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宋将门-第35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大宋要做的事情太多,根本经不起浪费。就算还有余钱余力,用来打西夏,打辽国,开疆拓土,岂不是更好?
  那些讨要财权的人都是谁,王宁安一清二楚。
  以韩家为代表的世家大族,之前就反对金元改革,这一次有了机会,怎能不替自己争取利益,可朝廷根本不能向他们低头。
  王安石感叹道:“这个案子必须有人负责,如果老夫不辞官罢相,就没法交代,他们还会闹下去。直到逼着朝廷让出财权为止。如果那样的话,变法就前功尽弃了,所以,老夫辞官,正是为了保护变法成功!王爷,拜托你了,接过来吧!”
  王安石情真意切,不得不说,王宁安真的动心了,他略显迟疑。
  “介甫兄,你,你真的甘心回归田园?”
  王安石脸微微泛红,他仰起头,自嘲一笑,“老夫今年还不到天命之年,岂能甘老林泉!只是老夫有些迷茫,有些糊涂了。”
  “老夫做地方官近20年,自以为了解民间疾苦,青苗法,方田均税法,免役法,市易法……这些法令,都是老夫苦心焦思的结果……只是真正落实起来,并非都是利国利民,相反,还有很多人因此受害!老夫心知肚明,有太多人骂我,可我没有办法,我不能轻易改变,一旦退了,整个变法就难以为继了。老夫只能硬着头皮撑着!”
  王安石语重心长道:“直到这个案子出现,老夫发觉又出了许多新的问题,以前都没有想到过。更不知道如何解决,继续让老夫留在相位上,只是尸位素餐,做多多错罢了!老夫有个想法,我要游历四方!”
  这位还真是想法别致!王宁安也不知道说什么好。
  “说起来还是王爷启发了老夫,当年你让司马光到地方上,去想办法解决青盐的问题。还告诉他用脚板走出来的学问,比起从书本里得来的要有用万倍!这些年,司马君实可没少提到,要知行合一。老夫把变法推到了这一步,接下来该怎么走,我心里没数,既不知,也没法行。”
  “老夫想真正去民间,去各个县城,去山村,看看老百姓究竟过得如何?变法对哪些人好,对哪些人不好,要如何取舍。或是三年五载,或是十年八年,老夫只要想清楚了,就会回来!”
  “所以,朝中的事情,全靠王爷了!”


第815章 曹皇后的提醒
  “王介甫这时候退了,还算聪明!”
  司马光露出了得意的笑容,这家伙从来都是审时度势的高手。他很清楚眼下的局,以往是王宁安担心功高震主,而且文官集团也接受不了。所以才安排了几个老家伙,等到老家伙倒台了,又把王安石推出来,甚至让包拯和欧阳修撑一段时间,以为过渡之用。
  但是这些人当中,除了王安石,别人都拿不出什么变法的策略。
  而王安石呢?
  他的那一套也已经有些跟不上了,最初王安石的变法是针对理财,增加国库收入,青苗法,方田均税,市易法,等等,都是这个思路。
  可随着金融体系建立起来,理财需要更大的格局,王安石驾驭不了。而且他的行事作风偏激,每一项法令都会得罪许多人,偏偏又不知道调和矛盾,能走到这一步,已经算是幸运了,再走下去,只会身败名裂。
  就算为了明哲保身,王安石也该离开,换上更有本事的人。
  原来制约王宁安上位最大的因素在于皇家的忌惮,还有文官体系的排斥。
  可如今呢,司马光都进入政事堂好几年了,王宁安的那些弟子门人,已经步入中层官吏的行列,像宋庠啊,吕诲啊,冯京啊,还有许许多多的人,他们已经转变,有些人甚至比王宁安走得更远,提出来的主张更加离经叛道。
  相对而言,王宁安就不那么讨厌了。
  当然了,皇家的忌惮依旧,但是眼前的局面也更加复杂艰难,一方面城市飞速发展,一方面乡村快速衰落,各种矛盾层出不穷,试问有谁能驾驭这个局面?
  如果所用非人,只会让大宋江山陷入危局,历代都有盛极而衰的教训,皇帝不会看不见。
  所以这时候,就必须任用王宁安,让他收拾局面。
  司马光盘算了一下,师父这时候上位,是天时地利人和,全都占全了!
  师父入主政事堂,执掌大位,他们这些人也能更好发挥本事,一展胸中所学,妙,真是妙啊!
