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宋将门-第8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王宁安看到此情此景,心中感慨。
  人这一生,总要率性而为几次,他弄出来的这一手,已经得罪了所有文官,原来庞籍要亲自主持,结果刚刚传来消息,说是庞相公身体不好,只能在城门口等待,迎接辽使的事情交给了王宁安。
  不就是想看我的笑话吗?
  以为没有高官压阵,面对辽使,我们就没了威风!
  想什么呢?
  辽人敬畏的是拳头,不是你的官服。
  皇帝如何,不争气不一样被抓去肆意折辱,连牲口都不如。
  “弟兄们,打起精气神,随我去迎接辽使,然后再去东华门!”
  “诺!”
  数千人一起大吼,声震天地。
  狄青和王宁安在前面领队,骑兵紧紧跟随,这些骑兵可不是撒开了狂奔,而是迈着轻快的步子,整齐向前,几千名骑兵,丝毫感觉不到混乱,如臂指使,让人目瞪口呆。
  “我说狄老哥,你练兵的本事真够厉害的!”
  “呵呵,不过是些笨功夫罢了,哪里比得上老弟智计无双。”
  王宁安笑着摆手,“再互相吹捧啊,咱们就上天了,还是看看辽使吧!”
  说话之间,辽国使者已经到了,这一次来的是两位,前面是个契丹的大汉,穿着明亮的铠甲,他正是辽国重臣耶律化葛,紧随着他的身后,是个年轻的官员,模样俊美清秀,正是被辽国捧上了天的国宝级才子——大状元郎张孝杰。
  吸取了上一次令出多头儿的教训,这一次只有一个耶律化葛主事,而且选择了张孝杰,他可比刘六符强多了。
  辽国满心要找回面子,离着汴京还有十里,突然就觉得脚下的大地都在颤抖。
  “这,这是怎么回事?”张孝杰吓得变颜变色,突然一大片黑影从土丘背后转出,鲜衣怒马,旗号飞扬!
  大宋的骑兵铺天盖地而来。
  乖乖,这是去辽国,还是到大宋,怎么有种时空错乱的感觉?
  正在迟疑之间,骑兵到了一百米之外,咯噔停住,没有哪个人冲出来,从远处看去,骑兵的队伍已经整齐如林,铠甲鲜明,兵器锐利,一股浓烈的杀气迎面扑来。这可不是样子货,而是实实在在的勇士。
  两个辽使看得傻眼,竟然忽略了迎接他们的只是个不起眼的小官而已。
  “两位,随我们进城吧!”
  “啊,好!”
  他们稀里糊涂,就随着骑兵向城门进发,离着汴京越来越近,两旁的百姓就越来越多,全都翘首眺望。
  也不知是谁带头,锣鼓齐鸣,还有人往道上撒花瓣,张孝杰和耶律化葛最初还以为欢迎自己呢!心说这大宋的礼数真全啊!
  可走着走着,他们就明白过来,这些老百姓都是来看将士们的。
  “瞧见没有,那就是我大宋的人样子,狄青狄汉臣!”
  “杀西贼,杀北虏,从来不手软!”
  “好啊,我大宋的好男儿,伟丈夫!”
  ……
  一路上百姓欢呼之声,惊天动地,每一个将士仿佛飘到了幸福的云端,如痴如醉,过去受再多的苦,全都值得了!


第210章 东华门外
  为了给今天的仪式造势,王宁安可谓是煞费苦心。
  首先他以督办迎接辽使事宜的名义,要求京城各衙门务必勠力同心,把仪式办好,办出大宋的威风,办出国家的气度……王宁安的官职太小,买他账的不多,更何况大家都知道文彦博是什么心思,哪能触霉头。
  一群人出工不出力,可是他们忘了,有个人可不怕文彦博,那就是新任的开封知府欧阳修,老夫子得到消息之后,发动所有官差,跑到开封各个坊市,告诉百姓,要向辽国示威,要校阅大宋最强的军团。
  老百姓都是好热闹的,更何况这是双倍叠加的热闹,哪能错过。
  除了欧阳修卖力气之外,国舅曹佾也动手了,他把在京所有将门都召集起来。
  “你们都听着,文官压了咱们几十年,打击、克扣、辱骂、杀戮,无所不用其极,老百姓一张嘴就是好男不当兵,好铁不打钉!听到没,他们说的就是你们,你们都不是好男,都是饭桶,都是废物!是可忍孰不可忍!我们祖上为了大宋江山,流血流汗,那帮穷酸的文人干过什么?会写几首词,糊弄几篇文章,就骑在我们的脖子上拉屎撒尿,把我们不当人看!如今他们秉国,弄得天下大乱,河北水灾,岭南叛乱,还有辽寇和西贼压境,国家每逢危难,从来都是我们挺身而出,杀敌报国,结果功劳都是他们的,罪责都是咱们的,你们说,还能不能忍下去?”
