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扫明-第17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职位都是原军议司中挑选。
不过那些南京的朝廷六部官员有些人依然是有真才实干,幕僚府七部仅仅用原军议司的人根本不够,缺一些基层文吏。
所以王争把这些人按照自己标准撤撤换换的,也就凑活着用了。
这样做还有一个好处,不少原明廷在江南的官员听到这些,几乎就没什么顾忌了,看样子,这位安东侯并不和李闯一样,不会不分青红皂白的将朝廷官员一棒子打死。
高杰身边十几个亲兵,按理说是人多势众,但那个山东军标兵从头至尾根本都没留意过他们那边,只是按部就班的赶路。
不屑倒是没从这标兵身上看出来,高杰也想不明白,总觉得对方根本不在意。
他是想不明白山东军中人的想法,虽然照规矩来说,标兵只不过是个传信的,不过标兵缺隶属于山东军内最高的战兵系统。
做到这个份上的人,哪一个都是身经百战、荣誉加身,是十足的精锐,可能在心底就不怎么在意这些原朝廷的军将和兵士。
等赶到了南京城,高杰这才恍然大悟,怪不得那标兵一直对自己爱搭不理,有这么大的力量,北京都能轻易打下来,还到南京干什么。
还没进南京城,高杰就见到来来往往的百姓,忙活的异常热闹,而且看到自己根本不害怕,有些人甚至高兴的打招呼。
“嘿军爷,巡哨回来了!”
“可要注意身体啊,不能太操劳了!”
高杰和自己的亲兵对视一眼,根本不敢相信,自己是活在梦里吗。
这些人或是扛着锄头,或是一家老小乐呵呵牵着耕牛在地里劳作,中间的官道上除了大片行人以外,几乎时时刻刻都能看见巡逻的山东军正兵。
除此之外,还经常看见三人一组或六人一队的轻骑兵在骑着马遛弯。
远处屹立在郊外的校场、马场和靶场内欢声雷动,整齐的射击声,还有奔腾的马蹄声不断传出来。
在南京城外的都是山东军正兵,相比在庐州府和沿途见到那些经过改编的外系兵马,这些人更是精锐,在高杰看来,哪一个都不比自己精挑细选的亲兵要差。
来到南京城下,高杰他们更是惊掉了下巴,除了这座极尽繁华的大都市之外,他总算见到传闻中山东军的战兵。
城内到处巡逻的战兵浑身上下武装到了牙齿,手里握着精钢打制的虎枪,背上是一种亦斧亦矛的兵器,几乎只漏出一双目光凌厉的眼睛。
就只是见到这些战兵,高杰和他身边的亲兵就已经觉得心中恐惧。
很快,在等待在这里的战兵将官带领下,高杰单独穿过内城,来到皇城,他带来的十几个亲兵则是被战兵带到驿馆看管休息,早有保安司人员在那里等待
这里经过修缮,虽然有皇家的威严,但却并没有紫禁城那么多繁文缛节,毕竟王争还只是个侯爷,不能要求别人像觐见皇帝那样。
很快,高杰单独来到武英殿,看见负手站在最上方那人,他当即就是跪下身,十分谦卑的说道:
“末将高杰,见过安东侯爷!”
这武英殿上保留着基本的皇家装饰,在一般人看来,王争区区一个侯爷,但却用皇帝的大殿议事,这根本就是大逆不道。
但是看到南京内外一切的高杰,眼下压根就不剩下什么多余的心思,只是在不断七上八下的琢磨,想王争叫自己前来到底是所为何事。
正待高杰内心不安的时候,王争回过头,指了指左侧的椅子,说道:
“高总兵来了,坐吧。”
高杰点点头,但是屁股只挨了一边,不知怎的,王争除却安东侯、太子少保和左都督的衔头以外,在朝廷上不过也就是个山东总兵。
但高杰这次来见王争,却有一种进京面圣的感觉,说不出的奇怪。
他不知道该说什么,所以只能窘迫的坐在那里等待下文,不多时,王争静静说道:
“本侯时间不多,开门见山吧。”
听到这里,高杰浑身一颤,心道这位侯爷还真是个直性子,当即身子微微前恭以示尊敬。
“末将既归山东,当为侯爷效死!”
