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唐风华路-第29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另一人同样如此,不过目光却下意识看了看武曌那边,忽然压低声音道:“你还记得开考之前我跟你说过么,那个少年是女扮男装!”
第一个小先生下意识点头,口中答道:“记得啊,当时你还指着她脖子说,男子没有这么白的肌肤,明显是女扮……”
说到这里猛然住口,脸上显出极其精彩的颜色,愕然长大嘴巴,结结巴巴道:“刚……刚才,院长锤了她的胸……”
第二个小先生一把捂住他的嘴,压低声音训斥道:“你不要命了,这种话也敢胡乱说。”
第一个小先生一脸惊恐,被捂着嘴巴连连点头,他眼中明显带着震惊,这一次却是不敢去看武曌那边方向。
两人悄悄对视一眼,心中同时闪过一个念头,暗暗猜测道:“院长刻意提及此女,言称要给一些照顾,也不知是因为愧疚摸了人家,还是因为心中生出了喜爱,如果出于愧疚那还好说,如果是因为喜爱的缘故,那可……”
那可就是他们的师娘了!
乖乖不得了,无论是因为愧疚还是因为喜爱,这少女经过今次变故,从此怕要起飞啊!
两个小先生再次对视一眼,都觉得自己心口砰砰乱跳,能被选进研究院的士子没一个平凡之辈,两人脑中几乎同时闪过了一个念头。
“现在就去讨好,先把关系打下……”
几乎不约而同,又似忘了韩跃的叮嘱,两人直接度着步子慢慢在考棚里行走,看上去像是在监督众人答题,其实却一路在接近武曌的身侧。
他俩行事目的很是隐蔽,几乎用了一盏茶的功夫才走到武曌旁边,先是一个小先生装作随意观看武曌的答卷,另一人却装作皱眉担心武曌发呆的原因。
然后两人同时开口说话,温声道:“这位学子,可是身体有所不适?”
武曌怔了一怔,换乱之下连忙放下捂住胸口的小手,她使劲吸了几口气平复情绪,装作若无其事道:“多劳先生关心,学生并无大碍。”
她抓起毛笔想要写字,然而手腕却忍不住一直在抖,咬牙静心半天,却是一个字也不能写下。
两个小先生悄悄对视一眼,都知道对方注意到了武曌的耳根和脖子,那种红色简直万分扎眼,顿时又让两人坚定猜测。
“乖乖不得了,说不定此女早和院长认识,这有可能是故意玩的一手民间相会,王爵发现贫寒之女,然后两厢情悦纳入家中,得正经对待,不,得严肃对待,这很可能是以后的小师娘,是西府赵王的第九位小王妃……”
……
第748章 有人盯上了武曌
武曌的事情毕竟只是一个小插曲,韩跃进入这个小科场也只是一次由性而发,真正的大事始终还是科举,这才是能够影响大唐国力和腾飞的根基。
当午后阳光慢慢变得祥和……
当科场内最后一个学子缓缓放下了毛笔……
负责收卷的战士们郑重将一张一张考卷拿起,然后小先生们面色严肃的走到考棚中央。
“大唐科举乡试,至此便算完结,有请守卫敲钟,次第向上传播!”科场中的两个小先生同时开口,科场中的所有学子们同时站起。
嗡,嗡嗡!
清脆的钟声飘荡响起,连续三响,悠扬沁心。
不止某一个科场如此,而是大唐十二个道的科场,大唐三百六十个府的科场,一千六百个县的科场,几万个镇子的科场,皆如此!
这科举敲钟的方式乃是韩跃独创,既是一种科场礼仪,也是一种信息传播,开考之前由皇宫敲钟,然后层层传递到大唐举国各地。
现在考试结束了,钟声却又各地科场开始敲响,然后层层传递达至长安。
前面曾经说过,声音传播速度很快,钟声以接力棒的方式进行传播,确实有飞速跨越千山万水的能力。
即使大唐最远的一个县域,最多也只需要三个小时。
三个小时是多久?
搁在古代相当于一个半时辰!
一个半时辰,顶多古人走路二十里。一个半时辰,也许只是几个儒生相聚煮了一次茶。
韩跃这个敲钟传递方式真的很不错,远远强过了大唐正在采用的飞禽传书制度。当然钟声传递只能传递一些简单讯息,不能像飞禽传书那样可以把事情说得很清楚。
但是,毕竟也是一种传递方式。
快速,直接!
