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将军请下马-第3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朝最北方,而不是带头违反军令,误晨练,喝花酒,聚众赌博,视我蓉城军营为无物……”
    周慕寒不在说话,挥手令士兵将其余十九个人绑在空地,每个人后面一个刽子手。
    詹台士宁此时才意识到死亡就要来临,吓得尿了裤子,但还是强撑着,张口就要说话……
    周慕寒眼睛一扫,詹台士宁身边的士兵,一下卸去了他的下巴……
    周慕寒一声令下,刽子手手起刀落,十九个头颅瞬间就离了身体,咕噜噜的滚在地面,血瞬间流成河,一股腥臭之气在晨间的上空弥漫。
    吴昊踏着鲜血继续上前,手里拿着名单:“张山,聚众赌博,斩……”
    还有一百多个违反军令,被罚各打一百军棍,此番下来,合计共斩三十八人,打一百九十二人,立即执行!
    点将台前的空地上,一片木棍打在肉上的噗噗声,被打的人不敢叫喊。只要一喊,就有军士一脚踩下,有的甚至下颚骨都被踩碎……
    至此,周慕寒彻底清理了与之对抗的势力,在军中的威望如日中天,甚至已经超过了国公爷。
    这是一个鲜血弥漫的清晨!这是一个让每个军士一辈子都忘记不了的清晨!
    国公爷得到消息,半晌无语。背着手回到书房。当晚就策马来到桃源山庄,与儿子和顾瑾瑜还有傅殊,几个人喝了两坛子酒。不时击掌,声音朗朗,竟然有如释重负的感觉。
    顾瑾瑜但笑不语,心内却暗想。这个女婿聪明绝顶,武力值还高。自己只是提供了一点想法,他就借机做了这么多,还做的这么干脆利落,是个人物。看来,周朝有他,何愁外贼不灭呢?
    而几日后的京都。仿佛炸开了锅,早朝上。建元帝的面前跪满了要求给他们做主的老臣和一些文官。
    周慕寒的二叔目不斜视,躬身站在台阶下,心里却暗呼:“好侄子,干的好!”
    建元帝有些同情的看着这些人,问:“爱卿们,希望我怎么做主呢?”
    王丞相没说话,示意旁边的人上前,那人是当朝三品大员,大理寺卿詹台鹤,此时他跪在地上,老泪横流,声音悲戚:“圣上,周慕寒如此暴虐,草芥人命,怎堪当监军一职,圣上应该立刻赐他死罪,满门抄斩呐……”
    建元帝扫了眼下面的人,问王丞相:“你当初送你的侄子,去蓉城军营,是希望他做什么?”
    王丞相一噎,跪在地上,不得不回答:“自然是希望他建功立业,保家卫国!”
    建元帝点点头:“嗯,爱卿说的非常好。”
    他扫了下下面的文武官员,早有安国公站出来:“圣上,周慕寒此举是按照我大周军令行事,真是大快人心,看自此以后,还有哪个儿郎敢在视军令如无物,圣上啊,只有军律严明的军队,才是不败之师啊,老臣以为不但不要罚,还要奖呢……”
    又有一群武官站出来,附和安国公的话。
    王丞相暗暗骂道,老匹夫,那周慕寒不就是救了你那被拐的小孙子吗?否则,依你这和稀泥的本事,还能站出来说这话……
    原来,中元节那天解救的孩子里,还有几个勋贵家的孩子,都是因为随行的下人看护不力,导致被那群变戏法的带走。
    更有安国公的小孙子,也是他的心头肉,就在一个夜晚消失了,真是活不见人,死不见尸,就算打死了那些下人护卫,可是这孩子就如泥沉大海般的不见了。
    小孙子才九岁啊,聪明伶俐,长的好看,又乖巧听话,幸好,被周慕寒发现救下,否则,被卖到那西域之地,还不知道会遭受什么非人折磨呢。
    安国公自动脑补了一番惨象,越发感谢周慕寒,自己早已备好了十大马车的礼物,准备等儿子从南方回来,就亲自去蓉城当面感谢!
    而老皇叔微眯着眼睛,站在台阶下,不支持,也不反对。
    心里记挂着女儿的安危,哪有闲心听他们磕牙,本来就是,敢犯军令,就要做好承受违反军令的准备……
    都是安逸惯了,还以为那蓉城是以后发达的跳板呢?殊不知,军功可都是把脑袋别在裤腰带上,换来的……
    就凭那些乌合之众,今日不斩,他日上战场,那也是妥妥的逃兵,皇叔这里快乐的吐槽……
    别以为我好酒色好玩耍,就当我傻呢,像周慕寒那样的人物,怎么会去做下毒的勾当,他要是看你不顺眼,一刀宰了你,还差不多……
    所以,真想把女儿现在就带回来,那孩子,有的时候心眼直,不知不觉就会被利用,被陷害!