  这番话说的,不少人都红了眼睛。
  “国舅爷说得对,曹大哥讲得好!不能忍,不能忍!”
  “那好!”曹佾踌躇满志道:“既然如此,你们立刻发动所有人,到茶馆酒楼,庙会集市,唱戏,讲书,专门挑咱们武将的戏码,还要讲讲这次河北怎么打的,是如何废除岁币之耻的,要让天下人都知道,咱们武将才是大宋的脊梁,辽国怕的是我们手上的兵器,不是怕文人手里的笔杆子!”
  不得不说,虽然将门整体衰败得厉害,但是好歹也是京城百十年的地头蛇,在禁军中的力量非同小可,本身又财力惊人。
  等到大家伙动员起来,这股威力简直如泥石流一般,直冲而下。
  还有一点不得不说,北宋的时候,很多曲目故事刚刚出现萌芽,还不够完善。王宁安弄出了《三国演义》,两三年的功夫,就成为艺人们最喜欢的本子,根据三国,编出了太多的戏码。
  比如连环计,凤仪亭,龙凤呈祥,徐母骂曹,诸葛亮招亲等等。
  不过这几天缠绵悱恻的段子全都扔到了一边,换成了三英战吕布,千里走单骑,长坂坡,关黄对刀,都是金戈铁马,慷慨激昂的戏码。
  另外好多说书先生把刚刚发生在河北的战事搬了过来,什么渡河击辽,大战雄州,王宁安巧骂刘六符……这些故事更是脍炙人口。
  整个京城在这种煽动之下,就好像一锅沸腾的热水,一切等到仪式开始的时候,达到了最高峰。
  天还不亮,成千上万的百姓就走出家门,在门前设摆香案,等候大军到来。
  当威严的骑士策马奔腾,百姓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欢呼排山倒海,接连不息。
  杀尽西贼显忠勇,再战北虏呈豪雄!
  狄青统帅着西北军团出现,正是这一支人马,在十年前,血战李元昊,他们在上司一再出错的情况下,忍饥挨饿,不息一死,捍卫西北,打退李元昊一次又一次的攻击,忠魂埋骨战场,勇士力保江山。
  一个个威严的面孔,一个个壮硕如山的汉子,策马而来,呼啸的杀气,跳跃的热血,让人心驰神往,就连脸上的刺字都不再是丑陋的标志,反而显得野性彪悍,看得好多女子心神激动,脸色通红。又有多少男儿握紧了拳头,恨不能成为其中一员,驰骋疆场,为国杀敌。
  紧随着西北军团,出现的是名震天下的折家军。
  百年征战血未冷,驱驰万里护朝廷!
  从唐末到大宋,折家军就像是一座高俊的山峰,任凭风霜雨雪,巍峨不动,凶威赫赫的李元昊在他们面前折戟沉沙,不值一提。如今南下岭南,区区侬智高,更是不在话下!
  在这两队的后面,出现的是王家军的大旗,相对而言,这是一支年轻的队伍,可却没人敢小觑他们。
  几十年来,王家军是第一个向辽国主动发起反击的队伍,仅此一点,就足以骄傲自豪。
  相比前两支人马,王家军最大的特点就是武装到了牙齿。
  明亮的铠甲,精良的兵器,马槊,长刀,弓箭,一样不缺。在队伍的后面,还有改良的床子弩,由四匹马拖着,紧紧跟随。
  在队伍最后是黑乎乎的马车,用车厢遮蔽起来,看不清里面有什么玩意。其实这就是王家军最近弄出来的土制手榴弹。
  自从用火药炸开冰层之后,王良璟就迷上了这种能毁天灭地的力量,他成天往火药作坊里钻。
  弄得王宁安都不得不制定最严格的规范,细致到了令人发指的程度,生怕一个不小心,让老爹成了试验品。
  经过了几个月的积累,王家军不但囤积了足够的火药,还弄出了一批可以实用的武器,比如用坛子装的地雷,在敌人通过的要路埋设,当敌人兵马出现之时,点燃火绳,引爆地雷。当然也可以用来守城,居高临下,扔下去几个,就能炸死一大片。
  还有拳头大小的手榴弹,这是用铸铁做成的,炸开之后,弹片也能杀伤敌人,效果很不错……
  从最新得到的战报,侬智高在攻击城池的时候,就频频使用一种能冒出黑烟和火光的武器,很是吓人。
  王宁安预估应该就是原始的手雷,只是侬智高那边的技术太差,火药纯度不够,配方也不一定正确,弄出来的玩意只有烟火,杀伤力不行。
  侬智高不行,王家军行啊,要不了多久,就让他尝尝正牌的手雷是什么滋味!
