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宋好屠夫-第28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刘延庆眼中含泪,口中却答:“陛下,臣之忠义,天地可鉴。如此狠毒之人,臣更要与之不共戴天,誓提百万精兵,杀那反贼,以报此仇!”
刘光世便也开口说道:“陛下,臣随父亲此来,便是来请兵出征,诛杀反贼,报我家族大仇。”
父子二人,大概也是知道自己真的回东京了,大概也落不得好下场,而今二人在杭州,便也代表了这刘家还在,去了东京,以郑智在东京城里展露出来的手段,兴许这刘家当真就不剩一根独苗了。
赵桓闻言一惊,身形不由自主往前一倾,口中急问:“二位柱国可是要领兵重夺东京?”
便是赵桓听这话语都有些惊讶,此时军事上的态势,本就是防守为主,以积蓄力量。贸然主动进攻,显然不是可取之道。赵桓倒是明白这个简单的道理。
父子二人对视一眼,刘延庆方才开口说道:“陛下,重夺东京,恢复山河是一定要做的。却不在此时,此时出征,乃淮西之地也。淮西而今无兵无将,却是不遵天子圣意,其中主官,多出种家后辈,却多是反贼从党。淮西又处南方,此时征伐淮西,正是时候。”
刘延庆倒是还有一语未说,便是出兵淮西,也想捉拿种师道与种师中之子种浩、种溪、种洌、种浤等人,这些人如今都在淮西为官,大多都是知府知州,此时淮西无兵,若是拿得一两个种家子弟在手。便能真正与东京种师中谈判了,换得家族之人。
这也是父子二人想来想去之后,定夺出来的办法。杭州如今有军对,淮西大多是无防御的城池,只要侥幸拿得一个种家之人,这刘家宗亲,大概也能保住了。
一旁的李邦彦闻言,却是看透了刘延庆未说出的话语,便也知道自己家眷也在东京受难,能拿到种家后辈,似乎也能保得自己家眷平安。连忙出言说道:“陛下,臣以为此法甚好。可打击反贼势力与气焰,臣也听闻淮西之地也在倒行逆施,强抢百姓土地财产。连淮南之民,也受到了舆论波及。此番兵出淮西,更是要安定各方局面,以免民众受到蛊惑,不识反贼险恶用心。”
李邦彦之语,兴许也是这个南方朝廷第一次意识到郑智那倒行逆施之法带来的问题。特别是底层之民,直接可以获得养家糊口的土地,对于普通百姓来说,蛊惑力实在太大。
淮西刚刚经历战乱,无数大家族逃脱而出,无主的田地到处都是,土地改革之事推行起来便更少了许多阻力。如此,便是隔壁淮南百姓,也开始受到一些影响。
赵桓闻言,心中想了想,已然开口问道:“不知二位柱国此番出征,需要多少兵马,又要多少粮饷?”
刘延庆显然有准备,开口便道:“回禀陛下,如今之局面,当以杭州为主,所以臣往淮西,只带一万五千兵马,其余人马皆留在杭州城内守卫陛下之安危。钱粮之事,便也不需太多,稍后臣有详细度支呈上。”
赵桓闻言点了点头,只道:“粮饷度支,便交于李卿审核之后,再来禀报吧。”
这朝廷到了江南富庶之地,短时间内,倒是并不缺钱。各家各户,拿钱换官的,自然也是舍得。
刘延庆点了点头,又禀报道:“陛下,出征之时,还请陛下亲自前往主持典礼,如此也能鼓舞士气。淮西少兵,此番一战,定然得胜,凯旋之后,大军士气更是不同以往,如此也是为了将来与那反贼作战提升士气之举。”
刘延庆倒是想得深远,如今兵马多是新兵,自然需要胜战来提升军汉们的自信。这淮西更是首选之地。
赵桓自然不会推迟,只道:“准奏,届时必到!”
