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秦帝国之猛将召唤-第7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孔有德班师回京后,南方局势趋于稳定,清廷又打算调三顺王南征,起初决定以孔有德守福建,尚可喜平广西,但尚可喜认为广西地处偏僻,情况复杂,有意推辞,这时孔有德“毅然以粤西为请”,于是清廷予以批准,改封他为定南王,率军二万出征广西,并携家镇守。

    顺治七年十一月,孔有德率清军破桂林,俘虏南明重臣张同敞、瞿式耜及靖江王朱亨歅等,孔有德住进了靖江王府,改为定南王府。起初孔有德对待他们如座上宾,后因截获瞿式耜暗约焦琏攻城的密檄,便将瞿、张二人处死于桂林风洞山仙鹤岭下,靖江王朱亨歅则在西门外民房中被缢死。

    孔有德在随后一年时间中几乎占领了广西全境,但表面风光的背后却是强弩之末。顺治九年,西宁王李定国率东路军收复湖南大部,并南下广西,直趋桂林。

    六月,清定南王孔有德亲自率军前往兴安县严关,扼险拒守,明军以象阵大破清军,取得严关之战的胜利。孔有德狼狈奔回桂林,下令紧闭城门,惶惶不可终日。

    李定国乘胜追至桂林,将城包围。七月初四,明军登云梯攻城,孔有德额头已中一箭,他自知走投无路,便令其妻妾上吊自杀,自己在王府纵火,北向再拜,自刎而死。其子孔廷训逃跑过程中被明军俘获,仅有一女孔四贞逃脱。

    顺治帝听说孔有德死讯后,赐谥号武壮,两年后孔四贞奉其父遗骸还京,顺治帝命三品以上大臣郊迎,给予厚葬。孔有德之子孔廷训在顺治十五年被李定国下令处斩,孔有德绝嗣,女儿孔四贞则被孝庄太后收为养女。


第205章

    防盗。正文内容见作者有话说。六点左右修改正文。

    1430年(宣德五年),宁远城(今辽宁兴城)筑成当年,原籍安徽的军官祖庆率全家老小迁居至此,世代繁衍,世袭明朝宁远卫军职并不断提升,成为宁远望族。

    祖大寿的父亲祖承训,号双泉,是明朝万历年间镇守宁远的援剿总兵官祖仁的次子。随辽东(今辽宁东部和南部及吉林省的东南部地区)总兵官、宁远伯李成梁东征西伐,因抵御蒙古骑兵作战有功,不断得到提拔,出任辽东副总兵。'3'

    祖大寿于1620年(泰昌元年)为官,授职靖东营游击,曾被经略熊廷弼上奏表彰。1621年(天启元年)为广宁(辽宁北镇)巡抚王化贞部属,任职中军游击。'4…5'

    宁锦大捷

    参见词条:广宁之战、宁锦大捷

    1622年(天启二年),后金与明朝发生了广宁之战,明军战败,后金□□哈赤占领了广宁,祖大寿带领部队避到觉华岛。大学士孙承宗督师,以大寿辅佐参将金冠守觉华岛。

    1623年(天启三年),孙承宗和袁崇焕修筑宁远城墙,祖大寿负责宁远城工程,将城墙加高增厚,加强防守功能。

    1626年(天启六年)正月,□□哈赤攻宁远,被守城的祖大寿的将士用大炮炸伤,大败而退的□□哈赤不久后伤重不治,皇太极继位。大败后金军之后,祖大寿以军功升副总兵。

    1627年(天启七年)农历五月,后金皇太极率军再攻宁远。袁崇焕令祖大寿带领精兵四千人绕到敌后,总兵满桂、尤世威等率军至敌前形成犄角之势,和清兵激战于宁远城下。同年农历六月,清军败走,是为著名的“宁锦大捷”。

    1628年(崇祯元年),明朝任用袁崇焕督师辽东。同年农历六月,祖大寿升为辽东前锋总兵,挂征辽前锋将军印,驻守锦州。'6'

