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三国之黄巾无敌-第15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嗽律

    “轱辘辘~~”

    刺耳的车轴磨擦声中,一辆破旧的马车被推到了空地上,那只足有半人高的硕大车轮在火光的照耀下显得格外的醒目。

    一名乌丸头人策马而出,脸上爬满了狰狞的杀机,耀武扬威的地说道:“主公有令,但凡鲜卑男人高过车轮者,皆杀之~~”

    跪倒一片的鲜卑男人表情漠然,女人则目露哀伤之色。

    “噗~”

    锋利的钢刀恶狠狠地劈落,又一颗人头滚落在地,骨碌碌地乱转,眉目宛然、表情依旧狰狞,滚烫的热血从颈项间一股接着一股喷出,激溅在车轮上,熊熊燃烧的羊脂火把照亮了修罗血狱般的屠场,也照亮了滴血的车轮。

    “下一个!”

    一名十三、四岁的鲜卑少年被两名凶神恶煞般的乌丸人拖了过来,稚嫩的身体贴住车轮一比,恰好超过半个脑袋,鲜卑少年仰头望着凶神恶煞般的乌丸男子,表情漠然,年岁尚幼的他,根本还不知道死亡为何物。

    “死~”

    负责行刑的乌丸刽子手目光一冷,锋利的钢刀平斩而过,冰冷地切断了鲜卑少年的颈项,又一股滚烫的热血,激溅在滴血的车轮上,又顺着殷红的车轮缓缓淌落,滴血的车轮下,原本苍翠的草地一片暗红~~

    “下一个~~”

    “走!”

    两名乌丸士兵架起一名鲜卑小男孩便走。

    “孩子,我的孩子~~”

    一名鲜卑妇女撕心裂肺地呼嚎起来。

    鲜卑小男孩的目光同样冷漠,今天发生的事情,根本就不是他那颗简单的小脑袋所能够想的明白的。

    “过来吧。”

    小男孩被架到了车轮边,乌丸人刽子手亮出锋利的马车,贴着车轮上沿一比,发现小孩矮了一截。

    “矮了,下一个!”

    乌丸士兵手一松,鲜卑小男孩就疾步奔回了鲜卑妇女身边,鲜卑妇女赶紧伸出双手抱住了小男孩,死死地拥入怀里,唯恐残忍嗜杀的乌丸屠夫会改变主意,再次把屠刀架到她的孩子身上~~

 第四百七十五章 韩馥的犹豫

    汉献帝初平三年正月,张宝采纳贾诩水淹之际,引卡查尔河倒灌峡谷,不费吹灰之力大败鲜卑铁骑,此一役堪比檀石魁的鲜卑大王轲比能战死,十万铁骑皆折损此役。

    张宝又在草原之上制定了金字塔政策,鲜卑中所有高于车轮的成年男子格杀勿论,至于鲜卑女人和牲口,全部作为赏赐赐给有功将士,自此曾经吃茶草原的鲜卑就此没落,甚至说几十年鲜卑将彻底的不存在了~

    同时匈奴的归降也预示着,短期之内北方草原对于幽州的威胁彻底的降到了最低系数。自此,幽州黄巾军彻底得到了一个短暂的休养生息的机会。

    。。。。。。。。。。。。。。。。。

    洛阳董卓府邸。

    张宝率领一万乌丸骑兵大败鲜卑的消息,如同长了翅膀一般飞向中原各地。

    此时董卓正在用餐,忽闻门外响起细碎的脚步声,抬头望去,只见一袭儒服的李儒早已越门而入。

    “文优来了。”董卓招呼李儒道,“正好陪老夫一起用餐。”

    “多谢岳父大人美意,儒早已用过膳食。”李儒说着冲侍奉董卓婢女摆摆手道,“尔等都退下。”

    婢女们目光看向董卓,董卓眉头微蹙看李儒架势恐怕有大事发生,遂摆摆手示意她们退下,而后沉声道:“文优,有何要事?”

    李儒深深吸了一口气,沉声道:“岳父大人,儒刚刚得到得到并州刺史张济将军大急报,黄巾张宝为平定北方胡人,率领麾下骑兵深入草原腹地,与鲜卑两军在草原激战,鲜卑大败,轲比能战死,鲜卑骑兵无一生还,鲜卑女人牲口全部成为了张宝的战利品,可以说幽州北方得到了极大的稳定。”

    “什么?”董卓霍然站起身来,失声道,“自轲比能统一鲜卑,其麾下至少十万铁骑。张宝如何在极短的时间内扫清了北方的威胁?”

