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扫明-第6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不过话说回来,这十几个洋人既然落在自己手里,岂有放回去的道理,死马当活马医吧。

    首先第一件事自然找匠户过来,利利索索的把舰炮拆下来拿走,这些可是好东西,自然要自己留着。

    王争喜滋滋的想着,从今以后我登州营也算是有炮了。

    那些洋人看着这边不断叽里呱啦的交谈着什么,见到有人上船拆炮这才开始不淡定,甚至有几个人高马大的洋女人大呼小叫起来。

    喊出来就是叽里呱啦的一大堆,周围登州营的兵士可没人能听懂一个词,还是该干什么干什么。

    这些洋人倒是识相,见登州营人多,虽然喊的厉害,但却没有一个人上前阻止。

    好像是看出来王争是领头的,十几个洋人中走出一个,蹑手蹑脚的上前,直接给王争行了个礼。

    只是这礼让周围人看不懂,洋人右手在空气中比划一圈,放在胸前,深深鞠了一躬,头直低到王争腰带的位置。

    这才用蹩脚的汉语说道:

    “大老爷在上,小民杰姆,给大老爷行礼了,请问贵部这是在干什么?”

    上下打量一番,这高高的鼻梁,是很标准金发碧眼的洋鬼子,只是长得着实有些高,居然比自己还高了半头,王争注意到这个事,不经意掂了掂脚。

    洋人行礼说话后,倒是完全破坏了王争对他绅士的形象。

    这叫杰姆的洋人一身西方探险者的行头,礼节也是正式的交际礼,但一张口却是洋腔和大明的官腔混合式,这四不像的口音听在王争耳朵里颇是别扭。

    不过这杰姆居然连官腔都学会了,看来是真没少来啊!

    “取炮。”

    “大老爷,这是我们的炮,贵部。。。。”

    不等杰姆说完,王争打断了他的话,平淡随意的说道:

    “这是大明的炮,船也是大明的船,你们也是我大明的子民,不然本将也就没必要留着你们的性命了。”

    没有问对方愿不愿意,一张口就是决定性的话,这杰姆呆住半晌,张了张嘴,却也没说出什么其他的话来。

    事实上是他们先升国旗挑衅,现在投降了的确没有什么资格再提意见,从这明朝将军的话中杰姆也能听出威胁的意思。

    杰姆识趣的点点头,大声说道:

    “大老爷在上,这些都是大老爷的,我们都是大明的子民。”

    “嗯”了一声,王争随口说道:

    “杰姆,今后你就在我的府内做事。”

    “感谢大老爷收留。”

    这一声声大老爷叫得倒是顺当,不过听起来别扭,王争摆摆手:“不必再叫我大老爷,和他们一样,叫将军就行。”

    杰姆也不知道听进去没,王争话音刚落,他就立刻喊道:

    “是的大老爷将军。”

    王争板着脸看过去,也是忍俊不禁,被这杰姆一本正经的样子逗笑,周围的气氛顿时轻松下来。

    杰姆见王争笑了最初跟着嘿嘿傻笑,只是他这么一笑,王争更是哈哈的笑起来。

    这次杰姆一头雾水,不知到底在笑什么。




第一百九十四章:骚动

    笑也笑过了,王争便带着战兵们登船,看看能不能在这葡萄牙的航海船上找出什么其他的好东西来。

    杰姆可能是与王争谈过了,知道周围形势登州营占着绝对的优势,所以没什么反应,其余的船员可就不同,还有那个大肚子的洋人船长,据说在葡萄牙还有些地位,嚷嚷着这是他们的船。

    王争没有多说,回头看了杰姆一眼。

    这个时候王争脸上的笑容不在,杰姆也看见方才王争谈笑间杀人的模样,仿佛几条人命在他眼里根本就不算什么,这才是擦汗上前劝说。

    不管杰姆如何的与那些船员去吵,王争这边已经登上船环视起来。

    还别说,只隔着不远,但是在这船上倒能看出一股浓浓的西洋风格,一眼撇到放在舢板上的葡萄牙旗子,王争一个转手就将这旗扔到海里,大明的地界怎么可能出现外国的旗。

    那边的几名兵士发现一个大木长箱,七手八脚的打开,顿时有人发出一阵惊呼。

    “这盔甲怎么没见过?”

    “这又是什么玩意?”

