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唯我中华-第2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除了这些事情以外,还有一件事情引起颜学义的注意,那就是因为颜学义出手使得五个刺客脑袋分家的事情被群众宣传成“汉王得上天庇佑,任何人敢对汉王下手只有死路一条。”。

    群众都不知道是颜学义使用异能将五个刺客脑袋分家,反而以为是上天庇佑汉王,最后“谣言”俞传俞烈,变成“汉王才是真命天子,没看到上天都在庇佑汉王吗?连上天希望汉王早日驱除鞑虏复我汉家河山。”。

    对这样的事情颜学义更是哭笑不得,连颜学义身边的两位娇妻和几个小丫鬟都听到这些“谣言”,没事的时候就盯着颜学义仔细看,仿佛能看出什么一般。

    颜学义知道这股越演越烈的“谣言”背后肯定有手下的那些官员在推波助澜,否则也不可能这么短时间就在整个四汌省流传开,甚至连四汌省周边各省也有传言。

    颜学义也不想去阻止,在自己身上多出一点神话色彩,有利于对四汌省的统治。

    就这样,时间一天一天过去,颜学义称王的日子即将到来。

 第八十八章 汉王!汉王!

    【答案是紫金色!神秘而高贵的紫金色!(其实就是紫中带金或者是紫镶金,要是没有人回答紫金色,紫色也算正确)恭喜‘克尔里默本’‘青牛月狼’二位回答正确,请加本书交流群领取十元红包一个!嘿嘿,红包不大,聊表心意,第一次仓促举办活动,参加活动的书友不多,等下一次活动举办会更完美一些,活动奖励也会更多,大家敬请期待!】

    甲申年二月初四,也就是西历1884年1月1日,颜学义在源河市北侧新建祭坛,举行祭天大典,正式称王。

    当天,远在京城的李鸿章怒拍桌子,几个满清王爷暗叹没有刺杀反贼成功,紫禁城中的叶赫那拉氏将自己心爱的翡翠西瓜砸在地上……

    日出前七刻,时辰一到,颜学义头戴乌纱翼善冠,身着竖领、窄袖、前后及两肩绣有金盘龙纹样紫金龙袍,腰缠玉带,脚穿皮靴,出现在众官员眼前,而众官员也放弃平常工作时穿的正装,换上麒麟袍。(主角和众官员穿的是改良版明服,明服也算是汉服,具体样貌大家到网上查查图片)

    “王上果然是紫薇帝君下凡,连上天都会庇佑。”有些官员心中如此想到,那“谣言”到最后连颜学义手下官员自己都相信,对此颜学义表示无语。

    “微臣拜见王上!”众官员齐齐向颜学义弯腰行礼。(跪拜废除,只在各别时候继续跪拜,剩下时候弯腰就可以)

    “众卿家免礼。”颜学义嘴角有些抽搐的回道。

    “谢王上。”

    随后,颜学义带着百官向着数里外的祭坛走去,为了表示对上天的敬重,众人必须走着过去,这可就苦了那几个上了年纪的官员。

    至祭坛,鼓乐声起,祭天大典正式开始,东南燔牛犊,西南悬天灯,烟云缥缈,烛影剧院摇红,给人以一种非常神秘的感觉。

    迎帝神(皇天上帝又或者昊天上帝)、奠玉帛、进俎、行初献礼、行亚献礼、行终献礼、撤馔、送帝神、望燎,颜学义板着脸,一项一项完成祭奠的程序,脸都快变得僵硬了。

    好在祭祀终于结束。

    “王上万岁!”

    “王上万岁!”

    “汉王万岁!”

    “汉王万岁!”

    只见祭坛里外跪满一地人,有官员,有汉军战士,也有普通老百姓,唯有颜学义高高在上,享受万民的敬仰,天上地下唯我独尊!

    咔嚓!

    一个外人听不到的声音出现在颜学义脑海中,颜学义那停滞许久的实力今天终于突破,颜学义成为一个四阶进化者,可以小范围内进行瞬移,对身体没有任何损害,这就意味着大部分针对颜学义的刺杀,颜学义都能轻松躲过去。

    一股威压自颜学义身上散开,距离颜学义最近的颜学才等人忽然感觉到身体被什么东西压住一般,可是背后又什么东西都没有,紧接着他们对颜学义愈发恭敬起来。

    这就是来自王者的威压?(囧)

    “王上万岁!”

