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苏联1991-第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到苏联境内。
  “乌拉!”


第二十四章 侥幸获胜
  与德国部队的夸张作秀成反比的是,苏联军队几乎是秘而不宣的闪电行动,大规模集群装甲部队毫无征兆的突进爱沙尼亚,甚至让远隔一个波兰加白俄罗斯的东德边线部队惊慌失色,在他们记忆深处,还保留着对齐声高喊着乌拉,攻克国会大厦的苏联军队最原始的恐惧。那些西德军队开始在边境犹豫踌躇,而曾经的东德人民军士兵却对苏联的强硬态度鼓掌喝彩。
  亚纳耶夫还将这次的军事行动命名为大雷雨计划,与历史上未被付诸实施的苏军二战计划同名,只不过攻打的对象不是柏林,而是塔林。
  爱沙尼亚首都塔林,还没放弃最后抵抗的阿诺德总统跟亚纳耶夫在谈判桌上做着最后的僵持与对峙。虽然被人不停宣告爱沙尼亚各地驻守军队的沦陷,但阿诺德始终没有挪动自己的脚步离开这里。
  “恭喜你,亚纳耶夫,你赢了。多么精彩的袭击计划,民航客机装载士兵突袭机场,伪装的邮轮装载了装甲车攻占码头,简直就是布拉格行动的翻版。稍有不同的是你要比赫鲁晓夫有胆量的多,你是一边坐在谈判桌上步步相逼,一边看着你的对手如何失魂落魄,丢盔弃甲,满足了吧?幸福了吧?恭喜你又摧毁掉了一个原本能脱离邪恶帝国魔爪的国家。”爱沙尼亚总统阿诺德是唯一一个还没有离开谈判桌的人。维陶塔斯和阿纳托利早就在苏联开始进攻的时候就被送出了塔林。本来阿诺德也是应该要离开的政要之一,但是他坚决拒绝了这一请求。
  “那些支持我的民众还在这片土地上,假如我走了,人民会怎么看待我?我宁愿成为暴政的牺牲者,用来唤醒更多的人,也不愿做一个逃跑的懦夫。”阿诺德这次斩钉截铁要死磕到底的态度倒比上次准备建立流亡政府的打算要有骨气的多。或许他知道就算建立了流亡政府,也不过是回天乏术,因为苏维埃对这片土地,拥有绝对的掌控权。
  所以当占领了塔林国际机场的苏军的空降部队包围了会议室的时候,阿诺德让身边的人放下武器投降,而亚纳耶夫则摆摆手示意空降部队不要为难爱沙尼亚总统阿诺德。亚纳耶夫已经快超过13个小时没有离开这间会议室了,他望了一眼被北欧橡树枝叶环绕的三头蓝色狮子的爱沙尼亚国徽,慢慢说道,“其实之前我已经给过你们机会了,是你们太过相信北约。才导致了现在的局面。没有自身的实力而将自己命运托付给他人是一件很愚蠢的事情,遗憾的是北约似乎把你们当做弃子。进入波罗的海徘徊的舰队已经撤走,德国装甲军队吓破了胆识,现在你们唯一的希望也就是北约的居中调停了。不过你也不要抱太大的希望。”
  假如能逼迫北约那群老狐狸能跟自己走向谈判桌,那么波罗的海危机亚纳耶夫可以说赢了一半了。剩下的另一半,就是接下来北约对其他东欧国家的态度。
  “继续成为你的邪恶帝国加盟国有什么好处吗?大独裁总统。”反正现在阿诺德已经身陷囹圄,他也不介意破罐子破摔,直接斥责道,“看看你们这群侵略者统治爱沙尼亚的时候我们的人民遭受了多大的罪过,我们曾先后被普鲁士、丹麦、瑞典、波兰、德国等占领和统治。从1710年开始,爱沙尼亚就受沙俄统治长达200多年。1918年2月24日才宣布独立成立爱沙尼亚共和国。才仅仅过了一天,德军就占领塔林,然后11月,你们苏维埃俄国宣布对爱沙尼亚拥有主权。”
  “在你们糟糕的统治之下,塔林已经没有了未来。那些大清洗,那些大清洗,那些因为苏维埃暴政而死去的人民,永远等待不到该来的正义和审判。克里姆林宫的暴徒们!总有一天你们会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架之上,永远不能翻身!”
