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汉末大明星-第3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杨赐摇了摇头,刚要开口说话,“陛下”
“杨爱卿休要再提请辞之事。”灵帝有些烦躁,与其不耐的挥了挥手。
杨赐见了收口不言。
朝堂上静了数秒,灵帝才说道:“对于西凉之事,众卿可还有何意见?”说完看着场下,见再无大臣出来说话,灵帝继续开口道:“传旨,命张温为车骑将军,领一营禁军,节制平定西凉一应事物,命破虏将军董卓,领本部兵马往西凉平叛。”
“陛下圣明。”下面一众大臣应和道。
“今日还有何事?速速奏来。”灵帝语气有些不耐烦。
众臣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这种情况,众臣都知道此时上奏,没准就触了陛下霉头,有事的也不愿这时启奏。
第二十四章 朝会之议(七)
就在这时,议郎傅變上前一步出列奏道:“陛下,臣有事启奏。”
“说。”灵帝语气依旧不善,显然心中正压抑着怒气。
不少大臣都一脸幸灾乐祸的看着傅變。
“禀陛下,而今年年灾祸不断,收成锐减,百姓食不果腹民不聊生,因此才会纷乱四起。”傅變并没有一上来就说事,这让一众大臣好奇,不知傅變到底想要干什么,连灵帝刘宏原本烦躁的心也平静了下来,想要听听傅變到底想说什么。张平再一旁暗道厉害。
“臣听闻国师道法高深,术法精进,臣想请国师开坛做法,为我大汉祈福祭天,还请陛下应允。”傅變一脸正色的说道。
灵帝心中讶异,他虽然不太了解细节,但刚才也看的分明,这傅變刚刚的表现分明与王朗有旧,而王朗明显是杨赐的人,张平与杨赐的不对付,从刚刚的提议便能看的出来。那么此时这傅變提此建议到底是为何?
张平确是心中冷笑,这傅變当真是打的好主意,这是一计不成再生一计,就这么想要整我,到底是有多大的仇?让我开坛做法,我若是没有真本事,必然会当场出丑,我若是又真本事,却也不可能掌控得了灾祸之事,到时候祭天不灵验,一个无能的大帽子就要扣下来了,那我太平道还如何招揽教徒,如何立教?张平心有愤愤的看了傅變一眼。
“国师以为如何啊?”灵帝看着张平问道。
张平全然没有拒绝的可能,也容不得他拒绝,当下毫不犹豫的立刻回到道:“禀陛下,能为我大汉出力,能为天下苍生祈福,实乃我太平道之己任,我作为太平道之天师,实乃义不容辞,还请陛下应允。”
“好,准了,太常何在?”灵帝似乎也是心中打动,他也为这年年的灾祸发愁,若是祭天祈福能有好转,那是再好不过。
“臣在。”左侧队列中,闪出张平在辞赋大会上见过的太常刘焉。
“祭天之事以国师为主,一应所需由太常寺负责准备。”
“臣遵旨。”
“还请国师择一良辰吉日,开坛做法祭天,为我大汉黎民,为这天下苍生祈福。”灵帝目光有些灼热的看着张平。
“喏,陛下圣明,微臣遵旨。”灵帝的话让张平倍感压力,却不得不将祭天之事接下来。
“傅爱卿,你很好,这个提议非常好。”灵帝也不忘夸奖傅變一句。
傅變微微一笑,再次拱手,“陛下,微臣还有事启奏。”
灵帝此时已经和颜悦色,看傅變顺眼了许多,“傅爱卿且奏来。”
“陛下,中郎将皇甫嵩、朱儁不日领兵还朝,此番剿贼,我大汉将士死伤无数,我听闻国师大人曾为太平道伤亡的教众祭天祈福,有人见其魂归天界,既然国师大人此番祭天,我想请国师在祭天的同时能为我大汉阵亡将士招魂,让他们魂归天界,得以安息,也让他们的在天之灵庇佑我大汉风调雨顺,蒸蒸日上。还请陛下应允。”傅變奏道。
张平心中咯噔一声,不由有些恼怒,这才终于明白傅變图的是什么,原来是让我为杀害我太平教众的一应人等招魂祈福。张平心里暗恨,傅變这算盘当真是打的精明,我若答应,便是枉顾为我太平道牺牲的一应教众,毕竟这些人是杀害他们的元凶可若是不答应,便不配这大汉国师一职。
张平有些无奈,傅變这是阳谋,一步一步将自己算计进去,先是让自己答应祭天,再说出让自己招魂,这些都是自己不可能拒绝的,除了顺着他的鼻子走别无他法。张平心中虽恨,但不得不佩服傅變,这谋略当真厉害,堂堂正正摆在明面上算计了自己,自己却甘之若饴。旁人还会当是傅變向自己示好,卖了自己一个大人情。张平深深的看了傅變一眼。
灵帝点了点头,“应有之意,这些都是为我大汉抛头颅洒热血的英雄,实应为这些英雄们招魂祈福,让他们得意安息,傅卿家的主意和好,国师你怎么看?”