父子二人禀奏完毕,顺利非常,便也告退而去。粮饷供应之上,当也该有一番进项。刘家初到江南,自然也该为自己打算一番,如今父子二人连住都住在衙门里,出门也是囊中羞涩,将来若是要在这江南之地安家立业,自然也该置办下一些产业。
兴许也是郑智算计之下,还是有些遗漏。这淮西之地,当初郑智也只想着赶紧派人去占领下来,开始行政。没有想到这赵桓南下之后,这么快就能站稳脚跟。甚至还能立刻拉出一支队伍去进攻淮西之地。
淮西离杭州并不远,在杭州之北,东京汴梁与杭州之间的一块地域,淮南之地,部分在淮西之北,部分在淮西之东,淮西这个名称,其实也来自淮南,称之为淮南西路。淮西主要是安徽,也有湖北一部分,还有河南少部分。明朝朱元璋麾下,主要力量的大部分,大多来自淮西之地。
郑智还在回东京的路上,刘延庆已然率领一万五千余人兵出杭州,直奔舒州(安庆及安庆以西)而去,舒州知府种洌,乃种师中之子,年不到三十,小郑智三四岁。之前也在军中效过力,而今被种师中派往舒州为知府。
听得刘延庆率大军而来的消息,一封书信,快马直去东京。
却是种洌也知,东京的援军是不可能有刘延庆来得快的,麾下百十号从东京带出来的精锐,加上当地一些衙差与新招的行走军汉,显然守不住城池。
却是种洌并未直接退去,而是率兵打马往官道向南,便是去打探刘延庆大军的消息与虚实。
倒是这汉子也不负种家名声,丝毫无惧,直奔刘延庆大军而去,座下百十健马。
刘延庆麾下人马,倒是精挑细选了一番,也尽量凑出了一些铁甲与好兵刃,江南之地,匠人倒是不缺,两三千套铁甲倒是也凑出来了。还有几百江南驽马,加上刘延庆从东京带来的几百亲兵铁甲。
声势看起来也是不差。
淮西多丘陵,也多水系。淮西与江南的边境,就是长江。一北一南。
种洌站在大江之北,看着江对面旌旗招展,正在四处寻船只渡江。
种洌也不着急退走,而是一直沿江观看,一直到刘延庆麾下所有人马都聚齐出现在视线之中,计算几番,方才打马北去。
舒州治所怀宁城内(潜山县),衙门里忙作一团,刚刚接手的户籍资料,土地改革的新资料,皆在打包北去,直入种浩所管辖的庐州(合肥)而去。
却是种洌回城,并未急着走,而是提笔在写告示,告示内容,便是警告舒州之内,大小之族,不得再强夺百姓之地,否则大军再来,当人人治罪之类。也在一遍一遍说着不得多时,燕王大军就会再入舒州。
种洌更是亲自四处监督告示张贴,一些大家族,种洌也是亲自带兵到府一一拜访,恐吓警告几番。
直到刘延庆大军越过潜水河,兵临怀宁城下,种洌方才打马往北而走。种家子弟来淮西,虽然并未带兵,但是多少人人都带了百十号士卒,分地而守不成,聚集起来总有千余精锐。便也当合力守卫一处关键所在。这关键所在便是庐州。
再发动百姓之人,抵御刘延庆之攻势,为东京援军争取时间。城池丢失容易,再攻打便是困难。种家后辈,也不乏勇武之人。种洌显然就是其中一个。
所以种洌心中,这庐州为关键,必然是要守的。种浩为种师道之子,新任庐州知府,身边两百余铁甲军汉同来。兄弟汇合,显然也是同心所想,庐州乃战地。
这江南之地的世家大族,对于大宋朝的支持,显然是不遗余力的,支持力度甚至超出了郑智的预料。江南郑智并非没有来过,也见识过江南的富庶,却还是未想到皇帝带着几个人到得江南,也能瞬间站稳脚跟,几个月之内就组建一支不小的军队。
便是当初,郑智以为赵桓这般到江南,连各方印鉴之类都来不及带走,到得江南必然是事事都要从头开始,各大衙门,中枢机关,乃至行政渠道,都要一一建立,短时间内必然不会有能力做那出兵之事。
显然郑智在这一点上估计不足。如此也能说明历史上南宋朝廷,为何能在女真到处追赶之下也能极快的站稳脚跟。
