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秦帝国之猛将召唤-第5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不畏权贵

    当李卫还是微末小吏时,就表现出一种不畏权贵的刚直。他任户部郎中时,管理银库事务。有某位亲王的属下对于收缴的白银都要每千两额外加收十两作为库平银。李卫坚决反对,但亲王属下执意要收,李卫就将银柜抬到廊下,写上这是某某亲王的“赢余”,指明是非法收入。亲王闻此大惊,下令停收库平银。雍正也正是欣赏李卫的这一点,即位后大加重用。特别是专门为李卫设了浙江总督一职,全权负责这一重要却难于治理的地区。

    狂纵傲慢

    李卫也有缺点,就是狂纵傲慢。在云南做布政使时,与按察使张谦不和,后更与贵州威宁总兵石礼哈互相参奏。李卫对上司不敬,私下里呼云贵总督高其倬为“老高”、云南巡抚杨名时为“老杨”。每次弹劾他人,李卫还将奏章向弹劾之人展示。李卫在浙江为官时,每次出门都要绣衣衮袍、声乐齐鸣,前呼后拥,引得人们争相观看。

    李卫还曾着力改观西湖景色,他把自己的塑像放在供奉花神的主殿里,甚至在一小神龛内放置了一张他和妻妾们的画像,他自己不觉得有什么不妥。乾隆45年(1780),乾隆南巡时,见此十分不悦,下令毁掉。

    缉枭捕盗

    东南财赋地,江浙人文薮。在浙江,李卫坚决推行“摊丁入地”的赋役制度改革,清查、弥补亏空及各地积欠的钱粮,清丈土地,修建浙江海塘,成就斐然。其中最有名的是缉拿私盐。清代划分十几个盐区,浙江盐区是其中之一,浙盐在浙、苏、皖、赣四省行销。但清代体制僵化,在浙盐区靠近两淮盐区的地方,不能买就近便宜的两淮之盐,只能吃价高的浙盐,因此导致越区贩私盛行,官盐运销不畅。李卫加强缉私队伍力量,重点打击具有强大组织的大盐枭。沈氏是著名的盐枭,其部下数百名,拥有大船数艘,经常击败官兵,走私气焰非常嚣张。李卫任用韩景琦,与沈氏斗法,终于将其擒拿。

    李卫最擅长的是捕盗。当时江南盗贼出没、横行,李卫认为青楼妓女、酒坊茶肆等是“盗线”,不能禁绝,否则很难跟踪盗贼。他或是命人乔装改扮混入贼窝,或是令已归诚的盗贼暗通情报,每次出击时,李卫都将一锦囊交与将士,定能直捣贼巢,大获全胜。结果江南“千里如枕席”,社会治安大为改观。

    李卫与吕四娘、甘凤池

    雍正的死因一直是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其中有一种说法是吕留良的孙女吕四娘逃出了官府的捉拿,长大后拜甘凤池为师,学得飞檐走壁的功夫,取了雍正的项上人头。吕四娘在正史中没有记载,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就是负责捉拿吕留良子孙的正是浙江总督李卫。

    甘凤池武艺高强,江湖之上名气很大。他早在康熙时期曾在浙江参加过反对朝廷的“朱三太子案”。雍正时期,又联系张云如等从事反清复明的活动,他们尊奉侨居在海外“吕宋山岛”的“朱家苗裔”为“真主”,准备于雍正8年秋天举事。雍正7年(1729),李卫侦破了这一集团。据记载,甘凤池并未表现出什么英雄气概,而是在李卫的诱逼之下,叩头乞求宽恕,并出卖了同志。后来甘凤池等人被判处死刑。

    李卫当官

    李卫与田文镜、鄂尔泰是雍正最欣赏的3个地方官,雍正称他们为“模范督抚”。除了他们对雍正绝对忠诚外,主要是因为他们治国的本领。

    “为政之要,全在用人。”古今同此一理。在清初,当时主要与民休息,培植民生元气,因此对于“清廉”的要求无疑居于首位。但当平定三藩、收复台湾,以及初步解决了西北准噶尔问题后,康熙本应及时调整用人政策,不仅要重“守”即操守,也应重“才”,但康熙未能如此,其结果康熙后期“清官”遍地,官员只图清廉虚名,不做实事,甚至贪官也扮为“清官”,吏治腐败,民生日困。雍正即位后,与李卫谈论用人时,视清官为“木偶”,因此雍正的用人“才”重于“守”,也就不拘成规,不论资格,不重科举出身。特别是李卫,非科举正途出身,但能做到封疆大吏,这在整个清代是不多见的。李卫死后,朝廷赐予的谥号是“敏达”。这恰如其分地反映了李卫为官的一生。

