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植掌大唐-第12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即便真个打下了岭南全境,也很可能要面临处处烽火的局面,要是叛乱此起彼伏的,永远每个安定的时候,那这块地方打下来还有个毛用啊,只会变成整个大唐,包括他们这些勋贵的拖累而已。
而且眼下大唐正调集力量,准备好好教吐谷浑那个属兔子的首领做人,一个安稳的岭南,显然更符合眼下大唐的需要。
大唐不是支撑不起这样的双线作战,在充分的吸收了突厥的力量后,大唐国力的成长和进步是很明显的。
尤其是林森拿出的众多好东西帮忙,老天爷也算是给面子,最近几年都是丰年,所以这样干仗的底气还是有的。
但确实没有必要冒这样的风险不是,尤其是冯盎本人确实没有反心的情况下。
另外还有个绕不过去的问题就是,以现有的航海能力,大都还只能采取沿海岸线航行的方式,长距离的跨海直航,技术储备还不够,更缺乏足够的人才。
而想要去香料岛的话,岭南都是绝对绕不开的一个范围,毕竟几千里的海岸线在那放着呢,抛开这里走别的地,眼下是做不到的。
而如合浦,崖州这类的重要港口和补给站,全都直接或间接的掌控在冯盎手里呢。
真个和他开战了,不说让林森他们片帆不得下海吧,反正想要远航,那难度可就不是一点半点了。
就算真的能绕过他们,路上多耽搁的时间也太多了些,处理货物也要多跑很远的路,不论怎么看都会耽误赚钱啊。
所以显然打仗是不可取的,得不偿失啊,反倒是合作共赢的好处多多。
有了冯盎这个最大的坐地户参与进来,不说垄断岭南的香料生意吧,起码什么事情都好办啊,优势简直不要太大。
同样也能更好的保住香料的利润,基本不用怕有什么人来窥视这条线路了。
而冯盎那边之所以那么积极,也没有逼迫林森独吞这条线路的想法,主要是他最近的压力也比较大。
内部一直不停息的争斗先不论,只是程咬金他们的威胁,就让他不敢做的太过分了。
再加上越来越多的老兵来到岭南这边,他也做不到之前只手遮天的程度了。
眼下的局面对双方来说,其实有些相似,要么大家坐到同一张桌子上,把这个蛋糕做大,然后一人分一块,要不然就要掀桌子干一场。
前者好歹还有的吃啊,而且做得好,还能吃的满嘴流油的,后者只能大家一起倒霉,何必呢,自然是选择合作共赢比较好。
当然私底下肯定还是会有点小心思,肯定做不到真正的齐心合力,不过大方向上保持一致,不损害各自的利益也就得了,所以这个合作的事情,就算是谈成了。
这样等到平安号等三艘战船出完货物,完成修整后,各家勋贵手下的船只也都加了进来,慢慢的组成了一个规模算得上庞大的船队。
这里面就以冯家的海船数量最多,本来岭南这地方,就包括了许多港口城市,还有众多靠海生活的人。冯家在这边经营了这么多年,船只和水手自然都是不缺的。
只不过为了保守秘密的需要,不想让香料岛的位置泄露出去,挑选的只有手下最强悍的船只,还有最为忠诚的海员。
也是因为同样的原因,所以各家勋贵家里能派来的商船并没有多少,毕竟没几个在海边有势力的,统帅过水军的更是极少数,能弄出这些可靠的人手已经很不容易了。
其中甚至还有两艘,干脆就是林森手底下那个船厂出产的,外形和吉祥号还有如意号非常相像,只是用料上要差了不止一筹,可以算是它们的精简低配版本了,只在主要部位上,用了那些硬度顶尖的好木料。
主要是这玩意的造价,实在是太贵了啊,即便林森给程家和秦家的都是友情价了,可毕竟好木料的成本就在那呢,这么一艘船造下来他们也要觉得头沉的。
即便木料对林森来说不是问题,对外也不能露出端倪来啊,自然是按照市面上的好木料的情况给定的价格。
在吉祥号和如意号下水之后,这两艘新船紧接着就开始在船坞中进行制造了。
至于为什么林家不继续造最好的拿来自家用?这不明摆着吗,林家没有能信得过的水手啊。
吉祥号和如意号上的水手,还都是跟各大勋贵家里借的呢,后边会逐步培养一些奴隶水手出来,慢慢进行替代的,可眼下确实是没有人来开船了,所以也就只能便宜秦琼和程咬金了。
船队声势浩大的出动了,林森这边也总算暂时可以松一口气了,起码眼下冯盎这边是真心合作的,这对整个岭南的局势来说都是个利好的信号,他这个身兼重任的家伙,也就可以轻松一些了。
就是不知道席君买和薛仁贵他们,在吐谷浑那边表现的到底如何啊?