  这三支人马的出现,彻底打破了人们对丘八大爷的刻板印象,他们衣甲鲜明,队伍整齐,剽悍勇武,威严十足。
  狄青那是公认的人样子,王良璟长得也不俗,他个头很高,腰细膀宽,粗胳膊壮腿。以前王良璟多少有些绵软窝囊,可掌军之后,不得不说权力是男人最好的化妆品。王良璟越发深沉寡言,气度十足,光是一个眼神,就让人心惊肉跳,两腿发软。
  有好事之人甚至暗中比较,王良璟和狄青到底谁才是大宋的人样子。经过大家伙的热烈讨论,一直认为狄咏才是新一代的人样子!
  小伙子白马银枪,就像戏台上的赵子龙一般,他负责往来穿梭,通报情况。
  “启禀庞相公,王大人,人马已到,恭请陛下校阅!”
  庞籍脸色凝重,事情弄成了这个样子,他心里很不痛快,虽然庞籍不像文彦博那样,忌惮武将入骨,可是看到百姓们狂热的样子,他也是阵阵心寒。莫非还要回到五代的时候,文人任由武夫操纵生死吗?
  诚如是,自己就是罪人了!
  庞籍五味杂陈,却又不能不管朝廷大礼,他怀着复杂的心情,转身进入东华门,没有多大一会儿,鼓乐喧天,一队队皇家依仗从大门出来,分列两旁。
  在众星拱月中,大宋的皇帝赵祯出现了。
  今天的赵祯和往日完全不同,他竟然穿着金甲,骑着黄马,佩戴金剑,从上到下,和个小金人似的。
  试问哪个男人心中没有一点热血,赵祯当了几十年的皇帝,循规蹈矩,老老实实,弄得很多人都忘了,他也是个正常的男人,也想出风头,也想展示强悍的一面。
  王宁安之所以敢玩这一手,就是窥视到了赵祯的心思,投其所好,自然无往不利。
  说起来赵祯也是早早起来,他昨晚选在了曹皇后的宫中安寝,毕竟老夫老妻,不用那么在乎。
  刚过四更,曹皇后就亲自爬起来,替赵祯整理戎装,穿上几十斤的铠甲,顶着十几斤的头盔。
  赵祯的身体比不得年轻时候,没戴一会儿,脖子就要断了,只能先摘下来,可赵祯又舍不得,只能抱在怀里,那个模样,就好像得到了新玩具的孩子,一刻不愿意放松。
  当他迎着朝阳,从东华门出来,数以十万计的军民百姓,一起山呼万岁。
  狄青、折继闵、王良璟,率领着部下,从马背上跳下来,单膝点头。
  “臣等恭祝陛下万寿康宁,祝大宋国势昌隆!”
  看到这一幕,赵祯的眼泪差点流出来,他情不自禁策马向前,王宁安急忙给狄咏一个眼色,两个人一左一右,护送赵祯,来到了三员大将的面前,赵祯酝酿了好半晌,才说道:“三位爱卿,还有众位将士,请起!”
  瞬间,大家都起身,立在赵祯面前,整齐划一的动作,让赵祯又是眼前一亮。
  “好,不愧是我大宋王师,训练有素。狄爱卿,朕今日就赐你军旗宝剑,平定岭南之乱,不要辜负朕和天下百姓之望!”
  “臣遵旨!”狄青大声说道:“臣等就是陛下手里的利剑,誓为陛下,扫清四夷,斩尽北虏南蛮,不胜不归!”
  狄青这话说的掷地有声,两位全程打酱油的辽使,耶律化葛和张孝杰脸色全都变了……


第211章 交锋
  东华门外,赵祯亲自授予狄青战旗一杆,又把自己佩戴的宝剑交给了狄青。
  几乎每个人都听过尚方宝剑,可是像赵宋的皇帝平时都不佩剑,又哪来的随身宝剑,故此尚方宝剑不过是一说而已。
  但是,狄青得到的这一把却是名副其实,这个山一般的汉子激动地无以复加,拜倒在赵祯面前。
  “臣肝脑涂地,难报陛下天恩于万一。”
  狄青说完之后,猛地起身,高举宝剑。
  “出发!”
