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唐风华路-第4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偏偏这事还不得不解释,想要达到圈养整个草原这个伟大目标,没有李世民鼎力相助那就是痴人说梦。
“陛下!”韩跃轻轻拱手施礼,他一边组织语言,一边缓缓开口道:“自古中原严控北方盐铁,以之来限制游牧民族的发展,这个办法看似是有用,其实是在给自己埋下祸端!”
“咦,这却是为何?”李世民还没有说话,大帐中却响起一个声音,好奇道:“草原民族缺盐缺铁,所以我中原才会严控此二物流入,此法自秦汉之时便一直施行,千百年来从未有过开放。若是按照泾阳侯所说,历朝历代那么多先贤难道都是错误的吗?”
这人倒不是刻意针对韩跃,而是就事论事提出质疑。韩跃扭头看他一眼,微笑道:“这位大人且听我分析,并非先贤们错了,而是此一时彼一时。咱们为什么要限制盐铁等物流入草原,说白了是一种经济扼杀手段。缺了盐,游牧民族便不能大规模发展人口,缺了铁,他们便不能铸造杀人之兵。”
“既然如此如此,泾阳侯为何还要开互市?明知突厥人有了盐有了铁实力会飞速发展,仍然还要跟对方签署这种盟约,老夫听闻当时谈判你已占了上风,完全没必要自毁长城啊……”
韩跃笑了起来,道:“我怎么会自毁长城?老大人这个帽子可不能乱扣啊,若是惹得陛下怀疑,说不定便把我拉出去砍了。”
李世民冲那大臣挥挥手,道:“克明兄暂且不要打乱他,让这小子把所有话说完你再来论断。”
原来这大臣正是唐初名相杜如晦,字克明,其人深谋远虑,有运筹帷幄之能,与房玄龄并称为“房谋杜断”,乃是李世民的左右臂膀。
有李世民出来阻拦,杜如晦便不在多说,不过脸上仍旧带着浓重忧虑,深恐皇帝被三年灭草原的目标蒙蔽本心。
韩跃也想不到提出质疑的竟然是这尊大神,他穿越之前看隋唐演义电视剧,最崇拜的便是杜杜如晦。他轻咳一声,对着杜如晦道:“老大人还请细听,在下这就将开通互市的利弊告知。”
“泾阳侯请讲,老夫洗耳恭听。”
韩跃轻一点头,继续先前话题道:“开通互市短时间内绝对不会让突厥人实力产生变化,因为咱们只会供给他们铁锅等物,不会傻到把碳钢也卖给人家。这样就算他们想打造兵器也会很艰难,必须先融了铁锅,然后才能重新锻造。但是突厥炼铁之术不行,一年给他十万口铁锅,他能融掉一万口都算不错了。”
“一万口铁锅也能打不少弯刀,泾阳侯还需切记!”杜如晦虽说洗耳恭听,仍然忍不住插了一嘴。
“不怕!”韩跃大气的一挥手,淡淡道:“就算他们有融掉一万口铁锅的能力,肯定也舍不得真去融掉。据在下所知,那突厥人奇缺铁锅等物,很多部族甚至几十人共用一个锅子烧饭。第一年咱们供给的铁锅他们当宝贝都来不及,哪里会拿出来融掉?”
他说到这里看了看杜如晦,一脸自信道:“若是突厥贵族胆敢逼迫各部族贡献铁锅,信不信立马就能引发草原暴动。这件事别说是颉利不敢做,就是他们的长生天和狼神下凡一样也要干瞪眼。古语曾言法不责众,陛下也说过水可载舟亦可覆舟,这个道理放到草原同样合适。”
“倒也算是一种新奇论断!”杜如晦缓缓点头,忽然又问道:“那么盐呢?”
“盐就更没问题了。”韩跃哈哈一笑,打趣道:“此物乃是民生物资,就算能让突厥扩大人口又如何,三年时间他们能生几个娃?一千,两千,便算它一百万个又怎样?三岁的娃娃除了穿开裆裤还能干什么,杜大人总不会害怕他们能骑马入侵中原吧。”
杜如晦失笑出声,道:“泾阳侯风趣,老夫虽然年迈,可以不会害怕三岁的小孩。”
“这不就结了!”韩跃仰天打个哈哈,忽然面色一冷,淡淡道:“互市三年盐铁,突厥肯定发展不起来。但是我却可借这三年时间做下无数事,等到他们发现之时,覆灭已经不远矣……”
“唔,泾阳侯究竟要用三年时间做何事,竟然如此有信心?”
