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唯我中华-第9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明面上中华帝国和世界上其他一些国家暂时不能发生大规模战争,但是暗地中,各国势力却在一直较量着,特别是各国的情报组织,中华帝国的情报部在海外,每年都有不少特工牺牲。
不但是中华帝国也和其他国家暗地里交锋,欧洲的两大阵营也在暗地里交锋,甚至这两大阵营的交锋更加激烈,毕竟他们都是白种人国家,人与人只见不是那么容易能够分辨出来的,因此西方国家的情报部组织在其他国家层次起伏,乱战不断。
往往德国有一些重要技术产生,若是保密不严格,一不小心就会被英法等国的特工窃走,两者之间的关系同样可以颠倒过来。
目前世界上最重要的两种技术,一种是战舰技术,一种是飞艇技术,这两种技术便是各国情报组织交锋的重点区域,绑架暗杀,威逼利诱,各种手段层出不穷,中华帝国情报部虽然不会使用本国女性进行色。诱,但是也会收买外国女性干这种事,只有能够取得最终的结果,各国情报组织是无所不用其极。
……
中华帝国和俄国的战争基本上已经陷入沉滞,很长一段时间中,双方都没有大规模战斗产生,中华帝国的军队时不时的对俄国的封锁线发动小规模冲击,只要对封锁线产生一定的破坏,就会立刻退去,空军也会时不时的进行轰炸。
俄国人也知道中华帝国无心再向俄国人发动大规模战争,老沙皇亚历山大三世已经病入膏肓,俄国上层贪。污腐。败横行,没有多少人愿意为了西伯利亚的土地和中华帝国展开大规模战斗,即便是战斗,也只会是俄国失败,他们这些俄国上层也要失去大量利益,还不如保持现状,他们便可以获取大把利益,至于前方俄国人的死活,谁也没有去在乎。
原本用于西西伯利亚前方封锁线建设的资源被俄国上层阶级层层克扣,等资源到了前线,基本上没有剩下多少,根本无法在中华帝国的袭扰下,进行大规模修建封锁线,能保持现有的封锁线规模就不错了,而且修建封锁线的俄国人缺衣少食,经常有人饿死、冻死,因为这两个原因而死去的俄国人不计其数,甚至高于中华帝国前来骚扰而死亡的人数。
没有多少俄国上层会注意到这点,依旧在无休止的克扣要送往前线的资源,转而扔进自己的口袋中,这些底层俄国人在上层人眼中就是牲口一般的存在,和牛、马的地位差不多,甚至还有所不如。
在中华帝国情报部的支援下,依旧腐朽的俄国内部正有一股暗流在酝酿着,或许有一天,他们便会给俄国致命一击,将俄国打下深渊。
这些年来,中华帝国的军队除了建国时有过战斗经验,那时的军队战力最强,但是四年多时间过去了,帝国的军队进一步扩充,大量新兵入伍,使得单支部队战斗力严重下降。
战争才是军队战斗力提升最好的方式,平常的训练不会给军队的战斗力带来多大的提升,一旦到了战争事情,这样没有多少战斗力的军队,一旦上了战场,很可能会出现各种意外情况。
西西伯利亚战场无疑是一个提升军队战斗力的好去处,一直活跃在西西伯利亚战场上的朱雀军团堪称是中华帝国九大军团中战斗力最强的军团,朱雀军团的地位已经在追赶麒麟军团。
陆军部部长程英已经向颜学义申请,希望换掉部队前往西西伯利亚战场进行磨练,只有在生与死之间的战场上,才能快速提升帝国。军队的实力,要知道帝国的一五计划还有半年时间就要结束,一五结束还有二五,帝国现有的军队和帝国自身不是很匹配,在二五计划中,军队还将进一步扩充,但是一支没有战斗力的军队,再怎么扩充也不咋地,唯有尽快提升军队的战斗力才是正解。
颜学义思考一下,答应了程英的请求。
……
西西伯利亚前线,两艘庞大的飞艇载着一百五十余名奇装异服的军人向帝国境内前去,他们便是在西西伯利亚实战训练四个多月的中华帝国第一支特种部队——利刃。