当最远一地的钟声用接力棒形式传到长安,皇宫里的状元钟敲响了最后三声悠扬之响,大唐皇宫太极殿的顶楼之上,李世民和一众大臣忽然发出阵阵欢呼。
古人讲究山崩海啸面不改色,然而皇帝和大臣们这一刻却不得不喜。
李世民目光炯炯眺望长安,恰好此时夕阳降落未落,满城炊烟袅袅升起,宛如江南烟雨迷离,皇帝由衷发出一声感慨,忽然大笑道:“天下英才,尽入彀中矣!”
这是他第二次发出如此感慨,前后相隔不到半天时间。
科举乡试,终于结束了。
各地科场的士子们鱼贯走出考棚,有人面上欣喜,有人面上惶然,有的目光闪闪畅想未来,也有年纪还小的童子痛哭流涕。
哭不是因为伤心,而是因为喜极而泣,这些小童子明显考的很好,已经预见到自己可能会过关。
乡试过关,那可就是童生了。童生虽然是科举最低级别的身份,毕竟已经算是脱离了平民的范畴。
许多寒门士子不自禁想起家中父母,已经婚配者想起苦守寒窑的贫妻,他们心中仿佛有一匹烈马想要冲出来,然后跨越千山万水回家告知消息。
但是心情再怎么激动,学子们却并没有急着离开。
因为乡试考完并非完成一切,他们还要等待三日后的乡试放榜。虽然有些人已经预见自己能够过关,但是不到最后一刻心中总是惶然……
武曌心情有些低落,神色茫然藏在人群之中,相比周围学子们不断谈论科举之事,这位闻名后世的女皇情绪却差到了极点。
她没考好,第三题最终没能写完。
那两个小先生虽然刻意讨好,但是毕竟不敢明目张胆帮她,武曌觉得自己完蛋了,再想考科举需要等三年……
科举要用三年时间,才能开展新一轮选才。比如这次科举,从筹备到乡试需要三个月,然而三个月后开始府试,再三个月开始道试,最后三个月举行殿试。
从乡试到最后的殿试足足一年时间,一层一层晋级选拔出天下的精英。再要开启下一次科举,至少要隔开两年时间。
因为人才是有闲的,不可能年年都开科举,学子们需要一波一波成长,要留给他们读书学习的时间。
所以这次科举乡试不中,武曌至少还要等待三年。
她忽然打了个哆嗦,心里变得恐慌,这三年时间她肯定会过得十分艰苦,因为她不准备去向自己的两个哥哥低头。
此处科场的两个小先生身有重任,一旦乡试完结立即要开始阅卷工作,并且由于阅卷任务的身份敏感,所以并不敢在考后继续找武曌讨好。
在这种状况下,武曌更加显得惶然。
她茫然站在人群之中,听着身边学子们讨论着科举,忽然觉得有一阵凉风吹来,娇躯忍不住轻轻颤抖两下。
如今已是深秋之节,很快冬天就要到了。
冬日严寒,她缺少吃穿衣物,响起这两年来所受的苦,武曌下意识再次打了个哆嗦。
这时科场门口有人高喝一声,声音滚滚道:“诸位应考学子,还请暂留脚步……”
武曌微微一怔,那些学子们也抬起头来。
但见负责科场门口那人是个小官,级别类似于大唐各地组织乡试的镇长,他垂手立在门口台阶之上,大声再次又道:“考前吾便说过,赵王有赏赐下,但凡参加科举乡试的学子,一律赏赐铜钱一千文,另外提供免费食宿三日,好让大家静等放榜之时,来人啊,发铜钱。”
“发铜钱,真的发铜钱?”学子们明显又是一怔,随即就是一阵强烈的欢呼声。
武曌同样怔了一怔,不过她很快就看到有人赶着几辆诺大牛车,上面装载着满满当当的铜钱,车边跟随着几十个甲胄叮当的战士,战士之前却有两个文士拿着登记书册。
这真是要发赏钱啊!
