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回到明清当军阀-第6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萧远在议事的时候,从来都不会避开玉伶和秀儿,但是玉伶和秀儿也绝不会过多的去参与,多听少说,就算是说话的时候,也多是萧远发火的时候。
“从前我一直都以为,这些地主都是那种肥头大耳,脑子比猪还蠢的胖子,不过今天看来,还真有点脑子,看来也不是所有的地主都很笨嘛!”萧远笑着说道。
“哼,他们这是在破坏我新区规则!”王平哼了一声有些不服气的说道,他恨不得把所有意图破坏新区行为的人全都凌迟了才好。
当然,萧远也有这份能力,虽然他平时尽可能少的参与到新城行政工作当中去,但实际上,他确确实实就是一个独裁者,只要下令。
可是萧远不想这么干,也不能这么干,他必须要抵挡住权力的诱惑,为了他的梦想,小心的呵护着,数年来,从未变过。
新村的时候如此,新县的时候如此,新城的时候如此,如今到了新区的时候,仍然如此,他不能眼睁睁的看着自己的梦想被自己的**吞噬,前车之鉴已经摆在那里了,毛太祖不正是因为抵挡不了权利的诱惑,使得若大中国,错过了发展的黄金三十年吗。
萧远微微有些发愣,最终清醒了过来,摇头笑了起来,“看来这些地主,多少了解了一下咱们的政策,王平,咱们现今所发达的法律当中,可没有提起不许人家不营业的条文呐!”
“情报局拥有优先处理权!”王平面无表情的说道。
“没错,情报局,军情局这些情报系统都有优先处理权,可是别忘了,优先处理权也是有一个限度的。”萧远笑着说道。
''
分卷阅读 223 沧洲粮店
更新时间:2011…2…17 23:42:53 本章字数:2163
“可是情报局也不能凌架于《大宪法》之上,我萧远,同样不能无视《大宪法》,《大宪法》的第五条规则,所有新公民拥有自由的仅利,但不得与大宪法相抵触,若是今天我这么做了,那么明天,我就可以随意的删减《大宪法》,王平啊,我们创造一个自由的,平等的世界,就不能由着自己的性子来啊!”萧远笑着说道,这一次地主联合,无疑是对新区宪法的一次考验,对萧远的一次考验。
若是萧远一声令下,捉拿那些地主,随便的扣一个罪名就可以解决掉所有的问题,可是滑出第一步容易,想要再收回来,可就难了,到最后,新区的《大宪法》,新区所有法律条文,最终只会成为一纸空文。
“他们想斗,咱们便斗,哼,咱们有一条平坦的大路直通沧洲,还怕那些地主搞事!”萧远豪气万丈的说道,面对满清铁骑自己都不怕,一帮小小的地主,还值得自己皱眉头吗?
海上商队从日本、朝鲜运回了大量的粮食,已经补充了战略储备粮仓,粮仓已经堆满了,却仍然在出口武器,进口粮食,粮食不怕多,新区的酿酒业还没有发展起来呢。
有了萧远的一声令下,部队的后勤运输部队被调用,一辆辆大车满栽着粮食,沿着大路,只用一天半就可以直达沧洲城下,军队驻地的粮仓里堆满了粮食,甚至都冒了出来。
地主们以粮食售完,没有补充粮为借口,如期的关闭了粮店,或许一天两天还不会出现什么大乱子,但是如果真要这么关下去,居民没有粮食吃,肯定会酿成大乱,军队的储备粮在第一天没有动用,后面还有车队不断的送粮食来。
这事归行政局管,军队只负责运粮,而行政局要做的事情很简单,甚至连那些地主都不用去找,直接在那些关闭的店铺上贴了一条通知,通知的内容很简单。
鉴于沧洲粮食紧急,行政局将与农部联合,在两天后接手沧洲粮食销售业,同时也欢迎沧洲商户参与竞争。