    唉,儿女都是债啊……
    看看堂下,他也是深有感触。
    建元帝最后还是发了一道圣旨,意思意思申饬下,此事竟然不了了之。
    只是那些失去家人的官员和世家,又怎么会善罢甘休呢?
    而有聪明的人,却分析出,只怕这朝堂要重新洗牌了。
    回到御书房的建元帝快乐的逗着笼子里的鸟儿,周慕寒果然是个人物,这么狠绝的事都做了出来。
    如果大周朝的军营都是这般军纪严明,军令如山,何愁外贼不破啊……
    东西南北,周朝地处的区域最富庶的,土地也是最肥沃的,也俨然成了其他国家的眼里的肥肉,人人都恨不得吃上一口,或者,干脆都吃掉!
    所以,兵力强大,是当务之急!
    忽然想起傅殊的密信,起身又拟了两道圣旨,盖好玉玺,教给身边的李公公,让他亲自去蓉城传达圣意!
    而聪明狡诈的王皇后,并没来圣上这请求处理周慕寒。
    而是和父亲偷偷见了面,据可靠消息,前皇后的那对小崽子,都在蓉城呢,莫不如此时一网打尽,永绝后患!
    
    第一百一二章 喜获丰收
    
    蓉城的秋天在某个清晨悄悄的到了,桃源山庄的一百亩地田里,放眼望去,目之所及满是令人心醉的金色。
    在阳光的照射下,越发光耀夺目,好象满地的金子。
    喜得山庄里的每个人都咧着嘴,走路带着风……
    秋天真的到了;天空一碧如洗;好象用清水洗过的蓝宝石一样。
    而秋天的天空,就像大海一样湛蓝。朵朵白云宛如扬帆的轻舟,慢悠悠的漂浮着。
    风一吹树叶就落了下来,在天空中飘舞;就像一只只黄灿灿的蝴蝶。还有枫树;叶子全红了;摇一摇,叶子纷纷落了下来;仿佛给大地铺上了红色的地毯;把大地装点得格外美丽。
    而后山的那片松树;笔直笔直的;满树松叶绿得可爱;活像一把把张开的绿绒大伞;风一吹;轻轻摇曳。
    真是四季里最美的季节,最幸福的季节!
    山庄里的人热火朝天的忙碌着,打谷场早就整理好,面积很大,地面很平整也很干净。
    只等那粮食下来,就可以运到打谷场上,进行晒干脱粒。
    此时虽然烈日当头,但是顾瑾瑜和女儿,还有其他人,却热情不减,正在玉米地那里计算,此前玉米没成熟的时候,顾芯语就掰了一些给大家煮着吃,那种平生没闻过的玉米香,很是吸引了这些人,待吃进口去,都是纷纷大赞。
    顾芯语除了给周慕寒偷偷送去几个外,其他就不舍的动了,还要留作种子呢,吃掉一个。就少种半亩地呢。
    今年玉米长的格外好,颗粒饱满,色泽金黄!
    杜三郎带着雇工快速又热情高涨的百褶玉米棒子,放在身后的背篓里。
    等运到打谷场上,在众人的抢工下,已经都脱好粒,上秤一量。众人都大惊失色。尤其傅殊,反复看着斤数,生怕加错。
    又细细的合了一遍。没错,还是一千一百斤!
    顾芯语暗自乍舌,这斤数在现代也是高产了,看来这灵露的功效还是起了很大的作用。还有这精心的种植方式。
    否则亩产量也就几百斤,不过这些种子只怕明年的时候。还是一样高产!
    这应该可以称之为改良过的优质种子!
    顾芯语拿了一百斤玉米,去磨坊磨成了玉米面,发了之后,做成了发糕。窝窝头,玉米面饼,菜团子等等……
    而围在地里的几个人。都异常激动与兴奋,亩产一千一百斤呐!
    这是什么概念?
    这是一个翻天覆地的概念。
    意味着如果推广开来,如果按照周朝现有每人三亩地的平均值去计算,那就是每人每年能得三千三百斤,按照周朝征收农田税的标准,减去九百斤,净剩两千四百斤,每日口粮平均为一斤左右,满打满算,最后还剩两千斤余粮可供支配!
    顾瑾瑜震惊了!傅殊震惊了!