“哈哈,好!”
王争忽然一笑,其实他对历史上高杰的印象还算不错,虽然在小事小非的处理上和其他人差不多,但是在手握大权的时候,却能独挑大梁,抗击鞑虏。
不过高杰这种人,素来的桀骜不驯,就连朝廷都不放在眼里,自己这个区区的安东侯又怎么能心服口服。
这次叫他来,就是让他清楚地认识到山东军手中的实力,在想要犯浑做傻事之前掂量掂量,要是脱离了山东军,该怎么活。
看高杰这毕恭毕敬的样子,王争非常满意,点头说道:
“湖广勋阳一带,尚有朝廷官军未曾降闯,并且当地士绅联名请求我山东军入广,你部距离最近,改编之后就先行进入。”
闻言,高杰抬起头要说些什么,看见王争的眼神,立即低下来不再吭声,王争笑了笑,说道:
“本侯知道这有些强人所难,但事在人为,本侯会下令湖南方面外系兵马配合,若取得勋阳,你高杰当为大功!”
高杰心里也明白,眼下自己除了接令去湖广背水一战之外,其实真没得选。
之所以只身翻险来到这南京,就是因为无路可走,要是再因此违逆了安东侯王争,和山东军结成仇家,那可就真是上天无路,入地无门了。
不过高杰个性鲜明,用憨鲁直率四个字足以概括,要不然也不会再历史上被许定国再明显不过的小计策诱骗。
没过多久,高杰咬牙起身,抱拳说道:
“只要侯爷给足够的支援,末将不求有功,但求无过,愿效马前驱!”
高杰说话直来直去,意思就是他会拼死一战,但要实在打不赢就没办法了,希望王争不要因此为难自己。
听到这里,王争微微一笑,伸手拿起一杯壮行酒,说道:
“来,高总兵,本侯敬你一杯!”
第五百二十三章:大户们的去处
这次见面,对于高杰来说,除了猝不及防的感觉之外,更多的还是惊惧难安,不敢相信这一切都是真的。
以往虽然老是听说山东军取得了如何如何的大捷,风闻他们与左军、郑氏有什么不可见人的幕后交易,这些事情虽然如雷贯耳,但终究和自己半毛钱的关系搭不上,所以也就没有那么在意和看重。
事到如今,高杰在世上安身立命完全是靠山东军,部下都要经过山东方面的裁撤和改编,再安插一些他们的基层将官,才能得到补给和兵械。
高杰心知肚明,这么一来,他原本的高部就已经完全不存在,整个营内都是效忠于王争的党羽,也就是死死的绑在船上,动弹不得。
从武英殿出来的时候,高杰回身看了看这座雄伟气派的殿宇,只是有些怅然若失,他从未有过今日这般的心情。
一座南京陪都弃用多年的皇殿,上面站着一位朝廷总兵,却让他肃然起敬,自然而然的摆出下属姿态,对这人所提所说的一切条件都只是点头认同。
以前高杰也有过和其他人一样的想法,觉着王争这些军功根本不可能是真的,世上怎么会有这样的人。
但今日看见了,他才觉得一切是那样真实。
高杰性子直率,像一个猛张飞,但他没有张飞的粗中带细,也没有张飞勇往直前的勇气,算是半个张飞的性子。
其实也正是这种性子,才让高杰活到了现在。
从武英殿直出皇城这距离内,高杰并没有见到哪怕一个侍奉的丫鬟和仆人,没有一个人无所事事,全部都有自己的事情去忙。
除了在两侧肃穆站立的战兵之外,就是来来往往的幕僚府文官,还有那些内外系的大将们。
文官们手里要么捧着不少册籍,要么就是挥着衣袖来去匆匆,武将们更是在小跑,将手里那些崭新出炉的军令和政令赶回自己驻地传达。
还有被山东军占领五个多月的南京城,高杰并没有见到丝毫被乱兵破城后的乱象,里里外外的人都在忙个不停,一副欣欣向荣,井井有条的样子。
高杰和李自成有死仇,曾经是李自成帐下的闯将,因为私通李自成之妻才会投奔官军,所以对大顺军也十分了解。
这么多年下来,大大小小的战斗,最起码几十场也该有了,但高杰一眼就能分辨如今大顺和山东军的区别,简直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大顺军中那些李自成引以为豪的了老营精锐,在高杰看来,其实也就比山东军诸多外系强上一点,就连嫡系的正兵都不如,更别提个个如狼似虎的战兵了。
当然,无论心中如何去想,高杰这辈子还是头一次来到这极尽繁华的南京城,怎么能不好好玩一玩就回去?