    后金皇太极曾经给祖大寿写信,商议派遣使者吊唁明熹宗之丧,并且恭贺新君崇祯登基,祖大寿回信拒绝了皇太极的要求。'7'

    满门皆荣

    随着祖大寿地位的迅速上升,祖氏满门都获封官职。祖大寿的兄弟祖大乐、祖大成、祖大弼,子侄祖泽远、祖泽沛、祖泽盛、祖泽法、祖泽润、祖可法等,都是上自总兵、下至副将、参将、游击的各级军官,分驻宁远、大凌河(今辽宁凌海市)、锦州诸城。为表彰祖氏世代镇辽的功勋,明朝崇祯皇帝即位后,特命于宁远城内敕建祖氏四世镇辽的功德牌坊。'4'

    己巳之变

    参见词条:己巳之变

    皇太极打锦州、宁远不下,便改变了战略,于1629年(崇祯二年)农历十月率十万大军从蒙古方向攻入长城,一直打到北京城下。当时,明朝军队主力都在山海关外布守,袁崇焕急率祖大寿驰援北京城,并在广渠门外与皇太极展开激战。孤军深入的皇太极怕袁崇焕与北京城内外合击,不得不撤军而走,清人销毁明朝的大量原始记载,为神化自己编造谣言说临走时布下所谓反间计。崇祯皇帝将袁崇焕下狱问罪,祖大寿既寒心又愤怒,率部东走,崇祯皇帝无奈之下让袁崇焕写信招回祖大寿,孙承宗也遣使抚慰,请祖大寿立功赎袁崇焕之罪,祖大寿便又回到了关内。'8'

    收复永平

    1630年(崇祯三年)春,后金军攻克明朝永平等四城,皇太极听说祖大寿的族人居住在永平三十里村,就命令军队去抓人,得到祖大寿一个侄子及其亲戚家属。皇太极给祖大寿侄子一所住宅,并派兵监视。

    不久,崇祯皇帝命令祖大寿与山西总兵马世龙、山东总兵杨绍基会师,率领副将祖大乐、祖可法、张弘谟、刘天禄、曹恭诚等进攻滦州,攻取滦州之后,进逼永平,贝勒阿敏等丢弃四处城池领兵返回后金。于是,祖大寿又回到锦州前线防守。但祖大寿从不只身离开军营,生怕叫东厂的特务抓了去。'9'

    大凌河之战

    1631年(崇祯四年)农历七月,祖大寿奉命于大凌河筑城保卫锦州,在他修了不到半个月,城墙雉堞还没修完时,皇太极大军便兵临城下,将大凌河城包围。祖大寿只好关闭城门,仓促应战。

    城中粮草仅够几天之用,围了不几天城中就断粮了。城中将士无不惊恐万状,祖大寿作过几次试探性的突围,都被金兵杀了回去。无奈之下,只好坐困愁城,盼着援兵。

    皇太极在围困大凌河城十天后,便开始了对祖大寿的劝降工作。但祖大寿不为所动,对皇太极根本不予理采。

    皇太极为了进一步消耗城中的有生力量,搞了一次假增援,祖大寿盼望援军心切,急忙率军出城相迎,欲前后夹攻,实现突围,结果上了大当,被杀得大败,损失十分惨重,祖大寿再也不敢出城应战。

    皇太极于1631年(崇祯四年)农历十月七日和十月九日这两天先后致书祖大寿、何可纲、副将张存仁,劝其速降。但仍遭到祖大寿的拒绝。

    于是皇太极又亲自写信给祖大寿,他解释说:“过去杀辽民确有其事,我深为懊悔,我们早就不那样做了。至于永平屠城那是二贝勒阿敏所为,他因此也受到了严惩,希望你不要存此偏见。但祖大寿等还是不信。

    明军几路救兵四次援救,都被后金军击败。祖大寿的多次突围也没有成功。大凌河城被围了三个月,城内的粮食吃完了就杀马吃,马吃没了,就杀人相食。大凌河城百姓被充作军粮杀尽。

