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斗战胜佛之悟空传-第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太上老君又请来菩提和阿弥陀两位上神,四上神合力战通天教主,通天教主落败,阵中四剑在乱中分别为玉鼎真人,道行天尊,广成子,赤精子摘取,破了这所谓的诛仙阵。

  而菩提,阿弥陀趁机救出文殊,普贤,以及慈航,三人,那三人获救,自是对菩提,阿弥陀感激不尽。

  至此乾坤之战终于结束,结果已出,众神归位,各自封神。


第十七章 :《玉帝登基成九鼎 ,诸神之职各分封》

  元始天尊和灵宝天尊本意不愿参与争夺,只是听凭那道德天尊所言,乾坤之战结束后是以支持道德天尊的人数便占了多数,此事就此议定,由那张姓之人来做新的天庭的天帝,命名:“玉皇大帝,”而又选一先天阴气所化之女为王母,辅佐天帝,为女仙之首。

  这真是:“冥冥之中无需争,命里若有终归有,命里若无终是无,终极尊贵天注定。普世凡人因得到天尊扶植,无名状成了掌管了天宫的玉帝。”

  玉帝、王母得到德天尊之力初获尊位,一切都听从其安排,凡遇大事均向天尊请教,对天尊是言听计从。

  又按照天尊的规划提议依据实现拟定好的封神结果建立了天宫的编制,上有玉帝,中间有文武群臣,那文臣之首安排太白金星,下有各种值守,日月星辰,风雨雷电,还有那阴间,归于阎罗,海中归于龙王,各路神仙,各司其职,这早已经有所安排,因此各自归位,无有障碍,其中不少神仙也成了太上老君的弟子。

  道德天尊早有自己的安排,以道为名,立道为教,创建了道教,正式以三清:“玉清元始天尊,上清灵宝天尊,太清道德天尊”为最高神尊。

  天上神族皆需加入道门,尊三清为师,听三清教诲,方可在天庭任职。地界人族,愿意归从道门修行的,都可加入,习学道法,甄选其中修行有道者参与天庭诸事。

  这样一来,那些本欲修行的人族,一见是有了归属,便纷纷来投,加入道门。

  而那所选玉帝、王母二人本没学什么精深道行,也不会什么法术,得以掌管天庭帝位,完全得益于道德天尊率领其徒众的鼎力扶持,二人做天帝,王母,方能依照道德天尊的治理方法治世。

  而道德天尊自己却依旧以三界外的超脱之道教教主身份,在三十三重天安居炼丹,却能实际执掌天地,完全实现其最初的打算。

  新的玉帝首要的一件事准备登基大典,因此是大兴建筑,安排能工巧匠,把这九重天建成三十三座金碧的天宫,又建七十二重辉煌的宝殿,其中那新的议事大殿灵霄宝殿最为雄伟,高大宽广,琉璃造就,宝玉装成,终日霞光万道,紫气千条,瑞彩祥云,缭绕不绝,亭台玉阶,金柱红瓦,盘龙附凤,麒麟列立,金钟铜鼎,朱门金钉,宽阔威严,正面中央玉阶上,摆放玉帝王母宝座,绽放金光,宝翠屏风,琉璃灯盏,繁花瓷瓶装点,玉阶下,金丝红毯,供众文臣武将立于两旁,是个专门用于上朝议事的地方,宝殿间玲珑雕画,紫木回廊相连,两旁仙花奇草相伴。

  人员安排齐整,天宫建造完毕,玉帝择吉日在灵霄殿行了登基大礼,天地人神鬼凡有职位者尽皆到齐,天上、地下、海外诸仙,十洲三岛仙翁,地仙之祖皆来朝贺。

  新晋玉帝华服王冠,在灵霄殿上正襟而坐,王母在旁,接受群臣和天地诸仙神的礼拜。

  三清先上前行拱手鞠躬之礼,列首席,而后二神依次问候,然后群臣按职位序列跪拜,太白金星主持大礼。

  玉帝统领武将,太白金星领文臣,辅有四御,又有五斗、六司、七元、八极、九曜、十都、二十八宿各司其职,分列两旁,好大排场,十分威风。

  在道德天尊的精心遴选安排下,玉帝颁布首道圣旨分封诸神,其中有三百六十五位正神,各司有职,分别是:

  “雷部主神雷公、电母掌管雷电,还有雷部风婆催云助雨护法,而那兴云布雨具体之事便交予了龙王。火部主神归了火德星君,原火神祝融只管火之神,而不管火之型。水部主神归了水德星君,原水神共工只管水之神,而不管水之型。斗部主神,东斗星官,西斗星官,中斗星官,中天北极紫微大帝,南斗星官,北斗星官,群星。”

