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宋好屠夫-第5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的胆色一般,亦或是想知道周度文对这武人的看法。
“果真如此?”郑智说得这么一本正经,周度文反倒又起了疑惑。
“当真如此!某一人手上人命成百上千,劫掠无算,占得土地更比这开封府还多上几倍。”郑智回道,自称都变成了某。
“哈哈。。。那我便知道了。观汐你都是瞒的我好苦,原道你是纵情山水,此时才知你也为国为民,在下佩服!我辈士子,观汐当得第一。”周度文明显是猜到什么,抬手便是大礼,只觉得郑智是文人投笔从戎,这种事情在大宋朝这个时候,当真也是头一号,其余人等,多是无病呻吟之辈。
李纲虽然没有说话,却是也似乎听懂了些什么。却是不如周度文懂得透彻,表情上还有疑惑。
郑智听言大笑:“哈哈。。。周兄果真是好汉,来,吃酒!”
众人见周度文听了郑智杀人营生,还能夸赞,更是对这周度人有了好感,听得郑智说吃酒,众人拿起大碗,碗中正是渭州好酒,皆一饮而尽。
周度文也随郑智声音拿起了酒杯,却是见众人喝酒都是用碗,哂然一笑,也拿起了碗,倒满之后开口道:“有幸能与西军的汉子同饮,幸事。”
说完周度文拿起酒碗便喝,刚喝得两口,辣得喉咙生疼,却也忍住一碗而尽,开口道:“观汐,这渭洲酒着实不便宜啊。”
“哈哈。。。杀人越货,小有富余。”郑智又是玩笑,周度文话语意思便是没有想到郑智能这么豪饮这渭洲酒,东京渭洲酒价格实在不菲。
李纲此时才恍然大悟,作出《青玉案》这等诗词的人,原来是西军的军汉。却是又想到什么,连忙开口去问:“兄台名唤郑智?”
周度文听言,立马也是反应过来,加问一句:“观汐名郑智,此郑智可是彼郑智?”
鲁达倒是听懂了这句问话,先回答道:“西军当只有我哥哥一个郑智!”
周度人大惊,心想这郑智难怪说自己杀其人、掠其物、掳其人、占其地,占的地还大过开封府许多倍。立马站起身来,手中又拿一碗,开口敬道:“原不知观汐是这等英雄人物,实在有罪,我周度文今日大幸,当浮一大白!”
说完手中酒碗在郑智面前示意一下,满饮而尽。
郑智也是站起,拿酒便喝。这周度文果真没有看错,不似别的读书人一身自以为是的傲气,周度文之傲骨便在家学深厚,有那么一点为国为民的正气。
也在于周度文年轻热血,还没有受到官场气氛的污染。文人士子进了官场,受了那气氛的熏陶,在武人面前从来都是趾高气昂,时间久了,自然在武人面前就多了一份自以为是傲气。
众人再谈,诗词歌赋已然不入话题,多是这两位才子打听着战阵之上的热血之事。
听到险处,紧张非常。听到金甲败逃,便是击案叫好。
常州进士李纲、李伯纪,人生第一次听到战阵上的事情,更是听得入神。听到攻城细节,还连连出言去问。
鲁达倒是成了授业解惑的先生,李纲问,他便来答。如何冲阵能如猛虎,如何攻城最为奏效,鲁达说得头头是道,李纲也是听得更是起劲。
郑智见这常州李纲对战阵之事这么感兴趣,更是多加打量几眼。再想李纲这个名字,虽然想不太起来,却是也觉得有些熟悉。不禁又多看几眼。
众军汉更是越来越轻松,大碗喝酒,大口吃肉,在这矾楼之中倒是少见,此时众人哪里在意这矾楼是什么地方,自顾自吃喝起来,不时添补一下鲁达话语,把故事说得更加生动。
杨志倒是落了单,只当听故事的听众,一脸羡慕,内心只觉得认识郑智太晚,不然也能在这沙场纵横,不说恢复祖上荣光,为国立功也是不在话下。祝家大郎说感谢乌龙铁观音打赏。月票月票。。。。
第一百六十一章 蔡太师要见你
矾楼大厅舞台上,有人献舞,有人唱词。来来去去也是热闹。
再看雅间之内,也是其乐融融。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飞将军正是西北人,观汐可称当世飞将军。”周度文兴起,摇摇晃晃念了半首诗,故事听得差不多了,几碗烈酒,已然吃醉了。
李纲也随周度文拱手,身形也是摇晃,文人饮酒,多以诗词歌赋为佐,小饮慢酌。这些军汉吃酒,大碗一饮而尽。两人壮怀激烈是自然,却是这酒量有些撑不住。
楼下与两人同来的七八个士子,刚才就有人上来打探情况,见众人相谈甚欢,也不好多说。
此时再来一人,见周度文与李伯纪二人已经吃醉,见礼一番便又叫来几人帮忙,要把两人扶下去。
临了出门,周度文还回身大舌头道:“观汐,明日矾楼再会,还有那师师姑娘对你念念不忘的呢。”
“明日再会。”郑智回了言语,把二人送出雅间。
两人被同伴扶着下了楼梯,接着便出了这矾楼,倒是不需郑智操心。
余下众人接着再吃。
郑智左右吃了几杯,抬眼去看一直落单的杨志,开口道:“杨制使,你可愿投军?”