这通知才一贴出来,所有的地主们都急眼了,他们与那些粮食销售店铺可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啊,而新城部队运来的一车车粮食,可绝对没有假,那一条大路通两城,沿途都有他们的眼线,这粮食绝不会满车来,再满车走装样子的,是实实在在的往这头调粮啊。
若是放在从前还好说,在沧洲卖不掉的粮,可以从沧洲运到满清的地盘上去卖,不愁销路,可是现在好了,沧洲归新区管了,而新区又是大明属臣,若是跟满清做起粮食生意来,那可是里通外国,意思谋反的大罪啊。
“都慌什么!”万土厉声喝道,“哪怕仅仅是沧洲,人口数十万,吃嚼之下,那粮食消耗可是海量,他新区再厉害,能一下子就养得起这几十万张嘴吗?我可是听说了,新区那头,南边的难民大量涌入,自己的粮食都不够吃,他们能挺几天?最后还不是要靠咱们这些大户。”
“万老爷,可是人家有人有火铳,哪用得求咱们,刀枪临头,哪还由得着咱们!”一个看似老农的地主蹲在地上,一个劲的吧哒着烟袋锅,明末时期,已经有烟草传入了。
“诸位大可不必如此担忧!”放下了茶杯沉声说道,“这一次,新区本来可以直接动用军队,甚至只动用警察就可以让我们把粮食吐出来,但是他们却没有这么做,看来新区重法,特别是重视所谓的《大宪汉》倒也不仅仅是传言。”沈虚说到这里,微微有些失神,竟然还有人立出叫宪法的东西来限制自己的权力,据说新区的宪法大于一切,甚至连那个萧大人都放出话来,哪怕是大明朝的皇帝亲临,也得尊守新区的《大宪法》,甚至在新区,还专门有一支部队,就是用来保护这个所谓的《大宪法》的,这支部队只保护这部法律,若是那个萧远违返,这支部队都有权抓捕萧远,为宪法立威。
沈虚失神的捧着茶碗,琢磨着这些传言,甚至连茶碗烫了手都没有什么感觉。
万土逐个安慰着,为他们画着一张张的大饼,若是新区屈服了,粮食卖多少钱,还不是自己说了算,到时候,所有佃户都要重新回去种田,收他十成的租子,整死那帮见利忘义的泥腿子。
万土总算是稳住了局面,所有的地主们都默默的观望着,果然,行政局公布的时间到了,一夜之间,沧洲间然立起了上百个临时售粮点,最好的稻米,而且全部都是磨制好的,米粒一颗颗的像珠珍似的,第一批都是陈粮,还是新区特有的高产稻子,米粒大而饱满,个头还大,最重要的是,售价不高,甚至还比从前低了两成。
居民们吃喝不愁,又有工可做有钱可赚,甚至连沧洲城都快要变了模样,街道被重新修整,从前的阴沟掏了个干净,甚至还重新挖得更深,上头再铺上水泥板,就连从前的土路都重新铺上了水泥块,倒是从前的石板路没什么改变,只是处理一下阴沟之类的。
而且城里还立起了一个个的垃圾箱,垃圾箱是铁和木头混合制成的,所有的生活垃圾必须倒进垃圾箱里,污水可以直接倒进水沟里,绝不可以混了。
还有一个个的公用厕所,每隔上几十丈就建上一个,厕所用水泥铺地防滑,墙上贴的都是瓷砖,每天早上都有专人前来收拾厕所,重新续水收走垃圾。
而且在道路的两边,还立起了一根根丈许高的灯杆,灯杆上有着玻璃罩子,到了晚上,那些雇佣而来,有些劳动力的老人们就会幸福的挑着长长的火杆,将那些路灯一个个的点燃,他们本来都是没用的老人了,可是现在,他们又有了工作,而且还能赚点棺材本。
沧洲,这个本来在满清的统治下,失去了生机与活力的城市,渐渐的又重新焕发起生机来,充满了对生活的希望。
''
分卷阅读 224 竞争
更新时间:2011…2…17 23:42:54 本章字数:2168
在这一切之下,似乎那些粮店关门,对沧洲的居民没有任何影响,甚至感到更加幸福了许多,至少每顿都能吃上白米饭了,不像从前,有的时候,米价一日三涨,一天三跌,让人心惊胆颤。
一连过了一个月,沧洲一天一个样,大半个沧洲每天晚上都能亮起灯光,大半个沧洲的居民,甚至不需要再使用自家臭烘烘的厕所,直接使用干净的公厕。