    1631年(崇祯四年)农历十月初七,皇太极再次致书祖大寿,又派降将姜新赴城中面谈。祖大寿派出一位叫韩栋的将领到金营中谈判。农历十月二十五日,祖大寿最后下了决心,他邀后金将领石廷柱进城商议降金事宜,当晚祖可法、祖泽润、刘天禄、张存仁等四人随石廷柱一同到了金兵大营,皇太极亲自迎接,四人跪倒便拜。皇太极急忙上前一步搀扶,以女真人最高贵的礼节抱腰礼相见。然后设盛宴款待,四人被请至座中。

    1631年(崇祯四年)农历十月二十八日,祖大寿杀死宁死不降的何可纲,大开城门,率众将来到金营。皇太极与代善、莽古尔泰及众贝勒众大臣,一齐隆重迎接祖大寿一行。后双方登坛发誓祭天,盟誓祭天毕,皇太极携祖大寿手进入大帐,为祖大寿设宴庆贺。'2'

    逃回锦州

    投降后的祖大寿向皇太极建言:自己妻子儿女均在锦州城里,趁锦州不知自己已经投降,愿带一支兵马去锦州,在城里当内应,夺取锦州城。皇太极同意放祖大寿去锦州城。

    祖大寿一回到锦州城就组织防御,抗击清军。辽东巡抚丘禾嘉向朝廷参奏祖大寿率队献城投降,崇祯皇帝不仅没有降罪,反而提升祖大寿为左都督,领锦州。

    崇祯皇帝三次下诏,命祖大寿进京觐见,祖大寿都借故推辞,始终坚守在锦州城里。

    后金方面,皇太极三番五次派密使前来,提醒祖大寿不要忘记以前的约定,即刻动手夺下锦州城。祖大寿以各种理由搪塞,并且多次与清兵激战。皇太极对留在后金军营中的祖大寿之子祖可法等人,一直以礼相待,并且频繁给祖大寿写信。

    1638年(明崇祯十一年,清崇德三年)农历十月,皇太极亲自率领部队进攻明朝,率领郑亲王济尔哈朗、豫亲王多铎出宁远、锦州大道;睿亲王多尔衮为左翼,自青山关入;贝勒岳讬为右翼,自墙子岭入。祖大寿在中后所(今辽宁绥中县城)屯兵,领兵偷袭多铎,多铎战败。第二天,多铎与济尔哈朗合兵出战,祖大寿收兵回中后所。不久,皇太极亲自来到中后所,派使者给祖大寿带话:“自大凌河一别后已过数年。我不畏艰苦而来,就是希望与将军见上一面。至于将军是归降我大清还是仍留在大明,绝不勉强,将军自己决定去留。上次是我释放了将军,如借会见之名诱捕将军,我还凭什么取信天下之人呢?这些年将军虽然屡次率队与我军发生冲突,但我知道你是在执行命令,尽自己的职责,我不会放在心上的,请将军不要怀疑。”

    第二天,皇太极又命令释放抓获的明军俘虏,并让他带信给祖大寿。信上说:“我在大凌河释放了你,我的大臣都说我看不清人。现在,将军应该出城与我相见,证明我没有看错你。如果将军不放心,我们各带一两名亲信随从,在两营的中间处会晤。我这么做,只是为了自我解嘲罢了,同时也让将军的子侄和大凌河的将帅都知道将军是履行诺言的人。”

