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扫明-第10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消息如果传回山东,他实在是难辞其咎。

    不过陆井荣也明白,眼下实在是没有任何其他办法了,无论官军还是各路的贼寇豪强,几乎都对山东军的前来十分不满。

    “陆统领,这种时候就不要再犹豫了,阵前那种果断劲去哪了,难道你想让将士们在这遭受更大伤亡吗!?”

    听到参谋声色俱厉的话,陆井荣脸色发青,沉默的坐在那半晌,终究是豁然起身,说道:

    “传本将的军令,就说形势有变,请援!”

    “遵令!”

    听到主将的决定,门前兵士几乎是又惊又喜的喊出这句话,几匹快马承载着海州城外两千余名山东兵的希望,朝山东境内奔驰而去。

    。。。。。。

    “陆统领率正兵营被截,伤亡惨重,海州守备见死不救,闭门不开!”

    “柴家联合贼寇伏击山东军,陆统领巧计破伏!”

    消息风一样的传遍了山东,山东军上下无不气愤,翁州府正兵统领刑一刀和莱州府正兵统领刘雄早先奉了王争的军令,各自抽调三个正兵营驻扎在藤县和灵山卫附近。

    听到这个消息后,两方立刻动作起来,用花了三天的时间齐聚在青州府安东卫,不过他们并没有直接出境,反而多等了几天,这才是率兵进入淮安府地界。

    这路山东援军之中的正兵有六个营七千多人,加上随行的辅兵和火器营兵士,人数足有九千之众。

    山东军派兵进入南直隶的理由,就是应盐商之邀,前来协助抗击海盗、倭寇与各路贼寇,失利的消息刚刚传出去,盐商们就已经有些气愤。

    每年一百四十多万两的保护费,就算大家公摊也如同毒刺扎进掌中一样肉痛,难道还是不能让王争尽心竭力的去平乱。

    传出了失利,那就是说入境的这些山东兵已经没有护卫平安的能力了,甚至连海州城都进不去还谈什么平乱,看来要督促山东军尽快派遣援军,或者想法子把山东兵赶出去。

    不过还没等盐商们紧急磋商,又一个重磅消息传来。

    山东的翁州、莱州两府已经是调集重兵,听闻这次来的数量足有上一回的两倍之多,就连正兵的骑兵营和火器营都是一同前来。

    很明显,山东军这只猛虎是动了怒,要来真格的了。

    听到这个消息,豪强们反倒是闷闷不乐,自己这边调集了上万人去围攻山东军三个营,而且还是出其不意的伏击,不管怎么想,都能轻易的将其一口吃下去。

    换句话来说,这种想差悬殊的战斗,如果不是将对方全歼消灭,大家都不好意思往外吹嘘。

    可最终的结果就是没有拿下来,花费了淮安府各个豪强大力组建的联军,却被那姓陆的统领几句话就给破坏殆尽,这实在是意想不到,啃肉不成,却被暗藏的骨头崩掉了几颗牙!

    其实刑一刀和刘雄听到风声后都为陆井荣叫了声好,那等阵前驱敌兵的本领当真不错。

    如果这三个营被一口吃掉,山东军吃了败仗的消息传出来,到时候各种各样的麻烦可就是接踵而至,想要平乱可就没有那么简单了。

    但是陆井荣挺住了,虽然没有打胜仗,但却保住了大部分的兵力,有了这个由头,山东军完全可以借机发难,好好处理一下淮安府这烂摊子。

    不论陆井荣怎么想,刑一刀和刘雄决定要在之后替他向王争王大帅请功。




第三百一十一章:入驻海州,守备自缢

    “开城!开城!开城!”

    崇祯十三年四月某一日,淮安府海州城上,时任的海州守备官看着城下一望无际的山东兵,暗自咽了下口水。

    就在前一日,大批的山东兵突然来到海州城下,但他们却并没有放出什么风声,等到海州守备放下心来,以为山东军还是不敢怎么样的时候,却见对方的营盘中推出不少黑洞洞的玩意儿来。

    “守戎!俺是山东王大帅下辖的翁州府正兵统领,叫做刑一刀,听闻你带着海州兵不让我山东军进城,可有此事!?”

