考士子入场,此考有三场,寓意天地人,无论风霜雪雨,亦或雷霆兵祸,但有一位士子尚未交卷之前,本官当用性命护住考场安危,你们只需用心考,其它事情我们做,娃娃们,入场吧,勿要忘记家中父母,想一想娘亲布满期待的眼神,考啊,考啊,这是你们人生的第一步征程,俺老卢在这里预祝娃娃们腾飞……”
  科场大门轰隆而开,一队战士面色肃重护卫两侧,虽然面色肃重,但是看向学子们又带着温和的鼓励,于是无数个童子少年鼓起勇气,抬脚次序走进了科场之中。
  卢家镇如此,天下各镇皆如此!
  在遥远的大唐帝都长安,此时皇宫也有钟声悠扬,李世民率领所有文武大臣登上太极殿顶楼,皇帝和韩跃并肩站立眺望远方。
  天上白云变幻,宛如巨龙在飞,韩跃陡然心潮激荡,仰天大喝道:“会当击水三千里,自信人生二百年,我苦难的大唐子民啊,你们腾飞吧……”
  他猛然将莽龙王袍狠狠一撩,长啸厉喝道:“来人啊,敲响皇宫状元钟,为天下士子鼓舞,为大唐科举庆贺。”
  太极殿下面有金吾卫大声应诺,随即轰轰隆隆冲向不远处一口新铸造的大铜钟,此钟比以前的皇宫巨钟更为厚重,上面有韩跃亲自撰写的劝学诗文。
  二十个羽林卫奋起神勇,携手并力用撞木撞向大钟,厚重悠扬的钟声顿时响起,飘飘摇摇笼罩了整个长安。
  然后,长安城头鸣金!
  再然后,渭水河畔鸣炮!
  各种巨响不断延续,一直从长安往全国各地传延,于是大唐天下皆有钟响,声音简直要冲破云霄,让九天仙神看一看凡人的奋斗。
  韩跃脸色涨红,明显心潮澎湃涌动。
  他旁边李世民同样面色涨红,皇帝虎目炯炯眺望天际远方,虽然额边已有苍苍白发,然而英武不减当年。
  李世民忽然重重一拍韩跃肩膀,哈哈狂笑道:“吾家有子,大唐脊梁,开启新式科举,选拔寒门之英,朕忽然有感而发,吾忍不住要仰天发句狂言,大呼曰:天下英才,尽入彀中矣……”
  皇帝哈哈大笑,然而眼中分明有晶莹在飞。


第741章 一边科举,一边打仗
  大唐各地科场,钟声渐渐停下,应考的学子们已经安稳就坐,默默在等待着考官发下考题。
  此次科举乡试,统共只有三场,因为从筹备到开始用时短暂,所以科场几乎都是临时搭建而成。
  这科场并不像后世电视里所里见那般每人一间考棚,反而类似高考那般考场那般几十个人同在一个大房间里。
  说是大房间,其实就是一个大棚子。
  考场四周还没来得及建设墙壁,完全是紧急竖立的几根大柱子,柱子上方接着棚顶,用来遮雨遮雪又或者遮阳光。
  卢家镇科场门前,黑脸镇长持刀警戒门口。
  这位黑脸汉子不时会回头看一眼后面的棚子,黝黑的脸上明显带着一丝遗憾,暗暗道:“时间真是太急促了,倘若再有下次科举选才,俺老卢说什么也要给娃娃们建个好科场,哪怕这个科场三年才能启用一次,俺也要带人给建个大地方……”
  他正满腹感慨之际,忽然科场之中人影一闪,但见两个小先生缓缓走出,后面跟着十个兵丁怀抱笔墨纸砚开始分发。
  小先生是不久前匆忙到达卢家镇的研究院学子,十个兵丁乃是负责护卫的朝堂之兵,他们不但负责护卫小先生前来,同时也负责押送着笔墨纸张前来。
  “要开始了……”
  黑脸卢镇长连忙打起精神,握着大刀的手腕轻轻颤抖。
  科场里面那些应考的学子同样有些紧张。
  许多农家出身的孩子长这么大别说见过场面,就连离开家走出五里地的经验都没有,几个童子脑门上全是汗,有一个甚至背后都湿透了。
  “大家勿要紧张,今日乡试并不难……”终于,两个小先生开口了。
  一人温声安抚在场学子,另一人则是轻轻咳嗽一声,道:“笔墨纸砚你们已经收到,现在且听本监考给大家出题目。”
  应考的学子们下意识正襟危坐,许多人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已经把身板挺得笔直。
  小先生目光缓缓扫过全场,忽然从怀里掏出一张纸来,微笑道:“乡试三场,第一场,题目很简单,请写一百字。”
  “咦!”应考的学子们下意识发出一阵声音。
  虽然每个人的声音很是微弱,但是几百号个学子加起来却是嗡嗡一片。大家之所以发出惊疑声音,实在是因为这个题目太奇怪了。
  不考诗经尚书?也不考诗词歌赋?
