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植掌大唐-第14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尤其是听那些真正去过大唐,甚至去过传说中遍地黄金的长安城的族人们,说了他们的见闻以后,这些泥婆罗勇士真的是恨不能自己马上变成一个唐人啊。
很显然这些去过大唐的泥婆罗人,基本都是林森的手下,之所以这么说,也是得了林森的授意的。
因为有一帮子林森的忠心手下,正努力的在这片高原上建立自己的势力。
而他们打出的口号,除了更加平等,不会把手下人当奴隶以外,还有就是他们有打算在形成一定规模以后,可以作为一个独立的部族,内附于强大的大唐,到时候他们就能过上和唐人一样让人羡慕无比的好日子了。
另外还有小道消息,说这些人其实是得了一些大唐的顶级贵族支持的,这从他们的武器和铠甲,都要比普通的高原部族武装来的好得多也能看得出来。
更有传说,这些人当中有那么一部分首领,可是身穿刀枪不入的宝甲,每次战斗他们都是冲杀的最为勇猛的,却很少受伤。
这些传说都给这帮人身上加上了一层神秘的光环,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泥婆罗勇士,还有吐蕃当地的逃奴加入进去,如今在吐蕃的影响力已经不小了。
而吐蕃内部因为没了大唐这杆大旗,又没能迅速吞并羊同和泥婆罗补充自己的实力,反而在不断和这两国的拉锯战中消耗着实力,又有林森弄出来的那个反叛势力,在不断的给他们放血,曾经备受期待的松赞干布威望是越来越差。
要不是有禄东赞这等良相的辅佐,同时也是他背后的强大部族,一直坚定的站在松赞干布的身边,怕是想要勉力维持眼下的局面都没那么容易了。
其他的那些个贵族,尤其是原本就和松赞干布不太对付的那些老牌贵族们,又开始不断的质疑松赞干布的能力了。
听说刺杀甚至是起兵反叛,都经历过无数次了,颇有点左支右绌的意思。
而另一个心腹大患高句丽那边也不太平,高句丽荣留王打算处死暴力而凶残的渊盖苏文。
渊盖苏文闻讯后,设下陷阱,邀请荣留王和他的大臣视察他的军队并设宴款待。
在宴席上渊盖苏文杀死了荣留王的大臣,继而弑杀荣留王,并立其侄子高宝藏为王。
渊盖苏文自封自己为“大莫离支”,控制高句丽军政大权进行摄政。
得知这个消息以后,李承乾本来有心马上出兵攻打高句丽,这才是真正的宣示他的武功的地方啊。
将前朝损兵折将,甚至可以说拖垮了整个前隋的高句丽,纳入大唐的版图,一定能为他李承乾的履历上,添上异常光辉夺目的一笔。
不过考虑到这样会对山东等地造成比较大的负担,他就暂时熄灭了这份心思,打算等到这些地方恢复的差不多了再做打算。
于是接受了文官们的建议,册封高句丽宝藏王为辽东郡王、高句丽王,授予“上柱国”的称号。
但背后,双方都明白最终不免一战。高句丽也花费了巨大人工物力,在沿唐边境修筑了高丽长城,自夫余城至渤海,长千余里。
在渊盖苏文上位的这几年,经过李承乾的手推广开来的众多高产作物,纷纷取得了丰收。
人们顿顿吃上饱饭这就不太成问题了,对李承乾的拥护和赞颂,也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粮食多了,国力也强了,周边的局势也一直在平稳中朝着有利于大唐的方向发展着,李承乾这才有信心,也有决心真正的打一场大仗,而不用担心重蹈隋炀帝的覆辙。
粮食连年丰产后,原本人们珍惜无比的口粮也敢拿出来酿酒了,要不然都怕它们烂在仓库里啊。
同样的烈酒的生产规模也在进一步扩大中,这些烈酒倒是多半都倾销到了草原上,还有就是东北这一片了,侧面的反倒是也促进了和高句丽三国之间的贸易。
当然在这个过程中,整个高句丽的情报,也不断的在汇总到大唐手中。
不说对当地了如指掌,想要做到知己知彼,也已经不是问题了。
正巧新罗善德女王传书,说百济联合高句丽攻打新罗,并请求唐援助。
李承乾于是派遣使节到高句丽,下令高句丽和百济停止攻打新罗。停战的要求不出所料的受到渊盖苏文的断然拒绝。
李承乾也就再不迟疑,毅然下令,是时候攻打高句丽,为葬送在那片土地上的中原军民报仇雪恨了!