要知道,这次再回去可就是背水一战了。
赢了,就会赢得王争的信任,为自己在山东军内赢得一席之地,要是输了,别说王争饶不过自己,就连到时候有没有命从战场上活下来都说不准,还谈什么其它。
高杰在青楼里找到自己的亲兵,准备留在南京几日再返回庐州府。
这几日下来,高杰发现了很多有趣又想不通的事情,江南的秦淮名妓那可是全天下都出了名的,可却没发现几个山东军的人在喝酒招妓,要么是本地的大户,要么就是一些外来接任务出去拼命的军兵。
听本地的人说,以往在南京城大大小小的闹事经常有,但自从去年七月,也就是山东军进城之后,就没怎么再遇见了,到处都是一片欢声笑语。
就算偶尔发生乱子,很快就有负责这一片地区的保安司衙门人员前来驱散,要是对方寸步不让非要挑事,这些人也是说拔刀就拔刀,根本不会手软。
管你什么大户子弟,还是勋戚家奴,现在最怕的人无非还是王争,这位安东侯爷据说可是非常护短,要真闹大了,最后还得是人家掌权的说了算。
山东军的人才不管你有理没理,直接编造一个由头,拿了侯爷的军令调兵出来,把一家子人整府都抓起来的事也干过不少。
甚至在去年山东大清查的时候,有不少勋戚家想要凭借高墙顽抗讲条件,但安东候是怎么做的,一个字废话都没说,直接调来几门大炮,连墙带人都给夷为平地啊。
听到这些,高杰却觉得十分解气,这位侯爷别说当日见到了十分畏惧,但这不经意间流露出来的内在性子他还是很喜欢,就是感觉对脾气。
说白了,跟着朝廷,饷银根本不用想,就连衣服和兵器都残缺不全,可是跟着安东候那可完全不同。
前段时间,大顺军在湖广、陕西,张献忠的部众则是在湖广和四川一带,两边都闹得风生水起,民不聊生。
除了他们,还有左良玉这些朝廷的军阀,无论这些人哪一个,对大户们都是采取赶尽杀绝的态度,只有山东军是打着招揽之意。
有钱人不断从其它地方逃走来到山东军驻守的地方,虽然在这些地方都有聚耕农庄不段兴建,对他们的政策也并不十分友好。
但是一边能活命,保存家业,一边却要被剥皮吸髓的赶尽杀绝,就算是傻子,也知道在绝境当头的时候该如何选择。
以前这些人有两个去处,一个是近些年逐渐崛起的山东一带,像翁州府的济宁、莱州府的胶州,还有登州府的蓬莱。
这些地名逐渐出现在各地大户们的视线中,成了居家搬迁逃难的一个选择,传闻这些地方都是越来越繁华,不再是偏远的穷困之地,各种业绩愈加兴盛,不逊江南。
最难得的是,这些地方数年以来都是安定无比,从来不会发生什么乱局乱象,当地山东军驻军闲着无聊,甚至把能找见的所有山贼土匪都给清剿一空。
所以渐渐在绿林上也就有一条不成文的规矩,说千万不要去山东军占领的地区立杆子,因为你在别的地方最低只要聚拢个几百上千人,就已经是土皇帝。
但是在山东军驻守的地方,无论你的部众有多少,无论你是以多么私密的形式露头,人家永远都能用最快的速度把你剿灭,而且出动的各路人马,都要远远多于当地匪贼。
要知道,就算之前的江南,要是一旦有个什么风吹草动,地方上也常有啸聚山林,百姓成群结队围攻县衙的情况发生,并不算十分稳定。
在许多人的心里,这乱世中,还是安定最为重要。
第五百二十四章:万事不离荣华富贵
那第二个去处,自然就是江南。
江南繁华之地,素来就是奢靡销金的好去处,又有秦淮风光,文风成性,名妓冠天下,正是这些多金避难的富豪们首选之地。
不过自从去年的七月份开始,江南之地逐渐归属了另外一个主人,比北京还要繁华的南京城,其实已经从里到外彻彻底底的改换了门庭。