“经济战争!”韩跃一字一顿,眼中闪过一缕杀机。
没有人比他更清楚殖民经济的狠辣,这是从根本上掌控一个民族的最佳手段。
第133章 咱们的帐,该清了!
殖民经济有多狠?看看后世西方资本主义的大掠夺史就可以知道。当年小小一个弹丸之地英国,用倾销干掉了印度,用鸦片废掉了清廷,用大工业商品横扫了全球。
最强盛之时,舰队所到之地皆是日不落帝国的领土。殖民经济在大航海时代都是如此之猛,放在还处在农耕游牧的唐代将会如何?
韩跃将目光盯向了突厥,他早就想试试了!
“陛下,咱们与突厥人盟约有定,以两块茶砖换一只羊,以三口铁锅换一匹马,此举大大有利。只要开通互市我们三年便能倾销百万,到时大唐牛羊也有了,战马也有了,反观突厥却消耗了家底,牧民也对我朝形成了经济依赖,到时陛下发兵攻之,一举可下草原。”
韩跃其实还有一件事没有明说,那就是茶砖下毒之策。此事是他和李世民早已商定的计谋,锰矿长期服用能够让人变得痴呆,到时必然更削突厥战力。不过这事只有他和皇帝两人知晓,因为计策过于狠毒,所以韩跃隐下不提。
虽然他隐下不提,但是不代表皇帝就会忘记,事实上李世民比他更热衷下毒之事。再加上韩跃一番开通互市利弊之言,李世民终于觉得此事能成,他双眼放射出熊熊光彩,只觉得心中一片火热。
越是雄才大略之人对开疆拓土越是上心,北地草原何其之广,千百年来有谁征服?秦始皇吗,汉武帝吗,都不是!若他李世民能完成这个壮举,将巍巍草原纳入大唐版图,仅此一功便能名传百世。
“互市一策,可行!”皇帝重重一挥手,一掌拍在大帐中央的桌案上,大声喝道:“取地图来!”
一名侍卫匆匆将地图拿出,小心翼翼在桌案上铺开,李世民从椅子上轰然站起,伸手对大帐中的文臣武将轻轻一招,道:“众卿都上前看看,咱们该在何处划定互市为妥。”
这便是要落实韩跃的提议了,武将一方感觉无所谓,反正这些弯弯绕绕他们也不懂,陛下让过去就过去。无非是在地图上指指点点,按照兵家那一套给出几个建议。
文臣一方则分成两派,一派是李世民的亲信房玄龄等重臣,这些人皆是一脸肃重站在桌子前,准备好生挑选互市之地。另一派就是无姓七家豪门之人了,这些家伙有些磨磨蹭蹭,摆明想要出工不出力。
韩跃忽然轻笑出声,对李世民道:“陛下,臣倒认为互市之处不用太过细心挑选。所谓万丈高楼平地起,纵观历朝历代皆无互市之举措,既然是白手起家,就算选一处不毛之地也无所谓。反正咱们只是借它玩一把经济战争,又不是要跟突厥人真刀真枪硬干,无需考虑地势地情……”
李世民微微一怔,他知道这小子说话从来不是无的放矢,忍不住好奇道:“那你认为选在哪里合适?”
韩跃嘿嘿坏笑,他冲李世民搞怪地眨眨眼,伸手一指旁边的房玄龄道:“房相怀中不是揣着一纸赌约么,那上面可是有六千土地属于臣了,不如就拿它来做互市之所如何?”