另外,林森又有些想念自己的老婆孩子了。
之前他都是尽量让自己忙碌起来,就是为了少点心思去思念,眼下这一放松下来,不自禁的思绪就跑到了长安那边,那些人物的身上。
正文 第三百九十四章 坐火药桶上
船队这次出行的动静无疑是最大的一次,不仅广府这边的头面人物都来了,冯盎那边也亲自到了合浦去亮了个相,算是给船队站台。
然后就出现了和前两次出行时,很是不同的一副场面,明明船队的目标更大了,而且没法保证所有的商船,都能和平安号他们那样的快速,所以其他的商船也是有望能够跟上去,窥视一下香料岛的秘密的,可这一次却反倒没有哪艘船敢这么干了。
船队的规模大了,实力更是冠绝所有船队,如果哪个还敢继续跟在身后,完全可以看做是对整个船队的挑衅,那遭遇的打击,绝对不是任何一个船队能够扛得住的,即便是结成联盟都无法抗衡,平安号他们太过强横了。
况且真的打不过,大不了船队就不去香料岛了,去周边逛上一圈多弄点宝石啊,象牙犀角什么的回去,同样有得赚,反正想要获得香料岛的秘密是没戏的。
再一个所有人都接到了冯盎郑重其事的警告,敢于跟随的船只,以后就甭想在岭南这边混下去了。
只要想做大唐生意的海船,都必须好好掂量掂量其中的分量。
因为以现在的航行技术,岭南这边是绝对绕不过去的。
又有那么多大唐勋贵的力量在其中,以后基本是甭指望能够在大唐这边做什么买卖了。
所以事情是明摆着的,跟在身后去赌那万一的可能,能够知道香料岛的秘密,却有很大的可能会丢掉自个,甚至整个船队的性命,最少也要失去整个大唐的市场。
老老实实的收起那点贪婪的心思,他们就还能继续两头赚钱。
这笔账当然好算的很,还是抓紧眼下的再说吧。
这才造成了船队威风赫赫,无人敢掠其锋芒的局面。
由此也不难看出,这次的合作从一开始就为林森挡掉了太多的麻烦,同时也建立了许多的优势,算是打下了一个互利共赢的基调吧。
而在船队出航之后,各家的商队也纷纷开始起运自己的货物,他们依然会选择结伴同行,也算是一种联盟的形式,打通各种关卡,保证自身安全,都会方便的多。
除了各种香料以外,各家商队当然也都采购了许多别的货物,其中大都包括了又一次被兰蔻那边带火的棉布。
这东西在岭南的价格跟白捡的似的,即便因为发现了它的价值,对岭南那些作坊的品质要求提高了许多,也没有太高的成本,因为这边的人力成本着实太低了些。
最重要的损耗反而是在运输这块,毕竟带上相同体积的香料,或是其他的外国货,那利润率也是相当惊人的。
这空间留给了棉布,相应的这成本不就高了吗,卖价自然也不能低咯,总么也不能比运送这么多的好货赚的少了才是。
当然那些个老兵深入山林用各种东西,包括别人的性命,换回来的那些货物,也是要一并运走的。
要不然他们的行动,不就体现不出太大的价值来了嘛,又怎么会有那么大的动力,继续渗透到岭南的各个角落去呢。
这还得亏各家都从岭南这边看到了更大的利益,所以这次过来的商队规模全都有所扩大,运力和安全防护更是重中之重。
而随着这些货物一次性被运走个差不多,土楼那边面对的压力也要小得多了。
别人知道里面没好东西了,自然也就不会再继续打它的主意了,起码不会前仆后继的跑到这里来,明偷暗抢的一起招呼。
土楼这边需要留守的人手,相应的也少了许多。
那些老兵也算是修整了个差不多,松了松筋骨,又继续深入山林去了。
都从之前的探索中尝到了甜头,这不就到了继续扩大战果的时候了嘛。
