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宋将门-第13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通过金融系统,就能不断吸食辽国的血液,强壮大宋!
  说不准,真的有一天,能够光复燕云,赵祯热血澎湃,心气越来越高。
  ……
  除了生意上的事情,张孝杰和萧大祐还有正事要处理,那就是希望大宋交还近一年,逃到大宋的子民,差不多有一万人!
  这个要求提出来,王宁安吓了一跳,他清楚记得,上次和辽国议和,辽国就提出类似要求,大约几十年间,辽国逃到大宋,有据可查的,也不过五千多人,怎么才两三年的功夫,竟然到了一万多人!
  这是真的吗?
  辽国出了什么事情?
  王宁安满肚子疑问,谁能给他解答啊?
  “相公,辽国的事情,娘最清楚了。”杨曦提醒了王宁安一句。
  “哎呦,瞧我这个糊涂劲儿!”
  一转身,王宁安跑到了老娘的房中。
  白氏不像寻常的家庭主妇,她也有很大的书房,比儿子的还大,里面摆满了各种各样的账册,别看王家对外宣称,把什么产业都出售了,其实王家还牢牢掌握着金融和航运两项,前者代表王家的权势,后者代表王家的退路,丝毫马虎不得!
  “辽国很惨!”
  白氏开宗明义,告诉了王宁安。
  年初的时候,耶律宗真病了,草原的王者从来不会生病,如果生病了,就代表九死一生,情况危急!
  就好像狮子或者狼王,必须时刻保持旺盛的精力,才能压制住各方的野心,这也是四时捺钵的关键所在!
  辽主耶律宗真还不到四十岁,正值壮年,可是对于皇帝来说,尤其是草原的皇帝,他已经有些老了,撑不住了。
  早在几年前就出现的储位之争,此时更加剧烈。
  尤其是王宁安跑到辽国一趟,他给辽国上上下下,都喂了糖衣炮弹,如今糖衣消化了,隐藏的杀招开始出现了。
  辽国贵胄为了出口牛羊,减少了战马的数量,这还不够,他们又圈占农田,变成牧场,越来越多的百姓失去土地,不得不走向了逃亡之路。
  近在咫尺的大宋就成了最好的选择。
  “据为娘所知,从辽国跑出来的人不止一万,光是在平县做工的就有七八千,另外野狼谷马场的三千牧工,有八成都是辽人。”
  吸!
  王宁安脸色大变,惊讶道:“怎么会这么多?”
  白氏心有余悸,叹道“都说温柔乡是英雄冢,人如此,国家也是如此。正好范相公也在京城,你可以去问问他,或许能知道更多。”
  王宁安是又惊又喜,他想不到自己的布局居然这么快就有收获了,他急匆匆到了欧阳修的府邸,范仲淹住在了这里。
  见面之后,老范呵呵一笑,“二郎,你当老夫为何要到京城?真是给你小子祝贺婚礼?老夫能不知道,朝廷上有多少人怕我?实在是不能不来,天赐良机,若是错过了,就再也拿不回来燕云了……”


第328章 消失的国度
  范仲淹只是陈述一个事实,他不会为了任何人跑到京城,包括他自己在内,更遑论王宁安!
  他驾临京城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劝说赵祯,把眼光放在燕云故土上面,因为机会真的来了!
  几年前王宁安鼓吹用经济手段软化辽国,腐蚀最强大的敌人,大家伙只是姑且听之,能推行下去,也不是觉得他高瞻远瞩,而是想要赚一点钱花。
  可是几年下来,一些聪明人已经看出了端倪,尤其是范仲淹,老先生拥有最顶尖儿的头脑,又每天盯着平县,盯着榷场,老范真的发现不一样了。
  辽国每年通过平县,输入的羊就有上百万只,牛也有5万头之多。
  平县的农田全部实现了牛耕,邻近的河北、山东等地,也到平县购买耕牛,市面上鲜嫩的羊肉,比起猪肉还要便宜,就算牛肉也不是禁品,每天都有一些配额,可以拿到市面上销售。
  肉类摄入的增加,明显的一点,就是平县百姓的身高大幅度提上来。
  尤其是十五六岁的半大小子,他们长身体的时候,正好赶上了平县经济腾飞,肉类充足,每天都能吃到优质蛋白,这些年轻人就跟六七月的高粱,看着往上蹿,还没成年,就比他们的父辈高出了一大截。
  正所谓窥一斑而见全貌,平县人身体提升的背后,是辽国经济快速转型,从原始的农牧渔猎,向商品化的畜牧业发展。
  辽国的贵胄大量圈占土地,没命地养殖牛羊,出口羊毛,羊皮,牛肉,奶粉……赚到的巨资,换成精致的红木家具,色彩绚丽的丝绸刺绣,价比黄金的名贵茶叶,从野蛮走进了文明,辽国人最喜欢的东西就是白糖。
  喝茶加白糖,炖肉加糖,糕点加糖,没事的时候,零食还是糖!