  被降伏的参与争斗诸妖之中挑选了二十八宿,上古神兽化作星宿的象征:“东方青龙为:角木蛟、亢金龙、氐土貉、房日兔、心月狐、尾火虎、箕水豹。”

  南方朱雀为:“井木犴、鬼金羊、柳土獐、星日马、张月鹿、翼火蛇、轸水蚓。”

  西方白虎为:“奎木狼、娄金狗、胃土雉、昴日鸡、毕月乌、觜火猴、参水猿。”

  北方玄武为:“斗木獬、牛金牛、女土蝠、虚日鼠、危月燕、室火猪、壁水貐。”

  还有:“天罡三十六星,地煞七十二星,和九曜星官。”

  四位天王正神脱颖而出,四大天王是:“增长天王魔礼青,广目天王魔礼红,多闻天王魔礼海,持国天王魔礼寿,安排了四大天王分别掌管了四方天门也就是目前的四大部洲。”

  四海归龙王,分别为:“东海龙王敖广,西海龙王敖闰,南海龙王敖钦,北海龙王敖顺。”

  蓬莱、瀛州、方丈三山正神,泰山、华山、衡山、嵩山、恒山五岳正神。

  此外还有千里眼,顺风耳二神。

  天兵天将以及天河水军暂由玉帝直接统领,待有合适帅才,再交由其执掌。

  初始天帝太乙天尊在玉帝登基之时,被安排辅佐玉帝成就王位,封东极青华大帝。

  太乙天尊好救助苦难,在传授玉帝帝王之法,辅佐玉帝初步安定帝位之后便不再服侍玉帝左右,仍领帝尊称号,在天地间解救众生苦难,人称太乙救苦天尊,建造东极妙严宫,又将那狮驼王赐天尊为坐骑,那狮驼王乃是一只九头狮子,十分威武,在伏魔大战中被擒,如今不得不屈服。

  道德天尊又找来原本辅佐三清的四神帮玉帝打理诸事,分别是:“紫微星中天紫微北极大帝,协助玉帝执掌天经地纬、日、月、星、辰、四时气候,呼风唤雨,役使鬼神,万象、万星。南极星南极长生大帝,协助玉皇执掌人间天售祸福。勾陈星勾陈上宫天皇大帝协助玉皇执掌南北极与天、地、人三才,并主宰人间兵革之事。承天效法土皇地祇,协助玉皇执掌阴阳生育,万物生长与山河大地。”

  道德天尊又主导制定颁布了详细的天地运行规则和礼数,至此天地终于秩序得以井然。

  日月穿行升落,何时生风,何时落雨,甚至那降雨的滴数皆有详细规定。

  龙王尊享龙宫,执掌降雨的实施,阎罗判官判定生死轮回年数。

  接下来大排筵席,玉帝、王母与众仙同饮。

  菩提,阿弥陀虽受邀请,却没有出现在列。

  自此每日各路仙班灵霄宝殿上朝,参拜玉帝,王母一旁落座,建立了礼法,一切终于一统,道德天尊大愿已成,因其千万载辅佐上天大帝,因而从此称太上老君。


第十八章:《人间治世得初成,众神合力创世间》

  魔族瓦解,天庭开辟,玉帝登基,事务繁多,经过许多时日,在加上太上老君和太白金星的倾力打理,总算是有了头绪,逐渐按部就班。

  这一天无事,玉帝与王母闲聊些常规的事务,王母拿出几个水灵粉嫩的仙桃给玉帝说:“这是我从上青天十七重天的鸿钧老祖那里的那颗仙桃树所摘的几个仙桃,可延年益寿,你我二人来尝尝最新采摘的鲜桃。”

  玉帝一见,大为欢喜,这蟠桃乃是仙果,数千年方能成熟,有长生之效,只有耳闻,却不曾吃过。

  于是和王母二人把仙桃分食,果然是唇齿留香,甘甜美味之极。

  吃完,留下几个仙桃核,那仙桃核也与普通桃核不同,上有紫纹。

  玉帝见那桃核感叹道:“这真是好仙桃,只是我们在天宫主事,也不能常去弥罗宫经常品尝,仙桃原本也稀少,更不好和众仙分食。”

  王母道:“说得也是,我看那天宫有片空地,不如将此桃核种在那里,开辟一片桃园,你看如何?”