    祖大寿却始终没有露面。


第206章

    金兀术(完颜兀术)或金宗弼即完颜宗弼(?—1148年11月19日),本名斡啜,又作兀术、斡出、晃斡出,女真族,金太祖完颜阿骨打第四子,金朝名将、开国功臣。

    完颜宗弼有胆略,善射。初从完颜宗望追击辽天祚帝于鸳鸯泺,1125年,随军攻宋,克汤阴,参加围攻东京。1128年,率军攻山东,击败宋军数万,连克青州、临朐等城。1129年,复率军攻宋,先后在大名、和州击败宋军。此后一直是金朝主战派的代表,并领导了多次南侵,与宋军先后在黄天荡、富平、和尚原、两淮等地展开激战,胜败不一。1139年金、宋签订和议,次年宗弼杀主和大臣完颜昌等,撕毁和约,再次大举南侵,但在顺昌、颍昌、柘皋镇等地大败,被迫退守开封。1141年,利用宋宰相秦桧除掉大将岳飞,迫宋称臣,签定皇统和议,以功进太傅。1142年,宗弼还朝,独掌军政大权。1148年11月19日,宗弼在上京会宁府病亡。

    【人物生平】

    '随军破辽'

    完颜宗弼本名斡啜,又作兀术(zh)、乌珠、斡出、晃斡出。金太祖完颜阿骨打第四子(《大金国志》中记载为第六子)。宋人多呼为“四太子”。母元妃乌古伦氏。宗弼为人豪荡,胆勇过人,猿臂善射,善于用兵。

    完颜阿骨打起兵反辽时,完颜宗弼尚未成年。金建国后对辽战事频繁,完颜宗弼异母兄宗峻、宗干、宗望、宗辅都是金军重要将领,骁勇善战,对他产生强烈的影响。

    公元1121(天辅五年)十二月,金太祖发动第二次大规模反辽战争,宗弼初次披甲,随叔父国论忽鲁勃极烈都统完颜杲(斜也)出征。

    公元1122(天辅六年)正月,金军克辽中京(今内蒙古赤峰宁城),宗翰得知辽天祚帝在鸳鸯泺(今河北张北安固里淖)行猎,完颜杲与宗翰分兵两路袭辽天祚帝,时宗弼与宗望在完颜杲军中。军过青岭,知不远处有辽兵三百余,宗望带领宗弼、马和尚率百骑追击,交战中宗弼矢尽,遂夺辽兵士枪,独杀八人,生擒五人。宗弼初次参战就显示出超人的勇猛,令女真将士刮目相看。

    '统军伐宋'

    公元1125年(天会三年)十月,金兴兵伐宋,军分两路,西路军由左副元帅宗翰统领。东路军由都统宗望统领,宗弼在东路军任行军万户。东路军自平州(今河北卢龙)出兵,十二月攻占燕京(今北京),随即连克中山、真定、信德。

    公元1126年(天会四年)正月,宗望遣宗弼取汤阴县,城破,俘宋兵三千人。东路军强渡黄河,宗弼率先锋三千骑近逼开封,闻宋徽宗出开封南逃,宗弼选骁骑百名追之,未及,获马三千而还。金兵围开封,宋以割让太原、中山、河间三镇与金等条件求和,金军返回燕京。同年八月,宗弼再次随右副元帅宗望南下。翌年四月,金军攻下开封,徽宗、钦宗二帝降,北宋灭亡。

    公元1127年(天会五年)六月,宗望病卒,宗辅继任右副元帅。十二月,宗辅受命平定淄、青(山东境内)抗金武装,宗弼首败宋郑宗孟的数万军队,克青州。既而攻临朐,在临朐附近,宗弼先破赵成领导的抗金武装,随后大败宋黄琼军,占领临朐。天会六年正月,宗辅军回师,渡青河之际,受宋军三万多人的袭击,宗弼击败之,杀万余人,继取濮州、开德府、大明府,平定河北。宗辅留宗弼屯守河间府,自己率军返燕京。

    '搜山检海'

    公元1128年(天会六年)七月,金太宗下诏追击逃在扬州的宋高宗,宗弼率本部随宗辅军南下。宗辅军自河北出发,宗弼率其部为先锋,先后攻占濮州、开德、大名等地。天会七年初,宗弼升任元帅右监军。宗翰、宗辅派挞懒、宗弼、拔离速、马五分道南下,宋高宗自扬州南逃。宗弼入宋淮南西路,进兵宋归德府,将攻之,宋守将出降。宗弼一路所过州县,一击即破,或不战而降,一直打到长江北岸,占领宋江北重镇和州(今安徽和县)。宗弼欲从采石矶渡江,在渡口遭到宋知太平州郭伟的阻击,一连三日均不得渡。