  皇佑四年,光是从岭南就来了100艘装糖的船只,全都卖给了辽国人……范仲淹每天关注市面上的牛羊肉价格,看着丝绸和白糖的销售,他渐渐能推算出辽国牧场扩张的速度,甚至能估算出辽国拥有的牛羊数量。
  从皇佑二年算起,辽国光是在燕云十六州,牧场就增加了三倍,出口到大宋的牛羊提升了五倍之多!
  牧场扩张的速度,跟不上市场的扩张,那些贵胄就毫不犹豫削减战马的数量,甚至把马匹转手卖给了大宋,专心养殖牛羊。
  虽然辽国明令禁止出口战马,但是只要有心,就有小门可钻,根据宋辽协议,辽国可以出口一些驮马,还有年老体衰的马匹,充当肉食。
  很多人就钻了空子,把不到五岁的马当成了老马卖给大宋。
  范仲淹统计过,平县市面上,从事运输的马车足有上万驾之多!各种驮马超过三万匹。
  野狼谷马场有多大的地方,能一口气拿出八万匹马给朝廷,还能支撑平县的消耗?根本是不可能的!
  王宁安不愿意承认,范仲淹也没必要点破,占了便宜心里有就是了,这几年的功夫,光是燕云十六州,辽国的战马就要减少三成……
  种种迹象都表明辽国确实出了问题!
  五十年的封锁限制,没有打垮辽国,可是开放贸易,不过三年,辽国就出现了可喜的变化,他们每天都在变弱,只要维持这个趋势,拿回燕云,不再是痴心妄想!
  正是因为这些,范仲淹才不惜拖着老朽的身躯,重新出山,他已经将自己观察到的告诉了赵祯。
  “二郎,你当初的设想是对的,而且辽国堕落之快,超出了老夫的预计,虽然暂时未必是拿下燕云的机会,但是却要着手准备,必须拿下燕云!大宋等不起了!”
  范仲淹不是危言耸听,大宋是历代最富庶的,可也是历代最穷苦的,多达七成的财政收入,都用在了养兵上面,还战战兢兢,不得安宁。
  归根到底,就是失去了燕云屏障。
  一个很浅显的道理,假如嘉峪关、古北口、喜峰口、九门口,山海关……这些天险都在大宋的手里,每处只要安排几千人,游牧骑兵就很难突破,绕关而过,能深入一两百里,已经算是很不错了,对中原的富庶地区,几乎没什么影响。
  可眼下呢,一道险关都没有,哪怕屯兵百万,也让人夜不能寐。
  哪怕王宁安弄出了裁军的好办法,也不是长久之计。
  唯有拿回燕云,把养兵的费用降下来,只要降到五成一下,大宋每年能动用的钱就翻了一倍,整盘棋就活了。
  如果再拖下去,早晚有一天,大宋会像黄河那样,在某个薄弱的地方,大堤崩塌,洪水滔天……将一切的繁华淹没。
  老范已经看到了这一步,以往他想推动庆历新政失败了,既然从内部改革做不了,那就把燕云拿下来,然后再进行变法……
  范仲淹毫无保留,把自己的想法和盘托出。
  “二郎,你有什么看法,老夫洗耳恭听。”
  王宁安拱手道:“范相公所虑极是,晚生也是这个想法,尤其难得,陛下正在盛年,有心图强,而辽国皇帝体弱多病,命不久矣。辽主在几年之内去世,耶律洪基和耶律重元必然有一场争夺,只要抓住这个机会,拿回燕云,是再合适不过了。”
  “范相公所说,要进行布局,十分有道理,我们的军力或许在几年的功夫,未必能赶得上辽国,但是我们手上有贸易这件武器,足以把辽国弄得七荤八素了!”
  范仲淹笑道:“论起经济手段,二郎的本事天下无双,老夫也是想和你讨教,有什么主意?”
