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惊天盗墓团-第1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你们这叫不打不相识,活该你。”

    人群渐渐散去,刘叔把胳膊上一堆串儿递给我,我接过来,打开包塞进去,忽然间感觉不太对劲。

    回头一看,杨鬼脸儿没了。

    我赶忙喊住刘叔:“杨叔不见了。”

    刘叔一愣,身前身后找了一圈,向后方寻望,道:“两个老家雀儿,没有一个给我省心的。”

    “你他妈说谁老家雀儿呢?”刘保真怒道。

    “没说您……”刘叔继续寻找。

    碰巧刚才那东北大哥迎面走来,笑呵呵地朝我们打招呼:“刚才真不好意思,我也不道那是咱叔啊!还一口一个老彪子,我看我是个彪子。要知道是咱叔,我高低上去怼他们两电炮,让他们嘚瑟地。哎对了,你们找那秃毛儿火烧鸡呢吧,往后走了,你们一转身他就往后走了,那家伙,走地贼快,都没有声儿啊!”

    东北大哥表情夸张地说完,我看见远处一人影儿拐进公园,举止做派像是杨鬼脸。

    “我看见了!”我道,“我去追,你们俩在停车场等我。”说完我快步跑开。

    “你自己能成吗?”

    “放心吧!”

    “用帮忙不老弟?”东北大哥在我身后喊。

    “不用,谢谢你了。”

    “出门在外都兄弟,整这客气干啥!有事吱声奥!”

    大哥的声音渐渐远去,我在人群中穿梭,不多时来到刚刚看见的那片树林。

    这里游人稀少,少数几个路过的都是藏族女孩,女孩中多数又都是卖宝石的。

    我减慢速度,朝里面走,迎面来一白色瓷砖建筑,背后有声音。

    我悄悄靠过去,从墙角探出头,看见杨鬼脸放倒导游的瞬间。

    (本章完)

正文 第43章 夜探神殿

    作为业余盗墓贼,我曾听说杨鬼脸西北斗王的名号,但从未见过,对其传说也都抱着听故事的态度,自从结识以来,也不曾有半句对话,不甚了解,不知道能耐多大。

    可就在刚才,我看见他手脚一动,便把比他高一头粗一圈的内地导游放倒,躺在地上没有还手之力,功夫绝对不是盖的。

    导游捂着腿,不停用藏语惨叫,估计是在求救。

    几个远处的人跑过来,杨鬼脸立在原地盯着他们,他们便都从一旁绕过去了。

    导游见不行,马上换一副求饶的表情,“求您了,大爷,我的确是在和几个藏族小孩设套,可不是主动坑那位大爷的,是那位大爷自己送上门的。您大人有大量,高抬贵手,放我这一次。”

    杨鬼脸没吱声,从袖子里伸出一只手,捻了捻手指。

    导游会意,从兜里抽出一沓钱,递给杨鬼脸。杨鬼脸接过钱,在眼前一过,塞进袖子,又把手伸过去。

    导游满脸痛苦,叫道:“大爷,我都给您了。”

    杨鬼脸没动,仍盯着他。

    导游咕哝一声,又抽出一沓,递给他,“这次没了,五百块钱给他们五个人一人一百,剩下的都给您了,您要是再不成,就杀了我吧!我总不能自己赔钱吧?”

    杨鬼脸这次没看,直接塞进袖子里,转身看见我,停了一下,朝我走过来。

    我有点尴尬,笑着迎上去,到他旁边时对他说:“刘叔担心您自己行动不安全,让我过来陪您。”

    他没说话,从我身边风一样过去,我转身快步跟上,玻璃球在背包里叮当作响。此时我发现,那东北大哥说的是真的,这货走路真的没有声音,脚好像根本没贴地。

    我们回到停车场,越过五颜六色的旅游大巴,看见刘保真正坐在路基上生气,刘叔在旁边执拗。

    杨鬼脸把钱从袖子里掏出来递给刘叔,爷俩儿当时好了。

    刘叔看看他,转而问我:“嘛呢这是?”

    我把事情原委一说,刘保真差点儿气炸了,说什么要回去把那五百块钱也找回来。

    我赶忙拉开背包,露出那一堆玻璃球,道:“五十条串儿都在这呢,您老刚才说狗三儿卖十块钱一条,正好五百,不赔了。”

    刘叔接着说:“对,对,对,没准儿里面有个真的咱就赚了。走吧,走吧!”