我怎么看,我能怎么看,我只能同意。张平正了正脸色,“陛下所言甚是,这些都是为国捐躯的英雄,理当厚待之。臣以为傅大人的提议非常好,臣附议。不过,臣觉得傅大人才思敏捷,一心为国,做事尽责,而且此议也是傅大人所提,臣请陛下调拨傅大人协助于我处理此次祭天事宜。”
不是要算计我吗?那便拉你上船,这样至少你不敢在祭天之事上做什么手脚,先绝了你捣乱的心思,至于后面如何,我们再慢慢较量,时间还长。张平心里暗暗思虑。
这边傅變听了,不由抬起头来,看了张平一眼。
“善,就依国师所言,傅爱卿,你好好协助国师办理祭天之事。”灵帝喜笑颜开,刚才的一丝怒气已经消散。
“臣遵旨。”可是事情却没有完,傅變接着说道“臣还有一事要奏。”
这下众臣惊讶非常,灵帝也嘴巴微张,略有讶意。
“禀陛下,这剿匪将士得胜还朝,不知如何封赏?”
这下子众大臣终于明白傅變想要干什么,居然还是最开始王朗所奏请的封赏皇甫嵩之事。可经过傅變这连番奏请,却让任何想要反对的人都反对不起来。若是如王朗之前一般直接为皇甫嵩请封,那必然是如先前一般,可是现在,灵帝心情正悦,刚刚定下了祭天和为阵亡将士招魂之事,那便是已经认可了皇甫嵩此次出征凯旋之事,明了了其功劳。那有功必赏,有过必罚,皇甫嵩既然剿匪有功,封赏便是避无可避之事,就算有人再有心拒绝、阻拦,在基调已经定下的情况下,谁也不敢冒此大不韪。
一众大臣看傅變的眼光顿时不同。
何进看着傅變淡定的神情,眼中精光毕露。
杨赐虽然依旧闭着眼睛,但嘴角却微不可查的翘了起来。
张温嘴巴微张的摇了摇头。
第二十五章 朝会之议(八)
张平忍不住想要给傅變鼓掌,这番算计当真是让人佩服,这一环一环的设计,让人不知不觉便陷入其中,当发现时却为时已晚,能将阳谋运用到如此地步,当真是个人才,张平不由的起了惜才之心。
灵帝瞳孔放大,然后微微眯起,盯着傅變看了半晌,突然嘴角扬起,开口道:“好,好,好,应当,应当,此我大汉功臣,当封赏之。传朕旨意,封皇甫嵩为骠骑将军、槐里侯,封朱儁为右车骑将军、钱塘侯,出征将士一应官升一级,赏银十两。傅爱卿可满意啊?”
“但凭陛下定夺。”傅變忙拱手道,额头一滴冷汗滑落下来。
正常按照功劳封赏来说,皇甫嵩与朱儁此前两人都为中郎将,皇甫嵩略高朱儁半级,而在剿贼这件事上的功劳来说,两人差不多,因此封赏上两人应该也差不多才对。然而此番灵帝封赏,却封了皇甫嵩为骠骑将军,封了朱儁为右车骑将军,这一下皇甫嵩就比朱儁整整高了一级,这让朱儁心中做何感想。必然会让朱儁与皇甫嵩产生嫌隙。更重要的是,此番封赏却没有封赏一同出征的董卓,虽然前番为了命董卓讨西凉已封其破虏将军,但破虏将军不过是杂牌将军名号,比之车骑将军都要弱了一级,更无论与骠骑将军的差距。而作为骠骑将军的皇甫嵩,在武职当中位次只在何进之下,必然引起何进的忌惮。可以说皇甫嵩虽然得封高位,却还没上任便即得罪了上司,又得罪了下属,日后再朝中只怕不好立足。
大将军何进眉头皱了一下,旋即散去。
杨赐闻言,面色变了两变,嘴巴张了张,却又咽了回去。
张平心中微有不爽,他虽然不懂汉朝官制,但也知道骠骑将军绝非小职,他可是记得三国演义中写到袁绍佣兵时可是自封的骠骑将军,想来这骠骑将军应当不小。
“众卿可还有事启奏,无事便散了吧。”灵帝有些意兴阑珊的说道。
半晌见再无人启奏,在众官山呼万岁的声音中,灵帝转身走了,众官也才各自散去。
一下了朝,蔡邕拉着张平便走直接上了他的马车。
“贤侄今日为何如此冒险,老夫都为你捏了一把汗。”
张平知道蔡邕乃是真心关心自己,当即说道:“有劳叔父挂心了。小侄也没想到今日会是如此局面,小侄本无心政事,却怎知会被牵连进来”当下便将自己为何会今日上朝之事说与蔡邕听。
蔡邕虽只喜诗词歌赋,无心朝堂斗争,但毕竟历经朝堂久已,听了张平所言,摇头皱眉不已。
“叔父对司空张温可有了解?”
