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嫡门-第13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ィ钡秸饣岫斗蛉酥鞫冢胶酶胶汀
四夫人其实也早就想办个宴会,好让人知道丁家四房回来了,也好为儿子娶亲的事铺陈。
碍于天灾,往年大宴小宴不断的广陵城,也沉寂了不少,年关将近,代表着旧的一年行将过去,新的一年即将来到,此时举宴正好,二夫人原是想在自家邀宴,不过四老爷和三老爷就要进京去,不如让他们先办,自家再邀宴,丁筱妍也快要出阁,先让她去范家帮忙,回来后再让她练手,出阁后就不怕露怯了。
人同此心,心同此理,不止二夫人想让丁筱妍多点机会学习,四夫人和丁文芙姐妹也想,三夫人虽未想到,不过二夫人代她向老夫人请示过了,都一致同意,这回在范府办赏菊宴,就让她们小姑娘们主办,她们这些大人只从旁协助。
不过丁筱清怎办?
要让她一道吗?
老夫人等人很为难,贸然让她去帮忙,不知她能力如何,会不会扯后腿,再就是这个孩子不服人,没人压得住她,可是众姐妹都去帮忙,独她一人被排除在外,于情于理都说不过去啊!
正为难着,平州大夫人送人来了。
老夫人原是想为丁筱清另请先生,不想,大夫人直接从平州请了先生过来,一请就是四位,除了教授琴棋书画,还教女红及中馈,还有一位宫里出来的嬷嬷,这一行五人,侍候她们的便有二十余人,一个小院不够住,二夫人只得请示老夫人,怎么办?
“还能怎么办?”老夫人冷哼,“先把十三丫头挪过去和她七姐住,把那几位安置在十三丫头的院子,反正再住也没几日了,老四既然回老家来娶媳,咱们娘两儿定是得回东陵去撑场子的。”
老夫人回东陵,二夫人也得回去,不然四夫人那使唤得动那些老家人。“就怕三弟妹有话。”
“理她呢!这是老二的私宅,可不是祖宅,没让她母女两挤一块,她就该乐呵了!”老夫人丝毫不掩饰自己的不悦。
二夫人心道,该不会是三夫人拖延着不与丈夫一道进京,惹毛了老夫人吧?
不过不管如何,丁筱清每日要忙着上课,只怕连去赴宴的时间都没有,那她们自然也就不好安排她去做事了,还是好好的在家上课呗!
当范府筹备赏菊宴时,怀王回来了,广陵城又热闹了起来,听说怀王在平州收了两个孤女侍候,心思动得快的,不免就起了攀附的心思。
怀王这一趟是借住在当阳县主的别庄,当阳县主还特地带了孙子、孙女过来,当阳县主与太后是手帕交,她一直想让孙儿们与怀王交好,只是苦无机会,此番有此良机,岂容错过!
于是乎,在当阳县主别庄大宴小宴不断的情况下,范府的赏菊宴便有些冷清,然而来的都是至交好友,倒是比县主别庄里一掷千金的奢华宴会要温馨许多。
四夫人和丁筱安姐妹,总算看到了范安阳那写实的速写画,新奇之余也颇佩服她小小年纪画功了得。
再看范安岳及杜云寻二人的画,可以明显看出,范安岳的功力远逊于杜云寻及范安阳二人,不过范安岳丝毫不以为意的道,“阿昭整天钻研,复常哥哥花在画画的时间比我长,我功力不及他们是正常的,先生也说了,人各有路,就算及不上他们两,我自有我自己的好处,没啥好挂怀的。”
范安柏听了重重的拍了他的肩头,丁四舅却是豁然开朗,本来这几日,与杜云寻和范安岳越聊越起劲儿,越聊就觉得自己一把年纪了,但这画技却是连这两个小家伙都及不上,便有些心灰意冷,听到范安岳这么说,便想开了,是啊!他没花那么多时间在绘画上,自然绘画的功力要差人一截,有什么好挂怀的。
范家的赏菊宴,单师兄领着他家子侄来捧场,丁四舅知他之前也是为官,现在重拾画笔,便向他请教,单珏城也不藏私,有问必答,与丁四舅相谈甚欢,两人还聊到了有作画灵感,却无时间咋办?
