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宋好屠夫-第20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蔡京最先收到消息,然后无数差吏小厮满城飞奔,蔡京更是第一个到得皇宫之外,随后太监飞奔入后宫之中。
  皇宫片刻之后灯火通明,赵佶已然就在垂拱殿安坐,蔡京带着几个心腹官员最先赶到。
  七十出头的蔡京还在手忙脚乱拜见,万岁之声还未出来,赵佶已然怒道:“到底是怎么回事?童贯在何处?蔡攸又在何处?”
  蔡京刚刚俯下去的身形,立马止在半空,口中喊道:“陛下,童太师与蔡攸的奏疏先后而到,皆在臣手中,还请陛下先过目。”
  赵佶站起身来,大袖一挥,口中喊道:“不看了,你直说就是,郑智为何违抗朕之旨意?”
  童贯的奏折先发,蔡攸的奏折后发,却是之间也并未相隔多久,终究还是差不多时间到得东京,先后之别,已然没有多少意义。
  蔡京闻言,开口说道:“陛下,以蔡攸之奏,郑智对于陛下圣旨之策,颇有意见,几次公然出言诋毁诟病,随后郑智胆大包天,竟然私自下达军令,领兵渡河北上,此时只怕已然与辽人打起来了。”
  童贯终究还是不在东京,话语权都在蔡京一人身上。
  赵佶闻言盛怒非常,答道:“岂有此理,童贯身在前线,如何大军会被郑智带走?”
  蔡京连忙又答道:“陛下,显然是童贯在军中并不真正掌管兵事,而是坐由郑智一手管辖军队,所以才给了郑智可乘之机,童贯渎职如此,合该治其之罪。此番陛下的檄文刚刚发往燕云之地,郑智立马大军而出,已然把陛下置于反复小人之境地,伤我大宋颜面,损我大宋国体,郑智更该治其大罪。”
  蔡京说完,回头看得一眼左右,范致虚连忙开口道:“陛下,太师所言极是,此番不赶紧把郑智拿捏住,时间日久,郑智必是祸害。郑智手下十几万大军,威胁之大,不言已明,还请陛下早作定夺。”
  赵佶听得二人话语,见得座下官员大多连连点头,心中忽然有些顾虑,开口又问:“若治郑智之罪,伐辽战事,该当如何?”
  蔡京往前走得两步,微一躬身,开口又道:“陛下放心,辽乃将死之国,我军十数万之多,辽人必不能挡。即便没有郑智,此战必是大获全胜。陛下此番要当机立断,以免祸国之辈有可乘之机,定要保得国器之安稳。”
  蔡京说到这里,才真正触动了赵佶的内心,保得国器之安稳,显然也是保得赵家之安稳。
  蔡京说完,秦桧也上前来道:“陛下,郑智谋逆之心,由来已久,臣之御史台,也多有风闻,却是一直不得确凿之证,不敢胡言乱语。此番酿此大祸,臣罪无可赦,还请陛下责罚。”
  秦桧话语之中很有几分技术含量,明理是自己请罪,实际上就是坐实郑智谋逆之事。
  赵佶已然不再犹豫,面色狠厉开口说道:“速速发圣旨往河北,着蔡攸带人捉拿郑智家眷,定要拿住郑智之子,带到东京为质。速速派人拿朕之金牌渡河往辽,召郑智入京述职。”
  蔡京闻言,连忙答道:“臣这就去办妥。郑智家眷皆在沧州府衙,蔡攸带人,必然擒得正着,有人质在京,郑智必不敢轻举妄动。陛下安心即可,臣等誓死也要保得江山社稷之安稳。”
  赵佶虽然面色全是愤怒,却是内心也有慌张,大宋最精锐的十几万大军,皆在郑智手中,若是郑智真的反叛谋逆,威胁实在太大。便是当初梁山贼人那一份进攻东京的军事计划,都能让赵佶心中起不少波澜,何况此时领兵大将之变。
  近三四百年,领兵大将兵变,鲜少有不成功的。郑智一个动作,对于赵佶来说,已然是莫大的威胁。