    “汉王万岁!”

    颜学义因为刚刚突破不能很好控制的精神力,化作威压向四面散开,最后导致颜学义周围的人对颜学义愈发恭敬起来,很快颜学义就把精神力收回,他看到颜学才等人身体颤抖的都快倒下一般。

    祭天大典结束,颜学义正式称王。

    祭天大典结束,并不代表着今天的活动就此结束,下面还有一场盛大的阅兵式将要举行。

    汉王带着百官乘坐马车前往源河市中心广场检阅汉军各部,王后常语欣和王妃肖玫也会出现。

    未时,源河市中心广场上人山人海,数不清是十万还是二十万,又或者整个源河市的人都来了。

    人人皆着鲜艳的汉服齐聚在源河市中心广场,就是为了能够看一下紫薇帝君下凡的汉王,还有那威武雄壮的汉军战士。

    “阅兵式开始!”程英的声音被喇叭放大无数倍,向整个广场传递开来。

    咚!咚!咚!

    咚!咚!咚!

    咚!咚!咚!

    未见汉军战士的身影,只听到鼓声在慢慢响起。

    由缓到急,鼓声在慢慢加快。

    这是战鼓的声音,当战鼓的频率和人的心跳一致,就是战士奋力冲锋的时刻。

    现在是阅兵的时刻,擂鼓的速度不会达到那么快,但是由缓到急的的鼓声也让中心广场的气氛凝聚起来,宛如回到古代战场上一般。

    咚!咚!咚!

    咚!咚!咚!

    咚!咚!咚!

    来了,终于来了,汉军战士的身影终于出现了。

    迎面走来的第一支检阅方队是——仪仗队。

    三十三人组成的仪仗队手持装上刺刀的步枪迈着整齐的步伐走进中心广场,队列最前方赫然是一杆旗帜:黑色的旗帜上大大书写一个红色的“漢”(汉的繁体字)字,血红的漢字。

    “万胜!”

    “汉王万岁!”

    颜学义以及身边的常语欣、肖玫,他们身后的百官,还有中心广场上数不清的老百姓,全部注视中前进中的仪仗队。

    “万胜!”颜学义也对着麦克风喊道,那充满威严的声音通过喇叭传递到每一个人的脑海里。

    紧随仪仗队身后的第二个方阵是步兵方阵。

    领头2人带着350组成的步兵方队,他们手持装上刺刀的步枪,迈着整齐的步伐走进中心广场,打头的那个战士也举着一杆旗帜:同样是黑血漢旗,只是旗帜最下面一行还写着第一旅第一团第一营的字样、

    “万胜!”

    “汉王万岁!”

    颜学义:“万胜!”

    接下来还有七个来自其他七个旅的步兵方阵依次通过中心广场。

    步兵方阵之后是什么?

    骑兵!

    第一个由102人骑着纯黑马匹的骑兵组成骑兵方阵出现了!

    “万胜!”

    “汉王万岁!”

    颜学义:“万胜!”

    紧接着白马方阵、红马方阵依次而过。

    重武器方阵:(马拉)重机枪方阵、(马拉)迫击炮方阵、(马拉)75毫米野战炮方阵、(马拉)100毫米加农炮方阵。

    每个重武器方阵通过都能引起一片惊呼声,这就是汉军的利器!

    在最后,伤兵方阵出现,群体落泪,是他们的牺牲让拥有今天的美好生活。

    伤兵方阵用他那并不高亮却响彻世间的声音喊道:“万胜!汉王万岁!”