  最后一句话阿诺德几乎是咆哮着吼出声,但这些直指人心的指责在亚纳耶夫看来不过是哭闹的小孩子向大人诉苦般不可理喻。有苦有罪去找斯大林,找赫鲁晓夫,甚至找列宁去发泄,质问我干什么?我唯一能做的不过就是送你去见他们而已。
  “爱沙尼亚曾经的命运怎样我一点都不感兴趣。”亚纳耶夫将一份文件丢到阿诺德的面前,“但是你们在谈判桌上应该看完这份文件再来跟我谈独立问题的。”
  阿诺德带着疑惑的眼神接过文件,打开封面,里面的内容却让他越看越激动,也不顾自己身处险境,就在亚纳耶夫面前详细的翻阅这份文件。过了许久,他才抬起头,叹了一口气,“一个国家同时拥有两种不同的制度?这么好的方案为什么谈判开始之前你不将他当做筹码丢出来?”
  “一开始你们也没有给过我机会,事实上这是你们加盟国最好的选择。你们除了不能在外交上享受对外主权,没有保持自己军队的权利,必须由莫斯科派驻军队。不能随意与主权国家签订关涉到主权的条约之外,其他经济条约除外。在经济上你们享有极大的自主权利,甚至可以整改政党,改变自己的政治制度,民主选举加盟国行政特首,但在国土统一问题上必须向莫斯科中央负责,莫斯科中央有权废除任何一位有独立倾向的特首,然后再由民众选举产生新特首。哦还有一个问题,就是要按时缴税,不能将掌握国民经济命脉的产业,例如电力,重型工业制造业承包给私人,尤其是国外的商人,还有不能在本国宣布共产党为非法政党。”
  这就是亚纳耶夫的大棒加蜜枣政策,先用军事实力威慑住东欧诸国蠢蠢欲动的野心,然后再用经济利益让他妥协。事实上莫斯科当局也做了相当大的牺牲和妥协,如果继续采用高压政策就算用军事手段暂时收复了加盟国之间的平静,也只是为下一次的风暴酝酿时机而已。
  而且到时候的反扑,将会从星星之火,变成燎原之势。
  亚纳耶夫很大程度上照搬了他国政治制度,只是在一些政治主权问题上抓的很紧,而经济问题比较宽松。波罗的海三国人民想独立不就是因为贫穷么?行,我就给你机会去自我发展,但是主权问题方面你依旧是苏联自古以来不可分割的固有领土。
  如果总结下来,这份文件就是激进版本的《捷克斯洛伐克共产党行动纲领》,只要加盟国主权在手,只要他们按时缴税,所谓的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红色北极熊根本就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出台的这份文件也是亚纳耶夫和雷日科夫两个人反复讨论多日的结果。
  “看来上帝没有抛弃爱沙尼亚!”阿诺德总统激动的流下泪水,自己多年苦苦争取的,不就是有朝一日国家可以自行发展么?虽然暂时没有争取到国家应有的主权,但相比之前的控制,苏联已经算是格外开恩了。
  但随即亚纳耶夫就将坏消息告诉阿诺德,“当然,恐怕爱沙尼亚的民主选举你是没有份了,阿诺德。鉴于你煽动爱沙尼亚公民反对苏联统治,基本可以算是叛国罪无疑,你接下来会有几个星期在法庭上度过,而接下来几年都会在西伯利亚一年有八个月是冰天雪地的监狱里无聊的打发时间。”


第二十五章 自由世界的恐慌
  第一个先不淡定的就是德国政府了,德国总理赫尔穆特·科尔现在都差点成了惊弓之鸟,不但本来想让苏维埃屈服的计划流产,还让军队产生了对红色帝国莫名的恐惧。尤其是他们听到庞大的帝国装甲军团只花了不到四个小时就完全瓦解了一个国家的武装,足以让这群驻扎在波兰和德国东部边境的士兵胆战心惊。
  并且莫斯科放出了狠话,假如北约集团继续在苏联固有的领土上胡作非为的话,他们一点都不介意将波罗的海三国危机转变成另一版本的古巴导弹危机。这时受到教训的赫尔穆特才明白过来,苏联依旧是实力强大的超级帝国,不会因为戈尔巴乔夫执政十几年的软弱就会变成二流国家。只要一位强硬的领导人接手,哪怕内部集团危机重重也能继续再压制西方十几年。
  在没有跟北约盟友打招呼的前提下,德国政府第一个发表声明,称德国在边境的行动只是一次大规模的演习,完全符合国际规定。希望苏联方面可以克制,对于波罗的海问题,德国表示深表遗憾,同时期待莫斯科跟波罗的海三国的关系可以向友好合作方面发展。
  德国官方的发言反而有一种画蛇添足的感觉,而且这句话就颇有此地无银三百两的味道,外交部发言人鲍里斯·德米特里耶维奇·潘金也早已拟定好了发言稿,声称波罗的海危机是苏联内政问题,任何国家都没有权利借助此次危机干涉苏联内政。无论是谁,都将受到共产主义的惩戒。尤其是那些从斯卡格拉克海峡进来却又灰溜溜的跑回去的强盗。
  “这些西伯利亚的强盗们真是可怕的怪物。快,给我接通电话,我要跟白宫联系一下。”赫尔穆特·科尔神情紧张的说道,他才不要让德国成为北约和华约交锋的第一线战场。
  同样聚集在一起商讨对策的还有英国国防大臣汤姆·金和英国首相约翰·梅杰,事实上这次他们也没有预料到日不落海军费尽心机想要在欧洲海域展现自己力量的时候居然遭到对方无情的嘲讽打脸。
  对此英国民众对政府是嘘声一片,BBC英国广播电视台尽情的嘲讽道,“我们政府海军原本是想像高傲的胜利者一般将那些该死的强盗从波罗的海赶出去,却没想到自己却像丧家犬一样被人从芬兰湾里赶了出来。天知道每年纳税人缴的那么多的税款被这些政府用在了哪里?”