    苏州常熟县元阳观单尊师,法名以清。大历中,常往嘉兴。入船中,闻香气颇甚,疑有

    异人。遍目舟中客,皆贾贩之徒,唯船头一人,颜色颇殊,旨趣恬静。单君至中路,告船

    人,令易席座船头,就与言也。既并席之后,香气亦甚。单君因从容问之。答曰:“某本此

    地人也,少染大风,眉发皆落,自恶不已,遂私逃于深山,意任虎豹所食。数日,山路转

    深,都无人迹。忽遇一老人问曰:‘子何人也,远入山谷。’某具述本意。老人哀之。视

    曰:‘汝疾得吾,今能差矣。可随吾行。’因随老人行,入山十余里,至一涧,过水十余

    步,豁然广阔,有草堂数间。老人曰:‘汝未可便入,且于此堂中待一月日,后吾自来看

    汝。’因遗丸药一裹,令服之。又云:‘此堂中有黄精、百合、茯苓、薯蓣、枣、栗、苏、

    蜜之类,恣汝所食。”某入堂居,老人遂行,更入深去。某服药后,亦不饥渴,但觉身轻。

    如是凡经两月日,老人方至。见其人笑曰:“尔尚在焉,不亦有心哉!汝疾已差,知乎?”

    曰:‘不知。’老人曰:‘于水照之。’鬓眉皆生矣,色倍少好。老人曰:‘汝未合久居

    此。既服吾药,不但祛疾,可长生人间矣。且修行道术,与汝二十年后为期。’因令却归人

    间。临别,某拜辞曰:‘不审仙圣复何姓名,愿垂告示。’老人曰:‘子不闻唐初卫公李靖

    否!即吾身是也。’乃辞出山。今以所修恐未合圣旨,年限将及,再入山寻师耳。”单君因

    记其事,为人说之。(出《原仙记》,明抄本作出《原化记》)