第336章 兵中王者
中华帝国有两个兵种,其成员都堪称是全能型军事人才,一个是情报部训练出来的特工,另一个则是特种兵。
特工和特种兵都属于全能型军事人才,袭扰破坏、暗杀绑架、敌后侦察、窃取情报、心战宣传、特种警卫,以及反颠覆、反特工、反偷袭和反劫持,基本上什么任务都可以执行,不过两者的侧重点不同,特工主暗杀绑架、窃取情报等,而特种兵侧重于袭扰破环、敌后侦查等。
特工和特种兵精通世界上大部分武器,也能驾驶汽车、操控飞艇战舰,夸张点说,就没有两者不会的。
从中华帝国成立前后,帝国的特工和特种兵一直活跃在世界各地,特工主要是在外国境内执行特殊任务,而特种兵则是在战场上执行特殊任务。
暂不提特工,中华帝国的第一支特种兵部队是利刃,当初在成立利刃的时候,就在全军中选拔出军中最优秀的军人,最后再经过层层选拔,才成为利刃的预备队员,随着训练的继续,部分预备队员被淘汰,最后形成一支精锐的小队伍。
特种兵不但单兵作战能力极强,若是一个小队特种兵一起行动,作战能力更是大大提高,甚至能和十倍以上的敌人对抗,若是敌人再多一些,特种兵也能寻找机会退走,自身损伤会非常小。
在中华帝国成立前后,特种兵一直活跃在战场上,从南到北,从西到东,几乎到处都留下过特种兵的痕迹,无论是天寒地冻还是酷暑难忍,他们完美的完成上级下达的各种特殊任务,为帝国做出巨大的贡献。
实际上现在中华帝国并不只有利刃这一支特种兵部队,特种兵的重要作用已经被陆海空三军高层看在眼中,既然特种兵作用这么大,就应该多建立几支这样的部队。
利刃隶属麒麟军团,陆军除了麒麟军团还有八大军团,于是这八大军团都着手建立属于自己军团的特种部队,朱雀的狂刀,火凤的血刺,青龙的霸戟等等。
除此之外,陆军各个师都建立侦查大队,侦查大队是另一种意义上的特种部队,是每个师从全师中选拔优秀军人组建而成,师级以下的单位也组建类似侦查大队的尖刀排(班),军中的优秀军人都集中起来,到了能够发挥出他们真正实力的地方。
虽然各个特种部队互不统属,但是利刃是最早建立起来的特种部队,其实力最强,因此军中的优秀军人都梦想自己有一天能够成为利刃的一员,这简直是中华帝国。军人的最高荣誉。
军队中各级特殊部队的建立,也让利刃等特种部队选拔成员更加方便了,原本特殊部队的成员就是从普通军人中选出来,九支特种部队要想选拔成员,直接在师级的侦查大队中选拔就好,而师级的侦查大队要想选拔成员,也可以从底下的尖刀排(班)中选拔。
不过利刃是最特殊的存在,地位远高于后建立的八支特种部队,利刃要想选拔成员,可以直接在这八支特种部队中选拔,这也使得利刃的地位一直居高不下,成为军人最想要进入的部队,很多军人因为自己各方面条件不够暂时没有资格成为利刃的一员,他们就会加入到尖刀排(班)努力训练自己,总有一天要成为利刃的队员。
其他军人都在进步,利刃的成员更是要疯狂的训练,利刃在少将厉锋的带领下,在生死之间摸爬滚打,努力提升自身的实力,南方的密林、西方的沙漠、北方的冰天雪地,各种极端的环境都是利刃训练的地方,实战训练更是不计其数。
趁着中华帝国和俄国交战,去年年末,厉锋更是带着利刃全体成员前往西西伯利亚战场进行实战训练,四个月过去了,利刃从西西伯利亚战场返回国内休整,难以想象的是,利刃居然是零损失,没有一个利刃成员死亡,只有少部分成员受伤,没有生命危险,伤好后还能继续待在利刃。
西伯利亚区域算是人类生活区域最冷的地方之一,利刃更是趁着冬天进入西伯利亚,西伯利亚的冬天,交战中的中华帝国和俄国都会展开军事行动,利刃却在这样严寒的条件下,进入西西伯利亚进行实战训练,自身的损伤小的可怜。
利刃、狂刀、血刺这些都是陆军的特种部队,海军和空军也分别建立了特种部队。
空军实在天空中战斗,海军实在大海中战斗,这两个军种也需要建立特种部队?