  没问儒学圣典,也没问孔孟之言……
  第一场的题目竟然是让人写一百个字。
  “一百个字?不知道让写什么字?”无数人心中迷茫,目光怔怔看向小先生。
  监考的小先生温和一笑,继续道:“此题松散,不设要求,校长出题之时告诉我们,只要你们写一百个字,具体写什么自己定,无论是写最简单的一二三四五,还是写较艰难的魑魅魍魉鬼,总之大家想写什么就写什么,只要写足一百个字,你的考题就算答完了……”
  有个小童子忍不住眼睛一亮,急急忙忙脆声问道:“如果俺写一百个字全都一样,凑够一百个算不算完成?”
  一百个字,全都一样?
  科场的士子们都是一愣,感觉这小童子真是胡闹。
  那小童子似乎也意识到自己不对,脸红扭捏道:“俺村里没有私塾,是瞎眼老爷爷拿着俺的手教会写字……”
  明白了,这是村中实在贫穷,连书本都不曾拥有,识字乃是靠别人手把手所教。
  两个小先生哈哈一笑,忽然指着小童子点头道:“好,那你便写上一百个同样的字,不管写的如何,第一题算你过关。”
  哗——
  在场一阵哗然,士子们神情呆滞。
  堂堂科举乡试,竟然如此儿戏么?
  小先生悠悠一笑,淡淡道:“校长曾言,字如其人,乡试不过是科举的基础选拔,反正出太深奥的题目你们也不懂,索性便看看大家的字如何,算作科举路上的第一次遴选……”
  说到这里看了一眼众人,指着那个脸色忸怩的小童子道:“这个娃娃虽然要写一百个同样的字,但是同样的字也能看出写字的基本功,最主要是他能第一个想到写一百相同文字的漏洞,单凭这份激灵可以资格过关。”
  说到这里再次一停,猛地抬起手腕看了看时间,沉声道:“时辰已到,速速答题。”
  答什么题啊?
  无非就是写一百个字!
  但是写字也不简单,尤其是写一百个毛笔字。
  古代写字要讲究屏气凝神,文字一笔一画虽然是手腕所写,但是笔画之间却是发自内心的映照,一百个大字如果全部写完,无论是心力还是体力都是一场考验。
  无数学子执笔在手,深吸一口气饱蘸浓墨。
  那个小童子同样握住了毛笔,学着其它学子们那样,深吸气,静凝息,目光之中再也没有了孩童嬉闹,反而恭恭敬敬落笔于纸。
  虽然他只需要写一百个重复的字,但是每一个字小童子全都郑重在写,这是对学问的虔诚,也是对乡试的恭敬。
  两个小先生其实并非监考官,真正的监考是那十个朝堂兵丁,还有卢家镇的几位副镇长和办事员。
  两个小先生抬脚在考棚里游走,其中一人走到小童子身旁看了一眼,脸上忽然显出若有所思的神情。
  但见这个小娃娃已经开始写第四个字,四个字果然都是同样的字,虽然字体同样,但是横平竖直。
  小娃娃并没有偷奸耍滑选写简单的“一二三四”等字体,反而正正经经写了一个“娘亲”的娘字。
  “很好,这小娃娃真的很好!”小先生暗暗点了点头,心中对这个娃娃又有了几分喜爱。
  一百个字,全都写娘亲的娘,看他恭恭敬敬在写,分明是发自内心。小娃娃应该识字不多,甚至有可能只会写这一个字。
  小先生忽然明白过来,刚才这娃娃提出写一百个重复的字并非机敏,而是因为他只会写这一个字。
  但是这个字很好,只这一个字就足以过关了。
  娘亲的娘。
  人从娘亲而来。
  人吃的第一口饭是娘亲给的。
  世间千恩百苦,孰知疼我父母,一个人若是时刻记着自己娘亲,想来品行不会差到哪里去,刚才小先生表示让这个小娃娃直接过关,现在看来并没有乱用手中的权利。
  科举选才,既要选才,也要选德,校长曾经说过,哪怕你学富五车,如果德行太差,那么对不起,这种人滚蛋,朝堂不会要,大唐不需要……