  玉帝道:“这倒是非常好的主意。”

  于是王母叫来一班人等,将那几个桃核小心放到空地种了,又安排专门的人按时松土浇水,好好地建了一片园子,起名蟠桃园,天宫刚刚新立,缺人手暂时还没有人看管,也以为是上天之地,无需看管,就只安排了土地,又叫几个浇水的力士洒水除草。

  没想到此举给天宫引出了一场大乱,当然这是后话。

  那蟠桃落地生根,有人专心打理,逐步繁盛,王母偿三次去弥罗宫取桃引种,先后种有三千六百株。

  园内最里面一千二百株,是王母最早选那大颗上等紫纹缃核仙桃种下,九千年一熟,人吃了与天地齐寿,日月同庚。中间一千二百株,层花甘实,六千年一熟,人吃了霞举飞升,长生不老。靠外面一千二百株,花微果小,三千年一熟,人吃了成仙了道,体健身轻。

  上天逐步安生,复又许多年数,天地人神历经无数劫演化,天无所变,地有所化,人类繁衍,逐渐增多,人多则乱而无序,需要教化治理。

  道德天尊因此派伏羲下界治世,伏羲乃是天之元神所化,是为天皇。

  与之对应,大地元神所化女娲是为地皇,曾创造人类,并传授人类婚配繁育之法。

  伏羲与那天尊学得阴阳八卦之法,下得界来,受人类尊崇,先教授人类祭拜天神,又教授人类狩猎捕鸟,结网捕鱼,人类得以饱腹,后伏羲又传圈养野兽之法给人类,从此人类得以足食,不再为饥饿困扰。

  女娲治世之时,又进一步发展了婚配之法,将人类区分以名姓,种族,人类不再近亲通婚,得以进化,且有了嫁娶之规矩。

  期间老君又点化了有巢氏教人类建筑居所,燧人氏教授人类生火之法,人类得以安居、熟食。

  人族中又有得道者神农,见大地植物生长,领悟种养之法,且遍尝百草,修练出医治之术,传与人类,从此人类定居,不再为吃住烦扰。

  太上老君逐步将人族治理交予人族自身,神农被太上老君授意位尊人皇。

  人类也渐渐开始多有习学修练之法者,增长天地之灵气,得道成仙。女娲则隐居黎山,化身黎山老母。

  后人称这一阶段为:“三皇治世。”

  此三皇为神祇,后又有五帝定伦,五帝则为凡人中的圣者。

  人族首领神农,晚年逐渐昏聩,没有精神治世,因没有魔族的入侵,人族诸部落之间开始互相争斗、侵犯。

  地上造出的生灵人族,历经繁衍数量已多,而性情也分,有冷僻好争斗者,有能感知他人冷暖者,有独自自省者,有祭天拜神者。人类本性,好以群分,逐步迁徙集中。

  三清为避免人族如当初魔族那般大规模群体混乱或联合生乱,遂将天下分为四大部洲,分别是:“东胜神洲,西牛贺洲,南赡部洲和北俱芦洲。”

  又安排了四大天王分别掌管了地界四大部洲。

  其中,东方持国天王,慈悲为怀,保护国土,以乐聚众生,负责守护东胜神洲。南方增长天王,能令众生增长善根,负责守护南瞻部洲。西方广目天王,天眼随时观察世界,护佑民众,为群龙领袖,负责守护西牛贺洲。北方多闻天王:多闻多识,以福德闻名,护持财富,负责守护北俱芦洲。