当然需要,空军有伞兵部队,海军有海军陆战队,这两者最后都是要在陆地上进行战斗,也可以建立特种部队,只是空军和海军人数远远赶不上陆军的人数,所以空军只建立一支特种部队,而海军建立两支特种部队。
除了陆海空三军外,中华帝国还有一个比较重要的武装力量,那就是隶属警察部的武装警察。
陆海空三军多是对外,抵御外部敌人,或是对外发动战争,武装警察则是对内,维护国家各个地区安全,中华帝国的领土这么大,人口又这么多,所以武装警察的人数快速增加,已经达到三十万,几乎是陆军人数的二分之一,但是这个数量依旧显得有点少,未来还将进一步扩充。
警察部同样要建立特种部队,按照现在武装警察的人数,警察部从所有武装警察中选拔优秀警察,一共建立五支特种部队,隶属警察部的特种部队,名字就是特种警察,简称特警,特警主要执行国内普通警察不能完成的特殊任务。
中华帝国的特种部队体系逐渐完成,他们还不为外人所知,但是总有一天,他们会让整个全世界惊叹。
在战场上,一个兵中王者对战场大局无关重要,若是几十个上百个兵中王者出现,他们会有非常大的可能引导战局走向,这就是特种部队,终会让敌人闻风丧胆的特种部队!
第337章 “一五”汇总(上)
【写这种内容是最费脑细胞的,写的还慢,唉】
转眼间,兴华五年即将过去,在终旬这一年中最后一段时间里,帝国内阁开始对兴华一年到五年这五年间帝国各个方面的成绩进行汇总,最后向颜学义交上一份让颜学义满意的答卷。
五年时间中,帝国大致发展方向都是由《一五计划》主导,按照预先编制的详细计划,进行快而有序的大建设。
“一五计划”的最大成就就是让中华帝国这个世界上最大的农业国家,变成工业农业并重的国家,并建立起来一个相对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换句话说,即使中华帝国不需要从国外获取任何物资,也能使得帝国维持下去。
实际上“一五计划”在兴华五年上半年就已经完成,到了终旬,“一五计划”可以说是超额完成,虽然三月份到四月份的时候帝国发生一次大清洗行动,使得帝国的发展陷入一个月的停滞,不过大清洗行动结束后,帝国的发展快速恢复正常,向着更高的境界迈进。
农业上,“一五计划”未开始前,中华帝国有耕地850万公顷,人口4。1亿,人均耕地2亩出头,“一五计划”结束时,帝国有耕地1290万公顷,人口4。6亿,人均耕地2。8亩。
在“一五计划”这五年中,帝国新开垦440万公顷土地,再加上已经推广到全国各地的高产农作物种子,每一年,老百姓的收入都在增加,只要不是好逸恶劳者,都能吃饱饭,穿上新衣服,逢年过节也能吃几顿好的,更有余钱购买方便家居生活的工业产品。
在这里不得不提一下中华帝国的人口问题。
中华帝国未成立前,中华大地在满清的统治下,底层老百姓苦苦挣扎,被饿死的比比皆是,中华民族人口增长率开始放缓,大人都吃不上饭了,谁还会想多生孩子,一不小心生下孩子,不少人也会直接溺死。
中华帝国成立后,老百姓的收入开始增加,虽然还打不到生活富足的小康水平,起码一家人都能吃饱饭了,手中还能有些余钱,即使意外怀孕生下孩子,也会选择将其抚养长大,在这样的情况下,帝国人口出生率增加,而且随着卫生医疗条件提高,帝国人口死亡率降低。
在兴华一年,帝国增加830万人口,之后四年中,每年人口都有一定程度增加,再加上帝国开始宣传“多生多育”,使得帝国的人口增加速度进一步提高,兴华五年总人口增加超过1200万,最终使得现在帝国人口达到4。63亿人。