    【推荐朋友的两本书,一本是已经两百万字的历史文《甲午崛起》,一本是现代修真类型的新书《我是大判官》】

 第八十九章 称王之后

    颜学义称王,占据四汌省的颜氏政权也有了一个名字——大汉王国。(这个名字怪怪的,暂时就用这个吧,作者菌起名字的能力好差)

    大汉王国由汉王颜学义掌握国家军政大权,不过颜学义不想要被“累死”,又自持威望高且自身实力强大,不害怕手下争权,所以颜学义决定大汉王国实行内阁制,由内阁负责大汉王国行政事务,颜学义只对大汉王国发展方向进行把控,当然要是颜学义想要解散内阁亲自处理全国行政事务就是一句话的事,颜学义可是握有实权,而不是君主立宪制国家没有多少权力象征性的君主。

    大汉王国内阁成员为:

    总理颜学才

    副总理柳华茂

    财政部部长王元化

    司法部部长周子昂

    农业部部长颜学真

    商业部部长夏阳朔

    工业部部长常博涛(升职真快,没办法,有能力有后台,所以升职快)

    卫生部部长黄志新

    交通部部长段荣轩

    教育部部长蒋林宇

    警察部部长高云飞

    军事部部长程英(军事部以前叫军政部,在这里改变一下名字)

    和之前所谓的四汌省自治政府相比,少了民政部和工商部,多了农业部、商业部、工业部。

    民政部的事物被分给警察部和卫生部,而工商部分成商业部和工业部两部分,因为之后大汉王国要大力发展工业,所以将工业部单独列出来,还有大汉王国人口占大多数的以土地为生的老百姓,农业部也被列出来。

    另外军事部虽然也包含在内阁中,但是军事部并不由内阁管辖,只是参与内阁事物,军事部以及情报部都是由颜学义亲自掌控,军事机关和政府机关独。立办公操作的,互不受对方的制约,也就是军政分离,加上内阁对颜学义负责,颜学义亲自把控军政大权,作为军事部部长的程英,军事部有任何军事变化,都得呈报颜学义,不能擅自调动军队。

    接着是行政级别划分。

    因为大汉王国目前只占据四汌省,所以大汉王国没有省级行政单位,内阁之下依次是市、县、镇、村。

    大汉王国首府为源河市,原满清时代四汌省各个州、府更名为市,设立市政府,下设财政局、司法局、农业局、商业局、工业局、卫生局、交通局、教育局、警察局九大部门,大汉王国目前共设立包括源河市在内32个市。

    (部门级别分别是国部,省厅,市局,县处,镇科)

    市级行政单位下辖县,设立县政府,下设财政处、司法处、农业处、商业处、工业处、卫生处、交通处、教育处、警察处九大部门,设立县政府的标准为必须有县城存在,大汉王国目前共设立156个县级行政单位。

    县级行政单位下辖镇,设立镇政府,下设财政科、司法科、农业科、商业科、工业科、卫生科、交通科、教育科、警察科(警察科这个名字怎么这么别扭),镇政府主要设立在除城池外老百姓居住比较密集的地方,大汉王国目前共设立2641个镇级单位。

    上述市级、县级、镇级行政单位,官员主要由之前源河市培养的年轻知识分子和颜氏商行大小管事担任,市级和县级官员全部就任,镇级单位官员缺少近半,预计在今年上半年补齐。

    除了市级、县级、镇级行政单位以外,还有一个大汉王国最小的行政单位——村。

    村设村民委员会,村官由全村人选举产生,也就是一个村子里的人大家都比较认可谁,谁就可以担任村长(主任)等职务,当然,村民委员会也要听从上级镇政府的命令。

    村民委员会算是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村民委员会由主任、副主任和委员三至七人组成,领导班子产生依赖民主选举,每三年选举一次,没有终身制,在村民委员会成员没有犯任何违背大汉王国法律的前提下,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指定、委派或者撤换村民委员会成员。

    实际上村民委员会的出现是一种无奈之举,大汉王国能够在镇设立镇政府就非常不容易了,要是将官员派遣到每一个村子中,根本就拿不出这么多官员来,所以颜学义才整出一个村民委员会制度,让每个村子的村民自己摸索前行,要是出现什么问题,上级镇政府会立即派人前去解决。

    内阁、市级、县级、镇级以及村民委员会构成大汉王国的行政基础,颜学义的命令可以通过内阁等各级行政单位一步一步传达到每一个公民的手中。

    (上述的大部分内容在颜学义称王前半年时间里已经逐步完成)

    颜氏政权也就是现在的大汉王国起兵占据四汌省已经有半年时间,经过半年时间,各级政府已经对整个四汌省的人口普查一遍,最后汇总到内阁,目前大汉王国总计人口4683万7135人(包括苦力),各级政府已经为大汉王国每一个人发放身份证,发放身份证明的老百姓就是大汉王国的公民,享受大汉王国公民的一切权益。