    公元1129年(天会七年)十一月,完颜兀术军改由建康府西南的马家渡过江。宋朝水军统制邵青仅有一艘战船,率十八名水手进行拦击,艄工张青身中十七箭,邵青等力竭败退,斩宋统制陈淬。十一月,宗弼率军渡江,击败杜充所率宋军,攻下建康,分派诸将徇近地,宗弼亲率大军取宋广德军路、湖州(今属浙江),至临安府(今杭州)。宋高宗闻临安不守,又奔往明州(今浙江宁波)。宗弼派阿里、蒲卢浑为先锋领精兵四千追袭宋高宗;又派讹鲁补、术列速取越州。阿里军连破宋军,逼近明州,宋高宗登船逃入海上。宗弼随后率军赶到,取明州城,阿里、蒲卢浑泛海至昌国县(今浙江舟山岛),捉获宋明州太守赵伯谔,得知宋高宗已取道温州逃往福州,又入海追击,受到宋海上水军的阻击才退兵。宗弼率军返回临安。

    '激战黄天荡'

    公元1130年(天会八年)二月,宗弼声称搜山检海已毕,带着从江南各地掠夺的大量金银财物沿运河北还。临行前将具有几百年文明的临安古城付之一炬。沿途继续烧杀抢掠,江南人民遭到一次空前的浩劫。三月,宗弼军至镇江,遭到宋将韩世忠的阻截。韩世忠水师战船高大,扼守江口,金军无法通过。金军虽然兵多,但船小而少,又不善水战,交战数十回合,金军损失惨重,契丹、汉军没者二百余人。

    双方相持四十八日,宗弼仍不能渡江,只好溯江西上,开往建康,行到黄天荡,宗弼军循老鹳河故道,一夜开凿一条三十里长的大渠,通到秦淮河,才得以逃回建康。韩世忠追至建康,以战船封锁江面。宗弼张榜立赏,招人献破海船渡江策,一王姓福建人贪赏献策:海船无风不动,以火箭射其篷帆,不攻自破。宗弼连夜赶制火箭。二十五日,丽日无风,韩世忠的船队停在江上不能动,宗弼令将士驾小船射火箭中其篷帆,宋水师被烧死、淹死的将士不可胜数,韩世忠和少数将士在瓜步弃舟,从陆路逃回镇江。

    同年五月,金军自静安镇(今南京西北)渡江北归,北返时放火焚烧了建康城。公元1130年(天会八年),岳飞在牛首山设伏,岳家军就地取石,垒筑工事,伏击金兵。牛首山大捷后,乘胜追击,将金兵驱逐过江,收复建康。完颜宗弼军遭到宋岳飞部的袭击,金军损失惨重。宗弼从江南北还后,便主张不再南下攻宋,足见黄天荡之役的教训是十分深刻的。

    '血战富平'

    公元1130年(天会八年)秋,金太宗调右副元帅宗辅统帅陕西诸军攻打川陕,完颜宗弼率本部奉调前往。九月,宗辅进兵洛水,以娄室、宗弼为左、右翼督统,并进合击,拉开了富平之战序幕。而当时的宋朝川陕宣抚处置使张浚也以刘锡为帅,集结了刘锜、赵哲、吴玠等将领统率的数倍于金兵的大军,以层层包围之势,与金军在富平(今陕西富平县北)展开决战。是役,南宋名将张浚、刘琦、赵哲、吴玠并秦凤路经略使孙渥以熙河路经略使刘锡为都统制将马步兵十八万,号称四十,五路其发集结于富平,张浚坐镇邠州督战。战役中宋军把完颜宗弼统率的金军作为进攻的重点,攻势凶猛,宗弼军被重重包围,从中午战至黄昏,力战而不却,牵制了宋军的主力,为扭转战局赢得了时间。金将赤盏晖全军覆没、大将韩常被射伤一目,死战不退。此时的金将完颜娄室找到了宋军的薄弱处——赵哲统率的宋军,于是以其所率的所有精锐骑兵冲击赵哲军,赵哲军一触即溃,娄室与宗弼合兵掩杀,金军士气大振,致使南宋十八万大军顷刻间土崩瓦解。金军乘胜追击,以少胜多,取得了富平之战的胜利。