  只听赵佶又道:“一定要安抚军中之将,郑智谋逆,军中之将大多受其裹挟,并不真正知晓其中原委,只要率部脱离郑智者,全部官升一级,赏钱十万贯。”
  赵佶之慌张,立马表现在话语之中。军中若是能称为将的人,能有几百,一人十万贯。那便是几千万贯。此时这个大宋朝廷,把皇宫都卖了,也卖不到这么多钱。
  蔡京闻言拱手说道:“陛下早些歇息,臣即刻去办。”
  赵佶一脸担忧挥了挥手,蔡京已然带人往殿外而出。
  就在蔡京马上要出殿门之时,赵佶忽然开口又喊道:“再传令童贯,让这个老阉货一定要把大军稳住,但凡有失,叫他千刀万剐,不得好死。”
  蔡京闻言,连忙回头再行一礼,方才出门。赵佶却是又坐在了龙椅之上,一脸担忧之色,还有太监递上来羊毛大氅。直到此时,文武回头才发现,这位皇帝陛下竟然连衣服都未穿齐整。
  不得多久,又有一队人马半夜出城,冒着风雪飞奔往北。
  归义城中,四处都是安抚民心的布告,大军虽然把城池挤得没有一处空闲之地,城中民众却是并未受到多少影响。
  即便是家中有人在守城之时战死战伤的,竟然还能得到郑智的抚恤,这一点倒是出乎所有人的意料。
  斥候派出去无数,尽皆往北,其中也有几个人能熟练制作地图。
  郑智手中也有百多年前的地图复制本,挂在归义县衙之内。
  童贯与蔡攸在拒马河南,两人身边已然没有几个军汉,除了各自护卫,便是被郑智留在雄州的几十个州府兵马统制。
  蔡攸在大帐之中喋喋不休,童贯却是不言不语,任由蔡攸说来道去。
  便是童贯心中,也有无限唏嘘,郑智忽然好像在一瞬间变了一般,让人难以琢磨。但是回过头来想,以郑智的性格,如此行事,似乎又在情理之中。
  郑智给童贯的印象,就是一个完完全全的军汉,想事情的逻辑方式也是相对比较简单,少了一份对于官场与政治的认识,多了一些真性情。为人有情有义,胆气十足。
  敢奋死之人,必然少了许多变通的余地。但是郑智又并不傻,相反有些时候还聪慧过人。
  童贯心中一团乱麻,想的这些在此时来说也是多余。却是童贯也没有办法解决面前这些事情,郑智,终究不在掌控之内。
  想到这里,童贯忽然发现一个事情,便是郑智,似乎从来都没有在掌控之内。亦或者说童贯也没有想过要去如何掌控郑智。
  蔡攸还在喋喋不休:“童太师,此番若是郑智不回头,你也少不得罪过,看你到东京如何与官家解释。”
  蔡攸显然是看童贯不言不语,以为童贯心虚,话语越发没有了分寸,此话一出,已然就有点威胁童贯的意味了。
  童贯此时正是心烦,听得这句不善之言,开口怒道:“你算个什么东西?少在此处聒噪,滚出去。”
  童贯显然也不是一个好相与之人,旁边蔡攸叽叽喳喳这么久,童贯也忍无可忍,怒气而出。
  这一句话,倒是把蔡攸给镇住了,只见蔡攸面色一白,停顿许久,开口又道:“童太师,你这是什么意思?难道郑智不尊圣谕,你还能不负责?”
  童贯闻言更怒,口中语调提升不少,吼道:“腌臜泼才,给我滚出去。”
  童贯此时一脸震怒,左右护卫十几人也是忠心,立马怒目而瞪。
  蔡攸更是吓得一跳,伸手指着童贯,脚步却在往后,口中还道:“童贯,看你能嚣张到几时。”
  童贯见得蔡攸步伐已然快到门口,也懒得再去争那口舌之利,回头坐在座椅之上。蔡攸终究还是少了一些勇气,拂袖冷哼出了大帐。
  归义城,第二日大早。
  “启禀相公,涿州城门紧闭,城头之上并未有辽人大军,只有大约三千之数。涿水以北,也未发现辽人大军踪迹。”燕青大早进城禀报。
  郑智闻言问道:“前哨游骑,过涿水多远了?”
