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宋将门-第33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其实吕诲的想法也有道理,毕竟缺了西夏,整个大典就会逊色不少。另外西夏看样子是存心捣乱,不把他们的嘴堵住,这帮家伙借机生事,也会坏了大典的氛围。
  孰轻孰重,还真需要好好掂量。
  众多的大臣都议论起来,有人认为不能惯着西夏,要给他们点颜色看看,也有人主张暂时息事宁人,等秋后算账。
  他们争论不休,王宁安低着头,翻阅明天的流程,不断思索着……面对百官的吵嚷,他脑袋有点大。
  龙多了不治水,就是这个道理。
  他给太子,还有贾昌朝一个眼神,三个人从正厅退出,到了一旁的房间,赵曙立刻开口道:“师父,是不是有办法了?”
  王宁安笑道:“殿下,让西夏排在第一,也没有什么不好,可以答应他们。”
  “那,那万一他们借机生事呢?”
  贾昌朝也说道:“的确,刚刚得到了消息,西夏的使者梁乙甫去见了耶律化葛。能有胆子闹事的,也就是契丹和西夏了。”
  王宁安呵呵一笑,“西夏新败大宋,故此处处争先,其实是心虚的表现,他们闹得越欢,代表心里越没有底儿,所以只要能让契丹消停了,西夏孤掌难鸣,就是我们手中的一块肉,怎么切都行。”
  听完王宁安的话,赵曙不由得眼前一亮。
  师父就是师父,的确和寻常人不一样!
  吕诲只能想到去找西夏沟通,可师父不一样,西夏想怎么样随便,我去摆平契丹,这样一来,西夏就不战而败了。
  三方博弈,借力打力,又和师父学了一招啊!
  贾昌朝沉吟了一下,“辽国那边老夫派人过去,应该不难,大不了答应点茶叶贸易就是。”
  说起来辽国现在也是可怜,他们多吃牛羊肉,一刻离不开茶叶,尤其是冬天,躲在帐篷里,要是能喝一碗热乎乎的奶茶,别提多舒服了。
  偏偏大宋搞经济制裁,牛奶有,可茶叶却没了,每一年,他们都只能靠着走私,得到一点点茶叶。
  说起来讽刺,想辽国走私的最大一家不是大宋,而是渤海。
  辽国要把辛苦喂养的牛羊,挑选的战马,送给渤海,换一些茶叶。反过头,渤海国吃着他们的羊肉,骑着他们的战马,去打草谷。
  弄得耶律洪基一肚子气,半点主意都没有。
  既然能摆平契丹,王宁安突然笑了起来。
  “殿下,贾相公,咱们不妨增加一项。”
  “增加什么?”赵曙好奇道。
  王宁安指了指膝盖,轻轻吐出一个字:“跪!”
  ……
  晨光瑞彩,万里无云,碧天一色,秋高气爽。
  连老天爷都在帮忙,盛典这一天,是个大晴天。
  整个洛阳的街道周围,到处都是张灯结彩,忙碌的身影,所有的酒楼、客栈、茶肆、会馆,都挂起了灯笼,准备好了鞭炮。
  庆典要在黄昏时分开始,到时候街道两边,高大的酒楼之中,仙乐飘飘,歌姬舞女,往来期间,好像天上的仙人相仿。
  街道两旁,也会摆满美食,宴请八方宾朋,一个晚上,大家都会载歌载舞,就像上元节一样,整夜不睡,为所有人的君父庆生。
  虽然距离正式开始,还有一个白天,但是热闹和喜庆的味道已经出来了。
  百官穿戴紫袍,配着金鱼袋。
  北海郡王赵允弼,西凉王王宁安,太傅贾昌朝,首相包拯,太尉狄青,这几位作为臣子当中的顶尖儿存在,带领着大家,分批进入大庆殿,给赵祯贺寿。
  今天的赵祯,神清气爽,连眼睛都比平时明亮了许多。
  他穿着明黄色的冕服,端坐在龙椅上,气度威严,龙凤之姿,日月之表。太子赵曙也站在一旁,小家伙的拳头是攥紧的。
  他不时偷眼看师父王宁安,心里只剩下佩服,要真是按照师父设计的那样,大宋的荣耀,可是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真是期待啊!
  宗亲,百官,万民朝贺已毕,赵祯下去休息,服用两口参汤,眯了一会儿,就到了最关键的各国使者入贺的时间。
  果然,按照西夏的要求,梁乙甫排在了第一位,他顾盼得意,心中暗暗思量,宋国不过是外强中干,天大地大,面子最大,这个老毛病是改不掉了。
  他琢磨着,一会儿行礼朝贺的时候,是不是弄出点动静,给赵祯一个好看!
