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唐风华路-第33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一阵海风袭来,吹起李世民苍苍白发,此时已经能听到码头上百姓的欢呼声,李世民口中也发出洪亮的笑。
  他伸手递向韩跃,另一只手似乎想递向游游或者田豆豆,但是想了一想最终没有伸过去,只是温和轻笑一声道:“好孩子,要守好这片土地啊……”
  韩跃微微一怔,游游却连忙帮韩跃点头答应下来。
  李世民陡然又是大笑三声,声音洪亮的不像一个老人,他目光宛如一条巨龙,灼灼眺望天地,突然仰天高喝道:“会当击水三千里,自信人生二百年,朕来过,朕去也……”
  说到一半忽然不说,转而看向韩跃点了点头,微笑又道:“孩子,抱为父下船吧,记住朕曾经说过的话,我走之时不准你们哭,我只愿所有孩子开心的笑。这是朕的遗言,尔等必须遵从!”
  说完这话,气息猛变萎靡,韩跃心中一颤,却见李世民的身体软软靠向他,喘息明显虚弱,但似乎又在坚持。
  而李世民的双目,已经有闭上的迹象。
  韩跃热泪止不住汹涌,但他不敢有丝毫耽搁,他双手奋力抱起李世民身体,然后直接从舰船俯冲飞上码头。
  轰隆——
  落地一震,罡风鼓荡,码头上的百姓被冲的东倒西歪,李世民在韩跃怀里吃力睁了睁眼。
  他慢慢伸出右手,似乎想要对百姓挥舞一下,然而伸到一半忽然力气衰竭,就那么软软无力的垂了下去。
  “父皇……”
  韩跃心中一晃,忍不住轻唤出声。
  然而李世民已经没有回答,似乎永远也不会再回答。
  韩跃双手抱着这个老人,抱着这个在自己少年时给他遮风挡雨的老人,他内力号称天下第一,然而这一刻却觉得手足都很无力。
  但是不管再怎么无力,他一定要抱着李世民向前走,码头虽然是陆地,可惜这里还不是家……
  周围的百姓慢慢闪开一条路,整个码头上突然变得静悄悄,天地之间同样寂静无声,仿佛连轻风都默默停止下来。
  ……


第836章 奈何桥上等三年
  韩跃用力抱了抱李世民,终于向着前面抬起了脚。
  第一步,路旁有两个百姓跪了下去。
  第二步,跪下去的百姓突然由两个变成了两三百个。
  第三步,整个码头只听轰隆一声震响,但见黑压压人群宛如潮水一般下跪,转眼之间传递到极远方。
  嗡,嗡嗡,嗡嗡嗡!
  皇帝大行归天,有钟悠扬长鸣。钟声从华夏帝国皇宫响起,然后滚滚声浪不断向天地散播。于是各地皆有声响,有钟者敲钟,无钟者敲锅,天地之间似乎只有一个声音,尽皆是帝王归天的送行之礼。
  声音急速传播,比之快马和飞鸟迅速了无数倍,从岭南越过高山大河,一路北上到达中原,同时又向东方西方南方传递,仿佛转眼间已经笼盖了全球。
  当日下午,钟声传到长安。
  帝王归天,宛如天泣,李世民活了五十三岁,钟声也敲响了五十三声,这是当初早已约定的事情,整个天下听到钟声都能明白。
  钟声悠悠,慢慢从长安街头传进皇宫。
  彼时李承乾正抱着一个小孩在花园静坐,闻声之后先是怔了一怔,随即他轰然从石凳上站起来,手中的小孩差点跌落地上。
  “父皇?是父皇……”李承乾眼圈一红,泪水悄无声息滑落。
  彼时长安城中一个小摊位前,有个满脸刀疤面色狰狞的老人正在售卖羊肉泡馍,听到钟声手腕突然一颤,手里的大勺子当啷一声掉进锅里。
  “二郎?二郎是你走了吗?”
