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宋好屠夫-第24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论之法,还有一道,诡辩之道。便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这士子在这么多人面前,岂能虎头蛇尾,又岂能轻易认输。
  李纲闻言轻笑,微微扬起头来,开口又道:“《大学》还有一言,是为君子慎独,独处之时都要谨言慎行,汝于大庭广众,却是出言不逊,泼赖破口,腌臜之语。何以言德?以直报怨,便也是圣人之言,今日容汝在此诡辩,便是吾之德也。”
  说到此处,李纲微微一停,又左右去看,看得几眼,忽然面色一变,指着那人开口喝道:“《大学》还有一言,诚于中,形于外。汝今不尊君王,不律己行,形于外之鄙,诚于中之陋。小人行径,竟不知耻。吾今有德,容你之辩。以直报怨,便拿你下狱,掌嘴以知止。”
  李纲话语,皆出大学。却是也并非李纲脾气有多好,真有多少心思与他人辩来辩去。话语已然有怒。却是怒也用《大学》来说,知止能定,定能安,安能虑,虑能得。
  这士子见得李纲面色严正,话语带怒,再看得前方几十军汉,又回头看得同来的士子竟然没有一人往前来帮,心虚不已。强作了些勇气,开口喝道:“李纲,今日你仗势欺人。。。欺人太甚。今日之辱,他日必报!”
  李纲闻言一笑,便也知道今日之事到此为止了。也懒得再多言,开口只道:“十日之后,此处放榜,诸位士子回去多待十日,再来此处听唱名。高中者,必有重用。”
  说完李纲转头就走,往府衙而入。
  李纲进得府衙之后,几十个军汉却是出来了,满场众人,皆散了去。便是那挨打的士子,也不知躲入哪里的人群消失得无影无踪,便是连个名号都没有留下来。便是这世界说大不大,说小不小,他日必报的话语,大多时候都是给自己的台阶,却是李纲也懒得放在心上。
  李纲要忙的事情还有许多,便是那些试卷,也要一一阅过。有考卷,也还有策论。
  大宋的中心,东京汴梁,似乎慢慢又进入的正轨,京畿而来的春小麦,让这一座巨大的城市慢慢恢复了一些元气,瓦舍之内,娱乐又起。
  皇城之内,依旧歌舞升平。赵桓自从懂事之后便深居简出,却也并非赵桓就是那等无欲无求的性格,如今登基为帝,朝堂换血完成,大权在握,似乎也该开始享受一下身为帝王的乐趣了。
  今日是种师道第一次面见新君,也格外着重,衣衫一丝不苟,一头白发梳了又梳,拢了又拢。
  赵桓与赵佶倒是有些区别,赵佶是多开朝会,却是又不愿在朝会上多待,只为一个勤政爱民的名声。
  赵桓却是不一样,少了经常的早朝,多的是在御书房小范围内议事。倒是也让东京这些达官显贵少了每日三更起床的折腾。
  李邦彦便是这御书房的常客,基本上每日都会往皇城内走一趟。便是赵桓对于耿南仲的宠信似乎都不如李邦彦了。
  种师道大礼拜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臣枢密院副使种师道拜谢吾皇圣恩。”
  种师道升官了,也就是因为升官了,所以才有这个机会得赵桓召见。所以今日拜见,种师道的礼节也格外的到位,双腿跪地大拜而下,以表谢意。
  “不须多礼。”赵桓打量着种师道,头前也见过一次,此时却是也能感觉到种师道的不一样。几个月时间,这个种相公当真老了太多。
  “多谢陛下。”种师道慢慢爬起身来,往一边站了站,躬身侍立。
  “听闻种卿操练禁军之事颇有为难?”赵桓随意问道,显然也听李邦彦随意说了几句。