  心里想着,司马光从抽屉里翻出了一封密信,正是吕惠卿所写。
  在信中,吕惠卿就建议司马光,朝局越来越复杂,以王安石等人的才略,根本不堪用,应当找个机会,把这帮人都赶下去,换上有本事之人!
  毫无疑问,吕惠卿所指,正是他们的师父!
  司马光采纳了师弟的建议,他强推金元改革,触怒世家大族,未尝没有给王安石找麻烦的想法。
  而且这段时间,风波不断,司天台的小吏居然跑到皇帝面前,说什么大凶之年,一个老妇人就敲响了登闻鼓,闹得天下大乱,而后舆论哗然,全都把矛头对准了政事堂,抨击新法……
  这么多的事情,偏偏偌大的王宁安一系人马,显得被动狼狈,没有半点作为,只能眼睁睁看着……试问,这些人杰都是吃干饭,没用的废物吗?
  当然不是!
  他们心里清楚,以王宁安的功劳和地位,谁也扳不倒,既然师父没事,大家也就没事,那不如就让他们闹下去,最终的风雨都会落在政事堂,落在王安石的身上。
  以拗相公的作风,他一定会反击的,最好让王安石和那些大族拼一个你死我活,最好两败俱伤,然后他们再出来收拾残局,坐享其成。
  不得不说,王宁安手下的坏小子太多了,一个个都是一肚子坏水,居心不良。
  吕惠卿,章敦,加上司马光,堪称其中最坏的三个!
  只是他们也想不到,拗相公王安石居然没有拼命,反而选择了退一步海阔天空,直接推王宁安上位。
  这一招让司马光始料不及,大摇其头!
  果然,不能小觑天下英雄啊!
  他默默把这封信放在了蜡烛上面,烧得干干净净,哪怕是师徒,有些事情也最好别泄露出去,不然可是要被打板子的。
  王安石并不拖沓,他连着上了三道乞骸骨疏,向赵祯言明,他操持变法,心力交瘁,许多事情,始料未及,有误国之弊,愿意退位让贤,择贤臣如政事堂,接掌相印,继续推行变法。
  赵祯病势沉重,一天之中,有大半天都在昏迷,但是王安石求去,还是惊动了他。
  “朕想了许久,变法是不能停的。”
  赵曙连忙附和,“父皇英明,变法让大宋国富兵强,万邦来朝,如果停下来,岂不是前功尽弃!”
  “但是变法之弊,又不能不顾。这些年来,唯有你师父和朕提到过,并且在御前推演,提出了问题所在。眼下果然如你师父所言,农村衰败,城市乱象丛生,地方财政凋敝,乱民四起……周峰一案,见微知著,如果长此下去,大宋国将不国。”
  赵祯说到了这里,喘了几口气,然后才勉强说下去,“强汉盛唐,都是盛极而衰,尤其是唐明皇,前半生英明睿智,圣断绝人,造就了盛唐繁华。结果就因为一场安史之乱,就弄得国将不国。后人皆归罪唐明皇,认为他宠幸杨贵妃,荒废国政,任用奸臣,酿成巨祸!但是仔细推究,或许也正是盛唐城市繁荣,农村困苦,流民增多,民多怨恨,让安禄山之流看到了朝廷的虚弱,才敢造反作乱。”
  “我大宋一定要避免盛极而衰,不能重蹈覆辙,因此用贤臣为首相,乃是必然之选。能胜过王安石的,除了景平之外,不做他想!”
  赵曙当然希望师父入主政事堂,他充满了喜悦。
  “父皇圣明!师父是最合适的人选了。”
  赵祯轻轻一笑,傻孩子啊,哪会这么简单。
  “等明天,你让景平进宫,朕要和他谈谈,然后再做决定吧!”赵祯要扭头休息,突然想起一事。
  “听说你母后要你过去?”
  赵曙连忙道:“的确是有,只是儿臣见父皇龙体欠安,抽不出时间……”
  “不要说了,毕竟是生身之母,朕前些日子……唉,不说了,你去看看她,母子之间,没什么解不开的疙瘩儿,去吧!”
  说完,赵祯闭上了眼睛,不一会儿,竟然睡着了。
  赵曙只得从寝宫出来,到了外面,他长长出口气,小脸上终于露出了笑容。
  说起来也真是为难!