虽然科举不中,但是韩跃却想到了寒门子弟外出的艰难,过关者需要向府试进发,落地者需要回归乡里,无论是过关还是落地,总之行路投诉都少不了盘缠。
这一千文铜钱,就是韩跃给大家的帮助。
钱可不少,官定一贯,如果按照吊八百的方式换算,其实等于一贯两百多文。这钱足够一个书生少年吃用三个月,完全不惧怕冻死饿死在路上。
此处科场足有几百个学子,然而战士们发钱的速度更快,几辆诺大牛车上的铜钱飞速减少,武曌面色茫然也领到了一千文铜钱。
然后门口那人又是一声高喝,继续道:“再传赵王之命,厚赐科举士子,凡今日参加乡试者,给过冬棉衣一身,行走路引一份,不管到哪里投宿借居,皆可享受科举士子待遇……”
说到这里微微一停,微笑又道:“不过这个士子待遇只能持续三月,三月之后落第者自动取消此等待遇。想要享受大唐的供养和尊崇,大家回去好好努力再读书吧!”
至于过关者他没有说,因为过关者到时将会有新的待遇赐下。
科场不远处又有牛车而来,这次装载的全是崭新过冬棉衣,有人念着武曌的名字送来一身,棉衣领到手里只觉很是软和。
“这就是那个人的厚赐么,哪怕落第者也要赐予钱财和衣物,难怪有人说他是活着的圣贤,果然不想让一个贫寒之子冻死饿死……”
不知为何,武曌心中闪过一个念头。
由于她是女扮男装,因此并不敢和周围神情热切的士子们过多交流,少女抱着棉衣收好铜钱,然后小心翼翼找了个墙角站着沉思。
她知道自己很可能不会过关,但却依旧存在一丝奢望,她想在附近找个地方借宿,然后等待三日后乡试放榜。
“也许,我也能中呢。”
武曌明媚的眸子闪动几下,忽然心中生出一种强烈的渴望,喃喃自语道:“只要中了乡试科举,就可参加上一级的府试,到时就是科举秀才的身份了。”
有这个想法的不止武曌一人,许多自知发挥不好的学子们同样如此,不止此间科场如此,其实天下科场皆同。
人总是心存渴望。
有了秀才身份,即使再向上考不中道试也无事,秀才已经可以做些事情,也会有镇子官员来请来求。
到时谋个小差事做做,又或者报名去镇子小学里教书,总之再也不会饥寒交迫,从此人生已有不同。
武曌并不奢望自己能层层过关考中状元,人活在什么层面就会想什么样的事情,她现在最想解决的是饥寒交迫衣食无着,她再也不想像此前两年那样沿街乞讨……
“这位小哥,这位小哥!”
不远处忽然有人轻声呼喊,声音明显透着一股子小心翼翼。
武曌怔了一怔,最后才发现对方是在呼唤自己。那人一边轻轻呼唤,一边还满脸友善向她招手。
她下意识抱紧棉衣,然后带着警惕慢慢过去。
那人见武曌接近,连忙躬身塌腰行了一礼,明明武曌衣衫破烂穷困潦倒,然而这人话语之间竟然带着一丝说不出的讨好。
就仿佛那两个小先生一般,让武曌心中不由一动。明明自己是个穷困潦倒的模样,这人为什么会如此低声下气谦恭谦卑?
所谓礼下于人必有所求,但是所求也得看求的人有没有能力,像自己这种情况明显不是别人可求的存在,那么这里面明显就有些问题了。
第749章 有人踢翻了韩跃的摊子
只听这人再次又问她道:“这位小哥,可否告知一下名姓?”
似乎看到自己眉头微皱,连忙急急又解释一句,道:“小人没有别的意思,就是想向您讨个称呼,小人总不能老是小哥小哥的喊您吧,既不尊敬也不方便……”
他说话之时不断搓着大手,显然心里竟然带着几分惶恐之情。
武曌忽然注意到这人的手掌很是粗厚。
她下意识退后两步,目光警惕问道:“莫非你是巴蜀那边过来的人?”
之所以这么问,是怀疑这人是两个哥哥的手下,毕竟此人手掌粗厚长满老茧,一看就是身怀武艺的高强武人。
大唐军功甚盛,有武艺的人一般待遇很高,然而这人却躬身塌腰对待自己,武曌不得不怀疑他是两个哥哥派来抓人的。
但是那人明显呆了一呆,随即摇头迷惑道:“巴蜀?那可挺远啊!小哥为何有此一问啊,小人可是地地道道的关陇之人……”
“是吗?”
武曌眸子闪动几下,故作不解道:“既然你是关陇之人,怎么听口音却没有长安味道。反而有种……嗯……有种说不出来的怪味,我以前从不曾接触这种语调!”