那安东候王争尽管跋扈,但麾下的山东军除了那次在睢州被偷袭之外,这些年从来没打过任何败仗,而且几乎听不见他麾下的兵马有什么劣迹,和左良玉那等军阀有本质上的不同。
山东地界上本是不入流的盐商,现今说话中也带着些许自豪的神色,并且时常堂而皇之的出现在各地商会中,逐渐拥有了自己的席位,在一百多年以来都是少见。
这些年,来自五湖四海的人们,差不多有五分之三都来了江南,五分之一去了山东、扬州一带,最后剩下那五分之一,则是倒了血霉没有逃出来的。
当然了,这五分之一的人中,绝大部分还是因为个人原因,放不下自己在本地积年累月的家业和财产,能顺顺当当逃走的时候在犹豫,到最后想逃的时候被封死,追悔莫及。
相比他们,大多数人的选择都很随性,对江北的人来说,去江南、扬州,或者素来安定的山东一带,都比自己那战乱连绵的本土要好上许多。
“腰缠十万贯,三月下扬州。”
南京就已经是这天底下最繁华的地方,杭嘉湖、苏松常一带,更是文人士子和大户们喜欢聚齐的地方,到底是逃到哪,反正大家各有各的道理,说不上谁对谁错。
大明三百年江山,现如今已经被朝堂上那些所谓的重臣搞成乱七八糟,整天挂在嘴边的纲常伦理,那也就是挂在嘴边给人看,自己到底什么样,其实心里都有数。
所谓“湖广熟、天下足”,大明各朝最主要的产粮地,就是现今的陕西、湖广和四川一带。
这些地方要么被流贼占据,要么就是还处在纷乱之中,只是在名义上属于朝廷,占据陕西、湖广一带的流贼不再是当初那揭竿而起的农民,不是那么容易就能击溃,已经成了和大明朝并列的大顺朝。
西安、武昌陷落,襄阳由于地理位置被官军和流贼不断的你争我夺,最后虽然李自成不敢待,但王争已经放出狠话,山东军要是不来,一时间倒还没人敢染指。
此外,湖广一带还是个纷乱的局面,原本大顺很快就要完成湖广全境的占领,但是因为山东军在徐州誓师搞的动静太大,主力又撤了出去。
张献忠自从在西安左良玉击溃就回到四川在乱中搅局,正在为建立他的大西而努力。
除此之外,福王被烹,楚王被杀,庆王投降,等等失陷的亲藩重地不及其数,崇祯皇帝从最开始的震惊大怒,到现在经历的多了,倒是已经习以为常。
其实对大多数皇亲国戚,崇祯的并没有什么感情,之所以会震怒,无非是为皇族的颜面受到侮辱而气愤,就连为他们做的一些祭祀工作,其实也完全为了规矩和体统。
除了孙传庭带领的五省精锐以外,崇祯皇帝最为倚重的也就只剩下左良玉那号称几十万的大军。
本来左良玉是想捡软柿子捏才率部进入四川,没成想,现在的张献忠也不再是原来的张献忠,即便面对比大顺军势弱很多的张部,左军竟然也在接连吃败仗,被打得溃不成军。
自从进入四川之后,左良玉一下子陷入高杰进退两难的境地,张献忠追着左良玉打,左军则是丢盔弃甲,在各地掠夺的东西完全给张献忠做了嫁衣。
张献忠他是再也打不赢了,李自成更别想,正在他两相为难之际,却忽然听到风声,说是总兵高杰也投了王争,带着改编之后的人马进入湖广,打着的是“王”字黄龙旗号。
左光先作为残存秦军中为数不多的榆林将门世家,能投奔区区一个安东候,这已经让左良玉十分不解,现在就连高杰都投奔了山东军,可想而知,这将带动一大批湖广的残存官军倒戈向山东。
随高杰一同前来的,还有山东军在河南一带外系兵马的调动,归德府的孔栾,还有南阳府的陈永福等几部都在蠢蠢欲动,看样子对湖广是势在必得。
李自成主力退出湖广之后,王争总算是要开始下手了。
崇祯十七年刚开始,李自成在西安改元永昌,建立大顺,紧跟着王争就提出要受封宁王。