“张温?”蔡邕皱眉思索着,片刻才说:“此人乃是先帝时的大长秋曹腾一手提拔,你还是少于之来往为妙。”
张平面露不解得看着蔡邕,蔡邕见了,解释道:“这大长秋乃是官称,是宫中十常侍之一,专职打理皇后宫中一应事物。这曹腾乃是窦太后的大长秋。”说完蔡邕看了张平一眼。
张平听了明白的点点头,蔡邕又说道:“如今这曹腾虽然已去,但其势不减,皆为其子曹嵩所承继。”
张平一听曹嵩之名,顿觉耳熟,这曹嵩不正是曹操的父亲吗?如此说来曹腾便是曹操的爷爷。
“那这曹嵩如今”张平不由好奇,按理说又曹腾这样的老爹,这曹嵩就是再不济也应该在朝中有一席之地,但是这朝堂之中貌似并无此人?
蔡邕知道张平想问什么,“你莫要小看了曹嵩,这曹嵩可一点也不必司徒杨赐差,从先帝起便任司隶校尉,历经大司农、大鸿胪,更是得陛下拜为太尉,位列三公之首,只是去岁不知为何,突然告老辞官,陛下多番挽留,最终还是应允了他,如今他便隐居在这雒阳城中,他虽不在朝堂,可是你又怎知朝堂上没有他的人呢?”
“比如说这张温?”张平听了暗暗心惊,他没想到这曹嵩居然如此厉害,竟然曾经做到过三公之首的太尉之位,其势力可见一斑。
蔡邕摇了摇头,“这我就不知道了,但是你要知道这曹腾乃是皇后窦氏的人,这窦氏虽然经过陛下的两次党锢,已然不在,但这曹嵩可还在呢。所以啊,贤侄你可要小心,这朝堂纷争远超你的想象,莫要轻易参与其中,否则一朝不慎,便会万劫不复啊。”蔡邕感慨的说道。
张平听了心中警惕,这朝堂比他想象的还要复杂,他本以为不过是十常侍为首的宦官、大将军何进为首的外戚、以及杨赐为首的党人,如今却又冒出一个前朝外戚窦氏的势力,想来没准这其中还有其他自己不知道的势力呢。想想就是头疼。
张平不由的冒出一阵冷汗,今日这朝堂之上的纷争,看似只是杨赐为首的党人一派与大将军何进一派的争斗,结果确让张温得了渔人之利,而这张温目前来看可能是窦氏曹嵩一派的人。只是自己被牵扯其中而不自知,成为了他人手中的棋子,不但得罪了党人,还有可能被扣上某一派的帽子。可是这朝堂之上,谁是哪一派,谁又是谁的人,还当真是分不清楚。如此想来,张平越发觉得昨晚通传他今日上朝这事越发的可疑。张平的眉头不由的皱了起来。
蔡邕看着张平,知道他把自己的话听了进去,便不再多言,让张平静静的思考。
片刻后,张平从沉思中醒来,目露感激的说道:“多谢叔父提点,小侄受教了。”
蔡邕点了点头,拍了拍张平的肩膀,“你我叔侄,何须客气。”
这边却说杨赐府书房中,杨赐闭着眼睛坐于案几之后,杨彪、王允、傅變、王朗几人依次赫然在座,书房中一片沉默,静的除了几人的呼吸外,针落可闻。
片刻后,杨赐睁开眼睛,在面前的几人身上扫过,开口道:“今日之事,你们怎么看?”