  一声将令,鼓乐响起,狄青率领着大军,在所有人的注视之下,离开了汴京。
  在这一刻,狄青和所有的将士,成为了全场最炫目的焦点。
  即便是很多年过去,已经上了年岁的人提起来也会赞叹不已。
  什么才是好男儿,报国杀敌,百死不悔!
  肩扛社稷,手持钢锋,夷狄惶恐,八方慑服……相比之下,让人如痴如醉的东华门唱名,又算得了什么,不过是一群即将步入官场的士人而已。
  说好听点叫蟾宫折桂,说不好听点,就是多了一群吸食百姓血肉的赃官,有什么了不起的,也值得为了他们欢呼吗?
  经过此事,不但东华门唱名失去了风采,甚至连喜闻乐见的榜下捉夫也变得冷落下来,虽然大家伙依旧看重科举,依旧文贵武贱,但对普通人来说,仿佛一盆凉水浇头,不再那么狂热,而对另一些人来说,却燃起了希望,从军报国,未尝不是一条出路……
  王宁安的这一手,堪称绝地反击,公然在所有人面前,亮出了将门大旗,亮出了武人威风!
  不但是狄青这些将领,心中感动无比,就连曹佾等在京的将门,都倍受鼓舞,欢天喜地,跟过了年似的。
  老百姓也看得高兴,那么雄壮的队伍,一下子就给人安全感,到处都在说什么侬智高叛乱,大家也都不怕了,就连辽国和西夏也没什么好担心的。
  赵祯同样兴奋不已,长久以来,他身边都是文官,总是不断灌输给皇帝,什么武人骄纵蛮横,狂妄残暴,不服管教,不听命令,如果不严加管束,就会祸国殃民,贻害无穷。
  赵祯虽然知道这些话是因为文官们的偏见,但是天天说,月月讲,也难免产生了刻板的印象。
  可是当赵祯真正见到了将士们之后,他明显感到了不一样。
  一张张年轻的面孔,一双双炽热的眼神,仅仅因为自己见了他们一面,将士们便感激涕零,恨不得以死相报!
  比较起来,那些皮里阳秋,满腹心机的臣子,远不如武人们纯粹,天然,值得信任……很多事情就是不断积累的结果,文官们花了几十年的功夫,塑造出他们想要的圣明天子,可自从六塔河的事情,一路发展过来,赵祯渐渐想通了很多问题。
  文武就是帝国的两条腿,无论其中一条强壮到什么程度,缺少了另一条,都是个残疾人,是站不起来的。
  赵宋的天下承袭后周,得国不光彩,加上赵光义又夺了侄子的位置,更加心虚,只能拼命打压武夫,保证可怜的安全感。
  但近百年过去了,天下承平,老百姓已经习惯了赵家的皇帝,天下已经不一样了,这时候再去压制武夫,根本是自断手脚,自毁长城……
  联想到一连串的事情,加上研读《管子》的心得,赵祯的确不一样了。
  如果二十年前,他能想到这些,肯定会掀起一场彻头彻尾的变法,去扭转乾坤,只是现在他老了,没有了雄心壮志,最大的愿望就是能生出一个皇子,承袭江山社稷……赵祯的变化没有显露出来,造成的直接结果就是精明了一辈子的诸位相公,竟然没有发现皇帝的改变,他们错误估计了自己的实力,在接下来的一连串争斗当中,尝到了致命的苦果……
  有人高兴,就有人愁。
  首先最愁的就是文彦博,从头到尾,他都沉着脸,好像一块万年的玄铁,一丝笑容都没有,吓得周围的人都离得远远的。
  还有很多文官看到了武夫鲜衣怒马,趾高气扬的样子,就从心里害怕,战战兢兢,仿佛又要回到暗无天日的五代十国,一个个满腹思量,想着应对的办法。
  至于另外两个很难受的人就是耶律化葛和张孝杰了。
  他们本想到大宋找回面子,借着大宋麻烦事缠身,多捞取点好处,可是哪里想到,大宋竟然玩了这么一手。
  不得不说,这几支人马都非常强,至少能和皮室军抗衡。
  不是说辽国害怕大宋,问题是辽国内部乱哄哄的,根本没法形成一个拳头,十成的力量,能拿出两三成就不错了。
  大宋有如此军力,根本不用在乎。
  强盗集团最担心的就是猎物变强了,他们自己做的恶事太清楚了,有朝一日,大宋找他们算账,那可就大祸临头。
  “我主刚刚开科取士,上千士人齐集一堂,论才大典,英豪云集。本以为大宋以文采风流自诩,会看到更为壮观的盛举,只是想不到,竟然是金戈铁马,粗野蛮横,难保不让人升起穷兵黩武之念,窃以为此举不利于两国议和,实在是让人失望,失望得很!”