  种师道点了点头,答道:“陛下容禀,东京禁军多是老弱,操练起来意义不大,臣打算往淮南重新招兵操练,组建精壮军汉,如此可堪大用。淮西匪患,致使淮西百姓流离失所,都往淮南避祸。如今淮南流民甚多,久怕有变,招收流民入伍,本也是我朝惯用之法,也是一举两得之法。还请陛下定夺。”
  赵桓听得种师道言语,本也没有在意,正欲点头应答。
  李邦彦连忙开口道:“陛下,太上皇如今就在淮南濠州。”
  李邦彦一语提醒,赵桓闻言一愣,看了看种师道,又看了看李邦彦,面色微白,口中轻声说道:“此事还需从长计议。”
  赵桓如今,只有一个心结,此时看起来老老实实的燕王郑智都算不得心结。唯有太上皇赵佶才算得上心结。
  只要说到赵佶,赵桓再好的心情也立马成了愁眉苦脸。
  李邦彦看得赵桓表情的变化,已然知晓到了为主分忧的时刻了,便与种师道说道:“还请种相公回避片刻。”
  种师道闻言躬身一礼,慢慢出得书房之门。便是赵桓闻言也是一脸期待,挥手示意左右内侍出去。
  待得书房只有两人四耳,李邦彦方才开口说道:“陛下,太上皇之事,臣有一计,只是身为臣子。。。”
  “但说无妨,直言就是。”赵桓已然等不及了。
  “陛下,太上皇不愿回京,原因不过帝位权柄。而今陛下大权在握,不论宫内还是朝堂,皆已妥善。种师道此番南下招兵,便也正是机会。不若借种师道之手,把太上皇召回来。只要太上皇回得宫内。只需。。。。”李邦彦毒计在心,却又是谨小慎微,没有僭越之语,便停住不说,只等赵桓示意之后,方才说出,如此便也是自保之法,十足的聪明。
  “只需什么?快快道来。”赵桓便也十分配合,只要能解决此事,父父子子君君臣臣,皇家威严颜面,哪里管得那么多。
  “陛下恕罪,臣大胆僭越。”李邦彦还在卖关子,不仅是自保,却是也在加深赵桓的印象,在赵桓面前凸显自己的能力。
  “朕恕你无罪,快点说。”赵桓已然把身体都前倾下来。
  “只需几个心腹内侍宦官,待得太上皇入得宫内,拿其软禁在深宫之中,如此便可万无一失。”李邦彦说出此语,却是自己内心狂跳不止,脸上也布满了细密的汗珠。这种话从臣子口中说出,杀头也不为过。却是风险与收获总是相伴的,李邦彦深知赵桓之心,才敢如此话语,却是说出来之后,也止不住心虚。
  未想赵桓闻言,竟然点了点头又问:“如何用种师道招太上皇回京?”
  李邦彦见得赵桓的反应,已然心安,刚刚躬下去谨小慎微的身形,已然站直。


第六百零九章 局中,棋子,感人肺腑
  “陛下,种师道此去淮南招兵,必然会见到太上皇,种师道忠心耿耿无虞,必然对太上皇毕恭毕敬。种家世代忠良,种师道此番招兵重任在身,将来也就会是大军之帅。太上皇岂能不拉拢于他?陛下不若就拜托种师道一事,让种师道帮陛下把太上皇带回来。”李邦彦面色阴沉说道。
  赵桓闻言眉头一皱:“李卿之意,莫不是拜托种师道去劝太上皇回来?”
  李邦彦摇了摇头,又道:“此事不宜与种师道和盘托出。陛下只需下一道旨意给种师道,让种师道守护在太上皇身边,听从太上皇旨意行事即可。再叫种师道带一封陛下亲笔书信给太上皇即可。”
  “书信写何内容?”赵桓已然站起了身,脚步都不自觉往案几之外而来。
  “书信之中,陛下以涕泪俱下、感人肺腑之言,自述无才无德,国家大事不知如何定夺,反王之患不知如何应对,朝中臣子多后进之辈,不敢言决国家大事,奏请太上皇回京复位,力挽社稷不失。陛下愿再回东宫,侍奉在太上皇身边学习治国之道。”李邦彦一字一句,目光不时偷偷查看赵桓的反应。见得赵桓边听边点头,方才敢多说下去。
  “好计策!”赵桓面色大喜,踱得几步,却是皱眉又道:“若是。。。。若是太上皇与种师道沆瀣一气。。。回京逼宫,又该如何?”