第二十六章 朝会之议(九)
“恩师,这张平当真是可恶,不但背信弃义,如今还处处与我党人做对,可恨,可恨那!”今日被张平连番挤兑的哑口无言的王朗开口说道。
杨赐略有厌恶的看了王朗一眼,摆了摆手说道,“休要说这些,朝堂斗争就是如此,我不想听你们抱怨,而是让你们好好的分析今日之事。”
王朗顿时脸色尴尬的闭上了嘴巴。
“父亲大人,我以为今日之事,虽然曲折,但算是圆满,至少我们的初衷为皇甫嵩请封这件事算是达成了。而且父亲以退为进辞官告老,当真是绝妙。”杨彪只说绝妙,如何绝妙却是没说,不过当场众人却都心中明白杨彪要说的是什么。若非是如此,陛下当不会再将杨赐和党人视为眼中钉了。
杨赐看了眼自己的儿子,眼中略感失望,却没有说什么,转过眼去看向王允。
王允感受到杨赐的注视,开口说道:“司徒大人,为何我们要与张平为敌?若非如此,今日之事当不至如此。”
杨赐哼了一声,“你是在质疑我的决定吗?”
“不敢。”王允赶忙口称不敢的低下头去,但眼中却并没有歉意,反是藏在袖中的手握了握拳。
杨赐又看向傅變,今日傅變在朝堂上的表现,不由让他另眼相看,因此他对傅變寄予厚望,稍显期待的看着傅變。
“司徒大人,今日虽然看似我们的要求达到了,但變以为,实则恰恰相反。”
“哦?怎么说?”杨赐脸上浮现出一丝赞许的笑意。
“司徒大人,今日陛下封了皇甫嵩骠骑将军,却封朱儁右车骑将军,以功劳论,必将引起朱儁的不满,此其一。此番剿匪的还有董卓,却没有被封赏,这董卓必然记恨此事,这是董卓必然不会怪陛下,那能怪的就只有封赏最高的皇甫将军了,此其二。其三这骠骑将军位次只在大将军之下,却不听大将军之令,司徒大人以为大将军何进会毫不介意吗?變以为大将军绝非心胸宽广之人。陛下这一计封赏,当真是绝妙,一石三鸟,让我们虽然未皇甫嵩谋得了高位,却还没有上任,便得罪了顶头上司,下属以及昔日同僚,陷于孤立之中。这骠骑将军到最后不过是一个称号却毫无实际上的利益,要他何用?”傅變略感可惜的叹了口气。
杨赐赞许的点了点头,“适才南容所言极是,我们的陛下当真是好算计,连消带打,只是一句话,便将我们的努力统统化为虚有。不过,此番倒也让我知道了陛下的图谋。”
杨彪、王允、傅變、王朗皆是一愣,抬起头来看着杨赐,等着他继续说下去。
“我们的陛下啊,绝非我们看到的这么简单,他想要一手把控朝政,将朝堂掌握在他的手中,他绝不允许这朝堂上再出现任何权臣。所以今日我才会向陛下提出辞官告老。”杨赐叹了口气,摇了摇头道。
“司徒大人。”“父亲。”“恩师。”杨彪、王允、傅變、王朗都是心中一惊,同时出声叫道。
杨赐摆了摆手,“你们当我辞官告老是以进为退,但我自己知道我是真想退啊,否则怕是再难抽身了。可惜,今日被陛下看穿,只怕是从此再无抽身之机了啊。”
众人都面露不解的看着杨赐。
杨赐却摆了摆手,“罢了,不说这个。你们觉得今日陛下封张温为车骑将军是为何故?”
“难道不是因为陛下听信了张平之言信他是什么金水命吗?”王朗一脸茫然的说道。
杨赐看了他一眼,越发的失望,自己怎么收了这么一个徒弟。
“莫非其中还有隐情?”杨彪不解的开口问道。
杨赐嘴角带着讥诮说道,“我们的陛下岂会相信张平的那点信口胡诌。”杨赐叹了口气悠悠的开口道:“弄清这个问题前,你们先要知道,这张温是谁的人?”
众人一阵茫然,一直没说话的王允此时却开了口:“曹嵩?”
杨赐点了点头,看来还是有明白人,但又看到杨彪、傅變、王朗依旧面有迷茫,说道:“你们可能不知,这张温是曹嵩一路提拔上来,从小吏到大司农不过十数年时间,旁人十数年可达不到这个地步。所以说其是曹嵩的人绝对没错,只是不知”说完杨赐看了王允一眼。
王允此时正望过来,立刻会意,先是点了点头,后又摇了摇头。
杨彪见二人打哑谜有点及不可耐,问道:“父亲想要说不知什么?”
