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扫明-第20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以郝摇旗为武威将军,充任阳和主将;以刘芳亮为武节将军,充任云南孟定主将,并且按照军功重新分派各地卫营、防营主副将。

    彰武二年八月,皇帝王争以安定候陆井荣为主帅,以李定国为征东前将军,以祁耀武为征东将军,率齐军十余万在北京出发,号称二十万,开始进行最后的统一战争。

    王争责令蒙古、朝鲜出兵协助征辽。

    八月底,在大齐的压迫之下,土默特汗秃马敦率二十余部尊奉王争为天可汗,出动骑兵十余万协助,朝鲜仁祖则是出兵五万。

    三方总计兵力近四十万,号称五十万,进行灭清战争。

    。。。。。。

    今时不同往日,兴京、盛京都被齐军大肆屠杀,旗丁损失惨重,清军八旗又在回援的路上爆发内战。

    多尔衮劝阻不成,只好被迫还手,用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杀死豪格,击溃土默特等蒙古骑兵,顺带着将汉军一同杀的四散。

    但是经过内战之后的清军不复当年,两蓝旗、镶红旗还有两黄旗几乎什么都没有剩下,八旗相当于废了五旗。

    况且多尔衮的亲信两白旗,也在和豪格的战斗中损伤惨重,急需修整添丁,但招募近一年,却只招到了一千多的旗丁。

    如今形势再也不向着满清,福临和孝庄仍被看押在北京,虽然多尔衮及时登基称帝,但内部依然四分五裂,难以为继。

    彰武元年,大齐灭顺、灭西,今年又是大封功臣,北伐迫在眉睫,随着王争在紫禁城头念出的一纸《讨虏檄文》,八旗子弟在辽东的处境每况愈下。

    不等齐军、蒙古和朝鲜进入辽东,辽东内部幸存的汉人便是活动起来,爆发了一次反清高潮,据说义军已经在五月份趁势克复金州一带,并且打着大齐朝廷旗号。

    金州的起义军很快就被愤怒的多尔衮率军扑灭,但内部已经四处冒火,坏消息一个接着一个,多尔衮将正白旗和半数精锐留在松锦一带驻防,带着镶白旗四处救火。

    无论多尔衮怎么奴隶,很多人都能看得出来,大清要亡了。

    以前在黑龙江、宁古塔一带的旗丁很愿意参军,因为那个时候满清处于优势,几乎是无能能挡。

    但现在不同,蒙古二十余部臣服大齐,协同朝鲜三面夹击,见到满人就杀,一个个城镇的汉人被解放出来,到处都喊着灭清的口号。

    原本满清八旗军几乎已经死伤殆尽,汉八旗、蒙八旗不断叛变,就连自己现在的领土都保不住,还是回深山老林安全一些。

    很多旗人对兴京和盛京的屠杀暗自惧怕,况且现在没有汉民和朝鲜、蒙古人当炮灰,冲锋陷阵都要自己上。

    打赢了的前程也不再值钱,多尔衮已经给不起他们想要的,能躲着还是不要出来。

    多尔衮面对旗丁的背叛无计可施,又不能大开杀戒,只能动用手下镶白旗强征,然而这样却激起了建州内部的反弹。

    多铎和阿达礼等人都是所谓猛将,带着多尔衮的主力部队屯驻在松锦一带,在这样的情况下,都是处心积虑的想谋求一胜,用以提升士气。

    求战心切,便是心态大乱,面对齐军一味的猛冲乱打,第二次松锦之战的结果可想而知。

    齐军组成严谨的阵列,双方在平原上大战,多铎为了提升士气,让郡王阿达礼压阵,亲自冲锋陷阵。

    满清引以为傲的骑射,在齐军已经普及的线列遂发火枪面前,完全成了小孩子过家家的把戏,他们的八旗铁骑,面对手持转轮打火枪的齐军骁骑,也是完全被碾压的份。

    彰武二年十一月,齐军在锦州、松山一带大败清军正白旗,枭首一万两千,征东前将军李定国阵斩多铎,叙列一等功。

    征东将军祁耀武斩杀阿达礼等两名满清郡王,叙列二等功。

    现在的齐军已经一只脚迈入近代化,装备了大量的火炮和遂发火枪,骑兵也在逐渐向火枪骑兵转变,单论盔甲装备并不输于满清,每次战斗都是以火器优势掌控着战场上绝对的主动权。