杨志本就是军汉,原本在高俅帐下的时候,制使官也是军官,就是外派差事军官的意思。此时听的郑智问话,自然懂郑智话语的意思。
“洒家自是愿意投军效力!更愿投在郑将军帐下!”杨志起身行礼,此时不表态,更待何时。
“好,某之帐下皆兄弟,当称一声哥哥。”郑智之前也在暗中观察杨志,见杨志听鲁达众人说着战阵事情,两眼皆是精光,此时才胸有成竹问上一句。
“拜见哥哥!”杨志听得郑智话语,心中更是欣喜,更有一份激荡于胸,自然纳头拜下。武人多是如此,上下级关系自然不如兄弟关系来的亲密。说一句兄弟,虽然江湖了一些,却是更加符合武人情感。
“好,某便为你介绍一番,这位是镇西夏鲁达。。。。”这个时候郑智自然要介绍一下众人与杨志认识。
众人再听这镇西夏,哄堂大笑。
鲁达目光一怒,喝道:“笑个甚鸟,哥哥说是镇西夏,洒家便就是这镇西夏了,能当如何?”
史进也知鲁达不过是假怒,笑道:“哈哈。。。哥哥镇西夏便镇西夏了,以后说出来,也能吓煞旁人。”
众人也是笑言附和:“是极是极,镇西夏鲁达,名头便要吓煞旁人。”
郑智又再一一介绍众人,杨志自然一个个见礼。
月已当空,众人皆有醉意,朱武付得酒钱,众人起身回程。
宋以前,城镇地方,到了夜里都会有严格的宵禁,便是不准百姓入夜之后出门乱走。这宵禁直到宋朝才慢慢放松。
也就是说古人到了宋朝才开始有了真正的夜生活。在唐朝时候,入夜时分,街道是不准走人的,只能听得巡逻士卒的脚步与打更的声音。
汴梁夜色自然是美,家家户户门口都有灯火,还有那青楼小筑也用灯火装饰,甚至有专门负责灯火的小厮,上半夜都在不断照顾着这些灯笼,直至夜深人静时候方才停歇。
此时儒教礼法还不是太严,儒学也才刚刚兴盛起来,民风虽不比唐朝开放,却也不是明清那般死板。这样适中的社会风气,也间接促使了宋朝经济与文化的大发展。
回到童府,时辰也不算晚,傍晚吃饭,到现在也不过一两个时辰。大致是戌时下,也就是晚上八点多钟的样子。
众人刚一进门,已有小厮等候多时。
见到郑智回来,连忙上前拜道:“将军,我家相公有请。”
郑智听言,甩了甩酒意胀红的脸,恢复一些精神,抬手示意众人先回住的小院。起身便与小厮往童贯那里去。
到得一个书房门口,小厮打开门,然后自己便退了出去。
郑智进得书房,先是一个小厅,左右几张方椅。左边有一幅屏风,屏风丝绸上还有字画。
绕过屏风,才是书房,书房不小,两边皆是书架,书架上也是摆得慢慢的书籍。郑智在想,这么多书,也不知是童贯作为摆设的,还是真看过。
活字印刷之法不过出现五六十年,也才刚刚推广开来,此前书籍基本都是人工抄写传播,所以书籍本身就是值钱的东西,也是少数人能拥有的。如此大量的藏书,便是拿去市面上卖了,也是一笔不小的财富。
再往里看,一张红木条案之后坐着的便是童贯,此时正在灯光下慢慢看书,身旁还有一个年轻貌美的女子伺候,兴许这女子就是赵官家赏赐的。
后面还挂着不少字画,条案旁边更是有两个官窑大瓷缸,青白釉色肥美圆润,还有断纹成网状附着其上。
便是这两个大缸,也价值不菲,缸内插满了一根一根的书画卷轴。
这个书房虽不显眼,兴许也是童贯府上最值钱的地方了。
“且坐!”童贯见郑智进来左右观看,出言安顿。
郑智坐在下首一张红木靠背方椅之上,那女子轻盈小步出了屏风外,片刻端上一杯茶水。
郑智接过,却是未喝。这个时代的茶水,与后世不是一回事。这个时代茶水还会放盐,甚至姜蒜也会加入其中,实在叫郑智难以下口。
可不要小看了这盐,此时盐不一定比茶来得廉价。盐与茶放在一起,本就是极为奢侈的饮料。
“蔡太师要见你。”童贯放下手中的书,开口道。
郑智听得一愣,都是没有想过还有这一遭,问道:“相公,不知蔡太师见我所谓何事?”