杨赐却没有说话,反是看了王允一眼。王允犹豫了一下说道:“司徒大人想说的是,不知这张温会不会是窦氏的人。”知道几人并不了解,便开口解释道:“这曹嵩之父曹腾乃是窦太后的大长秋。因此才有此疑问,但我也不十分确定,毕竟窦武一系早已在党锢中被陛下清灭了。”
众人心中皆是一惊,仿若知道了什么今天秘闻,半天都没有说出话来。
“若是窦氏之人,我们是否能与之合作?毕竟党人当初也是因窦武而起。”傅變面色有些凝重的说道。
杨赐和王允互看一眼,都看出对方眼中的慎重。杨赐开口道:“不可,当初就是因为窦武谋事不密,才又有党锢的发生。如今陛下想要掌权,我党人绝不能再当这出头的椽子。况且,谁也不知道,这曹嵩一系到底是不是还与窦氏有牵连,我们绝不能轻易冒险行事。”
“那父亲大人,可要派人调查一番?”杨彪问道。
杨赐摆了摆手,“不用,小心点就是,少与其接触。”
“如此说来,这朝中并非只有我们和大将军啊。”傅變面色凝重,沉声说道。
杨赐摇了摇头,转向傅變道:“无妨,小心便是。但是今日那张平让你去帮他处理祭天之事,你当处处小心,你今日算计于他,他没准会抱负于你,你还是警惕些,当心他对你不利。除此之外,你也好好盯着这小子,我倒要看看他有什么能耐。”
傅變郑重的点了点头表示记下了。
第二十七章 杨赐教子(上)
待王允、傅變、王朗离开后,杨赐将杨彪留了下来。
“彪儿,你知我今日为何要向陛下请辞?”
“父亲可是因为曹嵩?”
杨赐眼中一亮,抬起头来看了眼杨彪,点了点头,然后自顾自的说道:“彪儿啊,今日之后,我还真是佩服起曹嵩来。”
“父亲这是为何?”杨彪面露不解。
“曹嵩这老小子当真是看的清楚,将陛下的心思琢磨的透彻,早早的便抽身而去,此刻却隐在幕后,操纵着朝堂局势。”杨赐叹了口气,有些感慨。
“父亲何须羡慕,您在朝堂之上纵横捭阖多年,一直屹立不倒,比他曹嵩强了不止一筹,又怎是他曹嵩所能及也。”
杨赐摆了摆手,打断了杨彪,“你我父子二人就无需这些吹捧客套了。如今的朝堂,风起云涌,山雨欲来,只可惜陛下今日没有同意我的告老,无法抽身啊。”
“父亲何须如此丧气,在父亲的带领下,我党人如今门人遍布,在朝中不说一呼百应,但也不在少数,父亲只需小心经营,必能恢复我党人昔日风采。”
杨赐摇了摇头,微阖的双目突然睁开瞪了杨彪一眼,“愚蠢,如此时候,还谈什么恢复党人昔日风采,如今之朝堂一招不慎,便有覆灭之危。我之所以向陛下请辞,便是想借此向陛下表达退出朝堂之争的意思,保留住我党人目前的实力,让你以后能多些资本。可你倒好,如此危局,却还想着争权,真正乃取死之道也。你若是再如此昏头,别说党人交到你的手上有覆灭之危,就是我杨家怕也难保。你若是如此,就乘早回弘农老家守着去吧。”
“父亲大人息怒,孩儿知错了,还请父亲大人教我。”杨彪看杨赐发怒,赶忙道歉,一脸愧色。
杨赐咳咳两声,喘了口气,因为发怒而剧烈起伏的胸口慢慢的平息下来,叹了口气接着说道:“彪儿啊,你随我多年,自幼你就是我看着长大,这朝堂上的一举一动我都未曾瞒你,就是希望你多多接触学习。他日我走后,你能继承一切,将我杨家继续保持下去。”
“父亲”杨彪见杨赐一副托孤的口吻不禁说道。
杨赐摆了摆手,示意杨彪不要打断,听他说完,“彪儿,我杨家起于弘农,你祖父官至太常,你曾祖官至太尉,位列三公,你父我也做过了太尉,说来我杨家已算不弱,但是我要告诉你,这还不够,我杨家想要成为正真的世家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