正文 第四百五十一章 早有准备
早在李承乾第一次有意想要攻打高句丽时,大唐上下就在为这场战斗积极做着准备了。
南北方向但凡能出产优质海船的地方,都在积极的建造着战船和运兵船。
广州作为新兴的造船中心,以出产最为坚固的广船而著称,主要也是有平安号它们打下的良好基础在,这边就成了建造战船的一个重要基地。
而且有林森留下的底子,番禺折冲府旁边那个造船厂,就一直没停点过,不断的有新船下水,只是这里出产的,就已经足以组成一只规模庞大的船队了。
至于他们所需要的木材,则主要由川**应了,那边只要把金丝楠木等最为优秀的大木料砍伐下来,让这些木头顺着水流漂泊到下游去,一直到出海,然后再稍作收拢,就能较为轻松的送到广州等地。
这可比什么陆路运输来的都要方便多了,你就是搞一水的大象来拉这些大木料,那效率也比顺水漂流差得远了啊。
至于让这边帮忙建造好大船,直接顺水开付战场的打算,还是算了吧,搞搞内河船只还行,海船就不太让人放心了。
而登州和莱州等地,因为传统海船的发达,同样能够提供众多的运输船。
必要的时候,和广州那边差不多,征调一些所谓的民船也就是了。
反正这些能跑海贸的家伙背后,多少都有大唐勋贵们的身影,这样的时候不让他们出力让谁出力啊,这都是应有之义。
就像平安号和吉祥号、如意号这三艘最为坚固的战船,就跑在了最前面,得了林森的传书后,卸下香料,拉着整船的粮食就跑去了登州那边,准备干一票大的。
其他同为香料船队的那些个广船也是不甘落后,包括差不多整个冯家的船队,全都跟随平安号一同北上了,顺便也都拉满了冯家的众多子弟自愿捐赠的粮食,算是劳军了。
冯盎虽然就在前几年过世了,高州总管的衣钵让他的大儿子冯智戣给接手了,可他的那些兄弟们也没有对大唐离心离德啊,反倒是因为有着香料这样的共同利益,又和北方有了更多的交流和沟通,对大唐的归属感,在进一步的增强。
这次能够这么积极的响应,还主动提供粮草,就是一个积极的信号吗。
虽然粮食在岭南,差不多是最不值钱的东西了,但毕竟是一份拳拳的报国心意。
陆路上为了减少负担,尤其是给山东和河北的那些民众减少负担,并不会征调太多的大军。
好在大唐如今是真的不缺粮食了,又有着充足的牧马地,所以运送粮草并不会是太大的问题,给前线军民的压力倒是不会很大。起码不会有逃户的情况发生,更没有逃兵。
许久未见到大战了,难得有这样挣到大功勋的机会,所有的军士们都是摩拳擦掌的状态。
能被选上的兵士大都是精锐,还有很多自个带齐了家伙事,自愿前去挣功劳的辅兵。
要不是李承乾明令要求,做了限制,家中独子不能去,没有妻儿的不能去等等,自愿前去的所谓辅兵,能比正兵都多出好几倍来。
林森他们的手下加班加点的不断生产的压缩口粮,全都被囤积了起来,就等着应付这次的大战呢。
这玩意的好处可以说是经过历次战争的检验的,如今已经成了军中的标配了,只有在这种方便易食又营养丰富的行军干粮全都吃完的情况下,唐军才会启用其他的粮草来补充,这也同样大大的减轻了后勤压力。
而对连年丰收的大唐来说,尤其是有了土豆等高产作物的大面积推广以后,粮草真的是最不成问题的了,这也是李承乾下定决心征伐高句丽的原因之一。
李承乾尽管对这次的高句丽战争很是向往,但他也知道自己并不是他老子李世民那样,战阵里杀出来的皇帝。
李世民自身就是个名帅,所以才能御驾亲征,而他李承乾要是真个跑到辽东战场上,只会给整个军队添乱罢了。
与其如此,还不如放手让那些将帅们去发挥吧。
所以安排好各路总管和将领,再来上一个誓师大会,李承乾就在长安城静等大军带回捷报了。