    这木箱里装着的是全套西方骑士板甲,锃光瓦亮的,里头还有不少其他的兵器,一根钢制长矛、一根斧枪、一根亮银骑枪还有近战用的大斧与双手钢剑。

    王争眯着眼朝那葡萄牙船长看过去,看这家伙反应激烈的样子就知道是他的东西。

    当下也是有些好奇,说这胖子以前是骑士看着也不像,最大的可能还是帮人运送。

    不过这已经不重要了,这些东西既然落到自己手里,断然没有送回去的可能。

    王争拿起长矛,接过一名文登兵的虎枪细细比对起来,一眼看上去就能看出有很大的不同。

    这应该就是西方长矛兵用的长矛,细长的样子与自家虎枪比起来,尽管厚度略有不及,但长度却却超出了一半。

    尤其是茅尖,虎枪的枪尖不像这么尖,也是有厚度在里面的,但这西方长矛可能是完全专注在了茅尖上。

    王争不禁去想,这杆长矛要是捅在鞑子赖以为傲的重甲上,那滋味。。。。。。

    放下长矛,又拿起大斧和双手钢剑,这两样没什么出彩的,都需要双手使用,即便是王争拿着都有些吃力,在西方适用但在这边就是个鸡肋。

    不过话说回来,现在西方朝近代化飞速发展,可能这两样在那边都淘汰了也说不准。

    低头看了看,这被压在最下面的是什么?

    这是一杆斧枪,上头是长矛一样的钢尖,钢尖下面却是比方才那巨斧小了几倍的小斧,通体都是用精钢打制。

    这个东西王争前世只是听说过,来到这之后还是头一次见到,看样子是不错,既有长矛的破甲,也能用小斧上的钩子来对付骑兵和劈砍步卒。

    只是不知道与自家虎枪比起来这东西到底实用不实用,想到这里,王争招招手示意那个探险家杰姆过来。

    等杰姆走到跟前,开口道:

    “这些东西你都会用吗?”

    杰姆听到这话后还是先看了一眼那个大腹便便的船长,才是低声的说道:

    “将军,这些东西小人会用,但都不是。。。”

    不等杰姆说完,王争便是不耐烦的挥手打断道:

    “这就行了,从现在开始,你就是我登州营的人,依本将看,最好还是在蓬莱寻个住处定居下来。”

    “好生劝劝这些人,要是他们在城里犯了王法,本将一样不会轻饶。”

    杰姆面上有些激动,连连点头,忽地又有些忐忑起来。

    “将军,他们说要到教堂去住。”

    王争听那头传过来的话,估计说的一定不止这点,怕什么脏话都骂出来了,看来这杰姆是捡好听的和自己说,倒有些机灵。

    这就好,机灵些自己才能用。

    心里想了这么多,但王争只是微微摆手示意不多管,让他们随意。

    杰姆更加高兴,连连磕头后才是兴奋的离开,等他离开后,王争一招手,哨官马升立刻上前,抱拳道:

    “将军?”

    “马哨官,你去找邵勇,说是本将的命令,让他找些盐丁看住除这些洋人,尤其是那个胖子,他们做了什么都要立即汇报。”

    马升早就看那胖子不顺眼,被俘了还这么嚣张,嘴里骂骂咧咧的虽然听不懂在说些什么,不过谁都能看出来不是好话。

    当即是一抱拳,低声的道:

    “遵命,卑职这便去找邵游击!”