沧洲原本那些贫民居住的低矮房屋被拆除了,重新被翻盖成了一个个的二层小楼,原居民可以免费得到一套装修好的房屋,一楼二楼随便挑随便选,剩下的就空了下来,由建设局进行对外出售,由于拆了原本的破房子,盖上了新的小楼,甚至还能空出地来,种上花草,甚至每家还有一小块空地用来种菜,当然,是不许养猪之类的,在沧洲城外,有一个超大型的养猪场和养鸡场刚刚才建起来,以后吃猪肉吃鸡蛋,要比自家养的还便宜。
一个月过去了,沧洲人已经认同了新区的管理,而沧洲人也发现一件颇为神奇的事情,那就是在很多时候,自己并不觉得上头有什么官老爷的存在,就好像一切都是他们自己的一样,当然,你必须要去学习汉字,孩子必须要送进学校进行全天学习,否则的话就要挨鞭子,在这一点上,执行得相当的坚决。
但是当你有事的时候,无论是你家丢了只猫,还是你想找份工作,只要看着那些挂着红底青龙旗的地方,你就可以一头扎进去,哪怕他们解决不了,也会把有关的部门指给你,总能找到解决的方法,而且速度还快,又不收门银。
很多读过书的老人摇头晃脑的说,这是黄老之治,真正的无为而治,通俗一点说,就是你没事的时候,自己随便行事,但是在你有事的时候,却能找到可以帮助你解决问题的地方。
其实这种说法并不对,并不是居民可以随便行事,这种行事,必须要在法律的允许的范围之内,大宪法虽然规定居民享有自由,但是在前一条上却也规定,法律神圣不可侵犯,后一条要参照前一条执行。
干净整洁的街道,人来人往的繁华,各种新兴的商铺林立,孩童背着学校发的双肩书包笑跳而过,甚至手里还拿着学校发的,没有吃完的水果或是罐头,沧洲人发现,仅仅过了一个月,这个沧洲,他们几乎就认不出来了。
当然,对于沧洲的郎中们来说,却是苦难的,因为新区的医院开到了这里,收费低廉,而且诊断全面,一个病人,三四个医生诊病,相比之下,他们这单打独斗就有点不够看了,而且在医院抓药,价格虽然不便,但是却有着各种补贴,只要是三位医生签过字的药方,新区的负责管理医务工作的教会拔出专项资金,可以补贴三成,而且有工作单位的,工作单位还会再补贴两成,如此一来,五成不用自己掏钱了。
不过好消息是,新区的医院面向沧洲招聘医生,只要你的医术拿得出手,甚至是过得去,就可以进入新区的医院工作,并且在工作当中还可以学习,毕竟萧远几乎要把林德老爷子那个医学院所有的医学书藉都要搬空了,如此海量的医学知识,是全部开发的,没有藏私一说,如此一来,让一些手握秘方秘而不宣的郎中为之脸红,甚至稍微大度一点的,就把自己的秘方拿出来共享,如此一来,又让萧远收集到不少后代失传的方子,有孝敬林老爷子的东西了。
只用了一个多月,沧洲人几乎自己都认不出来这是曾经的沧洲了,相比之下,那些地主联合起来关闭粮店的行为,就显得像小丑一样的可笑,甚至沧洲人早已经认同了那些行政局开设的粮店,到新粮店里买粮买油,已经成为了一个新的习惯,不少人早就把原来那些所谓的老字号忘了个干净。
地主们聚在一起,真的是欲哭无泪,因为他们终于得到了消息,新区甚至组建了一支专门的船队,一船船的从日本、朝鲜向新区调粮,据说,那些大船百丈长,数十丈宽,一条船一次就可以载粮数以百万斤……如此种种,终于让那些地主们坐不住了。
可是粮店若是重开,将要面临着与行政局开设的粮店进行竞争,人家坐地就比自己低了两成,如果自己再降低的话,那利润可就更低了,虽然不收农税。
没人给他们种地了,眼瞅着入秋了,可是却没人收粮了,想动用强硬手段吧,深入到了各村的公安分部在那盯着呢,天天对着为数不多的一些老头之类的宣讲着什么法律,怎么利用法律对抗暴力之类的,那些黑洞洞的枪口,似乎就顶在这些地主的脑门上一样。
无奈之下,地主们也只能花更高的价钱,雇人来收粮,如此一来,成本更高了,今年,算是赔了本,那么明年怎么办?