“那你定要把阿昭那炭笔画给学会,虽然也是有缺点,不过比起冬天研墨作画,那可是方便太多了。”
“哦?”丁四舅是见到外甥女那速写画了,可是他没看到她怎么画的,单珏城很乐意示范给他看。
到最后,范家的赏菊宴几成了绘菊宴,后来流出了数幅严池师徒的绘菊图,皆被人出以高价收藏。
反倒是当阳县主及怀王,尚未回京便已遭御史弹劾,有批怀王有负圣恩,奉命赈灾却只顾玩乐狎玩,当阳县主于国难之际仍奢华饮宴云云,皇帝震怒,数次拒绝杨妃求见,怀王侧妃心惊双双动了胎气,方侧妃早产,生下一子不足十日即夭折,郑侧妃则是流产。
不过也有人说,两位侧妃是因怀王于平州纳了双美,怨妒恼怒才会动了胎气,但太后认定是御史的错,要皇帝处置御史,皇帝未应,太后便又病倒了!
ps:
谢谢伽罗雪儿童鞋的支持和粉红票,金秋九月将到,要开学啦!
第三百零九章 妯娌有好有歹1
怀王是奉命赈灾,差事办完了就该回京,因此他未在广陵待太久,就往乐州去了,当阳县主也拖儿带女的跟着去,丁二舅送走这两尊大佛,总算松了口气。
然广陵城里,却是几家欢乐几家愁,巴结上怀王或是怀王的人,自是欢欣无比,没巴结成功的,可就愁坏了!要知道,怀王可不是六皇子、七皇子这些毛头小子,他已成家,又是实质上的长子,有太后当靠山,没看京里头,御史一弹劾,太后就气病了吗?
根据过往的经验来看,皇帝扛不了几日,肯定就会从了太后,处置御史了。
只有心眼明亮的人,才能看出端倪,太后是在作死啊!
皇帝不是杨太后亲生,杨太后对皇帝没有养育之恩,也没有扶佐之功,仗着先富阳侯祖辈的战功,屡屡与皇帝较劲儿,从富阳侯前世子纵子行凶,到怀王的婚事,再至前世子女儿逃婚下怀王脸面,一件件一桩桩,皇帝一次又一次的忍让隐退,太后仍不知收敛,这人怎么能蠢到这种地步呢?
“太后娘娘怎么又来这一招?就没别的招数能用了吗?”
丁老夫人嗔了丁四舅一眼,“你啊!这张嘴,小心点哪!”
“这不是在娘和哥哥们面前嘛!难道自家人说话也要处处小心?”丁四舅嘟嚷着,“那还是一家人吗?”
“回头就要进京了,还是谨慎点的好,省得一个不小心在外头就说溜了嘴。”丁二舅提醒幼弟。
丁四舅受教的起身应诺,丁老夫人见他们三兄弟和乐,心里也高兴,离别之愁跟着冲散了一些。
“还是那句话,进了京,诸事小心谨慎。老三,尤其你那婆娘。”丁二舅说起这个弟媳就直摇头。丁三舅自知妻子的禀性,忙起身朝兄长和母亲拱手道谢,“这些年多亏了母亲和二哥夫妇帮衬着,不然好好的孩子只怕都被她教歪了。”
小女儿的恶习。他略有耳闻,奈何鞭长不及,管教不到啊!幸得他娘及时把人给掰了回来,否则照从前丁筱楼那性子,嫁谁家都是在结仇啊!幸好,幸好!他有个好娘亲,帮着把小女儿性子的拗回来!
丁三舅想了想,终究还是开了口,“母亲,不如就我与三弟和小妹一同回京。豪哥儿他们就跟您回老家去,也好帮四弟热闹热闹?”