    点了点头,王争又是看向那副西方骑士全身板甲,啧啧一声。

    这玩意看着威武,但无论如何他都不会穿的,当然了,还给这些洋人也是不可能,就挂在正堂,当个摆设也不错。

    战兵们纷纷上船,最先搬下去的是那五门舰炮,紧跟着把能找到的所有外国旗子扔的扔烧的烧,一面也没留。

    在王争的一声令下,船上凡是能拿走的东西,不管看不看得懂,知不知道是什么,反正一样也没给他们留下。

    。。。。。。

    王争紧跟着便回了元帅府内,水城这一次暴露出的问题太多,需要尽快处理。

    担任了五年登州水军六营统领的成靖容,因为一件事就被新任的副总兵官王争下令卸任。

    这件事在蓬莱城内引起了轩然大波,不少蠢蠢欲动的原朝廷军将纷纷大骂,觉得时机已到。

    这些人纷纷斥责王争擅权行事,嚣张跋扈云云,这还不算什么,有一个府城千总居然请了个落魄的文人专门给王争作了首诗。

    这首诗被有心人抄在蓬莱阁上,看样子是要让王争丑名远扬。

    蓬莱阁的大名即使在整个山东也是闻名,蓬莱阁建于宋朝,坐落于丹崖极顶,阁楼高十五米,坐北面南,系双层木结构建筑。

    阁上四周环以明廊,可供游人登临远眺,是观赏登州“海市蜃楼”奇异景观的最佳处所。

    那次柳如是、侯方域、陈子龙、宋征舆四人其实就是到蓬莱阁参观,但是争赴任这么久了,事事都需要处理,一直没抽出时间到蓬莱阁真正的看一看。

    明万历十七年,时任登莱巡抚的李戴于其旁增建了一批建筑,使其大具规模,到崇祯年间又得以多次修缮。

    蓬莱阁位于蓬莱水城中,面临大海,建筑凌空,海雾四季飘绕,素有“仙境”之称,秦皇汉武都曾为寻求仙药来此,传说秦方士徐福受始皇之遣由此乘船入东海去求仙丹,著名的“八仙过海”神话故事传亦在此。

    蓬莱阁自古为文人墨客雅集之地,名人匾额楹联众多,登临阁廊,举目远望,长山列岛时隐时显,东北海疆碧波连天,春夏之际,海市蜃楼时时光临登州海上,使人耳目一新,心旷神怡。

    蓬莱阁就连朝廷都十分重视,这些人到蓬莱阁做赋刻诗想必认定了王争会因此投鼠忌器。

    说来也是,就算是从前的登莱总兵吴惟忠遇到这档子,怕也只能由他们去,毕竟这些文人笔杆子可是厉害得很,三人成虎,能把白传成黑,黑说成白。

    不过就七月下旬的一天,登州元帅府内传出一声冷喝。

    “宵小作乱,众将,调重兵封了蓬莱阁!”

    “凡是刻诗的,抓!”

    “遵令!”




第一百九十五章:知府有子狗洞逃

    “好!直上云霄,飞流直下,妙哉啊!”

    一群穿着各色长衫的文人围在一起,有的人拿着折扇,有的戴着四方巾,大多数还是围着方巾,都在屏风前簇拥着一个身穿淡青色紫花绸袍的富家公子。

    此人,是时任登州知府孙化龙的大公子——孙元。

    这孙元身无功名,看上去一副花花公子的模样,却学那些文士手持折扇,此种附庸风雅之举,却被周围那些落魄秀才不断的阿谀奉承。

    孙元满意的点头,显然很是受用,只听他念念叨叨道:

    “水城杀伐斩忠勇,帅府屈膝迎红夷。。。。”

    “好!孙公子所做真乃绝世!”

    一个秀才在空气中嗅了嗅,十分陶醉的笑道:“韵味深远,当是佳传吶!”

    孙元哈哈一笑,摆摆手中折扇,说道:

    “哪里哪里~,还不是那王争无缘无故杀了数名忠勇之士,又撤了成千总的职,触犯了众怒。本公子这也只是顺应民意,略尽薄力罢了。”

    孙元说完,众多文士子弟中一人喊道:

    “众位袍泽,我等在这人间仙境的蓬莱阁中,为这等粗鄙武夫吟上一首,以为佳话,如何?”

    “好!我先来!”

    “我也来!”

    。。。。。。

    从门外走进来一个大汉,进门后径直走到第一层的一副桌椅旁坐下,见到二层的文人后就是冷哼一声,但也知道自己招惹不起,张口喊道;

    “来给俺上两盘猪头肉,再来两壶烧酒,头一次来这蓬莱阁,倒要好好看看景色!”

    “好嘞!”

    吃了半晌,见这些文人还在作诗,汉子不由得有些好奇,招手叫人过来,问道:

    “他们在干什么,烂诗一首接着一首。”

    听见这话,那人却是哟了一声,赶紧捂住大汉的嘴,小心的说道:

    “可不敢这么说,看见那人了吗,这可是知府孙大人的公子,就是王将军都招惹不起的!”