  那南瞻部洲黄帝的部族善战,与神农后裔炎帝部族征战获胜,遂炎黄合二为一,安民四方。

  后有蚩尤作乱,黄帝与蚩尤战于涿鹿,最终黄帝获胜,斩杀蚩尤,天下太平,逐渐一统。

  连同黄帝、炎帝在内,共有五帝依据天帝之法,治世安生。

  五帝乃是:黄帝,炎帝,颛顼,尧帝,舜帝。

  黄帝名为轩辕,生于神农之末,后有黄帝之孙。颛顼,善谋知物,带领众生祭祀安居,被尊位圣帝。

  其后是尧帝和舜帝,二帝所在时期,地上大水为害,二帝安排人治水,虽未平定,但也有功绩。

  最终大禹在老君处求得定海神针,才彻底平息水患。

  五帝期间,人类渐序有了伦理纲常,上下尊卑,仿照天庭逐步建立了完整的帝王将相传承体系,是为五帝定伦。

  其他部洲也各有圣帝出世,安定伦常。

  此时天庭上下平日别无他事,每日无非上朝议事,完毕各回各处,整日整肃严谨,大部分场合均不苟言笑,列行公事,那仙神亦是灵体,久而久之也难免寂寞,百无聊赖。

  玉帝和王母也是看到这一点,看到那人间歌舞祭祀欢乐,这才考虑到安排些娱乐之事,以作调剂。

  王母乃女仙之主,此事由她来办理。那天上神仙众多,也有随从女仙,王母看看周围女眷,怎奈皆是些侍奉人员,未有专职歌舞人选,且那些天庭现有的女眷也大都不精于歌舞礼乐之技,看来得为此专门挑些人选,遂将此事安排传扬出去,让那仙班如遇此类良才,皆来推荐,必有赏赐。


第十九章:《二神为创新法则,阿弥转世再修行》

  话说当日那菩提与阿弥陀从太上老君的兜率宫出来,回想此前的一番争斗,不禁感慨番多,二人一路走一边商议未来应做何打算。

  阿弥陀看着菩提问道“太上老君此次安排,于理有所不妥,想当时不之三清,而我们二人也得了鸿钧老祖之道,我等平定水火站乱之争,道兄更加是在除魔之战中倾尽全力,而此次封神大战我二人全力战斗通天教主,并且救出来众多神灵,所以我等执掌新天地理所应当,那太上老君却从人间寻一人间之人,不知道兄有何打算?”

  菩提道“此乃天意,也许是你我杀伐太重,所以该得此报应。而太上老君执掌此界规则,而太上老君的旨意也就是鸿钧老祖的旨意,加上又有其他二清在,我们不能与他直接相争,至于他为何选择人间的凡人来当天庭的执掌者,我想可能他还是想在背后掌握实际吧!”

  阿弥陀点头说道“道兄所言即是,应是如此,只是不知你我今后应该如何打算!”

  菩提道“此界天地之大,道路自有千万条,只是想要在此界修行,我们有两条路可走。”

  阿弥陀问道“哦,不知道兄说得是那两条?”

  “这一条是,你我从此只管修道,将来传道于天下,未来也能得个弟子满门的因果。”

  “此是甚好,我尽力此番倒是也有此想法”听到菩提的建议,阿弥陀甚至对另一条急切问道“那第二条呢?”

  菩提继续说道“这第二条就是按照太上老君的说法,我等投入此界,待转世之后便有机会执掌此界,成立大统。”

  阿弥陀听完看着菩提说道“此法也妙,不过转世修行可不是简单的事,一是转世之后将成为凡人之体,须要重新修行,能否得道,不得而知。二是转世之后已不记前世记忆,若无人点化,都不知道自我前生,真不知如何是好!”

  阿弥陀继而叹息道“这转世确实不易,不过一切都是有因有果,若转世之后不能得道,忘却前生,恐怕也是天意啊!”

  “听兄弟的意思,似乎是有转世的意思,不知我猜的对否。”

  阿弥陀笑而不语,二人一路前行,都沉默不语,各想心事不知不觉中,已经来到了之前修行的西牛贺洲界。”

  阿弥陀突然停下云头,对菩提道“四方各界众生尚有众多苦难,我等理应做番功果,普渡众生!”

  菩提看出阿弥陀的转世决心已下,对阿弥陀说道“兄弟若心意已决,我愿给兄弟来世做个引见。”

  “哦,不知兄弟如何引见。”

  菩提继续说道“我也不欲争那此界统领,只修道法,不欲转世。待兄弟你投胎后,我自会唤起你的前世记忆,你见到我便会回想起前世记忆。”

  阿弥陀一听连忙行了个大礼,说道“道兄转世再创之恩,我将永生难忘!”

  菩提言道“呵呵,你我都是从外界而来之神,孤身一人而来,所以道兄不必客气。还不知你是否已经有了投身之处?”

  阿弥陀道“我曾观察我们所巨之处,那西牛贺洲有一迦毗罗卫国,那西牛贺洲释迦族国都迦毗罗卫国,是妙德居法之处,其国人上下奇心,有尚武精神,而且那国王净饭王,勇武善战,被选为部落联合首领那,王后摩耶夫人,仁慈端庄,二人恩爱有加,现已怀胎十月,颇和我心意。”

  菩提道“既然如此,道兄已然选定投身之所,那便是甚好。”

  “二位,且慢。”

  阿弥陀道“道兄的恩情来世有缘再行答谢!”

  说罢,便要转身投向人间,忽听到身后有人高声呼唤!“恩人慢走!”