  老人呆呆站在那里,泪水渐渐模糊纵横。
  他是李建成,他是李世民唯一的亲哥哥,他和弟弟争了一辈子,打了一辈子,然而这一刻他心里没有任何的恨意,他迷离的眼中似乎又出现一个调皮的小少年。
  “大哥,大哥,我今天偷偷下水抓鱼了,如果父亲追问起来,大哥你一定要帮我哦……”
  调皮少年的音容笑貌那么清晰,然而很快就变得模糊不清飘摇远去,李建成痴痴伸出手想要去挽留,可惜他用足了力气也挽留不住。
  钟声不断传递,散播天地四方,这一日不论是旧时的敌人还是幼年的挚友,所有人全都放下手中的事情,然后目视南方默默叹息一声。
  一位雄才大略的帝王走了!
  一代庇护中土的皇者去了!
  在那遥远的北地西伯利亚高原,钟声同样悠悠传播而来,彼时一个面色阴冷桀骜的中年正在杀人,听到钟声忽然将手里的屠刀一扔。
  “今日不杀人,这些奴隶放了吧……”
  旁边一群辽东刀客有些不解,怔怔看着大统领怎么突发慈悲,然而王凌云只是落寞一笑,喃喃自语道:“天地之间,少了一位可敬的人。”
  李世民一生,波澜壮阔,征战天下,开疆拓土,虽有瑕疵,然而瑕不掩瑜,他是汉家历史上有名的好皇帝,把大唐的威名散播到天地四方。
  老百姓很淳朴,谁让百姓挺直腰杆,老百姓就认为谁是好皇帝,即使在几千年后的后世,华夏儿女仍然孺慕这样一位雄才大略的帝王。
  有这样的皇帝庇护着,我们可以昂然无惧的直起腰。
  ……
  当日下午,还是岭南。
  韩跃抱着李世民慢慢走近皇宫,然后将老人的身体轻轻放在一张床榻上。此时整个皇宫已经垂挂了白色绸绫,一些小宫女正在抽抽噎噎低泣。
  华夏帝国建立的时候李世民已经不管事了,所以平日里对待宫女太监们很是温和,他晚年不像一个帝王,更像是个慈祥的老爷爷,许多小宫女喜欢围着这位老爷爷听他讲故事,讲那些汉人平定四方吐气扬眉的好故事。
  然而今天,这位老爷爷走了。
  帝王大行归天,必有礼部到场,所有的殡葬礼节很是繁杂,这种事韩跃插不上手。
  六艘铁甲舰已经靠岸,船上所有人已经回来,直到这时韩跃才忽然发现,人群中似乎少了最重要的一个人。
  李世民在甲板躺椅上的时候,这个人没有出现!
  韩跃抱着李世民跳上陆地的时候,这个人还是没有出现!
  “母后,母后她……”
  韩跃心里有些慌张,风驰电掣冲出皇宫。
  李世民走的时候长孙竟然不曾出现,这几乎是超出所有人认知的事情,要说当世之间谁最在意李世民,绝对要属长孙皇后最真心。
  可是李世民离开的时候,大家竟然没有看见长孙的影子。
  韩跃狂冲而去,瞬息惊动了很多人,游游展开轻功急速紧追,后面一群媳妇同样跟着奔跑,其中豆豆和唐瑶不会武功,急召两个宫中女大内高手背着跟随。
  然后李石头等小辈同样跟着出宫,所有人追着韩跃一路狂奔。
  不久之后,众人重新回到了铁甲舰!
  韩跃发了疯一样在船上乱找,然后终于在甲板一个角落发现一个落寞的身影。
  不,不是一个,而是两个!