    听到这话,对方竟然还称呼自己为守戎,海州守备脑子一晕,却并没有感觉有什么尊敬,反而有些担惊受怕的感觉。

    看来山东军还真是动真格的了,身为淮盐出产地海州的守备,他自然对盐道上的消息有所耳闻,多多少少有些涉足,刑一刀这“鹰脸”的名头他当然听说过。

    这人可是个狠角色,盐道上的人都称其一口大刀耍的出神入化,此番山东军来了足足三个大奖,在城下聚齐的山东兵怕不下万人,而且就连马队和各式火炮都拉了出来。

    山东军摆出一言不合就攻城的模样,城内的居民和海州兵都已经成了惊弓之鸟。

    想到这里,海州守备就是满头的虚汗,连忙赔笑道:

    “刑将军哪里话,误会,都是误会啊,本官。。。在下可没有下过这个命令啊!”

    刑一刀身边的刘雄冷哼一声,这时候陆井荣上前阴阳怪气的说道:

    “前几日你可不是这么说的,什么就算是咱们住在门前,你海州也不会发一兵一卒。”

    城上的海州兵都是心知肚明,山东军有兵有将还有马队,甚至还带着大炮和各种器械,这可真是打也不打不过,跑又跑不了,根本就不是一个级别的战斗,只寄希望于守备大人能识相点早早开门。

    其实话说回来,这些海州兵在这等绝对的劣势面前,早就没什么死战的勇气,绝大部分都已经是做好随时扔下刀枪溃散的准备,就算守备何大虎不开门,他们也不会为了什么狗屁的朝廷去卖命。

    干了几年的守备,海州守备知道眼下要想顽抗是不可能的,就是山东军直接炮轰海州城,由头上他这边也是不占着理的。

    这个时候海州守备心头是万般的后悔,但世上没有后悔药可吃,他只能是连忙的下令打开城门迎接山东军的三位大将进来,想着对方近些日子没传出什么扰民的现象,自己怎么说也是堂堂的守备,应该能网开一面。

    有什么样的大帅就有什么样的的将军,山东总兵王争虽然不是瑕疵必报的人,但也不是任人骑在头上拉屎的角色。

    下面的军将自然个个如此,尤其是陆井荣,前些日子在这何大虎手上吃了闭门羹,对方甚至张弓搭箭的相威胁,这口气不出委实是难以咽下。

    昨夜刑一刀、刘雄、陆井荣与几个军议司随军参谋已经商量过,这海州的守备前些日子表现让将士们怨愤难忍。

    这还只是其一,主要还是这人身为海州守备,却是个不确定因素,看样子十分不支持山东军在海州的活动,这样的守备,为了大局着想,还是将其除掉换成自己人才能安心。

    来之前大家都得到王争的授意,这次山东军可不是要当什么仁义的友军,乱世中哪有什么仁义和名誉可讲,完全凭拳头说话,既然来了就没打算再回去。

    淮安府作为天下名盐之一淮盐的出产地,又是打通南直隶的要道,如果能将其攥在手里,自然是大有裨益。

    “陆统领,你可说过,咱们是友军啊,都是要一同剿匪平乱的,你你你,可不能失了仁义——”

    守备见到刑一刀几人不怀好意的眼神,顿时又惊又恐的后退了几步,就连说话都有些结巴起来。

    守备的家丁同样见到对方来者不善,已经暗自将手握在刀柄上,警惕的看着列队进城的山东兵,但他们势单力孤,周围布满了握着刀枪的山东兵。

    山东军进城后第一时间便接管了海州的城防,解除海州兵的武装后,有一名哨官在城楼上将守备官的旗子扔在地上,换上一杆“王”字大旗。

    见到如此情景,海州守备心中更加不安,企图用大义来说动陆井荣,但陆井荣听到这番话后却只是“哦”了一声,紧跟着揶揄的笑道:

    “本将什么时候说过这话了,你们可曾是听说过?”

    说着,陆井荣不断对那些已经山东军解除兵器的海州兵指指点点,每指到一个地方,那里的海州兵便是立刻避开。

    开玩笑,这种时候谁还敢为他说一句话,那姓陆的眼中分明带着杀气,他们毫不怀疑自己说出去的那刻就会血溅当场。

    见状,陆井荣也没什么意外,呵呵笑了几声,上前道:

    “守戎,大家都没人听见,这话可不能乱说,不然咱们就要伤了和气!”

    “禀将军,人找到了,被关在柴房!”