    苏州常熟县元阳观里有一位单尊师,法名叫以清。大历年间,有一次他到嘉兴去,走进

    船中,闻到一股很大的香气,怀疑船中有奇异的人。他把船中人逐个打量,见他们全都是商

    贩之类的人物,只有船头上的一个人,模样很是与众不同,性格很恬静。单尊师走到半路

    上,告诉船家,把他的坐席换到船头上去,想靠近那个人说话。二人的坐席靠近之后,单尊

    师闻到更大的香气。单尊师于是从容地问那人。那人回答说:“我本来就是这地方人,小时

    候得上了麻疯病,眉毛头发全掉了,自己也很厌恶自己,就私自逃进深山,打算是让虎豹吃

    掉算了。走了几天,山路渐渐转深,全都没有人迹了,忽然遇上一位老人问我说:‘你是什

    么人?为什么大老远跑到山里来?’我详细地说明了本意。老人可怜地看着我说:‘你的病

    遇上我,现在就可以好了。你可以跟着我走。’于是我跟着老人走。进山十几里,来到一处

    山涧。渡过涧水十几步,山谷豁然广阔了,出现了几间草房。老人说:‘你不能马上就进

    去,暂且在这草房里住上一个来月,以后我自然会来看你。’于是老人送给我一包丸药,让

    我服用。他又说:‘这草房里有黄精、百合、茯苓、薯蓣、枣、栗子、苏子、蜂蜜等东西,

    你随便吃。’我进屋住下,老人就走了,向更深的山中走去。我吃了药之后,也不知饥渴。

    只觉得身体很轻。如此过了两个来月,老人才来。他见了我便笑道:‘你还在这儿呢?这不

    也是很有恒心吗?你的病已经好了,知道吗?’我说:‘不知道。’老人说:‘到水边上照

    照!’我去一照,见头发眉毛全长出来了,颜色比小时候更好。老人说:‘你不应该长住在

    这里。吃了我的药之后,不只治病,还能长生不老呢!你要好好修行道术,二十年之后再和

    你相见。’于是他让我回到人间。临别的时候,我拜辞说:‘不知道老神仙的姓名,希望老

    神仙告诉我。’老人说:‘你没听说唐朝初期的卫公李靖吗?那就是我呀!’于是我辞别他

    出山而来。现在因为我修行的恐怕不符合老神仙的旨意,年限要到了,再进山寻找老师罢

    了。”单尊师于是便记录了此事,对人说起过这件事。

    苏州常熟县元阳观单尊师,法名以清。大历中,常往嘉兴。入船中,闻香气颇甚,疑有

    异人。遍目舟中客,皆贾贩之徒,唯船头一人,颜色颇殊,旨趣恬静。单君至中路,告船

    人,令易席座船头,就与言也。既并席之后,香气亦甚。单君因从容问之。答曰:“某本此

    地人也,少染大风,眉发皆落,自恶不已,遂私逃于深山,意任虎豹所食。数日,山路转

    深,都无人迹。忽遇一老人问曰:‘子何人也,远入山谷。’某具述本意。老人哀之。视

    曰:‘汝疾得吾,今能差矣。可随吾行。’因随老人行,入山十余里,至一涧,过水十余

    步,豁然广阔,有草堂数间。老人曰:‘汝未可便入,且于此堂中待一月日,后吾自来看

    汝。’因遗丸药一裹,令服之。又云:‘此堂中有黄精、百合、茯苓、薯蓣、枣、栗、苏、

    蜜之类,恣汝所食。”某入堂居,老人遂行,更入深去。某服药后,亦不饥渴,但觉身轻。

    如是凡经两月日,老人方至。见其人笑曰:“尔尚在焉,不亦有心哉!汝疾已差,知乎?”

    曰:‘不知。’老人曰:‘于水照之。’鬓眉皆生矣,色倍少好。老人曰:‘汝未合久居

    此。既服吾药,不但祛疾,可长生人间矣。且修行道术,与汝二十年后为期。’因令却归人

    间。临别,某拜辞曰:‘不审仙圣复何姓名,愿垂告示。’老人曰:‘子不闻唐初卫公李靖

    否!即吾身是也。’乃辞出山。今以所修恐未合圣旨,年限将及,再入山寻师耳。”单君因

    记其事,为人说之。(出《原仙记》,明抄本作出《原化记》)