林森送走了自家商队之后,又回到了军营之中去坐镇了,眼下这个微妙的局面下,他必须要随时抓紧一只强悍的队伍在手里才成。
在土楼那边有各家的老兵和家将,他们分散出去后,他就必须盯住那近千的精锐兵士了。
眼下的局面看似和谐的很,可还是难保冯盎那边不会耍幺蛾子啊。
看似平静的表面下,各种博弈就一直没有停止过。
那些老兵们的渗透,在削弱冯盎在岭南地面上的影响力,同样也相当于是虎口夺食。
冯盎提出参与到商队中来,就相当于放弃了这部分原本属于他家的利益,转而从香料贸易中找补回来。
这既是他无奈之下的妥协,未尝不是以退为进的一种法子,为的还是和那些必定掺和进来的勋贵们,达到另外的一种平衡。
同时其实也是表明了他的底线所在,你们吞了我的好处,必须要有所表示才成。
要不然大家就鱼死网破吧,谈不拢我可就掀桌子了,大家都没得吃。
这也是促成这次合作的一个重要原因,他有这么干的底气啊。
而在香料岛的秘密向他敞开以后,林森他们并不能确定,这家伙会不会有撇开大家单干,甚至反吞掉他们的意思啊。
毕竟商船到时都是要上路的,沿途经过的也都是他这个“岭南王”手下的底盘,他是有这个条件完成反杀的。
所以林森就需要尽可能的掌握住更多的力量,以备不时之需。
坐他这个位置上,也像是坐在火药桶山似的,都不知道什么时候一不小心就点爆了。
在私底下各种势力在重新洗牌的时候,军营旁边的那个船厂,却是淡定的继续造着船。
既然已经证实了香料岛的存在,摆明了只要有船,就是一次次的往回拉钱啊,大家还不玩了命的想法子扩大自家的船队啊。
造船厂这边的订单,一家伙都排到好几年以后了,谁让那些各家的心腹都对吉祥号和如意号赞不绝口呢。
咱造不起那种全身都是顶尖木料的奢侈货,还造不起简配版的嘛。
这时候有香料岛的刺激,咬着牙也得上新船啊。甚至各家勋贵都有淘汰以前的老船,逐步换成这种新船的意思。
毕竟每家能够放心使用,忠诚有保证的水手也是比较有限的。操作简单,拉货更多,跑的还更快的新船,自然就成了首选。
多跑上一两趟,这船钱不就出来了嘛,还能更好的保密,不怕别人的窥视,怎么算都是个合算的买卖。
就在林森努力的维持着广府那边的局面时,在大唐的北方,准确的说是林森后世的家那一片,却发生了一件与他息息相关的大事。
正文 第三百九十五章 南粮北调
船队这边顺利的满载而归了,在林森他们的紧张戒备下,各自的货物都完成了交割,商队那边当然也是早就在这边待命了,一切都有条不紊的进行中。
直到商队准备启程了,冯盎那边也没弄出别的什么动静来,看来相互之间算是达成默契了。
这香料贸易的利润已经能够让他满足,不会过度压迫那些老兵们了。
这样一来,整个岭南的形势都算是真正的向好了,林森也暂时可以放心下来了。
就在这时候,李世民的圣旨出人意料的也到了。
跟随圣旨一同到来的,还有一位大名鼎鼎的家伙,这位会成为林森的继任者。
暑期时淮河与海河之间发生了大面积的水患,这已经是连续第二年发生这种情况了,这四十多个州大都是后世的山东和河南境内,其中也包括了林森前世的家乡所在的沂州那边。
去年的时候这边刚遭过一次水灾,长安城那边有派出魏征这位人镜过来进行安抚。
不只是要协调当地官员,做好灾民的安置和救助,同样也是为了安抚这边众多的世家和权贵力量的。像是程咬金他们的老家可都遭了灾了。
开仓放粮,以工代赈这类的法子全都用上了,差不多掏空了这边的常平仓储备,才总算是将损害尽可能的降到了最低,起码饿死的人没有很多。