这大宋朝,统治之根基,当真极为极深!与士大夫共天下,对这个时代而言,兴许也并非真是不好的政策。对于这个时代的统治者来说,不乏极为成功的一面。
第六百九十四章 淝水,一击
庐州之地,自古就是战地。这里不远有一条大名鼎鼎的淝水,南淝水直接就横在庐州城南,南淝水南下,直通巢湖,巢湖也是一个相当大的湖泊。巢湖南下,直通大江。庐州后称合肥,其中之意,便也来自这两条淝水交汇之意,原为合淝。
淮西本就多山,还有巢湖为阻碍,大军若想从淮西通南北,庐州便是险要重地,南淝水更是天然屏障。淝水之战的中心区域离此不远,也是东晋十六国时期大名鼎鼎的一次以少胜多的战役。这一战也影响了整个中国的历史进程。
守庐州,某种意义上也就是守南淝水。
种师道之子种浩,新任庐州知府,从收到刘延庆大军的消息之后,无数的衙差士卒军汉,奔走在南淝水南岸,甚至发动许多百姓,把一艘一艘大小的船只收拢起来,全部往北岸运去。如此便是断绝南岸渡河之法。
淮南淮西与江南两浙,虽然水系发达,河湖密布。却是在没有真正大规模水师的时代,从来都不能真正进行大军的长途运送。大军南北而行,终究还是遇小河架桥,遇大河搜集船只,无数次往来运送。
交通工具,往往决定了战争的形势,若是刘延庆真正有大批量的水师,完全可以从大江入巢湖,从巢湖直入南淝水,于巢湖北岸登陆,以路陆直扑庐州城。如此这庐州城便真只有据城坚守了。
也是因为有这条南淝水,有这么一个偌大的巢湖,种浩与种洌,方才会想着以一千精锐,带着衙差与一些军汉,加上当地百姓来把守庐州要道,以待援军来救。
这也是历史上淝水之战,苻坚会以十倍于敌的军力从北而来,还是兵败的原因之一。从北而来的苻坚几十上百万大军,在淮水与淝水之前,实在是束手无策。
一场大会战都在河水面前束手无策。刘延庆一万五千人而来,这巢湖与南淝水之前,没有了船只,显然也将是寸步难行。
往西去寿州,便是另外一条淝水在前,乃是北淝水。情况也是一样的,此时寿州知府种溪,便也在收拢所有的民间船只。
种家子弟,于战阵之上,当真不负祖辈盛名。
东京城内,万余军汉,已然也在整装待发,种师中亲自披挂上阵,领兵南下,驰援淮西。
种师中更是一人带着千余骑兵率先出发,身后万余人次日大早才整体开拔。这种家的名声,如今便也只有种师中带着这些后辈支撑了。子侄皆在前线,无兵无将,可见种师中心中的急切。
大军出发之后,过得三日。东京城忽然与之前有些不一样了。
大早而起,一队一队到城门之地换防的士卒,甲胄鲜亮,旌旗都多了不少。城内军营之中已然空无一人,城中倒是出现了一队一队军容整齐的士卒在来回奔跑。
赵佶大早而起,便也发现了这深宫之中的军汉也有些不一样了,水井之处,皆是打水擦洗甲胄刀枪的士卒。
有阳光的地方,都有士卒在晾晒着自己的甲胄。
赵佶拿着长刀,一边四处观看,一边挥舞着长刀,练习着劈砍。
旁边不远一个军将,正在附近寻着什么东西,寻得片刻没有寻到,便见那军将走近正在练刀的赵佶,恭敬作揖之后开口问道:“陛下,末将想在这宫内寻个磨刀之物,不知哪里可以寻到?还望陛下指点。”
磨刀之物,自然是磨刀石。能磨刀的石头,要求极高。有粗磨之石,也有细磨之石。粗磨之石还好说,细磨之石便是要构成石头的颗粒物极其细腻,才能真正磨出锋利的兵刃。
赵佶平日里显然与这军将也经常攀谈几句,所以这军将方才直接出言来问。赵佶倒是也不在意,只道:“园子里都是景观之石,想来磨刀并不合用。御膳房之内,想来多有磨刀石,可以去那里寻一下。寻来了,一并也帮朕把刀磨一下。”
军将闻言倒是不在意,躬身作揖之后,答道:“多谢陛下指点,末将这就去把磨刀石取来,一并帮陛下磨一下锋刃。”
赵佶心中有疑惑,开口又问:“今日尔等怎么都在擦洗甲胄,打磨刀枪?”