  赵桓与李邦彦的思虑显然不在一个角度之上。李邦彦多是想着如何把赵佶骗回京。赵桓更多是担心自己的帝位万一不保该如何。就如话语所说,若是种师道真的对赵佶言听计从,带着大军回京逼宫,后果哪里敢想。
  “陛下放心,种师道其人,多忠心,却是不敢插手宫闱之事,种师道对太上皇毕恭毕敬,对陛下也是毕恭毕敬,此人多迂腐,不必担忧。此番就是要种师道这份忠心,消解太上皇的戒心。太上皇其人,本也是城府极浅之人,有种师道带着大军护卫在侧,又有陛下亲笔书信内容,必然会少了那么多戒心。直以为仗着种师道入京便可安然无忧,如此正中下怀。”李邦彦话语越来越直白,对于赵佶与种师道两人也分析得极为透彻。
  种师道当真便如李邦彦所说,手握大军却是任人拿捏之辈,岂会做带兵逼宫之事?种师道不论是帮赵佶,还是帮赵桓。皆要落得一个不忠不孝的名声,两难之选,种师道唯有不选。
  赵佶最大的缺点就是轻信人言,登基这么久,朝政之事,多出蔡京之手。能让一个人身兼尚书、中书、门下三省,唯有两个原因,一个便是城府浅,轻信人。另外一个就是赵佶懒,对待自己的工作极为懒惰。
  尽管赵佶对赵桓有戒心,但是这个忠心耿耿、毕恭毕敬的种师道出现得正是时候。种师道与种师道身边的大军,便是赵佶内心防线的最后一个倚仗。
  只要赵佶回宫,那么回宫之后的事情,便看赵桓自己的手段了。赵桓,才是这个大宋朝名正言顺的皇帝陛下。如今这个皇宫之内,也是赵桓在掌控。
  赵桓不断在书房之内踱步,李邦彦头上的汗珠也越来越多,话已全盘托出,谋划也滴水不漏。便看赵桓定夺。
  许久之后,赵桓停了步伐,走到案几之后提笔,开口说道:“召种师道进来。”
  李邦彦大气一松,连忙转头去叫种师道。
  种师道进得御书房,见礼站定,便看头前赵桓下笔疾书,李邦彦上前磨墨。房内并无一句谈论,却是有一种压抑的气氛。种师道唯有躬身等候。
  待得写罢,案几之上,一份金黄圣旨,一份书信。几方大印反复去盖。
  赵桓却是亲自出得案几之外,走到种师道面前,先把圣旨拿出,语重心长开口道:“种卿,朕深知种家世代忠良,此事托付于你,朕也放心。种卿接去旨意吧。”
  种师道接过圣旨,听得赵桓语重心长之语,直以为是说练兵之事,连忙拜得一下,口中说道:“臣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说完接过圣旨,种师道打眼看得片刻,却见圣旨之上说的不是练兵之事,看完之后,又躬身道:“陛下孝义无双,臣一定护得太上皇周全,把太上皇伺候好。”
  赵桓点了点头,又把书信递上,开口道:“种卿定把此信亲手交到父皇手中。”
  种师道又接过书信,听得是给太上皇赵佶的,便也不敢去看,叠得几下,准备放怀中放去。
  不料李邦彦计上心头,上前开口道:“种相公可看一眼此信,如此便能知晓陛下深意。”
  种师道闻言看了看赵桓,却见赵桓转头去看李邦彦,见得李邦彦点了点头,赵桓方才转过头来与种师道点了点头。
  种师道见得赵桓点头,又把书信拿了出来,打开之后,看得片刻,已然大惊失色。
  却见种师道连忙跪拜而下,口中说道:“陛下大孝大义,古今罕见,大宋有此明君,江山社稷之福也。”
  李邦彦当真聪明非常,突然起意让种师道先看信件,书信内容不过就是用感人肺腑之语说出赵桓愿意退位让贤的事情,种师道先知此事,必然会在赵佶面前多番夸赞赵桓的大孝大义。
  甚至也能简介防止种师道真的作出那等逼宫之事,有赵桓退位在前,种师道便更不可能做出什么僭越之事了。
  李邦彦这一招实在高明。
  却是赵桓的戏也演得极好,只见赵桓双眼已然有泪,口中哭道:“本宫之皇位,得于父皇。本以为只要本宫励精图治之下,能为国为民做些事情。奈何年少识浅,遇事多束手无策,方才知晓这皇位之重。有愧先祖,有愧黎民。种卿既知本宫之意,一定要护得父皇周全,淮西匪患势大,淮南流民聚集,定要保得父皇安然回京复位。”
  便是赵桓话语中自称,已然是本宫,本宫之意,便是东宫太子。
  种师道已然感动非常,纳头几拜,口中直呼:“臣必不敢怠慢,誓死护得太上皇周全。”
  赵桓伸手扶起种师道,随后又自己抹了抹眼泪,口中抽泣而语:“拜托种相公了。”
  种师道此时不疑有他,只觉得这大宋朝终于避免了一场内斗之祸,口中说道:“陛下放心,臣今日便启程南下,尽快见得太上皇。”
  赵桓闻言松了扶住种师道的手,拱手说道:“有劳种相公。”
  种师道闻言抬手回礼,随后郑重其事与李邦彦点了点头,慢慢往后退去,口中还道:“陛下多保重,臣一定办妥此事。”
  “种相公一路多保重!”赵桓又拱手见礼。
  君臣情义,实在感人肺腑。
  种师道从宫内出来,只觉得浑身充满了力量,上得车架,直奔城内大营而去,便是几百西军汉子,今天就要启程南下淮南,一为招兵操练,二位迎回太上皇赵佶。
  种师道刚出宫不久。耿南仲却是又入宫来见。
  “陛下,朱勔进京了。”耿南仲入宫,便是为此事,朱勔进京了,便也该拿朱勔这个祸国之臣开刀了。
  赵桓闻言,面色一正,开口便道:“下旨,流放山东海岛去,杀之!”