李世民先是一呆,随即哑然失笑,他还以为韩跃有什么好提议,原来这小子是在惦记他的赌约,拐着弯儿提示自己帮他催债。
“你这臭小子有话就不能直说,非要这般含含糊糊不成?错非朕还记着此事,换一个人恐怕都听不明白你葫芦里卖的什么药。以后再敢这样耍滑头,立马拉你去后宫让皇后好好收拾。”
皇帝这话看似是在斥责,不如说是在笑骂,这等口吻任何朝臣都享受不到,甚至连太子皇子们都没这待遇。无姓七家都不是傻子,众人面面相觑半天,齐齐在心中叫了一声“苦也”。
有皇帝亲自催债,这赌约打死也不能赖账。整整六千亩土地啊,虽然处在雁门关之外,那也得三四十贯钱一亩,加起来可就是二三十万贯的巨资。
世家豪门再有钱,财富也是一点一滴积攒起来的。尤其土地这种东西也不知凝聚了几代人的心血,想不到就因为轻飘飘一纸赌约,从此改头换面姓韩了。
“早知道就不赌了!”范阳卢氏的族长卢隐之黯然一叹,他怎么也想不明白,突厥几十万大军压境,竟会来一场何谈收官,那颉利不是号称一统草原的枭雄霸主么,怎么做事比小孩子还要儿戏。
“早知道就不赌了,唉……”他再次呐呐一声,宛如村中笨妇一般碎碎念。
“你还有脸说!”赵郡李氏的族长李博云一脸铁青,望着卢隐之双目喷火,那种神情仿佛要吃人一般。
今次五姓七家与韩跃交锋,就属他李氏损失最惨重。不但搭上了一千亩土地,自家的族弟李博然也被皇帝杀了。
要知道培养一个能进朝堂的重臣何等不易,先要以家族之力支持他在地方上做出成绩,然后再联合其他世家一起提议,每联合一家都要付出一份财富,结果还没等族弟在朝堂上帮家族争取利益,就因为得罪韩跃被皇帝给砍了。
究其原因,最初都怪卢隐之串联大家和韩跃对赌,如果没有赌博之事,他的族弟也不会跳出来挑衅那小子。
李世民可不会管世家之间狗咬狗,历朝历代皇族莫不想削弱世家,李博云和卢隐之吵闹,他乐得在旁边看笑话。非但如此,皇帝还火上浇油,伸手取过房玄龄递上来的赌约笑道:“啧啧,征战三千地,才封万户侯。六千亩土地若是以爵田来论的话,至少要开国国公才能有这待遇……你们也真是大方,一场赌约就拱手送人,连朕都有些羡慕泾阳侯的收获喽。”
皇帝也腹黑,这话说的简直比伤口上撒盐还狠,借用后世的话说那就是给了世家众人一万点暴击。
卢隐之等人一脸苍白,看着那纸赌约在皇帝手中缓缓展开,人人都觉得心中疼痛难舍。
难舍也不行,谁叫你们输了。
韩跃够坏,他配合李世民的举动接了赌约,故作小儿得志模样道:“各位大人,咱们的帐,该清了……”
回家拿你们的地契去吧。
第134章 皇后专坑李世民!
“地契?还是关外的?陛下您好狠的心,他今年才多大,您就将他发配到边关之地去,臣妾不同意。”长孙怀里抱着正在酣睡的小兕子,一张俏脸微带怒气,白眼生生,吼得李世民很不自在。
轰轰烈烈的渭水之盟三日前就已落下帷幕,中军大帐在当天撤营,李世民也在当天御驾回了宫。
皇帝这几天一直记挂着帮韩跃讨债,终于在今日早朝借机大发雷霆,让五姓七家乖乖把地契送上。李世民拿了地契很有些兴奋,他一生征战南北,瓦岗寨上招群雄,河北一战屠十万,玄武门中更是杀得血流成河,无数大事临身他都不曾变过颜色,反而帮一个小子收了笔债务让他很是开心。
可怜皇帝下了朝一路兴冲冲直奔后宫,原本想要和长孙分享一下喜悦,结果却被皇后喷了一脸!
“臣妾不同意!”长孙铁青着脸把酣睡的小兕子递给旁边宫女,挥挥手示意对方抱出去。等到宫女身影刚刚离门,她立即对着李世民大叫大闹起来。“陛下,臣妾苦苦等了十五年,想跃儿想得几乎肝肠寸断。每每深夜惊醒,总是泪湿枕边,担心他会不会在乱世中被人杀了,会不会已经流落街头,会不会三餐不饱……”
皇后一边说着,不自觉便眼中含泪,忽然伸手一指身旁的宫殿柱子,怒声道:“陛下,若您真要发配跃儿,臣妾今日便撞死在这里。”她一生温良典雅,几乎事事顺着丈夫心意,然而这一次却发飙了,像一头护犊的母狮子对着皇帝大吼大叫。
皇帝简直哭笑不得,都说女人胡搅蛮缠,他一直以为长孙绝不会如此,想不到今日也见识了。偏生还没法动气,得耐着性子给皇后解释。
“观音婢,朕可没有发配他。这些地契是那小子自己赢的,你总认为他还是个孩子,却不知这个孩子比无数大人都强。不但手段刁钻,而且胆量很大,谁若敢小瞧于他,转眼就要吃大亏。五姓七家何等庞大的门阀,他却敢从虎口里夺食,硬生生弄了人家六千亩土地。”
