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黑夜将至-第22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众取宠者。
人人都说他是战忽局局座,总以为不论他说什么都是在误导其他国家的军备研究,让外媒对华夏军力与军备做出错误判断。
或许有意无意间他确实做出过一些误导,但谁又知道每次他做出“战略忽悠”时,内心有多么希望自己所宣扬的华夏军事科技突破能够成真。
如今,真的梦想成真了。
………………………………
第四百四十六章 无敌(上)
发生在虹口区的这两场局部战斗,从规模上来说算不上旷世大战,但从效果和影响来看,说是惊世骇俗震怖寰宇也不为过。
同为观战者,杨小千与于谦受到的震动并不比其他人少。
沉默良久,于谦终于将腹中荡气回肠的感受伴着一口浊气吐出:“厉害,了不起。”
杨小千嘴唇抿成了两条细缝,不知该如何评论,想了想,最后抛了根烟到于谦面前。
“抽根烟,压压惊。”
于谦熟练地点上火,深吸一口,烟雾涌进肺里滚动不休,轻微的灼烧感远远比不上心中的澎湃刺激。
“这是真正的一人成军啊。”于谦再次发出感慨,“传说,在二号地球的历史上也曾出现过几位一人成军的至尊强者,但他们无不是打开了多道锁链而后精心苦修多年,才能拥有一人成军、威震天下的实力,没想到刘远舟只用了一年多时间,就达到了如此程度。”
杨小千点头不语,他认为于谦的判断并不正确,或者说这个比较并不恰当。
或许在二号地球确实曾出现过一人成军的强者,比如那位十年统一北地,二十年建立强盛帝国的千古一帝姬恒,如果于谦带来的史记没有刻意夸大,那么在魔潮降临二号地球时,姬恒以六十岁高龄率禁军迎战,禁军全灭后姬恒仍然一人奋战,直到他力竭而亡,他脚下的魔物尸体已经垒成一座高山。
且不提觉醒者到底要拥有什么样的能力,要苦修多少时间,才能拥有足够的破坏力和耐力去独自挑战一支军队,即便真有这样的强者,他们的成就也是不可复制而且必然存在上限的。
试问,二号地球从活尸危机至今,四百年间总共出现过多少位一人成军的强者呢?怀表所记录的资料中,有着明确记载的仅有两位,一位是大乾皇帝姬恒,另一位则是覆灭魔潮的希望之星创始人。
也许,由于另一个地球的交通不便、通讯技术落后,导致其他曾出现过的超级强者并没有被希望之星的管理者收录到资料中,但可以肯定,他们的数量少之又少。
而刘远舟则不一样,从刘远舟掌管零一基地至今只有不到一年时间,而零一的诞生更是在第一次魔潮降临之后,就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刘远舟便秘密制造出一批能够投入战场应用于实战的智械军团。
不仅如此,零一基地还在军事装备与其他领域做出了为数众多的重大突破,仅从现在来看——杨小千身份特殊,不能拿事务繁忙当作借口永远不去学习军事知识,所以他曾花大价钱聘请顶尖的私人军事顾问,因此对智械军团所使用的新装备也能看出些许门道——零一基地不仅研发出了领先美联邦至少二十年的三维电子沙盘,还在无人机应用及反制技术和全固态激光武器这些领域超越了全世界。
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刘远舟或者说零一基地不仅能够制造出战力强大的机器军团,还能研发出领先世界的军事装备。
换言之,这是真正的一人成军,不仅具备战斗力,还同时具备建设、后勤、装备研发及制造等等功能。
并且,更为关键的一点,智能机械可以复制,且易于复制!
如姬恒、温言这样的超级强者,千万里挑一,要想再找出一个,何其难也?而机器大军则不一样,只要拥有足够的资源,任何机器都可以不断复制,若刘远舟选择颠覆政权然后集中资源进行扩军,要不了多久,便能将如今大家看到的这支机器军团翻上几番,三年之内,便能打造出覆盖全球的机器大军。
当然,如此穷兵黩武的方法不是创造防御力量的最佳方式,同时也要庆幸,刘远舟不是一个权力欲过盛的人,否则以他所展现出来的手段,要征服全球并非没有可能。
而那些能够以个体实力抵抗一支军队的超级强者,不仅有数量的限制,还有实力的天花板,比如温言,白曾坦言她已是变异体的巅峰,若是这位变异体最强者碰上刘远舟和零一基地会有什么样的下场?