    是役,一方面由于张浚自恃强大,判断失误,没有利用敌弱我强,且敌军兵分两路的失误,果断发动攻击,贻误战机,另一方面也由于完颜宗弼的剽悍勇猛,牵制了敌人主力,最终以金朝大胜而结束,南宋尽失陕西五路大部分地区。

    富平之战后不久,完颜娄室病故。宗辅以完颜宗弼为右翼都统,阿卢补为左翼都统,分别招降陕西尚未攻下的州县。

    '得失和尚原'

    公元1131年(天会九年)正月,宋泾原、熙河两路均为金所攻占,宗辅返回燕京,宗弼成为陕西金军统帅。十月,完颜宗弼率军自陕西取四川,途经和尚原(今陕西宝鸡西南),遭到扼守和尚原的宋吴玠、吴璘军顽强抵抗,金军溃败,宗弼身中流矢,甚至“剃其须髯而去”,将士死伤大半,这是宗弼从军以来最惨重的失败。

    公元1133年(天会十一年)十一月,宗弼再次发兵,击败吴璘军,夺取和尚原。公元1134年(天会十二年)二月,率军攻打入川门户仙人关,被宋吴玠军击败,退兵凤翔府(今陕西凤翔)。三月,宗弼由陕西返回燕京。宗弼见吴氏兄弟善战,便不再与其力战,专以智取。直至公元1141年(皇统元年),宗弼致书宋高宗赵构令吴氏兄弟退兵,方才不战而胜,放心控制川陕一带。

    公元1134年(天会十二年)金命伪齐刘豫,遣军攻占襄阳府(今属湖北襄樊)等六郡。五月至七月,宋命岳飞率军收复襄阳等六郡。九月,完颜宗弼与伪齐军联合向两淮地区发动攻势,遭到韩世忠、岳飞军的坚决抗击,后因金太宗病危,金军渡淮北撤。

    '出将入相'

    公元1135年(天会十三年)正月,金太宗驾崩,金熙宗即位,立即着手对金的政治制度进行改革,宗弼是辅助熙宗进行改革的重要人物之一。

    公元1137年(天会十五年),完颜宗弼升任右副元帅、封梁王。十一月,废“伪齐”政权,将政令收归朝廷。废刘豫为蜀王,于汴京设行台尚书省。

    公元1138年(天眷元年),领三省事宗磐、宗隽在朝廷专权,外结左副元帅挞懒,将河南、陕西地割还宋朝。对此,宗弼在朝内支持宗干等人坚决反对。二年,熙宗以谋反罪,诛宗磐、宗隽,解除挞懒兵权。拜宗弼为都元帅,封越国王。三年,挞懒与宋人交通受赂事发,熙宗命宗弼诛挞懒,加封他为太保,兼领燕京行台尚书省。因宗弼之请,熙宗又发动对宋战争,出兵夺回原交还宋朝的河南、陕西之地。由于河南、陕西各地守将大多是金、“齐”旧官,金军攻来,纷纷迎降。一月之间,金军攻取河南、陕西大部,宋岳飞等部退到颍昌(今河南许昌)以南地区,宗弼顺利进驻汴京。

    宗弼企图趁势占领淮河以北地区,又挥军南下,在顺昌(今安徽阜阳)败于宋刘锜部,在郾城、颍昌大败于岳飞部,宗弼险些被俘。形势对宋朝极为有利,岳飞也乘胜进兵,大有收复河南进攻河北之势。但宋高宗下令岳飞班师,于是宋军全部撤出河南。九月,宗弼入朝,是时熙宗南巡到燕京,左丞相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