  长孙皇后盘膝坐在甲板上,怀里搂着一个粉雕玉琢的小姑娘,这个小姑娘是唐瑶的女儿,从出生到现在还不到五岁。
  “皇奶奶,您说皇爷爷去了天上,那天上是不是很冷啊,皇爷爷那么喜欢继瑶,您说他会不会帮我去抓云彩……”
  童言无忌,还不知道疼爱自己的老人已经故去,小姑娘趴在奶奶怀里很是乖巧,两只小手调皮的玩耍着长孙的白发。
  韩跃轻轻吸了一口气,小心翼翼放缓脚步走过去。
  豆豆等人同样蹑手蹑脚,生怕弄出一点声音会惊扰到婆婆,唐瑶轻手轻脚把自己女儿抱离长孙,然后所有人默默无语不知道如何开口。
  最后还是韩跃慢慢坐到长孙面前,小声问道:“母后……”
  长孙脸上没有一丝悲伤,或者说所有的悲伤都被她压在心里,这位名传青史的皇后还是那样慈厚端庄,她忽然伸手轻轻握住了韩跃的手。
  她脸上带着温柔的微笑,眸子之中似乎闪烁着回忆的光彩。
  “跃儿啊,母后记得你跟我唱过一首歌,你说那首歌是你在梦中大国里学会的,现在这首歌你还会不会唱?”
  “会唱,会唱,不管哪一首歌,孩儿都会唱……”
  韩跃连忙点头,然后才小心询问道:“母后说的是哪一首?”
  长孙慢慢抬头,望着天上的白云悠悠。
  虽然长孙不发一言,但是韩跃已经懂了,他轻轻吸了一口气,挪动靠近长孙身边。
  他慢慢张开口,低声哼唱那首歌给长孙听。
  那天的云,
  是否已料到?
  所以脚步才轻巧!
  以免打扰到,
  我们的时光,
  因为注定那么少。
  想你的时候,抬头微笑,
  你知道不知道……
  唱着唱着,韩跃哽咽不能声,豆豆等人低低悲泣,那个粉雕玉琢的小姑娘好奇眨着乌溜溜的大眼睛。
  长孙面上带着微笑,然而眼角有热泪滚滚,她仰头看着天上白云,口中幽幽落寞道:“想您的时候,抬头微笑,陛下啊,臣妾想您!”
  她在流泪,在不断流泪,但是她坚持抬头坚持微笑,只因为她心里思念那个相守一生的男人。
  女人活着一辈子,不求衣食富足不求各种美满,女人活着一辈子,只愿意有个男人能相守白头到老。
  李世民大行归天,长孙才是最悲痛的人。
  韩跃已经唱不下去,长孙却把歌声继续承接,然后是豆豆等一众儿媳呜咽悲哭,陪着母后一起不断哼唱那首歌。
  天上白云悠悠,变幻犹如苍狗,唐瑶那个粉雕玉琢的小女儿忽然小手指向天空,娇憨轻声道:“皇奶奶您看呀,那朵白云真像皇爷爷,皇爷爷天天说要去给继瑶抓云彩,原来皇爷爷真去给继瑶抓云彩去了呢,皇爷爷真好……”
  童言无忌,然而最能触动人心!
  长孙终于抑制不住心中悲哭,放声嚎啕大哭起来。
  ……
  众女陪着痛哭,呜呜咽咽悲泣,韩跃却慢慢从甲板上站起来,然后俯身将长孙抱起来走到船边。
  此时已经是傍晚时分,浩瀚大海有一轮明月垂垂攀升,船上海风呼呼吹拂,月光在海平面上跳跃闪耀。
  “父皇……”
  韩跃陡然开口,对着浩瀚大海高喝,喝声气浪奔涌,震得海水颠簸,他双手使劲抱着长孙,大声吼叫道:“会当击水三千里,自信人生二百年。生为帝王,胸襟如海,父皇,儿臣知您临去之担忧,我在此间立个誓,父皇您在天上好好看着,看着孩儿如何守护这一片土地!”