    侯爷推着轮椅激动地说:“我大营的军士在不担心饿肚子了!”
    小庄头杜三郎抱着一棵玉米杆子,直呼,娘亲啊,金娃娃啊!
    傍晚,日头西斜,众人齐聚在临水居的花厅里,品尝着这些玉米做出来的主食。
    一边品尝,一边赞不绝口,这是平生没吃过的美味,金黄的外皮,泛着新鲜的玉米香,最重要的是,侯爷先吃的是个大窝窝头,一个下肚,竟然感觉饱了,其他的品种那是他硬撑的,不吃个遍,多亏得慌,所以他一边吃,一边暗叹,真顶饿啊!
    傅殊对顾芯语说:“你说这些都留作种子?”
    “对呀,可惜还是少了点,要想全国推广,还要等上一到两年呢。”
    顾芯语有些遗憾的说道。
    顾瑾瑜每样都略尝了一个,看侯爷吃窝窝头要吃饱了,他就把窝窝头放在了最后,先品尝的是玉米饼和菜团,侯爷瞅见了暗暗骂声,还跟以前那样狡诈!
    顾瑾瑜安慰女儿:“万事不可一蹴而就,推广起来未必有想象中的容易,很多百姓固守陈规,根本不思改进,这件事要一步一步的来。”
    傅殊点头同意:“这已经有了一个很好的开始,其他只是时间问题,但是百姓对于能吃饱肚子的粮食,还是接受程度很高的,到时就要看推广力度如何了。”
    顾芯语点点头,刚要说话,外面突然有护卫急急喊:“圣旨到!”
    众人大惊,急忙迎出来,只见有队人马向这边驶来,竟是上次来过的李公公,顾瑾瑜赶紧叫来元娘张罗,元娘曾经接过圣旨,所以,并不慌乱,有条不紊的指挥着王伯他们摆香案,洒扫庭院……
    很快一切做好,李公公宣读圣旨,众人跪下听旨,傅殊和长乐也跪在了一边。
    顾芯语还真是第一次遇到这样的事,有些不情愿的跪下,话说这规矩可真讨厌呢。
    正如傅殊所言,建元帝直接任命顾瑾瑜为北方三城十六县的司农侍郎,官居四品,竟然比从前还高了半级!
    顾瑾瑜谢过天恩,心内也是很激动,有些心潮澎湃,真正是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啊!
    这都是女儿努力的结果!
    顾瑾瑜骄傲的想着。
    自己是她的父亲,一定要做的更好,万不能落在女儿的后面!
    李公公宣读完圣旨后,被引领着进屋休息,很快,几盘精致的玉米饼和菜团端了上来,请李公公品尝周朝新增加的农作物玉米……
    李公公来之前已经听建元帝说过,自己还是有些半信半疑,这从来没种过的粮食能种好吗?产量如何?味道如何?……
    以上等等疑虑都在这个傍晚被彻底打消。
    先是吃完这些玉米饼和菜团,喝了王嬷嬷熬的玉米面粥,吃完后,说话历来滴水不漏的李公公也不由赞叹,太好吃了,平生都没吃过这么美味的饼子。
    等到了暂时放置玉米的打谷场,看那实实在在的玉米粒,颗颗饱满,粒粒泛着金黄,像一座金山似的堆在打谷场中央,在夕阳的映衬下,又镀上了一层金边。
    李公公直呼,这莫非是上苍赐给大周的神物?
    众人不置可否,傅殊与顾瑾瑜相视一笑,彼此心领神会,嗯,这倒是不错的推广口号,相信加此一说,此事定会变得容易很多!
    李公公临走的时候,带走磨好的五十斤玉米面,顾芯语让傅殊将所有玉米制品的做法,一一详细的写下来,呈给他的父皇……
    
    第一百一三章 金子银子
    
    今年北方大地风调雨顺,不止玉米,就那三十亩的稻谷,也喜获丰收,脱好谷皮的稻谷,米粒和南方的大米颜色稍有不同,颗粒大,颜色呈半透明,焖出来的米饭,和南方有些发软的米不一样,很筋道,口感绵香,剩下的米饭也不回生。
    总之,顾芯语改建的水田成功了,而且亩产达到了六百斤,产量已居周朝稻谷产量之首!
    众人这次没怎么表示震惊,不过闻讯赶来的国公爷在众人面前,对顾芯语赞赏有加。
    还直说,这要是个男孩,那定能做番大事业。
    于是旁边的周慕寒那小眼神,就嗖嗖的扫着他的祖父。
    老爷子马上改口:“幸亏是女子,否则,我周家哪有幸娶得如此佳媳呢?”