那人嘿了一声,面色讪讪笑道:“小哥勿怪,小人在东北待得太久了,咱在那边整整驻守十年,直到月初才回归长安这边。由于在东北生活太久,连口音也没了关陇味道……”
他忽然再次拱了拱手,小心翼翼问道:“小哥,敢请问您高姓大名,小人不能老是称呼您小哥,这样既不尊敬也不方便。”
这次武曌没再迟疑,忽然展颜轻笑道:“我姓武,幼名明月……”
她本是郑重介绍自己,哪知对面的人却猛然脸色一变,他伸手直接捂住自己耳朵,急急道:“小人知道您姓武便成,至于其它我可一点没有听见。”
其它,很可能指的是武曌的幼名。
这人问清武曌名字之后,似乎完成了一件极其重大的任务,他忽然从怀里掏出几块碎银子往武曌抱着的棉衣上一放,然后竟然急急慌慌转身便走。
临走之时还不忘讨好一句,小声道:“长安城里到处都有客栈,武家小先生不如找个地方先去投宿,若有钱财方面的短缺之事,您可随便找个店中伙计说上一声,不出半个时辰,小人必会出现送钱……”
武曌呆了一呆,站在墙角怔怔看着这人离开,忽然脑中灵光一闪,下意识脱口而出道:“你是他的麾下?”
她不问还好,一问只见那人拔脚飞逃,惶惶如丧家之犬,又似是惊恐万分,口中急急道:“武家先生勿要乱猜,小人不是,小人不是……”
一溜烟跑远,转眼无影无踪。
原地只留下武曌怔怔站在墙角,她忽然又觉得自己猜测可能是错误的。
那位王爵行事宛如浩浩大日,即便发现自己是女子也不会做这种遮遮掩掩的事情,即便他心中有所目的,也会亲自出面而来。
绝不会派个下人来打探自己的底细这般小做。
事实正如武曌猜的那样!
却说那个人一路狂奔离开,不久后出现在长安某一处偏僻角落里,此时他脸上的惶恐已经消失无踪,反而双目之中显出无限的愤恨和仇恨。
也就在这时,角落里忽然人影一闪,但听有人沉声而问道:“事情办得如何了?”
这人腰杆下意识一挺,不过语气却带着浓浓的仇恨,咬牙切齿道:“已经把钱送上,并且让他稍加怀疑,赵王麾下派系林立,就算日后他见了赵王说出此事,估计赵王也不会猜到是我们做的,只会以为是某个麾下派系讨好,所以才有意接近这个学子……”
“很好,办得不错!”角落那人称赞一声。
这人吐出一口气,语气忽然变得更加愤恨,满脸激动道:“家主阁下,我们还有武力,为什么不肯直接祸乱厮杀,让这大唐汉人偿还辽东的血债。”
角落里沉默良久,那人不曾回复此问。
如此过了良久,角落里那人才冷冷有人说道:“你先离开,继续留意,其余事情不该问别问,大唐和赵王不是那么好对付的。”
问话这人咬了咬牙还想再说,最终却强行忍耐下来,他神情明显很是失望,但是依旧恭敬行了一礼转身离开。
待到他的身影远远消失,角落里说话那人才慢慢走出,这人腰间赫然插着六把短刀,短刀没有刀鞘精光闪闪。
他手里还拿着一根大唐军中将领标配的望远镜,满脸刀疤在夕阳余晖下显得极其狰狞。
正是高句丽亡国之人,古往今来第二个六刀大宗师渊盖苏文。
他忽然手持望远镜向着科场那边观望,不满刀疤的脸上筋肉不断跳动,一只独眼射出浓浓仇恨之色,口中喃喃自语咬牙切齿道:“虽然不知道你和他什么关系,但是从望远镜里我却看到了他拍你肩膀捶你胸口,这分明是兄弟之间的下意识动作,恐怕他都不知道自己是无意识流露而出……”
渊盖苏文边说边仔细查看,望远镜的镜头不断在武曌身上打量,好半天之后他才缓缓将望远镜放了下来,一只独目森光闪闪,依稀也带着一丝茫然,迷惑道:“奇怪,年纪有十五岁,应该不是他的儿子,也不会是门下弟子,更不可能是某个勋贵的子弟……”
说到这里皱了皱眉,越发迷惑道:“姓武?李跃有姓武的朋友么?如果你们不是朋友,他为什么刻意要在考棚里照顾你?”