  “相公,最前头的斥候已经过了涿水六十里,只见百姓,不见士卒。”燕青答道。
  涿水,就是涿州城以北的一条小河,过了涿水七八十里,就是良乡,过得良乡便是宛平,然后就直入燕京了。从拒马河到燕京,总共不过二百里地。
  燕云十六州,是东西方向上的一条狭长地带,从后世山西以北到北京天津之地。也是长城以南的区域。
  最近之处,从沧州渡河,过武清、蓟州等地到长城脚下,也不过两百三四十里的距离。这个狭长地带,也是现在辽国还剩下的主要地盘,往西北过张家口入草原,广袤的草原,并非如今辽国的根基所在。
  “所有军汉物资皆已到达归义,速速击鼓,命令米氏与往利为先锋,先到涿州城下围困,某率中军随后就到。”郑智此时知道机会还在自己手中,兵贵神速,占领了涿州城,与燕京也不过一百多里地了,耶律大石大概也该到了。
  就看郑智与耶律大石谁会先到涿州,如果郑智先到,耶律大石已然回天乏术,只能退守燕京。若是耶律大石先到,也要让米氏与往利阻拦一番。
  大炮乃攻城利器,没有大炮,攻打涿州城也不是一时半会,必然是久战。所以郑智后去,也是要押送大炮往前。
  童贯于雄州大帐之内,看着前方送回来的战报,眉头紧皱,口中喃喃而道:“唉……归义虽破。此番却是不如你意想了,河北与西北不同,就算得胜而归,取了这燕云十六州,你我也皆不会有个好下场。最好的下场就是如种师道那般留得一条小命。”
  童贯自己叹息,看着手中的战报,口中说的你,自然是指代郑智。童贯此时心中平复不少,也就能想通许多事情。知道这番事情之后,自己一个太监兴许好说一点,小命应该不会丢,郑智怕是难以渡过劫难。
  童贯自言自语,左右护卫也是一脸着急,这些随童贯到处奔走的护卫,也见多了战阵,能留到现在还跟在童贯身边的,大多都是忠心敢死之人。最初跟在身边的柯军之辈,坟头草都已郁郁葱葱。
  “唉……”童贯站起身来,反复幽叹,开始踱步不止。
  米氏与往利,六千铁甲骑兵,飞奔往北,几个时辰就到了涿州城下,涿州城头,早已如临大敌。
  所有军汉都在城头之上,无数守城的器械与物资,都在往城头上运送。
  米真务与往利德两人对视一眼,各自打马左右,主力绕城往北,主要是要堵住涿州城北门。也就是涿水南岸。这也是郑智的命令,要在这条小河处挡住北方来援之敌。
  米真务刚刚待得北门之外,远处河岸,开始出现无数隐隐约约的人马,铁甲骑士与步卒,皮甲步卒,从河边大道而出,不得多久就铺满了河岸。
  米真务与往利德二人用党项语说得几句,身旁七八个骑士打马回头,直奔南方而去。
  耶律大石来了,这个横扫中亚的传奇人物,终于来了。
  党项骑兵也开始集结,然后分出几营人马在河岸来回巡弋,兵法有云:半渡而击之。
  有这一队人马在河南岸,耶律大石必然不敢轻易渡河。这就是郑智的先手。
  往利德已然引兵往城墙之下而去,手中的弓弩开始往城头之上攒射。给城内的守军施压。就怕城内之军冲出,搅乱的战局,让对岸的辽军趁机渡河。
  郑智接到战报,更是不断催促着大军往前。
  却在此时,蔡攸竟然已经接到了从东京而来的圣旨,一千里的距离,大道之上,竟然三日两夜就被送到,这个速度,已然是几匹马轮换飞奔的极限中的极限了。
  送信之人直接把圣旨交到了蔡攸手中,并不往童贯处去,显然也是有人安排好的。
  蔡攸接过圣旨,看得片刻,心中大喜,脸上都红光满面起来,点齐左右几十号护卫直往雄州城而去,已然是要调兵遣将,去沧州捉拿郑智家眷。
  却是这军中主帅童贯,在大帐之中,对此毫不知晓。


第五百四十三章 随我再战一阵(一夜写了八千八百字,不分章节了)
 
  “还是官家圣明,如此一招,必置郑智于死地。”蔡攸边往外走,口中边道,心情着实不错。沧州大军皆是北上,郑智的心腹也都往北而去,此时到沧州去拿郑智家眷,显然就是手到擒来之事。
  只要拿到家眷,郑智必然投鼠忌器,不敢肆意妄为。此番蔡攸直奔雄州,便是要抽调一些人马,再到河间府,也要抽调一些人马。
  虽然两地不过都只剩下几百老弱,但是蔡攸也不在意,凑上千余人手,沧州就算又冥顽不灵之辈,也必不可挡。
  直出营门的蔡攸想到此处,心中大好,脸上不自觉泛出了笑意。
  忽然蔡攸面色一变,像是想到了什么,开口说道:“不好!难怪郑智上阵也把儿子带上,原来是早有准备,早就打算好要做这谋逆之事。拿不到郑智之子,只怕……”
  圣旨之中,明确要蔡攸把郑智的儿子擒拿在手。此番郑智的儿子已然过了拒马河,还到哪里去拿。
  没有了郑智这个儿子,这些家眷的意义就小了太多。对于古人而言,女眷相对而言实在算不得多大分量,郑智又没有父母在世,更不谈孝道的绑架。
  蔡攸此时才忽然想到这个问题,直以为郑智城府之深,早早就准备妥当了。
  身旁一个护卫头领开口说道:“学士勿急,听闻郑智之妾刚刚生产,想来也可拿捏。”
  蔡攸心情一松,旋即又问:“郑智之妾,生的是男是女?”