    在真正的战场上,光有死冲的勇气远远不够,清虏一直对汉人的火器嗤之以鼻,对齐军火器的强悍程度远远估计不足。

    这些鞑子依然用努尔哈赤那个年代进攻明军的法子来和齐军决战,造成一次次溃败。

    战胜之后,齐军势如破竹,一路向北,在陆井荣、李定国和祁耀武的率领下依次收复了松山、锦州和广宁西镇,进至西宁堡一带。

    西宁堡已经属于辽东腹地,威胁到多尔衮新定的都城盖州,祁耀武和多尔衮都明白,齐、清两方在不久的将来,势必在海州、营口一带进行最后的决战。

    这场战争若是多尔衮获胜,满清则可以苟延残喘一阵子,齐军则需要调集更多兵力征辽,若齐军获胜,那收复辽东便是指日可待。

    不过多尔衮并不太看好大清的前途了,要知道,这次齐军派出的不是全部,甚至连精锐的禁军都只出动了一个骁骑营。

    如果侥幸打胜,王争必然会集结禁军和关内精锐再次征辽,到那时,多尔衮那也明白自己根本无法抵挡。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手机版阅读网址:m。




第六百二十四章:灭清 雅克萨条约

    这场决定今后华夏命运的战争,结局和进程都很出乎意料。

    十二月三日,李定国率齐军主力进围海州,郑亲王济尔哈朗守卫于此,在山中招募的野人女真五千余骁勇敢战,是他最后的底牌。

    齐军数攻不克,损兵折将,初挫,续围之。

    五日,陆井荣率五万齐军、三万土默特骑兵星夜兼程,逼近满多尔衮新设立的权利中心,连克平山、汤池堡。

    多尔衮大惊,调亲王尼堪北上抵抗。

    同一时间,越国公江大掌海波将军印,率定海军从复州湾登陆,五日内连破复州五十满洲旗人寨,解放金、复二州。

    各地义军听闻大齐朝廷征辽,风起云涌,争相归附,聚众挺进盖州。

    相比于齐军和蒙古的大动干戈,朝鲜方面就显得有些不温不火,名将李臣率五万朝鲜兵围城半月,方才攻克有三千满洲兵驻守的镇江堡,向北进发。

    这个时候,齐军已经开始在盖州一带和多尔衮进行最后决战。

    土默特少汗率二十三余部蒙古骑兵大举南下,席卷辽北,对汉人秋毫无犯,见到满人却是不分老幼,尽数屠之。

    甚至于,土默特为了示好于大齐,出动骑兵将一个劫掠汉人村落的小部落屠杀殆尽,秃马敦惊恐王争震怒,又修书致歉。

    至此以后,蒙古诸部在辽东土地上遇到汉人,都是立即调转马头,惊恐万伏。

    现在辽东的土地上,每天都发生无数场大小规模的战斗,死伤者数以万计,到了现在,甚至都不再需要大齐朝廷鼓动。

    辽东本地汉民,朝鲜、土默特蒙古,都和女真人有着血海深仇,凭借着大齐一统天下之后中原王朝的再次强盛,开始秋后算账。

    十二月底,李定国攻克海州,杀郑亲王济尔哈朗,携大胜之威与祁耀武所部胜利会师,按计划向盖州进发。

    齐军在一处小镇和亲王尼堪率领的满清主力遭遇,祁耀武率齐军四面包围,李定国压阵中军,激战正酣时,镇内异变突起。

    无数汉民拿起手中锄头将清兵砸的头破血流,清军阵脚大乱,恰逢土默特千余先锋骑兵抵达战场,双方内外夹击,大败清军,唯一美中不足的是亲王尼堪不知所踪。

    在李定国和祁耀武击溃尼堪的时候,安定候陆井荣与土默特少汗等二十余部会合,围攻多尔衮与其嫡系正白旗所在的盖州。

    多尔衮抵抗激烈,齐蒙联军一时无法破城,围城大约十日之后,李定国、祁耀武、李臣所部相继抵达盖州,带来了十几门红夷大炮。

    彰武三年正月初三,齐军用大炮轰开了盖州城的大门,齐、蒙、朝鲜联军鱼贯而入,多尔衮在府内被大齐安定候陆井荣挥刀砍死。

    盖州一役,大齐灭清,多尔衮的首级被枭首于北京城头,万民同庆,欢呼雷动,各地百姓争相燃放爆竹庆贺这一天的来临。

    齐军控制全城第五天的夜里,安定候陆井荣和土默特少汗,朝鲜名将李臣商议半个时辰,达成了一系列协议。

    第二天,齐军保护并将所有的汉人撤出城,到盖州城外三里驻营。

    在这之后,二十余部的蒙古联军还有朝鲜人,在齐军的默许之下,对盖州城内所有女真旗人进行了连续五日的大屠杀。

    在这五日之中,蒙古人片刻不停,除了留下三千余名女真贵族女子带回草原,城内几乎是一个活口都没留。

    一天夜晚,在城外大营中的安定候陆井荣,听着城内女真人的惨叫声,却是面色凝重,惆怅连连。

    他来回走动几步,忽然坐下来在桌子上的塘报后面加了几句话。

    “蒙古今日臣服,皆因我大齐兵马强盛。然血洗盖州,末将亲历亲闻,尽显其狼子野心,万万不可轻信。蒙古之患遗存数代,今我大齐,如日方升,该以甲兵之威,彻底除之,永绝后患。”