  张孝杰满口酸言酸语,那些文官刚刚被打了脸,现在也不愿意出头,竟然没人反驳。张孝杰得意洋洋,觉得自己简直是口才无双,有苏秦张仪的本事。
  可是他别忘了,文官们不出头,还有个王宁安呢!
  “哈哈哈,张大人是贵国的状元,在下呢,连科举都没有参加过,本以为状元之才,该是何等惊天动地,现在一看,真是大失所望,竟然连一点人间基本的道理都不懂,实在是不知道贵国是怎么论才取士。”
  张孝杰把眼睛一瞪,“我乃辽国使节,奉皇命而来,如果你讲不出道理,只是张口骂人,那可就更丢人了!”
  “哈哈哈,我大宋是礼仪之邦,说话岂能没有根据。张大人,我问你,如果去拜会朋友,对方是年高之人,应当说祝他长命百岁之类的话,如果是小孩子,则是要祝他健康成长,你以为然否。”
  “这谁不知道!”张孝杰不明所以,随口说道。
  “哈哈哈,原来辽人也懂得礼节,实在是难得啊!”王宁安话锋一转,笑道:“老人要祝长寿,说句不恭敬的话,是因为年纪大了,寿数不多。由此看来,缺什么补什么,没有什么,才总是挂在嘴边。譬如你们辽国,的确应该多开科取士,多读一点书,多学学圣人之道,才能化解身上的戾气,消去蛮横的秉性,倘若假以时日,没准也能衣冠楚楚,和寻常人一样,堂而皇之,行走在世间之上。否则,虽有人一般的相貌,却有蛇蝎一般的心肠,虎豹一般的行径,当真是妄披了人皮,让人不齿!”
  王宁安这一张嘴啊,简直不是损可以形容,直接就把辽国说成了野兽,好些大宋的臣子都忍不住,想要笑出来。
  虽然王宁安打了文臣们的脸,但是大家伙毕竟还是宋人,看到老冤家吃瘪,都心花怒放。俗话说恶人自有恶人磨,和辽国打交道,还真就需要王宁安这样的。
  张孝杰被说的脸色涨红,怒斥道:“按照你的说法,你们大宋就是武备不兴,朝廷孱弱,不堪一击了?”
  “哈哈哈,辽使,我大宋武备如何,已经摆在了你的面前,至于强弱与否,你自己心里有数。我只是提醒你一句,如果连你们最强大的一项,都被大宋追上来,你们辽国还有什么指望?你又如何跑来颐指气使,洋洋自得?我奉劝你一句,我大宋固然是礼仪之邦,待客有道。可是要是遇到了恶客,也小心我们手里的刀枪!你们扪心自问,比匈奴如何?我汉家铁骑燕然勒功,所向睥睨。不要把偶然的得志,当成了永远的胜利,如果大宋真的发了雷霆之怒,天下万民之怒火,只怕会烧得大辽国一丝一毫都不剩!”
  “你大胆!”张孝杰仿佛被踩到了尾巴,怒斥道:“我大辽疆域万里,立国尚在你们大宋之前,万邦来朝,上国气象,岂是你可以大言恫吓的?我们一心为了两国苍生百姓而来,你们却如此狂妄,不把大辽放在眼里,实在是无礼之极。我大辽二十万铁骑,枕戈待旦,随时可以南下,是我主心存不忍,才让你们苟活至今,还不知道感念我主恩德,莫非也要尝尝我大辽的雷霆之怒吗?”
  王宁安放声大笑,“我就说嘛,哪怕披了人皮,也难改野蛮的本性!我大宋整军经武,加强武备,就是防备那些窥视中原繁华富庶的贼子强盗。不管谁敢向大宋伸爪子,就要做好被剁下来的准备!”
  ……
  宋辽自从澶渊之盟以后,每年都有使者往来,每一次都是明枪暗箭,交锋不断,包拯、余靖、富弼、范仲淹、欧阳修……数得着的名臣,几乎都出使过辽国,每一次也都斗得天昏地暗。能保住国格不失,回来一定要加官晋爵。
  只是这么多年,像王宁安这样的,还是头一份!
  一上来就是拼命的架势,每一句都不客气。可偏偏辽国就吃这一套,两位辽使的气焰完全被王宁安压制住了,只能被动还击,看得人好不过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