  夹在父皇和母后之间,几乎要把他逼疯了,却还要装作若无其事,实在是折磨,好在父皇改了主意,自己也不用为难了。
  赵曙心情放松,来到了皇后的宫中,让人禀报之后,他终于和母后见面。
  算起来也不过数月之功,曹皇后居然老了许多,眼角的鱼尾纹怎么也掩饰不住,额头也出现了皱纹,在鬓角,居然有了两根白发,格外刺眼!
  赵曙心中一痛,连忙伏身行礼。
  “坐吧!”
  曹皇后沉吟了许久,“外面的纷扰,也传进宫里一些,治大国如烹小鲜,祖宗成法,是不好随便乱动的,你扪心自问,能比太祖太宗更加英明吗?”
  赵曙犹豫了一下,“母后所言极是,只是孩儿以为纵然以太祖和太宗的英明,也没法洞见百年之后,如今的大宋和开国的时候,已经全然不一样了,如果死守着祖宗成法,只会削足适履,得不偿失。”
  “变法弄得天下大乱,把好好的清官逼成了恶吏,让一个老实巴交的汉子变成杀人犯!子散妻离,家破人亡,这样的变法,还能要吗?”
  赵曙挺直腰板,闷着头道:“母后,未免危言耸听了,不变法,难道就没有贪官污吏,逼得人家破人亡,妻离子散吗?就没有百姓活不下去,落草为寇吗?变法充实国用,富国强兵,边疆的百姓不用受敌国涂炭之苦,遇到了灾荒,朝廷也能有钱赈济。这些年光是水旱灾害,就多活了数十万百姓,仅仅因为一个案子,就否定变法,未免以偏概全,请母后明鉴!”
  曹皇后被怼得没有话说,这世上没有谁会放着亲儿子不疼,但是如何疼儿子,却各不相同。
  哪怕在后世,因为学习,工作,婚姻,母子之间,闹得沸沸扬扬,甚至反目,也不少见。到了皇家,问题就更麻烦了。
  曹皇后当然希望儿子的江山稳固,做一个千古明君……只是她认为要想让江山安定,就要守着祖宗之法,不要标新立异,更不要随便折腾。
  曹皇后不但有想法,而且因为出身将门,性格刚强,她还有强烈的控制欲,简单两个字:听话!
  她希望儿子能听话,能顺从,能按照她的想法办!
  从当初要给赵曙选择曹家女儿做皇后开始,母子便越走越远了。
  “母后,父皇已经答应,要让师父出任首相,以他的才华,一定能化解危局,儿臣很有信心。”
  “什么?”
  刚刚还沉默的曹皇后,突然瞪圆了眼睛,咬着牙道:“你们怎么敢让王宁安当首相!莫非你们要把江山都给他吗?”
  显然这个你们当中,饱含着赵祯!
  曹皇后惊骇惶恐,脸都变了颜色!
  赵曙用力吸口气,鼓足勇气道:“母后,孩儿以为这世上,除了争权夺利之外,更要为苍生百姓,真正做一些有利的事情,天下不只有皇帝一家而已,不能光想着皇家好,还有千家万家!”
  赵曙说完之后,深深一躬,就往外面退。
  曹皇后拳头紧握,脸色一阵青,一阵红,直到赵曙到了宫门口,要离开了,她突然开口道:“小心你二弟!”


第816章 新相
  赵曙从皇后的宫中出来,他的心像是敞开的大门,新月升起,洒满心扉。真的,他很欣慰,其实父皇把事情看得太严重了,其他人也都猜错了。
  天家无情这不假,可天家也是人!
  母后想揽权,想管束自己,想要自己按照她的想法去做,也不过是普通的母亲最正常不过的想法,只是人之常情,到了皇家,涉及到了权力争夺,厉害较量,就变得不同寻常了。
  赵曙很伤感,他始终记得,师父总是告诉自己,得到多少,就要失去对少,有多大的权力,就有多大的责任。
  皇帝拥有绝对的权力,与之对应,则是绝对的责任。
  九州万方,亿万黎庶。
  何其沉重啊!
  身为帝王,能享受的亲情真的不多了,和母后之间的误会能澄清,比什么都幸运,至于二皇子……小小的蝼蚁,也敢掀起风浪,真当孤是饭桶吗?
  赵曙握紧了拳头,他一路小跑着,回到了赵祯的寝宫,继续照顾自己的父皇。
  转过天,王宁安又得到了旨意,进宫面圣,这一次他们君臣谈的时间很短,事实上,赵祯的身体已经不允许谈的太多了,只是一刻钟而已。
  但是这一刻钟,就做出了一个震撼朝堂的决定。
  赵祯给王宁安加了太傅衔,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集贤殿大学士,什么意思呢?