  二人回头一看,见是文殊,普贤,慈航三人。

  原来,这三人被阿弥陀与菩提从通天教主的诛仙阵中搭救之后,三人一直想寻找机会感谢二人。

  今得知二人西行下界,特地前来感谢封神大战时救命之恩,来到眼前,先行大礼相拜,见二人似欲向前,便问“二位这是欲前往何处?”

  二人见是此三人,也不隐瞒,说了打算,文殊,普贤和慈航三人一听,感念当日的大恩大德,愿意一同前往下界转世,尤其是那慈航,许诺来世也要跟随,阿弥陀,菩提甚是感动。

  五人在西牛贺洲界前依依不舍,也还是惜别,互道来世相见,自此别去。

  话说,阿弥陀已投人凡人之胎,依释迦族风俗,王后摩耶夫人在侍卫护送下返娘家待产,一路上有护驾亲兵以及各个服侍人员左右。

  这天是四月初八,天出明日,碧蓝如洗,间缀祥云,清风如影,群鸟盘旋,正是一片吉祥景象。

  怀孕的王后和一队人员正行至一处苍翠清净之林时,忽见那林中百花争相盛开,异香袭袭,王后遂令众人停脚歇息,众人围护,卫士四周看守。

  就在此时,迦毗罗卫国迎来了一位新生的小王子。

  一时间,大地呈显吉祥之兆,帝释、梵天化身示现,守护四周。

  天女散花,天乐庄严,刚出生的小王子被美妙甘露沐浴浑身。

  这小王子不是别人,正是未来的释迦摩尼佛祖,也就是转世的阿弥陀。

  初生的王子被好好守护,送至国王处,国王大喜,举国皆庆,取名为:“乔达摩悉达多。”

  迦毗罗卫国迎来了王位的继承人,举国大庆。

  菩提眼见到阿弥陀投向人间,已然转世,遂化做一颗高大的绿树,立于释迦王子之家不远的地方“伽耶城外的尼连禅河对岸”

  迦毗罗卫国举国旨庆,不觉间王宫门前不远的河岸边多了一颗大树,高约百丈,枝繁叶茂,冬夏长青,树下有一个莲花座,座上刻有“菩提”二字,人们就称之为菩提树!此树下可遮日挡风避雨,奇的却是普通人无法近前坐上那莲台。

  话说阿弥陀投身成为迦毗罗卫国王子,乔达摩西达多,在精心呵护下,逐步成长。

  十六岁前,王子过着奢华而舒适的生活,兼习兵法武艺,善骑射击剑。

  适逢迦毗罗卫国国内正混乱不堪,国家四处群雄众起,强敌外侵,内外患频繁。

  王子年青好战,随国王统领部落军士四处征杀,作战无数,战争中,王子骁勇善战,立下无数战功。

  至十九岁上时,国家逐渐平定,王子连年征战,东征西讨,安定了四方,还夺取了大片其他部落的领地,威望巨大。

  但是,随着领地的不断扩张,战果的不断增长,王子乔达摩悉达多见了无尽的非命之死,家破人亡,妻离子散,渐渐厌倦了眼前的殊死争斗。

  开始的一念厮杀的信念,如今却变成无尽的迷惘,他开始考虑自己所做的一切,到底是因为什么,是为了什么?

  是为生存?生存可以有多个方式,为何以消灭他人的生命为最终追求的结果?

  是为部落?自己的部落和别人的部落有何不同,难道去屠杀别的部落仅仅是因为自己生在释迦族?

  是为荣誉?来自内心的这些被称作荣誉的东西是最脆弱和随时消逝的虚无。

  是为欲望?如果人为满足自身的欲望必须以牺牲他人为代价,那么这和魔鬼又有什么区别?

  乔达摩悉达多看着用生命的血腥换来的安定的国家,看到了人间各种因战乱贫病而生不同的痛苦。而且无论是谁,无论贫富,都无法摆脱生老病死的最终命运,不禁感慨万分。

  这乔达摩西达多此时坚信,世界上应该存在一种永恒的东西,不会因贫困和富裕而动摇,也不会因为任何瞬间的痛苦或者死亡而消失。

  这,应该是一种信念。

  这种信念到底是什么,乔达摩悉达多心中只是有个隐约的影子,却没有明确的答案。

  又过十年,于是他决定解甲出游,游走四方,去寻找那心中的信念。


第二十章: 《燃灯点化遇菩提,阿弥得道悟真性 》

  王子将心中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