当然,按照这些年形成的习惯,找一帮子大佬在沙盘上来个军棋推演,先把可能面临的困难,尽可能多的考虑到,也是必不可少的。
这次可是攻打的高句丽,那个一定意义上说曾经拖垮前隋的国度,也容不得大堂上下不重视啊。
连李靖这位老军神都给请了出来,当然去到辽东战场上是不可能了,他一个年过古稀的老人家,那是要他的命,所以只是让他出来帮忙一同参谋一下而已。
最后各路大总管也都定了下来,李绩这位新一代的军神,也是公认的智将,负责统帅辽东道大军。牛进达负责从旁辅助。
走陆路出卢龙塞,越过所谓的高句丽长城,进逼辽东城。
他的麾下同样也囊括了不少草原民族内附过来的骑兵精锐,其中也包括了最近很受皇帝信重的契苾何力和他麾下的族人,当然其他的突厥人,奚族,契丹等部族的都有带着兵马过来听用。
林森带着抽调出的本部兵马,同样也在这一路,仍然充当着先锋大将。算是和契苾何力一起做了红花双棍。
而李道宗这位宗室名将,则作为平壤道行军大总管,统帅大军从登州和莱州两地坐船出发,度过海峡之后,从另一个方向夹击高句丽。
薛万彻这位猛将作为李道宗的副手,从旁协助。
而这一路的先锋大将,则是林森力荐出山的苏定方。如今已经变成李承乾心腹爱将的薛仁贵,也是和他差不多的角色。
水军的大统领也是林森的老熟人了,两次帮他擦屁股,接了他的摊子,把他从复杂的局面中解放出来的刘仁轨。
其实不难看出,这两路大军都是一位名帅级别的智将,搭配一位超级猛将,再来上几个年轻一辈的出色猛将做先锋。
这样一套阵容完全可以说是考虑周到,相辅相成的,真个战斗时也足够稳妥了。
虽然看上去人数并不是很多,总共也就是有个十万左右的正兵的样子,当然这里是不包括辅兵,和那些内附的胡兵在内的,但是战斗力已经足够有保证了。
当年打突厥时动用了多少人啊,跟这次也就是相差仿佛吗。
大唐向来都是习惯以少胜多的,这才会有那般让人闻风丧胆的赫赫威名啊。
而且关键时刻能够动员的兵力,那可是数倍于此的。
更何况,现在的大唐已经不同于原来的大唐了,还有林森贡献的秘密武器呢。
正文 第四百五十二章 哭爹喊娘
高句丽那边对此当然也不是毫无准备,早在渊盖苏文拒绝大唐的调停要求时,就知道这一场大战已经无可避免了。
而在更早之前,双方也都知道彼此之间必定会有一战,所以高句丽才修建了他们的千里长城,摆明了就要同仇敌忾,顽抗到底呗。
而在大唐征调那些两国接壤处的胡人勇士时,高句丽那边同样也得到了消息,战斗真的是要打响了。
在大唐这边忙着调集物资和兵士的时候,高句丽那边各个城池都得到了消息,调集民夫和百姓赶紧加固城池啊。
北路大军集结好以后,作为大总管的李勣,在这样的重要时刻,自然要按照惯例,先杀个女婿祭旗!由是唐军上下全都凛然听命。
不听话不行啊,谁都知道对敌人狠不算狠,对自己狠才叫真的狠啊。
就这么个喜欢杀女婿玩的主,谁特么不害怕,这架势就没有他不敢砍的主啊,真个犯了错,想试试他手中的刀利不利吗?所以还是老老实实的听令比较好。
大军自通定渡过辽水,到达玄菟。高句丽问讯以后上下非常害怕,各个城邑都闭门自守,全都成了缩头乌龟。
之后程名振奉命率数千士兵去进攻新城。牛进达则率军渡过辽水,向建安城进军。
李绩亲自率领大军,前去攻占高句丽的盖牟城。
三路齐出,刚开战就直接进入了白热化。
攻城这样的事情,比拼的就是硬实力,很少有能够取巧的时候,尤其是对手摆明了死守的情况下。