    我们连哄带骗总算让刘保真不再那么没面子,答应回去。结果在酒店楼上吃饭时他差点又因为一盘素菜卖五十多跟服务员吵起来。

    刘叔终于失去耐心,吃过饭后把两个老家伙丢在酒店,带着我上街买下地用的装备——XC是所有户外爱好者的圣地,需要的东西基本都有。

    两个小时,采购完毕。

    走在拉萨街头,夕阳洒在城市里,这座古老苍凉的城市终于有了些许温暖的颜色。我莫名地想起美女导游的白衬衫,想起她用袖子吸烟的模样,我记得她说她叫金珠,没说姓什么。也不知道还能不能再见一面。

    正往回走,疯子打来电话,告诉我们他这就上机场大巴。

    刘叔责怪他动身晚。他说上拉萨机场的大巴。

    刘叔立刻兴奋起来,大叫道:“今晚儿咱哥们儿就动手!”

    当晚九点半,太阳落山。我们三个扮成驴友,混在转山的人群中,围着玛布日神山转圈。

    刘叔道:“没想到拉萨人民也有饭后走圈的习惯。”

    十点,天黑透,路灯亮起,人群渐渐稀疏。我们趁着别人不注意走进公园,摸向龙王潭。

    白色石桥在皎洁的月光下更加明亮,黑色水面好像被切成两半的镜子,古树枝丫突入浩渺苍穹,映衬着稀疏星辰。

    几位僧侣点着灯笼从我们面前走过。我们倒在地上,朝神庙行五体投地大礼。

    待他们过去,我们猫腰穿过石桥,来在门楼前。

    我转身警戒,刘叔掏出事先准备好的铁丝开锁。

    几个心跳之间,锁簧跳动,木门吱呀呀向里面开。

    我们沿着门缝鱼贯而入,随手关住门,疯子搬来石块将其顶住。

    夜幕中神殿更显威严神秘,晚风乍起,吹得树枝摇曳,围住一楼和二楼的黄色锦缎在风中飘动,让人脊背发凉。

    神殿大门外铁网还在,僧人已不见,隔着铁网,可以看见三把巨大的黄铜锁。

    刘叔从最上面一个开,费了些时间,到最后一个锁弹开,风戛然而止,静谧中响起一阵水声。

    我紧张地回头,只看见一棵棵漆黑的古树和水面的波纹。

    刘叔和疯子相继进入,我跟在后面,关好门。

    大殿漆黑,刘叔打着手电向里面照。

    神殿内部并没我想象的那么大,眼前是两边挂满护法神唐卡的十米长的过道,白冷的光线下护法神个个面目狰狞,好像活了一般。

    走廊尽头,一座五色法台之上,供奉一尊宽脸女神,女神两旁立着色彩艳丽的随童,众神面前燃烧着酥油灯,供奉着贡品和哈达。传说鲁神殿**奉着仓央嘉措从MZGK县迎请来的女神墨竹赛钦,估计就是这位宽脸女士了。

    向四周观瞧,这一座十字的其余三个手臂都被木门锁着。形成一个方方正正的空间,空间里木头都是老旧的红色,雕梁画栋,精雕细琢,好像另外一个时空。

    法台周围围着毛毡,一直盖住地面。按照我的推测,地宫的入口就应该在法台之下。

    我们来到近前,刘叔捏住围布一角,轻轻掀开。

    恩?石头?

    围布下面,一尊巨大的青石方圆须弥座展露出来,看起来至少有千斤。

    糟了!入口被这块巨石堵住了,这几乎是所有想堵住什么最简单粗暴的办法。

    我们三个交流了一下神色,一起用力推了推。须弥座纹丝不动,如同大山。

    我们转而把注意力集中向地面。

    这里的地面和布宫中有些大殿的地面一样,浇筑着一层据说是从喜马拉雅山脉开采来的特殊矿石,研磨成粉,和上糌粑,风干之后特别坚固。

    坚固我们倒是不怕,疯子带了C4,我只担心一旦使用炸药,会引起外面的注意,况且在这千年古刹里,每一块砖头的年龄都比我们整个家族的年龄还长,肆意破坏,心里总过意不去。

    疯子已经拿出打孔器调试,只等刘叔一声令下。

    谁知刘叔摸了摸地面,忽然皱起眉头,抬手用指背磕了两下地面。

    空旷的神殿中,响起两声清脆的回响。

    (本章完)

正文 第44章 陷坑

    “空的?”我有些纳闷,“难道整个大殿一层就在地宫入口之上?那地面也太薄吧?”