  那护卫想了想,开口说道:“似乎是个男孩,也有可能是个女孩。管他是男是女,在东京的时候,小的听说这郑智极爱这个小妾,花了几十万贯从矾楼赎买来的。既然这么在意这个小妾,想来也能拿捏得住。还有其正妻,也就是嫡子之母。应该都值得一些分量,把这些人都拿在手中,郑智只怕也不敢乱来。”
  蔡攸闻言心头松了不少,口中只道:“想不得那么多了,先把人拿了再说,就怕把人送到东京,陛下怪罪。待本使写一封奏折,解释一下郑智之子的事情,如此官家便更清楚知晓郑智早已居心叵测了,上阵还把几岁的儿子带在身边。”
  郑智显然没有想到这些事情,出兵之时,也未想过会有抗旨这么一件事情。更不存在早作谋划。郑凯在军中,当真也是机缘巧合。
  郑智兴许还未想过赵佶会派人到沧州去捉拿自己的家眷,也是郑智内心之中对于这件事情并没有真正认识到其中的严重性。一直只在军事层面想问题,想着如何打赢战争,等待凯旋之时有一个道义上的正当性,也让赵佶没有明面上的借口向自己发难。
  军事之外的事情,郑智真没有多想。更没有想到一向舞文弄墨的赵佶,会如此心狠手辣,毕竟自己还是在为这大宋打仗。
  雄州知州和诜见得蔡攸急忙而来,看了看圣旨,也不多说,城中四五百号老弱军汉直接调拨而出。
  蔡攸更是马不停蹄,又往河间府去,到得河间府,再东进沧州。
  涿水北岸,一个穿着并不十分显贵的汉子从人群之中打马而出,三十出头,脸上的皮肤微微发黑,透着一股坚毅。马车还有良弓箭矢,腰间也有长刀。
  汉子在左右铁甲的簇拥之下走到岸边,皱眉看着河对岸,开口说道:“南人如何这般快,竟然有几千骑兵已经到得涿水,实在出乎预料。”
  “林牙,南人领兵的叫做郑智,灭西夏之人就是他,有此速度,也并不奇怪。”身边一员军将说道。
  林牙,就是翰林的意思。这三十出头的汉子,显然就是耶律大石。
  耶律大石点了点头道:“这个郑智倒是听得许多次,萧驸马提起此人,恨之入骨。此番与之一战,不可小觑。”
  “林牙,我等该如何渡河?南人前锋在河岸把守,身后必然还有大军在路上,若是待得南人大军到来,涿州危矣。”
  耶律大石闻言答道:“不急,你看这队骑士,也不过刚刚到达,想来南人大军还相距较远,待得入夜再说。入夜之后,再想办法渡河。”
  耶律大石话语虽是如此,表情上却是一副胸有成竹,显然已有定计。这一条小小的河流,大概也是挡不住耶律大石的脚步。
  待得童贯发现蔡攸离开,心中大惊,连忙四处询问蔡攸去向,身边却是没有一人知晓,只知道蔡攸往南去了。
  童贯连忙派人往南去追,却也不是去追人,而是去打听一下蔡攸到底去了哪里。
  而郑智还在往涿州去的道路之上,无数的步卒在大道上绵延看不到尽头,载着大炮的车架被无人数牵引拖拉,压得泥泞的土路上出现一道一道的车辙。
  说来也要佩服这些古人,一两千斤的大炮,竟然马拉人推,带着可以转战千里。古人的毅力实在不是后世之人能比的。
  米真务与往利德开始安营扎寨,这些党项人如今的营寨,显然再也不能如原来那般扎个篱笆敷衍了事,而是严格按照郑智军中的规定,营寨高必须过两丈,寨墙用木必须手腕粗细。
  天色渐渐黑了下来,郑智离涿州还有二十多里。
  河对岸的耶律大石营寨开始击鼓,鼓声一直不停,连绵不绝。
  米真务与往利得二人也一直不敢睡去。心中知晓对面的辽人想过这条小河。
  耶律大石也并未用什么出其不意的计策,只是用布包住马蹄,趁着夜色,带领五千骑兵往北走了一里之后,然后转向往上游而去。
  南岸也有许多游骑四处巡弋,在上游五里左右的地方,发现了正在蹚水而过的骑兵。
  月色与积雪的映照之下,无数铁甲骑士渡河而过。