  梁乙甫偷眼看了看距离他半个身位的耶律化葛,只是这位辽国使者低垂着头,看不出脸上的神色,梁乙甫有些不快。
  不是说好了吗,莫非辽国要怂了?
  正在这时候,他们已经进入了高大雄伟的大庆殿。
  刚刚到了指定的位置,站在丹墀旁的曾巩突然扯着嗓子,厉声高喝:“跪!”
  这下子可把梁乙甫弄懵了。
  因为按照原本的流程,各国礼仪不同,并没有要求下跪这一项,现在突然喊出来,这不是让人措手不及吗!
  可更让梁乙甫惊讶的是包括耶律化葛在内,都跪了下来,齐刷刷的,就剩下他一个!梁乙甫发誓,他是真不想下跪,可两条腿怎么都站不直,身体情不自禁矮下去。
  就在梁乙甫刚站起来的时候,突然又一嗓子传来!
  “再跪!”
  梁乙甫简直跟死了老子似的,脸都青了,等到他重新站起来,令人绝望的声音又来了。
  “三跪!”


第788章 赵祯的巅峰时刻
  梁乙甫青紫着脸,要多难看有多难看,难看到了无法形容。
  而龙椅上的赵祯,却是龙颜大悦,简直要笑出声来。
  看着跪在脚下的一群人,尤其是还有西夏和契丹两个宿敌,赵大叔要飞起来了。
  不是哪一朝的皇帝都能天天享受跪拜,身边一群奴才环绕,还有一大帮穿越而来的女人拼命往怀里挤。
  实际上在唐代以前,大多是席地而坐,哪怕皇帝也不例外。低头侧身,就算是表示恭顺。到了唐代,出现了座椅,皇帝和臣子之间,也是坐而论道。
  混到了大宋,臣子待遇又降了一些,需要站着回话。当然了,一些地位较高,年纪较大,尤其是进入宰执一级的人物,还是能够和皇帝平起平坐的。
  至于面君的礼节,只要作揖即可,最多一拜再拜。
  屈膝磕头,那是祭天地祖先,非常隆重的场合,才会出现的。
  一般情况下,新君登基,大的祭祀典礼,才需要磕头,平时的大朝也只是躬身作揖即可。比如文天祥被俘虏之后,面见忽必烈,也说南揖北跪,大宋的臣子,是不需要向皇帝下跪的,磕头是蛮夷的作为。
  大宋臣子尚且不磕头,体贴的礼部官员,怎么好让外国使者磕头,所以原来的设计,只要作揖恭贺即可。
  不过西夏抢着当第一名,王宁安就灵机一动,你们想跑到前面,那就成全你们,让你们给大宋皇帝跪下!
  不但跪一次,还要接着跪三次,行三跪九叩的大礼!
  王宁安当时提出想法,贾昌朝都皱眉了。
  这么做实在是过分,来的这些国家当中,未必都愿意臣服大宋,尤其是西夏和契丹,一个刺头儿,一个昔日的老大,怎么可能低头呢!
  王宁安倒是信心十足,各国虽然礼法不同,但是普遍存在跪拜礼,尤其是西域诸国,更是王宁安包装出来的,别说下跪,就算再难一万倍,他们也无话可说。
  交趾等国虽然未必愿意低头,但是靠着大宋的实力,威逼利诱之下,不怕他们不屈膝。
  剩下的天竺,大食等国,他们来的并不是正使,都是一帮商人居多,即便是官吏贵族,地位也不高,都容易摆平。
  算来算去,就剩下辽国和西夏。
  王宁安盘算了一下,西夏是不可能低头的,说了也没用。
  倒是辽国,这些日子,他们的勇士参加不少比赛,名次不错,耶律化葛几个人虽然对大宋疑心重重,可是奖金奖品放在那里,石像也给立了起来。
  他们也不好疾言厉色,加上经济制裁,急需茶叶,完全可以收买。
  只要契丹跪了,就剩下一个西夏,他们敢不跪吗?
  王宁安把计划说出来,顿时得到了贾昌朝的赞同,赵曙还有些疑惑,“师父,如果西夏的使者不跪,又该如何?”
  “哈哈哈,殿下,只剩下他们一个,还能翻了天!到时候殿下只需一声令下,让侍卫高手把西夏使者逐出去,并且宣布西夏为敌国,号召各国共同讨伐就是了。”
  赵曙眼前一亮,给师父竖起了大拇指!