  “和辽国的贸易还是要扩大,促使他们快速转变经济模式。另外我们应该两手准备,扶持辽国境内的部落和牧民,鼓动他们反对辽国。我听说有很多辽国牧民都跑到了大宋境内讨生活,这帮人可是不错的工具!”
  范仲淹犹豫了一下,“二郎,光是靠这些人,未必能推翻辽国吧?”
  “那当然不行。”王宁安笑道:“不过却能让辽国的人马疲于奔命,最好弄得辽国境内到处烽火,原本燕云十六州,是他们的粮仓,钱库,我们把这块变成他们的火药桶,伤心地,最好让辽国征收的赋税,还不够镇压百姓的,那样他们就会主动吐出燕云了。”
  王宁安说完,也哑然失笑。
  显然,他太过想当然了,辽国据有燕云上百年,早就通过持续经营,把这里变成了他们的国土。
  几十年前,赵二尚且没法号召燕云的汉人支持他们,几十年过去,那就更做不到了。
  当总归思路有了,能做到什么程度,就要看他的本事了。
  不管怎么说,那一万多从辽国逃出来的人,价值不低,轻易不能还给辽国。
  范仲淹想了想,又拍了一下脑门,“二郎,有件事老夫居然给忘了,果然上了年岁,脑子就跟不上了。”
  范仲淹道:“这次从辽国逃出来的人当中,有个叫大熊的,出身很不一般。”
  “大熊?”
  王宁安表示不解。
  范仲淹耐心介绍,原来这个人姓大,名熊,他是大氏的人!
  “还有大这个姓啊?”
  范仲淹笑道:“怎么没有,渤海国的开国君主就叫大祚荣。”
  “好像有这么个人……大熊和他有什么关系?”
  “大熊是大祚荣的后人,也就是渤海国的王族后裔!”
  王宁安愣了一下,哑然失笑:“范相公,渤海国都灭了一百多年了,上哪又冒出一个国王后裔,我看多半是骗人的,什么大熊狗熊,根本就是个骗子!”
  范仲淹摇头道:“老夫以为未必,他现在人就在平县,曾布审问过了,他手上有渤海国的玉玺,而且把渤海国的历史说的如数家珍,他还提到了,当年太宗皇帝曾经给他们下旨,让他们起兵反抗契丹,这些事情都是有真凭实据的。”
  王宁安更加不相信,他上辈子码字,没少杜撰王子复仇记什么的,有玉玺就是渤海国的后人?
  没准他的玉玺是在破烂市儿买来的,至于一些过去的故事,总有地方能查到,实在不行,就脑补一些,半真半假,足够唬人了。
  见王宁安十分鄙视,范仲淹也叹口气,“老夫本想着借助渤海国王室的名义,号召旧部,起兵反抗辽国,我们正好顺势拿回燕云,现在看起来,是老夫一厢情愿了。”
  王宁安露出思索之色,“范相公,晚生觉得或许可用,只是一时没有思路,容我仔细想想。”
  “那也好。”
  从欧阳修府邸出来,王宁安直接回到了家中,他把辽国的地图找了出来,然后又翻出了一张唐代的旧图。
  所谓渤海国,大约就是后世东三省的位置,向北一直延伸到外兴安岭一带,方圆五千里,拥有人丁300万,号称海东盛国。
  唐代的时候,渤海立国,成为大唐的藩属之一,几百年间,大唐和渤海冲突不多,总体上和平兴旺,后来大唐灭亡,契丹兴起,灭了渤海国,成为了北方最强大的国家。
  其实渤海国也没有一下子就完蛋,还曾更名东丹国,存在过一段时间,再之后,渤海的遗民也曾经几次反抗辽国,但是都被残忍镇压。
  直到雍熙北伐的时候,赵二还想着联合渤海国遗民,一起对付契丹,奈何那时候渤海国已经不成气候了,据说残余的势力逃到了高丽,赵二的北伐根本没有得到渤海国的帮助,就惨淡收场。
  现在冒出了一个渤海国王室后人,又能有什么用?
  王宁安摇摇头,转身就要走,突然他看到了地图最下面,邻近大海的一点!那不是他们家的长生岛吗!
  渤海国,长生岛……王宁安的脑袋瞬间炸开,他有主意了!


第329章 铁板一块
  长生岛能干什么?
  当年三伯落难,跑到了长生岛,后来那里成为王宁安向辽国的女真诸部走私的桥头堡,再后来白氏把琉璃作坊放在了长生岛……一个荒蛮的岛屿,已经有了两三千人,有码头,有农田,有作坊,有商铺,俨然海上的小王国。
  辽国很庞大,可人口有限,狭窄的辽东半岛不是他们感兴趣的地方,更何况一个孤悬海上的岛屿,麻木的辽国人还没有注意到那里!