    对大汉王国进行人口普查,一个非常重要的作用就显示出来了,那就是能够有效防止外部势力向四汌省派遣间谍或者是刺客。

    上一次颜学义刺杀,导致整个四汌省震动,之后情报部在曹文斌的主持下开展大规模行动,将大量满清以及外国势力派遣到四汌省的间谍抓住,基本上以汉人为主,少数外国人,包括源河市在内,四汌省各地都搜查到间谍,多达上千人,不过源河市这么重要的城市进入的间谍并不多,毕竟进入源河市需要身份证,间谍哪有这样的东西,上次颜学义被刺杀,也是在颜家堡到源河市的路上,而不是源河市内,刺客怎么可能那么容易就把枪支带到源河市内。

    事实上各级政府进行人口普及的过程中就有情报部人员的参与,并且发现不少想要蒙混过关得到身份证的间谍。

    四汌省被的间谍和刺客大部分被清除,大汉王国的官员心中轻松了不少,他们也害怕被刺杀。

    【请大家都到起点支持珩毅!支持正版阅读!】

 第九十章 四汌五年发展规划——农业篇

    “听说没有?镇子里有官老爷发小麦种子,只要咱们地里种上官老爷发的小麦种子,一亩地能收获四、五石小麦。”农民甲对农民乙说道。(石是容积单位,比如说一石米大约重125斤)

    农民乙:“一亩地收获四、五石小麦,怎么可能?就咱们这破地,一亩收获一石半就不错了。”

    农民甲:“这是真的,临越县那边都种植这种小麦,听说最高的一亩收获七石多小麦,这是我那临越县的二叔让人捎信过来的,要我赶紧去领种子,你去不?”

    农民乙:“有这样天下掉馅饼的好事怎么不去,你等一下,我回家拿个口袋装种子。”

    农民甲:“对了,别忘了把你家的户口本带上,要是没有户口本,官老爷是不会给你发种子的。”

    “我知道了。”已经跑出十多米的农民乙回头喊了一句。

    之后农民甲和农民乙高兴的前往镇子里领取小麦种子。

    这是1883年10月中旬在宁远市境内一个农村发生的一幕,事情也确实如农民甲所说的那样,镇政府给农民发高产小麦种子,不过不是免费的,发的小麦种子不要钱,但是小麦收获后,在原本一成的税收下还要再加两成小麦种子的费用。

    不管怎么说,农民都是赚了,能够不用花钱就得到高产小麦种子,代价只不过是两成收成,交完全部的三成粮食,剩下七成粮食都是自己的,比往年自己能够得到的粮食起码翻了一倍多,一家人终于不用担心再挨饿了。

    高产小麦种子怎么来的?

    答案很简单,是源河市种子培育基地出产的,更确切的说是在冯青山(颜学义第一批毕业的学生)和宋明哲(颜学义第二批毕业的学生)的带领下建立源河市种子培育基地,培育出来的。

    冯青山和宋明哲一个是普通的农家子弟一个是佃户子弟,小时候也经历过很多次吃不饱饭的日子,要不是他们的家在颜家堡,有颜氏帮助,说不定他们早就饿死了。

    慢慢长大后,冯青山和宋明哲心中都有了一个想法,要是地里长出来更多的粮食,那一家人是不是就不会挨饿了?

    抱着这个想法,在颜学义教育和引导的过程中,冯青山和宋明哲两人了解了“生物遗传学”,后来通过颜学义给予他们的书籍,两人对“生物遗传学”了解更加深入,从而知道如何让一块土地能产出更多的粮食,那就是培育出高产种子。

    两人离开教育岗位后,源河市多了一个种子培育基地,随后更多有相同想法的人都加入到这个种子培育基地。

    第一种高产小麦种子在四年后诞生,精耕细作,一亩地最高产八石小麦,之后这种小麦在临越县小范围耕种,但是为了预防被外界特别是外国势力得知这种高产小麦,高产小麦的种植面积一直没有扩大多少,直到四汌省被颜氏政权统治,颜学义才下令将高产小麦种子推广,于此同时,种子培育基地出产的其他高产种子也进行推广,采取先免费领种子,等到收获后缴纳两成收获的种子费用的模式。