随着国民的收入继续增多,未来帝国人口增加速度会越来越快,在一定程度上人口代表着一个国家的战争潜力,俄国人口超过一亿,战争潜力巨大,要是中华帝国步步紧逼,俄国武装起来上千万大军,到时候帝国的军人杀人都能杀得手发软,想要覆灭俄国,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
中华帝国本是农业大国,“一五计划”结束后变成工业农业并重的国家,农业都有如此巨大的成就,工业上的成就更是让人难以想象。
工业分为轻工业和重工业,轻工业中除了少部分重要的地方未向国民开放,剩下的行业民间资本可以随意进入。
四汌省是国内工业实力最强的省份,提前五年发展,一些商人乃至商会组织都积累下不小的资本,随着中华帝国统治中华大地,四汌省的商人们开始走出四汌省,将他们的资本带到全国各地去,同时其手中的工厂生产出来的工业产品迅速占领其他省份市场。
四汌省的民间资本很强,其他省份的民间资本也不弱,地主们没有了土地,虽然手中拥有大量资本,坐吃山空可不行,也向着轻工业各个行业迈进,一时间大中小工厂全国“开花”,就没有一个县不建立工厂的,基本上一个县少则五、六家工厂,多则十家以上,甚至形成一个小小的工业区,而在大型城市中,工业区已然成型。
帝国的轻工业才刚刚起步,国内同行之间没有想着互相竞争,市场那么大,短时间内是不可能饱和的,而且随着国民收入增加,市场会进一步扩大,就算是市场饱和了,还有国外产品占据市场的一定比例份额,先把国外产品挤出国内,等到国内市场完全饱和的那一天,中华帝国的产品就要走出国门,去抢占其他国家的市场。
地主拿出财富建立工厂,工厂生产工业商品,卖出,赚取大量财富,接着扩建工厂或者新建工厂……这是一个巨大的循环,地主们化身为商人,用他们的财富来为帝国发展轻工业,帝国获得收益,商人们的资产也在增加,这是一个双赢的局面。
轻工业多是民生有关,但是重工业不同,重工业是国家实力的表现,轻工业的发展也要依托重工业。
重工业非常重要,目前重工业各个行业一直被皇家把控着,民间资本无法进入,而且民间资本没有多少实力去投资重工业。
皇家在重工业中投入的资金难以想象,远比军事、教育方面投入的资金多得多。
在“一五计划”中明确列出,帝国的要达到年产两千万吨石油、五百万吨钢铁的规模,要知道“一五计划”为开始前,帝国的石油工业规模是年产八十万吨石油,钢铁工业规模是年产一百一十万吨钢铁,五年时间要让这两个指标增加分别增加二十五倍和五倍,对于西方国家来说,想要完成这种事情简直无法想象,但是中华帝国却做到了,而且做得更好。
现在帝国石油工业规模达到年产2400万吨石油,钢铁工业规模达到年产570万吨钢铁,当然,这只是规模,实际年产量还没有达到这么多。
今年世界上除中华帝国外各国石油产量总和为1300万吨,仅中华帝国的石油产量就比其他国家加在一起还要高,这个数据要是被其他国家知道了,肯定会大为惊恐。
中华帝国能用到那么多石油吗?
第338章 “一五”汇总(中)
中华帝国能用到那么多石油吗?(石油产量有些夸张了,大家不要较真呀,囧)
同理,帝国钢铁工业规模达到年产570万吨钢铁,而今年美国钢铁产量仅为400万吨出头,英国和德国都在300万吨左右,至于法国只有80万吨,而和帝国交战的俄国也有60万吨产量,岛国曰本的钢铁产量依旧连1万吨都不到。
中华帝国的钢铁刚也规模位居世界首位,帝国能用到这么多钢铁吗?
答案只有一个字:能!