  可是王宁安想到了,他有一个非常庞大的构想。
  长生岛曾经是渤海国的故土,如果扶持渤海国的后裔,拿下辽东半岛,重建渤海国,就能斩断辽国一条臂膀,在他们后院烧起一把大火!
  他在地图上画来画去,越发觉得这个办法很好,只要重建了渤海国,就可以向东影响高丽和倭国。
  要知道在几十年前,契丹征讨高丽,把高丽杀得七零八落,双方的仇恨一点不比宋辽来的小,只是高丽打不过契丹,只能臣服而已。
  如果把渤海国弄出来,向东就可以吸收高丽和倭国的力量,组成反对辽国的大联盟!
  辽国动不动就宣称二十万铁骑,如果东边闹起来,至少能牵制十万铁骑,这样的话,大宋面对的燕云压力就小了一半。
  光复燕云,其实真正困难的是打下来如何守卫,毕竟辽国是一头狼,燕云就是他们的温柔乡,燕云在手,还能抓得住辽国,如果燕云丢了,辽国跟大宋玩起野战,燕云的防御工事修不起来,是很难应付辽国的铁骑的。
  在原本的历史上,那位名声很不好的童贯就曾拿回来燕云十六州,可是没过多久,金兵南下,不但燕云得而复失,连汴京还有两个皇帝都丢了,是为靖康之耻!
  假设一下,如果当时多了一个渤海国,拖住金兵三五年的光景,给大宋充足时间,重修长城防线,就算金兵再厉害,不过是几万人而已,能越过层层防线,杀到汴京吗?
  王宁安一直很困惑的就是打燕云容易,守燕云困难,最主要的是有一个足够的缓冲期。
  以往总是没有主意,谁能想到,其实主意就在手边!
  就在长生岛,就在渤海国!
  通了,全都通了!
  王宁安甚至有种便秘半个月,一朝通畅的爽快感!
  只要在辽东半岛落下一子,这盘棋局就活了!
  王宁安非常兴奋,他急匆匆又去拜会范仲淹,把自己的设想和老范沟通了,恰巧欧阳修也在,他们又把晏殊和梅尧臣找过来,集合五个人的智慧,反复推敲,都感到这是一招妙计。
  “诚如是,渤海国兴,燕云恢复,我大宋中兴可期,咱们几个老头子哪怕死了,也含笑九泉了。”
  范仲淹叹了口气,又盯着地图,想了一会儿,幽幽道:“在大宋,要办事情太难了,哪怕是正确的事情!”老先生有感而发,“恢复渤海国绝不是小事情,也不是咱们几个商量一下就成的,不但要陛下鼎力支持,还要朝中诸公配合,你们有把握吗?”
  欧阳修摇了摇头,“说实话,把握不大,扶持一个灭亡了百年的国家,的确不是个小事情,我担心政事堂通过不了。”
  范仲淹点头,“是啊,当年大家尚且能一心一意,只是想不到,现在却弄成了这副样子,真是可悲可叹啊!”
  一个天大的机会,绝佳的方案,摆在了大家伙的面前,如果不落实下去,谁都会抱憾终生,死不瞑目的!
  想了许久,晏殊第一个站出来。
  他咬了咬牙,“几位,我豁出去这张老脸,去找找我那个不争气的女婿,他是三相,影响力还是有的!”
  “那贾昌朝那边我去说!”欧阳修主动承担道。
  梅尧臣笑了笑,“既然如此,我就负责唐介和王拱辰,好歹我们也有些交情。”
  欧阳修看了眼王宁安,“二郎,陛下和狄枢相那里就要你去说了。”
  王宁安一点不迟疑,“狄枢相肯定没有问题,咱们陛下也有心振作,我把握十足,现在就剩下一个难题了。”
  谁都知道,他说的是韩琦。
  别看韩琦在所有相公当中,排名最后,但是他手握着三司,朝廷的财政大权,还有各种军械制造,最要命的是韩琦躲过了之前的铜价大战,他身上没有什么毛病,哪怕在赵祯那里,也是白莲花一朵,说话的分量很重很重,如果韩琦不点头,事情就不好办了。
  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最后目光都落在了范仲淹身上。
  老范无奈苦笑,“这么多年了,我这张老脸也不知道有没有用!不过为了大宋江山,就算折了面子又何妨,我去了!”