    “那就省事了,炸开直接就能掉宝藏里。”疯子眼睛闪光。

    “嘘……”刘叔示意我们不要出声,把耳朵贴住地面。

    我屏住呼吸,静静观察。

    不多时,刘叔抬头道:“这底下有个夹层,很深。疯子,这里打个眼儿。”说着,他指向地面一点。

    “好嘞!”疯子乐颠颠地应答,把手里经刘叔改装过的手摇打孔器对准那一点。大殿内霎时传来锋利金属与地面摩擦的莎莎声。

    “你不是真要炸开吧?”我有些不敢相信。

    “先打个孔看看下面情况,我怀疑这是个陷坑。”

    “陷坑?”

    “坑深十尺,刀锥向上。”

    “那不是中原墓葬的五大常规陷阱之一吗?出现在这?”

    “我也纳闷儿,所以不敢肯定,得打孔儿看。”

    “要我说直接炸个洞,看得多清楚。”

    “留着你的炸药吧,下面有你用的时候。”刘叔道。

    说话间,钻头进入地面,刘叔接过打洞器,快速摇转。镶嵌着破碎金刚石的钻头不停啃噬砂石,堆积起一圈白色粉末。

    “在布达拉宫里导游不是说这种地面非常坚固吗?我怎么举觉得还不如水泥呢?”疯子质疑。

    “粉末混合建筑材料坚固是指整体抗压性,这种单点破坏,还得是整体材料。”

    疯子有点不知所云,没往下说。大殿里重归安静,摩擦声变得粗糙刺耳,好像有什么怪物躲在角落里磨牙。

    三分钟以后,我接过打洞器,开始工作。

    这个古老的工具是刘叔从他老爹的遗物里找到的,发现时金属锈蚀严重,处于报废状态,索性刘叔来了个大改装,在机械部分增加几个活动构件,钻头采用一种硬度极高的工业钻头,且安装了活动卡扣能根据需要更换最大三厘米,最小半厘的钻头,后来设计了独立的圆锥形支架。

    改装之后,打洞器更加省力,更稳也更有针对性,必要时候能让我们在入墓之前先窥得一二。

    回到眼下,钻头声音变得清脆。

    刘叔喊停,我小心抽出钻头,疯子抽出一根钢锥朝里面捣了几下,一股阴风扑面吹来。

    我们赶忙后退,等了几秒,确定只是地下风才又靠上前。

    刘叔朝疯子伸手,疯子收起钢锥,拿出一根铜管。刘叔把铜管插入洞内,向下看。

    不多时,刘叔道:“果真是陷阱,不过不光是陷阱。”

    我焦急地凑过去,“还有什么?”

    刘叔继续观察,回答道:“吊臂、齿轮、坠石……机关。”

    “什么机关?”我惊讶地问道,这里越来越像是一个中原墓葬了。

    “八成是开门机关,里面太暗,看不出构件的逻辑,我得在外面找找。”说着,刘叔爬起来,目光四处搜寻。

    我接过铜管,向里面看。

    地面只有大概二十厘米厚,下面是个空洞黑暗的空间。眼睛适应光线后,我看到这个空间有四米多高,一半积水,水质清澈,无数刀尖从水中露出,多根支柱支撑着地面,在支柱周围,各种巨大的石头构件组成一个庞大复杂的模糊轮廓,似为某种机械的一角。

    我调整铜管角度,尽量朝更远处看,却始终没见到头儿。

    疯子挤过来,“作家,借我看看。”

    我把铜管丢给他,回头寻找刘叔。

    他正半跪在法台上搭着女神的肩膀向下看。

    一根巨大的石柱立在女神像背后,刘叔正观察着它的脚下。

    石柱被刷成红色,上面绘有蓝底的彩绘,此前我们没有注意,这会看见,觉得很突兀。

    我走过去,刘叔道:“这根柱子直通地底,八成和机关有关。上二楼瞧瞧。”说着他跳下法台,朝大殿西北方走去。

    刚刚我们发现,在大殿西北角垂挂着一条织花黑色毛毡,毛毡后面是一条狭窄陡峭的木质楼梯。

    我们顺着楼梯向上走,古老的木板在脚下吱呀作响。

    我走在最后,后背阴风阵阵,像是有人在呼吸,可我转头又什么都没有。

    终于上了二楼,它和一楼的结构完全一样,只不过法台上供奉的是一尊我从未见过的双头长须怒目神,应该就是鲁神。

    柱子通过这一层,直插第三层。

    刘叔感叹道:“当初那个花和尚受何方神圣指点,居然建造了这么一个机关楼。”

    “机关楼?”疯子疑问,“政府大院?”