可是今年又遭了灾,这就让人特别头疼了,当地的储备物资,显然是支撑不住这样的连续消耗的。
偏偏遭灾的地方,在大唐这会来说,绝对是人口稠密的地区了。
想要填饱这么多人的胃口,不至于出现大面积减员的情况,这个物资的需求量还格外的庞大。
而且这里又是经过那么多年历史和文化积淀的一个地方,再加上还牵扯到那么多的世家大族,以及勋贵们的家乡呢,肯定要不遗余力的做好救灾工作才行。
从其他地方调集粮食,需要一个不短的过程才能送到灾区,受灾的面积又那么大,还是原本的主要粮食产区之一,想要调集到足够的物资着实比较困难。
尤其是淮河出海口这类的地方,历来就是重灾区,偏偏遭了灾以后,外人想要进到这些地方又变得格外困难,不是水太大了,就是所有的道路都彻底变成了烂泥塘,运粮车可以说是寸步难行。
等到他们跋山涉水的进到这些重灾区,不说粮食还能不能吃,反正灾区的那些灾民,怕是都已经饿得够呛了,甚至可能会发生一些不忍言之事。
谁也不想原本的孔孟之乡变成人间炼狱,上演一些人性丑恶的画面啊。
这时候李世民想起了林森出发前,在和他商议时曾经谈到过的一些设想,就比如说“南粮北调”。
后世有“湖广熟,天下足”的说法,和这南粮北运,也和京杭大运河都息息相关。
但是林森当初设想的这个南粮北调还是不太一样的,历史上的应该是充分发挥京杭大运河的作用,达到交通南北,加强南北之间的经济、军事等多方面联系和交流的目的。
林森当然也是这么个目的,但是走的线路还不太一样,他希望的还是发挥海运的优势。
京杭大运河那边已经够忙活了,而且其中的势力纠葛太过复杂,完全不是林森能够或者想要掺和进去的。
但是走海运这边的话,其实速度也挺有保证的,一路沿海岸北上,有暖流的帮助,简直不要太便捷。
尤其是放到这次的救灾上,正可以将宝贵的粮食,送到最为需要的那些重灾区去。
而且海运需要的人手要少得多,时间还短,路上消耗掉的粮食也会少上许多,运送的效率也是大大提升啊。
至于粮食的来源问题就更好办了,林森干嘛一来到岭南这边,就明里暗里的撺掇着冯盎,开始种那些超级水稻啊?其实也是在为这时候做准备呢。
崖州那边轻松的就能做到一年三熟,广府这边一年两熟也绝对不难,又是冯盎这个有实无名的“岭南王”来推广的,这个力度简直不要太大。
林森从中赚了一笔的同时,也让冯盎对这水稻更加上心了,如今也算是顺利的完成了这些超级水稻的大面积覆盖。
单是这些水稻的产出量,应该就是一个非常恐怖的数字了,用来完成这次的救灾,起码是那些重灾区的救灾,应该是绰绰有余的。
毕竟岭南这边自身产出的各种粮食水果,也算是很丰富了,这些粮食应该消耗的很少才对。
再加上从周边调集的各种物资,足以稳住灾区的局面才是。
而圣旨上给的命令也很明白,让林森调集尽可能多的粮食,尽快的送达重灾区那边。
林森把这圣旨的意思,给岭南这边所有的头面人物都传达到了,让大家赶紧都动员起来。
有粮食的出粮食,有船的出船,麻溜的开动,装满一艘就开动一艘,赶紧把粮食送到各个重灾区那边才是正理。
林森手底下的平安号,和吉祥如意三艘船,当然也在征调之列,运力最强的它们,干脆的拉上了军营里堆积的跟山一样的众多稻米,奔着登州方向就去了。
其他的勋贵们也先暂时放下了运香料这个事,把自家手下的所有海船都用来运送物资了。
像是程咬金的老家济州那边也是重灾区啊,其他的勋贵们也都没有袖手旁观的意思。
冯盎更是大气,不仅那几个参与运送香料的儿子,带着装满粮食的船北上了,他手底下能调集的可以远航的海船,也全都装满了稻谷浩浩荡荡的跟上。