  时间过得飞快,转眼就是半个时辰,许多士子的考卷已经写得密密麻麻,显然一百字快要完成了。
  两个小先生不断在科场里走动,对学子们的应考逐渐有些了解,他俩悄然对视一眼,对考后阅卷达成了一丝默契。
  这个卢家镇明显很穷,学子们的学问比较差,一百个大字许多人都选的较为简单,非是为了逃避或者偷奸耍滑,而是因为较难的文字他们没学过。
  “按照校长的暗示,这种穷苦镇子需要放宽要求……”两个小先生再次对视一眼,悄无声息暗暗点了点头。
  随着时间推进,应考学子们的一百个大字陆续完成,那十个兵丁神情严肃开始收卷,然后又分发新的纸张给应考学子。
  小先生轻咳一声,温和道:“乡试三场,第一场算是完成了,大家倘若饥饿饥渴,可以饮水吃饭,因为第二题用时要久一点,所以在考试途中允许大家去茅厕一趟,只不过需要严肃申请,而且会有兵丁跟着你们过去……”
  众考子连连点头,有人真的拿出烤肉开始咀嚼,古代写毛笔字是个体力活,连续写完一百个字,不但考验人的臂力碗力,同时也是考验人的体力和耐心。
  写完一百个字又要开始第二题,许多聪明的学子已经开始饮水吃饭补充力气。
  时间又过去一会,几乎所有应考学子都做好了充足准备,两个小先生点了点头,其中一人伸手从怀里又掏出了一张纸。
  他正要宣布第二题的题目,在场学子们也都正襟危坐侧耳恭听,哪知就在这最紧张的时刻,猛听科场外面传来一阵喊杀之声……
  喊杀之声初时很远,然而只在转眼之间就飞速接近,似乎有百姓在仓惶惨嚎,又有暴徒在放声张狂大笑。
  “啊……”远处又是一声惨嚎,叫声特别的刺耳,紧跟着就听有人哈哈狂笑,暴吼道:“冲进科场,杀光士子,把他们号称为国选才的科举,给灭了。”
  “杀啊!”似乎外面有上百个暴徒在狂吼,狂吼之中依稀夹杂着一些听不懂的语言。
  当然更多的还是在吼着汉人之语,那吼声分明带着浓浓的疯狂和狂热,凶狠道:“大唐世敌,血海深仇,杀光士子,高丽复国!”
  考棚里的学子们先是一呆,随即脸色变得仓皇失措。
  参加乡试者十成之中有九成都是小孩,并且这些小孩出身农家,生平别说见什么大场面,连离家五里之地的都不多。
  乡试之中,怎么会有高句丽人出现啊?他们不是已经灭国了吗,怎么还敢在大唐的土地上来杀人……
  这些娃娃明显有些惊恐和害怕。
  ……


第742章 假若我代表大唐!
  也就在这时,猛听考棚门口一声暴吼,但见那个黑脸卢镇长大喝一声,目光隆隆道:“本官曾经说过,士子进了考场,万事勿要再问,无论风霜雪雨,亦或雷霆兵祸,只要有一位士子不曾交卷之前,本官当用性命护住考场的安危。娃娃们,好好考你们的试,外面这群辽东杂碎,让俺来……”
  黑脸镇长说到此处,猛然举刀对着天空咔咔咔劈了三下,一股惨烈气息顿时生出,他仰天又是一声暴吼,大喝道:“弟兄们,干死这帮辽东狗。殿下八年前就平定辽东,如今他们还像老鼠一般想着复国,敢来动大唐的科举士子,先问问咱们的屠刀同不同意!”
  今日科场,有两百战士驻守保护,但见其中一百人轰然冲阵,随着黑脸镇长杀了出去。
  另外一百人则是原地不动,手持兵器继续防护科举考场。
  “看什么看,回过神来……”
  考场上两个小先生忽然同时轻喝,一人目光炯炯道:“读书做学,心有神定,当如圣贤存于胸怀,放射隆隆毫光,震慑魑魅魍魉,学子们,今日乡试第二题,就是让你们在这刀兵烽火之中,人人写出一篇应试的言论!”
  另一人沉声接话,大声道:“此论不管你们用诗词写还是用歌赋表示,哪怕是顺口溜,又或是瞎白话,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