    “哎呀~”

    说此一顿,董卓忽然一拍大腿,脸上露出懊悔之色,“可惜啊,可惜啊~除掉黄巾的如此良机却让老夫错过了!”

    “呃~”李儒愕然道,“岳父何意?”

    “嗨~”董卓懊悔道,“文优你想啊,张宝用如此短暂的时间既平定草原鲜卑,定然是率领大军征讨,如此幽州岂不是城防虚弱?若是老夫趁机命张济率领铁骑,沿上谷郡一路兵进幽州。幽州岂不是一战而定?如此岂不是错过一个良机?”

    “不~”李儒摇摇头,神色凝重道,“岳父大人有所不知,根据张济将军传来的消息,张宝此次攻打鲜卑仅仅只是率领一万余乌丸骑兵,并非大军深入。”

    “一万骑兵就灭了灭了鲜卑?”董卓脸上露出难以置信的神色,吃声道,“那些乌丸骑兵难道是天兵天将下凡不成?”

    “鲜卑野蛮之徒罢了,一计可败之,不足挂齿。”李儒沉声道,“儒担心的不是这个,儒所担心的却是张宝平定了北方草原,那么接下来的目光会看向哪里?”

    “文优多虑了。”董卓摆摆手,不以为然道,“张宝接下来还能看向哪里,肯定是关东联军。其总不可能与关东联军联手攻打我西凉吧。”

    “很有可能。”李儒迎上董卓吃惊的目光,沉声解释道,“那张宝虽无可能与联军联手,却也不可能主动挑衅联军。以张宝目前的实力尚不足以对抗联军,幽州又没有管牢关天险只关,若是挑衅联军,惹得联军大举进攻,黄巾则死无葬身之地尔。”

    “然又不能不防其偷袭我军并州,否则其无异于与联军两面夹击我军。届时形式将对我军极为不利,再者其若是绕路并州,奇袭凉州的话,那么后果将不堪设想啊。”

    。。。。。。。。。。。。。。。。。

    虎牢关联军大营,韩馥中军大帐。

    韩馥正召集潘凤、高览、张颌、沮授、辛评、等人议事,太尉杨彪传旨晋封韩馥为冀州刺史,明眼人都知道此圣旨不过是经董卓之手,与天子毫无关系,然而董卓也罢、天子也罢,只要有好处,谁还在乎呢。

    谋士辛评道:“主公,在下建议还是留在虎牢关,早日攻下洛阳为好!”

    “什么!”韩馥蹙眉道,“留在虎牢?仲治之意本将不应取冀州?”

    “太尉早已传旨晋封主公为冀州刺史,如何不取?”辛评道,“然眼下的头等大事却是攻打董卓!早日将天子从董贼手中救出来,主公的利益才能得到最大化!”

    “主公,授以为仲治先生所言极为有理。”沮授点头道,“所谓名不正二言不顺,此圣旨终非是天子亲下,有矫诏嫌疑。如若攻下洛阳,主公亲自向天子讨封冀州刺史,如此岂不是名正言顺?”

    韩馥沉思半晌,点头道:“也罢,既然如此,那就依你二人之言,明日本将就去盟主大营。张颌何在?”

    张郃猛地挺直了身躯,应道:“末将在。”

    韩馥道:“率五千轻骑前往冀州,率先查看情况,然后向本将回报。”

    张郃道:“遵命。”

    。。。。。。。

    是夜,袁绍中军大帐。

    袁绍斜靠在软垫之上,眉宇间一片阴沉之色,大帐中央一个大火塘正散发着暖意,即使外面寒冬腊月、狂风呼啸,帐内却是热意盎然。

    联军与董卓对峙时日已久,眼看的联军众志成城,逼近虎牢,却不想董卓一纸诏令就使得联军顷刻间貌合神离,更是被镇守虎牢的张辽生生逼得后撤三十余里下寨。

    然此却不是袁绍的心病,他袁绍无论是人脉、出身均是高于众人,然所有人当中唯独他袁绍的官职最低,仅仅得一个渤海太守,而韩馥不过是袁家的门生故吏,却被晋封冀州刺史。虽说这不过是矫诏,然还是那句话,如今谁还管他是不是矫诏呢?

    “呼~”

    风声响起处,厚厚的帐帘已被掀起,透骨的寒风吹进帐中,袁绍不由的缩了缩脖子,待看清来人时,慌忙起身相迎。来着不是别人,正是曾经的谯郡太守曹操。

    “孟德来了,快快入座!来人,上热汤。”袁绍一边已经曹操入帐,一边吩咐亲兵奉上热汤。

    袁绍沉声道:“孟德深夜到此,不知有何要事情?”