    “哦,那倒不稀奇,知府公子。”大汉点点头,也就是见怪不怪了。

    那人一边擦着桌子,一边说道:

    “这几日孙公子经常带着他们来蓬莱阁赏景做赋,说的可都是对登州营不利的话,可现在元帅府也没见有什么动静传出来,应是王将军怕了,也不想管。”

    那汉子倒毫不怀疑的点点头,说得也是。

    一般的将军遇见知府就像遇见亲爹,知府公子自然也不敢招惹,有些将军为了拍知府的马匹什么都干得出来,这根本不奇怪。

    文人们簇拥着孙元,一边观赏海景一边吟诗作赋,整整持续了半日,愈发红光满面起来,几乎整个屏风上都被刻满了他们的诗词歌赋。

    蓬莱阁共有三层,孙元他们在的第二层多是一些文人附庸风雅的所在,寻常人一般都是在一层吃吃酒肉看看景也就够了。

    至于那三层,一般都是权贵和富户们设宴的地方,就是知府和原来的总兵设宴也都在蓬莱阁三层。

    这汉子吃完,起身拍拍屁股就要走人,刚刚出门却听见一阵“哐当”的声响传过来,看过去顿时睁大了眼睛。

    街的那头,正有不知多少官兵全副武装的官兵朝这边赶来,打头的那个人谁不认识,正是王争王副总兵麾下的黄参将。

    这些官兵虽说是朝这边赶来,但是步子却一点也不急,只是踩着官靴小跑,整齐的步子声越来越近。

    黄阳穿着一身铁甲,还没到蓬莱阁前就是拔出钢刀,冷声喝道:

    “蓬莱阁内的百姓都出来,莫要伤到你们,今日起,这蓬莱阁归元帅府管!”

    这话一说完,周围的百姓都是惊呆住,怪不得来了这么多的官兵,原来是王将军终于要出手了。

    那汉子听完也是站住不知所措,见到几名登州兵上前,这才是赶紧让开路。

    眼前的官兵太不同寻常了,衣甲整齐鲜明,几百人站在那就像是几百个木桩,没有命令是动都不动。

    孙元正带着文人们在二楼闹得欢,低头一瞥,却见一楼的人慢慢都跑光了,当下是有些好奇,随口问道:

    “人都去哪了?”

    回答他的是登州兵“蹬蹬”的步子声,黄阳大马金刀的走进蓬莱阁,看向二楼的众多文人们,冷笑一声。

    “都抓了,押进大牢!”

    “等等!黄阳?你算个什么东西,居然敢抓本公子!!”

    孙元化虽说是有些吃惊,但却并没像其他文人那样慌乱,厉声喊出这句话后,又是大声朝正在上楼的文登兵喊道:

    “你,你们可知道本公子是谁的儿子,是。。。”

    不等他说完,下面的黄阳便是淡淡的说道:

    “是知府孙大人。”

    孙元冷哼一声,用折扇指着黄阳,嚣张的道:

    “我爹可是登州知府,就连那王争都要听我爹的话,就凭你一个小小的地方参将,动我?不要命了不成!”

    “想要保住你这位子,还要看我爹的意思!”

    黄阳看了孙元一眼,好像是在看个傻子。

    事实上,听了孙元的话,登州营兵士没有一个迟疑的,管你什么知府的儿子,他们登州营的人只认王争。

    军令已下,铁律在上,这些人是必须得抓!

    全副武装的登州营兵士鱼贯上楼,见到这些扯着嗓子喊的文人,并没有给他们留情面,直接就是一个反手按住,像拎小鸡一样拎下楼。

    “公子,公子你还是从后面先走,到老爷告那王争一状!”

    这个势头,看来这登州营的人是动真格的,他们居然要封了蓬莱阁,谁都没想到,那王争居然真的会干出这种事情来。

    管家模样的人说完,便是慌慌张张的带着孙元从后面下楼,回身吩咐随行的七八个家仆,让他们冲到前面抵挡。

    只是这几个家仆平日仗势欺人还行,遇到登州兵就完全软了下来,这三脚猫的功夫,登州兵基本都是几下就是解决。

    “将军有令,手持兵器拒捕者,杀!”

    黄阳喝出一句,当先上楼,手中钢刀对准一个家仆面门便是一道力劈。

    一声惨叫,那家仆被当场劈死,鲜血第一次飞溅在蓬莱阁的屏风上。

    登州兵们也没有手下留情,纷纷拿着刀枪冲上去,短暂的战斗后,七八具还在流血的温热尸体躺在蓬莱阁二楼。

    一名登州营哨官见到孙元等人惶然逃去,正要带着人去追。

    黄阳却制止了他,沉声说道:

    “让他去。”

    这哨官虽然不懂,但还是立即抱拳道:

    “遵令!”