    忽然,一名兵士带着一个身穿破烂囚服的男子来到几人眼前,这个人就是前一阵子帮山东军回禀的海州把总邱武。

    邱武自从回禀之后就不见了踪影,陆井荣刚到海州的时候就有所怀疑,现在一看,果真是被那黑心的守备削职关了起来。

    刘雄点了点头,说道:

    “邱把总,海州守备何大虎剿贼不力,马上就要自缢身亡,你可是想继任为海州城守备,与咱们山东军一同剿贼平乱。”

    守备听到这话,顿时感觉不对劲,直接想要抽刀,他的家丁们刚有个动作,却立马就是软绵绵的倒在了地上。

    早就准备好的山东兵在这些家丁动作后就不再犹豫,直接出刀结果了这些人的性命,就连海州守备也被两名什长一左一右的制服,见暴起不成,他顿时换了一副谄媚求饶的嘴脸。

    “不要哇~,小的一定尽心竭力的配合山东军老爷们,不再惹是生非,饶命饶命啊——”

    可是这话还没说完,海州守备便仰面倒在了血泊之中,这个时候刑一刀将染血的刀收回鞘,若无其事的看了一眼把总邱武,道:

    “刘将军说的不错,海州守备剿贼不利,畏罪自缢身亡!”

    邱武心中咯噔一下,赶紧纳头便拜:

    “小的愿意,小的一百个愿意,必然对王大帅的吩咐言听计从!”

    说起来,邱武当日回禀也是于心不忍,却被这守备直接问罪夺职关了起来,本就是心有怨愤,加上已经几年没有得到饷银,早就对朝廷没有什么好感。

    这种时候就算是傻子也该明白哪一方有绝对的实力,更何况邱武又能因此升官发财,这可真是前一秒地狱下一刻天堂,谁不愿意干。




第三百一十二章:进剿河南,皮癣顽疾

    海州守备何大虎自缢身亡的消息直到晚上才传到知州衙门,山东军入城的当日,守备便自缢身亡,这之间的联系足够让人想入非非。

    知州不是刚进仕途的小白,自然明白这“自缢”其中包含的巨量信息,但是知州衙门一早被山东军封锁,知州除了坐立不安之外也是别他法。

    但即便到了夜里,这件事似乎还没有结束,山东军的兵士一改往日入城便安稳不扰民的作风,在城内挨家挨户的搜查,凡是有隐藏来历不明身份的人,不分青红皂白,一概是立刻拿人。

    这也是吸取了陆井荣在林洪镇吃的亏,客军入城本来就被各方人士所忌讳,若这个时候再表现出软弱,到时候定然会有人拿守备何大虎之死来作文章。

    在城内外的各路道口,甚至是小道河沟,都有山东军的兵士看守在那里,但凡在宵禁闭城的头一夜鬼鬼祟祟出来的,都会被立刻擒住,没有放走任何一个漏网之鱼。

    不过第二天的一大早,百姓们发现山东军做事还是讲究分寸的,那些被抓的人里面,一些有家有室的老实人和妇女都被放回家,留下的只是一些无亲无近的地痞无赖和原海州兵痞。

    这天早上山东军没有继续让百姓们待在家里,反而是放松了城内各路的看守,连夜在城内中心空地上搭建了一个简陋的高台。

    说这高台简陋,也就是用一些木石临时拼凑在一起,并不比地面高出多少,而刑一刀、刘雄和陆井荣三个人要做的事情也很简单。

    先是派兵士在城内各家各户通告消息,紧跟着山东兵押着昨夜拿住的人犯分批来到高台上,将这些人绑的结结实实按倒在上面,选出来的兵士早明甲持刀的等在上面,看这样子竟是要斩首立威。