    “唉~”

    曹操深深叹了一口气,恰有亲兵送上热汤,端起来缓缓饮上一口,驱散身上的寒意,方道,“如今我联军大军虽聚于此处,却与分奔离析无异也。董卓当真不可小觑也。”

    “孟德所言甚是。”袁绍深以为然道,“此正是本盟主心忧之事也。如此耗下去,消耗的粮草岂能以万计?”

    曹操道:“本初,操来此正是为此事。”

    “哦?”袁绍心中一动,急声道,“孟德可有妙计?”

    “非是妙计,不过是下策罢了。”曹操摇头道,“以操观之,如今联军貌合神离,想要攻下洛阳,消灭董卓难!不过操以为若得一人相助,破董卓易如反掌!”

    袁绍粗眉紧蹙,沉声道:“孟德所言何人?”

    曹操细小的眼睛中掠过一道精光,凝神道:“黄巾张宝!”

 第四百七十七章 内政 一

    蓟县,张宝府邸。

    张宝正召集一众文武心腹议事。

    贾诩语气凝重地说道:“主公,我等自举义以来,征战多年,终于在幽州立足,然我军士百万之众到如今却不足三十万,各处战场的兵力损失相加竟然高达数十万,尤其令人担心的是,幽州地区的兵源几近枯竭,几无新兵可募!”

    陈桥(由于辽东一战,被张宝任命杂号将军。)不以为然道:“先生,主公不是从冀州掳回了几十万青壮?如何说无兵可募?”

    贾诩摇摇头道:“陈桥将军有所不知,这几十万冀州青壮虽然是掳回来了,可他们毕竟都是冀州之人,没在幽州彻底安家落户之前,是不可能对主公抱有认同感的,现在就让他们当兵,一旦到了战场上只怕立时就会倒戈。”

    “呃~~”典韦挠了挠头,汗颜道,“这倒也是。”

    “的确有这个可能。”张宝沉声道,“这几十万冀州青壮暂时还派不上什么用场,可以先让他们老老实实的屯田。这次打仗死了不少男人,势必会留下许多寡妇,就让这些青壮与死了丈夫的寡妇结亲,等时日一长,慢慢的就会对我幽州有认同感了。”

    贾诩道:“主公英明。”

    张宝道:“文和,眼下我军还有多少可战之兵?”

    贾诩道:“许褚将军麾下有一万乌丸骑兵,主公麾下的两千重甲铁骑,不过其中一千铁骑在周仓、管亥将军的带领下深入草原,除此之外,尚有波才将军镇守渔阳郡的五万兵马,上谷郡还驻扎着郭大将军五万大军却是涌来防守并州,至于留守在分布幽州各地屯田兵有十八万,其中有五万是新兵,既没有装备也缺乏训练,而且还要种地,只怕是上不了战场的。”

    张宝蹙眉道:“也就是说,我军目前只剩一万一千骑兵、二十八万步兵了!十万步兵要分别驻守上古和渔阳等地区,还有十万要驻扎在幽州各处要塞,周仓、管亥的一千骑兵要弹压草原,现在我军真正可战并且能够自由调动之兵其实已经只剩一万乌丸骑兵、一千铁骑、以及十万步卒了?是吗?”

    贾诩默然点头。

    张宝沉声道:“也就是说,我军目前来说必须要休养生息了,否则一旦董卓败退,联军北上,我军将难以抵抗了。”

    贾诩点了点头,低声道:“事实上,就算有足够的机动兵力,我军目前也没有足够的钱粮来支撑一场大规模的战事了!主公当年洗劫钱粮辎重,在用来抚恤阵亡将士的遗孤以及安置从冀州迁徙而来的百姓后,各项开支之后,早已所剩无几了。”

    “哦,对了。”张宝忽然想起一事,问贾诩道,“目前幽州已然稳定,本将准备让所有幽州子民入学,文和以为如何?”

    贾诩神色一亮,深深鞠了一躬,凝声道:“主公英明。”

    当初贾诩就是因为张宝这一句话,毫不犹豫的归降张宝,如今张宝说到做到,真的展开了所有寒门子弟入学,让贾诩又惊又敬。汉末时代,贱民只能是贱民,终日与田地为伍,或者做一名大头兵,真正能学到知识的,永远是世家豪族。

    “这事情先定下来!”张宝挥了挥手,沉声道:“文和,我军今后该何去何从?”