如果不计后果,温言连刘远舟的面都见不到就会在装载了核弹头的洲际导弹下化为飞灰,而制造核弹和机器的成本,显然比制造超级强者更加低廉。
更不用提,零一基地只用了如此短暂的时间便研发出了新式武器,若给刘远舟更多时间,或许智械军团所装备的武器便会更加先进、更加智能、更加强大。
所以,综上考虑,杨小千得出一个结论:所谓一人成军的强者,恐怕不配给刘远舟提鞋。
当然,这话不能说给于谦听,杨小千知道,于谦对姬恒这样的传奇人物抱有憧憬,若是把自己的观点抛出来,免不了要吵上一阵,现在可不需要那种毫无意义的争论。
“唉,短短一年时间而已,没想到再回头一看,大家彼此间差距居然这么大了。”于谦没有收到回应,叹了一声自顾自地说道,他突然回想起许多在远江时期曾打过交道的人们,比如许乐方玉,比如耿志平,比如在零点酒吧里红着脸喊他酒剑仙的那个女人。
当初尚能平等对话的许乐、方玉和耿志平,一个半死不活,一个退居二线还有一个在超能学院当“保安”,而更多的人,连活着还是死了都不知道,唯一知道的就是大家的差距已经很大,而且还在越拉越大。
以前于谦没有这么多愁善感,可如今看见自己与刘远舟的差距也在不知不觉间成为一道看似无法跨越的鸿沟,两相比较,心中不禁有难言情绪升腾而起。
“看你也没喝多,哪里来这么多感慨。”杨小千哭笑不得,苦着脸劝道,“这个世界总是有些天才能让人怀疑人生,别想没用的,把自己的潜力挖掘出来就行了,自己尽力了,问心无愧。”
于谦正要说尽力的只有你,可转念一想,或许这话就是杨小千对他自己说的,再想一想,或许自己确实应该学着杨小千那样尽力挖掘自身潜力,就算最后没法达到刘远舟那般高度,至少也算是对得起自己。
………………………………
第四百四十七章 无敌(下)
又是一阵沉默过后,于谦问道:“我记得上次你提过,要想办法给一个无人机研发公司提供支持,让他们尽快使微型无人机投入军事应用?先前飞到虹口区的那些无人机,就是他们的成果吗?还有那几道光束是怎么回事?”
“应该是由大江和军工部门合作研制的,中间肯定少不了零一基地的帮助,至于你说的光束,应该是全固态激光炮,以前美联邦就曾用这种武器击落领空内的无人侦察机,不过,威力应该没有这么大……原来刘远舟之前在忙这些。”
说到最后杨小千小声嘀咕了一句,在变异体危机解除之前,刘远舟忙着与白赛跑,与时间赛跑,而和平条约签订后刘远舟仍然没有把主要精力放在解决民生问题上,杨小千一直奇怪刘远舟窝在地下基地里到底是在做什么,现在终于有了答案。
无论是微型无人机、陆用近防炮、机械工兵团还是全固态激光炮,都不是一拍脑袋就能变出来的,刘远舟虽强,却不能像神话一般凭空造物,光在技术理论上有所突破并不能直接提升战斗力。
从零一基地获得理论成果,然后选取可行方案,再到军工部门及企业制造出成品,中间有许多个流程,研制出成品后还需要大量实验试用,再根据采集的数据对产品瑕疵进行调整修改,这些都需要耗费大量时间与精力,看来刘远舟之前的精力大多用在军用武器及高新科技产品的研发制造。
“无人机我知道,我庄园里也有好几架,这激光炮又是什么?激光是光吗?意思是把光当做炮弹打出去杀伤敌人?那这激光炮弹的速度是光速吗?如果是光速的话,岂不是瞬间命中,躲都躲不了?”