    台子上被抓住那些人明白自己处境,有痛哭流涕求饶的,也有嚎啕怪叫不止的,少部分甚至不管不顾的开始痛骂,总之这种声音是不绝于耳,听得周围走出门的百姓们都是心惊不已。

    前几日对山东军进入淮北的行为还是有些说法的百姓这个时候却没有人再敢说出一个字,到现在,不少人的心里已经明白过来许多事情。

    这些从山东来的官兵,并不是不敢杀人,单单论起杀人和战斗的本领,这些山东兵其实比起本地那些狐假虎威的兵丁要强上百倍。

    从前他们之所以如此的和气待人,那都是为了彰显与寻常欺压百姓官军的不同之处,是讲道理的兵马,可不是因为害怕他们闹事,更不是这支军队的将军们无能。

    眼下,就在海州城最中央的高台,红得有些发紫的血液已经成河般流淌而下,几百颗头颅不断翻滚到地上。

    为了防止尸体污染环境,有些山东兵不断的在高台旁边游走,往刚刚被扔下来的头颅和无头失身泼洒石灰。

    陆井荣、刑一刀和刘雄这三名山东军的大将背着手站在台子上,目光淡然的看着这一切,仿佛杀了这几百个人对他们来说并无任何影响。

    陆井荣暗自松了口气,心中还是有些气愤。

    本来和王争的心思一样,想着以山东军如今的实力,有了名分以后要控制淮安府还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但却没想到刚进来就遇到这么多事情。