“倒是也无甚事,只是我在太师面前前后多夸了几句,蔡相听得起了兴致,便召你去见。”童贯也实话实说,本来是要为郑智跑官的,自然要多番夸赞,夸多了,难免蔡京会对郑智有些好奇。
郑智听言倒是轻松了些,这奸相蔡京的恶名实在太大,还以为这蔡京是有什么见不得人的勾当要自己去做,这么看来是自己想多了,开口回道:“相公,可有什么要注意的?”
“平常即可,无需做作,过得两日是蔡相生辰,合该备些礼物拜见,礼物我自给你备好,到时候满朝文武皆会到场,也该去认得几个。兴许官家也会来,到时候听我安排行事。”童贯这便是真心在为郑智谋划了。
“多谢恩相。”郑智拜谢。恩相这个词汇,郑智还是在京兆府石猛口中学来了,也是那个时候才知道,宋朝多此称呼。
“不需多礼,此番事情要赶紧妥当,过不得多久,官家差我使辽,此去怕要几月甚至一年,走之前若是妥当不了,之后怕有变故。”童贯又道,这么急着把郑智推到蔡京与文武百官面前,甚至官家面前。也是因为童贯接着就要出使辽国,要去为之前灵州一战,怠慢辽国使节的事情擦屁股。
郑智听得童贯要出使辽国,似乎记得就是因为童贯出使辽国之后,就变成一个坚定的主战派,与金人缔结海上之盟,合击辽国。
当然也是因为童贯在辽国受了侮辱,被人嘲笑南朝无人,竟然派一个无鸟阉人为使节。满朝文武全部放肆大声嘲笑童贯阉人的身份,出口便是南朝无人。
第一百六十二章 东京大家李师师
天蒙亮,童贯已经起身,穿戴整齐往宫城而去。.M
郑智无所事事,自然带着几人又是四处游荡。
杨志也就充当了导游的角色。有了杨志这个地头蛇带路,这东京的风土人情慢慢深入了郑智心中。
汴京有八景,艮岳行云,夷山夕照,金梁晓月,资圣熏风,百岗冬雪,大河春浪,吹台秋雨,开宝晨钟。
也有后人再说汴京八景,繁台春晓,铁塔行云,金池过雨,州桥明月,大河涛声,汴水秋风,隋堤烟柳,相国霜钟。
不管是哪个八景,主要是还凸显出了这座汴梁大城的文化底蕴,集中华四千年之大成。汉人直到这个时候才形成这么一座巨大的城市。
汉人主要的农作物也是在宋朝有了巨大的改变,占城稻在北宋初年传入中国,又在百年前进行了大规模的推广。
从中南半岛东南亚传来了占城稻,改良了中国原有的稻种。使得稻谷可以一季两熟,一年可以收获早稻晚稻两次。产量翻倍不止,此时的中国南方,才真正成了汉人社会的大粮仓。也是促进宋朝经济文化展的重要支柱。
江南富庶,与这粮食产量的加倍增加有着密切的关系。
走不尽百万汴梁城。
日又西斜,郑智自然记得昨日的约会,带着众人又往矾楼而去。
周度文早早也来了矾楼,交代跑堂小二见到郑智直接往内楼带路。
等到郑智来时,还未进门便被小二领着穿过大厅,曲径通幽小道,花鸟鱼堂雅苑,到了两年前那座小厅。
厅内已有集会,比两年前更加盛大,今日周度文派家中小厮四处邀约汴梁才子,这些东京士子显然也不能不卖周度文面子,东京年轻名士,今夜大半齐聚在此。
满堂皆是周度文身影,士子们都冲着他的面子来,自然也要周度文上前各自招呼客套一番。
见到郑智带着众人进门,周度文连忙往门口迎来,拱手笑道:“观汐,昨日见笑了!”