于谦对前所未见的激光武器表现出了极大兴趣,尽管他的问题听起来有些蠢,但杨小千却没法给出准确的回答,无奈之下只能请来私人顾问,为于谦答疑解惑。
杨小千或者说远救会聘请的军事顾问有好几位,其中军事科技顾问是位四十岁的德国人,普通话讲得很标准,回答得也很专业,只用浅显易懂的说法解释了需要解释的东西,没有半点累赘之言。
于谦听不懂什么叫“原子获得能量后处于不稳定激发状态,随后以光子形式将能量发射”,但他通过顾问的解释确定了一件事:激光武器的打击速度的确等同于光速。
“光速飞行,岂不是天下无敌?谁能躲得过?”于谦深深皱眉,倍感威胁。
“于先生,激光武器虽强,但也有许多限制,而且尤其容易受天气影响,比如华夏某些城市的雾霾,就是抵挡激光武器的利器嘛。”德国顾问一本正经地说道,让人分不清他是不是在开玩笑,“如果您了解越战,您就知道越军曾大量燃烧稻草并释放烟雾弹,导致美军激光制导导弹的打击效果大打折扣。”
“再者,我认为激光武器的威力并不像您想象的那样强大,暂时不能用天下无敌来形容。”顾问回想起不久前观看到的盛况,目光一转,感叹道,“不过,现在我可说不准了,上一次听说华夏研发超越美联邦与俄联邦的大功率激光武器,我只当笑话听,没想到这么快就能放到战场上投入应用,实战效果还很不错。哎,现在看来,华夏军方很可能后来者居上,赶在美联邦之前造出空基激光武器系统甚至天基激光武器系统。”
“天基?”于谦想起杨小千曾对自己说过的天基互联网工程,当时不以为意,现在看来,天基互联网的意义比自己想象的更加重要,如果设想成真,全球任何一个地方都能连上天基互联网,那就意味着刘远舟或零一能够随时随地调动全球各地的智械军团,甚至控制每一台联网的机器。
这是什么概念?只是想象就让人不寒而栗。
于谦神情凝重地思考,顾问将请示的目光投向杨小千。杨小千看似随意地问道:“虹口区两次歼灭战你是全程观战吧?你有什么想法?”
“喔,想法……”顾问沉思半晌,回道,“美联邦军方曾提出海空一体的概念,似乎认为陆军的重要性正在减弱,但我一直认为陆军不会淡出战争舞台,只会走向脱离传统的发展方式,现在一看,果然没错。重型装备隐身化、轻武器系统模块化、战场操作无人化,远程打击精智化,这大概就是未来陆军武器的发展方向啦,虹口区两次局部战斗简直就是最佳教材,完美诠释了信息化革命对军事战争手段所产生的影响。”
说完,顾问考虑到自己不应该把话说太满,又补充道:“不过……还是那句话,仍有限制,在我看来,华夏要打造真正的机器人军队,还要走很长一段路,像我们所看到的智械军团,有取巧的成分,做不到全地形作战,也容易受到干扰,用来对付怪物很实用,但要对付装备差距有限的现代化军队,未必能所向披靡,搞不好还可能一败涂地。”
这时于谦插了句话:“比如EMP武器,一发EMP导弹打过来,所有智能机器全部报销。”
杨小千不置可否,礼貌地请军事顾问离开后,转头对于谦说道:“远救会能聘请顾问,但不能给他们提供机密信息,他并不知道零一基地和刘远舟的存在,所以他做出的判断,都不准确。”
“噢?”于谦剑眉上挑,“怎么说?”
“他以为他今天看到的是华夏韬光养晦十几年或几十年,秘密研究得出的成果,但事实是,这很可能只是刘远舟在忙着解决变异体和研发强人工智能的过程中,顺带着研制的副产品。他说智械军团做不到全地形作战,可现在就能用无人机做临时信号基站,以后还可能用卫星,至于无人机的续航、负重薄弱问题,想来要不了多久零一基地就会解决。”
“他说智械军团打不过现代化军队,那是他不知道刘远舟和零一基地的能力,那轮炮击你也看见了,你觉得哪支部队面对刘远舟有反击的机会吗?恐怕都很难保证能掌控自己的武器系统吧?”