这是变相同意了三夫人不与他一同返京?丁老夫人沉吟半晌,终究还是点头应诺,“也好,到时候她们妯娌两一起也好有个伴。”
回了京。若是两个儿子都将留任京官,她们妯娌必要互相帮衬着,多相处些也好。
丁二舅有点烦恼,妻子陪着母亲回老家,是操办完四房侄子的婚事就回来?还是又要同从前那样在东陵长住?关于这个问题,二夫人也没答案。
京城的范府,范太傅正与门客们说话。范大总管站在书房外,腰杆挺直如松,一小厮拿着信行色匆匆,见到大总管站在书房外,忙上前行礼,把信呈上。“大总管这是刚刚送来的。”
大总管接过信,扫了一眼,朝小厮颌首,“知道了,你且去吧!”小厮点头。走了几步又回过头来低声对大总管道:“三姑娘又使人往永宁侯府去,您看……”
“又是送信去?”
“是。”小厮挠挠头,“都送了十几封信了,信到了侯府,就跟泥牛入水没半点消息,三姑娘那边又催得急……”
大总管挑眉睨他一眼,“行啦!她要急就让她的人自个儿送信去。”妾室的娘家人本就不是正经亲戚,更别说老太爷和大老爷都恼了周氏,直接把周氏留在范家的痕迹抹了去,就是她生的儿女都记到别的姨娘名下去了!
周家避之唯恐不及,哪还敢凑上来?
作贼的没有不心虚的,周姨娘当初由周家从中牵线勾结富阳侯府,意图谋害嫡子女,周家知她死了,却不知她供出了多少,自传出周姨娘死了的消息,永宁侯夫人便一直提心吊胆,就怕东窗事发,自己要吃官司。
范大总管早跟范太傅禀报范安兰频频往永宁侯府送信的事,范太傅不置可否,让他看着办,他便让底下人赏钱照收,信照送,至于永宁侯府要不要回信?他们不过是下人哪管得着呢!说他们收了钱不干事?信都送了,侯府不回个音讯能怪他们?
还真是看不出来,这三姑娘底子可厚着,周姨娘的私产都已被入大房的帐,三姑娘手里头还有这么多钱好打赏人,可见这家底丰厚啊!
小厮有大总管发话,心里有了底气便走了,不多时,幕僚们便散了,范大总管才揣着信进书房与老太爷回话。
范太傅看了信,便露出笑容来,“老二和老四要回京了。”
大总管连忙贺喜,“二老爷一家都要回?”
“没有,老二和老四,我瞧着还是外放的好。”老大一家才回来,就中了算计,还是让他们兄弟放在京外,省得让人有乘之机,老二还好,这些年在外头总算老道了些,不再那么古板,老四却是太会钻营。
“老太爷,二老爷膝下几位少爷年岁也不小了。”
范太傅颌首,“我知道,这趟回来,正好跟他们商议小辈们的婚事。”范安柏是嫡长孙,他的婚事也该定下了。
三房长子范安澕之前的婚事被太后搅和了,这回得好好的帮他挑个好媳妇才行,只不晓得太后会不会又闲着无聊没事干,又来搅和?
他一直迟迟不给长孙定亲,就是防着太后,没想到一时不察,还是让二孙子的婚事被搅了,范太傅怒形于色,大总管低下头不敢多言。
“老大媳妇不是说近日就回?”
“是,大夫人已捎信回府,十月就归。”
“你先交代人整理二房和三房的院子。”
大总管应诺,老太爷又交代了几句旁的事,才又问起范安松兄妹,“……他们兄妹可还安份?”
“三少爷很努力读书,就是三姑娘……”
“还是不死心,往永宁侯府送信?”
大总管头低得更低了,“是。”
范太傅沉吟半晌,才道,“让人找个机会,把信给大老爷瞧瞧。”
“老太爷,这,妥当吗?”