    “末将以为,收复辽东,整顿兵马,安定民心诸事以后,当立即北征蒙古。断其草场之源,严控人丁,分筑大小村镇以共御,可绝矣。”

    。。。。。。

    在北京收到这份塘报的王争,却并没有什么高兴或欣喜之情。

    反而是看着最后那几句话深思不已,的确,蒙古虽然现在臣服大齐,那是因为他们四分五裂,没有任何能力与中原王朝相抗衡。

    蒙古是游牧民族,只要将草场握在手里,逼迫他们进入城镇居住,就能逐渐将他们的勇气磨掉,在自己有生之年,必须将蒙古这个事情解决掉。

    经过盖州一战之后,女真再也不能形成千人以上的规模,祁耀武率部继续往东挺进,在彰武三年三月处的时候,抵达建州三卫。

    这里是女真人的老家,一切祸福的根源所在。

    王争取消建州三卫,将尚在辽东境内所有的女真人驱逐回草原,交到土默特可汗秃马敦的手里处置,改建州三卫为东防三镇,分设主将镇之。

    。。。。。。

    彰武六年,有臣子建议。

    说是大齐现今只有一位正宫皇后,也只有一个嫡皇长子,皇族羸弱于国不利,奏请王争广纳妃嫔。

    无奈之下,彰武皇帝王争先册封红娘子为红妃,又陆陆续续将后宫妃嫔充至三十余人,彰武六年是喜庆的一年。

    皇帝王争先后有六子降临世间,嫡皇长子王毅开始学习处理政务,要求进入军营之中历练。

    皇长子毅初请下营,王争不准,再请,仍不准,遂作罢。

    彰武八年,镇守东辽三镇的祁耀武在率小队兵士巡逻中遭到俄罗斯殖民者埋伏,奋战而死。

    一员骁将被偷袭而死,消息传到北京,举朝震惊,彰武皇帝王争痛失猛将,极为震怒,下诏追封祁耀武为勇烈候,自祁定策袭伯,调李定国为东辽三镇主将,以刘芳亮副之。

    李定国到任之后,立即派出一支千余人的小队往北进发,和三百多人的毛夷遭遇,全歼对方,从俘虏口中得知俄罗斯人殖民城堡地点。

    彰武八年六月,东辽三镇主将李定国经过周密计划,亲率五万齐军出击,出其不意的抵达雅克萨一带,攻破城堡,缴获了大批新式火炮、火枪。

    沙皇愤怒不已,立即调派八百余人的‘大军’前来报复,然辽东方面齐军与东辽三镇联合,出兵十万迎战。

    沙皇俄国的‘大军’见到对面齐军的人数,已经吓成屁滚尿流,打起来的时候,发现对方火器并不弱于自己,见到漫天飞舞的炮弹,吓得魂不附体,便是立即投降。

    沙皇听到李定国故意放回去的俘虏所说,齐军在人数一眼望不到边,区区一支兵马就有十多万人。

    除此之外,他们的骑兵已经拿着西方骑兵才有的转轮打火枪,步兵也普及了线列火枪,火炮齐射起来,简直是地动山摇。

    得知东方居然有一个如此强大的帝国,就连火器方面都如此顶尖,沙皇顿时惊颤,遣使来到北京与彰武皇帝议和。

    经过半个月的你来我往,齐俄双方签订了闻名后世的《雅克萨条约》。

    不论这项条约规定的是啥,总之王争在彰武十年征服土默特和葛尔丹之后撕毁了条约,兵分三路开始对沙俄各个殖民地城堡施加打击。




第六百二十五章:大结局(感谢大家能读到这里)