  他说到这里缓缓一停,然后以更加高昂的声音发出呐喊,大吼道:“大唐有我,华夏有我,不管十年百年还是千年,汉家儿郎皆会挺直腰杆活下去……”
  这是一位帝王的铮铮铁誓,是在向着另一位帝王去发誓。
  人世间的事情就是这么奇妙,父子传承,继承遗志,一位雄才大略的帝王走了,另一位雄才大略的帝王接手了他的宏愿。
  韩跃怀中,长孙面带慈祥微笑,虽然她眼中还有滚滚热泪,然而始终保持着微笑面容。
  听到儿子发誓,这位名垂史书的皇后慢慢抬头看天,她突然幽幽叹息一声,轻轻道:“老头子,走好啊!”
  说完这六个字,忽然用手努力抓着儿子,然后目光看向一众儿媳,最后看向唐瑶的小女儿,面带慈祥,喃喃又笑,口中仿佛呓语道:“臣妾还要再活几年,等孩子们长大了才能去找您!老头子你放心,臣妾一定会埋在您身边,下面太冷,我能帮您暖暖脚……”
  简简单单一句话,道不尽夫妻情意和忠贞。
  就仿佛后世那一句山歌,唱的那才叫深蕴:连就连,你我相约定百年,谁若九十七岁死,奈何桥上等三年。
  长孙让李世民等她!
  ……


第837章 逼迫李承乾退位
  岁月悠悠,如水长流,帝王大行归天需守制三年,三年时间看似十分漫长,其实放到历史长河里只是一瞬。
  这三年时间里,华夏帝国越发腾飞,大唐帝国紧随其后,中原大地宛如巨龙出渊,再也没有什么可以阻挡汉家儿郎崛起的步伐。
  群山峻岭之间,火车冒着黑烟呼啸疾驰,滔滔大河之上,舰船鸣响汽笛乘风破浪,亿万良田,稻花飘香,山林果木,挂满枝头,又有无数商队行销全球,百姓之家越来越变得富裕。
  时华夏帝国九年,大唐皇帝李承乾突然发来信函,恭敬邀请韩跃北上中原,要与韩跃共登泰山封禅。
  “登山?”
  “封禅?”
  韩跃持信皱眉,随即笑而摇头,淡淡道:“承乾这是怎么了,为何突然想封禅?”
  封禅乃是古已有之的礼仪,乃是帝王祭天祭地之道,然而封禅也不是谁都能封的,必须是千秋伟业的帝王才可以。
  韩跃负手慢慢走下龙椅,站在龙椅台阶之前眺望门外,此时正是清晨时分,两侧朝班站着无数文臣武将,众人屏气凝息不敢发声,默默等待着陛下做出决断。
  如此过了良久,韩跃忽然悠悠吐出一口气,道:“不去了……”
  众臣面色一怔,心中有些可惜。
  如果韩跃能够去泰山封禅,必然要带着文臣武将前去,封禅乃是留名史书的大事,到时候随驾的臣子们也能留名。
  奈何如今韩跃权势日重,一言一行无人再敢反对,虽然众臣心里不甘,但是嘴上却齐声高呼陛下英明。
  唯有几个老国公还敢进言,比如程咬金晃晃悠悠走了出来,口中哼哼唧唧道:“陛下为啥不去呐?昔年孔子曾言,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俺老程觉得此事可行,陛下应该去一趟!”