    其实王争也没必要和孙化龙死磕,毕竟他还是知府,朝廷上有些话语权,将他儿子放回去的举动也是卖孙化龙个人情。

    不过要是孙化龙不识时务,王争便不会再手下留情。

    话说回来,孙化龙在登州知府的位子上一坐就是七年,没点圆滑是办不到的,在这种自保的时候,他自然知道自己该怎么做。

    孙元在管家的保护下刚刚来到二楼最东侧,见到面前小小的洞口,他却迟疑了,回身道:

    “你居然要本公子钻狗洞,钻狗洞!成何体统,这成何体统!!”

    那管家回头看了一眼,见到没有人追上来,松了口气,焦急的道:

    “哎呦我的大公子,这都什么要命的时候了,再不下去被那登州营的人抓住,可就是生不如死啊!”

    孙元浑身一激灵,头也不回的钻了出去。




第一百九十六章:孙知府登门(为舵主都是不是哥加更!)

    最先在蓬莱阁吃酒肉那汉子此刻正靠在墙边张望,两名登州营的官兵正站在不远处的门前把守。

    一传十十传百,周围的人也是越来越多,渐渐将这边围堵住,不过也没人敢进去,只是对着里面指指点点。

    这汉子拍了拍自己锃光瓦亮的脑门,心中觉得奇怪。

    他是在辽东渡海逃难过来的,各省的官军都见过,这还是头一次见到军纪如此森严的一支,对这件事有些好奇,一边询问路人,一边等着后续。

    “咦~,什么玩意儿。。。。。”

    忽然感觉有东西碰到自己的脚,汉子一个激灵,赶紧闪身跑开,却见自己方才站着墙下有一个小洞,一个人正忙不迭的往出钻。

    这人咋这么眼熟呢,这汉子不可置信地擦了擦眼睛。

    “呦嚯!这,这不是方才二楼吟诗作赋那知府公子么,咋从狗洞钻出来了?”

    孙元现在的样子很是狼狈,手里的折扇都不知道扔到了哪,披头散发,紫青色的名贵绸袍上沾满尘土,也顾不得去拍打,出来后就是仓皇四顾,早没了方才挥斥方遒的样子。

    孙元钻出来不久,郑府的管家也是跟着钻出来,见孙元还在整理仪容,赶紧推推他,往前指了指。

    孙元顺着管家的手一看,正见到几个巡逻走过来的登州营官兵,当时就是满脸的惊吓,什么都顾不上了,在周围百姓嘻嘻哈哈的嘲笑声中夺路奔逃。

    孙元走后不久,黄阳来到蓬莱阁二楼看着他狼狈的背影,禁不住哑然失笑。

    。。。。。。

    “孙府”

    两个金光闪闪的大字印在牌匾上,几名穿着紫衣的家仆站在门前,人人配有腰刀。

    家仆们看着街上来往的行人,面上满是倨傲的神情。

    不多时,街那头匆匆跑来两个人,这两个人跑在大街上相当的引人注目,守门的家仆见了,起初还以为是来闹事的乞丐流民,把着腰刀上前喊道:

    “来者止步,这是知府孙老爷的府宅!”

    “开门,快让我进去!”

    这声音听着有些熟悉,方才放话那家丁放下刀上前仔细的看了几眼,咦,这不是早晨出府的公子吗?

    “公,公子。。。!你怎么弄成了这副样子?”

    孙元没说什么,只是惶然的向后看,好像在躲着什么人,那管家怒气冲冲上前一把将那家仆推开,带着孙元跑了进去。

    几个守门家仆觉得事情不对,孙元两人进去后,鬼鬼祟祟的看了一眼有没有人跟着,紧跟着赶紧关上大门。

    大门前脚才关上,从街的那头便是出来两个穿着破烂衣袄的百姓,露了个头。

    这两个百姓眼中精光闪闪,走起路来步伐稳健,根本不似一般面黄肌瘦的行人。

    其中一人说道:

    “易爷,看来左军议说的不错,你赶紧回去向李大人禀报,我在这边盯着!”

    被称为易爷那人点点头,说道:“当子,听仔细了,干了这趟差,左军议绝不会亏待咱!”

    “快去吧。”

    。。。。。。

    孙府正堂的布置与王争的元帅府风格迥异,周围挂着一圈山水字画,最为显眼的还是北侧墙壁上那四个苍劲大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