  很简单,就是王宁安接替王安石,成为次相。
  众所周知,首相欧阳修早就有消渴之症,而且以往醉心学问,根本无心处理政务,这次有王宁安出任次相,消息传到欧阳修的府邸,老头子兴高采烈,破天荒,喝了烂醉,卸下了千斤重担,不用承担责任,也不用忍受各方的明枪暗箭,欧阳修恨不得立刻回到六艺书院,老实当他的教书先生。
  当然了,欧阳修也清楚,眼下龙体到了堪忧的时候,他别的不行,操持大典,还有有两下子的,或许赵祯驾崩,新君登基,这个大典结束,他的政治生涯就能彻底画一个句号了!
  不提老欧阳兴高采烈,如蒙大赦,有人却非常郁闷,那就是贾昌朝!
  贾相公眼巴眼望,包拯死了,他就想上位首相,结果让欧阳修抢了先。贾昌朝没有绝望,欧阳修的本事他清楚,干不长的,他还有机会!
  等着吧!
  可等来等去,居然等到了王宁安接替王安石的消息,在这一刻,贾昌朝是绝望的!
  丫的,王宁安!
  你小子不地道!
  你竟敢抢老夫的首相,老夫和你没完!
  贾相公也只能骂两句,发泄一下心中不满。
  他以往是吃定了,王宁安身为藩王,无法入住政事堂,所以才拼命找机会。可现在王宁安居然冒天下之大不韪接了,他又能如何?
  比功劳,比能力,比实力,比圣眷……几乎除了年龄之外,贾昌朝没有一样能赢的!
  “唉!什么也别想了,收拾行囊,老夫要回家了。”
  贾昌朝是心灰意冷,他亲自收拾书籍,准备离开洛阳,这次一走,就是永别了,他老再也没机会回来了。
  老贾既是失落,又是无奈。
  正在贾昌朝忙活的时候,突然传旨,贾昌朝加太师衔,赐观文殿大学士,平章军国重事,位列宰相之上!
  突然得到了这个任命,老贾也吓了一跳。
  以他的资历,加太师衔,情理之中,而观文殿大学士是给做过宰相的老臣,他也合适,只是这个平章军国重事是什么东西?以前并没有出现过,而且位列宰相之上,这是什么意思?
  难不成自己的权柄要超过王宁安?
  贾昌朝的心突然热乎起来,不过等他把旨意听完,也就凉快了。
  所谓位列宰相之上,仅仅是上朝的时候,他排在政事堂的诸公前面,给他这位职位,只是以备咨询之用。
  当然了,如果他感兴趣,也可以主动参加超会,和政事堂会议,但是在这些会议上,除非有人询问,不然他没有发言的资格,只能旁听。
  老贾也不傻,这不就是给个官职,把自己养起来吗!
  其实不只是贾昌朝,还有几个老臣,也都得到了这个职位,包括庞籍,宋庠,加上贾昌朝,一共三个人,全都位列宰执之上。
  贾昌朝属老狐狸的,他稍微想了想,也就明白了,让王宁安接首相,赵祯还是不完全放心,安排几个老臣,别看只是咨询而已,但是关键时刻,老家伙们还是很有份量的,如果真出了什么难以收拾的局面,他们可以挺身而出,保护江山社稷的安全,就像是当年的吕端一样!
  想通了之后,贾昌朝虽然有些失落,但是却也坦然了。
  做官做到了这个份上,他也知足了,而且他还捞到了太师衔,总算压了文彦博一头,到时候老文进京述职,还要向他汇报情况。
  不错!
  挺好!
  贾相公立刻让手下人停下来,别搬家了,赶快告诉门人弟子,好好庆贺一下。
  相比贾昌朝,宋庠就坦然多了。
  他心里清楚,自己咸鱼翻身,完全是靠着王宁安,而且他现在也成了一代学宗,要想让百家书院超过六艺,领袖大宋学界,就看自己的本事了。
  宋庠立刻找来冯京,师徒两个彻夜长谈,勾画下一步的方略。
  ……
  三位老臣之中,要说最惊讶的就是庞籍。
  他现在还有些晕乎乎的。
  按照庞籍的判断,朝廷新旧交替,曹皇后站出来,还有那么多人趁机发难,搅动风雨,按理说,接下来应该是一场血雨腥风,凭着他老多年的经验,正好能浑水摸鱼,把变法派压下去,至不济,也要形成分庭抗礼的局面,挽回颓势。
  可前半段按照他的想法走,接下来局面骤然变化。
  多好的周峰案,让变法派陷入自相矛盾,进退两难的地步,甚至彻底瓦解他们。
  陛下啊,都到了这时候,你怎么还能相信变法派呢?要知道当年你是怎么废掉庆历新政的?二十年来,皇帝竟然变了一个人,真是让人费解!