  这事情交给了吕诲去办,这位吕大人刚刚的表现不够好,显得有点软弱,为了找回面子,他连夜跑去了契丹的馆驿。
  他也耍了个手段,面对契丹使者,吕诲只说跪一次,没有提三跪的事情……这样呢,只要5万担茶叶,就把契丹拿下了,替朝廷省了一半的价钱!
  ……
  不得不说,在王宁安的影响之下,大宋上下,好人真的不多了。
  当入宫朝贺的时候,曾巩喊出了那个跪字,以于阗和西域等国使者为代表,瞬间跪下去了。
  其他人也稍微迟疑,都跟着跪了。
  耶律化葛也没挺住。
  结果就剩下一个梁乙甫,他发誓,绝对不想跪,宁可杀了他,也不要下跪!
  可就剩下他一个,孤零零的,站在大庆殿中间,四周侍卫,目光如电,威势滔天,赵祯高坐龙椅之上,气度森严。
  梁乙甫膝盖软了,他觉得有一座泰山,压在了后背上,不得不屈膝跪下!
  说来说去,这世上,还是讲究实力的。
  西夏接连失去横山和河西走廊,国力衰败,兵力只有全盛时期的一半,困守河套,朝不保夕。
  虽然他们极力拉拢契丹,希望和耶律洪基联手,共同抗衡大宋。但是西夏人也不傻,他们没有一厢情愿,万一契丹和大宋联手,一起瓜分他们,也不是没可能。
  毕竟两家对付大宋,未必能拿到好处,可是瓜分西夏,至少有一大块肥肉吃。这是长远利益和眼前利益的选择。
  对于草原部落来说,很少有人会考虑长远。
  尤其是当耶律化葛跪下的一刹那,梁乙甫的恐惧更加强烈,莫非噩梦成真了!他选择了臣服……下跪这事情,就跟那啥一样……有了第一次,后面也就容易了。
  连续三跪,把梁乙甫的脾气都跪没了,他只剩下一张铁青色的老脸,收在袖筒里的手指,不停颤抖,显示着心中的惶恐与羞愧。
  终于,冗长的礼节结束,时间其实不长,但是对某些人来说,简直跟一个世纪相仿。
  此时的赵祯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他居然从龙椅上起来……这可是原来没有的一环,赵曙连忙过来搀扶,赵祯却摆手,让儿子只跟在后面。
  赵祯一步步走下丹墀,就站在各国使者面前,他深深吸口气,在这一刻,仿佛整个世界,都跪在了他的脚下!
  “我大宋自太祖皇帝,开基立业,传到了朕,历经四帝,百年国祚,物阜而民丰,国安而民泰,圣德巍巍,福泽天佑,远迈盛唐,直追尧舜!”赵祯声音洪亮,在大殿之中回荡。
  赵曙听着,差点笑出声来,爹啊,您老矜持谦逊了一辈子,这一刻终于破功了,什么话都敢说啊,儿子都脸红了!
  当然了,赵曙只敢稍微想一想,便立刻正色,听父皇说下去。
  “朕御极四十又一年,励精图治,变法革新,天下焕然大治,今日万邦来贺,普天同庆。朕恩泽加于四海,德盛及于列国。卿等远路而来,不辞劳苦,朕特准卿等可以免去赋税,随意采购商货,将我大宋之物产,运回本国,货与所有人等,一起庆贺,沐浴恩德。”
  好家伙,赵大叔没有真正糊涂。
  赵曙害怕老爹一张口就赏赐财物,那样一来,这么多国家,要花多少钱啊?
  要知道,这次盛典的预算可是很紧张的,佛印,王宁安,赵宗景,各自献上100万贯,另外还有比赛的门票,供应了200多万贯,至于户部和宫里,也拨出了200万贯,现在已经花的所剩无几。
  如果再赏赐使者,只怕就要赔钱了。
  不过好在只是免税而已,反正买的都是大宋的货物,又能繁荣市场,还是可以接受的。
  赵祯讲完之后,渤海国的大熊,于阗国的赵力,青唐的董毡,还有其他西域诸国,纷纷再次下跪,感谢天子厚赐。
  梁乙甫和耶律化葛脸都绿了,却也没有办法,也只能跟着跪下。
  赵祯很欣慰,站在万国之上,享受无穷荣光,这滋味真是让人陶醉啊!
  哪怕只有一刻,也足够了!