  韩跃微微一怔,有些好奇看向老程,愕然道:“程伯伯竟然知道登东山而小鲁这句话,真是让小侄感觉稀奇万分……”
  老程哈哈一笑,得意洋洋道:“陛下也觉得文雅对吧,嘿嘿嘿,俺老程最近饱读诗书,肚子里确实有了点墨水。”
  说到这里又重拾话题,怂恿韩跃道:“陛下去泰山啊,带着咱们去威风一把,他奶奶个熊,早就想去泰山逛逛了,可惜这么多年一直没能成行,臣差不多也快死了,陛下你得给老头子满足心愿。要不然,下朝之后俺就搬个马札做门口不走了,老程堵门骂你一整天……”
  这话说的有些离谱,然而韩跃没有一丝不爽。
  如今朝堂几个老国公都已垂垂老矣,偶尔跟他倚老卖老骂两句娘的情况也见过,韩跃一直秉承尊老敬老原则,始终想着家有一老如有一宝,他现在即使上朝都不会自称朕,对待几个老国公一律用伯伯相称。
  老程倚老卖老出面,紧跟着又有几个国公出来,比如刘弘基现在也是白发苍苍,涎着脸谄媚道:“陛下啊,去泰山呗,青史留名,咱也跟着沾沾光……”
  旁边李勣和秦琼虽然不曾张口,但是面上同样也带着渴望之色。
  国公们都老了,喜欢凑个热闹,也许未必想要青史留名,更多的还是想回故土看一眼。
  韩跃轻轻吐出一口气,悠悠道:“封禅之事,古已有之,但是唯有圣皇才可封禅,小侄觉得自己还不够资格。”
  此时朝班中还单膝跪拜着两个信使,见此情形忍不住小心翼翼道:“启禀昭武大帝,下官认为您有资格,吾等临来之前曾得君主嘱托,说是不管如何一定要请您北上,若是请不到您,吾家君主怕要失信天下……”
  “失信天下?”
  韩跃微微一怔,好奇道:“这却为何?”
  两个信使连忙拱手施礼,这才小声回禀道:“因为吾主已经下旨昭告整个大唐,言称将会请来当世最贤德之帝王登山,吾主还曾说过,若是您不登泰山,那将是泰山的遗憾。”
  这话说的狠!
  若是您不登泰山,那将是泰山的遗憾。
  历代帝王都是借着泰山彰显威名,如今到了韩跃这里却掉了一个说法,偏偏在场众臣却觉得此言合理,一个两个全都摇头晃脑称赞不已。
  韩跃忽的哑然失笑,指着两个信使道:“汝二人,有苏秦张仪之辩才也,罢了罢了,难得承乾一片好心,我华夏这边的老国公也想回家看一眼,既然所有人都想去,朕再推诿显得不近人情了,起来吧,朕答应了。”
  两个信使大喜,满朝群臣皆喜。
  那两个信使滋溜溜从地上爬起来,涎着脸凑到韩跃身边嘻嘻道:“大伯父,小侄给您见礼啦!”
  韩跃登时一怔,忍不住上下打量两个信使,这两人年纪也有十六七岁,李承乾应该没有这么大的孩子吧?
  两个信使似乎看出韩跃的迷惑,连忙解释道:“大伯勿要怀疑,小侄千真万确是您的侄子,家父亲讳名李尧,家祖父讳名建成……”
  说到这里嘿嘿一笑,再次上前凑了两步,忽然伸手做出小辈讨巧状,嘻嘻哈哈道:“初次见面,大伯给点礼物呗。”
  韩跃十分惊喜,哈哈大笑道:“原来竟是吾大伯那一支的孩子,好得很,好得很啊,你们祖父是我大伯,我又是汝二人的大伯,这个见面礼必须给,回头让你们豆豆大娘亲自帮你们挑。”
  亲人见面,越显融洽,韩跃生来是个爽快的人,直接大手一挥下令道:“命令礼部迅速准备,三日之内即刻启程,想登泰山便登泰山吧,朕满足你们所有人这个心愿……”
  众臣大喜之下轰然唱喏,礼部之人急急出门前去筹备。
  ……
  三日时间,转眼即过,韩跃携带满朝文武大臣北上,又带妻子儿女一同随行,这一次虽然也算是长途跋涉,然而和当年初来岭南完全不同。