此时夕阳余晖渐渐消退,渊盖苏文躲在暗中又观察了片刻,最后他看见武曌抱着包裹慢慢离开,而他派去的那人则是一直在暗中悄然跟随。
“虽然只有一丝可能,但是吾不能随意放弃,哪怕是任何一点可以接近李跃的机会,我渊盖苏文全都要用心埋伏,李跃,李跃,你该死……”
脸上刀疤滚动,独眼射出寒光,他陡然将望远镜放入怀中,然后宛如幽灵一般隐入了阴暗之中。
也就在他离开不久,此处偏僻巷道忽然有几个身影追踪而来,其中一人不断用鼻子闻嗅墙壁和地面,然后气狠一圈砸在墙壁的青砖上,懊恼道:“可恨,又给他走了,此人应该在盏茶之前停留此地,可惜咱们总是晚他一步追来。”
其他几人攥了攥拳,有人咬牙道:“只要人没死,总能追缴到,继续追,这天下还没有潜龙追不到的人。”
几人脚下一弹,瞬间也隐入暗中。
这时夕阳终于落山,长安城里华灯初上,街头喧闹夜市繁华,百姓们并不知道暗中一切交锋。
武曌抱着棉衣小包裹在街头走动,经过几家客栈都想停下来进去投宿,但她又觉得这几家客栈太过费钱,于是继续在街面上行走寻找。
今日科举乡试刚完,街面上也有不少学子们在寻找投宿之地,有些自觉乡试可以过关的学子们则是聚成一伙一伙,相约在长安城里游逛并结纳同考友谊。
长安城设立十七个科场,参加乡试的学子们何其之多,恰好今日皇帝特赦不予宵禁,于是这些学子们更加繁华了帝都的长街。
武曌抱着包裹继续前行,边走边不断寻找廉价的客栈,也就在这时,她忽然看到一个熟悉的身影。
那个身影挑着一担子粮食,手里还牵着两个明珠皓齿的小女娃,他挑着担子走到一处街边摆摊,偏偏就有几个科举士子围了上去。
那几个士子穿着不俗,一看就不是寒门子弟出身,其中有个士子似乎是因为今日乡试考的不好,忽然撒气般使劲踢向那人摆摊的粮筐,怒声道:“粮食粮食,悯农悯农,都是你们这些该死的泥腿子,如果不种地赵王哪里会写悯农的诗,该死,该死,若是没有这首诗,本公子必然可以过乡试……”
这士子越说越气,猛然飞起一脚将粮筐踢翻。
不远处武曌圆圆长大嘴巴,忽然心中生出一股极其古怪的念头,暗暗道:“他的粮筐你也敢踢,我看你怕是真的要凉凉啊。”
粮,凉,自古至今,还没人把这两个字眼放在一起。
这挑着担子摆摊的不是别人,赫然正是大唐西府赵王。而他手里牵着的两个漂亮小女孩,很可能是整个大唐最受皇帝喜爱的隔代小郡主。
这几个富家子弟明显死兆星临头,谁也不惹竟然惹到了韩跃一家子,虽然不知道赵王为什么会挑着担子上街卖粮食,但是他的面容还有嘴角那抹意味深长武曌可是认得分明。
武曌忽然把小包裹往肩上一背,口中发出一声厉喝,大叫道:“汝等都是士子,安敢欺压良善,速速道歉离开,否则性命不保……”
第750章 赵王的闺女不好惹
那几个富家子弟怔了一怔,想不到竟然有人会呵斥自己,原本以为是帝都里的巡街武侯,回头才发现竟然是个衣衫破烂的小书生。
踢翻韩跃粮筐的那货哼哼阴笑,道:“哟呵,这还有抱打不平的英雄啊……”
下一刻他直接转身,抬脚便想冲向武曌这边,看这架势不用说也知道,他明显是想暴揍武曌一顿。
而今大唐虽然渐渐国力腾飞,国内律法也有各项限定,但是民间富家子弟欺负贫寒之事却从无断绝,或者说这种事古往今来一直都是存在的。
但是他刚刚才抬脚起身,忽然整个身躯直接止住,这货愕然回头一看,才发现自己的衣襟被人拉在了手里。
他勃然而怒,厉喝道:“你这烂泥百姓想死不成,本公子想要打人你也敢拦,好好好,既然你想死,那我先揍你……”
拉住他的正是韩跃,闻言脸上微微露出一丝古怪笑意,淡淡道:“烂泥?这个称呼很久不曾听见了。”
韩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