军将闻言一笑,微微抬头,答道:“陛下,今日我家燕王殿下要回来了,自然要把甲胄刀枪都打理一番,燕王殿下平日里最是在意这些细节,连大将军大早而起,都在磨那柄宝刀,我等岂能不准备一番。”
这军中擦洗甲胄磨刀枪的事情,倒是并非有人下令。便是鲁达这个大将军大早而起,便自顾自开始磨刀,军将之下,自然有样学样。
刀枪这种东西,最易生锈,即便不生锈,时间稍久,刀刃与刀身便会失去光泽。要想刀枪熠熠生辉,时常打磨便是唯一的办法。
赵佶闻言一愣,手中的刀也不自觉停了下来。这段时间郑智不在东京,赵佶虽然心中想法极多,但是基本的生活倒是越来越习惯了,即便这深宫之中没来有这些军汉来去,赵佶见多之后也并不觉得突兀,相反每日见得这些厮杀汉还愿意主动上前攀谈两句。这些在宫内走动的军汉,虽然负责看守赵佶,却是也并不真的有什么僭越之处,平常大多礼节还是周到的。如此也并不让赵佶觉得有多么委屈之处。
还有一个朱勔陪伴身边,每日里帮着赵佶忙前忙后,充实之下,其实对一个人而言,这生活便也不错。
忽然郑智回来了,赵佶那内心的屈辱立马就蹦出来提醒他要干什么。具体要干什么,赵佶已然有了打算。却是赵佶又不由自主有些害怕,心跳的速度都加快了不少,手臂都有些轻微的颤抖。
那军将见赵佶不再发问,自顾自去御膳房取磨刀石,御膳房自然是有磨刀石的,切菜做饭,便也用得上。
不得片刻,这军汉把磨刀石取了过来,便看赵佶依旧还站在原地,面色阴晴不定,左右还踱着步伐。
军汉上前笑道:“陛下,末将先给陛下磨刀。”
赵佶闻言停住了脚步,把手中的刀递了过去。
军汉接过刀,又打来一桶水,把磨刀石固定在地上,然后半蹲而下,便也传来了那极为有节奏的磨刀之声。
赵佶站在原地,看着那给自己磨刀的军汉,一会儿咬牙切齿,一会又有一些释然,一会儿又是紧皱眉头。
不得片刻,赵佶开口又问:“你可知道郑智什么时候进城?”
军汉不以为意,只是随意答道:“具体时候末将也不知,不过既然今日都说殿下要入城,昨夜扎营,想来便也不远,午后应该能入城。”
赵佶闻言,又沉默了下去。
却是那军汉话语不断,开口闲谈一般:“陛下,依末将说,练刀之法,陛下还没有寻到门道。刀乃杀人之器,两人搏命,皆是互有往来。若是战阵之上,更是讲究一个简单有效。格挡反击之法,最是有效。其中也在一个快字。所以单纯劈砍,并无多少意义。刀法皆有起手之势,起手势就是格挡的意思,陛下若是真要习练刀法,该与大将军说上一声,军中好手众多,陛下想学不难。”
这军汉虽然上阵无数,杀的人也难以计数。回归到单纯的生活上,终究还是一个厚道汉子,与那路边的淳朴农夫,其实也没有什么区别。闲谈之下,不过也是与市井之中说说话语是一回事。便是这军汉心中也知道,要想教这皇帝练刀,当真不是自己能做主的,还要大将军鲁达才能决断。
赵佶性格,其实也是和善之人,抛开那高高在上的皇帝身份,赵佶单纯以为人而言,应该也算是一个很好打交道的人,若是一个普通人,少些勇气,多些文艺,其实也无妨,奈何他是皇帝。
便听赵佶答道:“朕倒是觉得近来练刀进步极快,头前单手持刀都吃力,而今单手挥舞劈砍,也极为顺畅了。”
正在磨刀的军汉,倒是也不拘谨,见多了皇帝之后,头前那种皇帝如天神一样的心态便也慢慢少了许多。随口又说:“陛下这只是增长了一些气力而已,田间的农夫不需练也能这般。练刀一道,终究还要有章法。”
赵佶闻言,倒是不气馁,却是内心之中忽然有些触动,连忙开口又问:“看你这么会说,想来你是极为擅长此道?”
军汉闻言憨憨一笑,把手中正在磨的刀拿起来用手指轻微试了试,然后翻了一面继续磨,口中笑答:“末将能得殿下赏赐这么个副指挥使,便也是战阵之上用命拼来的。要说刀法,比大将军是差得远了些,但是寻常军汉,来个十个八个,也不在话下。走江湖绿林上去,生死相搏,怕是也难逢敌手。末将比得一般人,这刀法乃其一,射术当也可称道。”
这军汉自然是不谦虚,在郑智麾下,能得如今这官职,除了用命去搏,便也没有其他渠道了。
赵佶闻言,心中一动,开口又问:“若是战阵之上遇敌,想一击致命,可有秘诀?”