林森这样的先锋大将,能够发挥的作用相对来说还是比较有限的,前期赶路时,逢山开路遇水搭桥那是一定的,可敌人很有点坚壁清野的意思,真正接战的时候还是很少的。
甚至敌人的斥候都是属兔子的,看到林森他们的身影就赶紧跑路了,压根就不跟他们接触啊。
直到开始攻打盖牟城了,林森才算是有了些用武之地。
能让李绩这个主将亲自率军前来攻打的,不问可知一定是敌军之中的硬骨头,这边相比其他两路总管的目标城市显然要难啃的多,敌军的数量更是多了不少。
好在唐军之中大量的装备了林森一早就曾经给李世民贡献上去的燃烧罐,当然不是用从铁西瓜里开出的烃类物质加些糖霜什么搞的那种自用版,而是用石油蒸馏出来的大家伙,主要都是用来配合投石机这种大家伙来使用的。
皇帝最终还是选择了将这东西进行保密,压根就没有流通到市面上,而是当成了和床弩这类同样级别的大杀器,甚至更加重视,监管的也更严格些,这可是真正的大面积杀伤的狠货。
一个个巨大的燃烧罐被砸到城墙上去,或者砸到城池里,顿时就是一片巨大的火海,有时候干脆就是一个大火球猛地腾空而起。
不是把敌人直接掀飞出去,就是把他们变成了一个个疯狂奔逃的人行火炬,那一个个叫的,压根就不似人声了。
结果这么一通燃烧灌砸下去,城墙上还能坚守的活人就不多了,整个城市上空都飘荡着一股子令人作呕的烤肉味。
这样的火焰根本就不是用水能浇灭的,沙土又有些杯水车薪的,所以整个城市的局面都惨淡的很。
这么一轮覆盖过后,就轮到林森他们这些刚刚转职的先登上场了。
攻城梯子还有冲车之类的往城墙上一靠,林森带着手下的护卫们,就开始冲击城墙了。
他们全都穿戴着全套的木制盔甲,那恐怖的面甲也都带好了,特意挑选了一段没有被火焰覆盖的城墙,埋着头就往上冲啊。
普通的箭枝射到他们身上,压根就没什么效果,只要歪歪头,或者挡下眼睛就成,除非遇到强弩,还能阻挡一下他们前进的脚步,小心的避开雷石滚木这类的重器就成。
林森仗着无人能及的速度,和灵巧的身形,一溜烟的就顺利攀上了城墙。
双刀出鞘划拉了一圈,就有十多个围上来的敌军捂着喷血的喉咙就倒了下去,瞬间就为大家开辟出了一片落脚地。
其他唐军看到林森成功登城,欢呼一声,嗷嗷叫着也加快了自己的速度,即便时不时就有中招掉落的兵士,也一点不能阻挡他们的势头。
林森等着自己的护卫全都上来以后,就开始扩大战果了,以他和人熊哥俩为排头,顺着城墙不停的横推过去。
有威胁的攻击全都被人熊哥俩给挡住了,压根就沾不到林森的身,他需要的就是拿出自己的强悍攻击速度,还有近乎无止境的体力,变身疯狂绞肉机,不断的吞噬敌军的性命。
就这么一路杀过去,一米,两米,五米,再到五十米,一百米……
倒在他的刀下的敌人越来越多,登上城墙的唐军也是越来越多。
众多的唐军士兵跟在林森身后,如同朝圣一般的看着这个终极杀神,差不多一个人两把刀,就在平推整个城池。
甚至需要他们插手去补刀的机会都很少,更多的还是拿出弓箭来,在后边进行着远程支援而已。
敌人被杀的越来越胆寒,而唐军这边的欢呼则是一浪高过一浪。
看待林森的目光就像是一面移动的旗帜,一个活着的战神。
有了他的鼓舞,其他的军士也都奋不顾身的登上了城墙,状若疯狂的跟敌人拼杀着。
“魔神……”
“魔神……”
“他是魔神啊……”
“啊,妈妈救我,我不想死啊……”
……
本就让那些燃烧罐打击的士气低迷的守军,在林森的疯狂杀戮之下,竟然就这么彻底崩溃了。
弃械投降者有之,哭爹喊娘着有之,还有的活活就这么被吓疯了。
林森前进一步,敌人就后退一步,直到再也无人敢上前,就那么眼睁睁的看着林森,淡定的将城楼上的高句丽国旗给一刀砍了下来,换上了大唐龙旗。