“六千亩地又如何?”长孙依旧有些小情绪,生气道:“您广有四海,随便赏他点都不止这些,何必让他冒着风险去得罪世家。”
“别人给的,哪及自己赚的有意义?”李世民淡淡一笑,对长孙道:“你不懂男人的抱负,朕却渐渐摸清了这小子的脾性。嘿,简直和朕年轻时一模一样。当初朕征战天下开疆拓土,整个大唐有一半是朕打下的,结果却被封秦王。李建成只因生的比朕早,坐享其成便封了太子。但是他拿到了吗?别人给的始终不稳,男人想要什么东西就得亲手去取,这才不枉纵横一世活此一生。”
长孙陷入沉思,她也知道李世民说的有道理,偏生就是心中不舍,落寞道:“难道就这般放他离开我么,臣妾足足等了十五年……”
“孩子们总会长大的!雏鸟不经过摔打,如何能够变成雄鹰?你是想他日后翱翔天空,还是想栓在自己身边做个废物,溺爱出纨绔啊。”
“跃儿可不是纨绔!”长孙白了一眼丈夫,虎着脸道:“纨绔臣妾也见过,满长安多的是,比如大兄家的冲儿,程知节家的处默,李孝恭家的崇义。整日章台走马,经常夜宿青楼,跃儿可不是这样,他才十五岁,已经闻名长安,制蚊香造水车,发明藿香正气水,研制军粮行军肉,这一桩桩一件件无不于国于民皆有大利,哪家的纨绔能比得上他。”
“对对对,你说的对,你的跃儿是天底下聪明的孩子,就算三皇五帝小时候也比不上他,这总行了吧。”李世民打趣一声,微笑道:“真是母亲眼中没有痴笨的儿,那小子也就占个小聪明而已,让你一吹都快成神了。”
长孙噗嗤一笑,拿白眼翻了一下丈夫,执拗道:“反正臣妾就觉得他最好。陛下啊,您真要让他去关外发展么?不过一个突厥互市而已,朝中那么多的文臣武将,随便派一个人去坐镇不成么?”
皇后说来说去依旧还是不舍,她悄悄打量一眼宫殿,忽然压低声音道:“现下也没有外人,只余我夫妻二人说话,您也知道那孩子算起来是老大,臣妾生出这么一个神秀的孩子,还指望着他照顾下面那些小的呢。昨日东宫侍女就禀告过我,说是承乾最近有些不太对劲,言行举止有向歪处发展的迹象。”
“你的意思是让他去教育承乾吗?”李世民目光微微闪动,随即摇头道:“不妥不妥,朕现在还没有想清楚此事该如何处理。让他去东宫做什么,若是出了事怎么办?还是让他去关外好些……”
“那对他也太不公平了!”长孙有些忿忿不平,幽幽道:“身为嫡长子,从小却受尽悲苦,臣妾都没有喂他吃过一次奶。现在好不容易见面了,您却还要他活在黑暗中,这太不公平了。”
李世民微微一叹,低声道:“这世间又哪里有绝对公平的事呢?”
“可是关外山高水长,臣妾听闻那里生活很苦,尤其还与突厥接壤,他去那里会不会有危险。”
“这你倒可以放心,那小子到哪里都不是吃亏的主。说来你可能还不知道,三日前他在我中军大帐中舌战世家,渭水之畔更是独力与突厥谈判。那时两岸有几十万大军隔江对立,大战气氛一触即发,可是这小子却骑着一头毛驴晃悠悠上桥,那份气定神闲,朕当初像他这么大都做不到。”
“那是,也不看看是谁生出的孩子!”长孙得意一笑,她正欲再夸赞几句,忽然反应过来丈夫方才所说,猛然俏脸一变,怒道:“您刚才说他骑驴?”
“是啊!骑驴,还是一头白毛老驴,脾气特别的慢,怎么抽打都走不快!”李世民想起当时场景,忍不住哑然失笑。
长孙一脸气愤,大怒道:“那怎么能行?臣妾的孩子怎么能骑驴,让杨妃她们知道了非要笑死。陛下,此事您得帮臣妾解决。”
李世民有些不懂,忍不住道:“观音婢何意,不妨直接说说。”
“也不算什么大事,臣妾就是觉得跃儿骑驴太过寒酸。堂堂皇家嫡长子,虽然身份隐在黑暗中,但是臣妾这做母亲的越发心疼。陛下,当年元霸四弟的师傅不是赠您一匹绝世宝马么,反正您现在也不用行军打仗,送给跃儿骑吧。”
“好啊!”李世民一心要哄长孙,下意识便点了点头,忽然反应过来皇后这是剜了他的心头肉,仰天大呼一声道:“观音婢害我,朕的拳毛騧啊。”
长孙得意的笑了。
当年天下群雄四起,李元霸的神秘师傅赠送李世民一匹绝世战马,此马名曰拳毛騧,据说有日行一千夜行八百之能。最神骏的还不是脚力,而是这马能够护主,武德四年李世民与窦建德河北一战,胯下骑着拳毛騧直冲敌营,这匹马不但狂奔如风,而且还会自己尥蹶子踢人,凡所中者无不胸骨碎裂立时殒命。
这样一匹宝马,长孙早就盯上了。
第135章 我离开时,谁肯追随?
