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唯我中华-第4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划进行努力。

    《瞒天过海》计划若是达到预定目标,即便汉军不出动,满清的六十万杂牌军和十万北洋陆军也会被直接解决掉,一旦开战,那《瞒天过海》计划也就可以宣布失败了。

    如何让满清忌惮,不敢开战,最后颜学义决定让汉军四个主力师开战一次大规模实战军事训练,让满清见识一下汉军真正的力量,让满清暂时不敢轻举妄动。

    三个镇北洋陆军还在半路中,汉军的实战军事训练却正式开始。

    汉军主力师全副武装,穿越边境线,进入满清统治区域内,最后接近有清军驻守的城池,实战军事训练正式开始。

    汉军一个主力师六十余门105榴弹炮、上百门75野战炮同时向城池旁边区域发射炮弹,将地面上炸出来一个个大坑,吓得驻守在城池中清军抱着头躲在角落里,就怕炮弹落在自己头上。

 第136章 85年结束

    【写这章的时候作者菌脑袋有点懵,不喜勿喷。。。。。。】

    汉军实战军事训练,把城池中的满清杂牌军吓得够呛,等到汉军撤退后,杂牌军向上面汇报的时候对汉军的战力“大夸特夸”。

    “不是我们无能,而是‘短毛贼’太强大。”

    清廷一听前方这夸张的汇报,被吓到了。

    “‘短毛贼’这么强大,北洋陆军能打过吗?”

    原本清廷就没打算马上对“短毛贼”进攻,现在更不敢了,如此强大的“短毛贼”,只有等到所以北洋陆军编练完成后才能对“短毛贼”进行围剿。

    之后李鸿章站出来说道:“‘短毛贼’是强大,但是我们的北洋陆军也不弱,我们不需要害怕‘短毛贼’。”

    李鸿章的话让清廷慌乱的心稍微镇定下来,是呀,‘短毛贼’是强大,但是我们的北洋陆军也很强大,英国人不是说北洋陆军是亚洲最强的陆军吗?

    终于镇定下来的清廷,耐心等待剩下的北洋陆军编练完成,而行进中的三个镇北洋陆军也抵达预定地点:三个已经空出来城池,原本驻扎在城池中杂牌军已经被调到其他地方。

    此时八五年已经过去。

    八五年对大汉王国境内数量最多的以种田为生的老百姓来说,又是一个丰收年。

    八四年的丰收让老百姓能够吃饱饭不再挨饿,而八五年这个丰收年终于让老百姓手中多出一些余钱,这在以前是不敢想象的事情,对于老百姓来说能不饿肚子已经是天大的喜事了,更别说手中还能有余钱。

    民以食为天,吃饭的问题已经解决,老百姓看了看自己还有家人身上穿了好几年已经破破烂烂的衣服,再看看手中的钱,决定趁着即将过年,给家人一人置办一身新衣服。

    两年时间,大汉王国境内的缫丝厂、纺织厂已经开了几十家,生产出大量物美价廉的布,否则还真供应不上年前这股买布风暴。

    以前纺织厂生产出来的布主要供应制衣厂以及裁缝铺,制衣厂是用来制作大批量同规格的衣服,比如说工厂工人的制服等,而裁缝铺则以制作各式汉服为主,虽然制作数量少,但是比较受收入较高的家庭欢迎。