    “机关楼是指拥有防御或者其他功能的古楼,把机关器械等与楼的主体结构结合起来,达到‘外表淡无奇,掩藏百万兵’的效果。”

    我们在法台前停下脚步,观察石柱。

    忽然,楼下传来一声响动,好像有人踩在楼梯的木板上。

    我们不约而同地定住,相互交换紧张的神色,屏息聆听。

    屋子里安静得落针可闻……一阵静谧之中,刘叔给疯子使眼色。疯子掏出一把五四手枪,悄悄摸向楼梯口。

    楼梯这边也有一条毛毡。

    疯子轻轻把枪探进毛毡缝隙里,用嘴咬住手电,另一只手突然掀开毛毡。

    与此同时,我和刘叔夺步冲过去。

    三人在楼梯口并排而立,拉好架势……

    眼前的楼道空空如也,什么都没有。躁动的灰尘落在手电光里,形成一束。

    愣了几秒,刘叔抹了抹脸上的汗水,道:“甭紧张,咱哥仨什么场面没见过,怕了它一个小小的鲁神?上楼。”

    刘叔说完这句话,我下意识地看了一眼神殿中央怒目而视的鲁神像,酥油灯微弱的烛光照亮他的下巴,把它的脸照得阴森诡异。

    恍惚间我觉得哪里不对劲,可细看又不知是哪里。

    刘叔从我身边走过,拍拍我的肩膀。我们仨来到西北角。

    掀开毛毡,里面有一条古旧的竖梯,接着头顶一个方形入口。

    我们排出老阵型,疯子第一,刘叔第二,我第三,陆续向上爬。

    疯子第一是因为他有应对突发情况的身手,我每次殿后主要是能在刘叔卡住时帮他一把。

    我曾开玩笑说给刘叔写本传记,叫《肥胖盗墓贼的辛酸史》。

    眨眼间,我们仨来到低矮的第三层神殿,这个六边形空间低矮狭小,我们只能跪着,头顶是金顶的内部结构。

    疯子看一眼就不动了,很久问我:“作家,你们搞建筑的会把真的金子放在建筑物顶上吗?”

    我想了想说:“好像只有佛教徒才会这么干,除了藏地,还有泰国、缅甸等,都会建造金顶建筑,但真正用黄金的很少,多数都是金箔。”

    “这个是吗?”

    “不是,想都别想。”我赶紧打断疯子的想法。

    刘叔爬到神殿中央,打火机闪烁几下,点亮一盏油灯,随后火光游动,连成一串,勾勒出一圆形轨迹,火焰上方,一个塔状东西迎光出现。

    点击、收藏、推荐、打赏,走起!

    (本章完)

正文 第45章 六印坛城

    是坛城。

    我快爬两步,来到近前。

    坛城分为六层,下三层为圆形,白色,逐层缩小;中间两层为方形,红色,形制统一;最上面一层是圆形,上面由一大金顶和四个小金顶组成的金顶群;除此之外还有黑色门窗框。

    布达拉宫中有很多黄金坛城,传说是各类尊者的法界宫殿,密宗修行者多将其设为冥想对象,以借尊者之力增加修为。

    女神、鲁神、坛城,这鲁神庙内供奉的东西是不是有点杂呢?

    看位置,这个坛城正好位于石柱的顶端。在我的脑海里逐渐把鲁神庙外表剥离出去,只留下一根三层高的石柱,上顶一坛城,下连一片机关。看来这坛城就是解开机关的关键。

    刘叔伸出手指搭在坛城最下层边缘,微闭双眼,细心感应。

    我也怀着好奇把手伸上去。坛城也是石头的,很凉,红白两色渗进石质,徒增些许神圣——据说藏民用红色代表观世音菩萨,拥有大慈悲,用白色代表文殊菩萨,拥有大智慧,用黑色代表金刚手菩萨,护佑安全。