范太傅走到窗前高几,整理起种在青瓷方盆的老榕,“有什么不妥?让他看看,周氏教出来的好女儿是怎么在背后说他的,才多大的年纪,就能红口白牙的乱攀诬指亲长,似她这般的女儿家,嫁出门去,只会给家里结仇惹祸,还不如干脆一点,送回老家养到庵堂里去。”
大总管心一悚,老太爷竟是不打算让三姑娘出阁?直接要让她去庵堂青灯古佛一辈子?
范太傅冷声,“怪只怪她,被周氏教歪了心思,你看看她之前所为,为何想要记在嫡母名下当嫡女?”
想要高嫁当皇子妃啊!
“本来是想着,她的婚事不好办,就让她远嫁吧!总能嫁个好人家,偏她要瞎折腾,等老大媳妇回来,我来同她说。”
大总管低声应诺。
远在广陵的范夫人还不知,范太傅交代了这么一件事,等着她回京去办,她与四夫人办的赏菊宴会,丁筱湘也举宴请大家去她家赏菊。
杜家自也接了帖子,杜大少奶奶不愿去,但高大夫人岂容女儿退缩,母女两个自打那天吵开来之后,便有点别扭,高大嫂夹在中间很是为难,不过她很快就找到了避开的理由,孩子们还得上学,不能随她待在广陵太久,年关将近,她得回去了。
高大夫人随夫外放,自然知晓媳妇这借口很假,但是她能挑破吗?不能啊!她和女儿处得僵,尚需要长媳从中缓和,高大嫂临走时,向婆婆献策,“您不日就要进京,媳妇也不可能长时间待在广陵。”她还有丈夫要侍候呢!婆婆总不好为了女儿,就不顾儿子吧?
“要媳妇说,小姑子这会儿转不过弯来,全是刘奶娘教唆的,一时半会儿的,要扭转她对您的看法,是不易,不若您就带着她往丁老夫人那儿走动,老夫人毕竟是杜府的姑祖太太,能不看顾娘家侄孙们吗?您着小姑子往她老人家那儿勤走动,老人家最是心慈,有她老人家看顾着,还怕小姑子没人照应吗?”
高大嫂没点明的是,若能讨得老夫人欢心,有什么事情,由老夫人往杜相那儿提上一句,可比旁人说什么都强。
再说丁二舅可是湖州知府,丁大舅是平州知府,这回天灾,这兄弟两可都是有功之臣,丁三舅在任上听说也建了什么抚边之功,大燕朝中,至今甫出孝期即得起复的寥寥无几,丁四舅便是其中之一,若是丈夫能得这几位说一句好,可比他们夫妻在上官那儿百般讨好还无功而返的强。
高大夫人比自家儿媳妇更加明白,这其中的好处,虽然自家公爹是户部尚书,但根基毕竟不深,而且有老二、老三他们在京中为官,有什么好处自然是就近落到小叔子们的头上去,谁让婆婆瞧她不顺眼,妯娌们又常在老人家面前上眼药。
让婆婆连带着也瞧明亭不顺眼,但凡她这为人祖母的多关心点,也不至于让刘奶娘坐大,她就不信,住在家里的弟妹们会没发现刘奶娘的异样。
ps:
感谢最爱扮猪童鞋的支持和粉红票~
第三百一十章 妯娌有好有歹2
范夫人及四夫人办赏菊宴,高大夫人原要带女儿一同出席,不过恰逢念念不适,因而作罢,丁筱湘邀众人去她家赏菊,高大夫人好说歹说才说动女儿,与她一同出席。
丁筱湘家跟范府比起来,小的不是一星半点,因而邀请的人也就少了,不过难得的是,姚囡囡也出席了,令高大夫人及丁四夫人几位官夫人们喜出望外,这可是巴结未来六皇子妃的大好良机啊!