本来王争对朝廷的态度不明不暗,这么大一股力量握在手里,想要做什么都没有什么阻碍,虽然没有王号,但手中权利其实更甚有之,朝廷本该顺水推舟同意了就是。
话说白了,山东军现在家大业大,王争手底下的总兵都要数不过来,依附过来的朝廷勋戚中拥有侯爵、伯爵的更加不在少数。
在这种情况下,王争自然不可能再用原先山东总兵的衔头任命下属,山东军统辖内外系兵马总共超过二十万,你说你一个小小的总兵,下面却一大堆总兵、参将、游击、都司、卫所的军将,这实在不妥。
安东候区区侯爵,就算加了太子少保和左都督,任命地方上实权的军将和文官也是名不正言不顺,这种事本来大家心知肚明,我提一句,你随大流点头就行了。
山东军要的无非是一个方便,就凭现在的朝廷,想要更多实在也给不起。
但崇祯和朝堂上这些人愣是看不出来,还以为是原来糊弄左良玉呢,弄了个太子少保给打发下来。
这宁王的名头不是王争非得要,正相反,作为现代人的王争对这种名头并不在意,看重的只是手中权利,反正怎么做都行,何必多此一举呢。
但山东军一系的文武们就不这样想,王争以宁王任命下来的衔头,显然比安东候更加名正言顺。
宁王的王号其实不是王争想要,是山东军下面那一干人等想要,他们跟着王争走南闯北、出生入死到今天,为的是什么,说一千道一万,还是离不开荣华富贵这四个字。
崇祯十七年二月十二日的早上,负责漕运厘金事宜的范若海匆匆跑来,说有非常重要的大事面见安东候王争。
第五百二十五章:这事闹的
“侯爷,咱们在苏州和郑氏起了冲突!”
王争一直低头去看公文,其实并没担心会出什么大事,毕竟江南虽然地广繁华,但还真就没有什么能同山东军一争的地方兵马,完全占领只是时间问题罢了。
现在江南基本已经定型,需要担心的就是李自成是否会像历史上那样北上。
听到这个,王争眸子忽然一紧,抬起头问道:
“老范,你坐下说,到底是怎么一回事,盐帮和郑氏一向都是井水不犯河水,这次的冲突是因何而起?”
范若海虽然坐下到一侧,但可能是心系漕运事务,所以刚坐下立马又站起来,面色焦急的道:
“侯爷商谈的人,是郑氏的二老爷郑鸿奎,但这次与盐帮还有保安司起冲突的,可是郑芝龙的嫡系十八芝啊!”
要说王争手下真正的亲信是战兵一系,郑芝龙的亲信则是这十八芝。
早年还在日本的时候,郑芝龙丢弃自己的妻子,就是为了和颜思齐这二十八个人结成兄弟,多年下来,到现在剩下这十八个人,就成了十八芝。
郑氏十八芝,倒是和山东军的战兵大将们有些类似,几乎全部都是从无到有,一点点打拼到今天的地步,从前也是各地的小海商、小海寇,并不出名。
郑芝龙带领这十八芝成立水师,以两年时间,消灭明廷水师提督俞咨皐统领之福建、浙江水师及买办武商「漳州帮」许心素等人,掌控南洋。
一直到现在,十八芝的成员无论哪一个人手下都有大量的财富和船舶,在江南一带早已是当之无愧的霸王。
王争无论如何都没想到,自己进取江南最大的阻碍不是明廷也不是士子,竟然会是郑氏。
这所谓的“郑氏十八芝”王争多多少少也有所耳闻,当即面色就沉了下来,不过也没多说,静静听范若海讲完来龙去脉。
其实山东军入主南京之后和郑氏有瓜葛纠纷那是早晚的事儿,只是王争没想到会来的这么快,并且一上来就得罪了十八芝的其中一个。
一直以来,主持郑氏和山东军买卖交易的人都是郑鸿奎,郑芝龙的态度不明不暗,对盐货交易说不上重视,但也不会轻视。
但要是涉及十八芝和郑氏的利益,郑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