空有良田,却无产出,难道要喝西北风,有一些地主不得不打起了卖田产的主意,很快的,新区的财政部就拔下大笔的资金来交给农会,而农会也组织人手去收田,公平交易,只要价格不是高得离谱,尽数将田产买下,地主们得了真金白银,而新区得了大量的农田。
这些地主们折腾这么一下子,把自己的家底都折腾进去了,可是却也不得不心服口服,事情是他们挑起来的,石头也是自己搬起来的,人家已经警告过了,现在砸了脚,又能怨得了谁?
不,有一个能怨得着,就是万土,这事可是万土挑起来的,而万土也知道自己犯了众怒,沧洲这地又是武术之乡,练武之人不计其数,说不定哪个地主家的少爷就是个高手,怕是怒极之下做了自己,来个毁尸灭迹。
万土将手上所有的田产都卖给了新区,然后连夜带着家人,携带着大笔的资金溜向了满清地盘,他家还有远亲在满清那做官哩,倒也有投靠之地,再置田产便是了。
''
分卷阅读 225 农民稳定
更新时间:2011…2…17 23:42:59 本章字数:2285
大片土地入手,可是萧远却不敢将这些土地直接捂到手里,或是像新区那样搞一个类似国营的大农场之类的。
国人最大的特点就是具有极强的土地情节,历朝历代造反的,无不是因为农民失去了土地,最终成为改朝换代的主力军,古人重农,越是重农,这种思想就越是深入。
沧洲与新区不同,新区是从一个小小的新村,从零开始,完全是在一片荒地当中建起来,最初为了便于管理,实行的就是集体主义,在新区的农民种地,和工人上班没什么两样,是按月拿工钱的。
但是这种方式在沧洲就无法实行了,农会才刚刚开始重新丈量土地,就开始出现了反弹。
农民,必段要安抚好,这是萧远交给农会这个刚刚剥离出来,形成一个二级部门的意见,或者说是命令。
为啥在现代,党可以做出各种严重考验老百姓智商的白痴政策?为毛那些二代们可以无视人命,可以横行霸道?
人家聪明着呢,农民可是被笼罩住了,彻底的取消了农税,而且还发补助,把九亿农民给拉住,其它人就算是再能蹦跶,最终也无法成事。
而萧远现在借鉴的就是这方面的经验,新区的农民不收农税,只收商税,而且若是以平价卖给农会,还免税。
刚刚收上来的土地被丈量完成,以十亩为单位,分成上等田和下等田,可是剩下的这土地如何分配就成了问题,因为这些土地都是从那些地主们的手上用真金白银买来的,人多地少,不可能平均分下去,那样的话每人连半分地都分不上,而且新区也无法承受如此之大的高成本。
虽然农会的人比较为难,但是萧远却没有出声,自己只有一双手一个脑袋,不可能事必亲躬,萧远现在把自己定性为各部门之间的协调者,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萧远就必须要克制,克制自己对权力的渴望。
权力是个好东西啊,比如像鞑子的皇帝那样,说杀谁就杀谁,说降谁就降谁,就连年羹尧那样的大将,还不是皇上一句话的事就打发去当个看城门的小官了。
萧远用梦想来克制着自己,甚至放弃了大部分独裁的权力,下放给了二级部门,比如军官的升迁降职,就由军会来决定,报给自己批复,自己可以不批,但是却不可以擅权。
“娘的,自己给自己找麻烦啊!”萧远看着那些苦着脸来找自己的农会官员们同样的苦笑,其实事情很好解决,只要自己一个命令而已,但是萧远还是把事情推了,让农会自己想办法解决去。
不过萧远仍然给他们透了底,放手去做,趁着我们的摊子还没有完全铺开之前,允许犯错误,从错误中摸索宝贵的经验。
在大片的土地闲置中,在数量众多的农民的期盼的目光当中,十天之后,农会一边收了地里的粮食,一边拿出了一个解决之道交到了大人府的案头上。
“咦?”看着这份报告,萧远也不由得眼前一亮,谁说这时候没人才,人才也是被逼出来的,农会的官员们还是被逼出了一个很不错的解决之道。