  赵祯沉吟了一下,才缓缓道:“卿等平身吧,今晚在宫中赐宴,普天同庆。”
  说完之后,赵祯转身,赵曙注意到,父皇的鬓角有些冒汗了。
  显然这一番中气十足的话语,已经透支了皇帝的精力,赵曙急忙跟上,扶着父皇,离开了大庆殿。
  到了偏殿之后,赵祯一屁股坐下,后背已经湿透了,宫人连忙帮着更换服饰,取下沉重的冕旒,赵祯松松垮垮,斜靠在软软的毯子上,脸上止不住的笑容。
  除了高兴,就是高兴!
  历代的王者,能被人们广为传颂的不多。
  这一次的万寿盛典,如此成功,一下子就把赵祯推到了历史的顶峰。
  齐桓公九合诸侯,以葵丘之盟最盛!
  汉武帝封禅泰山。
  唐太宗被尊为天可汗。
  这都是他们的巅峰时刻!
  大宋皇帝相对悲催一些,假如太祖和太宗能恢复燕云,打败契丹,或许也能享受巅峰的感觉,只可惜他们失败了。
  至于真宗,跑到泰山封禅,不但没有爬上巅峰,反而毁了泰山封禅神圣,成了千古笑柄。
  赵祯比他们都幸运,先是拿回幽州,接着重创西夏,开疆西域,在晚年,大宋的国运陡然一变!
  万寿盛典,万邦来朝!
  赵祯一下子被推上了帝王的巅峰,可以和历代明君圣主相提并论,赵大叔在这一刻,真的觉得自己死而无憾了。
  赵曙伺候父皇,喝了两口参汤,恢复了一下精神。
  “皇儿,父皇现在只剩下一个遗憾了。”
  赵曙手一抖,脸变得红了。
  他知道父皇所指,那就是成亲,大婚!
  成家立业,一旦结了婚,他就从小孩子变成大人了,如果顺利诞下龙种,他就是父亲,就是名正言顺的皇帝,君临天下,再也没有人敢质疑掣肘。
  真正到了那个时候,赵祯也就放心了。
  “皇儿,你心中可有人选?”
  赵曙脸更加红了,他点了点头。
  “有了,只是怕……”
  “怕什么?还有人不想母仪天下吗?”赵祯轻笑着说道。
  赵曙苦恼道:“孩儿也说不好,反正王家人的脾气都挺怪的。”


第789章 哪个王家
  赵祯听到儿子的话语,心中微微叹息。
  果然,这小子还是选了师父家的人……作为一个帝王,赵祯很清楚,他走之后,大宋最大的危机不在外,而在内,不在朝,而在野!
  他撑不了多久,赵曙还不到16,注定了君弱臣强,尤其是曹皇后不懂分寸,妄想拉拢旧派,坏了朝局,弄得连皇后也不能用了。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大宋的天下会落到重臣的手里。
  是靠着王宁安平衡文官的力量,还是靠着文官,去平衡王宁安的势力……在皇权和臣权,新派和旧派之间,究竟该怎么维持平衡,哪怕当了四十多年的皇帝,赵祯也没有办法,他只能说,很难,很难……
  不过当王宁安在御前推演,揭示了大宋真正的危机在于工商发展之后,农村的衰败。
  赵祯很清楚,相对而言,千百年来,中原王朝远比周围的国家要安定稳固得多,三百年一次,朝代更替轮回,治乱循环,而草原上,几乎天天都是如此!
  奥妙就在于自从春秋战国陆续改制,到秦汉之后,中原王朝的根基都是农民,而且还都是拥有一定土地的自耕农。
  每一个朝代兴起,都会执行分田政策,让老百姓平均拿到一块土地,不多,但是够养活一家人。
  拥有土地的农民叫什么?
  其实在划分上,他们属于小土地所有者,也就是小资,这些人求稳,希望太平,安定,只要这个基础不被摧毁,任何风暴,都没法撼动一个朝代的根基。
  而亡国的过程,就可以看成自耕农破产的过程。
  糟糕的是大宋在立国之初,便没有完全彻底分地,而后又因为向士人集团妥协,没有采取抑制兼并的措施。
  后续的皇帝不得不发展工商,发展城市,吸收多余的人口,缓解矛盾。
  王宁安在御前分析的那些,原本的大宋就存在,只是因为开发了西域之后,货币供给增加,把这个过程加剧加快了。
  有人要问,能不能停下来,或者向后倒退?
  不可能,绝无半点可能!
  黄金就摆在那里,能不要嘛?
  商机就在那里,能不让人发财吗?