    我的手轻轻搓动金顶,想看看这是不是金子,不料坛城随手指微微转动,响起一片“咔咔”的脆响。

    我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下意识地收回手。刘叔睁眼,怔怔地看着我。

    我示意他坛城在转,同时再次伸手过去,加大力气推动金顶。

    不是整体在转,而是一层。旋转间内部好像有金属弹片与锯齿摩擦,发出有规则的“咔咔”声。

    刘叔皱起眉头,试了试最下面一层。那一层是死的,不动。他又试了第二层,圆盘旋转,但推起来非常吃力,速度比金顶要慢。

    他继续向上试,一层比一层更快,更省力,直到金顶,手指稍稍一碰,便能顺时针自旋一段。

    刘叔略微思索一会儿,嘴角挑起一丝微笑,轻声道:“作家,你从最第二层开始逐层推,我让你停你就停。”

    我点点头,等刘叔做好准备,推动第二层圆盘。

    它比我想象的还要重,我不得搭上另一只手才能让其转动,弹片的声音缓慢沉重,每一次声音过后,都有一阵“嗡嗡”的回响。

    如此推动一圈,等刘叔让我停下来时,我竟满头大汗。

    刘叔点点头,示意我接着弄第三层。

    我深吸一口气,把第三层推动,疯子在一旁帮忙,很快第三层转过一圈,回到原来的位置。

    刘叔耳朵离开坛城,露出胸有成竹的表情,伸手转动第四层。

    接下来是第五层。

    等我伸手准备转动金顶时,刘叔用手挡住我。他跪在地上,挺直上半身,双手捧住金顶群中间的大金顶,深吸一口气用力向上提起。

    金顶缓慢升起,拖出一根石芯。

    刘叔双手颤抖,脸憋得通红。我和疯子赶紧上前帮忙,三人合力把石芯提起约十厘米。

    石芯卡住,我们同时松了一口气,一屁股坐在地上。

    喘了一阵,刘叔第一个起来,双手掐住第六层向上推,直推到大金顶归位。接着我们把第六层旋转一圈,松手后,它停留在半空中,石芯转移到第六层和第五层中间。

    我们如法炮制,抬起第五层,旋转后,它同样神奇地挂在第六层下面。

    下面几层都是如此,直到第一层。

    第一层最大,直径约一米半,重如石磨。

    刘叔变跪的姿势为蹲着,我们均匀散开,一起抠拄圆盘下面的缝隙,向上抬。

    第一层缓缓升起,贴住第二层。我们挪动膝盖,旋转一周,直至挂住。

    此时再看坛城,宛如悬浮在空气中,更显神秘。

    跟着,刘叔示意我们退后。他自己直起身,扭着第六层旋转数周,直至弹片卡死,再无法移动一点。

    他也退到后面,我们仨静静地看着烛光摇曳之中的坛城。

    有那么一秒,我以为刘叔错了,可是一个心跳之后,坛城第六层自动逆时针旋转起来,金顶交替折射出诱人的金色光辉。

    它越转越快,发出金属摩擦的声音。

    紧跟着第五层开始旋转,然后是第四层、第三层、第二层、第一层。眨眼之间,整个坛城活了起来,好像一条游蛇盘着柱子向下爬行。

    转动中,坛城整体下降,之前的石芯顶着大金顶重新从第六层上面冒出来。

    我们静静地看着,目瞪口呆。

    大概一分钟左右,第一层圆盘落地,贴着地面转动一段后卡死。第二层落在它上面跟着停住,上面的依次停下。

    坛城恢复到最初的模样,最后只剩下凸出的石芯顶着金顶。

    死一般的安静中,大金顶突然下落,整个石芯砸进坛城中心,整栋神庙随之一振,脚下发出一阵惊天巨响,恍如地震。

    我们立在原地,不敢有任何动作,神色惊慌。

    响声很快消散,周围重归沉寂。

    坛城在一阵悉悉索索的声音中裂成数半,散在地上。

    刘叔一摆手,快速朝入口爬去。

    我跟在后面,回想起白天在布宫内听一个藏地导游讲的关于毁坏坛城的传说。

    他说,多数密宗修行者都会在修行的过程中精心绘制坛城唐卡,每画一笔就念诵一遍六字真言,一幅坛城需要画三四年,画完之后,他们会面对坛城诵经一天,而后焚毁。

    有游客问他为什么不留下来,导游说,佛经中讲:佛业从始至终一无所有,万般形象终为幻象,停滞、执取皆为执迷,挥除执迷,才能正觉佛法,知宇宙无常变幻。

    有人让导游解释,导游说,简单来讲:毁灭即新生。

    那么,这座坛城业已毁灭,新生指的又是什么呢?

    回到一楼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