将土地以十亩为单位,有偿的提供给农民,土地进行折价,但是并不从农民的手上收现银,由农会提供种子,甚至可以租借或是购买农具,以五年为期限,进行分期负款,可以负真金白银,也可以用粮食来抵帐,这种颇具有未来特色的分期负款无疑打动了那些农民们。
农会提供的种子都是萧远从现代带来的高产粮种,农会自已也开始负责培养高产农作物了,萧远带来的种子亩产是现今亩产的五倍,而农会自行培育出来的杂交水稻也是现今水稻的三倍左右,高产粮种,也是新区最大的后盾和底气。
不但是有水稻,还有小麦、红薯、土豆、玉米等高产作物,那些农民们本来还是咬着牙签的地契,本打算苦上三五年,到最后土地入手,一家买上三十来亩地,也是不小的地主了。
不过听说这些种子的产量,特别是红薯和土豆,可以亩产两千斤,着实震得目瞪口呆,那么多的粮食,可怎么卖啊,不过别担心,农会收粮的政策没变,只要你种,俺们就收。
就算是新区不缺粮了,可是现在缺粮的地方多的是,大明朝每年饿死的人都在六位数以上,日本、朝鲜同样缺粮,粮食可以换来的东西实在是太多了。
而且产量最大的土豆、红薯,可以做出粉条,而玉米也不怕多,这东西可以酿酒,所以新区只会缺粮,绝不会嫌粮食多。
数量最大的农民一部分分期买了土地,还有一部分舍不得丰厚的工资,改了行进了工厂或理直接转职成了建筑工人,最大的不稳定因素农民算是稳住了,但是另一部分,也就是那些地主们可就不干了。
虽然他们手上多多少少还剩一些土地,可是早已习惯百亩良田的他们,手上空有银子,没有土地,还不是坐吃山空。
现在他们也摸清了新区执政的特点了,只要你不杀官造反,出入那些叫做办公室的官府很随意,无论你是谁,有没有功名,都可以挺直了腰杆跟地些当官的说话,甚至说到怒处,还能拍拍桌子瞪瞪眼睛什么的,绝不会有人为此而发怒或是报复,新区的律法威严呐,甚至连前面的道德,后面的义利都可以省略了。
新区的官不好当,跟三孙子似的,但是工资丰厚,而且参与管理,官本位的思想不是那么容易就消退的。
一大帮地主老财们转战各个办公室,最后几十个大地主坐到了农会的办公室里不走了,几个农会长对视着苦笑着,给他们解释着。
“农会负责的只是农业方面的管理和协调,如果你们是因为农田的问题,大可以找我们商量解决,如果不是农田方面,我们也无能为力,法律规定我们只能管自己这一摊,乱伸手话,我们可是要被撤官查办,塞到营役区里去干苦工的!”一名年青的农会长摊着手说道,新区只问能力,其它一概不问,无论是学子还是农夫,只要你能达到做官的要求,识字四千,能够进行乘除法运算,你就可以求职当官,着实让不少读书人为之垢病。
''
分卷阅读 226 民间资本
更新时间:2011…2…17 23:43:01 本章字数:2220
“我们来就是因为农田!”捧着自带的小茶壶,沈虚慢条斯理的说道,“我们的农田都已经售出,再无其它来源,若是再这么下去,我们也只能饿死了,这事,归农会管吧?”
“你们的土地是农会收购的不假,可是真金白银的已经结算清楚了!”年青的农会长无奈的说道。
“哼!”沈虚不满的哼了起来,“说起来,我们还上当了,你们新区竟然还收银两火耗!火耗甚至达到了三分!”
“这个我们当初在交付资金的时候就已经说得清楚了!”年青的农会长不得不再次解释着,没办法,几个在职的农会长里,就数他年青,能说会道。
“你看,当初我们就说用新区的钞票或是金银币来购买,可是你们说什么也不同意,非要用银锭银砖,结果我们还是照办了,至于银两火耗,那是一开始新区律法就定下来的。”
沈虚张了张嘴,最终还是没有说出什么来,也怪他们不信任新城的农会,新区现在虽然实行的是纸钞、钱币、银两通行的原则,但实际上,纸钞已经取得了绝大部分的市场,携带方便,而且由新城的财政部做保进行保值。
钱币太重,特别是铜钱,数量一多,携带就不方便了,只能进行小额的交易,稍微大宗一点的就不行了,多数在民间通行。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