    贾诩正了正脸色,肃然道:“养精蓄锐,静观董卓与关东联军战乱,一年之内再不可大动干戈!”

    。。。。。。。。。。。。。。。。。

    虎牢关联军大营,中军大帐。

    受盟主袁绍只邀,齐聚一堂。关东十四路路诸侯以及各自手下的大将、谋士们分列两侧,盟主袁绍肃然高居主位之上。

    袁绍起身抱拳肃声道:“诸公,我等各路诸侯齐聚一室,实为剿灭国贼董卓。如今天子尚在董贼手中受难,我等却兵无进展,每每思及此处,绍心如刀割。”

    说此一顿,袁绍灼灼目光一一掠过众诸侯脸上,沉声道:“国家当难,绍恳请诸公切莫以私废公。我等当奋勇杀敌,齐心协力。”

    “盟主说的不错。”

    袁术当先跳出来支持道,“董卓老贼设计使得我等各诸侯心生间隙,实在是可恶。术以为当遵循盟主之言,早日剿灭董卓才是。”

    袁术话音方落,曹操、孙坚、陶谦、韩馥等人眉头微蹙。袁绍与袁术不和,众人早已知之,如今袁术一反常态的支持袁绍,让他们问道了阴谋的味道。

    济北相鲍信站起来说道:“本初、公路所言不错。我等当齐心协力剿贼,怎可以私废公?在下不才,愿做我军先锋。”

    “好!”袁绍目光着重的掠过孔伷脸上,朗声道,“允城真乃国之栋梁,还请诸公共同努力,早日就天子脱离危难。”

    。。。。。。。。。。。。。。。。。

    幽州,张宝在蓟县府邸大宴群僚,贾诩、郭图、戏志才、管宁、张烈、邴原、典韦、何曼、许褚、公孙瓒、鲍出、程远志、高顺、黄龙、张牛角、等文官武将齐聚一堂,以及最早依附黄巾的许家家主许明(第二任家主)还有俘虏来的刘政等人也以客卿身列席,当然刘政是强迫的。

    除了这些人,诸如郭大要镇守渔阳郡,波才镇守上谷郡,周仓、管亥率领一千黄巾重甲铁骑继续征服草原、华歆尚在董卓麾下等等没有到场,其余之人基本算是到齐了。

    “诸位,幽州已被我军平定,北方胡人的威胁亦是基本扫荡一清,我军可谓是在幽州彻底立足了。”张宝说此一顿,目光灼灼地掠过众人脸上,沉声道,“有鉴于目前幽州四方安定。而我军常年征战已然不堪重负,本将军与文和拟定了休养之策,不过这一年究竟该如何休养生息,本将军却还想听听大家的意见。”

    “主公,在下有话说。”

    张宝话音方落,张烈当先站了起来。

    张宝肃手道:“天逸但说无妨。”

    张烈拱了拱手,凝声道:“主公治下人口渐多,至今已逾三百万之数!主公定制的金字塔制度只适合在草原之上,如今幽州我军虽平定,然各处却有流民生乱,烈以为当务之急是尽快制订一套完备的法制,并挑选能干之士任郡守、县令长,再任命一干属官推行地方政务,唯其如此,方能确保主公治下繁荣稳定。”

    “嗯。”张宝点头道,“天逸接着说。”

    张烈道:“州郡官员之事可暂缓,当务之急却是制订一套完备的法制。”

    张宝道:“天逸既然这样说,想必心中已有计较,何不说出来大家听听?”

    “烈的确有些想法。”张烈抱拳道,“既然主公想听,那在下就直言了。”

    张宝道:“但讲无妨。”

    张烈道:“法家原有三派,商鞅重法、慎到重势、申不定重术,及至韩非子博采三家之长而集大成,以为三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烈深以为然。法者,立刑法以治万民,势者,主君应有绝对之权势,术者,推行刑法之策略也。”

 第四百七十八章 内政 二

    “天逸此言差矣!”张烈话音方落,管宁出列,慷慨陈辞道,“先秦以法治国,虽强横一时却不过二世而亡,两汉自武帝始独尊儒术而罢黜百家,至今延绵四百余年,两者优劣不问自知,又岂能废礼义而尊法度?”

    张烈道:“儒家礼义可用之教化万民,唯治理国家需严刑酷法,武帝虽罢黜百家而独尊儒术,然其仍以法治天下,这难道不是事实吗?”