  李邦彦闻言,连忙开口道:“陛下稍待,可留其些时日,与之加官进爵,让其继续修缮艮岳,以迎太上皇回京,太上皇若是在城外见得朱勔迎接,必然。。。”
  李邦彦说到这里,看了一眼耿南仲,停住不言。便是心中不想耿南仲知晓骗太上皇回京的事情。
  赵桓闻言已然懂得李邦彦之深意,杀了蔡京,杀了王黼,而今倒是要留个朱勔,还要再修艮岳,便也是为了消解赵佶的戒心。
  “依照李卿所言去办,加封朱勔为太师,门下侍郎。”赵桓收回了刚才的话语,便是会意了李邦彦的意思。
  却留耿南仲面面相觑,左右看得几眼,心中满是疑惑,却是也点头答:“遵旨。”
  草原之上,撒合易惕部,夜半时分,忽然号角大作。
  刚刚睡着不久的郑智出得营帐,口中大呼:“怎么回事?”
  牛大飞速奔到郑智面前,开口禀道:“殿下,那个撒合易惕部的首领特古斯带几百人马跑了。。。。”
  郑智闻言眉头一皱,开口问道:“跑了?往哪里跑了?”
  此时种师中吴用与大小军将皆聚了过来。
  牛大连忙又道:“往西北边跑了。史将军正在集合人马,便是跑不了多远。”
  郑智听到这里,面色忽然笑了笑,昨日大军入得此地,那特古斯汗还未开战就跪伏在地,今日半夜却是带人跑了,把几万人的部落扔在这里,便是郑智也没有想到。
  此时也可蔑也在场,开口道:“天可汗,那特古斯与西北几个部落关系甚好,此番跑了,必然是去联合附近几个部落一起对抗天可汗的大军。天可汗快快派人去追,走脱了他,后患无穷。”
  也可蔑显然没有这个特古斯洒脱,几万人的部落,说放弃就放弃了。也不怕郑智一怒之下屠得一个不剩。
  郑智听得翻译话语,点了点头,浅笑出声,左右开口说道:“叫史进回来,不需追了。各位且都睡下,便让他去多联合几个部落,如此也少了某一番手脚。且把这部落之内的若有人都绑起来便是。”
  左右之人闻言,便也知道郑智话语之意,自信非常。众人也是笑了笑,便各自回头去睡觉。
  却是也可蔑见得众人竟然笑着散了去,开口又道:“天可汗,可不能走脱了此人,而今已入得草原腹地,附近皆是达旦大部落,此处为撒合易惕部,往西是董合易惕部,往北是阿勒巴惕,皆乃达旦最强大的部落,实在不可小觑。”
  也可蔑的担忧,郑智自然看在眼里,便见郑智一边往大帐而入,一边开口道:“若是都聚在一处,倒是省事,明日待得某的后勤辎重都到了,便让你开开眼界。”
  说完郑智已然入了大帐,只留也可蔑面色之上阴晴不定,心中担忧不止。
  却是这撒合易惕的可汗一跑,部落留下来的这些民众却是倒霉了,无数军汉如狼似虎,六七万人被绑作一团。


第六百一十章 把长枪捡起来,上马
  第二日下去,祝龙终于到了,落后了近三日的脚程,终于追上了大军。
  祝龙拜见过郑智之后,便先开始卸载军械,一架一架的床弩被组装起来,摆放在草原之上。
  郑智也在旁打马巡视。面对如今的女真人,郑智没有丝毫的装备优势,唯有二十多门大炮算是优势。
  但是面对此时的草原部落,郑智麾下所有的一切装备,皆是优势。不论是厚重的盔甲,还是精良的兵器,亦或者是大小床弩,都是巨大的优势。
  草原达旦人,虽然是骑射民族。但是在制作弓弩的技艺上差了太多,便是制作弓弩的材料上,也差了许多。
  女真的家底,都是从辽人手上获得的。但是达旦人,被契丹人打压了一百多年,实在有些上不得台面了。
  也可蔑也跟在郑智身后,显然知道这些被组装起来的巨大弓弩是什么东西,却是也可蔑从未拥有过这种东西。