    苏州常熟县元阳观里有一位单尊师,法名叫以清。大历年间,有一次他到嘉兴去,走进

    船中,闻到一股很大的香气,怀疑船中有奇异的人。他把船中人逐个打量,见他们全都是商

    贩之类的人物,只有船头上的一个人,模样很是与众不同,性格很恬静。单尊师走到半路

    上,告诉船家,把他的坐席换到船头上去,想靠近那个人说话。二人的坐席靠近之后,单尊

    师闻到更大的香气。单尊师于是从容地问那人。那人回答说:“我本来就是这地方人,小时

    候得上了麻疯病,眉毛头发全掉了,自己也很厌恶自己,就私自逃进深山,打算是让虎豹吃

    掉算了。走了几天,山路渐渐转深,全都没有人迹了,忽然遇上一位老人问我说:‘你是什

    么人?为什么大老远跑到山里来?’我详细地说明了本意。老人可怜地看着我说:‘你的病

    遇上我,现在就可以好了。你可以跟着我走。’于是我跟着老人走。进山十几里,来到一处

    山涧。渡过涧水十几步,山谷豁然广阔了,出现了几间草房。老人说:‘你不能马上就进

    去,暂且在这草房里住上一个来月,以后我自然会来看你。’于是老人送给我一包丸药,让

    我服用。他又说:‘这草房里有黄精、百合、茯苓、薯蓣、枣、栗子、苏子、蜂蜜等东西,

    你随便吃。’我进屋住下,老人就走了,向更深的山中走去。我吃了药之后,也不知饥渴。

    只觉得身体很轻。如此过了两个来月,老人才来。他见了我便笑道:‘你还在这儿呢?这不

    也是很有恒心吗?你的病已经好了,知道吗?’我说:‘不知道。’老人说:‘到水边上照

    照!’我去一照,见头发眉毛全长出来了,颜色比小时候更好。老人说:‘你不应该长住在

    这里。吃了我的药之后,不只治病,还能长生不老呢!你要好好修行道术,二十年之后再和

    你相见。’于是他让我回到人间。临别的时候,我拜辞说:‘不知道老神仙的姓名,希望老

    神仙告诉我。’老人说:‘你没听说唐朝初期的卫公李靖吗?那就是我呀!’于是我辞别他

    出山而来。现在因为我修行的恐怕不符合老神仙的旨意,年限要到了,再进山寻找老师罢

    了。”单尊师于是便记录了此事,对人说起过这件事。


第173章 强项令董宣来也,发调令李卫升官

    “董宣是东汉光武朝时期的一名县官。”扶苏收起嘻哈,认真地给蒙茜介绍道。

    “县官啊,一个县令能有多牛?”蒙茜不解的问道,怪不得四维一般般。

    “你真的是大神见多了小神看不上眼,要知道现在朕的麾下可是汇集了华夏全史数千年的顶尖人才,四项数值有一项过九十的那都是妖怪,冯说是破百了的,其实董宣能有两项过85已经很了不起了,除了几个特殊朝代的开国时期,那放在哪个特定时间段都是足以睥睨全国的人才。”

    “厉害了,那他为什么叫强项令啊?”

    “是这样的,当时光武帝召任董宣为洛阳令,当时湖阳公主的仆人白天杀了人,因为躲进公主府,官吏无法逮捕。等到公主外出的时候,又叫这个仆人陪乘。董宣就在夏门亭等候,他见到公主的乘车走过来,就勒住马纽叫车停下来,用刀画地不准再走,大声责备公主的过错,喝令仆人下车,当场杀死。

    公主立即回宫向光武帝告状。光武帝大怒,召见董宣,要用木杖打死他。

    董宣叩头说:“请让我说一句话再死!”

    光武帝说:“你想说什么?”

    董宣回答:“皇帝神圣明智,使汉家天下得到复兴,可是却放纵奴仆残害良民,这又怎能治理国家呢?我不须用杖打,请准我自杀!”

    随即用头撞柱子,流血满面。光武帝命令小太监拉住董宣,叫他给公主叩头认错。董宣就是不肯;硬使他叩头,董宣用两只手支在地上,始终不肯低头。

    公主对光武帝说:“文叔当老百姓的时候,保护逃亡的人,官吏不敢进门抓人。现在当了皇帝,还制服不了一个小地方官吗?”

    光武帝笑着说:“做皇帝和当老百姓可不一样啊!”于是赐予董宣为“强项令”,赏钱三十万,董宣把它全部分给了下边官员。

    从此,他打击豪强,那些豪强没有不心惊胆战的。京城里称他为“卧虎”,歌颂说:“桴鼓不鸣董少平。”

    “真是个二傻子,要是放到两千年后的官场绝对活不到第二集。”蒙茜觉得这个董宣也是没谁了,傻不愣登的,还好是遇到位面之子这样的皇帝,否则换个领导分分钟弄死你。

    “这样的人朕喜欢,如果召唤出来了朕就让他去当咸阳令,嘿嘿。”

    “呸呸呸,乌鸦嘴,”蒙茜急忙捂住扶苏的嘴巴,然后对着凤纹珏说道:“小凤,咱继续。”

    “好咧,”凤纹珏乖巧的答道:“现在提供第三名候选文臣,唐玄宗李隆基宰相杨国忠,武力59,统帅53,智力92,政治81;”

    “就是那个口蜜腹剑的家伙?”

    “是的老婆。”

    “这运气······”

    “第四名候选文臣,唐代著名政治家姚崇:武力54,统帅73,智力96,政治98;”

    “这货又是谁?”听到又来一个不认识的,蒙茜把嘴张。

    “他与房玄龄、杜如晦、宋璟并称唐朝四大贤相,历仕则天、中宗、睿宗三朝,两次拜为宰相,并兼任兵部尚书。曾参与神龙政变,后因不肯依附太平公主,被贬为刺史。

    唐玄宗亲政后,姚崇被任命兵部尚书、同平章事,进拜中书令,封梁国公。他提出十事要说,实行新政,辅佐唐玄宗开创开元盛世,被称为救时宰相。”扶苏耐心的解释。

    “哦,原来是个大神,开元之治我知道。”蒙茜望着扶苏笑呵呵的说道。

    “老婆,说真的,凤纹珏的文官系统在你手里真的不是一般的浪费。”

    “去屎!”

    “喂,你们两个要斗嘴晚上场上斗,别打扰我媳妇召唤文臣。”扶苏脖子上一直没说话的龙纹珏忽然开口了,连他都看不下去了。

    “好好好,你继续,朕保证下头不打断了。”

    “这还差不多,媳妇你继续。”龙纹珏满意的说道。

    “嗯哼,第五名候选文臣,南宋三杰陆秀夫,武力56,统帅72,智力93,政治91。”

    “召唤。”蒙茜命令道。

    “OK,叮咚,恭喜宿主获得强项令董宣,当前植入身份咸阳令。”分纹珏不急不慢的说道。

    “看你的乌鸦嘴!”蒙茜挥起粉拳砸在扶苏的肩头。

    “无所谓,不要在乎那些变态,重点是咱现在需要什么,咸阳也需要一个不畏权贵的县令了。”扶苏大度的说道:“对了,凤纹珏,前头那个李卫植入身份是什么?”