杨小千烦闷地按灭烟头,苦恼地捏着自己的眉心——但不知自己为何苦恼——沉声道:“智械军团不一定是无敌的,但刘远舟是。”
………………………………
第四百四十八章 震慑全球(二合一)
“未必。”于谦并不赞同杨小千的说法,“只要能有一颗EMP导弹命中零一基地,让刘远舟的机器网络失去指挥中枢,再多的智械军团也保不住他,失去了这些外物,刘远舟自身的战斗力其实赢弱不堪。放到战场上也是同理,刚才那个顾问不是说了么,激光武器受天气影响,选个雾天用轰炸机投放EMP导弹,不就能让那些机器变成废铁了么?”
刘远舟所表现出的手段显然让于谦感到不安,即便刘远舟与远救会和议会是盟友关系,但在养成政治角斗场内的思维习惯后,于谦并不信任所谓的盟友关系。
于谦信任杨小千,不仅因为他与杨小千是生死之交,还因为杨小千的自身利益与远救会全体利益都与于谦以及于谦所代表的觉醒者议会都站在同一阵线,双方彼此交融纠缠,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人可能会背叛另一个人,但不会背叛自己,也不会背叛利益。
正是因为明白这个道理,杨小千才会刻意将双方的利益链条交叉在一起——比如蒋同光辞退调查小组组长后杨小千特批其进入议会建立觉醒者犯罪检察院——否则远救会与议会在离开远江后理应疏远而不是变得更加紧密亲近。
因此,杨小千有足够充足的理由让于谦信任,而刘远舟则不一样,刘远舟与于谦乃至与杨小千的关系始终停留在一个微妙状态,如果要下一个定义,那应该是相互利用,而不是生死相交。
所以,于谦的担心不无道理,从对尸前指建立以来,刘远舟就一直表现得“不近人情”,谁知道会不会突然有一天,刘远舟认为觉醒者没有继续存在的意义,于是大手一挥,抹去议会的存在,以及于谦的一切努力?
当某个个体过于强大,即便是最亲近的同类也会因忌惮担忧而对其产生怀疑,杨小千此刻有些恍惚,依稀间想到了刘远舟为何要提前告知自己他的安排,又为何要在尚海施展手段大摆威风。
前者是为了表明刘远舟摆脱人类身份的决心,打消杨小千不必要的担忧畏惧,诚然,这一切都是刘远舟一面之词,杨小千也不能确定,刘远舟最终是否会按照自己所说的那样放弃生命,将自己与白的大脑搭建成跨向新世界的阶梯。
但同时,杨小千也好,文主席也好,这个世界上已经没有任何人能够阻止刘远舟,所以刘远舟没有编造谎言的必要,如果他要瞒天过海,大可隐藏零一的存在,并像变异体一样制造混乱,浑水摸鱼,若战火烧遍全球,乱世纷争之中,又有谁能看清刘远舟的棋路?即便看清又如何?除了按照他写好的剧本走,别无他法。
所以,提前摊牌,将这一切告诉杨小千,并不是放松警惕的陷阱,而很可能是为了提前打消误会,并减轻杨小千的负担,让他免去不必要的担忧。
另一方面,杨小千能看透这一点,并不意味着其他人也都能看透这一点,并非人人都像杨小千一样有着与刘远舟并肩奋战的经验,也并非人人都像杨小千一样了解刘远舟的人品、性格和能力。
可以断言,在大部分人看来,不论刘远舟的表现多么神乎其神,他也是一个有弱点的人,并非无敌的神明。
在权力的角斗场上,每个人都不不惮以最大的恶意来揣测其他人,并敢于用一切手段冒一切风险来确保自己不受威胁。
换言之,以刘远舟的发展势态,难免会遭遇来自“受威胁者”的阻力。
要造出一支智械军团,光靠零一基地可远远不够,这不仅需要相关领域的科研人才,还需要仪器设备和工厂,以及原材料和零件供应,复杂的生产链条不可能完全实现无人化,至少现在还做不到。
所以,肯定有一小部分人在之前就知道这支无人军队的存在,但知道的人有多少,分别是什么人,就不好说了。
杨小千可不认为中央高层所有领导都对刘远舟抱有百分百的信任,支持高新技术发展是大势所趋,但支持技术发展不代表支持刘远舟个人,这两者之间有着很大差距,尤其在刘远舟表现出自身的可怕之处以后。