    不过普通老百姓买衣服可不会直接买成品衣服,而是买布自己制作,毕竟直接购买成品衣服要贵一点,刚有点钱的普通老百姓是能省一点是一点。

    买布剩下的钱,再置办一些年货,这个年比往年要丰盛很多,普通老百姓的生活注定会越来越好。

    两年时间,大汉王国境内开办大量各种工厂,工厂生产出来各种商品,这些商品的买主主要是有稳定收入的家庭,而以种地为生的老百姓不在此列。

    大汉王国什么人最多,当然是以种地为生的普通老百姓,即便是现在,也占大汉王国总人口百分之九十以上。

    要是他们的收入增加,购买力增加,才是大汉王国工业真正爆发的时候,然而短时间还不可能出现这个场面。

    一个只有几亩地的家庭,如何能够依靠种地挣到大钱?显然不可能发生的事。

    在未来,不会有农民这个职业,取而代之的是农场主,一个拥有成千上万亩土地的农场主。

    农场主雇佣他人用机械化的方式来种植土地,这样就可以凭借少量人获得更大的收益。

    那么原本的农民哪去了?原本的农民家庭中至少会出现一个人接受他人雇佣,拥有一份薪水比种地高得多的工作,这样一家人的生活会比种地更好。

    这是颜学义脑海中构建出来的国度,只是同样短时间里无法实现,这样的国度必须是已经完成工业化的国家,甚至应该和现代的国家有些相像。

    抛开这个想法,继续翻看大汉王国的改变。

    八五年大汉王国最让人意外的事情自然是富人争相捐钱修路这件事,各地富人争相捐钱修路,使得各地水泥厂生意变得火爆起来,水泥供不应求,同时修建起来的公路也让百姓出行更加方便。

    对了,富人捐钱修建公路可没办法用免费的苦力来修路,只能雇佣老百姓来修路,让许多老百姓赚到一笔钱,可以改善一下生活。

    原本大汉王国规划建设的两万两千公里公路已经在十一月末正式结束,参与修建公路的苦力可没有就此轻松下来,别忘了还有为期五年的铁路修建计划,修建铁路可比公路麻烦很多,这些免费的苦力接下来还要参与到铁路修建过程中,铁路计划会更快完成。

    除了修路这件事情,还有一件事吸引所以人的注意,那就是新的工业城市——永毅市的建立。

    两年时间,从无到有,一个永毅市赫然出现在大地上,永毅市的人口已然突破二十五万,并且还在继续高速增长。

    未来,永毅市的人口将超过源河市,毕竟对于一个工业城市来说的源河市钢铁厂已经达到产能极限,不能再继续增加,未来源河市人口仍旧会增长,但是对于潜力无限的永毅市来说,源河市人口增长速度会远远慢于永毅市,最终永毅市的人口会超出源河市人口一大截,那时候源河市只是一个普通的工业城市,而不是国家的首府,重要性自然比不上永毅市。

    具有巨大潜力的永毅市,显然是一个宝地,普通人只要进入永毅市成为一个工人,就能让全家生活的很好,而永毅市庞大的人口也需要各种服务行业,例如商店、服装店、餐馆等等。

    永毅市的发展深深落在永毅市的第一批居民眼中,他们亲眼看到永毅市的成长,几乎一天一个模样,要是有人突然要离开永毅市一段时间,再回来甚至都不认识路。

    永毅市的居民为自己能够居住在这么一个城市而感到骄傲,可以说,这座冉冉升起的城市是他们亲手建立起来的,当然,背后少不了大汉王国的支持,大汉王国是举全国之力建造这座新的工业城市。

    ……

    一份一份资料从他的眼前划过,他的脑海中渐渐浮现出一个大汉王国的轮廓,大汉王国在他的手中诞生,在他的手中慢慢成长,他就是大汉王国的主人——颜学义。

 第137章 两年

    【郁闷,卡文了,早上五点起来写这一章,写完后脑袋晕晕的】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时间已然来到八八年。

    两年时间过去了,大汉王国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今年是五年发展计划的最后一年,没有战争的干扰,计划中各个项目施行顺利,预计到年中,五年发展计划便可以宣告全部完成,并且半数项目超额完成,截止三月,已经过半项目达成预定目标。

    在过去的四年中,大汉王国各行业发展巨大,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农业的发展。

    民以食为天,要是老百姓都饿肚子,大汉王国谈何发展?更不要说大汉王国农民人口占总人口百分之九十左右。

    四年时间中,大汉王国耕地面积从四千五百万亩迅速增加至五千五百万亩,平均每年新增耕地二百五十万亩,并且大半耕地均种植高产作物,使得每年粮食产量节节攀升,大汉王国四千多万人口吃饭问题彻底解决,境内基本上没有饿死人事件发生。