高大夫人因而发现,自家女儿虽有心接近姚囡囡,却因姚囡囡拉着范安阳不放,而退缩不愿靠前。
在人家家里,高大夫人不好追问,只得将疑惑放在心里。
姚囡囡这厢则是拉着范安阳大吐苦水,范夫人与姚大嫂坐在一旁,听得直摇头。
姚大嫂对范夫人道:“日后还请夫人帮忙照应囡囡,可怜她年幼失母,京里虽有二娘在,可到底不是亲娘。”
范安阳在旁听了大奇,悄声问姚囡囡,“二娘?”
“我爹娶的续弦,完婚后她就留在京里。”姚囡囡对这个继母完全没印象,“听说是京里一个高官家的老姑娘,际遇不好,及笄后正在说婚期,男方就突患急病身亡,后来再说的人家,不是长辈亡故要守孝,就是男方出事,非死即伤,吓得他家不敢再随便与人议亲,我二娘那会儿也二十出头了,那会儿我娘过世满三年,族里的长辈便从中牵线做了媒。”
范安阳满眼疑惑,姚家的长辈难道就不怕姚都指挥使被克死?或家里长辈被克?
姚囡囡掩嘴而笑,“他们啊!巴不得我爹赶紧死,所以才做这个媒的,还怕人说他们存心不良,还替二娘去护国寺求了签,说我二娘命硬,要杀伐血气重的男人才压得住她。哪!我爹是武官,常年征战可不就是杀伐血气极重吗?”姚囡囡朝范安阳眨眨眼。
“那成亲之后,他们便不再找事了?”
“哪能啊!是二娘扛住了,不是说她命硬吗?克亲长吗?闲着无事她便替我爹去这些亲长家小住小住。”
范安阳笑弯了眸。“那他们还不吓坏了?”
姚囡囡点头,“可不是。所以我大嫂才会托你娘帮帮我,我二娘在京里甚少在外走动。”想要姚二娘帮忙继女在京里站稳脚跟,实是强人所难。
六皇子的外祖母是范太傅长姐,范安阳在京里的院子,就是这位姑祖母闺中住处。
姚囡囡握紧范安阳的手,她心底明白,大嫂为她做的筹谋,想要坐稳皇子妃的位置,凭她一己之力。是做不到的,她长于乡野,对京中事所知虽不多,但也知不是简单容易应付的。
她与严筠表姨学的,是足以应付一般世家媳妇所需。但皇室?听说范夫人与六皇子的母妃兰妃极为要好,当年甚至有传言,兰妃蛮中意范安阳,想为子求娶,后来范安阳出了意外,此传闻也就不了了之。
姚大嫂与范夫人请教京中事,范夫人便把四夫人也拉过来。“我这嫂子忙完了儿子的婚事,也是要进京的。”
姚大嫂听了忙问是几时娶媳,笑道到时候要上门讨杯水酒沾沾喜气。
欢笑的时光容易过,九月二十七日一早,范安柏带着弟妹,往广陵城外码头送母亲与舅舅们上船。杜云启兄弟也来送高大老爷夫妻,杜大少奶奶没有出现,听说是又有喜了。
有喜是好事啊!高大夫人高兴之余,还把自己身边的一个陪房嬷嬷留下来照应女儿,丁老夫人建议她的。刘奶娘一家虽是脱籍放出去了,毕竟还在广陵城中,她一手把杜大少奶奶带大的,自然很了解杜大少奶奶的性情,在外头混日子不是那么容易的,万一混不下去了,回头找上杜大少奶奶,做小伏软哭求几句,说不定杜大少奶奶就心软的有求必应了!