  不得不没有废掉变法派,相反,这一场乱子,还促成了王宁安上位,直接总揽大权!
  太怪了,想不通啊!
  看起来,真是老了,不中用了!
  前些日,还信誓旦旦,想要和王宁安掰掰手腕,现在看起来,白白做了跳梁小丑,万一韩家那边歪歪嘴,自己怕是要倒霉啊!
  这个官当不当,真是没什么意思了。
  庞籍动了辞官回家的心,不过这时候走,摆明了是自认心虚,害怕王宁安,要是那小子追查下去,把自己掀出来,没有官职保护,死得只会更难看。
  罢了!
  还是撑一段时间,看看朝堂的风向吧!
  王宁安出任首相,还吓到了两个人!
  那就是程颐和程颢兄弟。
  他们俩都傻了,足足沉默了半个时辰,就眼对眼,一句话说不出来。
  这他娘的还有没有道理了?
  明明是王宁安的错,明明是针对王宁安的,结果王安石下去了,换成王宁安当首相,大权一把抓!
  他们忙活了这么久,倒好像是替王宁安扫清障碍,他们拼命抹黑变法,把局面说得无比糟糕,不可收拾。
  结果非但没有伤到王宁安,倒是让朝野都期盼着王宁安出来,收拾局面。
  大有“先生不出,苍生如何”的味道!
  这,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啊?
  二程苦心焦思,想不清楚,其实他们两个哪里知晓,论起舆论操控,你们的功力,还差得太远呢!
  早在他们渲染事情的艰难,不断深挖的时候,就有一些人已经开始操作,他们通过报纸,文章,诗会等等途径,告诉所有人,天下间最能处理复杂局面,调和万方的,就是西凉王,就是王宁安!
  他能统御各种力量,夺回幽州,又能把西夏打得半死,还开辟了西域,恢复了丝绸之路,解决了钱荒……这么多年,王宁安做的事情还少了?
  哪一样不是四平八稳,思虑周全。
  这么复杂的局面,不让王宁安出来,还有其他人能收拾吗?
  那些老臣已经跟不上时代的潮流,他们懂得物流吗,懂得金融吗?懂得发展产业吗?他们什么都不懂!
  至于新生代的官员,资历浅薄,威望太低,根本不能压服各方,除了王宁安,就没有更合适的人选了!
  朝野动荡不安,值此国难之际,就该大胆用人,抛弃成见,唯有西凉王,能够解决僵局,安定天下。
  不得不说,这一番的舆论操作,彻底把风向扭转过来。
  哪怕最保守的臣子,也都翘首以盼,希望王爷拿出方略来!
  至于地方的势力,尤其是那些州府军县的地方官,也都愿意相信王宁安,因为他就是从平县一步步爬出来的,熟悉地方情况,知道大家的艰难,相比起一根筋的拗相公,显然,王爷更得人心。
  “万众瞩目,万方期待。”
  苏八娘替王宁安整理官服,一丝不苟,笑呵呵道:“天下人都盼着王爷解救苍生呢!露几手让他们瞧瞧,咱们王爷可不是浪得虚名!”
  王宁安自嘲苦笑,“你还当这是好事啊!我是一屁股坐在了火山口上,有多少人巴望着我掉下去呢!”
  三位夫人,相视一笑,“王爷,我们相信你,一定能狠狠抽那帮宵小之徒一个嘴巴子!”
  “但愿吧!”
  王宁安转身,直奔政事堂而去……


第817章 吃货拯救世界
  今天不只是政事堂会议,包括六部,枢密院,参谋部,还有御史台,所有大宋重臣,一个不落,全都来了。
  光是看大家出现的顺序,就很有意思。
  首先第一个到的是司马光,显然,作为学生之一,老师成为事实上的首相,他无论如何,都要拿出学生的姿态。
  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