    耕地增加以及种植高产作物最终的影响就是以种地为生的老百姓收入增加。

    在满清统治下,占据社会底层大多数的贫农(佃户)人均年收入一两银子都不到,贫农只能勉强吃上饭,还时不时的要饿肚子。

    等到颜学义成为四汌的统治者后,以种田为生的老百姓都拥有了属于自己的土地,而且税收大大减少,再加上各种高产作物,老百姓的人均收入连年攀升,到八七年,农民人均年收入达到二两银子,一个四口之家年收入在十两银子左右。

    而且农民收入提高了,吃饭问题彻底解决,手中有钱的农民就会将目光放到其他地方,比如说为自己和家人置办一身新衣服,购买火柴、肥皂这些简单实用的生活用品等等。

    凭借农民的庞大人口基数,农民收入增加,消费增加,带动整个大汉王国其他产业的发展,特别是商业和工业。

    以往商业聚集地主要在城池中,现在各个城镇中也发展出一定规模的商业,而商品的主力正是收入迅速增加的农民。

    要说五年发展计划前两年,大汉王国的轻工业得到初步发展,各地富人通过和颜氏商行合作建立建立起来各种工厂,富人们获得不少收益。

    在农民收入节节攀升后,工厂主收益也在逐步提高。

    在巨额收益的刺激下,工厂主将手中积累的财富拿出来,继续开办工厂,于是在五年发展计划的第三、四年里,大汉王国的轻工业发展加快。

    与此同时,因为大量工厂出现,大量农业人口转变成工业人口,这部分老百姓收入增加更快,要知道男工最低月收入在二两银子,女工最低月收入也达到一两五钱银子。

    只要一个家庭中有人被工厂雇佣,即便这个家庭不种地,生活也比以种地为生的农民更好一些,所以,往往一个新工厂招工,就会吸引一大批人来应聘,应聘成功的人可能喜极而泣,应聘失败的人也有可能垂头丧气,谁都能看出来,当工人比种地好。

    另外,一些消息灵通的工厂主知道战争快要爆发了,凭借大汉王国的实力,满清肯定会失败,到时候大汉王国领土会急剧扩张,更多的人口纳入治下,到时候各种商品一定会供不应求,有远见的工厂主就会将自己工厂扩建,增购机器,又或者建立新的工厂。

    不过距离战争爆发还有一定时间,暂且不提。

    大汉王国什么工厂最多?

    有的人可能说是缫丝厂和纺织厂,毕竟每个人都要穿衣服呀。

    实际上大汉王国砖石场、水泥厂最多,各个县、市都能看到砖石场、水泥厂的身影。

    砖石场不用说,建造工厂需要用到大量砖石、水泥,而且砖石不方便运输,所以各地都有建立砖石场,只是砖石场的收益是各种工厂中最低的。

    相比砖石场,水泥厂收益要高出不少,毕竟水泥技术要比砖石复杂一些。

    建造工厂和新式楼房都需要用到砖石和水泥,同样修路也需要大量沙石、水泥,得益于各地兴建砖石场和水泥厂,五年发展计划中修路项目进展迅速,两万两千公里公路修建计划在两年前已经结束,而四千五百公里铁路修建计划已经接近为生。

    再加上各地富人争相修建后四等公路,整个大汉王国交通异常发达,西方国家都比不上。

    交通发达代表老百姓出行方便,同时也可以快速运送各种货物,促进工商业发展,“要想富,先修路”可不是开玩笑的。

    交通业的发展还造就另一个行业的发展,那就是短途客运业,毕竟长途有火车。

    得益于四通八达的各等级公路,小部分商人心思活络,准备大量新式马车,载人、载货的车厢都加长加大,能够一次性载更多人的人、运送更多的货物,价格和以前相比略有下降,受到旅客和小商人的欢迎,赚的是盆钵满溢。

    别人一看这种方法赚钱,于是也有样学样,一时间,大汉王国的短途客运业快速发展,从而导致马匹价格迅速上涨……

    四年过去了,大汉王国老百姓的生活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不说自己已经吃饱穿暖了,就是那些大老粗都学会认字、懂得简单的数学计算,这在以前是无法想像的事情,认识字怎么也不可能和社会最底层的老百姓扯上关系?

    每天傍晚,老百姓们最喜欢做的一件事,就是听着放学归来的孩子告诉自己今天学到了什么:今天我学会写X字,今天我懂得什么道理。

    还有那什么《赤脚医生手册》,在以前,普通老百姓生病了根本不会去找大夫看病,只能自己忍着,有多少人亲眼看着自己的亲人一点一点病死,却得不到救治?