军汉闻言,面上的笑意忽然一止,抬头看了看皇帝赵佶,又用手指刮了刮刀刃,感觉差不多了,取来身边布巾擦拭一番刀上的水渍,双手把刀呈给赵佶,答道:“陛下这把刀,质地不差,当是杀人利器。若是还在殿下手中,当饮血无数,无人能挡。杀敌之法,其实没有什么秘诀可言,敌人刀兵奔来,唯有一招,一挡一劈,便是一条性命。却是这刀在陛下手中,想要杀人,便是难上加难。”
这军汉淳朴是真,却是也不傻。否则也不可能被鲁达安排在宫中走动。
赵佶似乎没有听透这句话语,接过刀之后,又在空中劈砍几下,皱眉问道:“为何朕要杀人,便是难上加难?”
军汉拔出身旁自己的刀,又再次磨了起来,脸上已然没有了笑意,却也答道:“陛下若是想杀路边一个农汉,那农汉见得陛下手中的利刃,便也知道要跑,陛下大概也追不上那农汉,自然杀之不得。若是陛下要杀末将,末将一身甲胄在身,以陛下气力,甲胄都砍不破,便也更杀不了。自然是难上加难。”
兴许这军汉大概明白了赵佶要杀谁,两番话语,出自真心,便是在劝赵佶不要做那没有意义的无用功。
赵佶倒是把话语听进去了,再一次想起了一个人,把刀归入刀鞘之中,不再言语。而是回头再一次去找赵缨络。
头一次寻赵缨络,赵佶没有把话说透,只是在赵缨络面前大骂郑智,然后郁郁寡欢,听着赵缨络那杀伐之音,喝着酒,舞着刀。
这一次再去,似乎是唯一的机会,唯一的希望了。也由不得那个姓赵的皇家公主。nt
:。:
第六百九十五章 自绝于陛下当面
鲁达早早等候在城门之外,远处的铁甲带着尘土,由远及近。
“吁!”马匹止步,郑智已然满脸是笑,见到鲁达,郑智不由自主就会笑出来。
鲁达便也憨憨一笑,连忙上前握住郑智的缰绳,控制着麒麟兽不得乱动,让郑智好下马来。便是这个动作,似乎也代替了拜见行礼。
郑智下得马来,笑道:“鲁达,你这厮是不是最近吃得太多了,身上的腱子肉都成肥膘了。”
鲁达闻言,煞有其事往自己身上打量几番,似乎真觉得好像长胖了一些,笑道:“王爷,你这么一说,洒家还真觉得自己长胖了一些,身旁之人也没有一个出言提醒一下,若是早知道长胖了些,便也少吃几顿了。若是洒家也随着去了燕云,便也不会长出膘来了。”
鲁达显然还是愿意跟着郑智上阵杀敌,这话语之中,兴许也有一点留守东京的小怨气。这东京城氛围,兴许就是与军汉有些不合拍。
郑智笑着拍了拍比自己还高的鲁达肩膀,迈步往城门而去,笑答:“你留在东京,某才能安心去燕云。”
鲁达闻言,倒是觉得听起来心中听舒畅,跟得两步,问道:“如今东京里的买卖生意又做起来了,王爷要不要去白矾楼消遣一番?那一袖佳人还在白矾楼里呢。”
郑智闻言回头看得鲁达一眼,笑道:“你这厮莫非趁某不在,经常去那白矾楼消遣了几番?”
鲁达闻言面色一红,直道:“洒家没去,洒家可作不来诗词。”
“作不来诗词又何妨,听人唱曲,看看跳舞之类,谁人规定一定要能作诗词。”郑智又调笑一句。
“洒家可是知道,去那里总要能作诗词的。”鲁达倒是煞有介事回答了一句。
郑智闻言,便也不再调笑,也知道鲁达这人,心思不在这些事情上面。开口只问:“朱勔最近怎么样了?”
郑智已然在说正事。步行走进城门,便在这东京的大街上左右看了看,这座百万汴梁城,实在有些与众不同,便是气质上都不一样,实不是那些边关之地可以比拟的,天下之大,也唯有这汴梁了。
郑智下马步行,便也是这一路行军,都在马背之上,也颠得浑身难受,步行几番,倒是舒服了许多。
身后大军几万,大部分直接往城外军营而去,几千人随行入城,进驻城内的军营。却是都学着郑智牵马而行。这大街之上,已然被堵得水泄不通。
行人纷纷避让,道路两边,皆是一双一双有些畏缩的眼神,也没有人敢伸出手臂指指点点,便是谈论之声都如蚊蝇一般,不敢大声说话。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