    还不止如此,刑一刀他们进来的时候也并不是一路太平,路上断断续续的遭到马贼拦截,尽管没有什么损伤,但这些小毛贼挥之不去,除之不净,倒是让人头疼。

    事情滚雪球一般的闹成眼下这个样子,听陆井荣说,那袭击山东军的竟然是淮安柴家,而且还是家主柴璐亲自出马。

    本该尽快报知大帅,但三个人转念一想,要是这点小事情他们都处理不好,传到自家总兵耳中又会是个什么印象,恐怕今后有什么重要的任务也不会交到他们三个手上。

    但这任务要想完成却也不那么简单,不只是豪强们和百姓对山东军有抵触,就连那些明面上请君入瓮的盐商们也没安什么好心,只是想借着山东军之手保护盐路而已。

    只要安稳下去,他们定然会动用一切的关系把山东军立马弄出淮安府地界,明枪易躲,暗箭难防,看来这淮安府的事情急不得。

    反正能拖一阵是一阵,现在自己这边已经牢牢占领海州,每年拿出一百多万两雪花银的又不是山东军,三个人叫上随行的军议司参谋,商议了一夜,还是觉得用老方法最为稳妥。

    从百姓身上下手,先把百姓们稳住,只要他们抵触的心思一下去,这淮安府的事情就好办了。

    。。。。。。

    淮安府那边开始稳步前行,但王争率领战兵十二营自打从翁州府出了山东境内后,就没有一天安稳的日子,夜里都不消停。

    要说如今的中原各省,要是不出来还真是想不到,到底乱成了什么样子,现在王争已经率军出了归德府,来到了河南境内的开封府地界。

    但是这一路上就没安稳过,尽管山东军是战兵十二营,足有将近两万人,并且王争早早将哨骑散了出去,但依然有多如牛毛的小匪小盗和流寇不断袭扰。

    不过这些人各自为战,鲜少有危急到左右军的,更别说是王争亲自带领的中军了,多是被高速支援的骑兵营剿灭。

    从山东到湖广的襄阳府,途中要穿过整个河南,现在河南可是农民军闹最欢的地方之一,王争清楚地明白,李自成绝不会让自己安安稳稳的到襄阳布置防务。

    去年九月,清军两路入边,京师戒严,洪承畴、孙传庭率军入卫,西北官军因此减少,趁此时机,张献忠、罗汝才、张天琳等先后再起。

    张献忠率部势如破竹,连破房县、保康等地,在罗猴山痛歼左良玉军,崇祯皇帝因此大怒,下旨捕杀五省总督熊文灿,后派兵部尚书杨嗣昌督军进剿。

    于此同时,别号“曹操”的罗汝才在香油坪全歼官军,但不久前与张献忠先后败于玛瑙山及夔州,被迫转进四川。

    杨嗣昌剿贼心切,督率主力追击入川,李自成遂乘机挺进河南,实行他占据“河洛”的战略目标,也正是在这个时候,落魄秀才宋献策和牛金星分别归顺。

    没多久,“迎闯王,不纳粮”的口号闻风而起,使得闯营迅速发展为数万之众,危急督治襄阳。

    杨嗣昌焦心难耐,却苦于无兵可调,遂随传督令于山东,命令山东总兵王争率山东军各营进剿河南的李自成,以护卫襄阳周全。




第三百一十三章:乱象纷纭,闯营挑衅

    第313章乱象纷纭,闯营挑衅

    四月底,王争率山东军来到河南开封境内。

    山东军行军速度不急不缓,一直是列阵前行,王争又广散哨骑,尽管小事不断,但却从没出过什么大乱子。

    说来也是可气,杨嗣昌的督令上说得好好的,山东军出境后一切的粮饷军需都由地方上酌情供给。

    刚出山东在归德府的时候还算可以,也许是那边距离山东较近,乱子比较少,当地的知府衙门和官军还没有溃散许多,对于山东军的供应也是尽心竭力。

    不过要是说起来到开封府后的待遇,王争简直就是气不打一处来,屋漏偏逢连夜雨,山东军辎重营只能带一个月的军粮,但第一天率军进入开封地界,第二天就断了一切的军需。

    各处衙门说正在“尽力筹办”,不过谁都知道这是敷衍之词,客军援剿,想要什么粮食给养都需要自己想法子才行,这也是不成文的规矩了,因为朝廷这边是根本靠不住的。

    本来王争也做了这个心理准备,但没想到境况竟然糜烂成这个样子,地方上到处都是白骨和饿死的人尸体,要是想从一些村庄上讨要购买粮食,想都不要想。

    经过哨骑传回来的消息,王争这才是恍然大悟,原来河南最近已经闹了好长一阵子饥荒,而且在这饥荒之中不时的又有蝗灾、旱灾接踵而至。

    地方官府自顾不暇,上报到朝廷以后,发下来的赈灾银两和粮食又被各级官吏贪墨一大部分,最后到手头的杯水车薪,简直是民不聊生。

    倒不是地方的知府衙门对督臣命令视而不见,而是根本就没办法接济什么进剿的官军,那点物资用来供养地方上的守备兵力都是有所不足,日夜的溃逃。

    况且,进剿的官军已经被左良玉那等军阀一般的人物将名声搞得恶臭无比,所以现在各地的难民百姓有个不同寻常的现象。

    见到官军仿佛见到草寇一般的躲避,见到真正的流寇却好像是真正的正义之师,争相开门“迎闯王”,加上李自成采取了宋献策和牛金星的策略,起码现在闯营的军纪还是约束的很不错。

    相比左良玉那等到处杀人放火解决自己部下粮食给养问题的朝廷官兵,百姓们在穷困潦倒的时候显然明白哪一方更应该支持。

    听闻闯王李自成已经身在河南,而且闯营数夜之间已经聚众数万,开封府有没有什么官军驻守,各地官军又惊又惧,几天之内接连溃散了将近一半的人马。

    这些人要么是胁裹而逃,要么是转头加入闯军与农民军各部。

    有了这些原明军的加入,李自成更加如虎添翼,听闻已经接连攻破了好几个县城,实行那开仓放粮,诛杀贪官乡绅的大快人心之举。

    开封府是河南重地,开封城内的知府听到四处都是农民军起义的消息已经是惊魂未定,加之城内官军日夜不断的溃散,到现在已经不剩下几个人。

    一样的情况,知府衙门也是乱作一团,根本没有任何有效的政令能缓解燃眉之急,结果还是许州守备韩友德星夜前来援助,率领几百的许州兵入驻开封城,这才稳住人心。

    当然,那韩友德从许州逃到开封城,自然不是完全的好心,因为那边已经完全的无可救药,待下去也守不住了。

    进城的第二天,韩友德就去找开封知府要他写一封行文证明自家的忠勇无畏,与许州如今的乱局是没有半点关系。

    眼下韩友德是开封唯一的助力,知府为了笼络他的心只好照办,哪知道韩友德的算盘很响,就连开封城守不住的退路都已经想好。

    近来传得最多便是杨嗣昌老贼从山东调来一支客军援助河南,说起领兵的人那是不可小觑,是那个在奇袭建奴兴京的山东总兵王争。

    所以韩友德也有准备胁裹知府与知府夫人而走的想法,到时候那王争应该也会投鼠忌器。

    这次进入河南的山东军算是西北之地唯一的朝廷精锐,听闻未曾有过任何败绩,甚至曾经在辽东斩了三千个建奴首级。

    这等的功绩不需要王争去自卖自夸,朝廷自然会帮着歌功颂德,六科廊的那些文官也是挥洒笔墨,什么不世奇功之类的文章雪片一般飞往各地,所以即便远在河南的李自成,偶而也是对王争和山东军有所耳闻。

    当然了,农民军对建奴所知甚少,他们听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