  赵祯想透了,王宁安当然有威胁,可未来能帮助大宋,解决问题的,也只有王宁安,别人根本不成。
  既然如此,娶王家的女儿也就没什么,只是如此下去,两家的关系越发亲密,会不会老赵家的天下,落到老王家的手里,那可就不好说了……王宁安他追求做事,追求建功立业,但是谁能保证,王家的人都是如此,他们不会贪图皇位?
  难,还是难啊!
  赵祯觉得自己要好好想想,用几个月的时间,去思索,去考虑,等想得成熟了,再和儿子好好谈谈,让他做到心中有数……或者写进遗诏里,总而言之,要给这小子提个醒才是。
  赵祯也是操碎了心,他突然想起来,还没有问呢,究竟是谁,打动了儿子的心?能成为赵家的媳妇,未来的皇后?
  是王宁安的妹妹吗?
  好像不是,那个小姑娘已经二十多了,听说和折克柔定了亲,已经结婚了吧!
  那是王宁安的女儿?
  也不对啊,小妮子还不到十岁啊,虽然是个美人坯子,可未免太小了。
  那,还有谁啊?
  王宁安堂兄家的孩子,或者是王宁安伯父家的堂妹……不对啊,怎么找不到人啊?
  “皇儿,你们年貌相当吗?”
  “嗯,她比我大一岁。”赵曙小脸微红道。
  “等等,比你大一岁?”赵祯更加疑惑了,“王宗翰不是老大吗?他比你小半岁啊,怎么还有比他大的?不会是你师父的私生女吧?”
  赵祯气得都坐直了身体,心说王宁安你也太能藏了,身份不明不白,可不能进宫当皇后啊,一个私生女,如何母仪天下?
  赵曙听到父皇的话,也是吓了一跳,慌忙摆手,“没有,真的没有,师父没有什么私生女的!”
  “那,那你要娶的是谁?”
  “是王青。”
  “王青,你师父家里有叫王青的?”赵祯迷糊了。
  “是,是王相公的女儿,王青,她比我大一岁。”赵曙很害羞,低声道:“师父有教导之恩,宗翰和我情同手足,他的姐妹就是我的姐妹,儿臣可不会胡思乱想的……我,我想娶王相公家的女儿,她才貌绝佳,我苏师娘都夸她呢!”
  赵祯眼睛转了转,终于恢复了正常,干咳了两声,埋怨道:“你怎么不早说?”
  “孩儿不敢。”赵曙嘟着嘴道:“王青可聪明了,孩儿怕和他说破了,连朋友都没得做了。”
  “朋友?”
  赵祯越听越糊涂,“给父皇说清楚,到底是怎么回事,你们怎么认识的?”
  ……
  说起来,这事情还要归功苏八娘和杨曦,她们在京的时候,弄宠物协会,聚集了一大帮妇人,各家经常走动,一起聊天喝茶,养狗看熊猫,玩得不亦乐乎。
  虽然王安石和王宁安不怎么来往,但是他的兄弟王安国,还有儿子王雱,都曾经在六艺待过。
  而且王雱和王宁泽还是好交情。
  因为香火情分,王安石的夫人,也经常和杨曦苏八娘聊天。
  王夫人的才华也不是盖的,苏八娘的老爹,两个兄弟,是八大家之三,人家的丈夫也是八大家之一,而且儿子王雱又有小圣人的美称。
  就连女儿王青,也是古灵精怪,招人喜爱。
  苏八娘就非常喜欢王青,从小妮子身上,看到了她早年的影子。
  赵曙经常出入王家,甚至比回皇宫都自然。
  他当然也见过王青,最初只是一起吃点心,游戏,后来赵曙渐渐有了想法……当初曹皇后希望他娶曹家的女孩,赵曙极力反对,除了不想被控制之外,还有一层原因,那就是他心里头有人了。
  只是郎有情,可妹无意。
  王青早早就跟苏八娘说过,她只想找个普通人嫁了,厮守一生就好。
  像她爹每天忙碌,兄长和叔叔也到处跑,西凉王也是如此,把女人都扔在家里,独守空闺,孤独寂寞,她就想要司马相如和卓文君那样,哪怕当垆卖酒,也心甘情愿。
  连官宦人家都嫌弃,让她嫁入皇宫,那不是更不可能吗!
  赵曙一肚子苦水,不知道怎么办才好。
  倒是赵祯,听完了介绍,哈哈大笑。
  “你啊,还是太年轻了,那些小女儿的梦话,也能当真?”
  赵大叔听说儿子看上了王安石的姑娘,心花怒放,居然给出起了主意……显然,他还是希望促成这一门亲事的。
  王安石是个长于谋国,拙于谋身的人。
  不过他有一点,和王宁安很像,两个人都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