以平安号为首的三艘新式旗舰,虽然装的最多,但速度却最快,所以不出意料的就走到了最前面。
林森这次也收拾好了自己的东西,跟随着平安号一同北上了。
有点出乎他意料的,接了这趟调集和运送救灾物资的活计,竟然也不用他继续在番禺那边熬着了。
他还以为自个要在那干满一两任,才有希望调离呢,都已经做好了长期奋战的准备了。
没想到这边香料船队刚完成一次集体行动,他的这份任务就这么结束了。
或许是李世民觉得能有眼下这个局面,也算是完成了交代给林森的计划了吧,又或者是觉得以林森的能力,构建出眼下这样相对稳定的架构已经是极限了。
而且有了冯盎的合作,也就不需要林森这个超级猛男,继续留在这保持武力威慑了,换上一个允文允武的家伙,更适合眼下大方向已定的广府吧。
所以林森的继任者,就选定了一位目前名声不显,却同样可以说是流芳百世的名将,同样也是林森的朋友的一位。
当然不是还在埋头苦学李靖兵法的苏定方,而是后来的抗倭名将——刘仁轨!
正文 第三百九十六章 归心似箭
刘仁轨出身尉氏刘氏。他恭谨好学,博涉文史,直言敢谏,显然于文事方面比较精通。
同时他后来又因救援新罗,并在白江口之战大败倭国、百济联军而名震天下,流芳百世的反倒是个武将身份。
所以说是个允文允武的家伙,而且说起来这位也有点大器晚成的意思。
不过这次他能被选派到广府这边接替林森,其中不仅有林森的举荐,私底下其他的勋贵们也是出力不少,所以可以说这位是站在林森他们一边的。
这样才能够保证很多政策能够被更好的延续下去,不会出现人亡政息的情况,毕竟能够有眼下这番良好的合作局面非常不容易啊。
林森和众多勋贵们,还有李世民自身,也都希望这边能够在现有的框架下,进一步的深化合作。
挑选这么一位文武双全的继任者,无疑能够更好的处理眼下这纷繁复杂的局面,更好的掌控住局势的发展。
以林森那堪称简单的头脑,能够维系眼下这个状态已经不容易了。
随着香料贸易的继续发展,还有南北之间交流的增多,以后的情况只会越来越难处理,纠葛进来的势力也会越来越多。
显然不是林森这种耿直的家伙能够玩得转的,有过地方政事经验的刘仁轨,就成了更好的选择。
当然那一千多号精锐兵士,已经适应了当地的环境,肯定也是要留在当地的。
刘仁轨又额外带来了近一千的精兵,方便他在过渡期更好的控制住话语权。
那些勋贵家的老兵会听林森的,可不见得会卖他刘仁轨的面子,所以手下直接掌控更多的武力就很有必要了。
等到局面稳定下来以后,跟随林森到来的那一千精兵再回到各自的家乡就是。
既然已经卸任了番禺的折冲都尉一职,林森手下那几十号护卫自然也是要全部带走的。
倒是那些特种队员们大都留在了当地,和其他勋贵手下的老兵们一样,他们也在这边努力扎下根来,同时也会帮林家攫取更多的利益。
林森只是简单的和刘仁轨这位未来流芳百世的名将叙了叙旧,毫无保留的做过交接之后,就干脆的踏上了平安号,带着满满三船救灾物资北上了。
和他私底下的交情好是一回事,在这种时候指手画脚又是另一回事,很多事情林森相信他比自己更在行。
说得多了说不定反而会让这位继任者不爽,毕竟这也是一位有自己骄傲的家伙,年岁比他林森还要大上不少。
况且救灾的活不等人啊,一点耽搁不得。
当然林森也承认,自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