  “大不列颠已经两次在全世界面前丢脸了,如果说第一次是苏联不可理喻的蛮横的话,第二次可是我们将脸伸过去让对方狠狠的扇耳光!”首相约翰·梅杰有些气急败坏,这次的事件足以让那些虎视眈眈他位置的政敌抓到把柄,而且如此糟糕的外交表现也让他的民意支持率下降了好几个百分点。
  “但这不是好事么,我的首相大人?”国防大臣汤姆·金公开跟约翰·梅杰唱反调。
  “好事?”约翰·梅杰刚要发怒,看到国防大臣那张平静的脸瞬间又冷静了下来,作为本届政府对外政策智囊之一,汤姆·金的确有他思考事情的过人之处,“你来说一下这样糟糕的场面怎么就变成好事了?”
  “向议会要钱,重新振作海军的时候到了。利用此次事件首相大人大可开一个新闻发布会,向民众宣传建设一支强大海军的重要之处。这样一来在舆论的压力之下议会根本不可能再截宰军队的预算了,加大预算也就意味着我们可以再建设几艘驱逐舰。”汤姆·金用手指有节奏的敲打着桌面,每说一句话他就停顿一下,就像是在总结说过的话一样。
  汤姆·金是政府中出名的鹰派人物,在他看来没有一个没有强大海军的英国等同于断了翅膀的雄鹰一样残缺不全。遗憾的是自从二战之后,英国军队便从原来的海上霸主退居二线,而近年来财政上的拮据也让英国舰队建设计划一拖再拖。
  “好吧,这也算是一个无奈举措吧。”约翰·梅杰无奈的说道,他扶着额头自言自语,“就是不知道我们北约的盟友法国人现在是什么心情,真心希望这次的事件之后,它还能继续跟北约保持精密联系。”
  “放心吧,首相大人。”汤姆·金信心满满的说道,“虽然法国人对美国强势崛起一直抱着不冷不热的态度,但是在苏俄问题上,它跟我们绝对是同一阵线的盟友。没有人会希望自己身边有一个让人顺不安稳的邻居。”
  法国人倒没有像英国人那样耿耿于怀的放在心上,事实上看到德国和英国吃蔫的表情还在暗中嘲笑,作为一个一直想要光复拿破仑荣耀,成为欧洲诸国统领的法国领袖,从戴高乐时代开始,就在荆棘遍地的光复之路上寻找可能的出路。遗憾的是法国到现在除了口号其他都一无所有,向来看不惯的英国人和美国紧紧团结在一起。虽然在几十年前就和世仇德国握手言和,但是一直自诩欧洲正统的法国人却在内心深处对德国抱着深深的成见。
  或许法国只是象征性的缘故,苏联对法兰西的作为倒是嘴下留情,只是没有直接说法国巴黎公社是共产主义的第一次伟大尝试,只是讲希望法国政府在对外问题上能够认清形式,不要做出非理智的行动,并且希望能够跟法国展开更深层次的交流,而不是仅仅局限于意识形态的对峙。
  按照外交术语的法则来讲,前两句都不是什么重点,重点在最后一句话,更深层次的交流,不仅仅局限于意识形态的对峙。很明显,美国人在这里嗅出了危险的信号。
  “你是说苏联有意拉拢法国人?这怎么可能?按照他们的对外政策就是要将共产主义的光辉洒满整个欧洲才善罢甘休,拉拢法国真是天方夜谭。况且从戴高乐时代开始,反对共产主义几乎成为他们的国策之一。”布什显然对智囊团上交的报告不尽人意。
  “话不能这么说,总统阁下。弗朗索瓦·密特朗这个人的政治倾向就是反对戴高乐主义,反对民族主义化的,跟苏联亲近也不是绝无可能的事情。所以我们必须要遏制住这股苗头。”布朗特急了,把话说的更加直接,“事实上我们不应该让欧洲国家退却,还需要盟友们再逼迫苏联一次,如果我没猜错,看似强大的苏维埃其实已经底牌用尽。现在表现的强硬不过是强弓之末而已。”
  “够了,布朗特!”一直忍耐的布什突然向他发难,“外交政策这种事不用你教我!而且就在你提出武力逼迫苏联那个荒谬的建议之后,我告诉你情报局回传了一条怎样的信息,他们通过卫星监测到苏联的陆基弹道远程导弹发射井正在启动,也就是说假如我们盟友当时跟苏联硬碰硬的对上,整个世界都要为之付出代价!”