    而《赤脚医生手册》的出现,让老百姓看病难的问题得到解决,普通小病自己看着《赤脚医生手册》就能治好,慢慢改变的卫生习惯也使得老百姓得病几率降低。

    老百姓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他们知道这一切都是汉王给予的,汉王已经成为他们心中的信仰。

 第138章 付出与收获

    【文中数据整的作者菌很是头疼,查了好几个小时资料才写出来这章,郁闷中。。。。。】

    据统计,一八八七年大汉王国生产总值达到6。2亿两白银,其中农业产值为3。7亿两白银,工业产值为1。3亿两白银,不过该数据中,颜氏掌握的大部分重工业无法计算实际产值,所以没有计算在其中。

    单纯的数据无法看出什么,若是和世界其他国家进行对比,才能发现大汉王国的巨大变化。

    八七年,美国国民生产总值为137亿美元,合90亿两白银,大约为大汉王国的十五倍。

    大汉王国整体工业产值(包括颜氏产业)已经接近沙俄,也就是说大汉王国工业产值占世界比重接近百分之四,与此同时,曰本的工业产值连百分之一都不到。

    仅大汉王国钢产量,八七年就已经达到95万吨,排在世界第四位,第一美国产钢340万吨,第二英国产钢310万吨,第三德国产钢168万吨,第五法国产钢仅49万吨,实际上八七年大汉王国钢铁产能已经扩充到110万吨。

    仅仅一个钢铁工业,价值就无法想像,可想而知颜氏掌控的重工业有多么的庞大,若是算上这部分,恐怕大汉王国国民生产总值会突破10亿。

    八七年大汉王国财政收入为6500万两白银,与之相比,满清财政收入仅为8400万两白银。

    前者只掌握四汌一省之地,后者统治区域超过一千万平方公里,但是两者财政收入差距还不到两千万两白银,可见一斑。

    这就是大汉王国四年的努力成果,也是颜学义推翻满清、打败列强的信心所在。

    不过不要只看到收获,而没有看到颜氏的付出,仅凭大汉王国每年几千万两白银的财政收入,是支撑不起来大汉王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颜氏十年累积的数以千万计财富,一个无可估量的源河市,还有满清全国各地颜氏钱庄秘密转移回源河市的上亿两白银,这才是颜氏起家的资本,等到颜氏统治四汌后,通过抄家又获得上亿财富。

    颜学义将这些财富全部拿出来,用来发展大汉王国的经济,才有了如今大汉王国经济的腾飞。

    巨量白银的确能促进大汉王国的经济发展,但是大汉王国能够快速发展的根本还是源河市,这个颜学义花费十年时间建设起来的工业城市,若是没有源河市源源不断生产出来大量机械设备,如何能让各种工厂在大汉王国遍地开花?

    四年时间过去了,收获的季节已然到来。

    八七年大汉王国财政收入已经多达6500万两白银,但是颜学义的私产颜氏商行纯收益已经超过大汉王国财政收入,达7300万两白银,售卖高产种子以及各地工厂股份是颜氏商行获得巨额收益主要原因之二。

    钱再多也只是一个数字而已,颜氏商行的收益最终还会投入到大汉王国中。

    大汉王国的变化,暴。露在各方势力眼中。

    国外势力对大汉王国的发展感觉非常不可思议,这么一个满清的内陆省份,还被满清数十万大军团团封锁,怎么会有这么大的变化。

    看看那四通八达的水泥公路以及即将建成的铁路,这在西方国家中都很少出现,怎么在腐朽落后的满清的一个省份中出现?

    还有大汉王国遍布各地的工厂,虽说工业发展还赶不上英国、美国、德国这些工业发达的国家,但是大汉王国的工业发展已经远远超过满清、曰本这些工业比较落后的国家。

    对于大汉王国翻天覆地的变化,西方列强认为是有国家在背后支持,若是没有别的国家在背后支持,大汉王国怎么会发展的这么快速?