此前华夏在几个科技领域大幅落后于美联邦与俄联邦,零一基地要发展科技强军强国,没有任何人会反对,而现在则不一样,难免会有某些危机意识不足或者危机意识过盛德的家伙会跳出来,想方设法阻挠限制。
要破除阻碍对刘远舟而言自然不是难事,但解决问题总是需要耗费精力耗费时间的,而作为一个与时间赛跑的竞速者,能够提前打消障碍出现的可能自然是最好。
而刘远舟显然没有兴趣也没有时间去玩弄权谋,所以现在展现武力就是最为便捷也最快见效的方式。
真正目光短浅、头脑简单一时冲动、行事不计后果的人,根本不可能对刘远舟造成任何影响,因为他们爬不到足够高的位置,而那些高位者,不会不懂得审时度势权衡利弊。
如今刘远舟已展现出无人可以抗衡的实力,所有阴谋诡计都会不攻自破,没有人会选择必然失败的斗争,也就不存在不必要的冲突,强到这种程度,才是真正的以力破巧。
想来也是有趣,每个智慧冠绝于世者好像最终都会走向以力破巧、大巧不工的道路,因为这世间已没有人配得上做他们的对手,他们的智慧只应用于打破人类世界过往存在的界限,而不是与“低能”的同类玩过家家。
“杨小千,我问你呢!”
“嗯?”杨小千回过神,全然不记得于谦问了什么。
见杨小千盯着空气神游天外,把自己晾在一边,压根没听自己问了什么,于谦顿时感觉自己的脾脏正在膨胀。
“我问,有EMP武器就能对付刘远舟的机器大军,对不对?”于谦咬着牙,一字一顿,话好像是从牙缝里挤出来的。
“对,也不对,不好说。”杨小千想了想,认认真真地答出自己的看法,“现在军用装备大多都有三防,常规EMP武器能挡住,但挡不住之前出现在南都的生物EMP,如果能够针对性研制新式EMP武器,应该能损毁大部分军用设施。但是,刘远舟不可能不做防备吧,零一基地的研发能力你也看到了,恐怕早在别人研究出新式EMP武器之前,他就已经完成了军用机械全面升级改造,到时候EMP武器能造成多少伤害,真不好说。”
“再说,即便EMP武器能够摧毁所有电子设备,也得先命中才能产生效果,刚才的激光炮你看见了,强人工智能的计算能力你也有所了解,再加上一个刘远舟,一百七十四个白和一个能够预知未来的刘中千,你认为有哪颗导弹能成功命中零一基地不被拦截?”
“更何况,连目标在哪都找不到,零一基地的真正核心在于刘远舟和零一,而不是那些超级计算机,想必现在刘远舟已经销毁了一切有关零一基地承建工程的电子档资料,文本估计也全被销毁……连找到他做不到,还想对付他?”
于谦默然,别人看不见他在哪,他却能够洞悉别人的一切动向并推算出采取不同行动的所有可能,要与这样的人交手,确实看不到赢面,难怪当初白坐在棋盘前,犹豫半天却下不了一个子。
“对付不了刘远舟,要对付机器军队总归还是有办法的,如果同时投放大量EMP导弹,或者想办法让拥有特殊能力的觉醒者把EMP武器带进机器所在的区域……算了,说这些也没有意义,难度太大,而且根本没有任何意义,机器坏了随时可以修可以换,可以重新造,被打掉一批无人机或者无人坦克无人战车,对零一基地而言根本不痛不痒。”于谦终于认可了“刘远舟无敌”这一观点,随后很快想到另一点,“这么说来,这次刘远舟是在展示手腕,震慑宵小,以免有不知死活的蠢货跳出来阻挠他的大计,浪费他的时间?”
“刘远舟想做什么,在做什么,要做什么,谁都不知道。不过我也觉得他是在威慑,而且目标不仅仅是国内某些顽固的保守派,还包括全球大大小小两百多个国家。”杨小千伸手拨弄办公桌上的地球仪,墙壁上大屏幕显现出一张世界地图,并随着地球仪的转动而调整,留在屏幕中央位置的始终是杨小千手指所触及的区域,当食指停顿在某一区域,该区域所代表的国家或省市便会放大。
“看,包括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