    管宁道:“以法治世,其实以恶止恶,可谓舍本而逐末,唯需以礼义治世,方能劝民向善,从而天下大治。”

    张烈道:“人姓本恶,岂人人能尊从礼义。”

    管宁道:“人姓本善,为恶乃教化不力也。”

    看起来管宁是和张烈卯上了,张烈深通兵法谋略亦善政同时信仰法家,管宁善政而信仰儒家,两人因为主君该以哪派学术治世而开始针锋相对的辩论,张宝是未来人,虽然不精通两派学术,然对于法家和儒家思想还是多少知道一些的。

    儒家思想这玩意可以极大地巩固统治阶级的统治地位,孔孟学徒将天下万民划分为三六九等,并在此基础上制订出“三纲五常”等严格的人伦礼义,这让历朝历代的君王都能享受到高高在上、接受天下万民顶礼膜拜的崇高感,所以自两汉之后,历朝历代对儒家思想的推崇可谓不遗余力。

    总而言之,儒家思想有着显而易见的优点,那就是能让天下万民各守本份,生活作息井然有序,对社会保持稳定繁荣有着极大的贡献!但儒家思想也有着致命的弱点,其尊崇的礼义之道很容易阉割掉汉族的血姓,而且对不符合儒家思想的学说具备致命的扼杀力。

    身为现代人,张宝显然更倾向于以法治国,更倾向于战国时期的百家学术争鸣,不过这为时尚早。

    “不用争了!”张宝霍然伸手,阻止管宁和张烈继续争辩,沉声道,“就依天逸所言,以法治国,不过考虑到草原与我汉境的地域差别,本将军以为,在草原推行刑法时得有两个前提,天逸你需听仔细了。”

    张烈恭声道:“才洗耳恭听。”

    张宝沉声道:“以后的草原之上除了大汉子民,还有大量的胡人,本将军想说的是,汉人为一等,乌桓人以及如今归降的匈奴为二等,鲜卑以及以后征服的所有胡人为三等,一等汉人享有特权,杀三等胡人可免罪,杀二等胡人可减刑,二等胡人杀汉人获重刑,三等胡人杀汉人~~夷其九族!”

    张烈道:“才记下了。”

    张宝道:“还有,以后生活在草原的汉人,不管是移民还是军人,都要鼓励他们多多纳妾、多多生子,纳妾一人奖励一百钱,生子十人奖励一万钱!二等胡人只准娶妻不得纳妾,生子不得超过两人!三等胡人不准娶妻、不得生子!若有违背严惩不怠,把这一条~~也写进刑法吧。”

    张宝特意加上这一条是为了奠定人口政策,其目标就是在两代之内融合、消弥外族蛮夷于无形,从而让汉族成为生活在塞外草原的唯一民族。

    如此一来,后世祸乱中原的五胡、突厥、契丹、党项、女真、蒙古、后金等北方游牧民族将永远没有可能再出现了,就算后世还有北方的游牧政权南下征服了中原的农耕政权,那也不过是汉族的内斗,亡国灭种的危险却是不存在了。

    在座诸人皆神色如常,并未流露出多少惊讶之色。毕竟在这个时代,汉人的排外情绪是极为严重的,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思想可谓根深蒂固,张宝明显维护汉人统治地位、打压塞外胡人的政策可谓深得人心。

    即使是刘政这等极度抵触黄巾之人,甚至还因此而略微改变了一些对张宝的看法,心忖此人霍乱天下,可屠杀外族蛮夷毫不留情,相反对汉人的利益却是照顾有加,远比许多贼寇要仁慈得多。

    张烈恭声道:“烈领命。”

    张宝道:“这事就这么说定了,天逸可尽快拟定一套刑法,然后选派合适的官员在幽州以及塞外推行刑法,以尽快结束眼下混乱而又无序的局面,实现以法治国。”

    张烈道:“谨遵主公令。”

    张宝又道:“还有件事,本将军想听听天逸的意见。”

    张烈道:“主公请讲。”

    张宝道:“此前我军一应内政皆由汝打理,听闻天逸事必亲躬、倾力亲为,本将军很是担心你的身体哪,从今天开始,制盐、制铁、采炭(煤)、货运等事项官府就不必统一操控了。”

    张宝这话一出,许家家主许明立即竖起了耳朵。

    “主公!”张烈急道,“盐、铁、采炭事关国计民生,乃是大事,官府岂能放手?”

    “放手不等于放任。”张宝道,“制盐坊、制铁坊、采炭场、马场等仍属官府所有,商人只是负责经营并向官府纳税!商人不比官府,他们唯利是图,因而能以最小的资源牟取最大的利润,能让制盐坊、制铁坊、采炭场的效率更快、更高。唯其如此,战时我军的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