  游骑飞奔往回,便去大营之中禀报。
  米真务与往利德显然并未入睡,随即大营之中鼓声大作,无数骑士翻身上马,准备往上游去拦截耶律大石。
  米真务与往利德二人一马当先,还未出发,便听得河对岸一直未停歇的鼓点忽然紧密起来,两人不约而同往河对岸看去,月色之中,河岸上皆是骑兵与步卒,也准备就在此处直接渡河。
  耶律大石南下,七千骑兵为主力,沿路还征调了七八千步卒。一万五左右的兵力。
  此时一万就在河对岸,五千已然随耶律大石在上游过河。
  这回轮到米真务与往利德两人面面相觑了。
  “往利德,你快快带兵去上游阻击敌人,我在此处防止敌人过河。”米真务先行开口说道,已然只有分兵了。
  往利德闻言却道:“你部曲有四千,合该去上游阻击敌人,此地有我两千人马驻守即可,敌人过不得河来。”
  米真务听言也觉得有理,过河之敌必然是善战之人,待得自己赶到,敌人必然已经过了河,往利德两千人马而去,只怕战之不过,随即开口说道:“我去上游,你守在此处。谁若失败,自己承担罪责,不可互相牵连。”
  米真务心中只觉得这个往利得会拖自己的后退,自己往上游去,必然是一场大战,对面敌人还不知有多少,怕这往利德守不住河岸。到时候连累自己受罚。
  “你自去就是,我自不会牵连与你。”往利德也是知晓米真务话语意思,反倒觉得米真务败的可能性更大,自己守在河边,敌人渡河攒射就是,水里面的人,必然躲都没处躲。对于米真务的话语,也是正中下怀。
  米真务也不多说,打马就走,四千余骑兵飞奔往上游而去。
  耶律大石已然过得涿水,夜半三更,米真务往北走出不久,就听得马蹄阵阵。
  便听米真务用党项语大喊:“立功的时候到了,今日首战得胜,尔等必然都能提升到党项一等,成为自由之人。随我杀!”
  河滩之上,黑夜之中,月光照得大地雪白。两方人马还未相互看见,已然冲锋而去。
  耶律大石这七千骑兵,便是从北地一路败退到燕京,与女真人交战无数,厮杀惨烈,却没有一战得胜。
  对于生死,这些人似乎麻木了一般,坐在健马之上奔驰,既不兴奋,也没有多少喊杀,只是打马不断往下游奔来。
  耶律大石更是首当其冲,一个能考进士当翰林的文人,竟然也能上马厮杀。这等人杰,世间也是罕见。耶律大石的一生,真的可以写成一本畅快无比的,从耶律大石被迫带人西逃开始,直到进得中亚之地,以两百骑开始,征战无数,百战百胜,把塞尔柱帝国赶出中亚,还打败了西征的金国粘罕,建立起强大的西辽王朝,完全是主角模式。
  西辽之所以强大,就是因为发展模式与西夏完全不同。西夏像是着了魔一般不断与北宋死磕。而西辽则是往西发展,纵横中亚几千里,称霸整个中亚地区。这也间接说明了西夏近百年来的战略是有问题的,徒劳无功不说,还把自己越拖越垮。
  五千契丹骑兵,四千多党项骑兵,在这并不宽敞的河滩之上,忽然撞在了一起。
  这种大规模的铁甲骑兵对冲,不知有多久不没有出现过了,即便是郑智自己率领铁甲骑兵与嵬名仁明的部曲厮杀,也不如今夜这一场突如其来的战斗规模。
  夜并不黑,有月光,有白雪。还有无数飞往空中的羽箭。
  辽人的铁甲与郑智麾下士卒的铁甲也有区别,辽人喜欢在头盔之上加两个铁牛角,这兴许也是游牧民族的特色一般。以后的金人铁甲,甚至再到后来的蒙古骑兵,头盔多是这样的造型。也许是游牧的特色,也许只是因为这些铁盔大多出自辽人之手,金人与蒙古人只是缴获与继承而已。
  与女真从未一胜的辽人骑兵,面对党项骑兵,却是勇猛非常,丝毫没有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