郑智只是笑着拱手,也不去接这句话语,喝醉之人清醒之后觉得自己醉后应该是出了丑,这种心理很多人都有。
周度文把众人迎了进去,鲁达等人安置在后方一张桌子上,郑智与周度文便坐在最头前的桌子上。
安排好郑智,周度文又下桌去与其他桌面上的文人士子寒暄,留李伯纪招呼郑智。文人相交,也是些互相捧场的脸面,他人应邀而来,周度文更要上前给足众人面子。这种事情,千年以后亦然。
小舞台上走出一人,还是两年前那个风韵犹存的王妈妈。今日盛况,小厅挤得没有一点空闲,王妈妈自然笑开了花。
古语云,没有君子不养艺人。在座都是东京有名才子,矾楼能得今日盛况,已然越了东京其他几十楼。这矾楼称为东京第一楼,自然不在话下。
王妈妈站定台前,自然左右逢源,在众人催促中,去请汴京新进大家李师师。
此时周度文也回了主位,笑脸盈盈与郑智道:“观汐,这师师姑娘可是多番与我打听你的消息。”
这话语自然是暗示,郑智笑道:“呵呵。。。纯属无心之失。”
郑智脑中,这个李师师还是当年那个豆芽菜初中生的样子,对于周度文的话语自然也就没有放在心上。
“哈哈。。。观汐你这是得了便宜还卖乖啊,东京多少才俊求之不得,你却道无心之失,着实气煞旁人。”周度文自然也是玩笑。
郑智笑笑也不答话,此时台边已然走上一名女子。
娉娉婷婷移莲步,深情款款水芙蓉。
正是夏日,罗裙轻纱难遮刺绣花鞋,纤手玉指万福而出。
吹弹可破鹅白脸颊微微泛出一点羞红,笑不露齿颔示意,青丝云髻一丝不乱,还有几缕水随风轻轻抚面。
郑智随意打眼去是一时间呆住了片刻,后世美人众多,不及此女清秀可人。
周度文似乎就在等着此刻,笑言轻问:“如何?”
郑智目光不离台上女子,反问道:“李师师?”
“哈哈,如今已是李大家了!一曲成名天下知啊!”周度文笑着回答,手中半开折扇轻摇,心情也是畅快,美人当前,爽心悦目不过如此。
都说女大十八变,这李师师的变化着实让郑智吃惊,两年不见,一个豆芽菜,如今已然是一个绝世佳美人。西汉李延年有词: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原来不假。
再听美人开口,如黄莺鸣啼,这副好嗓门,已然天生。
“拜谢诸位公子不弃,师师无以为报,唯有一曲敬谢之!”李师师已然坐定,还有丫鬟上前摆放瑶琴点燃檀香。
场下之人皆是有礼:“李大家客气了,能聆听大家仙音,是我等有福气。”
郑智盯着刻,回过神来,再文手中纸上轻摇,一副享受模样,忽然有一种错觉,这古代男人日子比现代人潇洒。
瑶琴轻启,乐音不大,却是能入人心,带人思绪。
再听唇齿微动:“东风夜放花千树。。。。”
还是这《青玉案》,显然这李师师开场必唱这属于自己的《青玉案》。
词句优美随乐音,李师师眼神幽怨之间,慢慢扫视台下众人,着实惹人怜爱。
满场皆是如痴如醉,没有一丝多余声音,便是众人落座的身形,也不敢随意挪动,生怕弄出一丝杂音,扰了这般境界。
在唱:“众里寻他千百度。。。。”
周度文似乎就在等这个时候,手中半开折扇忽然抬起在郑智身前,用力撑开,爆出轻微张合之声。
满场众人都是眉头一皱,正在恼怒是谁不合时宜出杂音,随声音想去用眼神鄙视一番,却见是周度文,也不好意思再把眼神移回台上。
这一声张合,却是吸引了台上李大家的注意,只见李师师口中还唱,眼神已往周度文手中出声音的折扇
“蓦然回,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曲已唱罢。
折扇之人不就是蓦然回要寻的那人?