所以有必要,在杜大少奶奶身边安排一个管事嬷嬷,地位还不能太低,高大夫人得了建议,便一直烦恼着要怎么把人留下来,没想到老天爷这回帮了大忙,女儿再度有喜,她才能顺理成章的把桂嬷嬷留下来。
码头上,趁着四房父母子女依依话别,范夫人也抓紧时间与儿女话别,最后更是抱着女儿泪流不止,范安柏黑着脸好不容易才把娘亲劝住。
正在话别的杜云启翁婿,高大夫人对着女婿再三交代,高大老爷暗翻白眼,这些话这两天说了又说,临要登船,妻子还要再来一回?亏得女婿好耐性,没跟丈母娘翻脸。
他打量着四周,发现女婿那弟弟早往范家母子那儿去,忽见有两个管事打扮的人在帏帐处与人交谈,随后就见两人往范夫人处走去。
范安阳本不想哭的,可是范夫人的眼泪很有感染力,因此她也就被引得嚎啕大哭了一场,哭完了,她也快虚脱了!哭,真的是件极费体力的活计,她娘哭完了,接过冬晴递过来的茶水,一饮而尽,墨香反应就有点慢,她娘连灌两盅茶水,她才堪堪把茶端过来。
墨香看着范安阳喝完茶水,不忘拿条湿帕子给她擦脸,范安阳整个人软软的靠着她,范夫人不舍的伸手摸女儿的小脸蛋,张口欲言眼泪却抢先滑了下来,范安柏看着头疼,转头示意弟弟上前打岔,谁知那个不争气的,哭得满脸狼狈,令范安柏几要无言问苍天,左右张望想要找人来救场,就听到杜云寻略嫌清冷的声音响起。
“阿昭喜欢铃兰花,表姨回头可别忘了,让人多绣几条铃兰花的帕子给她。”杜云寻直接道,范夫人忙叫冬晴记下,杜云寻又道:“炭笔易脏手,冬天作画完不免要常洗手,表姨不妨帮阿昭挑几样护手的香膏给她。”
这么一打岔,范夫人不再泫泪欲泣,范安柏大松口气,此时那两个管事模样的人与范总管说上了话,就由范总管带过来,范总管道:“大夫人,大少爷。这两位是二老爷和三老爷身边的管事,他们途经广陵,听闻大夫人今日要进京,特来打声招呼。”
这可巧了!
范长山兄弟竟也在广陵码头?
※
送走了娘亲和三舅舅、四舅舅及叔婶们。回到范府的范安柏兄妹,忍不住相视一笑。
“怎么会这么巧,竟然会在码头上遇着。”范安阳直笑弯了眸,范安岳则是皱着鼻子,“我不喜欢四姐姐和五姐姐,她们两个看着复常哥哥,眼都直了!”范安岳直觉就不喜三房的庶女们。
范安柏轻拍他的头,倒是没就此说什么,“你的功课都做完没?可别到时候又交不出画来,被严先生追着打。”
范安岳一噎。瞪着哥哥说不出话来,范安阳同情的拍拍他的肩头,范安岳如今比她高了,想拍他的头,得抬手。累。“我记得昨天某人赖在娘亲那儿,娘亲还频频提醒,可那个某人说,不怕,不过还剩十张画而已,真要认真起来,画个一个时辰就有啦!”
那个某人脸色微变。范安柏怒视他,“上回不就说过你了,功课得认真画,不能应付了事的吗?你又……”
“大哥,大哥,我不敢了啦!大哥!”范安岳跳起来闪避范安柏的拳头。“我这就去画画了,这就去了!”
侍候范安岳的丫鬟哗啦啦的跟着走,待他们去远了,范安柏才摇头道:“这小子什么时候才能有长进啊!”
颇有恨铁不成钢的意味,范安阳看了直笑。范安柏看她神色正常,只眼眶仍有点红,鼻头也微红,心底暗叹口气,“今儿我们一起吃饭,对了四舅母她们……”
“方才在码头边,四舅母就说了,她们今儿要在二舅府里用过晚饭才回来,想来是有事要跟外祖母和二舅商议吧!”
四房还要忙着娶媳呢!不可能在广陵待太久,丁老夫人说过,她和二夫人要回老家帮忙的,老夫人回东陵,二夫人也要回去,三夫人更要回,想来四夫人是要问个准信吧?
“大哥,外祖母要回东陵,那我们?”
“除了小路要书院、严先生两处跑,你也得上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