    “哦,李卫的植入身份是陇西郡丞,目前陇西有一群不法商人借马其顿入侵之机囤积居奇,低价买进高价卖出大发国难财,正协助郡守马良惩治他们,已初见成效。”

    “这个可以。”扶苏当即拟旨调处置不法商人有功的李卫回咸阳担任内史郡郡守。

    “郑宝!”

    “奴才在!”

    “嗯,怎么是你,郑宝呢?”

    “陛下您忘了,您刚刚将郑公公派去夜郎宣旨了。”

    扶苏恍然大悟,不由感叹:“这郑宝不在朕还挺不习惯的,好了,这里有一封调令你拿去走一趟陇西将他交给李卫郡丞。”

    “诺。”小黄门上前接过调令,弯着腰倒退离开乾清宫。

    “老公,还继续召唤吗?”见小黄门退出,蒙茜将额头靠在扶苏的肩膀上搂着他的胳膊问。

    “当然了。”

    “好的,凤纹珏,继续提供下一份召唤候选名单。”

    “现在为宿主提供第三份候选文臣名单,第一人,北宋名臣韩琦,武力64,统帅71,智力93,政治91;

    第二人,北宋名臣富弼,武力66,统帅70,智力92,政治90;

    第三人,北宋名臣寇准,武力71,统帅80,智力95,政治99;

    第四人,北宋名臣沈括,武力69,统帅72,智力101,政治84,;

    第五人,北宋名臣曾巩,武力67,统帅62,智力90,政治83;”

    “这是北宋专场的节奏啊。”扶苏听完凤纹珏的第三份候选名单之后也是醉醉的,五人清一色北宋文官,而且基本还都是同一时期的,不过这南北两宋加起来才三百年,北宋平均摊下来也就一百多年,这些人只要活得稍微长一点基本上都会有交集。

    (本章完)




第174章 科技大神沈括出,系统面前秀恩爱

    “开始召唤。”

    “系统召唤中,请宿主稍后,叮咚,恭喜宿主活得北宋名臣兼科学家沈括,这里作一下说明,沈括的智力101专业成分居多,主要体现在他搞科研的时候,宿主可以简单将其理解为专业智力。”

    本来扶苏小夫妻两人还奇怪这货智力怎么这么高,居然都可以挑战北宋第一神童苏轼了,难道因为他写的《梦溪笔谈》太牛逼?

    不过说老实话他的《梦溪笔谈》却是牛叉,它是一部涉及古代中国自然科学、工艺技术及社会历史现象的综合性笔记体著作,英国科学史家李约瑟评价为中国科学史上的里程碑。

    《梦溪笔谈》一共分30卷,其中《笔谈》26卷,《补笔谈》3卷,《续笔谈》1卷。全书有十七目,凡609条。内容涉及天文、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各个门类学科。

    从日本在19世纪中期排印这部名著,到20世纪,法、德、英、美、意等国家都有学者、汉学家对《梦溪笔谈》进行系统而又深入的研究,有英语、法语、意大利语、德语等各种语言的翻译本。

    由此可见作者有多牛叉,要知道当时的华夏可没有任何先人之作可供借鉴,更没有任何系统的整理过那些学科,全靠作者一个人脑袋想,书中还包含了很多前所未见的发明,就连后世的飞机模型都出现过。这一切是怎样一种概念!

    经过凤纹珏一番说明算是明白了,原来如此:“那他平时的智力能体现出多少?”

    “也有九十多。”

    “棒!”扶苏激动地拍起手掌,随即又脸色一愁耷拉了下来。

    “怎么了老公,刚才你不是还好好的?”

    “唉,”扶苏叹了口气:“既然咱们把沈括召唤了出来,老婆你觉得最合适他的职务是什么?”

    “理工大学,就是全称帝国农业工程科技大学的那个。”蒙茜撅着小嘴说道,一脸茫然,不知道扶苏什么意思。

    “对啊,现在理工大学校长是谁?”

    “黄月英啊。”蒙茜张口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