    没用多长时间四汌省就有接近五分之一的耕地都种上各种高产种子。

    然而短时间里,源河市种子培育基地的高产种子产量只能供应这么大的区域,要想将四汌省所有的农耕地都种上高产种子,必须扩大高产种子的培育数量。

    在颜学义正式称王后,颜学义根据四汌省目前的发展情况,然后用随身空间中的量子计算机进行模拟,制作出一份《四汌省五年发展规划计划书》,确定今后五年四汌省如何发展。

    当一份厚厚的多达数百页的《四汌省五年发展规划计划书》交到总理颜学才手中后,颜学才就彻底呆住了。

    “王上果真非凡人也!”颜学才浏览一下《四汌省五年发展规划计划书》,心中发出这样的感慨。

    很快,《四汌省五年发展规划计划书》被大量复印,内阁成员纷纷仔细将《四汌省五年发展规划计划书》阅读一遍,然后在总理颜学才的指挥下,认真开始进行《四汌省五年发展规划计划书》中的各项任务。

    其中《四汌省五年发展规划计划书》有一个专门的农业篇,写着未来五年四汌省的农业规划:

    除源河市种子培育基地外,还要在四汌省建立五个特大型种子培育基地,使得六个种子培育基地培育出来的各种种子能够满足整个四汌省的需求。

    目前四汌省耕地面积在四千五百万亩(之前写的给没土地的老百姓分土地分得有点多,已经更改),产出的粮食只勉强满足四汌省四千多万人口食用,要知道在后世四汌省耕地面积高达一亿亩,所以,颜学义在农业篇中明确写到,今后每一年,四汌省都要开荒,至少增加两百万亩耕地,五年就是一千万亩耕地。

    影响耕地粮食产量还有一个缘故,那就是土地的肥力或者说营养不够,导致农作物产量降低,解决这个方法也很简单,用化肥就可以。

    源河市有化肥厂,不过刚开始建立化肥厂生产出来化肥的时候,并没有人购买使用化肥,毕竟普通老百姓手中没有多少钱,如何去购买还不知道效果的化肥。

    直到颜氏一族名下的土地使用化肥获得更高的产量后,才有一些老百姓尝试购买使用化肥,之后化肥才在临越县以及周边各县扩展开。

    颜学义在计划书中明确写到,将在四汌省各个市建立大型化肥厂,生产出足够多的化肥满足全省耕地使用,这样也会使得四汌省农作物产量大大提高。

    总之,在五年后,颜学义期望四汌省农作物产量是1883年的一点五倍以上。

    另外还有大量物美价廉的铁质耕地器具开售,目的是让老百姓提高生产效率,不能在一块土地上浪费太多时间,那还怎么去开荒?

 第九十一章 合作建工厂

    目前四汌省耕地一共才四千五百万亩,按人头算,人均耕地不到一亩。

    更有问题的是,四汌省还有近千万亩土地把持在中规中矩没有违法的地主手中,以至于四汌省还有非常多的老百姓需要向地主租种土地。

    大汉王国法律中明确规定,个人名下土地不能超过一百亩,意味着四汌省地主这个职业很快就会消失,但是法律中还明确规定公民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在面对手中握有大量耕地的地主面前,这两条法律就起了冲突,不知道该如何解决。

    (法律对颜学义和颜氏不适用,但是颜氏一族的土地大部分直接给老百姓了,毕竟这个国家都是颜氏的,这点土地也不需要在乎,反而能让老百姓感激颜氏)

    中国人从古至今都有一种情节——土地情节,人们有了钱,就会用来购买土地,有了土地就代表有了生活保障一般,特别是那些大商人,手中更是握有大量土地,成为大地主。

    大地主的出现意味着普通老百姓手中土地减少,甚至是没有土地,大地主可以每天吃喝玩乐,普通老百姓却在为填饱肚子而辛勤劳动,丰年还好说,起码普通老百姓饿不死,一旦出现灾年,吃不上饭的老百姓只能聚集起来造反,打倒地主阶级,重新分配土地,然后地主继续出现,一直循环下去。

    在人均耕地不多的中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