  亚纳耶夫的确命令过陆基导弹发射井进行启动,不过这一切都是为了给西方国家上演一出危险的戏码,好让布什知难而退,当美国总统知晓这一情报的时候立马选择了收手。他知道事情已经闹大了,触碰到苏联的底线,随时可能向第三次世界大战的方向发展。
  “给我接通莫斯科,还有我们的欧洲盟友。我想我们需要一起坐在谈判桌上解决这些问题了”布什叹了一口气,脸色苍白憔悴,仿佛一夜之间苍老了许多一样。


第二十六章 坐下谈判(上)
  就在亚纳耶夫几乎快失去耐心的时候,终于等到了美国人发表的谈判声明信号。布什政府举办新闻发布会,呼吁各方克制,武力并不是解决争端的唯一出路,希望所有人都能坐上谈判桌进行友好协商。当然布什的声明让亚纳耶夫有一种美利坚是不是拿错发言稿的感觉。
  同样身为北约盟友的英国和德国听到这番话心里倒是非常别扭,提议冲锋陷阵的是你美国,怎么到最后出现危机然后出来扮演调停者角色的人还是你们美利坚合众国。
  卖了还帮别人数钱,这是德国总理赫尔穆特·科尔此时此刻唯一的感受,也是第一次对自己信赖的盟友美国产生了一丝的信任裂痕。似乎对方的面孔有些陌生,再也不是柏林危机时刻无私提供帮助的那位尊敬的国际友人了。
  亚纳耶夫当然乐意很接受了这一次的美国调停,并愿意就波罗的海事件中发生的冲突与西欧国家进行友好磋商和交流,前一秒还是端举着卡拉什尼科夫步枪目露凶光的红色北极熊下一秒就变成了穿戴绅士礼服坐在谈判桌上和西欧各国谈笑风生的优雅贵族,画风突然之间的转变让这帮家伙有点无所适从。
  亚纳耶夫却一点也不感到奇怪,斯拉夫民族又不是粗鲁的强盗,他们擅长武器暴力的战争美学,也同样擅长音乐绘画的优雅艺术,亚纳耶夫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卫国战争时期在城市废墟之中弹奏钢琴的苏联士兵。而这一次,优雅的俄国贵族将从莫斯科带着诚意到慕尼黑进行谈判。
  据说逃跑的两位领导人维陶塔斯和阿纳托利也会出现在会议上。
  “普京同志你知道吗,其实核武器这种东西从研制出来的那一刻起,共产主义几乎就已经失去了统一全世界的机会。无论苏维埃后来在其他人眼中看起来有多么的强盛,他都是一个有着致命缺陷的国家。”与亚纳耶夫一同乘坐汽车的普京听到总统这样的感概,一时之间不知如何作答。
  但亚纳耶夫并没有给普京作答的机会,继续自言自语的说道,“马克思之前说过无产阶级就是要通过斗争解放世界,断开束缚的锁链。但是原子弹的发明却让世界大战成为一种不可能发生的战争。因为核热战一旦爆发,地球将进入最可怕的凛冬,没有哪个国家还能在废墟中站起来。这就导致无产阶级无法从旧时代的桎梏中解脱,获得新生,我这样说你懂吗?”