李世民夫妇在皇宫里讨论韩跃的事,百姓们也在田家庄议论纷纷。
“咱家侯爷要走了……”不知是谁站在大街上叫喊了一声,如今已经没人再称呼韩跃为韩家小三,总是亲昵的喊他咱家侯爷,这个昵称不是田家庄百姓的专属,周边很多庄子都是这般称呼。
咱家侯爷,很质朴的一句话,骨子里却透着一种亲近和喜爱。老百姓就是这样,谁对他们好,他们就喜欢谁。
这大半年来,韩跃为百姓们做了多少好事?蚊香产业让满村妇女有了活干,小娃娃都能割艾草赚钱。藿香正气水一路从长安卖到了江南,最近甚至有西域的客商来采购,大漠夏天比中原更热,藿香正气水在那里已经不能用畅销形容。
再到后来为了建高度酒作坊,程家国公大力投资,一下就买了田家庄百姓好多亩田地,给的钱财特别丰厚。虽然高度酒一直没有面世,但是酒窖中早已埋下了整整五千坛,听侯爷说越是埋的时间长越值钱,田家庄百姓恨不得埋一百年才好。
最近又弄出了行军肉,不但田家庄百姓跟着发财,方圆五十里的庄子都跟着受益,以前逢年过节才能卖掉的家猪再也不愁销路,只要长到三五百斤,立马就可以拉到作坊上卖掉。
作坊管事的田大叔为人忠厚,收猪一向不压秤星,给的价钱也很丰厚。听说侯爷还专门弄出了一个名词,叫做什么来回路费报销,凡是来庄子上卖猪的农户,除了猪钱现场付清,还会根据路程远近额外再给一些钱财,最低十文,最高听说有拿到一贯的。
若是卖猪的时候带着家中小孩前来,偶尔碰到侯爷在作坊上闲逛,他总会弯下腰摸摸自家小孩的脑袋,微笑地问道:“几岁了,有没有读书,你家里的猪长这么肥,是不是你经常割草喂啊,小家伙很懂事哟……”
天啦,侯爷多么尊贵的人,咱家的小孩身上有多脏,他却一点不嫌弃。不但弯腰抚摸小孩脑袋,还会随手掏一些铜钱赏赐。这个钱有时候是几文,有时候是几贯,不管多少都不准大人回家讨要,属于小孩子自己的财富,要让他们攒了去读书,不论男孩女孩都读,女孩甚至给的赏钱更多一些。
听说侯爷一向不喜欢装钱,但是他每次到庄子上闲逛之时,都会让豆豆娘子提醒他带钱,就是为了遇见小孩给赏赐。
不回忆不知道,一回忆吓一跳,十里八乡哪一个庄子没受过恩惠,田家庄烂泥一般的地方日渐繁华,周围庄子也慢慢开始富裕,这都是托了侯爷的福啊。
这么一个好侯爷忽然要走了,很多百姓一时呆住,感觉心中好像失去了什么重要的东西一般。
一个卖茶叶蛋的妇女拉住那个喊话的人问道:“大兄弟,你刚才说的是真话吗?侯爷真要走?为什么啊……”她声音都有些发颤,十分希望这人摇头告诉她说这是假的。
这个妇女叫刘氏,前不久田家庄被王凌云偷袭,她的丈夫和大儿子都死在了那夜之中,家中只留下了她和嗷嗷待哺的孩子。她原本以为天都塌了,当时曾哭求韩跃留下她在庄子上做事,先被安排在作坊上当女工制作行军肉,后来侯爷看她心灵手巧,并且家里孩子太小不能整天上工。侯爷心善,偷偷教给了她一个秘方制作茶叶蛋,老天爷,第一天就挣了两百文,刘氏当时都吓傻了。
从此再也不用担心活不下去,孩子也能顺利养活成才。刘氏感觉侯爷简直是她的在世父母,她没有什么可以回报,原本想着自己身子还算不错,有一天晚上趁侯爷出门闲逛,想要拉侯爷去林子里伺候他一下,结果侯爷吓得落荒而逃,刘氏才知道这世上竟然还有不贪图女人身子的贵人。
第二天,就有官媒上门,说是受侯爷之命前来说媒,给她寻了一个特别能干的汉子。
是真能干,白天在藿香正气水作坊上做工,因为卖力气手速快,已经被侯爷提升为生产小组组长。晚上回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