  无数的士卒忙忙碌碌,无数的床弩摆得满地都是。也可蔑的面色也开始越来越难看,显然也可蔑是不愿意看到郑智手中有如此多床弩的,即便也可蔑此时跟在郑智身后,却是也可蔑也知道郑智与辽人一样,打完这场战争,便会退出草原,回到属于汉人的地方去。
  郑智离开了,也可蔑依旧还是那个秃别干人的可汗,与原来的生活区别不大,依旧可以听宣不听调,依旧可以当自己的土霸王。这些强大的军械,显然是这个土霸王潜在的威胁。
  这才是也可蔑能轻易臣服的原因之一。却是也可蔑把郑智想得太简单了,郑智显然不可能就这般得一个天可汗的名头就心满意足。契丹人对于草原的态度,显然不能套用在郑智身上。
  一队一队的铁甲斥候往西北方向出得两百多里,监视着草原的一举一动。
  所有人都知道还有一场大战在即,这一场大战之后,草原南方从此就属于燕王府。
  李幺狗,也就是李二李兴业的族弟,便是这些斥候中的一员,而今的李幺狗,早已是营指挥使,往北方向的两百多号斥候,都是李幺狗的部属。
  在无尽草原之上奔驰的李幺狗,身后跟着十来号骑士,还有二三十匹健马,春日越来越暖,草长莺飞,微风拂面。
  厚重的铁盔被挂在了马背之上,一般情况下,这些军汉多会把近十斤的铁盔放挂在马背上,铁盔戴久了便会脖颈酸痛,直到临近开战之时,才会迅速把铁盔重新戴在头上。
  头上的发髻用一块布条与木簪绑扎好,却是在马背之上颠簸久了,发髻也会慢慢散乱,掉出来的长发便会随风飘舞。汉人自古皆蓄发,一直到满人入关,才改变了这一习俗。
  “指挥使,前面有一个水宕,休息片刻如何?”身后一个军汉看得前方有一洼不小的清水,开口喊道。
  李幺狗勒了一下缰绳,回头答道:“休息片刻也好,我等吃点东西,让马匹也吃一些青草喝点水。”
  众人闻言皆把马速慢慢降下来,到得水洼旁边下马。
  李幺狗下马的第一件事情便是从另外一匹马的背上取下一个牛皮包,包的模样便是后世公文包的样子,牛皮防水,便也能保护包内的公文之类。
  李幺狗取出一张大纸,又从马背上取了砚台,拿了墨条,开口喊道:“打些水来帮我磨墨。”
  一个军汉迅速从水洼旁边转了回来,从刚刚灌满的水囊里倒出一些清水在砚台之上,便开始磨墨,口中还笑道:“指挥使,什么时候您能推荐我去讲武学堂啊,听说您手中有几个名额。”
  李幺狗闻言面色一笑:“哈哈。。。你小子还差了点,而今讲武学堂不比某之前的时候了,某上讲武学堂的时候,便是大字不识一个,只凭军功。而今想入学堂,推荐名额只是其一,还要先进行基础考试,叫你没事的时候多与林虞侯学些字,你却不听,宁愿酒不离手,也不愿意去学字。现在却是想上讲武学堂,异想天开,门都没有,名额给你便是浪费了。”
  “嘿嘿,这一战打完了,我便提些礼物去寻林虞侯学字,学好字总该推荐我去了吧?”
  “学了字之后,凭借你的功劳,倒是有资格去了。但是你说话跟放屁一样,不可信,现在说得好,回去得了赏钱,怕又是只顾着逍遥了。”李幺狗一边说话,一边舔着墨水开始画图,平尺夹尺指北罗盘之类,便也慢慢摆了一地。
  一路而来的地图,便也要画好带回去,这也是李幺狗的最重要的差事之一。虽然这般作图的方式依旧会有误差,但是依然足够这个时代的军事上使用了。
  “指挥使,您放心,这回我一定说到做到。”军汉听得李幺狗的话语,便是磨墨的劲头都足了不少。如今这讲武学堂对于军汉们来说,吸引力十足。也是加官进爵的必选之路。
  李幺狗浅笑几声,也不多言,写画的间隙,也拿起水囊喝了几口。待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