  那时候来,迢迢万里要走好几个月,这一次走,乘火车实有一日千里之急速。
  巍峨泰山,隐然在望,到了这里才霍然发现,李承乾早已带着大唐群臣等候很久了,兄弟多年不见,再见之时感慨颇多,韩跃上下打量着李承乾,李承乾却已欢天喜地奔跑过来。
  “大哥……”这位大唐皇帝有些激动,竟然有种想要跪拜下去的冲动,韩跃连忙伸手将他扶住,微笑道:“身为帝王,岂能下拜?二弟莫要如此,你我兄弟一起登山。”
  李承乾还想坚持,可惜他根本拜不下去,这位大唐皇帝语气带着感慨,满脸郑重道:“小弟虽是帝王,但也是您弟弟,自古长幼有序,弟弟拜见哥哥有何不妥。”
  韩跃呵呵轻笑,携手与李承乾共登泰山,兄弟二人边走边谈,仿佛有说不完的话要倾诉。
  泰山巍峨高耸,途中遍地是景,两人一路在前,后面紧紧跟随着华夏和大唐两大帝国的官员,队伍浩浩荡荡极其庞大,望之仿佛漫山遍野全都是人。
  李承乾体质不好,走到一半已经气喘吁吁,韩跃满脸温和伸手享福,忽然发现李承乾的两鬓有些白头发,韩跃眉头微微一皱,沉声道:“二弟今年三十五岁不到,怎的竟有白发隐在双鬓之间?身为帝王,酒色是大忌……”
  李承乾怔了一怔,连忙苦笑摇头道:“大哥误会了,小弟怎敢沉迷酒色?”
  说到这里感慨一声,悠悠吐气道:“我这是累的,追逐大哥脚步累的,您的华夏帝国突飞猛进,小弟的大唐不敢拖累后腿,但是我又没什么本事,只能靠着努力不断坚持……”
  韩跃默然不语,心中生出一股恻隐之情。
  这是旁边忽然传来一个清脆的娃娃声,似乎在替李承乾做解释:“皇伯父,不要责怪父皇好么,父皇每天只能睡两个时辰的觉,他桌案上总是摆着许多奏折,有好几回萧儿看到父皇熬夜熬得连连咳嗽,在吐血!”
  韩跃愕然一怔,寻着声音看去,却见一个十多岁的小少年站在不远处,牵着少年的乃是一个娃娃脸中年女子。
  李承乾在旁边呵呵一笑,解释道:“大哥不认识吧?这是我家的李啸!小弟只有这么一个儿子,他的母亲是月牙儿……”
  说到这里忽然想起一事,连忙又道:“如今东瀛也是大唐属国,月牙儿是咱们汉家的媳妇。”
  韩跃哈哈一笑,摆手道:“都是过去的事,不提也罢,中原东瀛,都属汉家,承乾勿要担忧害怕,大哥的杀心早已不比当年。”
  说着冲那个小少年招了招手,转头却对李承乾接着又道:“倒是你应该小心一些,治大国若烹小鲜,政务虽然颇多繁杂,但是可以有条不紊处理,哪里能像你这么瞎搞,拼命你能拼几年?”
  李承乾唯唯诺诺听着,然而看神色明显没听进心里去。
  这时那个小少年已经跑到身边,韩跃伸手轻轻摸了摸孩子额头,突然道:“二弟,你退位吧!”
  这话说的突兀,后面跟着的群臣都是一惊。
  李承乾满脸迷惑,忍不住道:“大哥,我做错了什么吗?”


第838章 师兄,来骑大洋马吧
  韩跃看他一眼,微微叹息道:“你并无过错,但我不想听到你英年早逝的消息。当皇帝不是你这么当的,二弟你还是赶紧退位吧。退位之后搬来岭南居住,大哥好生帮你调养调养身体。”
  李承乾明显有些迟疑,目光带着一丝躲闪和飘忽,他口中期期艾艾半天,最后才小声道:“小弟并不眷恋皇位,但是,但是孩子还太小,我怕他压不住群臣,而且也处理不了政务……”
  韩跃轻哼一声,冷然道:“有我在后面看着,就算推个奶娃子做龙椅又何妨,至于处理政务这种事,大唐的群臣难道只会领俸禄吗?”
  说着回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