“大唐万胜!”林森高站在城楼之上,将已经破烂不堪的高句丽国旗扔了下去,然后大声嘶吼道。
“大唐万胜!”一直紧跟在林森身后,见证了这位战神那震撼人心的疯狂杀戮的众多大唐军士,也跟着奋力高呼起来。
“大唐万胜!万胜!万胜!”已经登上了城墙的唐军,和下面仍然在围困的所有兵士,也全都一起高呼了起来。
目光同样也都集中在城楼之上,那个正在不断的往下淌血的魔神一般的男人身上。
正文 第四百五十三章 目眩神迷
当然,这些都是敌人的鲜血,实在是林森杀掉的敌人太多了点,又为了省力大都划破了喉咙,一个个的鲜血都跟喷泉似的呲呲往外喷。
再加上旁边还有人熊哥俩的大斧头上下翻飞,落到林森身上的血水简直不要太多。
对常人来说怎么也得双手才能舞动起来的双刃战斧,到了人熊哥俩手里,单手就能玩的飞起,另一手里还擎着一人高的巨大它盾呢。
不论是被中间带尖的盾牌拍在身上,还是被战斧劈到,尸体都没有囫囵个的,看着这叫一个凄惨。
“真猛士也!”李绩满意的看着林森的表现,忍不住含笑点头赞叹道。
“大唐有这样的猛士,何愁不兴旺啊,又怎么会不兴旺呢。
我们只有跟着这样的大唐,才能有好日子过,跟大唐作对的,一定没有好下场。”契苾何力看着林森的身影,有些目眩神迷的感叹道。
“大唐万胜!”随后,契苾何力也带着族人们,一同加入了欢呼的人群中。
现在他们也是唐人了啊,而且还是很受新老两代皇帝器重的一族,这时候也该感到骄傲才对。
“魔神,原来他这就是那个传说中的魔神啊,果然是个魔神一样的男人!”奚族和契丹还包括了一些靺鞨族的勇士看着林森的身影,又是敬畏又是佩服的感叹完,也加入了欢呼的队伍中,有用着本民族的语言在喊叫的,也有模仿着唐军的声音,喊着似是而非的“大唐万胜”的。
越是像他们这样的民族,就越是崇尚武力,也就越发的敬重勇士,而林森无疑用自己的强悍表现,征服了在场所有的这些胡人勇士。
之后的这仗也就不用打了,残存的那些个守军全都弃械投降,打开城门恭迎唐军入驻了。
林森确认城池内没有埋伏,这才带着自己的护卫从城楼上下来。
城墙上剩余的那些个守军俘虏,自然有其他唐军接手看押了起来。
林森的身影所过之处,每一个唐军都满怀着敬服甚至崇拜,激动的在和他打着招呼,这就是他们的英雄啊。
而每一个高句丽守军看向林森的目光,都充满了恐惧和敬畏,往往抬头看上一眼,一对上林森那恐怖的面甲,就如避蛇蝎一般的赶紧低下了头。
从今往后,这里必定也会留下魔神的传说,林森也少不了要变成在当地能够止小儿夜啼的人物了。
即便是已经在草原上享受过这类待遇的林森,这时候忍不住心里也有点发飘啊,骄傲和自豪充斥胸间,当然少不了也有那么一点点尴尬和紧张。
不过到了后面见得多了,听到的夸赞也多了,他反倒又坦然了起来。
在林森他们攻下盖牟城之后,新城和建安城也都被两位猛将带领着手下的队伍一攻而下。
面对那已经被冠以冥火之名的燃烧罐,两座城市不说压根没什么抵抗力吧,士气也确实被打击的不轻。
在英勇的出城反冲被两位猛将分别带着麾下骑兵轻松扑灭以后,为了不被烧成一片废墟,只好举城投降了。
这样三路齐出,三城齐下,唐军在高句丽这边就算是站稳了脚跟,有了进攻的桥头堡,可以进一步稳扎稳打了。
而另一边李道宗率军渡过海峡以后,直奔卑沙城。
这里不得不提到林森之前在登州任职时,搞出的几条绝户计。
用烈酒换女人这招,对黑水靺鞨的影响,可能暂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