  ……
  接下来的几天,王宁安只能提前结束了自己的蜜月,到处奔波,和这个商量,和那个沟通,忙得不亦乐乎。
  终于,在七天之后,赵祯再度召开御前会议,诸位相公悉数到来,范仲淹和晏殊虽然江湖地位崇高,但毕竟是致仕多年,没有资格参与,真正和王宁安站在一起的还是欧阳修,狄青,又加上了一个赵宗景。
  区区四个人而已,他们的对面,当朝诸位相公,悉数到场。
  这一次赵祯没有表现出明显的倾向,哪怕王宁安做了许多工作,赵祯也是认为此事喜忧参半,危险和机遇并存,该怎么办,还是要让所有人商议。
  出乎所有人预料,第一个站起来的竟然是一直沉默不言的三相富弼。
  他深深吸口气,用缓慢而坚定的声音道:“恢复渤海国,此议甚是不妥!据老臣所知,渤海国遗民早就消失殆尽,最后一批在五十多年前,全数迁往高丽,辽国境内已经没有渤海遗民,又如何复兴渤海国?”
  赵祯微蹙眉头,“富爱卿,你所言当真?”
  “千真万确,如果有半点虚言,老臣愿意受罚。”
  富弼说完,第二个站出来的就是王拱辰,“启奏陛下,诚如富相公所言,渤海国早就消失了,且不论能不能成,就算能扶持起来,又要花费多少财力精力,海上茫茫,要运输多少辎重,派去多少人丁?有这些精力,还不如加强河北各地的防务,这才是正办!”
  “臣附议王相公。”王尧臣站起来说道。
  “臣也附议!”唐介经过短暂的犹豫,压开口说道。
  ……
  事情弄到了这一步,大出欧阳修和王宁安的预料。
  晏殊和梅尧臣的功夫都白费了?怎么一个人都没有说动?
  哪怕他们保持中立也好啊,上来就是四门当头炮,还怎么推下去了?
  不能再沉默下去了,欧阳修愤然站起,“陛下,所谓渤海国,不过是借助曾经的名号而已,关键要在辽国的侧后插进去一把刀,只要渤海国的旗号打出来,就能吸引数万辽兵,此时辽国内外交困,正应该主动攻击,削弱对手。不然,一旦辽国储位之争结束,就失去了天赐良机!臣恳请陛下三思!”
  “不见得吧!”
  韩琦突然呵呵一笑,“醉翁,辽国内外交困,我大宋的局面就好了?这几年连年灾荒,连年用兵,前些日子,为了重建静塞军,三司一下子就拿出了1500万贯!朝廷有多少钱,能随便浪费?更何况去岁一年,宋辽贸易,光是从平县榷场就贡献了670万贯。”
  韩琦说到了这里,还看了眼王宁安,“说起来也算是王大人的功劳,可老夫要请教王大人,如果辽国知道我们支持渤海国,他们会不会关闭贸易?这几百万贯的税收怎么办?”
  没等王宁安说话,赵宗景突然按捺不住,跳了起来。
  “韩相公,你说的是什么话?是几百万贯的关税重要?还是燕云十六州重要?”
  韩琦把脸一沉,“小王爷,扶持所谓的渤海国,就能收回燕云吗?如果能做到,韩某当然支持,可是如果做不到,老夫也不能眼看着那么多钱打水漂!王大人,你还曾经担任过平县知县,总不会忍心看着自己的百姓失去生活来源,孤苦无依吧?”
  说实话,王宁安很诧异,他本以为范仲淹和晏殊出马,总能说服一位两位,只要政事堂分裂了,赵祯就可以强行推动复兴渤海国。
  可是谁能想到,这几位相公居然比之前更加坚决,一起跳出来反对,真是让人无比郁闷。
  王宁安不得不说话了,“韩相公,你说要花费许多钱,可有什么根据?要我说,不但花费不多,相反还有利可图!”
  “你胡说八道!”
  “韩相公,光靠着拍脑门,是找不出正确答案的!”王宁安同样不客气道:“辽国那么多的百姓逃亡,可见国内已经乱了,这时候只要把渤海国的旗号打起来,就能聚拢一股力量,不拘多少,只要能把辽兵调动起来,他们就会疲于奔命。至于榷场那边,我们赚了六七百万贯关税,辽国赚得更多!这些关税对大宋的财政收入不到十分之一,却是辽国的三分之一!他们敢和大宋撕破脸皮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