    而旁边的周慕寒面色依然沉静冷凝,不过仔细观察,竟仿佛多了什么不一样的东西。
    顾芯语沉思,是什么呢?
    嗯,对,是自信,是那种掌控大局的自信!
    这厮做了啥?
    现在蓉城军营事务基本捋顺,士气是前所未有的高涨,投毒布局事件已经查清。
    是詹台士宁和王浩天和赵知府所为,但是赵知府毕竟归属地方,周慕寒不能抓捕,却已经命人快马加鞭至京都,告知皇叔弹劾赵知府,具体事项密信已经写得一清二楚,里面还有傅红玉的一封信,具体什么内容不得而知,不过想来,这些相关人等,叫嚣着报仇的某些人,等着承受皇叔的怒火吧!
    至于赵知府的小把柄。原来竟是私自容留北辰国的女子为妾,这件事一并写上,不知道圣上如何处理。
    而周慕寒这些天也反思过,顾芯语那天为什么防备自己,他也曾经侧面询问过吴昊,不过吴昊的回答更让人揪心,气的周慕寒一脚将他踢出书房。
    回头细细思索吴昊的话。还是有些道理。你自己媳妇防备你,那是因为她不信任你!不信任你,就不想跟你好好过日子。这还真是个问题呢!
    怎么取得顾芯语的全心信任呢?
    周慕寒觉得这比统领十万大军还难呢!
    护卫来报,桃源山庄秋收了,傅殊又回去了,来圣旨了……
    周慕寒就坐不住了。索性叫上祖父,一起来桃源山庄。好在前几天顾芯语让护卫送来几个煮熟的玉米,因为自己当时没在,被吴昊和徐虎吃掉三个,就给自己留了两个。这两个混蛋,罚他们负重跑十圈真有点轻!
    周慕寒心里有些委屈,有些不忿。更多的是想念……
    分离这些时日,那日的心伤早就没了。剩下的就是如何取得媳妇的信任!
    唉,也是个大难题,因为今天见到顾芯语了,可是她却礼貌的点点头,没有了从前的亲昵和随意了。
    这让周慕寒又委屈又难受,不过还要紧紧绷着,输人不输阵,没看傅殊那家伙,在那似笑非笑的瞅自己吗?
    身姿越发笔直,神情未变,只是眼眸深处却仿佛酝酿着万千风云,如果此时顾芯语去细细打量,就会发现,那眼底深处的情意!
    可惜,顾芯语于情爱一事,也没什么经验,还属于那种,如果自己做错了,但是对方不给台阶下,那么索性就错到底,一错不回头啊!
    所以各怀心事的两人,除了点头,就是点头,然后还是点头……
    顾瑾瑜看不下去了,毕竟是自己的女儿和女婿,这么绷着,以后怎么过日子,自己还想早点抱小外孙呢!
    不谋而合的几个人(傅殊除外,他很乐意看周慕寒的笑话的。)走到田地的另一边,这边剩下这两个人,不知道如何打破僵局。
    周慕寒苦恼的组织着语言,万不能向蓉城那日,说话那么急了,可说什么呢?
    她爱听什么呢?自己说什么她不生气呢?
    顾芯语看着远处的蓝天白云,斜撇了下周慕寒,绷紧着脸,给谁看呢?你的军士怕你,我可不怕你!
    过了半晌,旺财急的一声嚎叫,主人,你两跟个傻子似的,在那站着干啥呢,不是说好,一会去烤豆子吃吗?
    周慕寒迅速反应过来,从怀里掏出一叠纸,递给顾芯语:“当初说好的玉米种子给我八百斤,这是一万两银票,种子还是要放你这里保存,我那暂时没合适的仓库。”
    顾芯语眼睛一瞪,一万两?啊?嗖的接过来,一千两面额的,一共十张,顾芯语眉开眼笑:“你太给力了,这么大手笔,行,就放我这,走,我们去烤豆子吃……”
    周慕寒目瞪口呆,好看的眉毛不可置信的轻扬了一下。
    刚才费了半天劲,好不容易组织好的语言,还没说呢……
    早知道这么容易,前几天就把银票甩来了,吴昊那傻瓜还说什么,女子最爱听情话,让自己背几首古人的情诗,还要声情并茂,就算铁石心肠的女子都能被打动……
    真是胡说八道,一箩筐的情话也比不上银票啊……
    自此,周慕寒在送银子送金子的路上,越走越欢乐,一去不回头,直到有一天发现,除了自己这个大活人,在没东西可送了,干脆,一不做二不休,将自己打包奉上吧!