    遗憾的是,西方列强无论花费多大的代价,都没有找到“幕后黑手”。

    英国人已经在猜想,仅仅十万北洋陆军能否将这个大汉王国消灭掉,一旦消灭不掉,反而满清被大汉王国消灭掉,那就出现大问题了。

    落后腐朽的满清,英国人一点都不会害怕,但是一个拥有工业基础且人口众多的国家,英国人可不想过多招惹。

    毕竟英国是海洋霸主,而不是陆地霸主。

    以英国为主的西方列强已经在暗地里联系,一旦满清消灭不了大汉王国,各国就要如同当初剿灭太平天国一般,直接出兵帮助满清,坚决将大汉王国消灭掉,顺便将其工业摧毁。

    对此,颜学义表示不屑,四年多时间,大汉王国的军事力量不可同日而语,要知道颜氏商行的巨额收益除了用来发展重工业,相当大的一部分还用来发展军事力量。

 第139章 军事力量

    大汉王国的军事力量包括两部分,一是汉军,二是警察。

    在五年发展计划中,大汉王国要准备将汉军原有八个旅一个团扩充整编成四个师两个旅共计七万人的一线主力部队,之后重新招募士兵,组建二线部队六个人数在一万人左右的次等师。

    此外汉军海军部计划组建一支由十二艘五百吨级炮艇组成的长江舰队,同时组建一支四千余人的旅级海军陆战队。

    而五年发展计划中,还将一支人数高达十万的警察队伍,包括五万治安警察和五万武装警察。

    治安警察战斗力相对较弱,只适合维护治安,而半军事化训练的武装警察,其战斗力直追北洋陆军,主要任务是负责剿匪,当然也可以协助维护治安,若是有必要武装警察可直接编入汉军,参与大规模战斗。

    将战斗力较弱的治安警察排除在外,五年发展计划结束时,大汉王国将拥有一支人数高达十九万的武装力量。

    然而四年时间过去了,大汉王国的军事力量发展远超过计划中所设定的目标。

    汉军一线主力部队四个师不变,剩下重炮旅和旅级禁卫军均扩充成为师级。

    炮兵师,主要编制是两个105毫米榴弹炮团、两个150毫米榴弹炮团,分别一个团装备36门、24门火炮,炮兵师装备两种火炮总计120门,而且炮兵师编制比较灵活,各个炮兵团可以单独行动。

    另外比较沉重的加农炮被排除,组建专门的岸炮部队,用来防御敌方舰队。

    师级禁卫军,编制和主力师差不多,只是多出一个女兵营。

    这样汉军一线主力部队就变成六个师,人数总计八万三千人。

    而二线部队六个次等师已经编练完成,正在加强训练,此外还有三个次等师正在编练中,预计在八八年下半年加入汉军作战序列中,到时候,汉军二线部队就增加到九个师总计九万人。

    汉军海军部,目前十二艘五百吨级炮艇全部入役,该炮艇无名字,只有一个“八六型”的编号,一号炮艇的编号为8601,到十二号炮艇的8612。(炮艇太小,懒得命名,最起码也得一千吨以上的战舰再命名。。。。。。)

    八六型炮艇

    造价:6。5万两白银

    生产服役时间:1886年

    排水量:560吨

    舰长:42米

    舰宽:9。4米

    吃水:3。5米

    动力,航速:500马力,10节

    装备:两门120毫米长管加农炮,三挺暴雨重机枪。

    编制:61人

    海军部除了四千余人的旅级海军陆战队编制不变外,岸炮部队由海军部统管,岸炮部队主要装备100毫米加农炮和120毫米加农炮。

    至于警察队伍,在原本五万治安警察五万武装警察的基础上,又各自增加两万,达到七万。

    到八八年下半年,大汉王国的武装力量就会达到二十五万。

    凭借这股武装力量,推翻满清统一全国轻而易举,即使之后和外国势力发生战争,也有足够的把握御敌于国门之外。

    然而计划没有变化快,八八年四月,北洋陆军最后三个镇编练完成,在接受李鸿章等满清大臣检阅后,即将开赴前线,战争一触即发。

 第140章 变天(一)

    汉王宫,议政厅

    颜学义:“诸卿,各部门要配合好情报部、军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