第一百六十三章 江郎才尽者;古今皆有
曲已唱罢,李师师却是久不出言,眼神紧盯折扇处的郑智,似乎在仔细确认这人是不是那两年前的郑观汐。
郑智迎着眼神看了片刻,倒是有些不好意思,轻微点了点头,又拱手轻轻见礼。郑智自然是不知道自己两首雪中送炭,在这师师姑娘心中已然留下了一道痕迹。再有这一曲成名,便又是一份大恩情。
李大家不言不语,却也有旁人出言说话:“李大家风采,着实惊人,纵然听得百遍,也能余音绕梁几日,东京第一也不为过啊。”
“兄台说得在理,东京第一自是不差。”
众人言语去夸,片刻之后,有一士子站起身来,从怀中拿出一张白纸,慢慢摊开,走上几步说道:“李大家的《青玉案》已是神作,在下头前也得一词,献与大家品鉴,若能得心,还望大家唱上几句。”
周度文听言眉头一皱,本想等郑智与这李师师眉目传情一番,自己在上前印鉴撮合一下,来个皆大欢喜,却是被人着急献词打断了。
往后看去,原是与李纲今年同中进士的许仕达,也不好出言去说,这许仕达能中进士,自然也有几分脸面。
李师师听得言语,眼神从郑智挪开去看走近的许仕达,自然也要谦虚回应:“多谢许公子抬举,只怕奴胸无点墨,怠慢了公子佳作。”
李师师话语还在说,早有小厮去接许仕达手中写好的词。呈到李师师面前。
许仕达见李师师接过了自己的词,拱手道:“大家过谦了,但凭大家评鉴。”
说完慢慢后退回到自己座位坐定,直等李师师出言来夸。
李师师看得词作,慢慢把纸张平摊在案上,用镇纸压好。纤手已经开始调弦。
开口再唱,正是一曲《念奴娇》:“慢娇残红,还往青山后,不见云天。寒雁低鸣要南走,若夜来得不愁。低眉犹叹,呜咽风侵,恰别离路漫。好晴已尽,枕得几日清眠?
卷帘深锁茶烟,倚榻孤闲,怯睹更衰颜。红袖添香读未了,暂许煮水低语。晨曦微露,吴刚伐尽,香风亦阑珊。待得那日,且看别时人还。”
许仕达脸上笑意不止,自己这曲《念奴娇》已然入了大家之眼。有大家传唱佳作,这许仕达名气自然也要涨上几分。
李师师唱罢,起身一福去谢。许仕达自然也起身回礼。
再看许仕达周围,也有人开口夸赞道喜。
此时周度文也不再多等,起身拱手出言:“今日多谢诸位兄台能来矾楼一聚,在此谢过!”
“周兄客气!”众人自然也要客套。
“今日邀约诸位来会,主要是因为今日有大才之人进了东京,合该与诸位才俊一会。”周度文含笑说道。
众人听言多是疑问,这年景,能出才俊的,不过就是东京与江南。其他地方文人还真没有出名的渠道。自然也在猜测周度文说的大才之人到底是谁?
周度文这一句话,倒是把郑智说脸红了,上辈子大学都没读过,这辈子更是没看完过一本书,被称大才之人,郑智实在有点不好意思。就算要装一个文人,也不过上辈子课本那点墨水。
何况郑智也不想装文人,此时当真是有点被推着上架的感觉。
此时自然还有人出言来问:“是哪位才俊得周兄如此看重?”
周度文见成功引起了众人注意,又笑着回头看了一眼李师师,开口慢道:“《青玉案》之郑观汐。”
随着周度文话语,旁边李纲更是笑着轻轻推搡一下郑智,示意郑智站起来。
郑智自然无法,只得含笑起立,与众人拱手。
“哦,原是郑兄,当真只听郑兄大名,还未得见颜面,今日一见,幸甚,幸甚!”
众人也是拱手还礼,名气便是如此,即便只出两首词作,已然传遍整个东京与江南文人圈子,也不由得众人不羡慕。
郑智一个舞枪弄棒的军汉,哪里敢真当如此大名,若是今日当下了,以后走到哪里都有人请教才学,郑智就不是好名声了,以后怕是要臭名远扬。
“当不得诸位兄台夸赞,那首《青玉案》不过是在下听得家乡老人吟唱学来的,诸位见笑了。”郑智拱手。若有人要比斗武艺、上阵厮杀,郑智必然信心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