先说石油,石油的用处有很多,汽油、柴油、合成橡胶、塑料等等都可以从石油上得来,广泛用于人们的生活中。
光从燃料这一方面,帝国就需要大量的石油,目前帝国的道路上行驶着超过十万辆汽车,另有两万辆各种用途的拖拉机分布在各地,天空中漂浮着数百艘飞艇,这三者每年都在快速增加,特别是汽车,汽车已经成为有钱人身份的象征,有钱人纷纷掏钱购买汽车,随着有钱人越来越多,汽车的销量也会迅速增加。
而且北斗汽车的瑶光马上要推出新款,旧款也将降价销售,预计销量会进一步增加,甚至帝国还在研制“柴油火车”,“柴油火车”将比蒸汽火车更加安稳快捷。
钢铁的重要性更在石油之上,发展工业都需要用到钢铁,军工业、造船工业、汽车工业,就连石油工业也要用到大量钢铁,除了这些,还有一个地方需要用到大量钢铁,那就是铁路。
铁路上,一条标准铁轨长25米,重量达到0。75吨,“一五计划”中帝国一共修建八万余公里铁路,连接全国重要城市,最普通的铁路也是由往返双线四条铁轨组成,八万公里铁路用到铁轨的总质量超过900万吨。
在帝国建设铁路初期,铁路建设比较“慢”,不是因为缺少修路的劳工,而是缺少铁轨,等到帝国钢铁产量上来了,铁路建设才开始大爆发,兴华五年修建铁路长度已经达到23000公里。
单单是铁路就用到如此之多钢铁,使得帝国每年的钢铁供应都稍微有些紧张,好在一切已经步入正轨,随着钢铁工业的继续扩充,帝国不会再为钢铁发愁。
在“一五计划”的五年中,中华帝国一共建成了一千多个现代化技术装备的大型工业企业,拖拉机、汽车、重型机械、机床制造、化学合成工业、精密仪器制造工业企业陆续出现,工业产值暴涨数倍,工业产值在工农业总产值中占的比重,由兴华元年的27%上涨为兴华五年的58%;工业内部轻重工业的比重也由兴华元年年的68比32,变成43比57。
国民收入也因为工业的快速发展而大大提高。
农业、工业、商业这三者从来都是互补的,中华帝国人口中以种地为生的老百姓占大多数,即便是拥有了属于自己的土地,还种植高产农作物,收入依旧不会太多,但是农民的基数太大,这就形成了一个无比庞大的市场。
在满清王朝时代,西方各国都想将满清王朝变成其殖民地,便是看到中华大地地大物博、人口众多,足以形成一个庞大的市场,用来倾销本国生产的各种工业产品。
农业旧式工业和商业的基础,西方国家工业发展若是没有对自己的殖民地进行压榨,那就是对本国的农民进行压榨,想要发展工业,最好的方法便是提升本国农业的产值,让农民赚到更多的钱。
如今在中华帝国,手中有了余钱的农民开始购买工厂生产出来的产品,商人们赚到了钱,又开始建立新的工厂,招收工人,提升一部分家庭的收入,双方买卖交易便使得商业快速发展。
兴华五年,美国国民生产总值为154。17亿美元,英国国民生产总值为68。33亿美元(不包含殖民地),而中华帝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则为486亿华币,约合73亿美元,接近美国的二分之一。
光看国民生产总值还可以,若是计算人均收入,按照中华帝国这四亿多人口,那人均收入可真是少的可怜,只有105华币,约合15。75美元,而美国人均收入达到229美元,英国人均收入则是178美元,这可是十倍以上的差距,不知道中华帝国还需要多少年能够追上。
唯一值得让帝国内阁成员高兴的是,今年国家财政收入达到67。2亿华币,虽然财政支出要超出这个数字不少,但是依旧让众能够成员看到一些希望,预计过不了几年,国家财政就能达到收支平衡。
在另一边,颜学义已经收到一份关于皇家商行兴华五年收益的文件,详细列出皇家商行下辖各大企业的收入支出情况,让人震撼的是,皇家商行的总收益居然超过国家财政一大截,达到85。14亿华币,值得注意的是,皇家商行是不需要向国家交税的,再另一种意思上,皇家商行和帝国内阁是并列存在的。
皇家商行收益巨大,但是每年其支出项目也非常的多,最大的开支便是军事方面,帝国上百万武装力量都需要由皇家供养,还需要研制各种先进的武器装备,其开销不是一般的大。
其次需要巨大的开支的地方,一个是发展帝国的重工业,另一个则是发展帝国的教育,这两者和军事都是重中之重,必须提供充足的资金来,至于其他的中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