  “无法对全球的利益进行统一分配,加上国家计划经济到后期的畸形发展,苏共才终于走到了崩溃的边缘。为了实现伟大的理想,我们需要改变方针,从现在起,经济建设要比意识形态斗争更加重要。当然这些话我也就跟你说一下,普京同志。千万不要传出去,否则会有不小的风波。”
  亚纳耶夫点燃一根烟,深深吸了一口,略带忧郁的望向远方,“我是老了,可能已经没有多少挥霍的时光了。而你,充满了朝气与精神,不应该与这个暮气沉沉的红色帝国一同老去,等苏联度过了这一段最苦难的时期,一个新的,安稳的庞大的帝国就会交付到你的手上。到时候我希望你能够带领人民走向胜利。”
  最艰苦的时期有多久?亚纳耶夫也不清楚,反正他知道苏联不可能恢复到勃列日涅夫时期最强盛的水平了。之前与雷日科夫讨论经济改革的成效,对方也表示就算按照平稳的改革方案,起码到1999年的时候才能形成新的稳定的经济局面。这还不保证美国那些西欧国家从中作梗的失败风险几率。
  1999年就1999年吧,最高领导人终身责任制这个规定是应该改一改了,前人一直压着后辈,后辈怎么出头。难道要让西方世界诟病,说苏联领导人换代全靠政变?
  这一段话可以说一锤定音了今后弗拉基米尔同志的政治生涯,突如其来的惊喜让年轻的普京一下子愣在原地。怔怔出神了一会儿他才谨慎的问出他一直想询问的问题,“为什么是我?”
  为什么是你?面对这个问题亚纳耶夫一时之间也有些语塞,是啊,要不是该死的穿越给了我一个如此糟糕的身体,想必我也不用这么着急就从最高领导人的第一把交椅上退了下来。但亚纳耶夫现在是苏共最高领导人,他的一言一行将会代表着整个国家。只能假装深沉的说道,“整个莫斯科政坛,你是我发现的唯一一棵值得培养的苗子,我也一直坚信你是带领苏联走向荣耀的最佳人选。这几年你就待在我身边见识一下外面的世界,虽然你还是克格勃特工的时候接触的东西已经够多了,但到了领导阶级看问题又是另一个角度了。”
  之前外界也有人猜测过普京和亚纳耶夫的关系,有人甚至认为普京是亚纳耶夫的私生子,其实亚纳耶夫看中普京的能力,也不过是按照历史穿越者的惯性思维去出发。如果时间再早几年,他还能阻止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的事故,阻止美国利用石油打击苏联的计划,这两件事可以说是苏联解体的最大间接推手。但这一切都成了既定事实,亚纳耶夫能做的,也就是阻止一些未来的事情的发生。
  普京被亚纳耶夫这番话感动的说不出口,朝亚纳耶夫深深的一鞠躬,“我一定不会忘记总书记对我的栽培。”
  “呵呵,我不过是充当了一个引路人的角色。是你的能力像无法掩盖的光芒吸引了诸多的欣赏者,我也很希望你能从这次的波罗的海危机中学到一些新的东西。比如外交手段,政治手段,诚如你所见的,如果不是西欧国家最后选择谈判桌,我们就输的一塌糊涂。这种政治冒险手段以后只多不少,所以我也希望你能先有个心理准备。”
  普京点点头,他刚想开口,汽车便停了下来。他们总算到了目的地,慕尼黑的会议大厦。几十年前英法两国在这里选择了绥靖,几十年之后西欧各国同样也在这里选择了妥协。
  “现在我的总书记办公室助理,跟我一同去踏碎苏维埃敌人最后的防线吧。”亚纳耶夫朝普京微微一笑。
  总统专座的车门被打开,车窗外闪烁的镁光灯令人眼花缭乱,亚纳耶夫从车里走下来向警戒线外望眼欲穿的记者挥手致敬,普京紧紧跟随在他身后,第一次流露出上位者的坚毅神情,在亚纳耶夫身后,踏着坚定地步伐走向慕尼黑会议场的门口。
  你好,苏维埃的敌人们,红色北极熊来了。


第二十七章 坐下谈判(下)
  谈判的地点选在了慕尼黑也是别有深意,1938年9月29日英国首相张伯伦、法国总理达拉第、纳粹德国希特勒、意大利墨索里尼四国首脑在慕尼黑会议上签订《慕尼黑条约》。英、法两国为避免战争爆发,继续推进绥靖政策,牺牲捷克斯洛伐克利益,将苏台德区割让给纳粹德国。
  而1991年的今天,英国,美国,德国,苏联,立陶宛和拉脱维亚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