    北伐之后的齐军,在火器上比沙俄稍微领衔先一成,但是在人数方面,却是毫无疑问的碾压。

    三路大军,接连攻破各个城堡,花费五年的时间,将大齐领土扩张数倍,沙皇难以扩张,不断丢失殖民地,只能撤回西伯利亚老家。

    在齐军的压迫下,现任沙皇被愤怒的俄罗斯人推翻,俄国内部纷争,齐军则是继续挺进,用三年时间灭掉沙皇俄国,几乎统一了整个北境。

    李定国连立大功,震动朝野,并且人格忠厚,为人称道,彰武皇帝王争封其为忠勇候,进入大齐功臣名录。

    南边,郝摇旗率军攻入缅甸,直达缅甸王都,强迫缅王向大齐称臣,岁岁入贡,并且每代都需要王子到北京为质。

    经过此战,彰武皇帝封郝摇旗为定西伯,进入大齐功臣名录。

    朝鲜在彰武二十一年的时候,主动请求并入大齐版图,皇帝王争思虑再三,将朝鲜分为三府,派三位主将分镇之,属山东省管辖。

    此后,王争奉行休养生息的政策,大齐全国开始经济复苏。

    彰武三十年九月八日,皇帝王争已达五十高龄,意识时而清醒,时而模糊,当晚定下日本为必征之国的战策后,于九月九日驾崩。

    第二天,皇嫡长子王毅登基,改元“通武”,追谥王争为“钦齐建武迈文峻德统天大孝高皇帝”,是为齐太祖。

    通武元年,王毅尊太祖皇帝遗旨,以干涉日本幕府和地方大名各藩矛盾的名义,调动海陆军三十余万出征日本。

    越国公江大之子江纯,率定海军大破日本幕府舰队,齐军随之登陆,占领州和四岛,强迫日本幕府开放通商口岸,签订《四岛条约》。

    通武四年,定海军分别和西方各国殖民者发生冲突,并因此引发了两年后的大规模西征。

    王毅作为皇嫡长子,跟随齐太祖王争灭顺、灭西、灭清,灭沙俄,进行统一战争,信奉以武定国,经过几十年的休养生息,于通武八年开始大举向外扩张。

    自己就算不打别人,将来别人也会打你,世间没有永远的和平,想要国内和平,就只能不断的向外扩张。

    这次西征,大齐水陆兵马出动二十余万,以烈火燎原之势,在三个月内攻灭二十余国,占领亚洲全境,并且开始向西方压迫。

    国内,通武皇帝王毅奖励经商,发展恳农,仍旧实行屯田农庄的制度,但是严密监察普通农户名下的土地,每隔半年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一次人口清查。

    黄能是开国第一功臣黄阳嫡长子,在通武元年袭晋国公。

    通武七年底,晋国公黄家是全国最大的地主,王毅得知黄能欺君罔上,嚣张跋扈,侵占百姓田亩的做法,立即下旨动用重兵进围黄府。

    顺带着,通武皇帝王毅将全国二十余家大地主一网打尽,牵连世家子弟达数百人,所有田亩收归国有,以黄阳三子黄伯涛承继晋国公之爵,史称“通武田变”。

    根据黄能一事,皇帝王毅暂时停止扩张,与幕僚府商议后,专门针对豪族世家、地主阶级不断吞并下层百姓土地的情况,颁行了《大齐田亩律》。

    这田亩律奠定了后世大齐军农一体的经济体制,从此以后,各地农庄都归朝廷所有,地主们只是对其拥有经营权,如有不妥,朝廷随时可以收回。

    为了保证农户和屯田户的利益,田亩律规定他们是为朝廷生产,地主们只是作为中间人管理农庄,两者不存在佃雇关系。

    颁行田亩律后,通武皇帝王毅建立田政司、国税局,并且相继出台了一批有关土地、税赋的律法政策。

    大齐田亩律明确规定,农庄的若是想出去成家立业,可以通过服两年兵役、立大小军功等等许多方式来获得自主权,从而获得属于自己的土地。

    通武十九年,大齐内部安定,开始新一轮的军事扩招,于第二年春,皇帝王毅继续开始向外扩张,将华夏推向极盛。

    通武三十五年,大齐征服亚洲全境,九月,通武皇帝王毅驾崩,庙号武帝。

    第二年,太祖王争之孙,武帝王毅之子王烈即位,建元“开武”,创立开武盛世,并且依然在不断向四周扩张。

    开武盛世之后,大齐帝国雄踞东方,虽然由于各种原因而逐渐停止扩张,但幅员之辽阔,版图之宽广,已经超过蒙元,成为世界上有史以来最庞大的帝国。

    (全书完)

   
………………………………………………………………………用户上传之内容结束……………………………………………………………………………………
声明:本书为()的用户上传至其在本站的存储空间,本站只提供TXT全集电子书存储服务以及免费下载服务,以上作品内容之版权与本站无任何关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