    这是后话,暂且不提,却说这两个人一前一后,走近了豆子地。
    豆子已经收割完毕,一捆捆的放在田垄上,等打谷场空了,就赶紧拉过去,而此时前面不远处,三个小子,两个丫头,还有一狼一土狗,不,是不伦不类土黄色的虎!齐齐的蹲在田垄上,两眼放光的看着顾芯语。
    这些人都准备好了,就等顾芯语来了,烤豆子吃。
    “大姐,我们把你说的东西都准备好了,就等你告诉我们怎么烤呢?哎呀,大姐夫来了,大姐夫好。”
    嘴甜的顾朗率先说道,其他人也纷纷打招呼,长乐和琳琅没说话,只是见了礼,但是长乐的内心快乐的要爆炸了。
    别误会,别误会,不是因为周慕寒……
    小丫头表面维持着礼仪,内心快乐的要疯掉了,尼玛,这里太好玩了,东西太好吃了,四周的景色太美了,顾芯语太好看了……
    这种神仙般的生活,难怪皇兄迟迟不回京都,自己也不舍得走哇!
    长乐虽然已经十四岁,但是,因为她的母后走的早,王皇后对她采取的是另类的捧杀。
    让她单纯,其实就是单蠢,让她随心所欲,其实就是不学无术……
    
    第一百一四章 阿兰巴朵
    
    等建元帝意识到这个问题后,长乐已经长大了,除了吃喝玩乐,其他啥啥都不会,也不懂……
    而傅殊,一年四季要在床上躺三季半,就算有心想管,可是看长乐无忧无虑不学无术的样子,也只有无奈,只想着,在自己临死前,给她找个可靠的人家托付,想来,毕竟是天之骄女,也不会受什么委屈。
    而长乐自己倒也没意识到,不过最近琳琅到是有意无意的指点,加之每日喜欢腻在顾芯语身边,倒也学了不少东西。
    傅殊表示很欣慰!
    所以对于长乐采取了放养的措施,毕竟这是桃源山庄,人口简单,护卫森严,山庄里的人都是聪明却又心善的。
    而且在顾芯语的言传身教下,几个孩子也很喜欢在一起玩,不过元娘还是给他们立了规矩,比如不能这样,不能那样等等……
    只要遵守这些,其他暂且不管。
    虽然在顾芯语眼里,这些都是现代小学生和初一生罢了,不过,这里毕竟是古代,自己母亲可是在十六岁就生下自己呢!
    尼玛,那是未成年好吧,顾芯语表示,老爹很凶残!
    不过这也只是心里yy之说,万万不可言明的。
    而今天顾芯语心血来潮,想起秋天的时候,在姥姥家的豆子地,烤豆子吃的事了,简直一呼百应。
    火堆燃起来了,豆子在火里噼里啪啦的叫着,三个小男孩在旁边手舞足蹈。
    而周慕寒嘴角微微翘起,高大挺拔的身躯,站在这平原上,竟有一种另类的魅惑。
    而顾芯语却扫了眼琳琅,虽然她某些方面比较粗,但是不代表傻。
    尤其顾芯语有着敏锐的观察力!
    这小琳琅,这小宫女,不是一般人。看她的言谈举止,看她的某些时候的眼神,她呆在长乐身边,肯定没有那么单纯。
    不过。心性倒也不错,观察观察在说罢!
    很快,豆子熟了,众人吃着香喷喷的豆子,沐浴在秋日的阳光下。看远山一片金黄,看近处谷物丰收,那些农人,雇工脸上满足又幸福的笑意,深深的印在了他们的脑海里!
    而与此同时,距离临水县城十里远的一处山林里。
    不远处走来一人,身上背着一袋粮食,一身是汗,脚步也越来越吃力,终于走到一处山洞前。将身上的粮食放下,大口的喘着气……
    这人竟然是失踪已久的蓉城东市皮毛铺子的掌柜——张明海。
    他耐心的等待着,大约过了一刻钟,一个健壮的男子,从远处飞奔而来。
    看姿势和速度,俨然是个有功夫在身的人。
    等近前再看,就会发现,这人和周朝男子,长的有点不一样,颧骨高。嘴唇比较厚,眼睛很大,眉毛很黑。
    不过这样的长相在蓉城很常见,毕竟临近北辰国。在很早很早之前,两地是可以通婚的,也有不少北辰国人来到蓉城谋生……
    张明海看他是一人回来,失望的叹口气……
    两个人同时望着蓝蓝的天空,还有那天边飞翔的鸟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